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日常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1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
在现代社会规则意识薄弱的大环境背景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困难。幼儿阶段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将直接体现在幼儿的行为表现上。年龄越小规则意识内化的越深,当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将终身成为幼儿行为的有力“控制器”作为其道德底线的一杆标尺。
一、由“红绿灯的等待”引发的思考
在现今社会规则背景下。就过红绿灯这一事例,大家常常能看到这些场景。
场景一:红灯亮着,而此时路上没有车或车还在远处,于是行人就纷纷无视红灯,一个个通过。这时,如果你一个人站在那里坚持等待绿灯,你就成为了“另类”
场景二:常常看见成人在等待红灯时会借机教育自己的孩子,红灯停、绿灯行(尤其是对一些小年龄的孩子),可这边嘴上这么说着,看着没车,一波行人过去,自己也就很自然的跟着过去了。此时听到孩子在说:“红灯,不能走的。”但早已被大人拉着闯过了红灯。
从上述的社会现象可以看到,环境是阻碍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又一屏障。不同的环境让孩子们处于了不同的状态中,让他们很矛盾,很纠结。如在园内幼儿上下楼梯很自然的右上左下,但同样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中就未必有序遵守。
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1.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
在幼儿园里,各班教师均会根据班级的自身情况制定各类班级常规。这些常规实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缩影,同时也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基础阵地。当一项规则被所有人认同并遵守时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而改规则容易,改习惯却很难。因此系统稳定型班级管理是指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指南》《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的常规习惯的指标,制定一套适用于各班从小班到大班的日常常规班级管理。由此均不受班级老师或幼儿的变动影响。幼儿会有一个系统、统一、稳定的规则意识。
如小班幼儿刚来园时,教师都会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来园时问早、问好,离园时再见。刚开始每天都需要不断地强化。并且这样的要求家长配合。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很自觉地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日后教师不再提醒但在班级的这个环境背景下,孩子们都是很自然的做到,而不是刻意遵守。并且该班级常规一直会维系到中班、大班。只要是在这个班级环境中孩子都做得很好。
2.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
所谓的内化是需要转变为由主体出发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自我体悟型班级管理就是要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各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去发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幼儿园内孩子们常常会为某次游戏失败哭鼻子,或者因为游戏中有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争执。最终没有遵守规则的幼儿会出局,或等不到大家的认同。成人介入时,也会让孩子们明白游戏前大家制定好并通过的规则,活动中应该遵守,这样才能玩的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成为了他的自我约束工具。
如中大班的幼儿开展棋类游戏,孩子们都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按规则进行,游戏就玩得起来,如果有幼儿破坏规则,就会被其他幼儿说其搞破坏,不跟他游戏。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也不断地建立与完善起来。以至于到他们长大后,玩该棋类游戏时,也是按游戏额的规则进行活动并不会改变。
3.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
社会生活的大环境成为了孩子们矛盾、纠结的起源,孩子们接触各类社会生活,并体验与参与各类生活中他们发现很多的规则是可以破坏的并且有些“是非颠倒”的势头。当你很好的遵守时会被他人取笑,加上孩子们年纪小,易受环境和成人的影响,很自然“两面派”就诞生了。’ 在幼儿园里大家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但到了社会生活中就随着成人无视一些社会规则。就如文章开头的“红绿灯”事例。
模拟生活型班级管理是指班级常规与外界生活相连接,在一些生活环节中模拟公共环境,这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幼儿园角色区的创建。一般角色区的创建是以促进幼儿社会生活和交往能力为目的。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也要关注到幼儿在角色区中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反馈。借此教师也能做出针对性、个性化的引导。
三、结合班级日常管理,内化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当幼儿从内心对自己正确的行为感到自豪时,他才会很有约束力,持续性的去维持一种行为成为习惯。对此教师借助班内的一些班级常规开展了“我做到”“我坚持”“我榜样”系列活动,将规则内化的过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我做到”:与幼儿一起商讨确立了班级常规的十公约,当公约一致通过后,幼儿自我对照执行,这些公约要做到很容易,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到达“我做到这个阶段”。
“我坚持”:当孩子们都做到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倦怠期”,会反反复复出现各种违规,这一时期实施不当活动就会无效。这也是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重要过程。
“我榜样”:事实上对孩子们来说要做到并不难。难得时孩子们年龄下自我约束力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也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关于“红绿灯”的案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孩子们就有所动摇。内化也是让孩子们产生“自我中心”的过程,让孩子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我是在给别人做好榜样。
2.从“我要做”到“我乐做”
当达到了“我要做”这一阶段后,持续性就很重要,当孩子感受了过程中的乐趣后,他们的持续时间就会很长。孩子们的内化是需要有亲身体验感受的。很多日常生活都是他们体验的场地。教师的跟进导引,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将体验进行梳理从而有效内化。
例如:关于排队这件事。虽然表面上看它与消极等待有关,但实际上那是一种过度极端想法。适度的排队是有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等待无处不在,坐公交要等待;购物付款要等待;医院看病要等待。让孩子们正确理解等待这一社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就有很多体验。如厕、洗手、拿球。要树立孩子一个正确的规则意识,还是需要o孩子一个正面积极的认知。就如等待最终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的。
3.从“我乐做”到“做我的”
当幼儿乐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持续性是很长的,渐渐的这个“我乐做”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要改变一个行为很容易,但要改变一种习惯却很难。大家都很明白一个有序的社会,让大家感到安全而舒适。规则意识的内化是实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基础。对幼儿来说,他们将成为社会下一代的主力军,从小让他们把遵守规则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培养,那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内化就到位了。内化的最终,是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做我自己该做的。长远的来想,就能由他们来逐渐的改变社会上的现况,影响整个社会规则意识内化。
在整个实施中,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导引过程,也是被幼儿做导引,家园一致共同行动起来的影响力是强大的,最终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化也是受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蓉.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2
当前,随着《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颁布,可见学前教育愈加受到重视。在过去,家长是以学校教育为本的,而今随着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教育更加关注、对学校教育的干预意识越来越强,不满意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的现状
在调查中填表人身份为其他的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是所有填表身份中满意度最高的人群;身份为父母的对幼儿、幼儿园很了解,也很关心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事宜,对幼儿园的要求比其他身份的要高,随之其满意度也有所降低;身份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对幼儿十分关注而忽略对幼儿园的了解,并对幼儿园有非常高的期望,其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也是最低的。
在调查中家长对日常管理方面的满意度一般,有家长指出,某些园曾有幼儿独自离园游玩而未被幼儿园的老师等发现,因而家长在幼儿园日常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担忧的,其对幼儿园日常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并不高。
在调查中家长对幼儿园师资素质方面的满意度比较高。在访谈中,更多的家长指出教师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家长更看重的是教师的师德素养,他们更关注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得到很好地对待。当然,也有家长指出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值得关注的,认为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并树立起好的榜样作用。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的结果分析
通过SPSS数据处理可发现幼儿园体制对家长的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镇、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就已经对幼儿园体质等做过了解才送幼儿入园的,因而对家长来说幼儿园的体制已经不是一项影响其满意度水平重要变量了。
其次,家长学历越高对幼儿园满意度越高、越低对幼儿园满意度越低。家长学历越高他对幼儿园的各个方面都是很关注并主动寻求与幼儿园之间的对话,主动去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幼儿园教育的方针,以求与幼儿园之间达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而学历不高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是很理解、不能及时把握幼儿园教育的方针与理念,容易不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导致其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很低。
最后,非常主动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满意度最高、非常被动联系的满意度最低,从中得出幼儿家长越是主动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满意度越高,越是被动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满意度越低。这说明家长联系幼儿园的主动性将会影响着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
三、建议
综上,为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注重幼儿园日常管理方面的建设。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水平是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测评中的重要维度之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幼儿园是以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的首要任务,本着这一任务幼儿园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日常管理,并予以高度重视,甚至可以将安全教育有意识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可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幼儿园各位教师、后勤工作者的安全保护意识,避免出现伤害幼儿事件、幼儿离园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二,注重幼儿园师资素质方面的建设。以往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用太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学历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标准。笔者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首先,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将会对师资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其次,幼儿园应多争取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通过科研立项、自主研修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再者,通过师徒结对等活动,促进教师分享教育智慧、教学经验、学习体会,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后,在幼儿园应积极为各大教师工作者提供平台提高自己的各项知识技能的同时,广大幼教工作者也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秩序;建立
【中图分类号】G623
以班级为一个单体的整体环境里,老师和家长需要创建一个怎样帮助和引导孩子的机制,确保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的有效开展,这是幼儿园班级日常管理的秩序。秩序的特点包括确定性、连贯性和统一性,并形成一种有序的情形。幼儿时期是人一生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开展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时间秩序的建立
持续的时间是动态发展的状态,它需要秩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大多数是由幼儿园的领导们依据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来的,在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时,严格依据此规定。
(一)明确顺序,建立幼儿时间秩序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全面落实到班级的管理里,使孩子们知道早上完成怎样的活动,紧接着完成怎样的活动。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自主的去感受它的存在,方能明白这项活动的安排顺序,进而使其内化为时间秩序。通常情况下,在幼儿刚来到园里时,我们会安排桌面游戏,接着安排晨练、小点心、蒙氏教育、集体活动等等。我们一般会用“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的话来告诉孩子们该干什么了,和孩子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环节的开始。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自己主动的完成精神、物质层面的下一步活动准备。例如,孩子们在喝完牛奶以后,主动的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回到桌子的旁边,一边搬椅子一边等待别的小朋友喝奶,等所有的小朋友都做到桌子旁边以后耐心等待老师来讲课。
(二)坚持的履行,协助巩固时间秩序
对于幼儿来讲,建立良好的秩序需要一定的时间。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安排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时间的遵守让孩子们知道这个秩序的存在,方能使秩序在孩子的内心发芽。这样,时间秩序建立以后,孩子们会自觉的加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在进行有序的过度时期,老师要少参与,让孩子们自觉的去完成。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空间秩序的建立
在班级管理中,空间就是指活动室内存放东西的地方。对于时间来说,空间秩序是静态的,它要求我们将东西摆放在固定的地方。做到有条不紊,进而表现出活动室的空间秩序的统一性、稳定性。班级里物品放置的有秩序,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序的空间,对于幼儿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还可以给老师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一)物品摆放适合幼儿身高
在进行物品的摆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和高度。需要孩子们自己取放的东西、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一定要放到孩子可以够到的地方,还要放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班级里孩子们要使用到的东西都放在专门的柜子里,柜子的高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孩子的自身特点,保证了孩子们取物品的便捷。
(二)活动材料放置整齐有序
活动的材料要干净整洁、美观大方,这就会使孩子们自觉的去爱护它们,在安放材料的地方贴上照片,有利于孩子们可以顺利的找到材料。可以在柜子上和材料盆上安插小红旗,让孩子方便把物品摆放的比较整齐。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活动秩序的建立
人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它包含了教师、保育员和幼儿。在进行班级的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们放在主体的地位,他们是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在孩子们接受班级体的过程里,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秩序的存在。
(一)使用图标,建立生活常规
在孩子们进入到班级以后,有意识的告诉他们一些规矩。例如,在开学之初,我们把所有的物品都贴上小动物的图标,让家长们带领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物品。这样一天结束以后,孩子们在新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东西和位置,这就为以后的活动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规则,建立学习秩序
在日常的生活里,孩子们会不自觉的离座、说话,我们就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较好的学习秩序。可以运用讨论的办法,使孩子们知道学习的规则,反复的强调,让孩子们知道学习秩序的重要。孩子们在知道有序带来的好处以后,在老师的督促之下就会建立良好的秩序。良好的学习秩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专家学者们提到,一个要想成功就要有百分之八十的情商加上百分之二十的智商。情商的主要内容就是习惯,所有我们的老师一定注意孩子们的好的习惯的培养,使用孩子们自身的秩序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都有一个较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在班级管理里,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度,让孩子们不但可以好好的学习,还要快乐的成长,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精细化管理 措施
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要强调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将精细化管理原则渗透到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搭建起园内外共同管理的桥梁,为幼儿设置更为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
1.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概念出现的,将这种管理理念应用于幼儿园管理中必然会使得幼儿园管理出现全新的局面。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面对的是年龄更小、更需要呵护的群体,因此精细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专家所接受,可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幼儿园内部急需实施的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幼儿园文化行为的建立方面,有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幼儿园自然就能够从管理细节方面得到好评,并在长期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沉淀为一种管理制度、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就会使幼儿园管理和服务成为一种品牌,就会提高幼儿园内外部的公信力,从而推动幼儿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做到“事无巨细”,而是应该全面地进行组织、梳理、监督、控制,进而形成有效的细节管理控制,并变成新的标准、规则和机制。[1]
2.幼儿园日常精细化管理措施
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幼儿的安全、食品、游戏、教学等多方面的日常化管理几乎包括了幼儿园管理的所有层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精细化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精细化组织
日常化管理要有精细化的组织结构,精细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得幼儿园内部的所有工作都有迹可循,能够人人尽其则,保证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明确的精细化分工。从教育教学、家长沟通、卫生、安全、档案等日常机构着手都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并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例如:当前很多小型幼儿园也认识到了精细化组织的重要性,往往会在设立“班级主任”的情况下,再次设立“生活老师”,将幼儿生活与教学划分,保证工作管理的完善性。当然,这种简单化的划分还是不够的,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组织设计,并及时进行负责人的公布,保证制度的健全,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2.2精细化整顿
任何管理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园管理问题,应该设立精细化的管理整顿措施,具体来讲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2.2.1深入调查,调整方案
针对现有的幼儿园管理组织和措施要深入化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幼儿。方式应该采用园长直接深入和问卷调查、家长会、电话询问等形式。通过深入化的调查,管理部门要切实地进行方案调整,形成全面化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使得管理措施更为精细,突出重点。[2]
2.2.2科学指导,自查自评
幼儿园管理部门应该协调管理组织和社会教育专家进行幼儿园内部的考察活动,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活动应该是经常性的,并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园内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评活动,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确定精细化管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预设成果,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自查自评活动,不断创新方法,提高效益。
2.3精细化自律
2.3.1教学自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学是最为精细的的思想情感艺术。的确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必须要运用最为精细的思想情感艺术,而这种艺术的体现不是通过硬性化的制度控制所能够实现的,必须要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获得。教师自律的行为获取渠道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导入,因此对于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来讲应该要实现“精细化自律”的培训,通过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教师认识到精细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通过精细化工作考核实现对教师的物质奖励,最终实现对精细化自律管理的全面约束。通过精细化自律的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就会自动自觉地进行问题研究。例如:特级教师朱静宜老师的文章《女孩子回答,男孩子补充》就是通过对日常教育工作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并针对“男孩踊跃,女孩不愿意发言”的情况设计的教学措施。因此可以说精细化自律管理和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能量,并最终将工作与个人发展融为一体。[3]
2.3.2生活自律
当然,精细化自律也涉及到日常化的生活管理,要针对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自律教育,使得生活教师能够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自动自觉地进行全面化的呵护。管理组织者则要对有自律行为的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幼儿园管理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全面的自律行为,并通过现场管理规范,加强工作指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意外事故。
2.4精细化沟通
幼儿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家庭、学校的双方教育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日常化的沟通艺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4.1审时度势,采取主动
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家长对老师谈话内容的反应,也就是要注意察言观色。在沟通过程中由于谈话的内容是以“幼儿”为主的,因此家长往往会特别重视谈话的内容,也在教师言语的字里行间来分析孩子在老师心理的地位。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反感的反应,教师就应该转变沟通方式做出纠正。另外,教师要注意采取主动沟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利用网络和电话等信息手段进行主动沟通,主动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尤其在孩子在学校内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动沟通能够减少摩擦,避免家长对突如其来事件的不理解。
2.4.2真诚教育,寻找共鸣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建立在对“孩子”的教育共鸣之上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诚意来对待教育工作,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作用,这是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幼儿的表现,把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印象,如孩子的饮食习惯、常规习惯、兴趣爱好等说给家长们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增高了,也形成了双方的教育共鸣,在家长心理层面形成了“共同教育”的心理认可度,这自然更有利于沟通艺术的实施。
2.4.3激励沟通,表扬渗透
如今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崇“激励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之中,因为家长也需要表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善用激励沟通的机制,通过谈话鼓励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新理念。例如:“我发现你对教育孩子很有办法呀。”或者是“你说的真的很对呀,就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诸如这类的语言能够激发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便于老师向其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讲明孩子教育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精细化管理教育来讲,必须要重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幼儿园内部文化的建立实现对教师自律行为的引导;通过与家长的精细化沟通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最终搭建起管理的桥梁,共筑幼儿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小青.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效益提升[J]. 学校管理, 2011,(01).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6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前教育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入园难”、“入园贵”普遍存在,政府监管不到位,民办幼儿园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对于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
1、城乡差距大,发展及不平衡
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并未彻底改变。两者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标准化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公办幼儿园和优质民办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而农村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短缺,且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心乡镇幼儿园存在场地不足,老师配备短缺等现象。
2、“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非常普遍
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一方面是现在城市幼儿园是以公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少,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有的地方过于集中,有的地方过于分散,布局不合理,出现一些布局的空白点,加之民办幼儿园发展不规范,收费过高。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现,使城市人口快速上升,有入园的适龄儿童大幅增加。相应的城市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没有同步进行,幼儿园资源供给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产生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
3、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
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的外聘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他们与在编的幼儿教师差别较大,认同感不强,待遇相对较低,平均工资及奖金为1500元,且无法参加相关的各类教育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大多没有办理各项保险。常年处于打工状态,流动性较大,导致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人才流失严重。
4、民办幼儿园发展不规范,家长意见很大
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社会需求又旺盛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就应运而生。民办幼儿园主要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节约成本,大多由平房改建而成,或租简易楼房,存在着场地狭窄、园舍破旧,无活动设施,图书种类不全,玩具不合格等问题,大多数达不到幼儿园建设的标准要求。
5、政府监管和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幼儿园现在普遍存在违规办园,保教保育活动和评估验收不规范等现象。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存在设施不完善,随意收费、消防意识淡薄、教师无证上岗、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等现象。同时,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也存在晨检制度,持卡接送制度,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二、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1、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大力加快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1)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以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2)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的校舍建设,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改善保教条件,加快山区幼儿园改、扩建进度。(3)合理配备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别对于贫困山区幼儿园的教师,应提高各项待遇,提高他们扎根山区,服务农村的积极性,进而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全面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实现幼儿“就近入园”
要解决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数量的问题。(1)政府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教育生态效益”①。(2)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使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中占主导地位。
3、落实政策,提高待遇,确保幼儿教育队伍稳定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大幼儿教师招聘力度,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落实政策,提高幼儿教师各项待遇,依法保障外聘幼儿教师在教育培训、评先评优、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各项权益。
4、加强政府监督和引导,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应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对于符合规定的民办幼儿园,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使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园登记注册审批制度、收费标准和评估验收等管理办法,通过减免税费、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民办幼儿园。
5、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幼儿日常管理范文6
税费改革后,很多村集体丧失了经济来源,基本上靠上级拨款维持运转,很难再提供村级公共服务。路东村在丧失农业税费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前期国家专项资金搞好的基础设施,吸纳附近农村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创造了就业机会,也可以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效应。为充分盘活集体资产,做实村财政基础,村里划出一块宅基地,新建一个幼儿园。以前幼儿园由村里请老师来上课,日常管理由村集体负责,但效果不理想。于是,村里从2011年开始尝试服务外包的方式。幼儿园承包租金大约21万元。其他收入来源有店面出租2.2万元,厂房出租4.2万元,旧小学校址出租1.3万元和菜市场摊位管理费1.8万元,总计9.5万元。如此村集体每年都有30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再加上8万元的上级拨款,总计近40万元的可支配收入。一级组织一级财政为村委会开展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2为民服务是本质
乡村治理需要培育乡村社会自主性,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该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认识到集体经济是关键和根本,为本村公共服务奠定扎实经济基础。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不等不靠,因地制宜,把集体资产由村委会来精心打理,通过资产的运营和增值来获得固定收入,从而又反馈到村民共同需要的公共服务上来。例如村里从幼儿园出租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来不断改善幼儿园设施,使得该村幼儿园硬件设施与县城公立幼儿园水平差不多。除此之外,该村还用可支配收入购置路灯和维护日常运营,购置垃圾运送车和园林绿化车用作打扫村内主要道路卫生,为村内户籍人口中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发放春节福利600元,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村集体的为民服务本质和集体资产集体成员所有、共同享受增值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
3市场运作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