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低碳规划 规划管理 控制性规划 低碳城市

Abstract: the current low carbon in urban planning technology and policy research quite a lot, but the above studies have not yet solved low carbon technology or policy in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level, explore to establish the low carbon face the management of city planning framework, namely "index control-provisions guidelines-graphics guide" all three of the low carbon controlling planning framework,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uangzhou center low carbon planning/case,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ning framework.

Keywords: low carbon planning planning management controlling planning low carbon cities

中图分类号:TF7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低碳城市规划成为规划界的热点前沿课题之一,相关讨论与研究颇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按照过程论和框架论的观点,从城市整体碳源与碳汇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碳转化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城市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为宏观策略和政策建议,包括城市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策略等,与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分离较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难以被规划应用与落实;第二类是从模型量化入手,研究城市的碳排放结构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碳排放重点部门提出相关控制建议,对规划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但技术基础要求较高且不涉及规划落实方面的讨论;第三类则是立足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针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别提出相关的低碳规划策略,并形成规划方案,但其尚未解决低碳方案在规划管理层面的操作问题。

2低碳规划框架探索

2.1现行规划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采用“总体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紧密联动的三段式,实现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引导(陈荣,1997)。

其中,控制规划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层次,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的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既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

此外,控制性规划还是进行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属于“管理性”规划,对土地个案开发具有较强控制能力,并且直接为规划管理人员服务。因此,低碳规划框架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重点在于实现其在控制性规划层面的落实问题。

2.2低碳控制性规划

控制性规划的管理主要通过指标与条文来实现,包括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指标、参照执行的引导性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条文。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等;引导性指标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落实到控规图则中有控制指标、指引条文和图形引导的城市设计导则。

因此,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低碳设计应立足于这一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探讨以指标、图则、条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取代单一的低碳形态方案或笼统的策略目标,并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实现管理操作的简易方便(如下图所示)。

2.3低碳规划框架

2.3.1指标控制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简易可行,低碳控规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以现行城市控制规划常见指标体系为基础,不随意增加新的指标,尽可能将低碳规划要求转化、落实到现行常用的控制指标当中。其中,强制性控制指标包括常用的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设施配套,同时增加“兼容用地性质”指标体现对用地性质适当混合的鼓励;引导性指标则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

2.3.2条文指引

为进一步落实低碳规划设计的要求,使土地开发与建设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低碳规划框架还增加了设计指引条文作为指标控制未尽之处的补充。条文指引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传统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指引,重点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进行指引;二是本规划框架增加的低碳设计指引,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等范畴中影响城市碳排放的设计因素开展引导,补充了无法落实为指标语言的低碳设计要求。

2.3.3图形引导

此外,低碳控规框架满足规划管理实施中地块划分与控制线落地的需要,采用图形引导方式体现规划成果。图形指引包括规划总平面图、空间形态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道路断面引导图以及总平面规划意向图等,最后将上述图形成果反映到低碳城市设计导则当中。

3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低碳规划

3.1 项目概况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范围内,选址位于地铁2、3、14号线嘉禾枢纽站周边约500米范围内,根据近期建设开发的难易程度和空间完整性,以规划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为边界,规划范围面积约为4.22km2。

由于嘉禾地铁枢纽站的建设、空港经济的辐射影响以及广州市城市圈层发展结构的优化需求,《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嘉禾地区规划为片区级公共中心。

本规划根据战略规划要求,将嘉禾地区定位为白云区公共中心,重点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低碳规划设计,将其建设成为广州市低碳示范中心区。

3.2 低碳策略

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等方面的空间锁定效应(潘海啸,2008),低碳城市规划应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建筑等方面进行控制引导,力求减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3.2.1低碳空间布局策略

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与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低碳空间布局策略以节能减排为导向,采用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空间布局方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结合合理的混合功能布局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和距离,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碳排放。

为使空间布局适应广州本土气候特征,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低碳空间布局策略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基于风环境评估结果规划城市通风廊道。规划通过构建风廊、联结开敞空间、控制建筑布局等方式加强通风、增大风速,改善地区微气候条件,最终达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3.2.2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

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带来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点部门之一,降低交通能源消耗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是指以减少机动车出行为目的,以实现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交通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应用TOD理念,以地铁站点为核心设立公交无缝接驳节点,并规划独立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利的公交换乘以及慢行交通选择降低市民机动车出行。

3.2.3 低碳生态绿化策略

绿地通过蒸腾降温以及热辐射的反射、透射作用形成城市冷岛,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地区微气候。强人为干扰的城市环境中,集中式绿地易于构建稳定成熟的城市植被,绿地规模成为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碳固定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因此,低碳生态绿化策略提出,在条件可达的情况,规划应尽可能布局集中式绿地,同时提高植物群落的乔灌草复层搭配,结合空间结构布置功能多元化的公园系统,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特色,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生态绿地系统。

3.2.4 低碳市政设施策略

低碳市政规划是指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机制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能源利用与资源使用上的节能减排。具体包括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城市供电、供暖等能源需求,引入城市雨洪管理设计、中水回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等绿色市政做法。

3.2.5 绿色建筑策略

绿色建筑策略是指在规划范围内提倡建造绿色建筑,并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引导控制单位土地上的绿色建筑数量,并探索建立鼓励措施,引导用地单位参与绿色建筑计划,推广绿色建筑。

4 结语与讨论

低碳控制性规划既是策略的方案落实,也是后期土地开发管理的有效工具,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既定的低碳目标对土地开发行为进行管理与控制。从低碳策略的提出到规划方案形成并付诸实践,低碳控制性规划将是承上启下的核心。

通过在嘉禾中心区低碳设计规划案例中的应用可见,以指标、图则、条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的低碳规划框架能够将低碳策略有效地落实到规划管理行为当中,实现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是一个有效的低碳规划探索。而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在空间上落实通风廊道的选址、范围,并通过对廊道内土地利用、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实现风廊的空间规划,是该规划框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当然,规划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低碳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策略仍停留在规划引导层面,难以落实到控制指标当中,规划控制性较弱。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转型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将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顾朝林,2009)。基于本土发展特征与诉求,建立完善的低碳规划理论、技术、方案到管理实践的低碳规划技术整体系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汪勰,. 低碳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应用探讨――以武汉市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0,(5).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龙惟定,.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能源管理[J]. 建设科技,2010,(8).

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张改景,.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J]. 建筑科学,2010,(2).

陈飞,诸大建,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9,(6).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未来发展

前言

中国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港口作为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新型港口是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新形势下,绿色港口是港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港口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关键。较之国外,中国绿色港口建设起步晚、进展慢、成效小。因此,e极稳健地推行我国绿色港口建设非常必要。

1 绿色港口的概念

绿色港口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是指以绿色观念为指导,建设环境健康、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达到了相应绿色等级标准的港口及码头。

2 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思路

2.1 制定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文件

2015年5月,中国港口协会组织在全行业内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试点工作。申报单位经自评价、第三方评价、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程序,评审通过后可被授予“中国绿色港口”称号。为确保评价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中国港口协会组织相关科研单位编写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自评价指南(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第三方评价指南(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专家评审手册(试行)》、《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试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四家部属科研单位被确定为第三方评价机构[1]。

2.2 具体实施方案

2.2.1 理念建设方面

在公司战略上,要做好的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并对外公开;有固定的年度预算用于开展绿色发展工作;在各项工作计划中都有体现绿色发展内容。在公司文化上,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各类教育培训,特别是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制订绿色港口宣传计划,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2.2.2 行动建设方面

(1)在环保方面,重点是污水处理,很多码头需新建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道,将港区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并且尽量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如绿化灌溉和喷淋等。污水处理可能是很多码头的薄弱点,但也是绿色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需特别重点对待。同时还要采用节水设备,对各种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理;在港区内开展植树等绿化工作,既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又可隔声减振;还可以定期开展鱼类放生活动,促进码头前沿水域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以及制定环境污染应急管理计划,配备应急处理设备设施等。

(2)在节能方面,港区作业的起重设备需应用具有节能效果的技术,如桥吊及龙门吊采用变频驱动技术,龙门吊进行AFE能量反馈改造和电池转场改造等,甚至还可以考虑桥吊和龙门吊LED照明灯具改造等。同时讨论推广具有节能效果的作业工艺[2],如采用双40英尺吊具作业工艺,这种吊具作业工艺不但能够确保设备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装卸效率,将作业工艺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企业效益。

(3)在低碳方面,对具备改造条件的,龙门吊应采用“油改电”作业方式,港作车辆考虑进行天燃气或电池改造;也可充分挖掘可再生资源,在各办公楼屋顶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利用风能发电或潮汐能发电等。

2.2.3 内部管理方面

加强体系建设,明确绿色港口建设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开展能源审计,同时开展完成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工作。另外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各级人员进行节能环保达标考核;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监测;建立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开展能量平衡测试;建立绿色港口建设各项激励约束机制,使绿色港口建设标准化和数字化。

2.3 实际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前三方面的努力,经过第三方评价,使绿色港口建设各方面指标和参数(如单位吞吐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年均下降值、单位吞吐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值、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年均下降值、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量年均下降值等)能够满足绿色港口相应星级等级申报要求,使绿色港口建设形成体系,闭环化,使绿色港口永葆“绿色”[3]。

3 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未来发展

通过以上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方式,已经初步形成相应的建设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绿色港口建设发展的实际目标,根据绿色港口的概念和发展方向可以知道,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建设,就是根据人、港口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绿色环境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充分落实到建设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港口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的排放,对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实现港口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的未来发展当中,需要结合技术创新、依法管理和全员节能等基本原则,根据绿色港口的实际建设发展理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根据规章制度来进行人员管理,并且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改造,提高绿色港口的建设速度。同时,在资源管理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对港口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进行优化管理,尽量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建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节能。

4 结束语

“绿色港口”建设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经改造后的港口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港口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份额等,为港口城市美丽环境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对港口码头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能极大提升公司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付佳.浅谈集装箱码头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J].港口装卸,2014(4):50-51.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14-05

2013年1月份以来,中国多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中国油品质量及石油企业发展模式的关注。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中国油品质量升级,并明确提出了油品质量升级的时间安排。[1]发展低碳经济及油品质量升级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油品质量升级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这也对中国石油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石油企业必须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油品质量。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促进油品质量的升级,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绿色品牌的含义及实施的必要性

绿色品牌是企业给消费者的一种体验,即企业建立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经营理念,并将这种经营理念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建立与消费者良好的关系,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绿色品牌不仅要求最终的产品是环保的,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要求产品生产过程符合绿色经济的要求。[2]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是指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开发绿色产品,促进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石油开发生产过程中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实施绿色生产,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绿色品牌形象。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符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高污染能源的使用量,降低碳的排放量,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加快石油企业的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淘汰高污染企业,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量,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实施绿色品牌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实施绿色品牌战略,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能促进中国石油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中国消费者对石油企业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如认为中国油价过高,石油企业对环境造成高污染等。实施绿色战略,促进石油企业的改革,形成油品的市场化,有利于社会公众改变对石油企业的认识,树立石油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对策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绿色生产、重视人性化管理、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一)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是绿色品牌的载体,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首先要重视绿色产品的开发。对中国石油企业来说,开发绿色产品一方面要重视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油品质量。

1.重视天然气的开发,提高天然气产量

在中国化石能源的构成中,煤炭和石油占了大部分比例,而这两种能源都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天然气与煤炭和石油相比,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它所含有的硫、粉尘等有害物质较少,因此,天然气将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天然气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天然气供应将出现明显的不足,供需缺口将不断增大。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0%,这对中国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提出了挑战。[3]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尽可能增加天然气以及新能源等清洁能源的供应比例,减少高污染能源的生产,进行企业战略结构转型。

(1)加强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中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2013年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615911亿立方米,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中国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技术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广,地域差距大、地质构造复杂,天然气的勘探难度较大。笔者认为,中国加快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应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进一步加强地质理论的研究,充分分析中国天然气藏的分布及地质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勘探开发方案;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天然气的可采储量。其次,勘探开发过程中按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天然气藏的勘探评价和开发评价,保证既能加快勘探开发的节奏,满足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同时又能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发,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双赢。[4]最后,在常规天然气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对甲烷的捕捉。天然气探测和开发过程中,有近79%的甲烷被排放出来,而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热效值更高的温室气体,其威力达到二氧化碳的20倍,所以在加大勘探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甲烷的处理,否则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将会受到影响。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在甲烷气体捕捉方面的经验,即采用绿色完备技术和专门的项目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甲烷气体进行捕捉和处理。

(2)加大技术攻关,促进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非常规油气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田开发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中国能源安全。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中国是世界上页岩气可采资源量最多的国家,但是目前还没有成功开发的页岩气田。[5]中国石油企业应深入分析常规天然气田与非常规天然气田的区别,研究影响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各种因素,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借鉴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技术,利用天然气已经形成的管道、网络以及各种基础设施,降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成本;积极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以及勘探经验,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

(3)提高人造天然气的产量

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强与煤炭产业的合作,提高人造天然气的产量。“人造天然气”技术是将煤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化成天然气,这样既增加了天然气的供应量,降低了天然气的需求缺口,同时又减少了煤炭对环境的污染,对天然气产业和煤炭产业来说,都是有利可图的。目前,中国煤制天然气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产量还较少。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大对煤制天然气的投资,尤其是技术投资,促进煤制天然气技术的提升,为人造天然气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要进一步做好煤炭和天然气的统筹开发工作;要充分利用中国天然气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为人造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便利条件。

2.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油品质量升级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需要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提升油品质量,促进油品质量升级。

(1)树立质量管理的理念

提高质量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有力保证。中国石油企业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倡导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战略执行。同时,将质量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相结合,保证油品质量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石油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6]

(2)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首先,确立质量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努力将质量管理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及环节,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其次,建立规范的全面管理制度,确保从石油勘探开发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油品质量升级的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再次,加快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ISO14000环境体系的认证。

(二)实施绿色生产,履行环保责任

2010年11月1日,ISO26000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正式,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石油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必须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环保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生产,履行环保责任。

1.进行战略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落后产能即资源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安全无保障的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效果,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需要进行战略结构调整,淘汰不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业务单元。首先,中国石油企业需要根据低碳经济及绿色品牌战略的发展要求,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及相关性原则[7],选择工业增加值、资源损耗值以及环境损耗值作为二级指标。同时,根据指标体系确立考核标准,即每个指标应该达到的程度。其次,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各个业务单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业务单位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整改的业务单位责令关闭。

2.实施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要求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视节能减排,重视生态与环境保护,从勘探―钻井―开发―炼制―储运等各个环节都确保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要实现绿色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推动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中国石油企业要对各个开发项目进行合理布局,延长加工链,水资源要阶梯利用,废水要深度处理;要促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系统优化及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对污染的防治

中国石油企业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法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将环境保护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在石油企业开发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境友好的目标。例如在勘探及钻井阶段,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减少对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炼制环节加强采油污染的减排工作;加强环保设备的管理,要配备先进的污染防治设备;建立健全环保监控机制,随时对环境进行监控。

(3)重视对清洁生产的审核监督

2012年2月中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8]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石油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石油企业清洁生产的执行力度较差。中国石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还需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的审核监督。首先,石油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其次,对清洁生产进行审核,分析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清洁生产的效率;再次,充分调查员工的积极性,发动企业基层员工以及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实现技术更新。

(三)实现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人性要素,关心内部员工,注重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实行精细化安全管理,保证员工安全健康

精细化安全管理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重视安全管理,把握细节,确保安全。首先,石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HSE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落实,根据目前HSE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的方法,制定HSE管理体系执行计划,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HSE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其次,石油企业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机制,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明确所有员工的安全责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再次,石油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按照政府规定计提安全费用,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费用科学合理使用。

2.实施内部关系营销,提高员工满意度

对员工关心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实现绿色品牌战略的基础。中国石油企业实施内部关系营销,首先要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的民主地位,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其次,要利用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了解员工的需求,从物质、精神、环境以及晋升等方面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再次,要完善员工职业生涯机制,使员工能够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四)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树立石油企业的绿色形象,绿色形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国石油企业树立绿色形象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将绿色品牌战略作为公司长期的重要战略来实施。

1.强化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目前,中国社会公众对石油企业存在一定的不满意情绪,例如认为中国的油价过高、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石油企业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对于企业的各种环保活动及产品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让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生产开发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由于绿色生产导致的油品的高价格。

2.加强宣传

中国石油企业应该不断宣传企业的绿色活动,向消费者传达企业关于环境保护、关爱环境、注重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改变消费者对石油企业是耗能高、污染重行业的传统认识。同时,通过宣传,引导消费者做到绿色消费,降低对高污染能源的消耗,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

三、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必须提高对绿色品牌的认识,以人为本,强调企业、资源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应从两个维度提高绿色品牌的认识:

1.领导重视是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各个部门充分配合,因此,这个过程既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资源分配,同时又需要技术支撑;既需要企业内部员工主动参与到绿色品牌战略的执行中,同时也需要企业领导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绿色品牌战略的执行。因此,中国石油企业领导应该将绿色品牌战略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高对绿色品牌的认识程度。

2.全员参与是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的基础

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可能在短期内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这会引起员工的抱怨或不满,石油企业应该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使员工认识到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绿色品牌建设。

(二)重视创新

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创新: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绿色品牌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绿色技术。

1.加强管理创新

石油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从社会全局利益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及生态利益。首先,石油企业应充分学习国外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的先进管理方法,同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先进方法借鉴利用;其次,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2.进行技术创新,开发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

绿色技术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绿色品牌战略的重要支撑。绿色技术是指符合生态环保要求、能够降低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首先,中国石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利用,应用脱硫、降烯烃等技术提升油品质量,促进油品质量升级;其次,开发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解决老工艺产生的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要对现有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改进,对污染难题进行专项攻关。

(三)加强外部监督

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石油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因此,中国政府应该重视对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1.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

首先,建立中央层面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与石油企业绿色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石油企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促进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其次,各地方政府要加快政府职能改变,积极创造有利于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实施的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绿色审计

审计部门应制定严格有序的审计程序,通过审计科学准确地分析石油企业的主要污染源以及污染产生的原因等,并指导企业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较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消耗等目的,为石油企业绿色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3.强化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绿化;绿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建设逐步加快,使城市绿化问题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人们加强了对绿化建设的重视,但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依然存在着大量问题。城市绿化通常是指在城市中种植花草,造林植树,加大城市绿化面积,通过植物将城市空间进行装点。

1 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不到位

目前,很多城市都没有认识到绿化的意义,即使有部分城市开展了绿化项目,也没有合理地规划及管理。管理常见的缺点为无目的性,不能长久地坚持和缺乏科学的管理。部分城市只有小面积的、最基本的绿化带,其常分布于马路两旁和城市公园,有的城市甚至缺乏绿化带。在管理上,很多城市不愿意进行大范围的绿化,他们仅关注当前的利益,绿化缺乏专业人员的规划及指导,这是导致城市绿化速度减慢的根本原因。

1.2 体制不健全

不同的城市,其绿化建设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城市绿化的过程中,绿化管理者应该根据自身城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绿化管理规划,这样才有利于城市园林建设水平的提高。但是部分园林管理者往往对这一关键点视而不见,一味地按照国家制定的大计划建设自身城市,没有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情况。这并不利于城市发展,更不利于绿化管理部门整体性及协调性的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绿色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分工不明确

单一性是我国目前绿化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模式给现有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一方面,它影响了各管理部门对现有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它影响了上级管理指示的明确及下达,进而影响了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

1.4 工作阻碍大

多数房地产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绿化置之不顾。目前,随着我国建筑面积的迅速扩增,城市绿地面积也在逐步s小。极大阻碍了我国绿色城市建设事业的推进,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1.5 专业管理不足

专业的管理人员是绿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部分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绿色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绿化管理人员的缺乏、专业性的绿化知识掌握不足及绿化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绿色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 绿化管理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实施城市园林绿色管理的基础条件。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园林绿色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绿化管理部门不仅应遵守城市园林管理规范,同时还应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园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绿色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创新管理体系

目前,完善绿色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优化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市园林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创新有效确保了园林建设良好状态的维持。城市园林的绿色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创新绿色管理体系,完善园林管理制,不仅有利于构建一个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活环境,同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

2.3 加大管理力度

加大绿色管理力度,实施绿色管理改革,对于城市园林建设至关重要。融入新绿色管理理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城市园林管理经验,不仅有利于城市自身园林管理体系的升级与优化,同时,有利于实现我国整体园林绿化水平的大跨越。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5

经济活动中企业是主体,而在我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就逐渐成为了低碳经济的承担着。这样一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活动也更加多元化,利益也更加多元化,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财务管理是核心部分。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财务管理也必要围绕低碳经济的各项需求进行,并实现一系列的转变,经济效益并不是唯一的追求,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成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也必须要与这个大路线保持一致。首先,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能日益被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同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也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因此,在低碳经济面前,企业必要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道路。简而言之,企业应该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谋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对于环境的破坏,企业的重视,必然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与低碳经济的快速适应。然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因为低碳经济所包括的实际含义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可行的,财务管理也必然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个方面,组织财务活动的时候,要尽量以节能减排为目的。

二、基于低碳经济论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

1.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首先就是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为了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活动目标的设置也需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往的经济活动中,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现如今,为了能够减少经济活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财务管理目标也必须要兼顾社会与企业两者利益,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实现奠定基础。

2.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低碳经济的理论下,财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首先财务人员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将低碳经济理论透彻掌握,将能源节约、绿色环保融入到财务管理中,提高风险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强化管理力度,科学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与制定。

3.财务管理内容的变化

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对“零库存”加以重视。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的仓库已经变成一个配送中心,它只是暂存货物,没有、也不会有大量的物资积压。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1.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财务战略体系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与以往的财务管理有着很大区别,具体表现在能源节约、减少消耗与污染,提高资源使用率等方面。那么为了能够实现这些,企业就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这些投资价格不菲,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获取经济收益。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依旧无法真正理解,彻底落实。企业应该将眼光放长、放远,要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绿色财务战略性体系,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转型。企业要把促进低碳产品消费和构建低碳社会当做使命,并通过改进企业文化和制度来实现这一管理目标。

2.构建体现低碳经济内涵的绿色财务管理内容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内容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础,对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都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内管理以及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活动时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风险。在营运领域,企业应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营运过程中的低碳要求,在分配领域,企业可按低碳收益对绿色投资者进行额外分配,同时为企业的后续低碳经营提供资金保证。

3.设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低碳财务管理体系

低碳时代下的企业发展需要健全企业低碳财务管理评价体系。进行绿色财会核算,对低碳成本、低碳资产、低碳负债和低碳收益进行衡量,编制绿色年报,对低碳方面的投入和收益进行说明,设计低碳财务指标,分别衡量企业、部门、员工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把各成员单位的节能减排指标进行量化,然后逐级分配到各分公司,定期进行考核并进行有效的奖惩。

绿色低碳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低碳[1] 低碳经济[2] 新机制[3]

何谓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的实施措施主要集中在:提升高能耗工业的能效水平、提倡生产清洁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另外,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短期内以现有的节能技术应用为主,中长期将侧重于流程创新和设备升级。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能源需求仍在急剧增长,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化工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同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很大比例,且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以“节能减排”为重要抓手,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降碳”。 事实上,和石化产业一样,煤炭、钢铁、水泥、冶金等均是传统观念中的“高碳产业”。那么,探索这些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路径,理应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显然,如何把握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是企业必须做的一道选择题。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低碳发展对于中国企业的机遇正逐渐显现。当前,政府大手笔地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这对传统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作为一个企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发展战略与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是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企业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二是建立“企业低碳经济特色实验区”,对于国家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推动战略可持续发展。

三是促进资源环境信用情况与政府鼓励优惠政策挂钩。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除了以硬指标考核节能降耗的业绩,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业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应该设专项鼓励机制及时予以重奖,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创新积极性。

四是转变传统观念,倡导低碳生活、转变行为方式为荣的新风尚。引导广大员工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低碳生活习惯。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人走关灯、关电器,拒绝过度包装,多用购物袋,废旧物品再利用等。

五是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从制度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加快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企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六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能源考核体系。修订相关环境和资源等领域的专门管理考核制度,以完整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管理形式保障企业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企业低碳经济仍在能源结构、技术、融资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制约性因素:

首先,现阶段我国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很难迅速改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比较长的周期。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中,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至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

其次,低碳经济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有待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以风力发电技术为例,它虽然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但一些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个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构建智能电网,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

第三,我国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存在着产业竞争无序等问题,一些产业恶性竞争应引起警惕,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技术以及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技术。

第四,低碳经济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国政府不断增加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推动绿色信贷,还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拓展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仍比较有限。

此外,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等等,这也将制约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18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