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1

医学人文是医学内在的、且不变的主题,医学应当是一门专业的学科与社会人文的学科相结合产物,不能将人文学从医学中剥离出来。医学不仅仅是保持生命生机盎然,解读生命奥秘,同时还要给予人最根本的人文的关怀。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要求医护人员精准、娴熟的专业知识,将人体作为科学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治疗。另一方面,作为医学的研究对象,“人”不同于其他研究对象。人富有感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康复的需求,还需要作为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因此,在现代高等医科院校中,应该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给与病人以人性的关怀,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接受现代医疗设备去治愈的“物”。

二、医学人文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医学人文教育在国外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日本的医学院校,约有80%的医学院校第一年就开始了医学人文的教育。40%以上的院校在第二年和第四年也开始贯彻。而在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虽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并未在医学生的大学教育中有所体现,或面临着实施困难的困境。当前医学面临的种种问题,诸如医学技术发展中的缺陷与不足,医患诚信的丧失等情况,部分原因是医学教育存在着“重专业、重技能,轻人文教育”的弊端。医学人性的回归需要医学人文教育,高举人文的旗帜,恢复人类主体的尊严,将人从技术异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有对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

三、大学英语与医学人文教育

由于在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且医学人文教育未被纳入医学生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因此,医学生在课堂上人文知识的接触面很小。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语言常常又被定义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医学人文的教育。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英语课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生动形象的为学生打开人文教育的窗户,通过语言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推动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四、大学英语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途径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塑造教师人格魅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社会人格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养料。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和影响学生。英语教育本身也是一门人文教育,它包括丰富的知识层面。大学英语课文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内容,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展现了人类社会生活,体现出人类的各种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仔细把握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且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学生以人文本的思想观念。最后,大学英语要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通过英语角的互动,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通过观看名人演讲讲座,帮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抛开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通过话剧表演让学生演绎不同人生,体验各种人类情感。力求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学生在人文知识、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精神。

三、结论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在医学教学中过份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是绝对不可行的。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就要让学生既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生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目前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信息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医务工作者为己任,是培养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人才事业。从本质上来讲,医生是通过与人交往而挽救人的生命的职业,这就要求“救死扶伤,体现人道主义”等基本的职业理念必须体现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内在素养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有较高的医技,而且有博大的人文情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呢?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融合”,然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在这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

想要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要精通本专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力图接近本学科的最高峰、最前沿,以一流的学术水平进行教学,这是基础和前提。其次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他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惊讶,都会影响学生,都在随时随处地对学生发挥着示范作用。同样教师本身的人文修养也会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甚至衣着都会有人文素质的映照。所谓“为人师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然而在日常教育中,言传较易,身教甚难,因为身教需要教师本人与所教之物的和二为一,需要教师不仅能“知道”,而且能“体道”。故教师要言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如果要学生学会‘关心’,自己首先必须善于‘关心’,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换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己首先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要教育学生学会创新,自己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拼搏,善于创新。

二、抓住核心部分,关注人本身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道德感、责任感、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科学教育关注的是人之外的事情,它不能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只有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人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医学教育更是如此。比如说医疗器械与人的关系,为什么在医疗器械已经能代替人做许多事情的今天,还要继续强调医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医生不是机器,医生做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手艺活。他们要面对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这都不是“技术”和机器本身能解决的。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有许多是由于医生的素质较低引起的纠纷,其中有些是与医生的技术素质有关,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医生对人的生命的漠视和利益取向所致。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让他们懂得医疗工作是关乎人的生命的职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病人的就诊就是把自己对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医生,庸医害人,会贻误生命,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

三、注重价值导向,树立理想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科学技术用于实际,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这其中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要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学好医学,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要防止由于知识的不正当运用和误用给人们带来不幸。医科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不能沦落为“灵魂的空场”,否则必然会在这种精神的黑暗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医学教师,应时刻把传授学生善与恶的概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境界和争做白衣天使的崇高理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医学一旦丧失人性是非常可怕的。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例,也是当代医学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是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无人道的人体“科学”实验。尽管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人民不应停止反省。

四、严格规范,杜绝虚假行为

医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正因为如此,它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所不可比拟的。就拿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说,对一个病症必须用理论知识考虑全面,如果由于知识片面或者仅凭想当然以及不严格遵循治疗原则而进行诊疗,都可能对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然而现阶段部分医科学生却存在着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实验马马虎虎,实验结果弄虚作假,表现在实习阶段临床观察敷衍了事,病历书写主观臆造,临床操作图方便快捷。这些问题应该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有这样一句话:‘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学坏。’对于医学教育我们更应该以严字当头,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这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我国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润铃.实施医学规范教育,抓好医学生教育与管理[J].安徽医药教育,2004,(2).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3

①加强同学考勤的记载:参与学习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有缺失,基本的知识建构会缺陷很大,所以对考勤的力度也严格要求,考勤占考试总成绩10%,以两学时为一个单位,旷课一次扣1分,请假1次扣0.5分,累积超过总比例,则考勤成绩为0;

②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约占总成绩的20%,这部分内容借助于典型病例或者实际临床问题,由于我校成人教育的课程安排多为大课时,在课堂足够的时间内进行了特定话题或临床病例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终结性的讨论报告;

③以特定的论题和临床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让每位同学再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以及从事科室的临床特点以形成了自我的观点和认识,以小报告形式体现和提交,抄袭和雷同没有给分,占总成绩20%;

④考试分为开卷和闭卷,开卷占考试总成绩20%,以课程内容为基本切入点,主要包括学科前沿及新知识,开课时候就布置,课程结束时就交回,闭卷考试以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知识点小而且分散,试卷以百分制记录,但是占到总成绩20%。总成绩的80%都是在平时完成成绩的记录,20%在最后完成,最终形成终结性的结论。

二、结果

通过对考试评价手段的探索,考核评价依据多样化,加大形成性评价比重。重视与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大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教学,加强过程测试,才能清晰地考查综合素质情况。另外通过加强试卷设计,提高评价效度。使试卷的设计与研究涉及到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比例,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课程结束,通过学生以及相关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座谈以及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及班主任对于考试改革是比较认可的,特别对于一些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得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付出能够得到一定回报的比较满意的考核方式。

三、讨论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4

1.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提出“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我国教育部在《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得到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重视并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其他学科支持中医学科的发展”。并要求中医药院校在其教学计划中要保证开设“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比例应当适合中医学科的发展、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善待、关爱、敬畏生命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具体而言则是为对个体命运的关切、对个体尊严的维护、对个体价值的追求。“人本医疗”应该成为医务工作者技术实践、职业活动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因其不仅能提升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关心、尊重患者,使得患者就诊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增强,并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为提高医疗效果奠定基础。所以,加强人文医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人文医学和哲学社会学科的教育是现代中医药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到的七种核心能力中,四项皆与人文素质相关,足见哲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救死扶伤只是基本,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拥有的权利、患者对死亡采取的态度及患者活着的尊严等问题更为重要,这也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所以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疾病知识、诊疗技术,还须要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以此能更多地关注患者的思想、情感等。医学教育中,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精神是基础,培养人文素质与健全人格是升华,通过这两个“培养”才能促进人格健全、知识广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成长。

3.加强人文医学和哲学社会学科教育是适应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俨然成为21世纪的主流医学模式,传统的生物学模式一去不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即要求医生诊断与治疗应建立在新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从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综合观察分析健康人群、病人和疾病,从而进一步促进医学社会化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生物学模式,将“病”和“人”割裂开来,更侧重于人的生物属性,轻视患者的客观感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及关怀都没有体现出来。医学科学融入更多人文科学与心理学,使得其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补充,是医学社会化的体现。教导、培养未来的医生不仅要重视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要重视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不仅要重视患者个体,还要重视人类健康和社会利益,应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医师道德的重要标准,这是现代医学必须遵循的发展趋势。

二、实现中医药院校人文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途径

中医药院校人文医学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与普通的专业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同,重点是习惯性与持续性教育,学生自己感悟和领会将是教育的重点,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医学教育理解为只是在医学课程表里增加几门人文课程。因此学校可以把传授实践技能和科学知识与传递人类伦理道德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掌握医学知识的医护人员,从而达到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人文精神完善的目的。

1.加强医学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的融合在国外,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实践中,将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在医学教育中,其基本医学课程包括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等三部分,其中心理学、社会医学、社会学理论、伦理学、医学法律学、行为医学等被列为学校医学学科课程体系的必修课,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国中医药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变原有课程的结构,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教材中体现人文精神,并且加强医学史、心理学、医学与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面向未来,培养新型的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2.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德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保证,而“两课”教学则是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干道。在人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世界中,德育“两课”无法涵盖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文化遗产,所以中医药院校加强医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中医药院校可以通过提供读书目录、课程选修、举办人文讲座、电视和网络等形式,加大学生的知性训练,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其人文素质。因此,促进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两课”教学的融合,是实现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加强人文精神实践环节的形成在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中,人文社科文化教育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学,还应拓宽至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会深化课堂教学,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把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既奉献了爱心,又锻炼了能力,这能让医学生逐渐养成“以人为本”的医疗意识,社会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4.加强培养医学生医疗人文情怀目前的医患关系比较复杂。医疗行业如以患者为本,在医患行为中体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则可极大程度地缓和医患紧张关系。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领导下,医生在临床教学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行动和思想之楷模,使之人文情怀得以逐渐塑造。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5

做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关键就看顶层设计。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2006年起就逐步提炼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目标。遵义医专党委组织党委宣传部、社科部、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形成该项工作的执行主体,设定了学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即:全员皆参与,探索求创新,体验出实效。理念是实践的指导,行动的方向,顶层设计成为学校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行动指南。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人品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特别是医学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起着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抓好青年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的人文素质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除了“青马工程”外,还为青年教师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时事政治、“道德讲堂”、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等理论学习,让教师们从传统文化、时事理论、专业知识中汲取人文知识、汲取养分,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教师中开展重大社会科学、贵州省及遵义市地方经济文化的课题的理论研究、社会调研等活动,在校内进行选拔评比,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升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水平。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科研课题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科学化水平。一方面鼓励教师申报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省市校级科研课题,一方面大胆创新,尝试“师带生”的方式开展校级医学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在申报课题时必须携带学生参与,学生和老师在科研课题的合作过程之中相互影响,相互感化。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立体化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育人环境

1.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彰显人文精神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人际沟通、职业道德、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系列医学人文课程,另外开设了医学法学、医学史、生命的意义、医学人文电影赏析等选修课程,并适当增加了这些课程的课时。由于受高职学校学制的限制,医学类的高职高专学时紧张,课程安排困难,学校就将医学人文课程安排成必修课、选修课,将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真谛、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等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引入教学,促进医学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紧密结合,促进医学生医疗思维转变,提高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知。专业课程是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在专业课程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得以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程中蕴含有许多潜在而十分宝贵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将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渗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教师将人文精神的培育贯彻到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去,学校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临床医生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临床人文知识的熏陶。学生在专业课上不但学习到专业知识,更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精神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医学生真正领会人文精神的内涵,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升华转化。学校的学生们每年近2000人次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等志愿服务,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到乡镇义诊扶贫,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宣传健康知识等,到乡镇学校与留守儿童一起开展活动,卫生管理系的学生参加社区卫生保健,在用医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了解民情、体验生命、感受疾病痛苦,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编制了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人文精神现状调查问卷、基层患者对医护人员医学人文素养需求调查问卷、高职高专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现状调查问卷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到医院和乡镇、社区对患者、基层医院医生做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社会调研和调研报告的写作,学生提升对医学人文精神知识的理论认知,让学生从认知、情感、体验三个层面获得尊重患者权利、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等医学人文精神的学习。除此之外,学校邀请遵义市“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方晓美到校作先进事迹报告。先进人物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大医情怀,朴实无华的点点滴滴最好地诠释了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对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追求为群众健康服务的人生价值起到了集腋成裘的作用。

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人文精神

学校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康复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康复医院,教师由学校和医院教师共同授课,衣食住行都在医院,休息时间就进病房,与患者、脑瘫儿亲密接触,直接生活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中间。这种零距离的交流,让学生与医生、患者之间做到了无缝对接,情感交流水融,达到心灵的沟通,他们体验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体验到了患者、患儿及其家属对生命的眷恋和渴望,最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学生不仅看到了“疾病”,更看到了“病人”,对如何做人、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等问题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树立起“以人文本”的价值观,并将临床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知提升,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建立起自己作为医者的道德信仰体系。綦江区医院作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将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作为院校合作的研究课题,制定了系统的课程,有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操作实践、专家授课、部门竞赛、开展以医学人文精神为专题的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实习同学进行培训,学生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增强了人文关怀的意识、能力以及法律法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因为学生表现突出,有6名实习生通过綦江区卫生系统公招面试,正式成为綦江区人民医院在编人员。

4.在基地建设中强化人文精神

学校充分利用遵义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将“会址”、“遵义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遗址”、“习水县桃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地)”、构皮滩电站等作为学校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基地。遵义是革命老区,经过遵义,在遵义召开了逆转历史的“”,留下了无数先辈追寻生命真谛的故事,其中为救患病群众惨遭杀害牺牲的女卫生员成为当地人民敬奉的“女菩萨”。学校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会特别安排这一课,让学生到山烈士陵园为女卫生员敬献花篮,听讲她的感人故事,平时会去祭扫烈士墓,通过实地参观、感受、联想,感受先烈为民献身的精神。

5.在新媒体运用中铸牢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教育论文范文6

医学体系是一个完整庞大的系统,有着两个基本特点。一方面是医学自身的严谨性,医学专业人员必须持续进行探究、思考和钻研才能掌握疾病的病理,才会有可能寻找出最佳的治疗办法,为人类生命的延续、生理健康的维护做出贡献。这就是医学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医学的人文性。医学涉及到的对人、对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人的发展、娱乐和快乐等方面的保障,人文的中心就是为人服务、提升品质。

2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在医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有利于对现代医学进行完善。随着医学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人文性的强化和深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技术持续更好的向前推进,这样也有利于对疾病痛楚的认识更人性化、控制和治疗也更加完整,医学对人类生活的价值也就越来越明显。但是也因为这样,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对医学的人文价值则置之不理,严重阻碍了医学人文精神的进步和提升。在实际生活有很多因人文精神缺失带来的不良现象,比如:医患之间的平等地位失衡、医生的职业道德下滑、不必要的医护检查等现象数不胜数。医学要想在教育中引入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在社会强调构建和谐氛围的大局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都是理论的具体要求。和谐包涵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自然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全球化进程加速,医学教育的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由于专业的特性,医学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人文素养会弱一些,促进医学学生的人文发展更为重要。医学教育培养对象想要更加全面的发展,则需要有更合理的知识体系、需要积累更丰富更人文的知识、当然还需要自身医学专业的水平,努力使自己能够做到从生理、心理、病理等多方面对待医护对象,能做到从生理、心理、病理等方面多角度钻研问题,用专业和医者爱心对待医护对象。所以,培养医学教育对象的人文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

3在医学教育中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

端正观点,确立人文精神培养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我们必须明确医学教育与其他所有教育一样。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做人。要从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出发,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确立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每位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身体力行,确保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从国家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强医学人文师资培训。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关键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该领域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加强对人文学科教学的量化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吸引临床教学教师参与人文课程的教学,以提高整个人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建议由教育部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和专业认证的教育基地,建立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度,由财政部设立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每所医学院校给予一定的培训指标,以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的专业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