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1
一、音乐教育可以促进美育的发展
美育,是人们通过审美的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学生的情感(美感)产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音乐艺术中,使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达到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哀伤、痛苦、愤怒等不同的情绪,激发他们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
音乐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教育能以乐辅德。如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和《我的祖国》后,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旧社会和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要以促进智育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促进听觉、记忆、语言、想象及形象思维、创造、情感、个性的发展。如多听音乐,听辨能力会提高。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不仅要听,而且要记,他们通过要记住所学歌曲的歌词、曲调,记住律动的动作;舞蹈动作的顺序;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和打击乐中的节奏型等等一系列活动得到音乐记忆的发展。在具有音乐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音乐想象。经常唱歌能使学生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音乐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与创造。首先,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的想象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切的体验,通过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表达。其次,演唱、演奏者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感情,经过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采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力求完美地表现,传达给听众。而听众,欣赏者,要真正与创作者其鸣,领会作品的意境,还要运用想象。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及其它方面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为日后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2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知识和感受、分析 、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音乐素质和观念。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一再重申,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在发展直觉、听力、想象、推理、思维、技巧、表达和交流中,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因此,将音乐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一项切实可行且应该倡导的举措。
1.音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媒介,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和谐的理想境界。
音乐教育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和谐的理想境界。马克思认为,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必然阶段。现代化的人对于个体而言是指,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具有较完善的独立人格;有正确的思想方式和较强的能力等。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这样现代化的人才。
2.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高职学生心理、生理的一味“心灵鸡汤”,能够带给人抚慰、启迪和震撼作用,对于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节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补充。音乐是人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因而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音乐教育还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萧友梅先生曾经说:“音乐是用声音来描写人类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美术。”因此,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透过艺术的眼光表达情感,能够使学生在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音乐具有交往的作用,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增强了团结合作和友谊交往能力,在与人交流之中促进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3.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产生了新的转型,尤其是在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了新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育者认识到音乐基础课在高职共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如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仍然会被轻视。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共同探索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之路!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数字化教学技术应大量引入教学之中。数字化教学可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宽教学领域。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探索适合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照搬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音乐表演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即教师只在演唱和演奏技能方面严格要求,而不能将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之中,致使学生只学到一般的演唱、演奏技能与技巧,但却不能真正应用到舞台实践之中。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构建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用性和技能型教学建设,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技能教学的改革,是高职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怎样把音乐表演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起来,是目前高职音乐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3
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党的召开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许多领域无不渗透着音乐艺术。如电视、广播、医疗保健、商业广告等领域多采用音乐作为宣传工具。在学校教育里,其实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
首先,音乐教育就是“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尽管各门艺术都能够表现和激发人的感情,但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较,其感情表现更为突出,也更为重要,因为音乐不具有绘画那样的直接描绘现实事物的功能,也不具有文学那样运用概念来描绘对象的能力。音乐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因此感情的表现在音乐中就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要培养学生有感知音乐美的耳朵,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育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通过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使人们更有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特殊才能,也是音乐艺术得天独厚之处。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政治活动家、革命导师,他们不仅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有较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报刊摘录,能考上全国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几乎和音乐有缘。有艺术才能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基础技能掌握也很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信息记忆等多方向思维,启迪和增长他们的智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六岁学小提琴,并能出色的演奏。他曾说:“我拉小提琴的成就比我在物理学上的成就高明。”他被当选科学院院长的当天,就在家里举行了音乐会。列宁八岁时就开始学钢琴,他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音乐之家,母亲是一位钢琴演奏者和歌手。伟大导师、科学家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知识面不宽,缺乏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利于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民族要想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民族,国家要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国家,离不开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素质教育,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应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促进身心协调健康的成长。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奏或演唱,都能给予美的享受。身心长期受着艺术的熏陶,对脑力与体力劳动者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音乐进入体育课,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一次改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课的质量。首先,音乐对体育运动影响最大的是节奏,人的步行、劳动、呼吸都是按音乐的节拍进行的,违反这一规律将阻碍运动的正常进行。如列队操练、步伐、口令,如无节奏,则无法统一。特别是艺术体操,冰上芭蕾,它们与音乐的关系更为直接。运动员必须按音乐的律动完成,动作要富于乐感。以上例子说明:运动节奏感是运动训练中最难建立的动力定型,而音乐节奏感正是训练运动节奏感的良师益友。
音乐教育能够较好地开发学生的真、善、美的天性。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从心理上自觉地接受音乐,并能在音乐的氛围中了解与它相关的姊妹艺术,学到书本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他们了解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鼓励学生自信、大方地表现歌曲,对于他们战胜困难、增强勇气、敢于竞争、相互学习,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是有益的。音乐教学的表演环节上,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地发挥他们所听、所看,所要强烈表现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羞于不好意思,行为有些忸怩,不自然,但随着次数的积累,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增加了勇气,慢慢地好了起来。在活动中,学生们会收获很多。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兴趣培养
中小学教育在为推动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不屑的努力着,学前教育作为每个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应该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且在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变更。搞好学前音乐教育为幼儿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还为幼儿多一门技能的掌握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能使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知而产生情感共鸣,从中吸取美的感受并领会音乐所反映事物的喜与悲,是与非。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所涉及的音乐作品主要是活泼有趣,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激励作用通常会比语言灌输的效果要强许多,更加能深入人心。因此,通过音乐审美来进行思想行为、情绪体验、理解认知的培养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二.促进情感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艺术明显的娱乐性特点可以引导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使音乐寓教于乐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这样一来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活泼丰富且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前音乐教育需要一个轻松欢愉的教学环境,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并非直截了当的语言教学就可以达到的,应该犹如绵绵细雨一般细致、轻柔的渗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即采取熏陶以及感染的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以其欢快活泼的旋律使孩子的情感平衡,有利于其内心紧张的消除。歌唱是音乐教育中最常采取的一种方式,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且充满艺术色彩。
三.促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情感
人类都是有着好奇心的,特别是幼儿,一切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对绝大多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的这种好奇心,将音乐这么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充分体现音乐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们唱歌跳舞,在孩子面前演奏乐器等,将各种音乐艺术尽情的演绎出来,总有一种会引起孩子们心灵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想要推动事物的发展,不论是什么都离不开兴趣的催化作用。一旦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热爱与兴趣,不论是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还是今后的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因此,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并配合家长,使幼儿的该项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为其将来掌握一技之长奠定基础。
四.如何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
兴趣是学好一切的首要条件,音乐亦不例外。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幼儿,再加上要之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例如幼儿在初学儿歌时就需要教师对之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更多的时间来对之进行辅导,老师就要富有表情的演唱,还要根据歌词讲解自然知识。由于幼儿的认知十分有限,语言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要时刻想着怎么样的表达才便于幼儿理解。幼儿的心理都很脆弱,当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通常都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要是对之进行斥责则会让孩子轻而易举的就丧失了信心,不仅不敢继续张嘴演唱甚至会连兴趣都一并消除。教师要以亲切柔和或是幽默风趣的儿童语言结合形象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耐心辅导直到孩子能自如地掌握。另外,教材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训练要充分结合其年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可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则应选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来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
幼儿早教需要家长与教育机构一同配合才能够完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耐心能促使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家长的参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继续或是停止对音乐的学习。因此,家长要充分引起重视。大多数孩子在课堂的学习气氛的熏陶下有着较浓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后却不加以练习甚至很快将所学内容抛之脑后,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与指导。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对基础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使孩子能够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形成一级语言能力的提高等各种行为都需要学前教育对之进行完善。作为音乐教师,既要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得兴趣以促进其音乐技能的掌握,还要运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34-001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大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或者说情感教育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事实上,情感是构成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如果忽视了情感的作用,能力的培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在音乐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丰富、深厚、高尚的情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1.情感与活动。情感与活动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学生们大都热情、活泼、喜欢音乐,最喜欢老师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例如组织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女声大合唱等比较普及的演唱形式。还可以对喜欢乐器的同学进行课外辅导,组织民乐队、管乐队、电声乐队等。
2.情感与语言。情感教育离不开语言,美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决定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同时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所以,“课堂教学语言要鲜明生动、忌拖沓;幽默风趣、忌乏味;逻辑严谨、忌无序,而且要快慢有致,轻重得当,感情充沛。”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音乐,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3.情知交融。“在情知交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是催化剂的催化剂”。②教学是师生的协同活动,在这活动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以情育人,不仅用充沛的感情去感染教育学生,去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艺术作品的感情,从而做到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能充分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情,推动学生积极地学习音乐技能、发展技能等。
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时,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宜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的“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这样会使学生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带来极大快乐。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体验情感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后,就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情感,这样才有教学艺术魅力的深度。体验是情感活动的基本特征,体验能力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情感体验在形式上虽然是主观的,就其内容,却又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反映”。③因此,不能将他人的情感当作自己的情感来体验的人,并不真正具备情感体验能力,也不真正具备艺术气质和艺术心理的。因此,无论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都必须把人的情感当作自己的情感来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情感的共鸣。”④音乐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表现方式。
三、情感内化
情感内化就是受教者在体验情感之后,内心情感发生的调节变化。
情感虽然为人之必需,但它却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起到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积极作用,也可起到消极甚至破坏作用。如感情用事、义气用事所造成的恶果。因此,情感是必须调节的,也是可以调节的。而音乐艺术则恰恰具有情感的调节功能。
为什么说音乐艺术具有情感的调节功能呢?是因为:一方面,音乐艺术虽然诉诸于人的情感,却又不止于情感,其中包含大量的认知和伦理因素,它们对于情感的升华与调节起着极大的作用,即所谓“以理节情”、“以理导情”;⑤另一方面,音乐艺术虽然表现人的情感,却又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情感的形式化、物态化及对象化,它不是情感的宣泄,而是情感的传达。
四、表达情感
当人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自己的心灵撞击,产生共鸣,感到既有兴奋性又有压迫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时,就会产生一种表达情感的欲望,想将情感传达给他人的冲动,这是情感教学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内心体验,不但是可以传达,而且是必须传达的。也就是说,当人体验到自己的情感时,他的内心深处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冲动,要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但是他要想使他人体验到的情感与自己的相同,则必须通过一个中介物的媒介作用才能实现,而音乐艺术作品便是这样一种媒介。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让人欣赏的,欣赏意味着情感的共鸣,而共鸣则使欣赏者体验到了和艺术家相同的情感,甚至当两个不同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产生共鸣时,他们的情感也得到了交流与传达。
综上所述,情感是人的心理知、情、意三维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部分。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知、情、意三者也是一个整体,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因此,情感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对于人的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 第20卷 第225页)⑦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必然体验也必须体验到的心理过程。可见,情感是人之必需的;进而说,加强情感教育也是头等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田秀菊.《音乐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中国音乐教育》,1999年第5期第43页
[2]董远骞等著.《教学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29页
[3]魏传义主编.《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63页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6
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组成,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
关键词:器乐;小学阶段;音乐教育;重要性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理应成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往未被普遍采用。欧美各国自本世纪初、日本从50年代初在中小学增加了器乐教学,现在不仅普及面广,而且课内外乐器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器乐教学的试验早有进行,课外器乐活动也有长久历史,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器乐教学的地位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器乐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乐器的浓厚兴趣,他们对学习乐器的渴望和热情,以及在学习和演奏乐器是所获得的欢乐常超出我们的意料。课堂器乐教学,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地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儿童对能发响声的器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爱好,用打击乐器开始入门教学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但开始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敲,对大多数器乐特别是打击乐器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技术的困难减小到最低限度,使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和困难,能尽早、尽快地进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及长早的乐趣。打击乐器的特点就体现了这个原理,通常包括有皮革类(鼓类)、木质类(竹木制作)、金属类(铜等金属)、散响类等。
(二)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演奏乐器和合奏训练,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并体验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风格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艺术。器乐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价值比之唱歌教学是毫不逊色的。
利用乐器创造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演奏,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数十人即兴合奏的精彩表演,每一个奏乐者全无乐谱,只是根据乐器基本配制原理即兴演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即可产生一部“新的”作品。原来创造性教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
(三)器乐教学提高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器乐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在培养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实践证明,由于进行了器乐教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感到困难的识谱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地获得解决。
奥尔夫由于创造简易乐器,使学生无需经过冗长枯燥的技术练习,便可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弦乐、管乐等)中音色最独特、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设计得充满情趣和幻想,对于诱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的欲望,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一个儿童拿着一件小敲击乐器,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就开始进入了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
(四)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器乐教学中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从而使大脑和手指,以及各种感觉和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学生们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演奏(合奏、齐奏)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一般讲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合奏活动中,即使天赋差的学生,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活动。三角铁与旋律的木琴一样在音乐中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合奏中,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而它随时也要让位给别的乐器,而充当“配角”,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转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每个人既是集体(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器乐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会演奏乐器,参加课内外的合奏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吸引他们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袭,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个演奏集体中学生们学习着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你的演奏不能每个音符、每个节奏都要靠提示,每个人是自觉地参与。每个学生必须注意指挥,养成数拍子记小节和服从的习惯,而这种服从又是充分发挥个性的投入的服从,即在指挥的“领导”下充满了主动精神地去表现自己的那部分内容。他在这里学习了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经历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
由于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且当前还存在不沙困难,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说明了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要领
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注意:指明基本要领,要求简单、明确:多用形象化的比喻,引导克服难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度要慢,不可过快过急;引导体会乐曲的美感,避免机械枯燥练习;启发学习积极性,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在训练中应注意;要养成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练习规则的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切实加以督促实行;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合奏的整体效果,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善于体会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部练习与合奏练习要恰当配合;分部练习时要让学生唱一唱,把唱与奏结合起来。
教学班的合奏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富有情感、反应敏捷、热情、耐心和必要的风趣,当然最需要的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小学器乐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器乐教学的民族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乐曲要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采用民族乐器。
(二)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器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坚持下去。要求过高,过急,进度过快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吃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基本要领掌握不好,影响进一步发展,效果也难以提高,甚至导致失败。
(四)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不同条件,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发动学生自制乐器,采用一些“代用品”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五)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我们的器乐教学起步较晚,从整体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