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机械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1
关键词:职教 教育教学制度 多元化发展 过去 未来
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形式、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职教的学生从数量上看没什么大的变化,但专业选择的结构却在不断的改变,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时的考虑从过去的能否就业,转变为能否轻松,体面地就业。大量的学生对“油腻腻”的机械专业不屑一顾,从而导致近几年机械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不得不“改行”,从事非本专业教学,如何改变现状?机械专业教学还有发展的空间吗?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
二、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现代家庭的构成主要为“8421”即八个曾祖父辈;四个父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父辈,爸爸妈妈;一个宝贝疙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几代人宠着、爱着。所以一到学校选择专业时,带到实习车间逛一圈,看着油腻腻的机床,脏兮兮的衣服,兴趣一下子就没了。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前几年带学生参观学校,家长关心的是你们这个专业能否学到技术,今后能否找到工作。但这几年,明显的改变就是学生和家长看了实习车间后,大摇其头,“这个专业好脏哦,有没有轻松点的专业啊”更多的学生倾向于服务类的专业,从而导致制造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闲置或转行。
企业要发展,需要大量的有技术的劳动力,但我们的学生又不愿从事这个专业,矛盾的汇交在学校尤为突出,尽管待遇一再提高,但还是出现大量的用工荒,近几年我们学校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
三、我们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5、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从人才需求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1.从校企联合办学的现状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从重庆在西部大开发的地位看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重庆市总工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重庆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初级技工占27.2%,中级技工占45.6%,高级技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7.6%。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重庆市既缺乏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也缺少大量中等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人才素质的提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人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提高。从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上看,重庆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
3.从我国的国情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发展
我国现状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机械化程度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呈现出提高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论文集_教学类 从人才的需求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2]张振兴.浅谈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2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械专业 一体化教学
新经济时代,机械制造业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为了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院校应当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近些年中职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源数量来看,学校应当缓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避免人才的供需失衡。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不能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积极采用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正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机械专业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而易见,那么,教师怎样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积极实行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专业设置一体化
在当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比如机电一体化,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指的主要是机械和电子两个方面,并且整体侧重于机械一面。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应当将机械专业课程和电子技术做到完美的衔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得机械实现智能化转变。目前的科技发展十分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并且更加注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能够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机械技术。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互补,与此相关的交叉学科主要有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学科等。所以,专业设置应当注重一体化,将电、机和计算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高效教学。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
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转变的,就目前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讲,很多中职学校所用的教材及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充分展现当前机电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落后,难以脱离传统的教学内容,老版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也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依然将各科分开来,相关的内容知识并没有做到完美融合和渗透,其次,课堂上的教学和现实的实践实训有着明显的差别,两者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融合贯通,传统教学无法让学生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为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很多学校开始结合学校的特点编制属于自己的教材,这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转折的关键点。自编教材不仅能够对传统教材加以补充,还能够体现学校的个性,这将有利于提高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中职院校的水平毕竟有限,短期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越。所以,学校怎样才能编制出高水平的专业书籍无疑又成为另外一个问题。对此,各个中职学校应当深入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从各企业中吸取生产实践经验,并且可以推荐一线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的编写。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中职学生所需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积极实行以实践为基础的机械专业教学,将专业理论课渗透到专业实行中,教学环节应当做重新的分解和整合。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模拟训练系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才能让中职学生加深对机械专业的认识,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对操作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在学生的旁边边教学边指导让学生学起来游刃有余。
四、学科渗透一体化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不断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力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科教学之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企业要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备较强的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对此,在进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教师不应当在专业课学习的最后跳跃性地加大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是从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应当注重对专业课思想的灌输,并密切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操作考证――计算机实用技术这条教学主线,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现代的技术工具,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思考,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讲授,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人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教学方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具备理论基础的学者,还应当是具备扎实操作技能的劳动者。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的教学应当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环境,全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加适合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煜.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9:23.
[2]王煜.中职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时代教育,2013,24:71.
[3]陈志琴.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5,47:63.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3
关键词:中职 机械加工 实训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83-01
实训教学是机械加工专业少不了的一项任务,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实训才能掌握机械加工的技术和技巧,才能适应工作环境,为未来的求职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机械加工专业也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必须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变化,加大对机械加工专业实训的教学力度,重新规划实训课程,改革实训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加工技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实现中职教学的意义。
1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有利的实训师资力量
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师资力量正处于尴尬时期,多数任课教师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的机械加工实际训练,只是掌握了与这一专业相类似的其他专业知识,从授课开始一直致力于教学理论研究,没有真正深入工厂或机械加工车间去获得亲身经验,然而真正拥有成熟实践技能的人员却往往缺少教育教学培训,无法切实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使得实训教学面临困境。
1.2 实训条件有待提升和改进
实训教学的高效开展需要良好的实训条件的支持,因为规范、真实的实训场地和设备配置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主观体验,进而全身心投入主动配合实训,然而,从当前来看,多数中职学校没能向学生提供合格的实训条件,由于资金的匮乏、学校制度的缺陷等,使得实训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起来,例如:机械加工领域中车工、钳工与数控等专业都要依托实际的车床或机械设备等进行实训操作,然而这些设备耗资巨大,是中职学校无力承担的项目,所配置的实训机械设备不是数量有限就是年久失修,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造成学生得不到锻炼,实践能力发展受限。
1.3 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亟待改变
中职学生多数都是中考失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基础弱、底子薄,一些学生由于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败,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只是在家长的催促下才选择中职学校,这部分学生无论在学习态度还是学习动机方面都已经相对落后,实训学习中无法投入精力积极配合,缺少精神动力和学习兴趣,由于处于青春期,甚至出现不服从管教、自由放任的倾向,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都极大地影响了实训效果,在没有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很难配合实训的有效开展。
1.4 教材缺点凸出
现阶段,很大部分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都具有普遍的优势,那就是知识系统性较强,专业性较高,然而对应也存在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对实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境,具体表现为:侧重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与机械加工专业联系密切的其他技术的训练,这样的教材设置特点就会为学生的实训教学带来困难,在相对过于专业、单一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枯燥、课堂乏味,而且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知识量不足,水平不够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
2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完善实训设备建设
为了确保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就要确保任课教师达到合格的能力和水平,能够积极适应实训加工教学的需要,学校在选聘实训教师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核,量化考核与质化衡量相结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具备实训组织能力,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训培训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来培养教师在实训方面的技能,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为组织实训工作做好准备。
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是实训工作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中职学校必须加大对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科学配备各项实训设备,确保更多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切实的实训训练,获得机械加工操作的技能,并试着创建合格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而且,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掌握上要有相应的考核,要求教师对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熟练掌握。
2.2 改革完善实训教学方式方法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是一门教学课程,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给予激励和完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本着兴趣教学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才能主动配合教师深入探究实训,如果是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枯燥性与局限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视觉、听觉效应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不具备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形势下,则要尽量组织深入企业参加实训实习,企业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身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工作氛围,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能够确保学生将所学知识利用于实践,达到实训的真正目的。
另外,在实训的方法上,要有创新模式,如与各大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实地的受训,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实训的效率,而且让学生更亲密地接触到了工作岗位,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付诸实践。
2.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机械加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通常能够将课外活动与学习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下棋比赛,要求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全面发挥现象力,预测对方下一步的走法,经过多次反复的猜测与推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会自然获得提高。
另外,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由教师规定机械加工项目与任务,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在项目与任务的要求上尽量开放,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举办一些设计类和创新型的竞赛,在教学中也多下任务,多立项目,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更扎实。
3 结语
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实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职学校要认识到自身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训,解除这些问题,从而带来两哈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娜.浅谈《机械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2010(12):65.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4
关键词: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实践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应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目标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一是“引进来”, 以专业教师、省市模具行业知名专家和大型模具厂家代表的建议和意见,来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二是“走出去”, 组织专业教师到兄弟学校、多个模具厂家现场参观考察,了解中职模具专业的办学特点、岗位能力、要素和岗位需求情况;三是“再总结”, 组织教师对中职教育与普通专科教育在办学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讨论,弄清专业的目标定位。中职教育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征,既不能把它办成高职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能把它办成中学教育的“延伸”,要根据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中职教育的显着特征,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建立良好的中职人才特色培养模式。
二、优化课程设计,构建教学体系
(一)优化课程设计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生产岗位的需要,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调整与改进,减少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1∶0.8调到1∶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质量评价中,实践课与理论课同等对待,实践技能考核不及格的应延缓毕业,保证优化课程的落实。
(二)推行模块教学
模具技术的发展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直接反映出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应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教学内容模块和综合能力模块。模块确定后,对每一模块又提出具体要求,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模具设计模块的要求:能运用常规设计手段和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设计。
(2)模具制造模块的要求:①普通机械加工模块。能熟练地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②数控编程加工模块:能熟练地使用和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练地操纵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③模具特种加工模块:能合理地选择电极材料,并能熟练地使用电火花成形机床及线切割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④模具装配调整模块:熟悉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的全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专门设计职业综合能力模块,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就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模具设计、模具生产管理及模具企业管理工作。
(三)强化实践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变单一“灌输式”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在模具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训练,使学生通过训练、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训练中,采取“三层次”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设计。每―层次都贴近工厂工程实际。例如,技能操作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多种实训,主要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铣、磨、钻、车、刨)、模具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通过实训,使学生能独立使用上述加工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和产品.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做到“零距离”上岗。
三、加强师资建设,落实工作目标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5
摘 要:通过实践教学对港口机械维修中存在的多方面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了如何教育教学港口机械专业维修,让学生充分用各种方法了解港口机械维修中的全面知识。
关键词:港口机械;教育;维修;问题;分析
现实的中职教学面临相当大的困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学生到企业维修港口机械是恢复港口机械技术性能,排除故障及消除故障隐患,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码头生产的可靠保障,在维修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使企业成本损失增大,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机损事故的发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服务
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少,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识。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与实践结 合紧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对《港口机械》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经过几年的实 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 主动性。港口机械维修中, 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港口机械中进口的机械较多,对技术要求,维修质量要求相当高。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港口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 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 “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 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 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 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 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 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因此,要不断加强维修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提高维修技能。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港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进口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可能还增加新的故障,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企业的开支,影响了码头生产和增加了维修工作量。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因此,我认为一要提高管理,二要提高素质,三要提高技能。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不重视螺栓的选用,螺栓使用混乱的现象较突出。在维修机械时,因螺栓性能、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导致维修后机械故障频出。实际维修作业中,有些维修人员发现这些螺栓损坏或缺失时,一时找不到标准螺栓,有的随意取来其它螺栓代替,有的自行加工代用,这些螺栓因材质差或加工工艺不合格,给机械的后期使用留下故障隐患。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港口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或不按要求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发动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窜油、窜气等故障,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装配时零部件装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维修机械时,一些零部件装配有着严格的方向要求,只有正确安装,才能保证零部件正常工作,有些零部件外部特征不明显,正反都可以安装,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装反的情况,导致机械不能正常工作,或零件早期损坏,机械损坏事故等;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惯用的手段,在维修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如经常遇到的“以焊代修”,就是一例,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恢复原有性能,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却常采用“焊死”的方法。衬垫和垫片使用不规范,随意使用的现象较普遍,机械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机械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港口机械的正常使用。如发动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使用铜垫片,如使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气缸窜气;柴油机输油泵和喷油泵结合面间垫片过厚,导致输油量及输油压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下降;如漏装(乱装)弹簧垫,锁紧垫,密封垫等,致使接合不紧,易发生松动或漏油等现象;因垫片中间有孔而忘记开孔导致油道,水道堵塞,发动机烧瓦抱轴;水箱开锅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想广大维修人员在维修机械时,切记“垫片虽小用处大”。在维修作业时,一些维修人员往往只重视喷油泵、输油泵、活塞、缸套、活塞环、液压油泵、操纵阀、制动、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滤清器,各种阀,各类仪表等的保养,他们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如:港口机械使用的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指示灯;标志牌;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油位表(油位尺)感应塞、传感器、报警器、预热塞、油液滤网、水箱盖、油箱盖、加机油口盖、黄油嘴、储气筒放污开关、蓄电池箱、喷油器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些“小件”是港口机械正常工作及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维修作业时,不注意这些辅助件的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修理人员在清洗零部件时;一要正确选用清洗剂,对各种零部件的清洗,应根据它们对清洁度的不同要求,正确选用不同的清洗剂;二要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尤其对精密零部件更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腐蚀或生锈。因此在清洗时,不可用碱性清洗剂(特别是强碱清洗剂)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如铝合金活塞、阀芯等),更不可用强酸清洗剂清洗铜类零部件(如节温器主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件的腐蚀;三是不同零部件应分类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铜类零部件不宜放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中一道清洗,橡胶类零部件不宜和其它钢铁类零件放在汽油,柴油及酸、碱性清洗剂中一起清洗。
中职机械专业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我国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这给中职机械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发展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了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出现令人堪忧的局面。因此在中职机械教学过程中,我校运用“教学做”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它既符合中职机械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对于提高中职机械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江苏省作为我国工业制造大省之一,占全国工业制造的12.3%。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作为工业制造业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要基地,其机械专业的教育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育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目前,我校正开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现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不明确。当前,我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缺乏一些反映机械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而且我校机械专业设置的课程相对呆滞、死板,灵活性和弹性不足,比如公共课、选修课和专业课比例不协调,与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较少。理论课程门数较多、种类较繁杂,让学生感到学业负担过重,影响教学效率。
其次,传授知识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当前,我校的机械专业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并且理论过于空洞、陈旧,与实际脱节严重,不符合当代工业制造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并且,课堂教学未能捕捉当前行业的前沿信息,对新产品、新技术涉及得较少,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无趣。因此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气氛僵硬。
最后,实践和实训教学不足。我校还存在着实践教学开展不足,实施的实训项目较为单一,与实际的需求差距较大。尤其是我校机械专业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和实训教学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1.教中学
“教中学”,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会“教”。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为中职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对于新的机械理论知识必然存有疑惑。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在自学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真正实现“教中学”。
以“金属切削加工”这一课为例,让学生从“教中学”。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比如有的小组负责设计材料形状,有的小组负责计算尺寸精确度等。其次,学生们再从“教”中去整合知识,交流讨论如何有效实施金属切削、如何简便科学地加工处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教中学”的方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和舞台。
2.学中做
“学中做”是将中职机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职机械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要求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占据了整个中职机械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中职机械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理论上,更要走进实验室、走进生活,在实验中验证科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机械加工。
例如教学“金属切削加工”这一课,教师仅从理论讲解如何进行车、刨、磨、钻齿轮加工等金属切削加工原理是远远不够,也不足以让学生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所以,还要结合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比如怎么运用齿轮滚刀或涡轮滚刀进行齿轮加工?通过实际操作,对比观察齿轮滚刀和涡轮滚刀在加工齿面的异同点、优缺点,从而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关键要素。这样,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将学与做巧妙地融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既掌握了实验设计与操作的方法,又对实验原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做中思
“做中思”,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分析原因、剖析原理、拓展延伸,将一个知识点扩展到整个知识面。例如教学“测量技术”实际操作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练习,更要启发学生在操作时思考。比如在仪器测量环节,学生要思考有没有更好方法优化测量步骤?对于测量仪器,有没有更方便操作的替代品?如何检测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安放好的仪器能否反复使用,以便节约时间呢?等等。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操作方法比较难实现多点测量,实验效果不太明显。那么,学生们就要思考这是为什么?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才能使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准确?测量的步骤可否简化?能否优化?最后,通过本次实验操作对其他类似的实验有什么启示?这样,通过学生们的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假设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学会发散思考、多向思维和举一反三。
总之,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非常可行,它既符合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当代中职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个性特征,更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优化中职机械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淑礼.中职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