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学习材料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 学习性区域游戏 材料投放 重要作用

学习性区域游戏是老师根据每个主题的开展,幼儿的爱好、能力等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幼儿让自己处于比较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在一次次尝试和探究中,孩子们体验着成功和快乐;在与同伴、老师的交流中,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发展……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游戏中的材料特别重要,不同材料包含不同教育意义,提高幼儿不同能力。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呢?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与改进,下面是我的一点小意见,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材料投放请家长共同收集

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主题内容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投放的材料有一定的针对性,会根据幼儿能力强弱投放。每次投放材料前我都会思考:我该投放什么材料呢?这些材料能提高幼儿哪些能力呢?我将划好的各个区域写出来,如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等,再一一调整。材料投放一定要有目的,不能想什么放什么,所以每次收集材料我都会考虑很久。如开展小班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时,根据主题在益智区中放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照片,请幼儿根据他们的性别排序,这个游戏针对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了解男生和女生。我在这个区中还投放了各种全家福,请幼儿根据全家福中的总人数进行配对,锻炼孩子们点数配对能力。这些材料都是需要家长配合帮忙收集的。

二、材料投放注意安全性与环保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我选择材料就从幼儿身边找起,要是幼儿熟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感兴趣,如一些废旧材料的利用。因为幼儿玩游戏比较随意,玩具抓起来就抱、就玩,所以对于材料的安全与环保,我是特别在意的。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我都会仔细检查,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投放的材料不能有很小的珠子、很尖的玩具等。因为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小的珠子孩子们可能觉得好玩而塞进鼻子、耳朵或吞到肚子里;尖的玩具容易戳伤幼儿等,非常危险。当然,合适的材料也不是随意投放的,投放前都会请阿姨擦干净,可以洗的还要清洗消毒,保证材料干净,保证幼儿身体健康。

三、材料投放有趣味性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学习性区域游戏中提供的材料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果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操作性强,那么就可以看到幼儿在区域中生动多样的、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行为。实际工作中,结合主题投放的且注重孩子学习性的操作材料往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很多孩子在老师刚投放时兴趣比较浓厚,可玩过一两次后逐渐失去兴趣。如小班生活区中我投放了海绵纸制作的各种纽扣的练习板,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刚开始,孩子们感觉比较新鲜,可是玩过一段时间后就丢在一边。于是我就进行了改进,利用不织布制作各种颜色鲜艳的小鱼,请孩子们为小鱼插上鱼鳞;投放各种不织布制作的水果,请孩子们练习扣扣子。我将不织布制作成各种幼儿喜欢的动植物,不仅满足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视觉欣赏,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能锻炼孩子们的操作、动手能力。

四、材料投放有层次性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学习性区域游戏中幼儿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幼儿的能力都不同,老师要考虑周到,为每个幼儿着想,既考虑能力强的幼儿,又考虑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层次性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在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材料既要简单又要复杂。如在小班益智区中,我投放了图形卡车和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排序,利用一种图形对图形进行分类;利用两种图形进行一隔一、一隔二排序;也可以利用三种图形进行一一排序等,从简单到复杂,各层次幼儿都能参加。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材料投放有选择性

学习性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整个游戏的关键,老师除了给每个游戏提供必需玩具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由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材料,使幼儿生成自己做游戏的需要,但也不是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有时候投放的材料过多,反而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是有计划、有针对、有选择性的。如小班有一个活动主题是《六个好宝贝》,其中有一周的内容全是围绕小主题“眼睛”,那么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万花筒、放大镜、各种豆子等,请孩子们利用眼睛探索这些事物的奥秘,让孩子知道眼睛的重要性,与眼睛无关的材料则全部收起来下次再摆放,这样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有针对性地选择玩具,还与主题相结合,复习巩固活动中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更多与主题有关的知识。

六、材料投放有操作性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2

由于传统行业的不景气和校际竞争的加剧,调整专业方向,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成为地方院校努力的方向[1]。近年来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更为迫切的要求。把握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良好契机,结合北部湾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探索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的途径,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完善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材料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材料化学是由材料科学和化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涉及材料制备、加工、性能等诸多方面,既有传统学科的基础性,也有新兴学科的工程实践性,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领域、经济领域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3]。

玉林师范学院是北部湾地区较早升级的一所地方性高校,自2006年起就将创办非师范专业作为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经过近十年不断的摸索,我院材料化学专业建设从学科核心课程设计、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入手,引入了“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从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现有的教学体系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现有教学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研究探索材料化学专业教育体系的新途径、新思路,不仅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材料化学教学体系,还将为我校其他非师范专业的培育和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2 现有材料化学实践教学体系中有待改进之处

从我院材料化学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来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实践性课程教学安排相对偏少;(2)部分课程实验内容变相重叠,题材陈旧,与生产过程脱钩;(3)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有待改进;(4)实践基地布局不合理;(5)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特色化发展,不利于学生科学创新思维,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通过多次的教学研讨,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改方案,并先后付诸实施。

3 材料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对策略与实践

3.1 精选教学内容、强化实验系列教材建设

在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除开设《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外,还先后开设了《材料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加工实验》《无机功能材料实验》等课程。虽然从开课的数量上讲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从实验内容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材料化学实验》和《无机功能材料实验》教学内容存在部分重叠,单纯的《分析化学实验》已无法满足材料分析的要求,如何促进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的延续性和融合性,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调研与研讨,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条措施:(1)精选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课程的侧重点。例如《无机化学实验》与《材料化学实验》《无机功能材料实验》三门实验课程在内容上避免重复,无机化学实验强化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与现象,材料化学实验则以无机材料制备与加工、改性方法为主,功能材料化学实验则突出材料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体现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层次性;(2)调整课时比重,适当减少基础实验课时,增加专业实验课时;(3)以立项的方式开展教材建设,通过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举办教研活动等方式,鼓励教师以自编讲义为基础,建设规范化的、有地方特色的实验教材。近两年来,材料化学教学团队先后组织人员编写了《硅酸盐工业分析》、《高分子化学合成实验》等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专业教材,所选题材大部分是以本地产业为背景。

3.2 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充分挖掘外部实践基地条件,充实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借鉴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形成完备的实验制度和教学体系,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的需要,先后购置了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粉末衍射仪、单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材料显微镜、气体吸附仪、热分析仪等科研设备,具备了基本的材料制备、结构分析、性能研究所需的设备。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有机材料方面实验相对薄弱的环节,购置了密炼机、流化床、螺杆挤出机等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开辟了中试规模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基地,弥补有机材料加工方面的不足,从建设经费、科研立项方面对高分子以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方向倾斜,促进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方向的协调发展,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已有实验设备功能,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等环节中掌握相关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生产过程。

除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外,我校积极挖掘本地资源,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在海螺水泥、三环陶瓷、银亿矿冶等相关企业开辟实训基地,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关系。通过利用这些校外单位的工作平台,借助其行业资源,开展工业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见习、生产实习等方式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结合学生就业,积极推动学生的驻厂实践,协调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

3.3 完善考核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如何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学生能力,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建一个多样化的、重视课程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竞争型考核方式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参照师范生技能考核体系的相关指标,在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阶段,设置了应用型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考核体系,从内容上融入了课题选题、综合设计、实践操作、实训报告、口头表达等几大模块,结合二级学院“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开展进行考核评价,给出相应的评定结果,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从近两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学生对于科研体系的价值认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参与各项竞赛、自主创业的热情都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另外,我们将校外实习单位的考核纳入到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针对校外实习单位缺乏约束,不容易考核的特点,增加了实习生自评和小组考评。当然考核并非我们教学的目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和形式,建立考核体系的目的主要还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为后期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指标[4]。

3.4 刚柔相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来,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我院结合专业发展定位,在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努力做到刚柔相济:(1)加强“内培外引”,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一方面积极动员青年教师攻读材料科学方向的学位;另一方面加大力度从校外引进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方面的博士(后)。(2)尽可能挖掘实训基地人力资源。从企业“柔性”引进工程师加入我们的实践教学团队。我院先后从广西三环陶瓷、玉林市陶瓷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聘请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程师兼职参与我校的实践教学。(3)注重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积极推进部分教师以“科技特派员”等身份分别进入本地企业开展合作研究,促进产业研的直接对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教师联合企业申报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这些做法对于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拓展校外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的有效融合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3

铁碳合金相图的识读和应用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经常讨论的问题,本文对解决这一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见解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力学性能 内部组织 同素异构转变 铁碳合金相图 化学成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技校理论教学课程中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各专业工艺学与生产实习课的基础。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常用钢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热处理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制订和掌握热处理工艺规范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①金属的性能;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③钢的热处理;④常用金属材料等内容。其中第二部分金属学的基础知识是整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它3介绍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相图的建立、识读和应用。如果这部分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那么学生对前面所讲的金属性能的知识只会一知半解,而后部分钢的热处理和常用的金属材料的知识就会没办法理解和掌握。所以第二部分知识是这门课程整个教学内容的重点,它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的内容较为抽象(如合金的晶体结构,结晶的过程:铁碳合金相图的建立过程)没有具体实验和教具可以演示,加上技校学生没有实践感性认识的基础,缺少对这部分知识的感知认识,致使在教学中学生学和老师教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我就这一重难点的突破,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深入分析,找出突破口

金属学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有3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第四章“铁碳合金的组织”,“铁碳合金相图的建立、识读、应用”等几个知识点较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也常常出现很难讲明讲透的现象。其实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我们只要深入分析,找出知识贯穿点,就很容易找到突破口。我们可以给学生列一关系式进行分析如图:

组成

温度

决定

材料的内部组织

铁 ————

———— 材料的力学性能

各种微量元素

材料的化学成分 材料的选用 

这个关系式清楚地告诉我们材料的选用是根据钢材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来确定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由材料的内部组织来确定的,而内部组织的转变则是由温度变化和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并且材料的化学成分是由碳、铁和一些微量元素组成,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碳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内部组织的变化。通过这样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含碳量越多钢材的强度越高,而塑性、韧性则降低?因为含碳量的大小改变了材料的内部组织,组织变化必然引起力学性能变化:为什么相同成分的钢材加温到相同高的温度,由于采用不同冷却方式,最终得到力学性能也不同?因为温度变化改变钢材内部组织而引起力学性能变化。很清楚,问题的关键就是钢材内部组织,则钢材内部组织就是难点的切入点。只要了解了铁碳合金内部组织的定义、性能、变化原因,那么识读铁碳合金相图就会迎刃而解。

二、深入浅出,化繁为简

铁碳合金的组织在教科书中介绍较为抽象。例如:固溶体的概念,书上的定义是“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到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这样的解释很难让学生。例如:固溶体的概念,书上的定义是“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到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这样的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当纯铁加热到熔化后,碳元素可以溶解到铁水中去,铁水凝固成固态时,碳元素仍被留在铁中,这种在固态下溶解有其他元素的组织叫做“固溶体”,又因为纯铁在固态下有同素异构转变,即有α-Fe和γ-Fe两种晶格,其对碳元素的溶解能力不同,所以就形成了两种固溶体,分别叫做“铁素体”和“奥氏体”,它是铁碳合金基本组织中的两个组织。这样解释,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将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分析铁碳合金相图时,我们也可以先将图中标注的铁碳合金组织化繁为简,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字来讲解铁碳合金组织的定义。并将其归纳如下表:转贴于 铁碳合金组织

组织名称

符号

组织类型

含碳量

晶格类型

力学性能

铁素体

F

固溶体

0~0.0218%

α-Fe体心立方晶格

近似于铁,温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良好

奥氏体

A

固溶体

0.77%~2.11%

γ-Fe面心立方晶格

强度、硬度不高,塑性好(易锻造)

渗碳体

Fe3C

金属化合物

0.69%

斜方晶体

硬而脆,塑性、韧性很差

珠光体

P

机械混合物

0.77%

α-Fe体心立方晶格

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高温莱氏体

Ld

机械混合物

4.3%

γ-Fe面心立方晶格

介于奥氏体和渗碳体

低温莱氏体

L’d

机械混合物

4.3%

α-Fe体心立方晶格

介于奥氏体和渗碳体

通过对合金组织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了铁碳合金组织的概念、性质,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铁碳合金组织是如何随温度变化而发生转变的,在这个难点的突破方法上,教师可以以“金属同素异构转变”这个知识点作为切入口。我们知道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以纯铁为例,液态纯铁在1538℃进行结晶,得到具有体心立方晶格δ-Fe,继续冷却到1394℃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δ-Fe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γ-Fe,再冷却到912℃时又发生同素异构转变,γ-Fe转变为室温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由于金属晶格存在着随温度改变而发生晶格变化的特性,导致金属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以铁碳合金组织为例,铁碳合金组织是由基体纯铁和碳组成,温度变化使基体纯铁晶格发生转变,不同晶格的基体和不同含量的碳组合,就会出现不同的铁碳合金组织,这就是铁碳合金组织会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原因。清楚这点后,我们再对照看铁碳合金相图就一目了然。温度、含碳量、材料组织、力学性能等,在图中就能分析得很清楚。例如:温度为600℃,含碳量为4.6%的钢材的组织是Ld+Fe3C-莱氏体+渗碳体,力学性能是脆而硬的组织。而含碳量为0.45%的钢材室温组织为F+P-铁素体+珠光体,这种组织的力学性能是有一定强度、硬度、并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

三、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前面我们将重点、难点的知识内容作了具体分析讲解,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还可以将金属的基础知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归纳小结为:

1、金属的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有规则的排列所形成,原子排列的具体方式不同,便组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晶格(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2、纯铁组织中不同类型晶格对碳元素的溶解能力不相同,形成不同类型的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3、纯铁在固态下,随温度转变会出现不同的晶格类型。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4、铁碳合金的5种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由于各自基体中的含碳量不同,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就不一样,组织之间会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变。如:含碳量为0.77%的钢,在8000℃时的组织是奥氏体,而在室温下组织转变为珠光体。转变的原因是由于铁碳合金的基体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 BIM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教学体系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用数字表达建设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贯穿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项目的可研、立项、决策、建设准备、实施和运营等全过程所有阶段,要求在不同阶段由建设项目参与者提供相关数据,建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设工程信息库数字模型[1]。由于BIM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已如火如荼[2]。

将BIM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属于全新领域,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BIM技术植入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中,创新了试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1.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现状与评价

1.1试验现状

吉首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均为实体试验,类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砂浆试验、砌墙砖试验、钢筋试验、石油沥青试验等(见下表)。

1.2试验现状评价

如上表显示,吉首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实体试验具备如下特点:

沿袭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方法,即按教学顺序与教学内容安排试验教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需要具备较多的试验设备与较大的试验场地,试验前期投资较大,设备运行费用较高。

试验消耗资源较多,若重复试验需要的资源更多,试验效率不高。

试验多为验证性类型,设计性与综合性试验类型缺乏,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教育。

2.基于MIB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体系构建

2.1指导思想

依据“理论够用,应用优先”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植入式的方式构建土木工程材料BIM实验教学体系。以直观、生动、形象、可视、交互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实训、实验,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及仪器设备的构造、操作流程等知识难点,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实践教学目标。

2.2总体框架

采用传统试验与BIM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将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内容分为实体试验与BIM试验两部分。实体试验以验证性试验为主,BIM试验以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与创新性试验为主。实体试验与BIM试验自成体系又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时,根据教学进度可平行或交叉进行(见下图)。

2.3改革措施

2.3.1建设MIB教学队伍

开展MIB试验需要一批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教师,因此加强BIM教学师资建设是首要任务。通过自身培训与引进具有BIM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是构建BIM技术教师团队的有效方法。

2.3.2构建BIM试验平台

BIM试验平台是使BIM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因此学校应尽快下定决心构建。鉴于吉首大学BIM基础较弱,为尽快形成BIM实践教学能力,可先建设BIM模拟试验室,以满足相关急需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的需求。

2.3.3创新BIM试验教学方法

BIM试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大作用毋庸置疑,但要处理好实体试验与BIM试验的正确关系。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来说,一定的实体试验是必需的,因此BIM试验只能是植入式的,不能用BIM试验取代所有的试验。

2.3.4制订BIM激励机制

BIM技术用于教学属于新兴领域,需要制订相关激励机制来推动BIM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立BIM技术应用工作室、开设BIM技术教学应用课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问题与讨论

3.1吉首大学目前还没有BIM基础,如没有BIM技术平台、没有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教师等,因此项目实施的前期任务艰巨。

3.2 BIM技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至关重要,因而开设BIM课程,将BIM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BIM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3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需要给学生强化的是BIM理念,即用工程化的数字信息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建筑,建立数字化的工程信息模型供工程全生命期使用。BIM理念与BIM软件不是一回事,不能将BIM的作用与价值等同或归功于BIM软件。

3.4虽然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但假以时日,BIM之花一定会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苑中全面绽放。

参考文献: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区域游戏;目的性;计划性;动态性;数学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还要求我们“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因此,只有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可利用材料,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我就投放材料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投放材料的目的性

要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取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材料的提供――无疑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明确提供材料的目的性,即清楚提供什么样的材料能让幼儿获取什么样的数学经验,把数学元素巧妙地融合到材料中,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取相关数学经验。

如,在生活区投放手套、袜子等,除了能让幼儿熟悉日常生活用品,还能让幼儿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配对练习;在“超市”这一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超市物品,无形中让幼儿学习按物品的种类、用途等进行分类;建构区,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幼儿在自主搭建的过程中感受长短、大小、高矮,不同的排列规律、组合模式等数学知识,又可以让幼儿比较搭建的作品的大小来让幼儿积累物体大小相对性的概念。

二、投放材料的计划性

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发展水平,更需要关注活动材料本身的计划性,因此,有关数材料的投放应当是有序而递进的,有组织而系统的。

例如,“送小动物回家”的活动,提供不同数量的点卡、小动物卡片,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根据实物的量一一对应摆放;能力中等的幼儿能根据点子的数量,送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回家;能力较强的幼儿根据数字标志送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回家。又如,益智区“比高矮”活动,给幼儿提供高矮不一的小动物形象,对年龄小、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可以提供3个以内数量的动物形象,他们可能需要多次的错误尝试之后,才能摆出正确的顺序,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游戏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将数量增至5个甚至10个以内,这时候幼儿逐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先从中找出最高(矮)的,然后从剩下的再找出最高(矮)的,以此类推,完成排序任务。一般说来,区角活动往往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目标,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有计划的过程,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逐步发展新的认知。

三、投放材料的动态性

区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儿童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加入活动的每一个幼儿对教师提供的信息(环境、材料)在主动获取时会经常有一些突破常规的求异思维或发散思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假设、想象,另谋活动途径和方式或赋予活动内容、材料以新的诠释,这就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不自觉的变通。因此,数学活动材料的投放也应当体现一定的开放和变通性,即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当是一种动态性的。

例如,娃娃家“串项链”活动,一开始,我们提供给幼儿充足的用不同颜色的吸管剪成的小段小段“珠子”以及串项链用的绳子,供幼儿按规律串项链,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孩子们串出来的项链几乎毫无规律可言,或者规律单一,经观察发现,原来色彩、数量都成了干扰因素,于是我们调整了材料,删减了色彩、数量,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操作,结果发现幼儿在串项链的过程中开始主动关注“珠子”的有序排列,在练习手部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同时也很好地发展了数学思维。又如,在超市游戏中,当我们发现幼儿对于钱币交易的过程流于形式时,就更换之前所谓的“收银盒”(只是一个装钱的盒子),我们特意制作了醒目的“收银台”,并贴上了“钱币”标志,它的出现给超市游戏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冲击,让大家都更关注“钱币”的交易,更关注在买卖过程中进行“数的加减运算”,提升了游戏的价值。总之,通过“投放―观察―反思与调整―再投放―再观察―再反思与调整”这一不断循环的模式,能有效地促使游戏材料的投放与管理日趋完善。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联系。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即使是让幼儿掌握粗浅的数学概念和学习简单的运算,也需要他们把感知到的材料,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在此过程中,材料的投放能够将无形的数学思维有形化,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建构数概念,绽放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德育学习材料范文6

[关键词]涂料;溶剂;红外光谱;气质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P7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46-02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室进行不同程度的装修在城市居民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装修中必然要用到大量的油漆和涂料,由此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室内不断释放,会引起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其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涂料的溶剂中,因此关注涂料溶剂成分就显得势在必行。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设备及溶剂

分析采用Bruker公司的TENSO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HP6890GC-5975BMS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ngilent公司);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80-28型离心机;甲醇: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二甲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

1.2 实验内容

1.2.1溶剂的鉴定

由于样品是液状涂料,考虑到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溶剂或水,先对样品进行蒸馏,在圆底烧瓶中放入23.0g涂料样品,采用常压蒸馏装置,用电热套加热,缓慢升温,当外部温度计达到140℃时开始有无色液体馏出,该液体有芳香烃的气味,蒸馏得到的馏分共重7.3g,计算可知溶剂所占比例为31.7%。

蒸馏出的溶剂先进行有无水测试,结果显示溶剂中不含水。将溶剂的原样涂在干净、平整、透明的NaCl晶片上,做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红外光谱反映该溶剂是一个混合溶剂,3030cm-1和1606cm-1分别为苯环的C-H伸缩振动和C=C伸缩振动,说明有芳香烃化合物;1377cm-1是-CH3对称变形震动峰,是-CH3的特征吸收峰,900~650cm-1有芳基的3种取代类型的数据,说明溶剂中可能含有领、间及对位3种二甲苯。1241cm-1为羰基的伸缩振动峰,说明溶剂中可能含有酸类或脂类。

为了证实溶剂的成分,采用GC-MS分析方法进行验证。GC条件:IIP-5MS5%PhenglMethySikloxane型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0m×250um×0.25um),模式为恒定流量,初始流量为0.8ml/min,额定初始压力为55.227KPa,平均速率为34cm/sec,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25:1,分流流量81.1ml/min,进样口温度230℃。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2min,以2℃/min升至50℃,保持3min,再以2℃/min升至75℃,保持3min,再以2℃/min升至100℃,保持3min。进样量0.2ul。MS条件:EI源,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电子能量69.922EV;倍增器电压1152V;四级杆温度150℃;溶剂延迟0min;扫描范围30~400amu。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涂料溶剂成分的总离子流图,如图2所示。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检索NIST05谱库,确定样品的组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经NIST05普库检索,共鉴定出6种化合物,结果见表1。GC-MS分析结果证实溶剂系统由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等组成,证实了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结果。

1.2.2成膜物的鉴定

在离心管中装入涂料约1g,用二甲苯溶解,溶解的涂料做离心分离,将第一次离心得到的上层清液倒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待用。取下层浑浊液用二甲苯洗涤重复离心6~8次,始终无沉淀出现,说明该涂料无无机涂料,开始的浑浊为未溶解的涂料样品。将锥形瓶中的上层清液在红外灯下浓缩至少量,用甲醇做沉淀剂,得到成膜物的沉淀,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至恒重,称量得到0.58g。计算得成膜物的质量分数58%。将烘干的成膜物做红外光谱图,如图3.该谱图与红外标准图对照[4],可知该成分为短油醇酸树脂。1730cm-1、1602cm-1、1581cm-1、1283cm-1和741cm-1为醇酸树脂的特征吸收峰,其中1602-1和1581cm-1为弱的双吸收峰。

由此粗略判断该涂料为醇酸树脂涂料,但考虑到氨基树脂(由尿素或三聚氰胺与醛缩聚而成)和醇酸树脂可以混合成氨基树脂涂料,检查谱图中并无氨基树脂的特征值1552cm-1和815cm-1及908cm-1或849cm-1或826cm-1[5],所以可以判断该涂料为醇酸树脂涂料。

2 结论

该醇酸涂料的成膜物为短油醇酸树脂,溶剂为甲苯、二甲苯及乙苯等毒性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bds,VOC)常见的有脂肪烃混合物、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醚类、醚醇类等,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机溶剂大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后,可直接对人体造成各种严重损害,甚至中毒死亡。该涂料中的挥发性VOC比重较大不能用于室内装修。

参考文献

[1] 朱善农,等.高分子材料的剖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