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务管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务管理机制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1

【关键词】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合规管理;机制;关系

创新发展是在证券行业业务转型的大趋势下,券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券商带来经济效益又会使其面临前所未见的风险,而合规管理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证券公司要达到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必须处理好合规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我们认为,无论是创新业务还是合规管理,都是为了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新的业务和产品的诞生,必然要求有新的合规管理方式与之相配套。而这些新的合规管理方式又是对以往合规管理方式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合规与创新不仅仅是制约关系,还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作为证券公司具体履行合规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创新工作中其作用是协助公司制定创新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将创新管理纳入整个合规管理体系,督导各相关部门高效、积极、主动地履行创新职责;同时,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慎评估,合理区分创新失误和违法违规,给予正确认定或纠正,保护公司其他业务不受影响;并积极思考合规与创新的关系,探索适合创新业务开展的合规管理方式,完善合规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创新发展空间,使创新工作在证券公司能够顺利开展。

一、注重合规风险识别,确立合规管理新模式

在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各类合规风险进行重新识别,进一步明确合规管理工作基本定位。合规工作的重心应该从着重现实风险管理向与潜在风险管理并重转变;从风险事后处置向事先防范、事中监测和事后问责转变;从只关注操作层的风险向更为关注决策、管理环节转变,并据此确立以风险防范为本的合规管理新模式。

目前各证券公司的管理架构一般可分为最上层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层和下层操作层,虽然负责下层操作层的员工人数最多,但风险影响程度却恰恰与之相反,决策层因为不断做出关系整个公司发展的各项决策而承担最高风险;中层管理层负责具体实施决策层做出的决策,承担着中度风险;而操作层由于只负责具体业务操作,自我发挥的空间极小,所以风险最低。在创新工作中,合规管理的重点应由操作层上移至管理层和决策层,因为所有的创新业务都是由上而下制定并实施的,决策层与管理层对风险的认知程度、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都是创新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只有控制住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合规风险,才能控制住创新业务的合规风险。

目前的合规管理模式是按照业务条线进行风险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是各自为政,未能够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协调性,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可以考虑按业务类型进行风险管理,并将风险管理端口前移,具体方式包括:1.在业务部门内部建立合规风险管理团队和风险控制岗位,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创新中先由业务部门内部自己查找风险、评估风险、寻找解决方式,合规部门通过检查、审查、督导等环节合理介入。2.强化公司层面的风险决策和风险资源分配职能,通过建立一整套制度保障体系和设计一系列传导机制,让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充分发挥各自在创新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作用,进一步提高合规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和专业性3.允许合规总监、合规部门负责人和合规专员参加各层级有关经营管理决策的会议,对决策的过程和程序实施全程监督,同时获知有关决策的各类信息,及时对公司重大决策的意向、法律法规依据、必要的实施前提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合规分析和评价,提出合规建议,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4.合规管理部门和产品业务部门需及时沟通业务和产品创新后客户与市场的回馈情况,进行合规风险控制的动态评价,及时了解创新产品及业务的合规风险状态,制定或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有一个识别、判断、解决、发展的过程,在创新工作中,各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模式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允许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创新和改革。

二、组建高效的合规队伍,加强合规人才储备

创新业务的深入开展,对合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制定制度和流程、督导各相关部门高效履职还是从合规角度区分创新失误与违法违规,都需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合规队伍,如果合规人员自身素质无法跟上创新发展的脚步,就谈不上合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无法保障公司业务的有序开展。

1.改革合规人员选聘制度

目前业内各家证券公司都已建立合规管理人员的选聘机制,明确了其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但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合规人员选聘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部门的人员多由原来的法律、稽核或风控部门的人员组成或者由其他业务部门调入,这些人员虽然具备法律专业背景或多年从业经验,但与有效执行合规管理的工作要求上存在一定差距。(2)目前关于合规方面的考试只有合规管理人员胜任能力考试,而且并不是每个合规人员必须通过的考试,业内还缺乏对合规人员所应具备资质的系统研究和全面分析,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合规人才选拔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1)各证券公司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规专员的淘汰机制,对于不符合要求或缺乏责任心的合规人员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实行淘汰制,一方面激励合规人员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给更适合的人选留出晋升空间。并可考虑适当提高合规人员的待遇,给予补贴等,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并吸引人才。(2)建议尽快由监管部门或协会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以便优秀的人才有机会向合规方面发展,各证券公司也可依据自身实际设置公司的合规人员能力测试,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2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资源 管理机制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高级形式――电子商务已悄然兴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必将越来越拥有巨大的市场功能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对该领域中传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企业模式、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以及经营和业务形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你有许多问题是必须面对的。比如:网络自身局限性、交易的安全性、电子商务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呢?其中,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是其必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电子商务和信息资源管理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Tinlu相关文章指出,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onsumer-to- Consumer)这种大步增长的模式。

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优点包括:1.降低成本,增加销售;2.提高工作效率;3.扩展市场范围;4.与客户良好沟通;5.提供全天候的服务;6.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把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管理的需求日趋增强,产生了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它起源于美国政府部门,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用系统的观念和系统的方法科学地管理宝贵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思想,为组织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使信息成为企业的财富并为企业的总战略目标服务。IRM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经济性、系统性、决策性和技术性等。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机制有多重含义,例如用机器制造的;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与我们常说的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由许多环节构成,而这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原理就构成了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的基本条件。电子商务管理机制的基础是各构成要素的联系方式。

电子商务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管理过程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搜集、加工、开发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资源,从而创造信息增值做出新的决策。实质上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生产,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信息整合开发,传递服务,吸收利用的活动全过程各种信息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技术设备、机构、环境等)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有效满足企业商务活动信息需要的过程。

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以改善企业的运作模式,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并且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资源是企业实现产品营销的主要手段,应加强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 to B)、企业对消费者(B to C)、企业内部等。不同方式的管理机制具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应以企业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主体,以企业对消费者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重点,以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为辅助来构建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推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分析

1.企业对企业(B to B)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业务的主体,约占电子商务总交易量90%,所以,要注重对合作伙伴信息资源的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动力等物资资料的提供部门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来自这些领域的信息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关注这类信息,加强对这类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面向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即在Internet操作平台上,将各个有关联的企业看作是经济循环链上的各个节点,加以虚拟化,这样,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节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一个节点的产品是本节点的原材料,本节点的产品又是下一个节点的原材料。那么,如何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或者说,如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呢?这就需要利用Internet这一虚拟环境及时交流信息,了解需求方的需求信息。一般情况下,企业不需要再派人外出采购和定货,只是允许自己的供应商、配送商通过企业的外联网了解企业的生产、库存、配送等实时数据,以便让供应商或配送商来准确确定它们的供货或配送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数量,保证原材料的及时足量供应。这种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效率,既不会造成原材料缺货或供应不足,也不会带来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实现合理的库存管理或零库存管理,从而节约了企业的经营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企业对消费者(B to C)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生产的扩大,社会产品日趋丰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顾客选择的空间显著增大,客户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的管理理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即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生产管理也从“推式”模型向“拉式”模型转变,即企业生产首先是由客户的需求和交易信息所拉动的。由此可见,这种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更加突出了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Internet技术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变得更加现实和可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是在Intranet操作平台上,运行CRM(Consumer Resource Management)系统。CRM系统首先是在企业Intranet上建立一个客户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各种原始数据来源于企业与客户交往的一切运营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通过与客户的交往,使客户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企业的客户数据库中,其中包括客户的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及支出去向、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购买意向等;然后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成,以便综合管理和决策应用,这将用到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数据仓库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把数据转换成关于客户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应用到企业销售、服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应用等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CRM系统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与客户沟通的实时性、互动性和低成本性。

3.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和客户的信息资源管理都属于企业外源信息的管理,这类信息资源的管理必须与企业内源信息的管理相结合,或者说,外源信息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内源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的有序流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物流、资金流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对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无论是采用何种系统,都强调了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信息资源管理,对于生产制造性企业来讲,以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为核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gis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agement简称CAM)集成在一起,形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信息;生产、供应、销售、成本、质量等业务信息,以及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工艺、分析、计算、仿真、加工、更改和维护等数据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构成企业生产制造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不仅解决了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共享问题,而且还能为企业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人财物管理部门,以及产供销管理部门等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的有序流动。对于经营性企业来讲,以进销存业务管理模块为核心,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集成的进销存管理系统,实现采购、销售、库存三模块间完全的信息共享和畅通的数据交流,根据销售预测确定经营规模,进而制定科学的商品采购计划,同时,通过供应链与供应商结成利益共同体,优先采购管理,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适时收集销售业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客户满意度等,并借助于相关管理软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销售活动的有效控制,销售战略的动态调整,优化销售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企业与市场、供应商的供求关系,保持合理库存,优化库存管理。在对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实施管理的基础上,再辅助于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建立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从整体上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交流。

四、结论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信息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只有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刘 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型[J].2006年9月,89~90

[2]王兴泉:如何建立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体系[J].兰州学刊.2003年第6期,117~118,151

[3]张贵荣:论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资源管理.情报杂志[J].2003年第6期,59~60

[4]袁 红:从消费者信息成本看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J].情报杂志,2006年第2期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问题

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集团化和规模化的重要产物。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起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及组建模式

(一)概念

企业集团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含义是指,通过资本构建的产业链形式,由若干代表或法人所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在该联合体中,其各层级的子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民事权利。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企业集团是由若干企业组建而成的集团,并且其子公司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2、各子公司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的整体;

3、母公司以其超强的实力,在企业集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二)组建模式

通过借鉴国外企业集团的构建模式,可以将我国的企业集团的组建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1、控股式模式。在控股式的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中,其母公司主要发挥资本运作和管理的作用,而不开展具体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企业集团是通过资本,控股总公司,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控制;

2、混合式模式。该模式中的母公司既是管理者,也是具体的生产经营单位。母公司是凭借其超强的实力获得其在企业集团中的核心地位的。

二、建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意义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企业集团的出现,传统的、适用于单一工厂制的、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以经营者个人素质为基础的管理控制机制,更加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管理要求。

因此,建立高效、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型的企业集团,尤其需要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创新,完善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取代个人决策体系,实行科学决策和分级授权。

(二)是适应国际市场的迫切要求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工业国家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技术、资本竞争转为管理竞争。市场经济国家对建设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特别在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实现了以财务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机制,在这方面,我国与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企业管理上,只有尽快将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重点建设财务管理体制,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的原则

(一)以产权制度为基础

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与子公司是通过资本联系起来的。母公司作为出资人,它享有子公司的财产控制权,具体来说,母公司会以股东的身份,来对子公司的投资活动、股权结构等相关财务活动来进行控制。同时,母公司在收益分配等重大的财务活动中,享有决策权。

(二)体现出财务管理战略思想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的战略组成部分,它要求母公司规划集团的整体财务战略,以企业集团为整体,制定出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对各子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应当遵循股东治理结构,并在财务管理部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统一管理下进行。

(三)需要适应不同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是建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必须要以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为依据。例如,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中,财务管理体制要适应组织的集权需要;在事业部门制的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则要适应企业集团的分权需要。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到利益和权力的相互制约性。

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它包括了人员、财务机构、权力和职责等组成要素,它是具有价值取向和特定功能的财务管理架构。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各层级的财务管理主体的财务运作的管理要求,及其法律性质决定着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模式。由于企业集团下的各成员企业的财务关系的复杂,法律性质的不同,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财务权利划分,来对成员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根据成员企业的法律属性的不同,其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模式也不相同。

(一)直接组织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全部都为非法人的经济主体时,适宜采用直接财务管理体制。比如大型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集团下的下属企业以事业部、分厂或分公司的形式存在,这些成员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于这类型企业集团,在经济上,其成员企业是集团企业派出的管理机构或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品、业务、市场的经营,以及某一区域的管理,它们与集团属于同一法人实体。

因此,该类企业集团在建立财务管理体制时,以单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参照,依据集团的财务运作要求,直接控制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并给予成员企业适当的财务权利。

(二)间接协调的控制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全部都为法人经济主体时,适宜采用间接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法律上,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分属于不同的法人实体,各自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经济利益要求,各子公司都拥有完整的财务权利。因此,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只能依据股权控制关系,以股东的身份对各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和财务目标,间接地进行控制与协调。

(三)间接协调和直接组织混合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既有法人企业,又有非法人企业时,适合采用间接协调与直接组织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企业集团中各子公司法律性质的不同,其与母公司的财务关系也有较大差异,依据各子公司的法律性质,分别对其采用间接协调或者直接组织的控制体制,从而体现出各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不同财务关系,规范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协调、控制及财务管理行为。

一般来说,在企业集团的第二、三级成员企业中,都会同时存在非法人和法人成员企业。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集团应当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母公司要根据各子公司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财务要求,采取不同的财务协调控制体系,并建立起相适宜的财务管理机制;

2、母公司要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政策和制度,组织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约束并规范各类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

五、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市场的企业竞争中,企业集团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而财务管理又是其核心环节。

(一)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管理体制的需要。现行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度集权,企业集团将其成员企业作为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车间或工厂,整个集团被当作了一个大型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在财务方面实行绝对的统一领导;另一种是过度分权,企业集团下放大量的财务控制权到成员企业,削弱了母公司的协调控制能力,无法真正实现统一领导。

2、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得不到有效的统一。比如子公司拥有太少的财务权利,在发生临时财务状况时,都必须层层上报,这样很容易错失市场商机。相反的,子公司拥有过大的财务权利,又容易引起财务决策失误,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决策参谋作用。

(二)资金运作有待规范

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还不够规范,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1、资金条块分割严重。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存在着划分势力范围的现象,这一现象阻碍了资金的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

2、存量资金的盘活效果较差。在账面上,集团内部可供盘活的资金金额很大,但是实际的盘活余地较少,影响了存量资金的盘活效果;

3、沉淀资金的增值效应差。一方面,成员企业因为资金短缺影响着其发展,另一方面,集团内部沉淀着大量的资金,其增值效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融资渠道缺乏

第一,受我国借款条款的约束,企业集团不可能全部通过国家和银行借款来获得资金;第二,对于小型的企业集团,负债融资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的问题;最后,受财务环境变动的影响,企业集团还没有形成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渠道,融资困难阻碍了集团的发展和扩张。(作者单位:抚顺恺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丽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2,(8):93-95.

[2] 常晓静,史巍.对国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生产力研究,2010,(7):181-182,211.

[3] 刘志海.新经济环境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业,2009,(3):217.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4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20世纪以来人类逐渐步入了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但表现为传统产业中知识的高度渗透,而且表现为高新技术在新兴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这就需要将工业经济时代建立起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符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要求。

二、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

主要包括:1.财务管理与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并列,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特点在于财务管理是资金和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公司资金和价值。企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3.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包含了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商业组织中就已经出现了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初步的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初,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升级,公司规模的逐步壮大,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企业价值的加速提升向外筹措资金的问题以及产生了怎样对内管理资金分配收益的疑问。财务管理在各时期的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财务管理也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得以创新与提升。

工业经济时代中,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是物资资本,财务管理的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演变。克服了经营者为获得短期利润而产生的短视行为。基于对风险、收益、收益周期等因素对企业未来财务的影响,企业市场价值是对企业长期价值与未来发展做出的综合评价,因而可以避免单纯考虑利润最大化的非理性行为带来的种种弊端。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

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更加强调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以及运用,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阶段。它与工业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将智力资源置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首要地位,而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工业经济时代所强调的生产要素成为次要。新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新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知识经济时代中财务管理的特点

(1)管理目标多元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资本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如专利权、商标、信息等知识性资产在企业的资本体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工业经济时代中仅关注“股东财富最大化”不同,新经济时代中的企业具有众多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而他们对于利益的诉求也是不同的,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日趋多元化。而且,由于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和社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与深入,也就相应地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之中。(2)管理主体虚拟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电子商务等创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使得财务管理的主体从过去的实物管理向实体与虚拟双向管理的方向发展。一些以创新模式和品牌效应为基础,对设计、制造、经营等过程进行系统集成和业务外包[1],并且在目标完成后立即解散的虚拟公司的产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快速机动、灵活多变的要求。(3)管理活动网络化。网络化经济的发展,使众多企业成为全球网络经济链中的节点,企业与外界更多的使用网络进行联系。财务数据通过程序实现自动核算,并通过网络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众多决策者。决策者再利用网络向相关业务节点决策信息,业务人员便能立即对市场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网络的存在,业务得以进行实时监控,可及时获得并反馈财务信息,实现实时动态化的财务管理[2]。(4)管理结构扁平化。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结构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网络环境下,企业通过利用网络将各部门整合起来进行实时管理,用扁平网络结构取代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的扁平化也引领财务管理结构扁平化,财务管理与业务、决策一体化的进程。(5)管理人才复合化。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带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导致市场信息的井喷,只有复合型会计人才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现实要求。

2、知识经济时代中财务管理的创新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5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发展目标 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62-01

一、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控制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行动朝着企业的目标前进,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越容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存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整体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利害关系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两大群体。由于两者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不同,各自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因此,企业所有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了解掌握其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者实施干预、控制。

企业经营管理者关心的是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全面履行其委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经营者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控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及时向企业所有者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以体现其受委托责任。

从现代企业权责关系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还应划分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财会经理、内部审计等若干层次具体地实施内部控制目标。股东作为企业的出资者和股份持有人,享有所有权和股东权。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股东拥有审查财务账簿和股东大会决议、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法定权力机关,享有决议权、听取报告权和核查权,股东大会可以查核董事会所出具的财务会计报告,查核监事会对财务会计报表及账册审核后所提出的报告。因此股东及股东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要求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监督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及管理决策。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受股东会的委托,负责公司的资产经营,监督和制约经营决策。因此,董事及董事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科学公平合理,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制定高效可行的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等。企业经理班子是执行机构,主要协助董事会,制定企业战略负责具体实施,如制定企业长短期计划;制定、建议并实施企业财务总战略;制定并实施有关企业预算和管理控制程序,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够掌握正确的信息,以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监督绩效;具体管理企业的劳动人事、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以及财务事项等。因此,企业经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要求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监事会是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其主要职权是对公司业务的监察和财务会计监察。因此,监事会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日常经营活动及行为、财务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实施监督,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股东及股东大会目标的实现。

二、保障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措施

1.建章立制,搞好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创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分析解剖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抓住改进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围绕减少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这个核心,制定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具体的实施办法。此类制度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责任制度入手,按照合规经营的要求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同时要考虑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即不能因为内部控制不健全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追求尽善尽美造成无限制支出。明确股东会、监理会、经理及其下属各层管理和业务经管部门及人员的内控权限,职责义务范围、履行方法及其奖励内容,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2.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强化监督制约的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从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在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金处理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3.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查错和防舞弊管理。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企业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用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配备合格的人才。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机制,发挥行业内部约束作用,针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和监管不力的隐患,要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

4.强化财产安全,完险管理。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其竞争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在经营上,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许多方面受到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利润的高低变化,给企业带来风险;在财务上,举债也会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不确定性。如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本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到期无力偿还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难甚至破产。因此,现代企业在制定各项投资及其他经营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及其他决策的风险因素,制定财产安全、完善各项工作的预案,包括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内容、风险程度、风险发生及其防范部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信息反馈,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又要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过度负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5.强化会计人员主体监督管理。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委托经营者。企业人即经营者拥有企业经营的控制权,但不承担盈亏的主要风险;企业委托人即所有者交出了企业经营控制权,最终却承担盈亏的主要风险。而本应同时受托于两个控制主体的会计人员,在实际中却直接为经营者所控制,所有者的会计控制权被完全弱化。因此,要形成权力的制衡减少风险,应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控制权中分离出来,确保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呈报的公允性,不受不正当的权势或偏见的影响。

业务管理机制范文6

随着中石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成本等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成本之一,这必然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伴随着企业集团与各子(分)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凸显和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集团迫切需要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与整合,而此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中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它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使整个集团的运作能力比各分散部门独立运作更加有效。因此,在此背景下中石化企业集团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将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职能全部迁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企业集团由此也产生了财务部门工作职能转变及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重建,而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有效建立关系着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所有者的利益情况。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的构建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二、材料背景简介

随着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中石化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其现有的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共80余家,最大的股东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企业集团拥有众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成本之一,这势必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企业集团在各个地区均设有子(分)公司,而不同地区的子(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配置等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协调,企业集团难以实现统一管控,处在不同地域的子(分)公司财务、绩效得不到正确反映,股东无法预测投资结果,不愿意盲目投资,使企业扩张受阻,且集团公司旗下某一个分子公司出现问题,可能会牵涉到其他分子公司并产生连锁反应,企业集团的经营利润受到严重损失。在此种情况下,企业集团于2014年7月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上线试点运行,企业集团财务的会计核算职能统一迁移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企业集团财务仅保留财务管理职能。而面对新形式、新挑战和新常态,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集团公司财务共享后所带来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和工作职能转型的调整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认真面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和实务支持。

三、集团公司财会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1、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财会管理模式

集团公司对旗下股份公司财会管理工作实行间接管理,对资产管理公司和直属非上市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实行直接管理。集团母公司对股份公司,依法享有投融资、资本运作等重大财务事项出资人财务权利。股份公司财会管理采用的是e一级法人为主、三级管理,实行集中决策、统一控制和专业化经营。集团非上市企业实行多级法人,分级管理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总部主要对投融资、财务预算、重大资产和产权的管理和处置、重要财会政策的制定等涉及财会管理方向性、战略性的相关业务和事项进行集中决策和管理。对成本管理、费用控制、日常资金运营调配等具体性的、战术性的财务管理事项则充分放权给直属企业。

2、监管到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及资金管理机制

企业集团财务体制改革将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内部,同时建立了闭环式的完整预算管理控制过程。在预算制定过程中鼓励全员参与,并建立清晰明确的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让全体员工共同把控好预算关。另外,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统一监管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企业集团通过与国内多家实力银行进行战略合作,将各企业的筹融资权利统一筹融资平台,并以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为载体,以财务公司和盛骏公司为资金池,对资金实行统一运作和统一调控。除此之外,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对各企业的票据管理、账户管理、股利分配、报表管理、资本结构、银行授信、投融资、大额款项支付、担保、金融衍生业务等进行监控。

3、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行体系

企业集团建立了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行体系,形成了产权明晰、资产管理责任主体明确的资产管理体系。同时,针对企业集团资产产权处置工作量大、情况繁杂等特点,企业集团还建立了严密的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按照管理有序、审核严格、权责清晰、层层把关的原则,从资产评估、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到资产产权处置和资产减值损失及审计监督等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密的工作程序,既提高了资产产权运营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又防止资产隐蔽性流失。

四、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构建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旗下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职能统一迁移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原企业财务会计的会计职能从企业剥离出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则需重新调整与规范。通过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以下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后财务管理体制与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1、重新梳理财务共享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共享后,会计核算职能与原企业剥离,企业的财务部门主要职能则为财务管理职能,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应重新梳理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及明确集团各成员间的产权关系,根据梳理出来的集团各成员间的工作关系,明确财务管理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根据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再根据岗位及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合适的财务工作人员。

2、创新设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财务组织结构设计是财务管理模式得以构建的基础之一,科学有效的财务组织结构是财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由于中石化企业集团子(分)公司数目较多、类型复杂,使得中石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组织结构呈现出财务管理权责差异化、理财主体多元性、财务组织机构之间联系多样性、财务管理组织多层次性等特点,因此,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应该认清集团的财务特点,以统一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财务行为、协调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为目标来设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同时,正确规划集团财务、事业部财务、股份公司财务、下属企业财务等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通过设立中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委员会,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集中管控。

3、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是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部门提出的迫切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正从静态的物质型向动态的知识型转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从财务预测、决策和反馈等各个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地吸收和运用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才能使财务预测、决策及管理等工作更加的精确合理。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数据仓库技术手段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成分。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企业财务数据库,对大量的财务信息实施快速有效的对比,建立科学高效的多种数据模型,并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财务分析数据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企业的战略决策效率。

4、激励机制结合培训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中石化企业集团属于国有企业集团,故存在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某些特性,由于国有企业员工存在铁饭碗现象,大多数国有企业中都有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单位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危机制度,导致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要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企业集团必须实行激励机制与培训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从根本上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制度上约束管理存在的漏洞。在激励考核制度设置上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在培训机制设置上应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定期对财务会计知识进行考核,对考核不符合标准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处罚或调离财务管理岗位,只有员工存在危机意识,才能激发他们上进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财务会计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