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静物素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1
静物素描是依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以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通常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的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深刻认识物象,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次掌握以下三方面的技巧: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的。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在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构造方面去认识,深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等对布纹进行有意义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明暗)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增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树立立体观念,增强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及其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使色素调子有秩序地变化。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体积,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既服从透视规律,又服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产生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以及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现场示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对有天赋的学生及特长生加大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既要富有创造性又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安排有针对性、目的性、趣味性的教学课程内容,使静物素描教学更好地融入中学素描教学的整体计划中去。
参考文献:
[1]胡妍丽.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的几种方法[J].华章,2011(10).
[2]徐莉.素描教学方法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2
【关键词】:结构素描 光影素描 多种对比关系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一、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结构、空间,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光影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作画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3
关键词: 静物素描教学 结构素描 全因素素描 变化与表现
素描基础教学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高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高中学生美术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把结构素描、全因素素描及多种变化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全因素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然后要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多种变化与表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或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4
静物的形状、大小、材质、明暗等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对地固定静物的位置,固定光源的朝向和强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静物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以及怎样表现静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
近几年来我接触到一些高中的新生,因为在中考报考美术类,录取时在文化分数上有着较大的优惠,而且中考美术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考试前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才开始学习美术,他们多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仅仅是进行了一些临摹练习就上了考场。这样就势必造成这类学生不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不知道绘画的正确步骤,不懂得使用绘画的技法、技巧,不明白静物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如何表现,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抄了静物形状、位置,画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明暗线条。针对这些学生怎样进行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我们要有作画步骤,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整体——局部——整体三大步。第一个整体就是静物摆好后要整体观察,深深地抓住第一印象,而且要养成画小稿的习惯,这也是一个构思、构图的过程。然后,在画面上构图、起形,区分明暗调子、画出阴影的位置、分清立面与平面的黑白关系。局部就是深入塑造物体,画出三大面,区分出五大调子。充分地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位置关系。第二个整体就是调整好画面为一个整体,虚实关系、主次关系、黑白灰关系都要调整一致。这三大步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其实在作画过程中,“整体”和“局部”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比如在局部深入时也要整体的局部深入,也就是说深入塑造物体不是把一个物体的明暗调子一下子画够了再画下一个,而是要整体深入刻画。具体方法就是,先从主体物开始,先从最重(最黑)的明暗交界线开始深入,画一两个层次的调子再画其他物体的明暗交接线,然后再一次把主体物的明暗交界线和暗面再画一两个层次,再画其它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暗面。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暗面、亮灰面都铺上层次丰富的调子,整体式贯穿作画的始终。
作画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遵循正确的作画步骤就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学会整体观念。
其次,进行一些单因素的素描训练,解决问题,寻找规律。我们学校美术生的课程安排的比较少,不能每次课程都完成一幅全因素的素描写生作业。于是我就对他们进行了一些短时间、有针对性地训练。全因素素描是指完整地表现了造型、明暗、质感、量感、空间感,单因素是针对其中的一项进行训练,学习的目的性更具体化了。我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构图训练。2.明暗调子训练。构图训练就是要抓住第一印象,用简练的线条画出各个静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关系、透视关系,画出单个物体结构、明暗交界线、投影。绘画的意识要整体,要体现出空间感、体积感。明暗调子训练,首先要知道三大面:背光面、受光面、侧光面,即黑白灰。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把这三大面、五大调子在画面上表现准确了,那么物体的立体感就十分强了,视觉效果也就更真实了。具体的练习过程:在素描纸上进行排线、画调子的练习,线条要求浅入浅出,就是线条两端细中间粗,这样调子的衔接就会更加自然。调子要求画一条较长的由黑到白的渐变色带,3厘米宽左右。要层次丰富,有十层以上的层次变化。一般人眼可以分辨十三个左右的层次变化,进行过长期的素描训练的人可以分辨出二十个左右的层次变化,黑白灰的关系拉开了,层次越丰富,质感就会越强烈。
再次,进行一些单个物体的全因素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深入塑造的问题,这是画龙点睛的地方,不但造型要严谨,技术、技巧也得精彩。
单个物体的画法:单个物体也有自己完整的黑白灰关系,也要有虚实关系。
1.衬布。衬布在静物画里一般算不上主题,但是我们仔细分后就会发现,衬布在画面里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在空间里也是贯穿了前后左右、上上下下。衬布有软有硬,有粗糙有细腻,有深有浅,有的还有图案、花纹等,而且衬布的形很不规律,布褶有款又窄,有高有低,要画好它就要认真地观察分析,找出每个布褶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叠压关系。在画的时候要根据光源找好明暗交界线,找准确投影再附上一些灰调子留出淡淡的反光,根据衬布的质感采用相应的粗线条或细线条,灰面过渡的细腻程度,还要考虑空气透视,也就是虚实关系,中间靠近主体物的最实、最细腻。靠近光源的一端次之,远离光源,远离绘画者的在明暗的对比度,描绘的细腻程度上都是最低的。
2.陶器和瓷器。陶器和瓷器在质感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陶器表面粗糙,反光弱,高光不明显,瓷器恰恰相反表面光滑,反光强甚至还会有其他静物的倒影,高光强烈细腻。所以,在用线上就有很大区别,陶器用线适中,按照正常的作画步骤铺好调子,找好关系,体积感自然就有了,反光减弱,高光减弱,适当地刻画些细节,比如表面的小麻坑质感就有了。瓷器要求较高,线条的组织要准确、细致。反光的位置、大小、强度同样也要求到位,还有最重要的高光部分,甚至要表现出光源的形状。另外,罐口是陶瓷制品表现体积最重要的部分要认真对待,准确地透视,恰当和罐口厚度是关键。不锈钢和玻璃制品:这两种材质的反光都很强烈,不同的是玻璃制品有一定的透光度,会在背景的深度上在加上一两层,同时还有光的折射造成的透过来的背景和边缘的错位现象。知道这些就可以将这两种材质处理得很好了。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静物;水粉静物
水粉与素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如何能够做好初中学生素描静物画与水粉静物画的教学呢?
一、素描静物教学
1.引导学生了解透视法则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圆的透视和一点透视与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改变石膏几何体的摆放位置与呈现角度,并对其各边透视变化进行理解与分析。此外,还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事物列举给学生,如,在笔直的马路上,站立并望向远方,对马路的透视现象进行观察(近大远小);如果接着对其进行横向截取,便呈现出类似立方体表面平面摆放时的现象。为了能够对物体透视实现清晰把握,并且能够对静物、角度以及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掌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不能直观看出来的部分用画笔勾勒出来,并且引导学生明白静物圆锥体或是圆柱体都是通过“切割”长方体得来的。
2.结构组合的正确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几何形体的分解、组成或部分组成简化任何常见生活物象。教师在素描静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周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与分析,使其明白其中大多数物体都是可以简化为立方体、圆柱体、球体或是各种几何体的组合形体。例如,鸡蛋虽然既不是球体,又不是严格意义的圆柱体,但它的外观是介于两种几何体形态之间的;如果削去立方体的四个棱角便成了圆柱体,再将圆柱体的顶部与底部进行削切便呈现出球体模样。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任何复杂形体造型都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简单几何形体组合而成。例如,画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便可以将其设想为方盒子;画出一个简单的圆柱体,便可以将其设想为圆形石柱;画出一个简单的球体,便可以将其设想为篮球。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几何体设想出各种事物,再将几何形体进行分解组合便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客观事物。
3.熟悉物体的明暗色调变化
有了光照才会生出暗影,也就有了物体的明暗色调变化,需要注意明暗色调是有着特殊节奏变化规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在作画过程中对物体及光影的观察与表现必须贯穿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怎样明暗深入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对亮部、暗部以及中间色之间的渐变节奏规律。简而言之,就是暗渐变,最终形成有秩序的明暗变化。
二、水粉静物教学
1.明确构图重要性
在水粉静物写生中,如果不能做好构图则会对于后期的画面调整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水粉静物教学开始之前就必须将这一关键因素向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其次,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水粉静物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把握构图便相对困难。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便应该在对静物进行摆放的时候,增加多角度静物构图,并且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构图的简单常识。例如,稳定坚实的三角形构图、通常用于大场面表现的平静庄严的水平线垂直线构图、优雅流畅的“S”线或是弧线构图。
2.色调掌控
首先,色调是一幅美术作品的总基调。因此,在对色彩静物绘画进行教学的时候,便应该强调学生对色调掌控的学习与训练。小色稿练习便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色调把控能力,要求学生将眼光投入到整体画面中,现将大的色调画出来,再深入对色彩进行训练。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色调掌控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色彩变调练习,促进学生对色彩关系的理解与分析。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组静物作品进行多种不同色调的改变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并在完成后鼓励其相互评比,找出各自色彩关系的正确与否,经过如此反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对色调的掌控能力。
3.画面整体调整
在基本完成画面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站在远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检查,观察画面色彩关系以及整体结构是否能够协调统一,是否能够发现跳出整体画面的色块,主体物是否突出,有无明显拉开画面层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作画前将冷、暖色调考虑清晰,现将大块面的色彩画出来,考虑整体布局,再细画后整体。并且,画面色彩应该要具备对比性,如果静物背景是冷色调,那么前面便需要用暖色调,反之亦然;静物关系也需要相互形成呼应,如果选用的是蓝色衬布,那么静物也应该添加蓝彩;静物的光泽度也需要进行细分,并且使光泽度不同的静物相互之间存在色彩联系,如此才可以使整体画面得到协调。
总之,素描与静物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以此为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开展,引导学生做好素描与静物绘画学习。
参考文献:
静物素描教学范文6
艺术应是多元化的,但多元的艺术门类风格就需要多元的基础内容、个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素描“基础”的理解使得素描与写实技法训练等同,使“基础”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其他素描形式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油画、雕塑等西方传统的造型艺术科目,研究的是静态下的物象的体积、光影明暗等,而缺少对“线”等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白描”“线描”等不是素描的误解;另一方面,一旦学生走到室外面对物象的体积、明暗光影不是很明显的“复杂”物体如花草树木时,往往无从下笔。教学方式是一味的写生,缺乏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在学生毕业前设置毕业创作,平时的课程基本都是写生,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达到眼与手的熟练配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始终是被动的,从而使学生在创作时想象力贫乏。长此下去,学生练就的是模拟自然物象的技能,只能长期进行静止形态的习作,离开物象的参照便束手无策。平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缺失,使学生的毕业创作出现样式单调、描摹照片、简单模仿、抄袭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施教者具有一种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创作的观念,这必然导致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脱节。而国外一些艺术院校学生则是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这种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1978年全国第二次高校素描教学会议提出了质疑。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有了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西方诸多现代派艺术更是给我国的艺术家很大的冲击。自此,对艺术家个性的表现、对精神深处的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关注成为艺术很重要的方面,而与之相应的是高校开始反思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探索研究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有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如,具象素描中加入抽象因素的研究,关注艺术造型意味的表达,强调主观有依据的夸张变形的意象素描,引进模糊学科界限的西方现代美术造型观念“新概念素描”,等等。这些素描教学的改革研究力图使基础训练从单纯的写实技能中摆脱出来,使基础训练与人的主观性创作结合起来,尝试多元化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
有限的革新上述素描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专业美院进行的,而在多数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变化有限。笔者通过在同类院校中走访调查,发现素描教学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在原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了“结构素描”的教学,强调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原素描教学即全因素素描教学中,教师将形体、透视、明暗、质感等诸多因素集中一起表现,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往往忽略形体结构的本质特征而只注意到表面的光影虚实。教师把形体结构因素单独提炼表现,可以强化学生对形体结构本质特征的理解及理性思维的提高。在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美术学为传统专业,而设计专业是随扩招而增设的。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相对有活力些,比如该专业对意象素描的涉及、对质感肌理等因素的研究、对现代派结构重组手法的运用等。对于多数高师院校而言,设计专业多为新专业,教师也多为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容易接受艺术教学的“新”成果,而传统美术学专业则相对保守、变化不大,全因素素描教学模式占据主导,显得单一。这反映了美术教育陈陈相因的教学惰性,背离了学科融合的“大基础”的教育改革趋势。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守,实质上反映了高校在观念上对“基础”理解的偏差,把“基础”理解成写实的技能和写实油画的基础,而对从事艺术所需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等基础没有涉及。
1.变全因素的综合训练为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全因素素描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作为基础,它服务于西方的传统写实油画,强调的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和逼真再现。在描绘的过程中,全因素素描包含了形体、构图、结构、明暗、节奏、质感、线条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写实性的素描中均衡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建构了写实性素描造型的规律。从画几何形体到画静物、石膏像、真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都是要求对形体、光影、明暗关系、空间、结构等因素进行准确表现。这种模式对初入门的学生来说,要兼顾这么多因素,困难重重,所以他们常常对各种因素的研究浅尝辄止,导致问题和错误不断重复出现。此外,这种单一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单一的审美及艺术思维模式。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就是把素描中的形体、结构、透视、肌理质感、明暗等因素分成独立课题进行研究,对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首要问题,各个击破,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再解决下一问题,这是一种“建楼式”的方式。这样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教学将所有问题一块解决要容易得多,并且对每一种因素的研究相对透彻。从现代艺术风格来看,即使是写实性绘画也不再全使用全因素方式,画家在画面中往往强调某种因素、弱化其他因素,调整因素的组合方式,以获得全新的视觉角度。这里列举两位艺术家,一位是当代艺术家基辅,他将焦点透视法作为作品的主要构图手段,将视点大多定在构图的中轴线上,简化了画面空间透视的复杂程度,强化了构图的视觉冲击力,他是一位将素描中的透视因素作为作品因素对其单纯化处理的艺术家。另一位是蒙德里安,他舍弃了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这些因素,只保留了物像的结构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线,既保持了从对象中获取信息,又使画面结构重组,直接让绘画语言本身成为画面的主题。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因素的单纯化可以使学生避开物像琐碎细节之干扰,保持高度的视觉敏锐性,从而使创造既来自自然,又在精神上高于自然。所以说,相对科学的素描学习应该是获得对素描各因素本身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只有对素描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才能对素描进行真正把握,从而实现素描的基础作用和独立价值。用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一样式限制所有学生的局面。在各个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课题的重点,就可以对其他方面放松要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形象的感觉偏好肯定有差异,所以教师就不必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手段去表现。这样既不是无的放矢的“放羊式”教学,也不是用单一样式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有收有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艺术形式、探索艺术规律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意识,这样的基础教学才不会和创作脱节。#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