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1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161-02
1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 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 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 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 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 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 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 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 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 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 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 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 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 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 提高债券资金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如果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对于债券筹资来说,一般多属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的进度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即通过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合理搭配,用较短期的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2)注重企业信誉,提高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守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提高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
(3)提高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 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蹊径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优势,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合理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合理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2
融资难度大、风险意识缺乏、技术创新不够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前非常迫切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融资困难。对规模小,各方面资源都比较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问题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但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加大,企业与金融单位的紧缩信贷资源间的矛盾更为突出,致使许多企业的信贷需求很难得到足额且及时的满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不健全,中小型企业在融资上不论结构还是途径都比较单一,银行信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这让规模小,一次性资金需求量小的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国家相关政策法令的规定,中小型企业并不具备自行发行企业债券的权利。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会通过民间渠道来融资,然而民间融资的利息比较高,风险也更大,致使中小型企业不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出现了困难。
(二)防范风险意识缺乏。首先,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风险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大多数经营者都是在面临风险时才会进行风险防范工作。其次,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体制不完善。中小型企业通常不会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也没有全职的具备专业素质水平的相关工作者,致使企业很容易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技术创新水平低。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创新需要的资金非常高,而中小型企业自由资金不足,使其很难将为数不多的资金用到创新当中。同时,创新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而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创新管理的经验,如果创新不成功则很容易出现经济不能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更愿意通过仿制、模仿来发展企业。最后企业要进行创新就必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面对规模小、工作环境差、发展前景堪忧的小企业,许多具备专业水平的人才都不愿意进小企业工作。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完成创新工作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对策
(一)解决融资困难的措施。首先,建立健全金融体制。因为金融企业是中小行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银行信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金融体制。(1)构建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平台,目前国内不少中小型企业债券于定价方面已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债券市场也达到了发行的要素准备。(2)国家应通过大力宣传来改变金融企业的观念,让金融企业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针对小企业开发金融新产品,给中小型企业更多的信贷机会。(3)从政策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最好能够设立独立存在的政策性金融单位。(4)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资金管理制度,做好资金管理和财务记录,保证财务数据是真实且完整的,这样才能够在融资时给对方提供透明度较高的真实的财务信息。
(二)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对策。(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企业的风险意识也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所以,中小型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文化,以文化的形式长时间的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公司内部,促使企业上下都一起来抵御风险。(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制。许多中小型企业公司的规模都不大,因此要专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并不现实,所以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制:确定公司的风险管理责任人,给责任人相应的权利时也要明确其责任,负责人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关因素保持动态检测,并及时警告,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方案。其次,责任人还须按照企业的风险情况定期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披露,让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能够对企业的风险情况有及时、系统的了解,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3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清偿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目、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进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用度、广告宣传用度、各种手续用度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假如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伏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公道。
假如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是非,假如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假如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假如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定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看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假如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假如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进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看,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假如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本钱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张罗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张罗资金,并且要留意保持间隔期。假如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着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假如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假如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进步债券资金本钱的途径新晨
(1)公道安排筹资期限。假如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对于债券筹资来说,一般多属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的进度公道安排筹资期限,即通过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公道搭配,用较短期的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本钱。
(2)注重企业信誉,进步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取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进步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本钱。
(3)进步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把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目、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用度;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门路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公道科学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上风,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公道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公道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4
关键词:企业信用债券;直接债务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56 -02
在我国,企业信用债是指除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之外的、非国家信用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它们都是企业发行的直接债务工具。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是最重要的一类品种,其规模占比约为70%左右。我国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方针引导下,信用债市场迎来爆发式扩容,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信用债市场将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发行人日趋多样化、信用等级中枢下移等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事件和违约事件难以避免。因而完善企业信用债券市场的风险分担和防控机制,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始于1986年企业债券的发行,历经20多年的发展,企业信用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企业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1年末,我国信用债券发行量高达2.2万亿元,同比大增38.8%,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从不到2%跃升到超过10%。2011年我国通过企业债权融资、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6%、3.4%和82.6% ,企业债券融资超过股权融资成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
从企业信用债券的结构看,截至2011年,交易商协会主管的超短融、短融、中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累计1.84万亿元,占比约83.3%;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占比约11.1%;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占比约5.6%。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增长很快。为破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6月又开启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市场日益成为各类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企业信用债券的二级市场交易也明显活跃。2011年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占市场总交易量的37%。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的交易最为活跃,今年上半年换手率换手率分别达364.76%、698.91%,企业债次之,换手率为221%,最不活跃的是公司债,换手率仅有10%。很多债券过去由银行持有至到期,几乎与贷款无异。但随着交易所交易债券的增加,更多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纷纷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加入固定收益证券。
企业信用债券的持有者数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来自中国债券信息网的分析,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汇集了包括金融类机构投资者和企业类机构投资者的众多的参与者,近年企业投资者入市积极。投资者基础扩大了,企业债流动性也迅速增加。
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发展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证券品种,也是资本市场发挥功能的主要载体。从国际经验看,一个成熟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和基础建设,这也是我们未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推动企业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要积极培育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市场
债券市场的风险实际上比较特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而企业债券的发行体是企业,是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目前发行的三大类企业债务工具债券,信用等级差异很大,而我国信用债等级明显虚高,评级对投资者风险揭示的参考价值较低。这就使个人投资者难以进行合理的债券定价和信用风险识别。机构投资者具有资金优势和人才优势,采取专业化管理和系统化的运作,可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债券投资风险,提高债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单个债券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高市场深度。从国际市场看,企业债券市场也主要定位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一般通过购买债券基金和债券信托等方式间接投资企业债券市场。
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但商业银行却不能持有企业债券,这也成为限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刚刚开启的中小企业私募債,按相关试点办法,参与的机构投资者中,国内的银行、保险等大型机构投资者目前没有资格购买。机构投资者缺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私募债扩容发展的因素之一。
应当鼓励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允许商业银行参与企业债承销,为高收益债券产品发行搭建平台。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大力发展专业性的债券投资基金,引导社会养老基金和保险资金及境外机构投资者等长期资金进入债券市场,并提高其持有债券的比例。
(二)要完善企业信用债券违约风险的承担和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未发生过违约事件。而近年随着市场大扩容,从川高速、云投集团核心资产划转,到滇公路还息不还本风波,到2012年初的鞍钢中票“乌龙违约门”与地杰通信偿债危机,再到面临到期兑付风险的山东海龙,打破了债券市场上存在的“市场无风险”的认识误区,给投资者敲响了信用风险的警钟。今年6月启动的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实行备案制,无须审批,无净资产和盈利要求的低发行门槛,使该券种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的概率将显著高于传统的公开发债主体。目前交易所、监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备案绝不是风险背书或担保,一旦出现风险均须投资机构自己承担。
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视发行体多元化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提高风险管理及市场运作能力,采取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方式。
要完善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防范违约风险。在风险承担上,要构建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破产清算机制,对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可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在风险控制上,要强化发行人信披责任与义务;要加强对承销商在成交过程中的尽职调查;对机构投资人,可以借鉴银行贷款管理,包括风险资本占用、资产损失拨备、风险处置等做法控制信用风险;对中小投资者,应加强风险教育,明确债券也是风险投资品。
(三)完善统一的监管体系,构建统一互联的信用债市场
目前我国信用债市场的三大类品种,企业债发行归发改委审批,公司债发行归证监会管,中期及短期融资券发行归央行管,形成多头监管的格局。从发行服务机构看,公司债和企业债的主要承销机构是证券公司,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此外,我国债券市场被分割为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由于监管权的分散和交易场所的分割,一只债券的发行,从发行审核、信用评级到上市流通,要接受不同部门管理,相应的监管标准不同。
监管和市场条块分割,不利于债券在各个市场中的自由流动,造成债券监管与资源配置的不协调,也降低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监管分割可能带来放松监管,从而埋下制度或市场风险。
今年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成立,各自为政、政令不一的局面将有望扭转。未来必须确立和完善统一的监管体制。不同债券市场之间要消除进出壁垒,资金和债券可自由流动,投资者能够自主选择债券交易的场所,最终形成一个统一互联的信用债市场。
(四)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的建设重点在独立、可信的信用分级和信息的透明化。
山东海龙在未真实、准确、完整的向市场披露财务信息、存在财务欺诈和虚假记载行为、相关中介机构未尽职的情况下实施三次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债券市场的信用漏洞。在一个直接债务市场上,如果中介审查和信息披露制度缺失,一般债券投资者的“搭便车”行为和羊群效应,是极容易扩大风险和诱发金融危机的。健全的法律体系、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会计和审计标准是企业债券融资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目前证监会已与央行信息共享,统一征信平台迈出首步。下一步信用评级行业的相关规范或将统一,这将推动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债市场的透明度,避免企业债市场出现“逆向选择”。
在现实中,如果评级公司不满足发行企业评级要求,就可能失去生意;另一方面评级公司即便依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实情调整债券评级,其信用风险也往往被相关利益方通过“担保”轻易化解,使评级公司几近虚设。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完善:一是维持适当竞争结构,培育权威评级机构。二是优化评级收费制度,改革发行人付费的市场机制,规避潜在利益冲突。三是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机制和风险赔偿机制,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进行验证,对相关中介机构的重大遗漏、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做出严厉的处罚,规范信用评级市场。四是建立健全企业发债的数据信息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志刚.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效应与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魏玺.境外主要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情况,2008,(03).
[3]陆文山.推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再认识[J].证券市场导报,2010,(04).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5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57-02
市政债券是一种以地方政府或其授权机构为发债主体,向公众公开发行的债券,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设施建设。国外成熟的债券市场中,除国债、金融债和公司债外,市政债券是重要的融资工具。在美国,1999年以来市政债券的余额占GDP的比例已达到15%-20%,约占美国全部债务的6%。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政债券基本上还是空白。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用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行市政债券也已具有了较大的可能性。
就天津来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融资新机制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其中,利用市政债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1 利用市政债券融资的必要性
1.1 利用市政债券融资是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投资规模连年扩大,预计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为了适应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需要,天津还将保持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势头。根据《天津市市政公用设施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天津仅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计划投资就将达到156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量的2.12倍。虽然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利用银行贷款及国外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但相对于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来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还需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利用市政债券融资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规模大致相当于国债市场的一半和公司债市场的四分之一,而且自1982年市政债券发行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以来,其发行额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
1.2 利用市政债券融资是降低金融风险的需要
“十五”期间,天津坚持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策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2003年,天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500亿元大额贷款合同,与工商银行签订了106亿元贷款合同,此外还充分利用世行和亚行贷款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贷资金量由2000年的9.6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5亿元,利用信贷资金比例也由2000年的19%增加到2005年的48%,目前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随着信贷资金使用量的增加,信贷风险也在逐步加大,20世纪末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已表明,长期建设投资过度依靠银行贷款是非常有害的。与银行贷款不同,市政债券融资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有很好的市场适应性,即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债券的产品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1.3 利用市政债券融资可以实现投资负担在几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仅靠地方政府几年的税收将全部负担集中在某个阶段内的纳税人身上是不合理的,即使是用土地出让金作为银行贷款的还款来源,其还债负担也会在几年或十几年中间接转嫁给城市居民。如果利用市政债券融资,由于其具有融资成本低、期限长(一般还债期限可长达30-40年)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同基础设施项目相匹配,使债务负担可以在更长的时期内由更多的享受基础设施服务的社会成员共同分担,而不只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可以负担起更多的投资责任。
2利用市政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市政债券,而且现行《预算法》也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债”,但是随我国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行市政债券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
2.1 大规模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为市政债券市场的开放提供了内在的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产生了大规模的社会闲置资金,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很多人只是将剩余资金单纯地存入银行生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到2005年12月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由于市政债券以地方政府信用为保证,以项目的未来收入为信用基础,相对其他投资产品,具有期限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优点,是一种高质量的债券品种,必将受到社会公众乃至保险机构、投资基金的欢迎。
2.2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市政债券市场的开放提供了较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改革、发展、完善,在发行、承销、评级、保险、投资、信托和监管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在发行技术方面,我国已有多年发行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的经验;各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审计等市场中介机构,也能够为地方债券的发行、承销、评级、流通转让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中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保险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转移地方政府的发债风险、提高广大投资者对地方债券的信任度,从而增加债券的流通性提供了保险保障。
2.3 地方政府已有类似利用市政债券融资的尝试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市政债券,但实际上,包括天津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已有了类似利用市政债券融资的尝试。①中央财政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质也就是中央政府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②由中央财政举借而转贷给地方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其他来源的外债;③企业债券市场中存在的以公司名义发行的市政债券,根据1998-2002年发行的企业债券目录,1998-2002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中,由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发行,实际为市政债券的约占发行额的20%。
3 发展市政债券的基础条件
尽管利用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而且我国较好的微观经济环境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都为市政债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有社会经济环境下,发展市政债券,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能够保证市政债券有效运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规范的市政债券市场环境的形成及其监督管理措施;市政债券的风险识别与防范等。针对这些问题,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发展市政债券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3.1 健全的法规、政策框架
虽然目前很多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发展市政债券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市政债券的发行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出台比较谨慎,从而造成目前法制不全、体制不顺,市政债券无法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现象。因此发展市政债券首先要修改现有法律法规,在法律上给予市政债券以合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对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资格、适用范围、融资来源、资金管理、规模以及偿债机制、责任追究、市政债券市场与其他相关市场的关系、市政债券市场的监管机制等涉及市政债券运作的各个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
3.2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市政债券由于是以地方政府财政和政府的信用作为担保,所以在发行上不存在太多障碍,因此,如果缺乏必要的约束或约束力不够,往往会刺激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如果举债规模超过地方财政负担能力,有可能发生到期不能偿还的情况,既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影响政府的信誉。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市政债券运作的经验来看,市政债券管理体制必须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是相符合的。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政债券市场,不仅包括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运用市场化机制,约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地方政府、发债机构及投资项目间的运作关系,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效率。
3.3 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市政债券与其他金融工具一样具有风险,市政债券的发行有可能产生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提前偿还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为了将市政债券融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一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广泛发挥社会的监督力量,从而建立起全面和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财政体制和融资体制、强化债券市场交易工具的创新等方面逐步建立起综合的立体式的债券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融资 资金 风险 控制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一)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房地产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无论是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还是其最终销售,几乎都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参与。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部分不会低于50%,其他资金基本为自筹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主要来自于商品房销售收入,其中的大部分又来自购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先前贷款还是自筹资金,大部分基本都是来自于银行。银行信贷资金是支撑我国房产企业运营的主要资金链。
(二)房地产信托
作为后起之秀的房地产信托融资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目前,在宏观调控下被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利用,信托发行日益增多。房地产信托融资有三种常用模式,见表1-1。
表1-1 房地产信托融资的三种模式
(三)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模式是房地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相较于一般债券,其能够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收益、流动性,以及安全性都较高。在国外,债券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首选模式,融资额往往要大大高于股票融资。而在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尚处于发展阶段,不仅市场和发行程序还不健全和规范,而且发行规模较小,债券评级也缺乏一定的准确性。这些无疑会对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造成一定影响。
(四)上市融资
无论任何企业,上市融资模式都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融资渠道。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上市融资能够为其资金缺口带来很大弥补。其能帮助房地产企业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和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只是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而且对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审批程序较复杂和严格。短期内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上不具有上市资格,因此这种方式难以被广泛房地产企业应用。
二、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因素
(一)融资风险的外部因素
1、宏观政策因素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类型,会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甚至影响很大。比如,去年年初开始,国家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发放贷款的力度不断下降,给房产开发商和购房者都带来很大资金压力。在这一情况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异常紧张甚至断裂。造成很多房地产企业停滞不前或者破产。此外,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环境、企业信用要求的变化等,都会对房地产业的融资带来一定风险影响。
2、税务环境因素
除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之外,税务环境因素也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在我国《税法》中,利息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股息不得扣除,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如此一来,债务筹资和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使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出现很大差别。尤其是当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时,融资成本可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和风险。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对融资模式做出良好的权衡和选择。
3、经济环境因素
房地产企业外部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也会对其融资带来一定风险和影响。倘若房地产企业正处于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且具有一定增长势头时,企业将会随之而迅速发展。反之,倘若外部经济环境收缩或停滞时,企业则可能会由于资金压力而产生一定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风险的内部因素
1、对银行依赖过高且融资方式单一
银行贷款是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国内商业银行贷款。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房地产企业整个运营过程。除了银行贷款外,其他集中融资模式,比如上市融资、房地产信托等,房地产企业利用较少,这几种模式所提供的资金比例也较少。这样的现状造成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依赖过高,融资模式过于单一。而且,如此一来,银行的经营风险和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被紧密相连。无论任何一方,一旦发生风险或危机,都将对另一方带来直接风险和影响。
2、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存在一定问题
企业的融资结构会因企业资本不同的划分方式而不同。详见表2-1。
表2-1 资金来划分方式与融资结构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融资结构可以对产权归属和融资风险等有一定体现。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都不甚不合理,融资成本被人为抬高,融资风险也被增大。
3、缺少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依赖比较重。融资风险是房地产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对象。良好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有助于房地产企业防范融资风险,而且还有助于其稳健经营。然而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将注意力普遍集中于追求利润,对风险防范和预警关注力度较小。而一旦出现融资风险,小则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大则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破产,因此,在当前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迫在眉睫。
三、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
(一)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做到理性融资
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时,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做到理性融资。倘若房地产企业筹资过多,则过多的筹资额不但会造成资金闲置被浪费,而且还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因企业债务过多而无力偿还。反之,倘若企业筹资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业务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就要对融资规模进行合理确定,理性融资。
(二)实现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房地产企业目前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方式也较单一。这在市场经济环境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下,已不能够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是房地产企业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房地产企业应将融资模式由银行贷款这种主要模式转移至房地产信托、上市融资、债务融资等,加大对其他融资方式的发展力度,以构建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体系。
(三)利用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房地产企业除了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之外,还要想办法利用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资产负债率,争取布局合理、统筹兼顾。可以根据不同的融资方案采取不同的融资结构。另外,还要对融资期限、融资成本,以及融资机会等予以充分考虑,在尽可能保持企业最佳控制权的同时,寻求最好的融资结构。唯有如此,才能将融资风险防范于未然,企业也才能健康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体系
如前文所述,目前房地产企业缺少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因此,对其进行建立和完善,是房地产企业控制融资风险的一种当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资料、财务资料,以及市场营销资料等,辅之以各类数据模型和财务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预警与防控。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重点处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为风险预警设立一个目标,确定管理对象的状态和风险范围;第二,量化融资风险,以方便科学考察;第三,对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形成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思路;第四,依照人们对风险的偏好程度,确定在资本运作主体不同时风险效用值的情况,从而做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海丽,周明.中美房地产企业融资问题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1;4
[2]谢冬娇.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多元化融资策略[J].辽宁经济.2010;3
[3]王秀玲.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分析[J].上海房地,2011;2
[4]王珊.路在何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渠道探寻[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6)
[5]张帅.房地产融资中的六大误区[J].财经界,2010;1
[6]潇琦,赵燕军,阴春花. 因为钱房地产业难过年关[J].北京房地产,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