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1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1.环境会计的产生是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大,但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国民素质等各种的制约,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制约我国的发展。因此,消除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使人口、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追求的目标。建立环境会计使会计突破仅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反映和监督,对大量环境以及生态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2.环境会计的产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各种灾害也让人们感到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全民性的环境意识觉醒并逐渐提高,绿色革命浪潮不断掀起,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情况及其作出的贡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应当注意自己的环保形象。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对这些活动需要进行反映、监督、管理,环境会计也就得以产生。
3.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损耗为代价换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约束我国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正确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环境影响,需要有合理的系统机构对其作出记录,并予以披露,这样,环境会计的产生是必然的。
4.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改进传统会计的需要。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
(一)煤炭企业区环境成本的特征及构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一种“补偿性成本”,煤炭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表塌陷、水体污染、瓦斯积聚、煤尘和烟尘污染、有害气体排放、粉煤灰、噪声等各种污染。这就决定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既要支付煤炭开采本身所必须的成本,又要对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补偿。
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可归纳为: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费用、排污费用、环境影响赔偿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和保洁费用、地面塌陷赔偿、矿山占用土地、复垦复田费用、村庄搬迁费用、地下充填费用、防治措施费用、耕地占用税、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植树及绿化等费用。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1.煤炭开采条件因素。煤炭开采条件很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相对应的环境成本也很高。因此,煤炭开采条件与环境成本密切相关。
2.经济发展水平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也愈来愈多,煤炭资源开采量和生产量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环境污染也越严重,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也越来越大,环境成本也随之增大。
3.技术创新因素。技术创新对于矿区环境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开采深度加深、产量增加,造成三废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炭环境污染的保护技术、洗选技术等越来越先进,这将使煤炭环境成本不断降低。
4.矿井开采年限因素。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矿井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将加深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地表塌陷面积增大、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程度加大等,致使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5.煤炭生产量因素。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吨就会少一吨。过度的、不当的开采利用,会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根据有关理论研究表明,环境系统的资源供应量存在一个阀值,这就是环境系统自净力。一旦煤炭资源开采量过大,超过环境的阀值,就会使资源过早衰竭,引起环境质量的退化,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6.环境标准和环境意识因素。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于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约束增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致使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环境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将使得环境标准日趋严格,进而使得环境成本不断增加。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对策
1.开展煤炭企业环境预评价
环境预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实施环境预评价,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事前控制起重要作用。事前预评价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评估,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环境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企业有能力获得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合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生产流程,提高环境支出的可控性,减少环境维护成本、环境损失成本,从而达到减少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环境预评价能对环境成本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2.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深入分析,有效地追溯环境成本的来龙去脉并对之实施控制,不仅可以通过减少这些环境成本的动因来减少成本,还可以通过消除不增值价值的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加强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价值作业的控制,从多个不同的作业链中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链。企业应结合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进行权衡,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即作业成本是成本控制可执行手段,有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
煤炭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要延长整个煤炭产业链,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始,强调对污染的预防;紧接着在生产阶段,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在消费、使用阶段,建立废料残渣回收体系,通过再利用、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
4.把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与内在化相结合
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把企业的环境成本计入到生产或交换成本中,从而反映在价格机制中。通过“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污染者要付费,通过环境管理政策对企业的行为制约,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增加都累积在生产成本中,反映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上,进而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市场控制环境污染状况。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2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6日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经济和环境两者是不可分割并互相影响的关系。企业的存在在于满足社会需求,并以获得利润作为回报,如果企业的目标违背了社会需求,从长远看将无法获得回报。因为自然环境的支持系统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地球环境虽有强大的供给性和包容性,但它也存在着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并非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平衡就会被逐渐破坏。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分析发现,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用各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公众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不管是从国家的长远经济利益考虑,还是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着想,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是势在必行的。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及特点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环境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可见,环境成本是由于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形成的,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就是要减轻或是消除这种影响。因此,这影响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我们比较熟悉的制造业为例,可以从企业经营的三个阶段分析环境成本的形成:(1)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某些资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被管理当局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时,企业在利用这些资源、原材料的时候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2)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消耗材料、能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如,治理污染设备的投资、环境污染的防治费用、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等;(3)销售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
(二)环境成本的特点。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而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改善设备支出、日常环保费用及开发环保产品的各项措施所发生的费用等。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可为环境成本概括成以下几个特点:
1、不可预知性。环境成本的支出不像其他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一次性,如某个时候违反环境法规受到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境破坏之后的修复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方面。
2、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也没有触犯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企业很可能不能明显地看到某些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在当期就不会去核算这方面潜在的支出,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最终还是要企业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
3、连续性。虽然环境成本的支出具有突发性但并不影响其支出的连续性。因为环境成本的支出贯穿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直至淘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4、不断增长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支出也日益增加。因此,企业对环境污染后要承担的责任就会不断地加大。而且,公众对企业产品的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必然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而传统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属于狭义的成本概念,不包括环境成本,成本中一般只包含直接消耗的料、工、费,对企业损耗的资源和环境费用没有进行考虑和核算。所以,企业的收益产生虚增,这样就间接地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来谋取当前的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对环境成本计量也比较简单,只考虑如绿化费、环境污染罚款、环境广告支出等简单项目,在实际发生时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所以这些环境成本存在的缺陷,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目前,多数企业只是在环境成本实际发生时才将其列作费用,而对潜在的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使当期收入和费用配比不真实,虚增当期利润,增加税负,同时也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2)缺乏规范的成本确认和计量方法,导致成本的可比性差。因为我国目前并没有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应准则或是相关制度,以致各个企业的实务处理不一样,企业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3)环境成本发生的动因被模糊,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企业一般都是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这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或者导致企业管理当局因为成本动因的模糊而互相逃避责任,从而使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控制不力,进一步导致成本上升。因此,企业要对环境成本必须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不应再停留在事后处理阶段,应建立先进的污染预防系统。这样可以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成本控制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成本控制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是以损害后代利益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自1992年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不仅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行为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而且某些条文已明确了对环境成本的内在化要求。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因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估量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会计具有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反映和控制的职能,有责任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西方会计理论界已经把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越来越强。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
1、政府方面。(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法可依,使其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减轻或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全民把环境保护当成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考核力度。由于目前对环境成本相关指标考核不突出,致使很多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惜牺牲环境,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的考核,这样也能使国家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4)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控制有限资源使用,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国家政府利用价格手段,冲破加以成本的束缚,在商品的成本中加入资源成本,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客观的反映,充分发挥价格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作用。这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逐渐形成珍惜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2、企业方面。(1)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制定整体战略规划。价值链是企业由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物而发生的,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至销售给客户为止的一系列价值生产作业而构成的。因此,价值链分析的实质是对构成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分析,明确增值的目标和环境,做到具体发展规划,将企业视为各项活动的集合体,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使成本和其相关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帮助;(2)确定企业环境成本目标,采取各种渠道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在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尽量减少、回避加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和营运成本;(3)善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成本控制。在如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现代成本控制原理,把控制成本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能把企业的各项成本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提高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效率,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供基础。
3、其他方面。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消费中都非常注重“绿色”的环保用品,一切追求人性化,要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穿得舒心。因此,广大公民在要求社会、企业提供各种环保用品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他们对国家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各种可行的好建议,或是对管理当局的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广大人民不断地从真正意义上增加环保意识,利用发言、投诉、检举等权利,对政府和企业的各种行为有了民意的监督,是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符合我们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需求。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的补偿,而且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地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资资源的消耗和补偿。所以,政府、企业、公众都要为保护自然环境努力,特别是企业,要把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成本控制,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胜平,周耀烈.构筑企业环境成本优势的理论探讨与成功实践.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愈凸显。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会导致恶性循环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循环经济视角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意义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原则的经济发展新型模式,是对传统生产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要求,是一种强调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生态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了“末端治理”思想,注重经济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指的是依照相关规定和一定方法对各阶段的经营生产的环境成本展开控制,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方共赢。在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促进企业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再生能源,积极研发生态产品,促进废物的循环利用,不仅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效率与增强竞争力,而且还可缓解环境负担,减少污染。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1.环境成本控制意识欠缺。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依然遵循着末端治理的思想,忽视生态的平衡发展,一味地追求经济方面的利益,追求短期的效益,缺乏环境保护和环境成本控制意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会积极主动地改进生产模式,研究控制环境成本的有效措施以减轻环境的负担,甚至变本加厉地破坏、牺牲环境而谋取短期内更大的利益,最终使环境成本落到社会公众与政府身上。甚至部分企业员工在“企业买单”思想影响下,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明显的浪费行为,比如采购环节不顾成本、不顾实际需求,在生产阶段因为没有合理计算而大量地浪费生产原料、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原料当成一次性原料使用等,极大地浪费资源。
2.环境成本控制体制不全。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工业发展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发展路线,因此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难度也不断地加大。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仍然没有足够重视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环境污染监管方面的相关体制不健全,已有的管理制度也未能真正落实,监管工作较为松懈。而企业自身也没有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制度,例如在环境收支成本的核算方面,并未单独核算入账,而是在其他营业、管理方面的成本费用中反映出来,比如部分企业会将绿化、排污等相关的环境成本费用隐藏在营业支出、管理等账目中,违反环境法规后的罚款款项或者停业整顿等也算入营业支出账目中,从而不能全面、真实披露企业信息。
3.环境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大部分企业出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压力而实施环境成本控制,但是也只是对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展开控制,而没有考虑外部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环境成本分有内部与外部两个部分,均是以环境成本发生的范围、空间和企业理应承担的部分作为标准。内部环境成本指的是企业内部经营生产环节产生的环境成本,而外部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外部的环境的影响产生的成本。
4.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落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是单纯的按照政府环保法规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方面的管理,不仅管理比较滞后,而且缺乏有效性,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较为落伍。例如当前大部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采用的产品生命周期法、完全成本法以及作业完成法等只是单纯地将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手段套用在环境成本控制中,不仅适用性、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而且方法比较落伍缺乏创新。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均是在出现问题之后在相关法规要求之下被动采取的环境成本控制措施,在增加企业投入成本的同时也影响控制成效。
三、循环经济视角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1.提高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思想,意识到末端治理生产模式的危害,正确认识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重要意义,明确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主动地对企业的经营生产环节加以改进,严格环境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牺牲环境、短期暴利不可能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给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结合企业发展特点、涉及的领域和生态环境现状等研究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小企业经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动关注并重视环境问题,坚持企业效益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积极地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的产业与产品,在尊重、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企业管理者的带领下强化企业员工环保知识教育,树立全员的环保观念,在经营生产各环节约束自己,从各环节、细节上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
2.健全相关体系。从政府角度,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监管力度,除了从企业披露信息入手了解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之外,还应对企业环境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环境治理以及污染影响情况展开全面地调查了解,完善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从企业角度,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环境成本控制制度,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而不是单纯事后管理;健全环境成本的核算机制,真实、全面地披露企业环境成本有关信息,从而有效地争取政府部门有关政策优惠、环境补贴方面的扶持。
3.加大控制力度。从时间角度,企业应该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环境成本管理,而不是仅仅强调事后的管理,避免环境成本控制的滞后,事前应该严格产品设计工艺的审核分析,合理规划生产,坚持生态环保理念;事中应强调清洁生产,加强生产监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事后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强化控制,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从范围角度,应兼顾内部环境管理和外部环境管理,提高排污的达标率,规划好排污渠道,并对相应的排污范围内的环境负责,加大环境成本控制力度。
4.改进控制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发展状况积极改进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财务成本控制策略。例如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应从原料选取、生产能源、生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降低环境成本;在生产环节应注重“工业三废”的科学、合理处理,例如废水二次利用、废品分类清理或再利用、以废治废等,尤其是生产排污环节应合理设计排污方案、规划治理区域,积极改进污水、废气等处理工艺,确保排污达到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指标标准,包括噪声损害率、工业废气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气利用率、清洁能源利用率、再生能源利用率和噪声源排放量等。对于经营销售阶段应从产品包装、推销、运输等方面入手,如避免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推销手段注重环保、运输环保注重低碳、产品报销注重回收宣传和处理等。总之,企业应该注重各个环节以及细节方面的环保,从而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的伤害。
四、结语
总之,环境成本控制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生产成本和利益,更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转变思想,增强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循环经济视角去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生产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而主动采取有效地环境保护、环境成本控制措施。企业应完善已有的环境成本控制制度,强化经营生产全程的环境管理,兼顾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管理,加大控制力度,注重各阶段和细节的环境管理,积极改进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促进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尹冬林 单位: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1]王普查,董阳,宿晓.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3(09):116-120.
[2]亚琨.循环经济视角下制造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5(09):70-74.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4
【关键词】 环境成本;控制成本;可持续发展
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首先环境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即对环境的负责;其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采用事后处理法,即企业在发生环境问题造成环境影响之后,对环境问题设法进行清除和弥补的行为,并将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列为环境成本;最后我国未做到将外部成本内部化,所以环境成本可看作是各类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用或被要求采用的措施成本和执行环境目标要求所付出的成本。
环境成本主要包括内容有:(1)传统的企业环境控制成本。企业在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环境活动中,为了履行环境责任,所发生的货币性的支出和非货币性的消耗。(2)政府以法定形式规定的成本。政府以法定形式规定的企业必须发生的环境控制成本。(3)企业为达到环保目标与计划自主投入的成本,也称自发成本。是企业为了达到环保的目标与计划,自主决定的环境控制成本。(4)预算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未来的环保活动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消耗。(5)突发性的成本,即偶发成本。指事先没有预计的突发性的环境控制成本。(6)故障成本。是对环境破坏和环保举措不力等恶性环境活动的经济处罚。
一、环境成本的分类
1.按环境的归属可分为环境内部成本与环境外部成本。环境内部成本是指由企业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且可以精确计量由企业负担的环保成本。环境外部成本是指那些由本企业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但尚未精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未由企业负担的不良环境后果。
2.按环境成本是否能为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所影响分为可避免成本与不可避免成本。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影响成本数额的成本;不可避免的成本是指通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
3.按环境成本的用途分为环境补偿成本、环境维持成本、环境发展成本。环境补偿成本是指由于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各方面造成损失而应予补偿的费用;环境维持成本是指为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而支出的日常维护费用;环境发展成本是指为进一步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而投入的各项开支。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控制方法是事后控制法,将成本分为以上几类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析以及环境成本的控制。
二、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经营导向”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企业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效益,更要关注经济发展的代价。
其次,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看,环境成本控制相当重要。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仅形成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无序化,对我国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造成大量浪费,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的日益关注,政府对企业环境管理的要求日趋严格,企业对自身的环境行为负责已是大势所趋。
再次,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应该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日益青睐,有些国家已经禁止无环境标志的食物进入市场。资金市场开始注重企业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许多国际金融组织、一些发达国家对外援助和政府贷款对受援国的环境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也规定各级银行发行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保护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
最后,从企业面临的风险来看。环境问题将使得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国家对环保责任的范围不断扩大,对企业的环境责任追究已不仅仅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且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这必将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我国相关法规与环境成本控制的关系
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环境行为进行约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会对企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产品规格等有更高的要求。一旦企业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必将处以罚款,使企业的环境补偿成本增加。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为了减少环境补偿成本,会投入资金维持或改造生产加工、污染物处理等系统,这将使环境发展成本或环境维持成本增加。法律法规越严格,企业发生环境补偿成本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降低可能发生的巨额补偿成本,企业将会加大环境维持或发展成本。环境成本的迅速增加,必然会使企业产生压力,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加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5
【关键词】 AHP法;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判断矩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2008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摘要)》(以下简称《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四大经济板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继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建设后,省政府又下发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发展规划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旨在把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协调,煤电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板块。
在《规划》中提到的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是指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东部经济区域,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区域总面积、总人口和2007年累计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30.6%、27.5%和21.7%,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因此,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省的要求,对煤电化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进行研究,改善区域发展生态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AHP法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AHP法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广泛应用于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环境成本管理需要人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又需要有量的要求,层次分析法正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二)煤电化企业
煤电化企业就是指利用煤电化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煤电产业化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企业。就黑龙江省而言,煤电化企业主要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牡丹江、佳木斯等六城市的煤电化企业。黑龙江省实施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战略,将使六市煤电化企业卸掉包袱创造财富,由粗放型转为质量效益型,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而引起的资产的流出或价值的消耗。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对策成本,包括预防、去除和净化环境污染与资源保护两个方面,即内部环境成本;另一类是环境损失成本,指由于造成环境污染,受害者或第三方要求予以赔偿、恢复等支付的成本,即外部环境成本。
(四)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煤电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性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
三、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原则
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发展生态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应该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一)总环境成本最优原则
煤电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由于电能的生产消耗煤炭资源而发生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二是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而发生的污染损失成本。这两种环境成本可归为“损失成本”。通常,损失成本随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而增加,而控制成本则随控制量(污染物减少量和自然资源恢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自然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污染排放量,纵坐标表示成本;直线LC为损失成本线,直线CC为控制成本线,曲线TEC为总环境成本线。损失成本和控制成本构成总环境成本,即TEC。通过观察可知,最有效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是曲线TEC最低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Q*。Q*左边的污染排放量不是最有效率的,因为控制成本的增加超过损失成本的降低。因此,总的环境成本会上升。同样,Q*右边的污染排放量会使控制成本降低,但损失成本会更高,从而使总环境成本上升。所以,Q*点是最佳污染排放量,是最有效率的。可见,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经济的。企业既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生态效益而放弃经济效益,企业应该追求总环境成本最优。
(二)预防性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控制应符合典型的1-10-100法则。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中,环境失败成本往往占用很大比例,是一种事后成本,处理时常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补偿。根据1-10-100法则,如果环境问题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阶段解决,则只需付出1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内部解决,例如上升为内部失败成本,则需要付出10份的代价;如果在企业外部解决,例如上升为外部失败成本,这时企业将付出100份的代价。该法则意味着:煤电化企业要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
(三)层次控制原则
环境成本的发生主要是煤电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次,这就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实施企业多层次环境成本控制。这样,不但增加了环境成本的控制面,扩大了环境成本控制的基础,而且还可以通过产品概念阶段的环境成本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工作,减少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实现企业降低环境成本的管理目标。
四、AHP法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一)层次分析模型建构
将影响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各个因素按照不同的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次的各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一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下一层因素的作用。层次结构通常分为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准则层)和最低层(措施层)。层次分析结构具体为:目标层――企业环境成本;准则层――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措施层――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各项分别包含的具体管理成本项目,见图2。
(二)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指相对于层次结构模型中某一要素,由隶属度要素两两比较的结果构成矩阵。它是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计算的重要依据。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或优劣、偏好、强度等)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见表1。
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若因素i与j比较得aij,则因素j与i比较得1/aij,对n个元素来说,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
A=(aij)n×n
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aij>0;aij=1/aij;aij=1。
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层次分析图,通过专家对层次结构图中各中间层、执行层的综合评定,得到四个判断矩阵,分别为:
企业环境成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事前环境成本管理费;事中环境成本管理费;事后环境成本管理费
(三)层次单排序,计算指标权重
该步骤主要是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同时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就是求AW=λmaxW的特征向量解W,经规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通过这一步骤,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环境成本各组成部分的相对标准,作为今后环境成本管理决策的依据,也可对有关环境成本投入资金相关分配问题进行事前规划。
(四)计算企业环境成本功能系数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与成本(为获得产品一定的功能必须支出的费用)对比,寻找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管理活动。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可表述为:环境成本的功能(企业投入环境成本所起的作用或所能达到的效果)与环境成本对比,寻找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的途径,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活动。用公式可表示为:
价值(v)=功能(F)/环境成本(EC)
功能评价采用“评分法”确定功能评价系数Fij,评分时可采用意见汇集法、特尔菲法等确定功能的得分。功能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从环保法律法规、地方环保局各项标准、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来考虑。
(五)计算企业目前的环境成本系数
根据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层次分析结构图,获取目前企业的环境成本总额ECij,其中i=1,2,3;j=1,2…5,通过计算得到成本系数Cij。
(六)计算分析企业环境成本价值系数
通过Fij / Cij计算得到环境成本价值系数Vi,分析Vi的值,并与1进行比较。
1.若Vi>1,说明功能过剩或成本偏低,在功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或减少过剩功能。
2.若Vi=1或接近1,说明环境成本投入所发挥的功能与环境成本投入基本相当。
3.若Vi
(七)分析企业环境成本综合管理现状,提出对策及建议
五、结语
根据以上AHP法运用的若干步骤,结合煤电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环境成本管理现状;通过各层次中影响因素的权重,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下一阶段环境成本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的相对标准,进行事前规划;通过计算企业目前的价值系数,反映企业现有状况下环境成本投入取得的功能效果与环境成本的关系,凭借价值系数值判断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方向,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就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对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新闻网:省略/.
[2] 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次会议记述[J].会计研究,1998(5).
[3] 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理与模式[J].管理世界,2003(4):12-13.
[4] 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研究的国际比较[J].四川会计,2002(8).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范文6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火力发电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殊性,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或两个环节,而是产生于火力发电企业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因而火力发电企业若要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就必须对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完善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从而针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1 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火力发电企业历年的环境成本控制状况,这便可以有效把握火力发电企业自身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变化的趋势。完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就要通过整理企业环境成本相关数据并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比较各个环节上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大小,从而得出环境成本费用较高的一些环节,以指导企业对这些高成本部分进行重点控制。
2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事前规划
火力发电企业要将"事后治理"模式逐渐转变成"事前治理"。引入生命周期成本发法理念,即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生产中的不同环节来确定较为合理的环境成本控制法,以形成火力发电企业特有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结合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从源头入手,以获得环境成本控制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机器设备的选择上,应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环保特征的设备,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应更倾向于采购优质低污染煤种,以绿色采购为主。
3 强化环境成本全过程管理
火力发电企业要彻底地解决目前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全方位、多维度出发,进行环境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其宗旨是在不影响企业各生产环节正常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对煤炭、电、水等资源的消耗,从而促使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减少,效益提高。要注重燃料质量的选择与管理;提升企业环保设备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4 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火力发电企业形成从入厂煤质、锅炉燃烧调整、烟气在线监测、环保台账报表规范化、环保监督日常考核管理、环保预警考核管理、环保迎检管理、环保污染事件调查处理、废水排放管理、环保宣传教育等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环保监督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模式,以确保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5 加强社会责任感
火力发电企业只有在观念上得到改变,对环境成本有一个新的认识,了解到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后还会带来额外的环境收益,不仅仅在于成本增加这一点上。不仅如此,火力发电企业要想实现低碳发展,有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首先在环境成本部分进行有效控制,这也能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4):23-25.
[2]王跃堂,赵子夜.环境成本管理:事前规划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2,(01):54-57.
[3] 田丽开,孙淑华.循环经济下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 (0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