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品贸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1
随着我国大宗原材料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也更多地涉足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领域。该类业务交易金额较大,进口商通常以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款偿付信用证项下货款或商业银行融资。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商业银行开立信用证或提供融资后,一旦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具有独特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方式,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应用模式的分析,探索商业银行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手段获得更高收益的有效途径。
一、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应用模式
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基本的应用模式为标准仓单质押下的贸易融资。虽然标准仓单质押比较好地解决了商品质量保证、实际货物控制等问题,但是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客户违约时银行处理货物的问题依然存在。因而,利用标准仓单可以用于期货合约交割的特点,将其与银行监控下的套期保值头寸结合使用,可以形成更可靠、更有效率的应用模式。
以大宗商品信用证业务为例,商业银行为大宗商品进口企业开立信用证前,首先要求企业建立与信用证进口货物相对应的期货卖出合约。在信用证项下单据提交至开证银行时,如果进口企业无法付款,银行则将信用证项下货物交至期货市场指定的交割仓库生成标准仓单,用于期货交割或者通过转让直接变现,抵偿商业银行信用证项下付款。
在此模式下,企业在商业银行监控下进行套期保值,使现货与期货损益互为补偿,可以有效降低商品价格出现不利波动时企业违约的可能。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将标准仓单作为大宗商品信用证业务的风险退出手段,控制融资风险。
二、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作用
(一)增加风险控制手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还是传统的担保、抵押等方式。引入标准仓单后,银行的风险控制手段将更为丰富,一方面标准仓单本身可以用于质押;另一方面,在存货质押中也可以将标准仓单作为存货变现渠道,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二)有效的风险退出渠道
由于标准仓单本身的特点,使其流动性较一般抵押物更强。如果再将标准仓单和银行监控套期保值头寸结合使用,将使商业银行在办理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时获得更为有效的风险退出渠道。即在企业违约时,商业银行可将货物转换为标准仓单用于期货交割获得资金偿还融资,避免货物不能及时变现造成的流动性风险和处理货物过程中商品价格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从而较好地解决处理货物方面的难题。
(三)扩大业务规模,获得更高收益
引入标准仓单后,商业银行增加了风险控制手段,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获得了有效的风险退出渠道。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在既定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扩展客户群,扩大业务规模,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三、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应用的必要准备
商业银行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中使用标准仓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及风险退出手段,将使银行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但是标准仓单、套期保值等期货市场工具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银行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才能将其“为我所用”,而不“为其所累”。笔者认为,银行将标准仓单用于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
(一)建立适用于交易的产品目录
将标准仓单用于大宗商品融资,相应的交易商品必须是期货市场交易的商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首先建立适用于交易的产品目录,可以在现有期货交易商品中优先选择单位价值较大、品质相对稳定的商品,以利于由简入难,逐步打开业务局面。具体来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锌,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PTA,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聚乙烯、聚氯乙烯都可以首先纳入适用于交易的产品目录。
(二)建立套期保值头寸监控体系
前述的标准仓单与银行监控套期保值头寸相结合的应用模式中,银行监控套期保值头寸是控制市场风险、使得标准仓单有效变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套期保值头寸的监控体系。
该监控体系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期货经纪公司和企业的三方协议。银行需要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监控如下内容:企业套期保值头寸的规模、种类、期限等是否与贸易进口货物相配套;是否出现超出套期保值需要的期货交易;是否能在期货价格波动情况时补充保证金,确保期货头寸不因价格波动保证金不足而被迫平仓;是否可保证期货头寸在商业银行授权情况下方可进行各种交易。以上工作,银行也可以与期货经纪公司合作,由其承担部分工作,从而减少银行专门岗位的人员数量。
(三)完善货物管理控制,形成标准仓单生成机制
除了标准仓单本身质押的应用模式,商业银行将标准仓单作为风险退出手段,进行对实际货物监控下(如存货质押)的贸易融资是更为常见的模式。在此情况下,完善货物管理控制,形成标准仓单生成机制是银行风险退出的重要基础。
目前,商业银行对于货物的实际监控一般都委托专业物流监管公司办理。物流监管公司一般可以提供“保兑仓”、“海陆仓”等多种监管服务,监管范围从仓库延伸至陆路运输以及海上运输。商业银行只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将监管货物交付期货交易市场指定交割库并生成标准仓单的流程机制即可。
因此,这就需要银行与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合作,形成一批备选的交割库。在将监管货物生成标准仓单时,可以就近选择交割库;或者在货物进入仓储环节时,直接指定由期货市场交割库储存。其中涉及的具体操作环节,仍然可以委托物流监管公司代为办理。
(四)建立标准仓单处理变现流程
标准仓单的处理变现是商业银行最终实现风险退出的核心环节,需要建立相应流程确保银行利益。对于未与套期保值头寸结合使用的标准仓单,银行可以采取自行寻找买方和委托期货经纪公司变卖两种渠道。根据境外银行相关业务经验,若银行有经营同类商品的客户,可以自行寻找买方,反之则需要委托期货经纪公司变卖。
在标准仓单与套期保值头寸结合使用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将标准仓单用于套期保值头寸的交割。由于期货交割的专业性,相关手续银行宜委托期货经纪公司代为办理,交割获得的资金可用于抵偿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款。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银行将建立起“以货物实际控制为手段,银行监控套期保值头寸为支撑,标准仓单为风险退出渠道”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模式。较之单纯依赖货物控制的融资模式,上述模式风险控制能力更强、退出手段可靠,必将大大增加商业银行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中的竞争实力,从而为银行带来更高收益。
参考文献:
1.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2004年8月25日)
2.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标准仓单管理办法(2006年7月26日)
3.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管理办法(2008年12月25日)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转贴于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出口,应对策略
一、人民币升值概述
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8.28先后突破了8.2、8.1、8.0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以8.0702起步,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7年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6.01%。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为6.9920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到2010年12月23日,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为6.6466。
一国货币的升值意味着与它相比较的那种外币的贬值,表示一定数量的本币可以兑换的外币数量比之前增加了。自从汇率改革以来,人们持续不断地对汇改的利弊进行讨论分析,尤其关注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的对中国对外贸易国际贸易论文,特别是纺织、服装、玩具等利润微薄而我国又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产业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市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二、汇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及广州加工贸易近些年的状况
汇率作为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因素,对进出口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理论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1、马歇尔-勒纳条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指出:一国货币相对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情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假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那么贬值的效果取决于需求弹性。用Dx表示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Dm表示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则当︱Dx︱+︱Dm︱﹥1时,货币贬值将会改善贸易收支;当︱Dx︱+︱Dm︱=1时,货币贬值不发生作用;当︱Dx︱+︱Dm︱﹤1时,货币贬值将会恶化贸易收支。贸易收支通过货币贬值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是:当︱Dx︱+︱Dm︱﹥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2、J曲线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初期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出口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者顺差减少,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一段时期(往往是6至12个月)之后,经常项目收支才渐趋改善;再经过一段时间(往往是1.5至2年后),经常项目收支的改善达到峰值,然后再度趋向下降论文下载。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情况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呈现“J”的形状。而货币升值情况下,经常项目收支变动则刚好相反,表现为反向J曲线效应。
3、广州2005年至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状况。
2005—2008年广州市加工贸易出口统计
年份
实绩(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合计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合计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2005年
1593628
175247
1418381
17.74
-5.47
21.42
2006年
1814869
208965
1605904
13.88
19.24
13.22
2007年
2022533.74
245761.49
1776772.25
11.44
17.61
10.64
2008年
2223313
283237.89
1940075.33
9.93
15.25
9.19
(数据根据广州年鉴整理形成)
2005年,广州地区企业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65.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2%。其中出口159.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76%。内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17.52亿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10.99%;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141.84亿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9.0%。
2006年,广州地区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300.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6%。其中,出口额18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3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05%。
2007年,广州地区企业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329.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出口额202.23亿美元,增长11.4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3.36%。加工贸易出口增速继续放缓。是年,受国家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新商品目录出台影响国际贸易论文,加工贸易出口增幅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
2008年,广州地区企业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35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出口额22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1.75%。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低于上年0.64个百分点,为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新低。全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减少1.62个百分点。
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广州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在加速下降,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自从2005年至今,国际、国内出现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外需萎缩加剧了出口额下滑,对外贸易风险加大、利用外资受阻,商品结构尚待优化等困难和问题。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龙头的广州市也受到诸多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市对外贸易的有利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广州市的产品出口主体中,民营企业占了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又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从总体上来说,是以高能耗、低效益、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虽然能赚取大量外汇,但是附加值很低,资本积累相当困难。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成本下降,因此广州市可以抓住时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一部分国际贸易摩擦和对华贸易制裁。广州在加工贸易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等具有价格优势,在国际上占有较大份额,在产生替代效应作用下,广州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使得外国本国的商品被挤出,因此产生反倾销纠纷。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有些国家利用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对广州商品出口设限的可能性,由此减少贸易摩擦。
(二)、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加工贸易出口的不利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过快过猛,会导致广州市出口的大幅缩减。广州市的出口贸易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造业及电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小,相互替代性强,因此它们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较大,短期的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人民币升值削弱出口,增加失业率。加工企业,在升值的压力下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降低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投资国际贸易论文,导致许多低素质的就业者失业。
再次,人民币升值过快过猛会挫伤外商对广州投资的积极性。广州由于相对廉价的出口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吸引许多外商在华投资并创造出口。人民币升值后,以外币作为股本投资的外商企业,在中国兑换人民币的能力减弱,外商投资成本增加。原来额定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由于人民币升值将会不足,外商必须追加投资,增加了外商的投资成本,投资回收期延长,打击投资积极性。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广州的加工贸易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论文下载。
四、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的应对策略
鉴于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广州对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
(一)、政府干预及政策支持方面
1、政府应加强对广州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广州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
2、完善法律政策,优化贸易环境。政府要充分利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手段为广州企业的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变以往重行政审批、轻服务、指导的工作作风,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金融、保险机构以及驻外机构等可以通过对国际金融市场、银行的经营状况的掌握以及对进出口国市场动态信息的了解,及时向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预警,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履约能力,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可帮助协调沟通,提出妥善解决措施。
3、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广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优化升级广州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广州出口产品中国际贸易论文,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广州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在广州很多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薄弱,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为了广州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广州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广州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二)、出口企业方面
1、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注重个性化消费需求,进行产品概念、功能、包装、运用等方面的创新,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积极的姿态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对国外的依赖,调整广州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广州贸易的不利影响。
2、外贸企业必须调整加工贸易出口的市场结构,改变过分依赖部分地区的出口的增长模式,分散个别货币对内贬值导致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做到灵活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伟.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1.
[2]费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5.
[3]黄亚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J],浙江金融,2009,01.
[4]陶双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5]陈文芳.试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07,5.
[6]杨晓辉.简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视角,2009,12.
[7]马慧敏.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新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8]冯正强,杨晓霞.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2007,4.
[9]刘君.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7,7.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经贸关系,原因与影响
2005年美国财政部汇率报告认为,人民币挂钩政策“造成了全球市场的严重扭曲”。2006年报告提出,中国货币政策是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2008年,美总统奥巴马曾阐述了如下观点:“若要实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中心问题是中国必须改变其汇率政策。”[①]2010年9月20日奥巴马继续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称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未尽全力。由此可见原因与影响,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焦点。
一、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
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始于2002 年免费论文下载。美方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低估是导致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冲击美方制造业市场,造成众多工人失业。有鉴于此,美方要求中国升高人民币汇率,改变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经过双方不断的摩擦、对话,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美方积极评价中方这一举措,但又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大,要求中方继续提升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进入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更是愈演愈烈。2月,奥巴马施压人民币,表示全年都将“劝说”人民币升值;3月,美国考虑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奥巴马请人民币采行“市场导向”汇率政策,美国130名议员上书奥巴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听证人民币汇率原因与影响,表示5月前投票;6月11日,美将审议针对中国汇率议案,议员再次强压人民币升值;6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三周之后,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堪称史上拖延最久的关于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半年度报告,未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但9月15日,美国会就人民币汇率展开两天的听证会,督促人民币升值。历时近十年,人民币汇率之争始终处于风头浪尖。
二、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
首先,政治需求:
当前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民众不满情绪增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原因与影响,奥巴马急需转移国内焦点,将制造业压力大的原因归结到廉价的国外商品上。而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美国政府迫切需要为国内近10%的失业率找到借口免费论文下载。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为自己选举拉票,进而掩盖其自身未能有效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事实。因此,在选举的压力下,立法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第二,美国公众认知偏差:
美国公众认为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汇率政策。典型观点是中国汇率机制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上升。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顺应市场供给的需要,则人民币自然升值,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自然上升,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自然下降。[②] 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讲原因与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美国公众认为普通民众是中美贸易的受害者,“美国人中的大多数认为贸易收益没有在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公平分配。”[③] 在美国,持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影响美国制造企业及工人就业”的言论也越来越高。不少美国人认为促使人民币升值是舒缓这一问题的“良方”。因为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优势。
第三,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美国财政部3月15日公布,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8890亿美元,日本为7654亿美元),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元贬值,也意味着相应减轻了美国对中国的负债。这才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真实意图。同时美国对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万分忧虑,一方面,美国人担心中国突然减持美国债会对美经济造成重大打击;另一方面原因与影响,又担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会使美对中国金融依赖加深免费论文下载。因此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转移债务、转嫁风险。
第四,中国崛起触动美国危机感
美国表面上宣称,美中关系并不是零和博弈,中国繁荣对美国也有利。但在实际外交策略中,美国总显露出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迹象。首先,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让不少美国人顿感压力。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崛起之势更加明显;人民币正朝着实现自由兑换并成为重要国际货币迈进。如此一来中国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受到威胁。美国允许中国发展,但是绝不允许发展成为它强劲的对手原因与影响,更不允许中国崛起到美国之上。中国的发展和增长必须纳入美元本位体制,要受美国掌控,紧咬人民币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打压人民币,维护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的必然选择,也是美国的真实政治意图。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贸易影响分析
(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析
2005年7月中国汇率改革以来,分析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情况(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23.5%。2005年7月21日 中国开始汇率改革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11:1;
2005年底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07:1;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0关口 为7.9982:1;
2007年底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5%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30:1;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关口 为6.9920:1;
2009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基本上在6.81-6.85元区间;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宣布重启汇改后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8275。9月21日原因与影响,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值至6.6997元,破6.7元免费论文下载。
表1 历年人民币汇率统计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7
汇率变化
8.07
7.9
7.3
6.99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加深,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外贸依存度偏高,商品结构过于集中,贸易摩擦加剧,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本文从科技角度出发,分析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解决我国付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作用。
不论是从总贸易量的大小,还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范围来看,中国在贸易数量上是贸易大国的事实不容质疑,但是从贸易质量上衡量.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在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下面从科技角度分析高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一、发展高技术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以及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思维的影响,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大力发展诸如纺织、服装等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忽视了对传统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等新兴朝阳产业和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的重视和培育,从而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比较优势陷阱”的特征: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明显,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2000年之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不到巧%。直到2007年,这一比例才仅到30.1%,也就是还有约70%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偏低。因此,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考虑,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巫待优化。通过提高我国在在新兴朝阳产业、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强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例,实现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由一系列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等的规定组成的,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TBT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多的成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进口商品质量复杂苛刻的限定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它是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施手段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产物,是非关税壁垒逐步取代传统的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我国是外贸出口大国,出口商品集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到TBT限制尤为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直接跨越TBT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将TBT消化掉,掌握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才是发展的王道。虽然这种跨越需要付出代价,但是通过了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获得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取得国家竞争优势
商品贸易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技术扩散,贸易竞争优势
一、宏观角度分析技术扩散对我国贸易竞争优势影响
(一)国际技术扩散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指出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同种产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越低其比较优势就越大;反之,其比较优势就越小。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其最基本的因素。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其产品的价格才能相应制定的越低,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越大。而技术扩散则是企业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因此,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对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是改善贸易条件,促使一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国际技术扩散促使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结构的优化
在国际贸易中,产品按加工程度的高低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一般而言,加工程度与技术含量成正比,要提升产品结构就必须依靠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国际技术扩散的积极效应可以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增加出口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技术含量多的制成品的需求相对扩大,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相对缩小免费论文,因而国际技术扩散有助扩大贸易规模、改善贸易结构。通过有关国际贸易结构的数据可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均有所改善,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稳步增长。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程度的加深,原先被计划经济时期所扭曲的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得到纠正,并向符合充分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尤其是技术要素的积累,中国贸易产品结构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也随之得到调整和改善。
(三)国际技术扩散有利于提高国际贸易经济效益
国际技术扩散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往往具有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低、技术附加值高等特点,因而在生产成本方面有比较优势。技术水平还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技术水平越高,产品单价越高,需求弹性也越高。因此,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一般较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求会随之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往往还具有规模效益特征,以规模生产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使成本不断下降。因此,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获取利润的空间大,经济效益高。
(四)国际技术扩散提高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主要由它与贸易伙伴间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等因素决定,前者是由该国的要素禀赋及其使用效率所导致的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其贸易对手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后者则是指一国出口产品能够比其对手的相关产品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形成的优势,而决定一国出口竞争能力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技术扩散相联系。在国际贸易中,无论是产品因新颖独特、质量优良与技术含量高所引起的垂直差异,还是产品因品牌不同所引起的水平差异,都必须凭借技术扩散才能实现。
(五)国际技术扩散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结构表现为一定的生产技术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动都能够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一旦技术发生变革,产业结构将会发生与之相适应的改变。因此,技术扩散对产业结构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坚实基础。
技术扩散能够刺激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国际技术扩散带来的技术进步会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范围和市场容量,使得需求结构随之会发生改变,最终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免费论文,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在国际的扩散,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快速地降低了电视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电子计算机等家用电子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使得这些原来被视为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奢侈品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崛起。
同时,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扩散会不断一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生产领域对劳动力的求,促使劳动力朝着其他产业部门移动(如从农业一加工业一服务业)。另一方面,产业对其他部门具有前向应、后向效应和旁侧效应等“扩散效应”,并能通过这种“扩散效应”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微观角度分析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贸易竞争优势影响
就产品角度而言,通过国际技术扩散带来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改进和提高原有产品的性能、结构和质量,加速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创造出全新产品,而且能够有雄厚的实力创造名牌产品并确立和保持名牌品地位,使产品更具成本优势与别具一格优势。由此可见,国际技术扩散会对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一)技术扩散提升贸易产品竞争力
国际技术扩散是改进和更新原产品、设计和生产新产品,提升贸易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技术扩散可以使企业接触先进的产品和最新的技术,从而带动本企业的技术创新,使产品更有竞争力。通过国际技术扩散的途径获得技术进步建立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使产品更具差异性。使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具有可以区别的特点。通过技术扩散获得的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融入产品之中,不仅可以加大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产品拥有差异型竞争优。
(二)国际技术扩散可使贸易产品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当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竞争时,它比竞争者更能有效率地设计、生产和营销产品,即若产品销售价格相差不多时,成本越低也就表示利润越高;而企业采取差异型竞争的目的则在于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经由产品的质量、专业功能或售后服务等方面表现出来。“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方式才能获得。由于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活动效率,实现规模生产,节约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本途径,所以,生产厂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利用国际技术扩散越多,所采用的技术越先进免费论文,其产品就越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
(三)国际技术扩散可以使贸易产品获得品牌竞争优势
国际技术扩散可以使贸易产品获得外贸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品牌竞争优势。在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学习先进的品牌理念。作为产品注册商标的品牌是一种产品的区分标志,可以将同类产品别开来,同时也是产品质量识别的重要媒介。品牌的知名度越高,其产品的质就越值得消费者信赖。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品牌了解和获取产品质量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品牌特别是著名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特殊偏好,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拥有品牌竞争优势的产品,就能够占有和保持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获得强大贸易优势。
(四)国际技术扩散可以提升企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体现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主体是是企业。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由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竞争力加以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在于能否有效利用己有的生产要素,更为重要的是能否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升生产要素的质量。
在当前世界经济与贸易新的格局中,一个现代企业己经不能单单通过使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和其他便宜的生产资料来重复生产商品以保证增长。只有不断地走在技术前沿,不断地进行技术进步,注重开发新产品,才能创造并保持其长兴不衰的企业竞争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从根本上来讲,培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保持和培育其技术进步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紧密联系的经济决定了国际技术扩散的途径而很大程度上可以很好地促进技术进步获取企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