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贸易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贸易业务管理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港口;金融;质押监管;SOA;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港口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直接决定着进出口贸易的效率。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对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另外,世界各大港口也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是现代港口业务的主要延伸,是港口与金融产业的完美结合,为港口货物业主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这种新型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介入主体很多,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的难度更大,下面将深入分析SOA技术在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中的应用,并为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建议。

一、SOA理论分析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yure,SOA)实质上就是将业务作为管理的中心,同时将各种商业业务的主体、流程、服务等进行综合,SOA技术中的最小单元可以称为服务,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粗粒分析,SOA技术将各种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保证这些服务之间的关联性。SOA技术是为了满足企业业务管理发展,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通过快速重构、资源重组等模式优化业务管理模式,SOA技术具备开放性、模块化、标准化、重用性等多种特点,目前,已经有企业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粗粒度、松耦合的SOA服务框架。

二、港口质押监管业务分析

1.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分析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流程十分复杂,涉及了的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企业仓库管理部门,涉及的文件包括业务台账、质押合同、质押通知书、放货通知单等,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以及政府文件,包括出货单、海运提单、理货单等,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还需要考虑管理人员的操作问题,需要考虑各个港口公司之间的操作差异,最后更具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整体流程完成业务分析报告,本次研究综合了多个港口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最后建立了相似模型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这个流程根据由相关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专家确定通过。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如图所示。

2.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缺陷分析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港口货物质押、放货、监管业务流程效率较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各种信息不能实时共享,导致时间与资源浪费;(2)流程透明化程度较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存在信息透明化程度低的问题,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便捷获取;(3)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不合理,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中的各个部门存在信息重复的问题,且出现重复任务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管理部门的响应效率较低。

三、系统可行性分析

1.系统构建方案可行性

目前,关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开发方案很多,但每一种方案都具备一定特殊性,而且开发人员具备各自的业务专长,企业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发方案,而且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主体均具备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多港口企业使用的开发平台为Windows,开发语言包括VB、VF、Foxpro、Foxbase等,数据库包括了Sybase、Oracle、Foxpro、access等。SOA技术具备极强的兼容性,基于SOA技术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可以有效综合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原始平台的替代。

2.信息协同管理可行性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主体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更新升级的问题,如果升级后导致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下降,会对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造成巨大的损伤,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必须集成异构系统与编程模型。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具备开放式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系统具备的标准化接口,第二层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第三层是企业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

3.柔性业务管理可行性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影响因素很多,且面向的客户也十分多元化,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需要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具备较高的柔性,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发展建立在对市场的响应速率之上,这也是我国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必须根据供应链、市场、企业发展战略、法律政策等进行实时调整。

四、系统设计与构建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一共包括了三个层,这三个层也是系统功能的基础,这三个层分别是Web层、中间层以及EIS层,而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实质上属于不可分割的整体。Web层包括了前端控制器、Web服务层以及应用控制器,其中前端控制器的功能是将客户端采集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层,Web服务层提供了HTTP Invoker web services服务以及SOAP Web Services服务,应用控制器的功能是响应HTTP请求。中间层主要负责系统的信息处理与调集,包括了工作流组件层、业务门面层、Domain Layer、DAO层、持久化层、技术服务层等。EIS层为系统提供数据库管理服务,包括了RDBMS、遗留系统等。

2.系统功能设计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质押协议管理、质权方管理、质押通知书管理、控制出货、解押通知书管理等。质押协议管理主要是记录质权方、出质方、监管方、监管期限等各种信息,另外对货物的到验号、货品类型等信息进行管理;质权方管理主要是记录管理质权方名称、联系人等基础信息;质押通知书管理分为动态管理以及静态管理等,动态管理需要实时指定质押量,静态管理需要指定质押的出货单的货量等;控制出货就是对提货时的信息进行校核;解押通知书管理实质上属于动态质押,需要明确解除质押的货物量。

五、总结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涉及的主体很多,业务流程十分复杂,以单次出口贸易港口质押业务为例,整个业务流程涉及了港口商务管理系统、港口质押监管系统、海关系统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系统等,以上系统均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难以有效整合上述系统资源。除此之外,随着港口业务的增加,业务有关的政策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业务流程变更。基于SOA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目前,国外很多大型港口已经建立完善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将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SOA技术本身具有大量的标准与系统的开发模式,因此将SOA技术应用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深入研究了SOA技术在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构建基于SOA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基于SOA的港口企业计件工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李玉琪.基于SOA的交通监测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孙如冰.基于SOA的港口生产系统实施云迁移的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变化。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变化,财务预算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市场考虑较少、预算的逻辑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物资贸易企业中,会导致商品的周转率降低。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二、物资贸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提升物资贸易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统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性要求更高。作为企业的投资者,也更关注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运营资金的盈利能力。只有确保稳定的经营资金周转,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日常经营性资金管理、资金筹划、资金理财与投资等资金有效运作的活动。“对于现代物资贸易企业而言,经营资金的有效运作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财务预算管理成为了现代物资贸易企业提高管理效能的必要之法。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能对资金日常运用进行事前控制和管理,还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筹划资金,并且通过选择有效的投资方案提升资金周转的效率,从而扩大企业利润的变现能力,进一步提高资金的盈利能力。”

(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为物资贸易企业发展提供预测

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是对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科学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对企业战略目标有一个全面、长远和严谨的预测。“特别是对于物资贸易企业,因没有自制品的生产过程,只是单纯商品流转和资金流转,资金预算管理就成为物资贸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做好资金预算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物资贸易企业的资金流,包括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的细化分析,找出资金流的运转特点,分析资金周转成本变化规律。物资贸易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是根据未来一定期限内企业经营目标,将企业运营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规划,使企业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规划顺利开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周转成本,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规避资金短缺风险成为目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三、物资贸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部门对预算管理认知不深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部门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从目前来看,在物资贸易企业中,经营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并且对财务预算工作的参与度不高,预算工作大多在财务部门完成,因此这就导致了财务预算工作难以与市场结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物资贸易企业中,财务预算主要是针对物资和资金流的预算,企业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根据企业销售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企业往往重视运营,销售网点较多,收集数据的能力远远不够,导致财务预算难以与市场结合。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灵活

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往往采用传统的预算方法,制定一年的预算指标,但由于物资贸易企业在销量、价格等方面受影响的因素角度,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会与预算指标出现巨大的差异,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能力下降,因此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

(三)财务预算缺乏执行力和控制力

企业的预算指标需要各部门共同完成,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对于预算指标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销售、经营等部门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在业务上的财务支出较为随意,以至于出现资金超出等情况,而对于财务管理部门来说,对资金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控制力度也有待加强。

四、物资贸易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理念

在物资贸易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有具体的实施理念来指导预算指标的编制,首先,结合市场,分析企业销售业绩,为预算指标提供准确的信息;其次,根据物资贸易企业的特点,要提高物资的周转率,需要将预算指标细化,分配到每一个部门中,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把预算指标完成,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且也提高了预算指标的执行力。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并与各部门加强交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指标的差异化分析,根据各部门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指标;最后,不断推行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各部门的能力,有利于加强预算指标的执行力度和财务部门的控制力。

五、物资贸易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和实施方法

物资贸易企业是以商品流转为主的企业,因此在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中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和实施方法。首先,编制方法要考虑到预算指标实施的灵活性,不能只制定年度计划,还要把年度计划划分为季度和月度计划,当各部门出现变化时,对预算指标能够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预算管理部门要向各部门说明预算编制的原则与审核的标准,各部门要按时向财务部门上交各季度、月度数据;再次,财务部门分析了各部门业绩之后,要及时上报预算报表,各部门负责人要进行审核签字,防止出现预算差异;最后,在预算指标的执行上,各预算部门要进行监督,提高各部门的执行力,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6%。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6%升至36.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1%降为19%。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9%,2001年剧增为52.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

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4、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外贸企业;人力资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引言

来自杭州海关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义乌市实现外贸出口总值9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倍。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49.1亿美元,占同期义乌市出口总值的54.6%,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9.3亿美元,增长14.4%,占同期义乌市出口总值的43.6%。2012年义乌外贸行业受到了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受欧美经济危机影响外需疲弱,二是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三是国内贸易和为贸易生产的企业资金紧张,四是人民币升值显著加快。正是这样的市场环境拖住了外贸的“后腿”,而义乌却在同样的环境下,逆势反弹,呈现高速增长。

二、义乌中小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水平较低

中小企业在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方面都要经企业所有者最终任命,所以“人治”的成分居多,而且基本上都还处在发展初期,高层管理人员多数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组成。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少、道德风险低、逆向选择小等优势激活了义乌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成为推动义乌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二)人员配备制度不完善

义乌中小企业部门职责区分不明晰,通常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由行政部或者财务部的员工兼职,老板及其管理者滥用权力、亲疏分明,过分任用亲戚且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很少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计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培训、考核、申诉、竞聘上岗等制度。即使制定了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薪酬管理制度,持续执行力度不够 ,有时各项制度之间互相冲突 ,使得制度难以执行。

(三)人才管理模式落后

义乌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采用的也多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几个特点:企业管理人员多采用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只想控制人,而不会想到尊重人;只求员工讲奉献,而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强调人的社会性,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因而,只要把人安排到某个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管理好人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社会行为,我们所说的“劳动人事”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义乌中小企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事物性管理层面,以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人与事的关系为职责,谋求人与事相宜为目标,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只使用人才而不重视对人才的培育,将人视为成本 ,算人头账,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四)员工培训机制不完善

义乌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对于培训认知较为片面,希望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培训后能立即见效,没有持续培训的理念。很多中小企业基于对短期成本收益的考虑,往往在出现问题或企业停滞不前时才被动地去进行培训,使企业培训工作成了间歇性的。而且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义乌的中小企业往往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哪里冒烟就到哪里救火的方式来进行培训,这种零散培训当然达不到培训效果和目的。在培训中,往往内容过于理论化,与企业及员工的联系不够,培训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企业管理者便会觉得培训作用不大,逐渐进入恶性循环。

三、对策研究与应用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

实现管理专业化,引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来管理企业,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从所有者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转变。企业所有者要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一视同仁,对聘任的经理人员要按照公司章程给以职权,同时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这样可以使原家族制企业的老板逐步“放权”,摆脱具体事务干扰,集中精力思考企业战略规划和长远目标。

(二)升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选人”方面,中小企业要以前瞻性的思维,抓住机遇,尽快启动人才储备计划,在市场上充分挖掘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育人”方面,做好内部培训基础工作,丰富培训方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培训资源。同时加强培训的内部转化,确保培训效果。在“用人”方面,讲究薪酬策略,基本薪资水平和中、长期激励计划相结合,激励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同时优化薪酬结构,合理地控制金融危机余波的风险。在“留人”方面,实施全面的绩效管理,关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并形成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以核心员工为基础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了中小企业的有限资源。

(三)培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核心。人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它强调人是具有多层要求的社会人,要求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与参与性。所以义乌中小企业必须摒弃把人当作“物”加以利用管理的思维模式,确立将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的管理思维模式,重视以内部职工为主体和第一要素来发展企业,让企业与员工建立一种和谐的诚信关系,注重内部选拔人才,并使之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形成公平的竞争晋升的规则。用自身特色的先进文化来吸引人才,关心人的成长和发展,把员工职业生涯计划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使员工愿意为实现企业目标尽自己最大努力。对于义乌中小企业来说,培养“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关键措施。

(四)重视系统化的员工培训

公司管理者要培养培训与再学习的理念,建立可持续的培训制度。管理者的实际支持,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义乌中小企业的领导需要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有序进行。如果得不到管理者的支持,培训所需要的必要的资源如经费、时间、场地等无法得到保障,也就谈不上培训效果以及培训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个真正重视培训和人才培养的管理者,会把培训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都是优秀的企业如海尔集团能有今天的辉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集团公司内部有一套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

逐步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培训小组。培训小组是企业进行内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工作小组。小组包括公司培训管理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员、授权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很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发挥全体人员的智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得到全体人员的重视。

四、总结

总之,义乌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改进内部管理体制,重视人员配备,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强有力的资源保证企业发展,只有企业主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义乌中小企业才能在当今的激流时代中站稳走远。义乌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从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入手,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升级,从而提高义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洪伟,高化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现状及对策[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2]王东辉.人文精神、政府职能对区域经济的作用[J].江苏商论,2012(3).

[3]刘广敏.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企业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4]吴坚.苏北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11).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5

知识经济时代给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使图书馆员面临着新的工作压力,服务与需求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部分,馆员通过与读者的各种接触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进而分析出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有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作用。

读者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馆员与读者双方有时在缺乏协商、沟通的基础上会因为言辞、行为过激演变成冲突,扰乱正常读者服务秩序,影响图书馆的形象,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所以,图书馆馆员只有及时了解分析这些需求,并对读者的要求予以认同,才能使服务工作逐步合理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读者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持续上升。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从冲突发生的过程、产生的后果,分析引发冲突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对待矛盾冲突,协调馆员与读者的关系,在服务中形成一种“接受需求一分析需求一满足需求”的良性循环。

2案例

案例背景:我校图书馆是一个拥有上万名读者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专业硕士是这一庞大读者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总人数约有2000人左右,他们多数是非全日制学生,属于在职读研,每年主要在暑假期间集中上课、考试,所以暑假期间是他们利19.图书馆最频繁,最密集的时期。从2006年开始,为了配合学校专业硕士的教学工作,图书馆改变了假期开放模式,开始在专业硕士所在校区图书馆实行全天开放,每年的整个暑假,该校区图书馆始终处于一种比平时更加繁忙的工作当中。除了留校的学生和本校教职员工,主要是在假期集中上课的专业硕士,由此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读者部一到假期总是疲于应付他们频繁的借还,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各种规定的漠视所带来的一系列混乱。加上他们对图书馆的生疏导致对图书馆有诸多不满。本文就这类读者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案例1:教育学专业某班专业硕士在暑期上课时,因为学习集中,大家需要的参考书也集中,所以教师指定的参考书马上被先来者一扫而空,后来的人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借到。于是该班近一半的同学到图书馆提意见,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向学院、研宄生院反映馆藏质量的问题,认为图书馆有用的书太少,开始工作人员还对他们耐心解释,提出建议,时间一长,馆员也就从热心推荐变为漠不关心,任由他们报怨。

案例2:读者A平均两天左右到图书馆借还一次书,每次大概5-6册;读者B经常是每天来借还图书,有时甚至是上午借、下午还。这种情况在专业硕士读者中很普遍,这种大量频繁地借还书,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图书馆给专业硕士规定的可借阅册次只有全日制研宄生的一半,本来是希望以此来降低劳动强度,结果非但没有减少借还频次,这种区别对待还引起读者的不满。

案例3:读者C每次到借阅室看书,都是一次拿很多书干刊,翻阅后就随意插在书架中。也有人总是习惯在书架上随手拿随手放,不放在规定的周转架上,造成大量图书乱架,给整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开始工作人员还尽心尽力的上架整架,但依然无法达到规定的乱架率,到后来,工作人员也失去了信心。整架不到位,找书就更难,读者就更有意见,而工作人员因忙于上架、整架,从一开始热情负责地为读者找书,到后来也就敷衍了事,或干脆就说,“找不到就是没有”。读者对此自然非常不满,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图书馆怨声载道,经常会因为找不到书、违反借阅规定、通借通还延迟、馆员的服务态度、数据库的使用等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案例4:读者D每次在学习结束前,都会在图书馆复印大量的资料带回去,建议他使用电子资源,他犹豫再三,觉得还是复印比较保险。

3案例分析

从上面这四个案例,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些读者目前尚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读者盲目费时,工作人员费心费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3.1读者不了解图书馆

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项目’诸如通借通还、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馆藏资源布局、排架方式和有关的规章制度都知之不详,馆员也没有积极主动地给读者讲解介绍,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障碍。在馆员看来,读者的行为不合情理,不守规矩,使他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情绪极大地影响了馆员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在读者看来,馆员服务态度太差,在没有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能口出怨言,言辞过激,双方无法达成谅解,于是发生冲突。

3.2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较差

读者不熟悉各种检索方式,借书带有盲目性,总是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所以频繁借还,大多数人都习惯直接到书架上去找,或者只会用题名和著者来检索,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熟练地运用主题或学科检索方式来查找图书,缺乏基本的检索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程度。

3.3不善于利用电子资源及其它服务

数字资源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最终效果是依托于服务来实现的。[1]图书馆通过对本馆数据库的整合,提供资源导航、定题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虚拟咨询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专业硕士在校时间有限,图书馆现有的一整套较完善的电子资源服务、宣传和教育体系,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读者群,就表现出它的不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划分,用户教育、电子资源的宣传和培训是分属信息咨询部负责,而读者部这个最广泛接触读者的部门,由于平时不负责这些工作,配备的人员只能接受简单的问询,对电子资源的宣传和辅导自然也做不到位,达不到专业咨询的水平,这种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服务方式,使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往往很难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读者的问题上,常规的专题讲座无法延伸到假期,读者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库,不能熟练利用,无从发现数字资源的优势。目前各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在馆藏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纸质资源形成一个互补的整体,不能充分利用电子资源,对读者和图书馆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3.4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渠道不畅通

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馆员是媒介、是桥梁、是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助手,善于和馆员沟通的读者,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大化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读者有效的沟通也能够充分了解读者,了解需求,减少服务的盲目性,避免矛盾。矛盾冲突的产生,也是因为双方沟通不够。

4应对措施

专业硕士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其实也反映了大多数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中已经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图书馆虽然提供了诸多服务,但因为宣传辅导不到位,读者并不一定了解,读者越是不会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就越是忙于应付日常服务,就越没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策划、宣传、教育等提升服务的工作中去。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1加强读者教育

图书馆通过读者教育可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我们从入学教育着手,在两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第一,改变教育的方式。以往入学教育都选在大报告厅,人数众多,看似都参加了入学教育,馆员也是面面倶到的介绍,可学生接受的效果比较差,今年改成“讲座”式,每一次人数控制是100人左右,地点放在多媒体教室,分院系进行,根据读者的专业特点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用通俗、易懂、助记的方法讲解资源布局、排架规则,借阅方式、检索途径和规章制度,让读者觉得图书馆并不陌生也不复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往年。第二,向读者宣传电子资源的优越性和使用方法,根据各院系的专业方向向他们介绍推荐常用数据库,并根据专业硕士的学习特点,重点介绍“如何在家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如何获取馆员的帮助”等,并印发各种数据库宣传活页。

4.2对馆员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馆员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对工作不能只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要有与读者沟通的交流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化解矛盾的亲和力,熟练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逐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对读者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图书馆应及时将引发或促发服务失败的原因通报给读者,意在消除服务失败对读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客观准确地指出读者在服务过程中的错误,是预防和补救服务失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臝得读者的信任。

4.3加强电子资源的宣传

我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占了很大比例,读者无论在家或在学校,都可以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尤其是对不能经常来图书馆的读者更是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所以,我们坚持不断地向读者宣传推荐电子资源,现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咨询电子资源的读者渐渐增多,复印量也有所下降,可见,他们已开始习惯使用电子资源。我们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界限,先对馆员进行培训,首先要达到能够解答关于电子资源的口头咨询;其次,要能够熟练使用常用数据库。根据专业要求开设数字资源专题讲座,对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基本古籍库等进行专门宣传讲解,并将数据库培训讲座的课件放在图书馆主页上,随时供读者参考使用。各种形式的宣传造成一种氛围,让读者走近电子资源。

    4.4增加信息服务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多,除了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在线咨询服务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方式为读者服务,可以是简短的咨询信息、还书提醒、也可以是最新的服务通告等等。手机的使用范围非常广,使用频率也特别高,尤其是年青的读者群。与电话相比,使用手机短信费用更加便宜,与e-mail相比,手机短信更为方便。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使用手机短信做咨询宣传时,一定要经读者同意,否则会有垃圾短信的嫌疑。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可以让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通过申请的方式开通短信咨询业务。这对于那些不方便亲自到图书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更为实用的服务。

4.5开展读者调查

建立健全的读者调查与反馈机制,对于改进图书馆工作,化解矛盾,实现畅通、及时、有效的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互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方式,在借还服务台、咨询台和馆长办公室门口设读者意见簿,规定由部主任每天回复,定期向馆长和责任人通报情况,这样就保证了相关人员都能够了解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改进;每年做一次大型的问卷式读者调查,有网络版和纸质版,诸如“读者满意度调查”,“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调查”,据此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状况及倾向,推出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馆内随处可见咨询电话和服务投诉电话的标志,每个工作台或阅览室门口都有当班工作人员的照片及工号,为读者提供各种交流的平台,畅通反馈渠道,使服务工作有的放矢,求真务实。

5结语

专业硕士在高校图书馆读者中只是一个较小的读者群,但他们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具有共性的,读者在接受我们服务的同时,也对我们的服务做出评价,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需要不断变化更新,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在资源结构、电子资源建设、服务模式、读者教育等方面不断努力创新,为读者创造更为优越的文献资源环境,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式越多,留给读者的记忆就越多,对读者的影响就越大,就越能把他们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

贸易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

一、前言

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就是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贸易融资其具有高流动性、重复性、短期性的特点。尤其注重操作控制,这样能够使得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际融资贸易区别于一般的普通信贷业务,它是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为一身的。它对出口企业和银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影响。逐步发展成各个国际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然而由于国际融资贸易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根据不同业务,风险的高低也各不相同。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融资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还是沿用了一些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套用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中会产生一些很突出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一)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授信额度的管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采用都是对客户进行统一的额度授信管理模式。所以银行一般都是根据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与财务状况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分别根据授信业务的种类为客户确定一个分项的授信额度。但是目前我国贸易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军,这些企业由于规模都相对较小。这样就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业务审批方式也大同小异。在处理融资业务时往往时效性较慢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确定,那么融资业务在这一年内都会根据确定的授信额度进行办理,往往不会实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来进行额度授信,同时在贷后管理这方面也较为混乱,没有充分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对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都比较较为模糊。

(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前期调查的匮乏

往往还是采用传统信贷的方式来评定融资业务,在对企业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就会遗漏对贸易融资企业的背景了解以及上下游结构的掌握。只是单单较为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到企业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少之又少,尤其对企业的上下游经营状况了解的不熟悉。甚至一些客户经理对货物的用途都所知甚少。一般都是根据企业自主提供的资料来进行核定,这样的资料大大提高了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影响各行的金融融资业务。

(三)融资业务贷后管理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还是比较混乱。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可以实时监控贸易流程的贷后体系。国内的大多数客户经理还是都是用传统的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模式来管理融资业务的贷后情况,这种传统模式的信贷贷后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融资业务的风险性。一旦企业违约了,那么作为第一还款的货物就很有可能被企业早早的处理掉了,即使银行手里掌握了物权,但是银行对物权的处理都往往缺乏经验,也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

三、国内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贷后管理体系

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往往银行的流程审批的过程的时效和方式对获取业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银行应该前期调查过程中就清楚的了解融资业务是否真实,是否连续。银行对企业的交易双方和信用记录都要在贷后管理中进行一一的监督。同时要时刻关注贸易过程中的收入状况,以及期限严格和贸易周期是否匹配。企业的授信额度只能作为企业那个时期的参考价值,并不能作为评定贸易的所有阶段,银行应该实时关注业务的发展动态,根据业务的本身,全方面动态管理整个贸易融资业务。

(二)做好金融贸易融资前期调查,把握贸易整体过程

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进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之前对企业进行前期调查时非常有必要的。银行应该清楚的了解整个贸易的上下游结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是否真实性。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调查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融资企业的背景,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对国内银行的客户经理而言应该经常去走访融资企业,要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进出口商品的行情,了解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

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应该与一般信贷业务区分开来,对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只是触及其中一小片段而已,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小片段的贸易来掌控整个贸易融资的过程。所以银行就只能依靠这单个企业的主要经营状况来进行考察。但是随着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内部封闭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并且根据整个融资业务的特点,同时加强与境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监督好贸易进出口双方,并且对贸易过程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了解,这个可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来提高整个银行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253~254

[2]魏国雄.信贷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