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1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1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1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12345678下1页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1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1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1,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2,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1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1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1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1页12345678下1页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1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1习题改成:某1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1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1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1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1种提问比前1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1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1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1位教师在教牛顿第1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演示(1):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1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1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1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1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2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上1页12345678下1页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1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1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1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1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1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1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1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2

1.物理问题的提出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最能提高学习能力的手段就是“提问题”。新课改教学理念认为,老师教学的目的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善于提出学习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进而应用于实践。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置,最好在课堂之初能够设置问题悬念,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物理问题。

2.物理实验的增设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性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实践基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问题,解决物理疑难。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因而他们抱有好奇的心态和探求的欲望,希望可以在物理世界里遨游,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心理因素,在课堂上增设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的能否完好达成,可见,教学方法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意义颇深。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科性质和学生特点,慎重选择教学方法,以免因教学方法选择失误而导致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失败。

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具体手段

1.培养双向备课

简单来说,双向备课就是老师和学生各自分管一些独立内容,从而完成备课的全部内容,间接地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同时,备课质量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完成双向备课:

(1)老师备课。老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需要仔细研读此节内容的大纲,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设立既定的教学目标,便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2)学生备课。此处主要指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对学习内容大致轮廓有所把握,并且借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辅助课堂教学的资料,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堂导入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课堂开始后的10~35分钟,前10分钟学生的思想游离在下课的欢乐中,后10分钟处于学习的疲惫时间,只有课中25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如果老师想要延长学生的集中学习时间,也不是不可能,注重课堂导入过程即可。比如,在讲“摩擦起电”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老师可以事先将摩擦好的棒子准备好,再准备一些细碎的小纸片;其次,老师可以创设神秘的课堂气氛,扬言为大家变魔术;最后,小棒子吸起小纸片,完成整个魔术过程。可能这些游戏都属于小把戏,但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一学生来说,却是极为神奇的,而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法。

3.发挥学生主体

新课改施行之后,其内容标准中多处屡次提及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以服务于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师立于督导者、命令者的地位去监督学生,课堂也以展示老师个人的主置为主,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主体地位被忽略。针对此问题,老师需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学位置,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可以利用一些差异教学、任务教学之类的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为课堂高效教学做好保障。

4.重视课后评价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3

1 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上课时,如果只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不出重点,精力分散.如果讲解重点内容时有问题过渡,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回答问题时必定精力集中,专心思考.整堂课用几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串起来,学生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设计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反思,突破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老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边做、边讲、边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技巧

2.1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1 要研究“如何问”

教师“问”得精,学生才能“思”得深,不要片面追求提问的数量,否则将变成满堂问.

常用的问句有:(1)对思维活动的要求不高的判断性问句.如“哪个正确?”(2)要求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叙述性问句.如“是什么?”(3)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诊断性问句.如“什么地方不理解?困难在什么地方?”(4)要求学生讲清道理,说明理由,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述理性问句.如“为什么这个正确?”(5)要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发散性问句.如“还有哪些可能性?”(6)要学生对已有答案质疑,分辨是非的求异性问句.如“有什么不同看法?”

2.1.2 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研究“问什么”,减少提问随意性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使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高不可攀或繁琐浅显的提问,学生都不可能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分重点的满堂提问是低效率的.

“问题”从哪里来?可以来源于学生熟悉的事例,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人提出几个相关的、递进的问题,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逐个设计问题,常用在引入新课和学习新课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可以来源于物理知识应用方面,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社会,常用在巩固练习阶段.这样,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问一些基本的、清晰度高的问题,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另外,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提问.有时老师[HJ1.3mm]提问,学生没反应,可能是提问的角度不对,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要考虑换个角度提问,问题要具体、清楚.设计的问题,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争论,说明学生的原认知与学习内容相冲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是最好的问题,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特别深刻,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1.3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要研究“什么时候问”

提问前,通过必要的语言、手势、板书等,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即将提出的问题.

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倾听教师所提的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准备.点名回答后,由于全班同学已经有所思考,课堂讨论大家就有话可说.

不能先点名后提问题.这样不管“问题”质量如何,课堂教学效果都是很差的.

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让全体学生思考一番,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才让学生回答,若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必等他回答,可以由他另行指定其他同学回答,而让他倾听、比较、思考,加深理解.

2.2 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

结合多年来我校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听课,对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问题设计做一些反思.

2.2.1 通过提问,控制课堂节奏

有几节课,学生连续做实验的时间过长,大约15分钟,有的学生不会用好时间做该做的事情,思考该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把课堂实验分为几个阶段,例如“纸带打好了?”“纸带打好,该处理数据了,黑板上有提示”或简要地评价学生实验.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2 演示实验前,老师要交代清楚“看什么,怎么看”

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的引入,两位老师都用了小实验:摆球从鼻子处释放.老师的问题非常好,指向明确:“球会砸到鼻子吗?”实验之后学生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顺利进入课题.

有几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好,没有“问题”,简单的“下面请看视屏”.学生毫无目的地看.

2.2.3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

对“小球碰鼻子”实验的讨论,第三位是女生回答“小球的机械能会变小.”老师追问“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摆球第一次摆到鼻子处,第二次就不能回到鼻子处.”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老师如果把握好,肯定学生的观察仔细,猜想有根据.再分析小球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减小.多一句“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那么会看到什么现象?”“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得出“如果小球摆动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结论,就很自然了.可见,教学中要有“预设”,也要关注“生成”.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时,学生回答“有点像抽水机.”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会应用类比的方法,有思维深度,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回应,例如:“我们一起给它取名好吗?叫它抽热机好吗?”当然稍后要讲清“电冰箱”、“压缩机”等准确概念.

“看谁写得又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写多,写快的目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改为“你认为具有方向性的自然过程还有哪些?写出一两个例子,看谁写得准确.”不要写多而是写准,学生会有更多时间思考,老师能更好地评价.

“回答到了关键”是对学生的鼓励.

老师不要重复学生的回答,“重复”不是评价.如果担心同学们听不清楚,可以提醒发言的同学大声回答,或再请其他同学回答.

2.2.4 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思想性、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简单的问题作为过渡,例如“什么是机械能?什么是守恒?”老师不一定点名回答,自问自答就可以了.

“跳高为什么要助跑?”结合实际,又紧扣教学内容,照顾到学生的思维水平.

引入新课做了“小球碰鼻子”实验,在复习巩固阶段,老师问:“小球来回摆动,会不会碰坏鼻子?”这个问题设计不好,因为刚上课时已经用实验回答了.问题可以改为:“小球来回摆动,为什么不会碰到鼻子?”

2.2.5 问题提出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问题一:“从实验看出,跳水运动员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接着可以提问题二:“怎样设计实验研究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定量关系?”

比较学生的实验和老师的实验后“这组是老师做的.0.16/0.15;0.37/0.36;0.61/0.60”还可以接着问:“为什么老师的实验误差小呢?”引出“我们一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把物理课上出物理的味道.

2.2.6 设计若干个问题,编写阅读提纲,指导学生读书

指导学生读书也是教学方式之一,而通过问题式的阅读提纲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生成资源,引发思考.“势能的变化与机械功”一节,课本有错误,老师应当指出,也可以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

2.2.7 提问要突出重点,不要什么内容都探究,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回答

“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老师突然提出“纸带中某点的瞬时速度怎么求?”学生答不上来,问题的提出需要有知识铺垫.如果把问题设计成“回忆一下,我们研究过自由落体运动,用了哪些器材,纸带如何选择,瞬时速度怎么计算?”引起学生注意,学生稍加思考,老师给出提示,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这部分内容学生忘记了,又像上新课一样再证明一次,势必花很多时间,冲淡本节课的重点.

2.2.8 多余的问题、无效的问题和不合适的回应

完整的陈述句却讲成“它可以什么?”、“做什么功”.

多余的问题,如:突然冒出“我们学习物理多少年了?”、“是不是真的正确,还是老师骗你们呢?”

学生不回答.应该考虑老师的设问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不宜讲“哪位胆子大的同学回答”“有想到的同学不要害怕”“大胆讲,讲错了老师也表扬”“如果你们不说,我就点名了.”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4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应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师在课堂上应转变观念和教学方式,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做好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

物理是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入高中阶段,课程在广度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物理规律的解释还是物理概念的建立,基础知识的学习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注意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以及对学习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建立在了接学生和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高中物理的很多概念对于成长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有些抽象,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打破物理概念抽象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物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化解抽象的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讲授“机械波”时,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课堂上借助实验利用机械波的演示仪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演示给学生,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之后让学生思考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以及传播过程中指点的振动顺序等,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分析。学生通过相互探讨,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不仅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且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也由此提高。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1)注意课堂导入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课也不例外。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导入,在课堂开始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极高的热情进入到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按一个和尚没水喝的小故事,并利用教室里现成的工具当堂进行小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怎样最省力?如果两个手臂间夹角增大会怎样?省力还是费力?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比起上来就讲共点力的概念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尝试探究性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展示自己。教师应适当加以引导,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探究式教学。如,教学圆周运动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一个锥形瓶中,让学生思考使锥形瓶倒置但又不能让小球落出瓶口的方法。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可以互相讨论,并提出不同的方法。教师认真倾听,但不做任何评判,让每一个提出方案的学生亲自动手为其他同学演示。演示时必然有成功的方法,其中可能有让小球沿着锥形瓶的瓶壁做圆周运动,然后渐渐的把瓶子倒置过来。当然,也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同学会失败,但是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失败后会跟同学讨论交流并继续实验,课堂气氛因此变得活跃。实践证明,学生有很强的探究意识,教师应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互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课堂教学需要对问题进行预设,而不应当穷追不舍的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预设应恰当、有价值,体现层次性,注重难以适当。教师应设计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教学摩擦力时,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教具,如筷子、刷子、鸡蛋、石头等,让学生利用教具动手实践并讨论说出观察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结果,学生仅仅观察到表面现象,并不能总结出有关摩擦力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时,预先设计好相应的问题,并在学生实践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提出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又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可以先让学生熟练的在草纸上画出电路图,并引导学生了解了串联电路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再问学生还想知道哪些内容、有什么质疑、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等,一步一步的把问题放大,进到学生进入学习轨道。

(2)及时进行课堂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输给学生的信息,应及时进行反馈。反馈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障碍,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巩固。在每次新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让学生在新课学习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还可以将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课堂练习的经典知识渗透到练习题中,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四、小结

高中物理教学应在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认真挖掘教材,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应做好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晶涛.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物理习题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 文化 教学文化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文化

论文摘 要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角度不同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同。教学文化是一种反应学校教学的文化,它隶属于教育文化,它是反映并体现着某特定学校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形成的独特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对高中物理教育而言,教学文化尤为重要,从它的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出高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情况,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我们必须要给其以好的引导与教育。本文从文化和教学文化的概念界定出发,引出高中物理教学文化,并就好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提出一些看法。

1 概念的界定

1.1 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其概念的界定更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1.2 教学文化的概念

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它隶属于教育文化。教育文化就是在文化的大背景中、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中审视教育,其一方面为人们审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自身所固有的文化本性彰显了出来。在教育中,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文化实际上也就成为教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或者透过教学文化,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具体时代、具体地域的教育文化的存在状态。

对教学文化的概念解释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如,龚波将教学文化定义为:“教学文化可以理解为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基于教与学的接触、交流、对话等活动过程而呈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如师生地位、师生互动的文化意蕴、学习方式、思维范式的文化透视等。”李秀萍的教学文化解释是:“教学文化是教师和学生作为集体主体在教学互动中构建的,属于师生集体的生活方式;教学文化是教师及学生构成的集体所产生的集体主体文化,是集体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2 高中物理教学文化及好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创设

高中物理教学文化是高中课堂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学校中,教师和高中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师生集体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高中物理教学文化对教师和高中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高中物理教学文化会使高中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安全、有趣、充满活力并富有挑战性;会给予教师和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热情、鼓励、责任感、认同、肯定、成功的机会以及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会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而一种坏的高中生教学文化,则会使教师对教学没有兴趣和激情,体验不到教育的成功、智慧和幸福,只会产生无奈、艰辛和挫折的感受;会使学生感受不到求知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和关爱的情怀,对高中物理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卑和失望。高中物理教学文化是高中生物理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生教育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重视高中物理教学文化,积极创设与形成好的高中物理教学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加快高中教育事业的繁荣。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层次,学生在学习中仍需要成人的引导,所以,高中物理教学文化的创设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还要依赖教师的积极支持,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高中物理教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次次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那种特有的文化的体现,高中物理教学文化比较广泛,涉及高中教育中的很多方面,笔者这里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文化,因此,要形成好的课堂教学文化,首先要从好的教学活动开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的准备

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文化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具有长期性,不光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课堂上形成的,一个好的教学文化离不开活动前的准备和活动后的反思。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具备有关高中物理的知识,只有教师心中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只有在教师充分了解清楚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自如的去备课,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形成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文化;其次,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等,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好的教学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只有教师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获取孩子们积极的响应,共同形成正确一致的学习观、价值观等;最后,教师要有一种教育整合的观念,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只局限在学习一定学科知识上。

教师教学活动前的这些思想、理念以及行为方式都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感染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意无意地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影响教学文化的形成。

2.2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高中物理教学文化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课堂教学活动是高中物理教学文化得以实现的载体,因此,若要创设形成好的高中物理教学文化,教师要注意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各个细节的把握,如:学生的眼神、学生的反应,这些都是各个学校的教育文化,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体现。

好的教学文化的创设与形成,对高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只有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好的感受与体验,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许多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看重学习的结果,关注学生每次学习活动学会了多少知识等方面,忽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会和感受,这不利于学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这样只会使学生厌恶、讨厌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一定有效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师要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形成和谐互助的教学文化;最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想象力比较丰富,同时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有点独特,在我们看来会有很另类的想法,但是为了学生以后自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抹杀他们这些宝贵的想法,必须要及时机智地对高中学生的想法作出回应,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特别的教学机智,这其实也是教学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一种。

2.3 教师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因为好的教学文化的形成,是要从好的教学活动开始的。同样,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学反思即是对一次活动的评价也是在为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始作准备。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始前以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再思考,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自己专业化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改正,形成平等的教学模式,不像以前总是以教师为权威,教师教的都是对的,忽视实际活动中高中生这一主体的反应。

总之,和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集体努力,它是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体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同样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所以,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要和学生积极的互动,在互动中形成平等、融洽的物理课堂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文·哈里斯.文化 人 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136.

[2] 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和呈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4).

[3] 龚波.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教育情报参考,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