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数学课总结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1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务处计划,结合本学期数学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使数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数学组。

一、教学常规方面

1、严格落实备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较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备课环节,人人有计划、有任务有落实,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加强作业批改。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化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做,有做必评,有评必纠,每次批改后把有问题的学生面对面批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受学生爱戴。

4、认真组织完成各次的章测、月考的命题、阅卷工作,认真搞好考试后的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对教学工作及时调整,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弥补。

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开展好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本学期坚持每周一次说课和一次听课活动。做到先由一个人说课,然后组织全组去听课,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内评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通过听课评课发现对方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组的丁云海老师,徐向英老师在学校组织的新教师汇报课上表现非常突出,获得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丁云海老师在东阳市组织的新教师基本功考核中,在16位参赛的老师中,获得上课第一名。

2、认真组织组内及校级公开课,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本学期按学校要求做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说课活动。

3、认真进行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多写些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1.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分析:

1.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不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已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生质量。

1.2初高中教材梯度过大。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都比这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1.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1.4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不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到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2.1.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1.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1.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的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1.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是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一数学 初中数学 教学衔接 兴趣教学

一、背景

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知识与能力要求都大。“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的问题一直困绕着高一师生。经过高一近一个学期的学习,相当部分学生已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学,甚至觉得茫然,数学成绩出现下坡趋势,已开始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他们从初中升上高中,面临着以下几大难题或变化:

1.学习环境、心理的变化

升入高一,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等,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进入高中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的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映射、函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课程内容的增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内容较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多为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相对初中数学很有“生活味”来讲,高中数学更有“数学味”。

3.教材难度增加

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4.教学方式改变

教师教法的改变,在教学方式上,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也有所不同。初中时由于所学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演练、巩固,简而言之是一种重复机械的模仿式教学。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课堂容量大,进度自然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而课后安排的习题类型也不可能与课堂上所讲的配套、类似,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的心理转变与衔接

在高一教学中,因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学生小学、初中数学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数学成绩可能有不如意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要教育学生调节好自己的期望值。在高一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一份责怪,多一份关爱。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三、教学方式的衔接

1.巧设情境,引起学生无限遐想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认为情境不重要,关键是教学内容要精心处理,其实不然。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但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是问题情境。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形成克服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可以使学生利用已知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能给学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花样百出,让课堂充满期待

有些老师沿用传统的“复习、讲解、练习、小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方式单一,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少,让学生感觉课堂无味。如果能改变观念,多动动脑筋,多一些花样,数学课堂一样能让人期待。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有一些变化,有新意。如分组学习课、自学课、研究性学习课。这就要求老师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目的明确,并能有效反馈。

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审题习惯、演算、验算习惯、艇题习惯、解后反思的习惯、纠错订正的习惯、善于交流的习惯、勤学善思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写学习心得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数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

4.教师亲切幽默,营造和谐学习气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语言力求简练准确,但并不是说数学课就只能是枯燥没有感情的说教。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有帮助。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将师生关系准确定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伙伴,教师与学生彼此平等,共同成长。师生人格的平等,能使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善待差异,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满足学生精神的需要,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如亲切的笑容、幽默风趣的语言、耐心细致的帮助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成长等。

四、总结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师的有效衔接下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才能学好高中数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范安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10,(3).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小组加分制 高一数学课堂 实施策略

当前三星级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处于畏惧、厌恶听课的状态;教师总抱怨学生差,课堂上不配合,总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与教师易出现对立状态。怎样使学生变“怕学”、“厌学”为“好学”、“乐学”,进而高效率地学习,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少数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往往只偏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探索活动实施的本质等问题。我校在2012年提出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小组加分制”课堂激励制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经过两年实践,效果显著。下面我就分组与加分有关策略进行相关探究。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的灵魂人物。实践表明,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二、小组加分制课堂评价机制的建立

组建好学习小组,还会出现学生合作不积极,合作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督促,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对其进行激励的措施。我校现行的是“小组加分制课堂评价”。

“小组加分制课堂评价”设施方法如下:班级黑板右侧标注小组编号和得分,每节课根据小组学生表现加分,下课前根据各组分数小结,表现好的表扬,得分低的希望课后认真准备期待下节课有好的表现。下课后课代表统计各组分数,班长统计每周上报一次班级各组得分情况表,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拍照片用展板展示。激励学生增强荣誉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加分制具体实施策略

实践证明,“小组加分制课堂评价”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开始是被动后来是主动。但开始也出现一些问题,每组只是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或展示。这样成了个别学生展示舞台,其余大部分同学成为观众。课堂组织不好就会影响教学。因此,必须制定制度,问题设置有抢答题、必答题、点答题。具体方法如下。

(一)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编号进行加分。

在小组内部按成绩给每个成员排好序号,分别为1到6号,小组的1到6号成员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体现。回答问题时可实行抢答或小组轮流回答,小组的几号成员回答问题满分便是几分。如一号回答满分为一分,三号回答满分为三分,五号回答满分为五分。这样,才能做到小组成员间是公平竞争。开始小组加分,老师手忙脚乱影响上课;加分时很难做到公平,学生不满意而导致混乱。其实只要教师认可这一方式,了解它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熟能生巧,自然能如鱼得水,操纵自如。

(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进行加分。

在课堂小组活动过程中,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轻易否定学生,通过深思熟虑的评价将学生引导趋近教师的目标要求。在活动中给学生加分,本着“多栽花少栽刺”的原则。在扣分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以一种沮丧、消极的心理被动地接受处理。评价应考虑到学生这种心态,尽量使学生处在“得分”或“展示自己”的某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关注自己学习过程与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孩子们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得分即得到鼓励,这样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心理满足,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因而产生持续、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三)教师在课结束前要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下课前教师小结各组分数,表现好的表扬,得分低的希望课后认真准备期待下节课有好的表现。下课后课代表统计各组分数,班长统计每周上报一次班级各组得分情况表,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拍照片用展板展示。

小组加分制度的建立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机制,有利于班级整体的提高。

在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中,我不断总结经验,解决课堂小组加分制遇到的问题,深刻体会到采用“课堂小组加分制”开展教学是高一数学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巧妙合理组织组际竞争,“培养优秀,扶持中间,激发后进”,使班级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郁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走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之路。

参考文献:

[1]廖荣堂.合作学习基本理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1,16:11.

[2]张中西.合作学习意义的初步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15.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原因策略

一、问题缘起

提到初高中学生衔接问题时,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高一学生不如以往的好,他们在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上掌握得不够,感觉一批不如一批。从学生角度来讲,高中与初中有太多的不同。其一是与初中知识点有脱节且容量大,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强。其二是对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感到很不适应。而且高一教师大多是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他们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冲刺,对知识掌握非常娴熟,在这种背景下接到高一学生非常不适应。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一教师没有调整自己的心态,他们还是以高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衡量高一学生,其实这种拔苗助长的心理和心态只能挫伤高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呢?高一教师与其整天发牢骚,还不如坐下来认认真真研究这个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深入了解产生一系列困难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数学主要内容还是研究数与形;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初中数学内容“浅、少、易”,且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初中数学的深度和广度与高中相比相差很大,高中数学教材有如下特点:

1.容量大。以新教材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有三十多个,性质、法则、定理有二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

2.抽象性、逻辑性强。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如函数、集合、增(减)函数等,而且包含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如y=f(x)lim等,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而且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不少刚进高中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阶段是概念最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进度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达到难点各个击破;另外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在课堂上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不少学生思维单一、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对分类讨论把握不够。

进入高一以后,教材内容多、要求高、进程快、难度大,在教学上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必须手脑并用,学会边听边做笔记,并且养成做好错题集的良好习惯;注重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这些需要教师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使往往学生适应。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渴望与异往,但往往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造成情感上的困惑与苦恼,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

初中每课时的学习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只要专心听好前二十分钟,牢记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后半节课即使开小差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当天作业,而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高一时还在沿用初中的方法,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学好数学,导致学习困难,甚至连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有的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严重打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造成高一数学学习的困难。

三、解决对策

(一)防止门槛过高,争取平稳过渡。

1.让学生有一个顺利的过渡,充分地了解、尊重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新课程改革之下,初中难度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立方和公式与立方差公式,和的立方与差的立方公式,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这部分内容不列入初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子、交、并、补的概念与性质教学后,教师可以补充“因式分解”两节,要求学生会用因式分解解方程。之后提前上“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要求学生会利用因式分解处理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的内容,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深,给予补充。

高中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仍以具体思维为主。所以高中教师看到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或仍然用一些具体思维来思考问题时,应当帮助他们。

2.关注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习惯,尽可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的一个同事经常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在和他探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后发现:他没有把学生当成高一的学生,而是当成了高三的学生,因而这一节课不是新授课,而像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使学生怀着失败的心态学习了一节课。所以教师要防止门槛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适应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安排教学。

新教材中每一个小节均有情境―问题―探究(或思考)等过去教材所没有的栏目,这些其实是初中新课标的延续,是初高中教材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并利用其情景组织好教学。

(二)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倡更多教学方式相结合。

1.合理使用教材,把握学生身边的资源。对于教学中能实现探究的内容,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椭圆的定义。设计如下:每位学生课下准备硬纸板、图钉、无弹力的细绳、水彩笔。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飞船发射的过程及其运行轨道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的物品的图片,类比圆的定义得出椭圆的定义。以合作探究为原则,注意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目的,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中的乐趣和成功感。

2.在讲解与初中内容相同或相似时,允许他们采用一些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同时提出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到数列这一章点阵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喜欢用枚举法解决选择和填空题,对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因为很多学生习惯用具体思维,同时鼓励他们用新知识解决同类型题目。

3.高一教学课时紧、内容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教师只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给今后的教学留下了隐患。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梯度,不能千遍一律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吃下,而且能消化。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多法结合,也可以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教学所花时间最少而效果最好,从而达到整个高中教学的优化。同时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学生答案对错的裁判,而是数学教学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者,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三)学习对策:搞好入学初的思想引导。

教师必须搞好新生开学的思想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凭借小聪明使学习事半功倍的想法,同时介绍本科目的结构、内容要求、课时安排等情况,使其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分析初高中数学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教师需强调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高中课程的要求与初中的不同,同时对学习方法作出相应的改进。

(四)心理对策:加强心理辅导。

教师在新生入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使他们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往中如何自尊和尊重对方,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与友谊,使他们顺利地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研室.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M].2008.

高一数学课总结范文6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 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中国论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