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1
案例一:小A对妈妈说:“妈妈,你帮我计划吧。”妈妈拒绝了,于是小A想了想说:“每天看五个小时电视……”还没接着往下说,妈妈马上打断了他:“这肯定不行,每天除了吃睡,能剩几个小时?为什么不把学习排在第一?”小A有些不高兴:“那就看三小时电视,学习跟平时一样。”妈妈很不满意,要求小A重新计划。小A反问:“那你说怎么办?”妈妈重新计划,背诗、学英语、做作业,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最后小A很不高兴,妈妈则抱怨小A,连计划都要家长操心。
分析:这类家长最经常抱怨孩子没计划,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经常粗暴地打断孩子的发言,强行中断孩子计划的过程,才会让孩子对“计划”毫无兴趣。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提出的计划总是挨批评,还不如让家长计划,省得挨骂。
案例二:小B表示每天看五小时电视,去外面玩三小时,打羽毛球一小时,学习两小时。妈妈听了说:“看这么久电视,会影响视力的,学习两小时,你能完成作业吗?”小B表示可以,妈妈却翻起了旧账:“暑假计划时也说能完成,最后不还是没完成吗?”小B回答说这次作业不多,妈妈忍不住建议:“要不增加一小时的学习,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分析:这类家长常常以为自己很开明,放手让孩子计划,自己只是在最后“略作修改”,让计划更合理。事实上,一旦孩子不接受自己的调整,家长就会用种种方法让孩子屈服。这种不信任孩子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计划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以后会逐渐逃避做计划。
案例三:小C的计划跟小B差不多。妈妈听了之后,询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小C说:“我要在假期看很多好看的动画片,两小时够我写完作业。出去玩和运动是必须的。”妈妈表扬说:“你能自己计划,真是太好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具体执行。”小C也很开心,可是在填写计划的时候,他发现扣除吃饭、洗澡、睡觉之后,时间根本不够用,于是他跟妈妈提出了重新修订计划的要求,自动将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两小时。
分析:这种偷懒型的家长,正是锻炼孩子独自计划的最佳人选,他们也知道计划不合理,但他们用了“肯定――提醒”的方式,让孩子自始至终都处于决定者的位置,学会怎样计划才能更合理。
总结:从三个案例中,听到孩子开口便说看五小时电视,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合理,但是聪明的家长就能忍住不反驳,看孩子如何安排其他项目。安排过程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比如全都是休闲娱乐,没安排学习时间;或者所有时间加起来,超过他自己的负荷能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发现排不开,主动削减项目。这些都是很自然的情况,但有些家长是急性子,一发现计划有问题就要否决孩子的安排,自己亲自操刀。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2
帮助孩子尽快熟悉环境 您可以带孩子参观学校和孩子所在的教室,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详细地介绍和讲解,让孩子对自己所在的环境非常熟悉,不再好奇。同时,产生一种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特别愿意在这里好好学习,立下志向。
明确学习任务 一年级课程内容简单,家长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帮助孩子制定每周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课,以此集中他的注意力。如果哪一天有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孩子一天一天地坚持,最终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针对语文、数学两门主要课程,对孩子进行兴趣引导。如,给孩子讲一讲汉字的构成与发展,文学的美妙与魅力;讲一讲神奇的数字,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感人故事等。不在乎孩子听懂多少,主要是让他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上课就不会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从家庭开始 每天晚上,安排孩子在家学习一节课。这一节课中,不论孩子是读书、写字,还是画画、弹琴,都要严格按照学校上课的要求来执行。要求孩子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到下课,绝对不能喝水、吃零食、上厕所,或者随意和爸爸妈妈说话等。
(来源:文章屋网 )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3
关键词:引人入胜;屡见不鲜;好奇心;专注力;培养;游戏;兴趣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上,许多孩子们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其一,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好奇心。
众多实例证明,一些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例如: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等,这些玩具能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们的集中注意力,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最理想,最有效。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孩子逛公园,让他们看一些以前不曾见过的花草树木,造型各异的建筑,以及其它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其二,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分散注意力,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会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都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其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游戏活动的方法很多,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不见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教孩子清点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某样或几种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家长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类似的游戏方法。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长应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其四,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4
关键词: 少儿钢琴教学 注意力 集中
当今时代,社会就业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家长们的自身素质和忧患意识逐渐提高,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几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在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琴棋书画,林林总总,但是,孩子们上了这些训练班的效果如何呢?
一、注意力集中是学习的关键
现在家长们在一起讨论时,谈论最多的就是各自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听到较多的困扰是“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怎么办?”“我的孩子学习注意力老是坚持不长久,一会工夫就想别的了……”,等等,不少家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给孩子报名参加注意力集中训练的培训班。的确,对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来说,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专注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讲的都是注意力集中,以及恒心的作用。一个人即使智力有限,若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上,最终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这种能力一旦培养起来,那么做其他的任何事情即事半功倍。可见,能力的培养比单纯掌握一项技术技巧更为重要。要掌握一门技艺,就必须长时间地坚持学习、训练,这也不是每个大人都能做到的,更别说是孩子了。举例说,目前,几乎每几户家庭里,就有一个学琴的孩子,在家长和少儿之间出现的“学琴热”现象,一直长兴不衰。大多数家长都在着重培养孩子的乐感、表现能力、演奏技巧,要多掌握一门手艺,精益求精,以在未来进入社会后能更加游刃有余。因而很少考虑孩子的爱好与接受能力,通常都在严格的督促和监视练琴下,小琴童们日复一日地进行练琴。凡是学过琴的人都知道,要掌握钢琴技艺光仅有好乐感和领悟力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通过长期反复而枯燥的练习逐渐积累。我认为,在学琴中着重要求弹琴、练琴、掌握技巧和技术,不如同时兼顾和侧重能力的培养,因为能力的锻炼对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有更好的帮助。很多时候,孩子很聪明,但是就是没能好好地听课,学了很久,仍在原地踏步。家长们很着急,打了骂了都没用,恨不能自己上阵代替。但是越着急越没进步,很多家长都为这事头疼不已。关于这一点,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积累,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在钢琴教学中渗透注意力训练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得出结论,在少儿钢琴学习中,渗透注意力训练,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尤其是就人数相对多一点的小班化数码钢琴课而言。学习对象是6周岁以上的儿童,正处于学龄期,一般5-6个孩子一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已经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意识,但是不明显,不具备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孩子们一旦注意力不集中,通常都是两只小手开始不安分了。而钢琴课恰恰注重的是手的训练,并且刚好是在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初级阶段就开始控制小手,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我是采用通过每个人“上岗上位,互相评比”的方式,初步建立良好的基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一)在教学的开始,即第一阶段,就先告诉孩子们,给每个手指都排好大小,十个手指就是十个兄弟,老大最有力气,接下来老二老三最能干,老四比较爱偷懒,老五最小比较弱,那么大家要做好小老师、小领导,每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十兄弟,指挥他们做出不同的动作。首先把孩子们摆到“领导”的位子上,自然他们马上就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这个新鲜有趣的新角色中来。由于刚开始是从最简单的大拇指弹奏单音开始,容易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再逐个手指上场。很快孩子们就会体会到小小的成就感,同时,一起学习的孩子们还进行同时弹奏、互相评判,是你的“小兄弟”听话,还是我的“小兄弟”表现得更好。激起孩子力争上游的欲望,那在近阶段的时间里,孩子们都会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手下”。
(二)在初期已建立的良好开端下,接下来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加深,仅仅依靠前面的方法已经不够,那么第二阶段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每个手指在弹奏中的动作,如果说刚开始是“领导”手指的话,那么现在要做的是把自己代入到每一个手指,体会“现在你是大拇指,你要怎么样弹这个音,接下来你是中指,你又该怎样弹奏那个音符”,具体要求到每一次每一个手指的提起、下落、触键、曲张,还要把做这些动作的体会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手指不再单单是手指,而有可能是各种小动物、小精灵,抑或是其他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对自己动作的描述,带了更多生动有趣的比喻,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由兴趣逐渐带动注意力,稳固了前期打下的基础,并有了一个较成熟的巩固。
(三)经过上面所述的两个阶段后,孩子们对于钢琴的学习不仅兴趣有了,而且能维持相对持久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开始弹奏相对完整的乐曲了。那么这第三阶段即是让孩子经过几节课的教与学,练习并最终完整展现作品。通过一系列努力后自行做到对完整乐曲的表现,从不懂到懂,从开始练习到熟悉熟练弹奏,到最后不仅完整弹奏乐曲,而且注意到情感的处理,体会到成就感。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这种感受相信不亚于大人们完成工作中的一项项目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为了能够达到和老师弹奏一样的效果,还必须持续不断地集中注意练习。当然,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在以前,可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现在有了前面这些心理铺垫,要做到似乎也并不是不可能了。在学期结束时再安排孩子们进行一个简单的作品回顾表演,从最简单的一指练习到最后的乐曲弹奏,让孩子们回顾这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中间有孩子们亲身体会的各种情感体验,切实的动手记忆,在最后的总结中,告诉孩子们,这看起来很难懂的“蝌蚪文”最后都能驾轻就熟,完全是集中注意力、不断努力的结果。这样有具体体会的教育过程,能带给孩子们更深刻的体会,无疑胜过了平时家长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劝导。最重要的是,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上,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核心内容,即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能学”。我认为,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逐渐掌握技巧,体会总结,更能转化成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样的方法远远胜过口头的唠叨教育。由此引申到其他科目、技艺的学习上,即先从有实际身心体验上入手,再加上教师的提点深化,相信自然而然地,孩子们就会明白认同,也能树立“只要我集中注意力,什么我都能学会”的信念,所谓事在人为,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觉悟,那么相信学什么都能有个样子了。当然,以上所说的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分得清清楚楚的,并且,实际操作起来,还存在有磨合与反复的现象,这些,都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展开的。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5
注意在心理学中的定义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始终。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的强弱对孩子的学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昱昱是一个10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提醒,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持续5~8分钟,大部分时间他要么拿出铅笔橡皮把玩,要么把练习本的纸张撕成一条一条,而这一年龄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应该是15~20分钟。长期下来,昱昱自然学业成绩不良,自信心下降,无成就感,生活中家长反馈他做事特别拖沓,粗心马虎。昱昱的父母对此束手无策,深感烦扰。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昱昱身上呈现出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昱昱的家长则过度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忽视了自身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缺乏自省力和判断力,总是以父母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如果家长长时间认为孩子是个注意力差的学生,孩子就不自觉地会内化这种认知,不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然后就真的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源自家庭,家长认知和教养态度的改变是关键。于是,笔者进行“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的实践,希望以此来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真正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活动,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一、带着问题走进注意力工作坊
“孩子上课坐不住怎么办?” “动作磨蹭,写作业总要我在旁边催怎么办?”“头脑也不笨,怎么成绩就上不去?”孩子注意力缺乏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家长的焦虑,他们迫切需要一个系统的训练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在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中,培训教师可带领孩子和家长面对共性问题,启动团体动力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工作坊对于有共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意力亲子成长家长工作坊成员主要由注意力培训师、家长、学生构成。家长和孩子都是通过学校工作坊的招募单自由报名组成,注意力培训师队伍在区心理辅导站的牵头下组建,该队伍中有2名教师持有注意力培训师证书,1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2名教师持有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
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时间定在周末,以保证家长参与率达到100%。要求是每周一次,一次2课时,共5次10课时。人数不超过25人,家长和孩子必须全程参与。工作坊对空间环境有严格要求,光线和场地必须宽敞明亮,不能给参与者有心理压迫感。座位的安排一般以圆圈或“U”形为主,培训师的座位要与参与者同高,并在一起,从而让彼此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让交流更加通畅。
二、活动分享,促进注意力亲子成长
1.根据孩子注意力发展特点选择系统训练内容
在工作坊实施与研讨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地意识到要重视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每一次的活动方案,进行系统地巩固和提高性训练。活动前要做好、做足准备,活动中减少培训老师的掌控权,鼓励家长主动参与,活动后后续工作要紧跟其上,从而让家长们在充分参与、体验的基础上,观念不断得以提升,不良的教育行为逐渐得到改善,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品质。
2.前测后测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笔者在工作坊开始之前先对25位参加的孩子进行注意力测试,测试的方式如下:(1)在三分钟里从1写到300;(2)找出在注意力培训师提供的测试表中和为10的相邻数,记录测试效果。测试结束后,培训教师通过孩子测试表准确度的得分,可以知道该孩子目前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同一年龄阶段中处于哪一个水平。在工作坊中培训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测试表做好统计并建立个人档案,每四课时后相同内容测试一次,将每个孩子的前后测试数据加以比较,得出该孩子参与工作坊后注意力集中的改善状况,并调整自己的团辅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式,以求效果最优化。
昱昱和他的妈妈参加了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进行了在3分钟内写出1~300数字的测试,。从结果可以看出,在第一次测试时3分钟内该孩子只能从1写到174,出错5个,在9岁的年龄段属于注意力较差,第二次测试时她取得93分,最后一次是全对,统计数据说明该孩子参训效果显著。
3.多种组织形式获得认知行为改变
“家长工作坊”与一般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有所不同,它的组织形式是家长首先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工作坊,注意力培训师采取在一个良好的情景下,让家长、学生参与、体验、分享、感悟,使他们通过领悟和内省,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例如,在“撕标签”活动体验中,培训师通过冥想练习让孩子先体验被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贴上“你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痛苦体验,孩子们畅谈出自己的感受,家长深深动容,然后再在轻柔的音乐中,培训师指导孩子想象:“你很厌烦这些小纸条,你开始撕下一张,你看到还有,你就继续往下撕……现在,你全部撕掉了,你的额头感觉很轻松,从此,你再也不是以前的你,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注意力集中的好孩子。’”当孩子身体一松,再次和培训师交流此时的想法。在座家长深有感触,活动最后,孩子们到另一个区域,工作坊剩下25位家长畅所欲言,在探讨与交流的氛围中家长意识到提升孩子注意力品质应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避免随意的批评,放下身段,从多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改变归因方式。从以上课例呈现看出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的组织形式就是注意力培训师带领孩子家长启动团体动力一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 后续跟进巩固工作坊效果
(一)孩子层面的跟进
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一般是短期课程,而注意力品质的训练需要大量的重复地训练,训练的时间和场所主要还是在家庭中。所以笔者将美国丹佛大学乔尔・莫切特教授强化儿童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象征性积分法引用到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中。
第一步:家长根据孩子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中的情况,记录孩子的日常生活表现,为孩子列一个“行为分值清单”(见表2)。在清单中,把孩子的行为分为两类:好的行为(家长期望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非家长期望的行为),并根据行为的重要性,完成的难易程度赋以象征性的分值:期望行为正分值,非期望行为负分值,孩子身上难改的不良行为可适当调高分值。
第二步:为孩子建立一个“奖赏强化清单”(见表3)。家长首先记录孩子喜欢的奖赏物。分别给这些奖赏物评估分数,家长在为孩子开列奖赏物清单时,要注意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手段、情感激励手段相结合,正确引导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不仅关注感官需要的暂时满足、还要促使孩子的需求不断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第三步:操作执行,兑现奖励。待上述两份清单列好,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累积孩子的分数,不能迁就、妥协。从而培养强化孩子的良好注意力品质。
(二)家长层面的跟进
当家长在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中理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后,家长则需要一些时间和机会,将他们习得的经验加以理解与应用。因此,家长后续活动的安排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检验家长们在活动结束后是否将所获经验真正的落实到实践行动中,可以检验家长们的观念是否真正有所改变,同时还是检验工作坊开展是否有效的有力手段之一。
1.填写活动反馈单增加期待值
在参加了五课时培训活动后,家长需要填写 “活动反馈单”(见表4),该反馈单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培训师了解家长对本期活动的感受,目的二是家长及时反馈本期的收获及对下次活动的意见和期待。培训师会根据家长上期的回馈单对下期的活动内容做适当的调整,用家长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下期活动内容。
2.建立家长成长档案跟进行动力
由于家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行动力不够,笔者设计了家长成长档案(见表5),注意成长亲子工作坊中,孩子对家长在家的亲子训练的时间、每周次数、言语鼓励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笔者根据孩子的评估反馈再和家长进行单独沟通,促使家长通过孩子的评价和注意力培训师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确保了家长在参与活动后效果达到最大化。
3.制作家长分享卡扩大受益面
设计家长分享卡,建立起专家督导下的、家长间的交流学习平台。注意力亲子成长工作坊活动结束后,笔者向全校各班发放注意力亲子成长分享卡,参与工作坊的家长在分享卡中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成长。
例如昱昱的家长:“这次亲子成长工作坊对我的帮助很大,平时我虽然也知道注意力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用了一些相关方法,但效果不明显。通过五次的活动,我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甚至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太急于求成,很多事情很多时候我习惯性帮他代办,剥夺了孩子思考动手的机会。活动中老师讲的‘舒尔特表’‘神耳训练’等等都简单易行,我在家里都会和孩子经常进行训练,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明白了要管住自己,放开孩子。”
而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家长在分享卡中献策献计。分享孩子成长经验和家长教育心得体会,为出现同类问题的家庭提供的参考,分解家庭因为出现此类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通过以上家长自我反馈、孩子评价、同问题家长分享等手段不断进行跟进,从而促使家长从理念到实践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实现注意力品质最优化的提升。
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范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注意力;培养;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生活中时常被家长忽视,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学业生活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错过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影响孩子的升学就业以及整个发展前程。因此,我们应重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提高注意力,改善学习成绩。
那么,我们家长及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根据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创设安静、简朴的环境,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幼儿进餐、睡眠、学习时,周围要安静、环境要简朴,不要过分花哨,以免幼儿分心。
二、教学直观、生动
教给幼儿学习的内容、教具应具有直观性、活动性、新颖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外出参观,亲近大自然,参与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成人应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学习”“集中注意做事”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学习或参与其他活动室不要随意走动、漫不经心,成人这时也不要随意打扰或使唤他做事,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养成集中注意的好习惯。
四、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在活动前,教师或家长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要求,幼儿对活动的目的要求越明确,注意的有意性就越强,越容易保持注意。
五、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
游戏是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最容易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在一般和游戏条件下,学习新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是不同的:在一般条件下,3至4岁和5至6岁的孩子分别是3分钟和8分钟;在游戏条件下,竟分别保持了30分钟和45分钟,家长在观摩中非常惊讶。
六、重视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多方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经常带孩子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丰富他们的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讲述、阅读低幼读物,让孩子动手做一些手工等,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注意倾向。
七、巧妙用提问吸引幼儿注意
幼儿注意力分散时,用有趣的问题,引起幼儿注意,如:“哎,刚才老师讲到哪儿了?天天来说说。”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老师或妈妈身上了,不必斥责孩子就能达到目的。
八、灵活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教师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但无意注意不能持久,且学习等活动也不是专靠无意注意就能完成,因而还要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教师可向幼儿讲明学习本领和做其他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说明必须集中注意的道理,使幼儿逐渐能主动集中注意。
参考文献:
[1]张惜萍,司进立,王斌,学前心理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6
[2]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