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合作性; 学习; 篮球教学 ;应用

      在教育系统中,体育的教学是非常系统复杂的,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一样,都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做指导,在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之间,同样需要一个必要的沟通桥梁。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对于体育的教学经验就得不到有效推广,就不能够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大范围的教学实践,体育教学的研究将陷入难以深入、脱离实践的僵局。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更好的利用现代化体育教学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本文就是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方法在篮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来对体育教学特点进行分析,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一、合作性学习方法应用于篮球教学的定义与结构的组成

     合作性学习方法就是在组间竞争、组内合作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用小组的形式,以教学中人际互动和合作为的特征,小组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每个学生在自己小组中竭尽所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用每个组集体成员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和稳定的教学操作系统。构成合作性学习方法的模式主要包括了:指导思想、主题、程序、策略与方法、内容、评价。

1、合作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

    合作性学习方法是一种能够增进学生之间合作精神的流行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思想来自杜威集体项目与集体活动的观点,及其在《民主与教育》之中提到的理论。合作性学习方法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小组奖励。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产生的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不是排斥个体化与竞争的活动,而是将其纳入到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各尽其能、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局面,发挥群体合租的作用。这种合作习惯,不仅对教学又所帮助,还能够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从而顺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2、合作性学习方法的主题

    首先应该必须确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仅仅是要传授篮球方面的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人生课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成就感、竞争合作意识、情绪控制、交往能力、调节情绪和提高意志力的能力,并提高学生日后的受挫折能力与人际沟通的能力

3、合作性学习方法的操作程序

     合作性学习方法从准备简历合作的关系到加深合作的关系,到最后扩展合作关系的整个过程为主线。其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的过程为:导入准备小组简历开展深化评价反馈拓宽延伸。

     导入准备: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题。教师以新课程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创立讲座的一个情景,使学生们情绪活跃,提高学生兴奋点,为思想的组建奠定基础。

     小组建立:一旦当学生的情绪很明显的表现出想要参与讨论欲望时,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去组成合作的关系,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将全班的学生安置到适合的小组中,学生们就会很自然的创建合作关系。

     开展:这个阶段属于合作非为的形成,学生们在这种合作关系之中,能够表现出高涨的情绪,能够不分优劣,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参与,可以在合作的关系中找到自身位置

     评价反馈:合作性学习方法的运作中,学生处于讨论兴奋点时,老师应该把握住时机,获得合作中的信息,给合作小组做出一个正确评价,并调整其中不当的地方,使合作的关系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合作性学习方法使完成课堂教学合作的重要保证,所以该方法应该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前后所有合作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是达到师生间的互动,将互动与策略结合。改学习方法的主要形成方式有:表象练习方式、讨论方式、问题验证方式、疏导方式等。而在篮球的教学中普遍采用分组合作练习的方法,按照运用能力进行分组,并充分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方式。

5、合作性学习的内容

    在学校中,篮球运动是许多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集体运动项目,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可以掌握一些篮球的战术和球技。篮球战术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合作配合,譬如策应、突分、掩护、传切等战术,大多都是两三个人局部的配合协同,靠的就是学生内部的合作。在进行战术练习的时候,必然会要求学生观察对手以及同伴的动作,根据攻守制约情况,准确及时的采用合理措施配合同伴的行动。一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教师和群体的指挥与思维,这样就能够完成所学知识的构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意识。从而将篮球运动中的基本规律更好的体现出来,使学生更喜欢学习篮球,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教学场面。

二、合作性学习方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在篮球的教学中,帮组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

    在篮球教学的课程中,老师与学生间建立的是民主平缝关系,只是在较色上有一定的不同。在篮球课程实践中,应制定一个可行个体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篮球基础技能比较差的同学,可以适当降低动作标准和难度,逐渐提高练习要求,提倡自我竞赛精神,就是说不和其他同学比较,与自身的进步比较。譬如在教学组织的内容上安排三打二、二打一以及多打少,让学生们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并且能够加大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产生积极作用。

2、在篮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几乎是篮球运动的整个过程,篮球运动的规则就是以投中对手球篮作为胜利目标的一个竞争项目,这种竞争项目,不但是个体间,又是集体间的对抗,在篮球比赛的开始到结束都有着这种竞争的存在。有一些同学刚开始参加篮球运动时不懂得要如何去竞争,甚至会有些害怕竞争,在篮球场上的情绪过于紧张、不知所措、动作变形,甚至不与队友配合。但是通过对篮球比赛的熟悉,不断参加避三,就会字篮球场上慢慢的沉着冷静起来,知道了如何参与竞争,如何更好的与同伴们进行配合。

3、在篮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沟通与了解他人的能力

    篮球作为一项集体的体育项目,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交流的过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一个能力、情感、知识、思想等方面的多维信息交流网,不论是学习中或者是比赛中都要进行相互的交流与沟通配合。在进行合作性的教育过程中,在战术、技术配合与分组练习的时候都要由学生负责,在进行多人攻防转换练习的时候,要求 学生在不同位置进行换位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便于学生更清楚、全面了解各个路线的攻击点,以及攻击时机的选择,还能够使学生了在练习的同时了解他人、关心他人,更有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由此就能够很自然的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了解,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以及了解他人的能力。

4、在篮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在篮球的比赛中,由于其竞技性比较强,有些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与失利的情况时就会不知所措,或者指责失误对队友。教师可以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组队这部分学生组成一队,与实力较强的队伍进行比赛。在出现失利的时候,采取对学生心理辅导的措施,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结语:

运用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篮球教学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增加篮球的练习效果。老师应该把握时机,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发现学生自身潜能,开发每一位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合作性学习方法值得在篮球教育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振国,高校篮球选项课“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11月

[2] 孙剑;高东梅;杨志龙,合作性学习在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1(3)

[3] 李丙辰,篮球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网络财富,2009(16)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课程 合作学习 方法应用

合作学习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过程中,对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一个学习单位,利用动态教学因素来促进团体间对于知识的交流,充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形成“动态”的学习过程,从学生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学习行为的塑造,从而达到学习成绩提升的直接目的。

一、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确数学课程学习任务

在数学课程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的分组操作:首先需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分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搭配,对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有所提高,分组需要选出组长,并且组长需要对小组的具体活动安排进行总负责;其次,学生需要按照能力和学习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换,把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成绩的同学分进一个小组,小组的组合最好是按照教室内座位的排列顺序,前后桌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方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最后,在学习合作小组分组完成之后,要争取使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程讨论中,最大限度的为学习小组发挥出个人才智,为学习小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灵活运用课内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知识讲授内容,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本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将一些活动性游戏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如小学课程在对“小数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影响”进行讲解时,小学生对于“小数点”的概念理解并不是很明确,对于小数点产生“位移”时,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小数点位移”所产生的意义,因此可以将这个问题带入课堂合作性学习之中。学生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教师可以选择一组数字排列,使学生进行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如数字“1、2、3”,学生可以通过小数点放置的位置组成“1.23”,再让学生将小数点向右边位移,分别可以变成“12.3”和“123.”,让学生找到小数点发生位移之后数字的大小所发生的变化。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指导,使学生亲手操作,主动参与合作。通过对数字卡片的组合,学习合作小组需要对小数点位移后所产生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在合作讨论结束之后,班级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代表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之后对学生们得出结果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和纠正。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题目,提高题目在教学中是实用性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说,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就是生活中的数字运用的基本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方面,需要切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小学数学中对于“大数字”百位、千位数字的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就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活动课程学习。如:“星期天,体育老师去商场买东西,他先买了一个足球,足球的价格是120元,接着,他又买了一副羽毛球排,一共花费80元,之后,体育老师还买了两个篮球,每个篮球200元,最后,体育老师买了一双运动鞋,花费300元……”这类题目是对生活中的消费实际进行模拟,需要学生对“体育老师”去商场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体育用品进行计算,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几件物品的总价格进行计算,小组内可以由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讨论中向成绩差的同学进行讲解,这种知识讲解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完善小组交流互评机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果

在进行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之间的互评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互评机制是使学生之间对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小组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进行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教学评价方法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由于有奖励,所以每个小组都想要获得奖励和表扬,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就会表现得更加活跃,而小组中的每个成员也会对学习小组的奖励形成集体荣誉感,每个人都为小组讨论成果积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促进了课堂讨论的良性循环。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师生间对知识进行沟通,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3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后,其在中国教育界也获得了普遍认同,并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实施合作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个体学习者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集体任务之中,充分发个体的力量,感受和利用团队的力量。因此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合作小组的规模,保证每一个学员都能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有发言或实践机会。因为合作学习往往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这一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皮亚杰学派的“发展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对关键概念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这一思想也得到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认可,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之外,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合作与探讨,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已有认知水平,较之传统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互动(interaction)。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交流过程中,通过改组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进行新的知识构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之间是一个相互效仿、合作和激发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英语科目的实践性特点和高中学习的目的性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以一定规模的小组合作为前提。因此,合理划分小组的规模和结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小组划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合作小组的划分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不能随机划分,或者将小组的划分固定化、常态化。具体而言,划分小组的主要标准有教学内容需求、学生性别、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的兴趣程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小组的规模和人数会不同,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划分,基本原则就是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和集体的力量。

为配合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就应该适当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在对话教学中的“pairwork”,可以采取就近原则,以同桌为单位实施合作学习;在阅读等教学中的“group discussion”,可以采取“田”字格4人一组的方法;如果是更大规模的“team?鄄work”、“classdiscussion”时,可以采用环形座位法,以便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有效设计活动任务

如果说小组的划分是一种形式的需要,那么设计有效的小组任务则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内容。因为小组任务的内容设计往往直接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活动的实施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小组任务的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内容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发集体的力量,因此只有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才会激发起学生探讨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现集体的力量。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教材中所出现的知识要点,因为毕竟高考也是学生的重要目标;三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弹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英语运用能力不可能完全相同,任务的设计如果仅仅适用于基础好的学生或基础薄弱的学生都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弹性,即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具有弹性,不能搞一刀切。

3.充分发教师的引导与调控作用

要保证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和有效设计活动任务外,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也不可或缺。因为高中的课堂时间十分宝贵,提高课堂效率意义重大。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必须及时予以指导,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些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合作小组中滥竽充数,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的作用是发现这些学生,并对其进行个别指导或帮助,使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端正学习的态度,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参与一定规模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同时又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协同学习 高中体育教学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56-02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学生运动参与度不断增加。但是,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原有的顽疾并没有被彻底铲除。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各项指标,如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敏捷性等数据持续下降,相反近视率、肥胖率却持续增加。高中阶段虽为青少年学生身体成长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但在升学的现实压力下,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被迫放弃了大部分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法改变现有教育、升学制度的情况下,一味地呼吁学校、家庭和个人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是不现实而且没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高中体育课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不断尝试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高效地教授给学生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协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价值观念是目前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 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协同学习方法的意义

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各学科积极学习并采用世界上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其中合作型学习方法是被广泛认可、采用和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针对合作型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其中协同学习方法正是对原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合作型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针对原有“按能力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四个问题:(1)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不显著。(2)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及学习态度。(3)小组内无法缩短学习能力的差距。(4)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效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佐藤学教授认为,原本以能力分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为此提出更为先进的协同学习理论。

二 协同学习对学生的意义

协同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差别在于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各组别的一致性,而在协同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绝不强求一体化,反而追求的是学生思考与实践的多样性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因此,在协同学习中也不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组长或负责人。例如,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教师一贯倾向于按照个人身体条件和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高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并在各个小组中选拔或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帮助小组内其他同学技术动作的学习。希望能够实现“传帮带”的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并借此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人际交往水平。但其中有许多问题被教师所忽视,如高水平学生的学习受限、低水平学生无法受到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掌握技术水平低的学生的自信可能会在小组中受到挫伤或被其他成员排挤,导致越是需要加强身体锻炼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反而越抵触。

三 协同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学习和提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议题。首先,教学内容必须设

定在比一般教学水平更高的层次,否则程度较好学生的学习难以完成。同时,必须积极照应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应提高教学内容水平的设定,同时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各小组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的问题给予辅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必须在协同学习下共同决定,要填平高程度的课程内容及班上程度不太好学生间的“鸿沟”,而能克服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小组之间的协同学习。

研究发现,越是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越是会产生一种倾向,那就是不去主动寻求帮助,试图凭借一己之力去面对困境。因此,他们总是感到孤独无助,不断遭遇失败和挫折,最终放弃学习。协同学习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高水平设定与保持对每一个学生关注的关键点,进行真正的指导并激发程度不太好的学生向同学请教问题的习惯。在无领导的相互学习小组中,协同学习使每一个人完成多元学习的相互碰撞,每个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中参与学习。同样以高中体育篮球课为例,教师在教授较为困难的变相过人姿势――身后变相运球时,只有个别的学生可以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时就应立即实施协同学习方法,随机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分组前已由教师为其讲授了身后变相运球的要点,并演示了正确动作,在其认知层次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记,只是自身肢体运动尚不能完全体会并认知。在平等关系的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相互学习和指导的对象,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他成员的反馈中辨别自身动作的正确程度,并可以一起讨论自己在完成动作时的感受,不但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四 协同学习方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初始运用协同学习方法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小组内学生闲谈、课程进度无法保证、小组学习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点的把握及教师在协同学习中的角色把握。

1.克服闲谈

有的教师担心一旦运用了协同学习(小组活动),学生会喋喋不休、闲谈不止。运用了协同学习却成为闲谈的课堂,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学生间无法构建出相互聆听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先从一节课的教学中,甚至是几分钟的协同学习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参与协同学习的意识,建立学生互助式学习的习惯,摒弃学生原有的一旦分组学习就是课内休息的意识。

此外,出现闲谈现象大多是因为教师选择协同学习的时机不恰当,应注意不可在过于简单的课程中运用协同学习法,学生已掌握或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或运动技能不适合采用协同学习法。

2.保证效率

对于运用协同学习方法的教师最焦虑的问题就是教学进度。确实,在进度的掌控中,协同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似乎是效率较低的方法。协同学习法或许对课程进度有影响,但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传统教学的效率在于通过削弱学习的体验、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忽略需要特殊关注学生的兴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来完成的。

如果教学目标在于寻求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不是提升授课的进度,那么传统教学方法才是最低效的。教师的责任不在于追赶教科书内容或授课计划的规定,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丰富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经验。体育课程教学更是如此,越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越应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当然,协同学习并不是与课程进度完全对立的。正确运用协同学习方法的教师并不会因此而拖延教学进度,其方法有:(1)果断地处理单元的开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该压缩的压缩、该拓展的拓展。(2)整合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设定高于一般程度的课题,实现互帮互学。

3.把握实施与结束

关于何时实施协同学习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把握:(1)个人学习的协同化。(2)跨越提升的协同学习。有的技术动作如原地换手运球个人学习也能掌握,但有的学生会很快地掌握并熟练运用,有的学生却一时难以理解,虚度时间并忍受着煎熬。因此,个人学习也可在小组的协同学习中开展。不懂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观察到小组内其他学生的动作,并可方便地询问“左手到底应该怎么配合?”这种练习是促进运动学习能力较低学生进步的最大条件。此外,协同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挑战“提高性的协同学习”。当教学中只有几个学生能完成技术动作,大多数学生反映出困惑时,就应立即组织小组协同学习。能否抓住时机实施小组协同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提高性学习”是课题成功的关键。

何时结束小组协同学习同样十分重要,小组学习应在进行学习成立的状况下,结束在无法进行学习前。需要教师的准确判断,最为关键的是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倘若学生专心于协同学习,那么学习已经形成;若是学生懒散、开始闲谈聊天,那就表明学习并没有形成,应立即或在之前尽快结束。

4.教师在小组学习时的工作

在学生进入小组协同学习时,教师必须做到:(1)关照无法成功参与小组的学生,与不能参与小组学习的伤害相比,不能参与私人小组协同学习的精神伤害更大。因此,在小组学习开始后不久,教师必须努力援助,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协同学习。(2)教师应该关照各小组。在协同学习中总会有个别小组难以开展讨论。只要对这些小组进行帮助,促进各小组之间的协同学习,接下来交给学生去做,不必介入各小组之活动。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革命[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5

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材联系实践。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知识后,做人工制霜小实验,对霜的形成有了清楚的认识:霜不是天上下的,而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知识的海洋。无形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辟“厨房中的物理”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此类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因为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由每一个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指向,真正由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物理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探究自然物理的内在需要。

二、开发校本实验,积极拓展教材学习空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练习,由不熟练、做不好到动作灵活、实验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开发一些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校本实验,使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迁移能力,可让他们真正地懂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既有趣又有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了声音的传播后,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具体操作为用白纸把音叉与鱼缸隔开,敲打音叉,鱼逃走,说明水能传声。又如实验在玻璃杯中注入多半杯水把生鸡蛋放入水中可观察到鸡蛋沉入了水底。在玻璃杯中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慢慢上浮最后浮到了水面上。又如,把一根不太硬的的薄木条置于桌上,让它部分伸出桌面边缘,在木条的桌面部分盖上一张纸,然后用手猛击木条伸出部分,这时可见木条被击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思考现象后面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课外观察实验,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个性平台,倡导学生大胆开展探究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实验来获取结论。因此,开放的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能否自己走好的必要条件。获取有效的结论是学生开展某个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应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测量导体的电阻”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则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如何有效的监控学生的探究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填写“实验探究单”的形式来有效调控学生的探究行为。每一次探究活动,我们都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探究单”。根据学生的“实验探究单”,能有效地了解学生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倡每次探究活动后,能写出“探究小论文”(或探究心得)。学生在撰写成小论文的过程中,经过相互交流讨论,既体验到思考、探索的心路历程,又获得了猎取真知的心智锻炼,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探究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领悟到了探究后的成就感。

教学中的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学生主体性已经成为当前教学课堂上最重要的出发点.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 经过众多教育学者的研究,体验式教学孕育而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获得更高层次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成就感,在激发出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当前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以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等,让学生亲自去感知知识,并且在脑海里构建出知识轮廓,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对知识认知所存在的缺陷,改正并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最终获得更高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一)亲历性

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根据学生自身体验来感受不同的数学知识. 而且,每名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都是一个个体,在保证学生完成个人学习任务时,还要促进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二)情境性

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情境创建,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想要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建知识情境,还要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创新,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实现体验式学习的深层发展.

(三)情感性

情感性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而体验式学习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将情感教学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时,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情感知识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所以体验式学习中情感性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践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一般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体,不仅要掌握知识的运用,还要学会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收获到更多知识的积累.

三、体验式学习的应用

(一)情境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很容易因外界因素影响到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活泼好动这一特征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开小差,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所以,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实际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中去,创设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数学知识,再进行下一步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将会更好.

(二)探究教学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准则来进行.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很难进行独立的思考,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多多实施一些探究教学,并将探究教学过程纳入体验式的学习方法. 通常,探究教学的开展主要都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提出问题让小组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获得问题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而探究学习应用到体验式学习则更加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游戏教学的应用

每名小学生都处在爱玩的阶段,对于新奇的事物都抱有很大的兴趣. 而体验式学习的关键也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去探索知识,分析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所以,教师要懂得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置出合理的游戏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做到从游戏中体验知识,从游戏中学会知识,进而提升教学目的和教学效率.

(四)实践教学的应用

理论要想能够巩固,必须要进行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训练,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实践教学,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