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据调查数字显示,从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07年将达到500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大学生们被蜂拥着“赶”进不算太宽敞的巨业市场。不论学什么专业,最现实的一场异常结业检验,更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方式的嬗变,“非正规就业”方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如何看待“非正规就业”,怎样积极引导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向良性发展。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类毕业生作为高校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非正规就业”更是普遍存在着,日渐成为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显著特点。专家们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并不表明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已经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在我国仅仅5%,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就总体毕业生人数来说还只是少数。但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难度。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非正规方式就业在艺术类毕业生中突出存在着,这当然和艺术类毕业生的特点是相符的。艺术类毕业生追求个性,渴望自由,使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单位,就业积极性差。大家都知道,学艺术的学生大都个性鲜明,精神上追求自由、纯粹、前卫和时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这种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受制于某一个具体的单位,虽然不普遍,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宁愿无拘无束地“漂”着,也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里“朝九晚五”,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充分就业。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就业观念,一些毕业生开始走向中西部等较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事实证明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往往都能受到“重用”,个人艺术专长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重视教育的推动作用
鉴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青年总体的素质状况,首先,应重视教育质量。近年来,学校重视学生素质培养,不断探索实践。在教学上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尤其是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优化,突出培养学生懂教育、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技能。而且还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在实践环节,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多国家在扩大教育规模时却忽视了教育质量,出现了入学率提高而教育成果上不去的现象。重视教育质量,应对教育结果加以考核,通过实行标准化考试来检验教育的结果。同时,培训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解决教学观念与就业观念的更新问题,教学思想及教师的观念上要有更新与变化。此外还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等方面具有全新的理念。加强学校管理对家长、学商和当地社会的责任感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性。另外,青年人的劳动力素质并不只在大学中形成,与其少年时的教育密不可分。如今,大部分独生子女,条件优越,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书法,舞蹈,绘画等艺术学科,家长也为之付出了更多的辛劳。如何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别是非正规就业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应该成为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除做好常规的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观念,重视和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联系社会,学以致用,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艺术实践能力外,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增强服务与指导意识,拓宽就业渠道,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的期望值。同时要重视调查研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加强艺术类毕业生非正规方式就业研究。大多数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的过渡将经历比较长时间的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的经历对毕业生是有益的。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通过一段非正规的就业经历,获得对劳动力市场的切身体验,重新认识自己,对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作出调整,对成功过渡到正规就业很有益处。说到这,笔者不由得想起去年我们学校毕业的几位学生,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自谋出路,他们在陕北神木一起合开了一家琴行,一边卖乐器,一边教学生,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学校输送了一批音乐苗子,更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三、积极创造就业条件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2
一、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课程体系
传统的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部分组成的“金字塔”结构,注重专业的纵向发展,强调专业的“深”与“专”,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学生在项目设计规划、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工作中表现出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尽管有新的创意和灵感,但不能清晰的用语言表述。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而是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地方普通院校应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根基,同时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本位思想,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才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开放性课程平台
美术学专业是由早期的美术教育专业发展而来,很多院校都有多年的教学积淀和丰富的教学成果,尽管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师资已经饱和,但农村中小学对基础美术教育师资还有很大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对美术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美术学专业学生既可以胜任美术教育工作,还可以从事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美术编辑、美术设计、工艺美术等岗位工作。
地方普通院校应遵循从学生毕业出口往回找的思路,明确美术学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然后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确定应用型专业方向,构建开放性课程平台,学生可以在课程平台自主选择一至二个模块学习,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
以专业发展方向构建的课程体系,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要求,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定位,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职业困惑感。
二、以应用型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课程体系
美术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通常包含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三部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在一至二年级开设,采用必修教育模式。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在三至四年级开设,采用选修教育模式,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选修方向及选修人数,开设若干专业发展方向模块课程。
1、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
地方普通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方向应以培养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与重点院校培养城镇师资形成错位互补。该专业方向课程可按照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为指导目标,在规定的13门必修课程和35门示例性选修课程中根据条件自主选择,体现美术教育的专业特点。
2、美术创作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掌握某一画种的本体语言,熟练运用这一画种的表现技法和创作规律,能够进行创作、研究的专业美术人才。
随着我国画廊业、拍卖业及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艺术市场结构的形成,艺术品交易得到空前的发展。艺术市场的繁荣也增加了对美术创作人才的需求,很多院校也把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地方普通院校在师资力量和生源素质等方面与专业美术学院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专业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
地方普通院校美术创作人才培养应根据师资情况,适当选择发展成熟且有一定影响的画种作为美术创作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以专业方向(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课程为主,加强创作实践,增加材料与技法表现、绘画语言探索、绘画表现风格与样式等课程,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观念,同时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修养,遵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3、美术编辑与美术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设计基础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广告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宣传、美术编辑、美术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方向与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不同,视觉传达专业方向是以具体的工程或项目为依托,进行工程或项目的策划、管理、设计等工作,人才培养定位于高级专门型人才。地方普通院校美术学专业美术编辑与美术设计专业方向,应定位于为区县级以下的设计市场和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做宣传、展示设计,与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错位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
该专业方向强调灵活的动手表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应以美术基础、手绘表现、设计表达为主,包括设计思维与方法、平面设计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插画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等,同时增加广告装饰材料与实践运用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4、工艺美术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专业基础和工艺技能,具有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家居装饰设计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也是我国较早开设的专业,近年被艺术设计专业取代。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是物质生产与形式美的创造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家居装饰中更加注重审美要素,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3
目前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一般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中,各类大学的美术办学宗旨各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方向也不禁相同,但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浪潮的冲击,各国教育机构为适应时代的新原则纷纷探索改革,希望建立和扩大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出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1.综合性大学的美术院系
综合性大学开办美术院系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现象,对于它学科的研究,如何定位,专业如何办学,应如何与单科专业院校拉开距离,没有现成的范例供参考,综合性大学就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它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就我个人认为:综合性大学最大的优势是其学科无所不包的广泛性,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高等美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中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美术教育,加强美术学科的学术性,研究性。所以,大学本科的学习应为其升入研究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过度与良好衔接,也使本科专业的学习目标成为为作研究工作而积极准备。所以也应该加大相关专业研究教育的培养力度,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美术院系办学的最大特色。
2.高等师范美术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也越来越明确,估计未来大部分师范大学将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而本来的学术教育和美术史论专业已经统一改称为“美术学”专业。所以,进一步推进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研究,是高等师范美术专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也使我国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担负起研究传播美术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等重任。
3.高等专业艺术院校
我国高等专业艺术学院则应使科学知识的推广和运用这一责任更加有利的强调和执行。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国家需要大量高级美术技术性人才,尤其是极其缺少“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应以此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并掌握熟练的技能,使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一线的高技能操作,设计并能组织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等。这也将是我国就业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高科技知识和高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就现在我国高等专业美术学院教育培养的人才多偏重于学术性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脱钩导致供需失衡,这就需要高等美术专业的教育搬入社会实践这个大舞台,使高等专业院校呈螺旋型发展,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二、高等美术教育的强化
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学发展模式只有拉开距离,才能充分形成互补的良性互动局面。只有个性的存在才能有共性的发展与延续。无论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或专业艺术学院都应有共同点美术办学宗旨,无论有怎样的教学特色与偏重,目的也都是为了使人类更文明更进步。在《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中便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在说大学教育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弃旧扬新,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高等美术院校同样也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1.首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考生在升入高等美术院校之前,大都自觉或不自觉的使学习目的针对高考进行强化,升入院校后需先利用一段时间使教学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摆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就在身边,就在实际的生活中,并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细致入微的观察一切事物,让艺术与生活密切相关。
2.关于学生正确对待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问题。
在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遇到这个最实质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剧,有一些错觉认识,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或两者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传统文化大部分是保留的。例如日本、新加坡、法国、韩国等。同时现代化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传统文化也会不停的蜕变。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与不可替代性也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3.有超越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艺术。
在今天,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的障碍,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艺术无比神奇应顶礼膜拜。这样的态度都不利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应使学生们全面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与传承发展性,中华文化艺术不仅有中华文明代表的主流文化也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代表的非主流文化。如何大胆的与实际相融合,并深入地理性,历史性思考、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这都应是探索的主要方向,也同是探索外来文化艺术的方向。尤其是现代外来文化艺术,更应全面研究,看清它的真面貌,不应盲目模仿。真正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需有勇气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吐纳吸收,重建世界上最优秀的精神文明。我们往往说最深刻的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高等艺术教育的深入同样也需要立足于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立足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立足于当代性及具有现代意义。
三、总结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4
动画专业主要课程 动画专业的课程有影视剧作、影视声音、动画技法、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动画设计、动画导演等。动画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素描、速写、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卡漫设计与创作、动画色彩、动画配音、动画短片拍摄、毕业作业等。
动画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于二维动画设计师、动画原画设计师、动画模型设计师、动画衍生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师,也可在影视动画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游戏、网络动画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影视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4 计算机软件;
5 广告。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美工、后期制作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平面设计;
2 美工;
3 后期制作;
4 动画设计师;
5 网页设计师。
动画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影视动画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影视动画设计及制作的技能;
3.具有影视动画片的编导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
4.了解党和国家文艺、宣传、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及电影、电视政策法规;
5.了解影视动画创作的发展与理论研究;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5
舞蹈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6.了解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方法;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6
(一)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音乐文化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多方向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功能,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②近年来,地方综合性高校招收了为数不少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真正能从事表演工作的却为极少数。围绕社会的需求、就业的方向进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就成为必然。
1.专业演员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地方歌舞团、区县艺术团培养歌唱演员及乐器演奏者。针对专业基础扎实、有专业发展潜能、形象良好和有做演员需求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的量和配置,教学内容侧重选择中、高级演唱(奏)作品,能力培养侧重于舞台心理素质、演唱(奏)个性、风格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2.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方向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单位培养音乐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既要考虑音乐专业类课程,还要强调教师职业类课程的设置,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音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等。鼓励、支持考取教师资格证。能力培养强调“既能上舞台,又能站讲台”。
3.艺术管理者和与音乐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文艺宣传、电台电视台、演艺策划公司等行业培养从业人员。在课程设置上重视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探索,关注音乐艺术创作与制作、音乐艺术传播与接受、音乐艺术市场与营销等方面的学习。定期聘请电台、电视台、演出公司、报刊等部门人员和杰出人士进行专业讲座。也可安排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文化产业单位进行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文化产业实际演练紧密结合。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音乐的各类职业资格证。
(二)建立与地方教育单位的合作机制,解决“原材料”进口问题
为了遵循表演艺术人才的严格条件和特殊要求,地方高校应迅速建立和完善自己培养教育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积极与所在地方基层教育部门、中小学校联动,一方面通过建立表演艺术辅导中心,精心培养、储备良好的艺术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做好地方基础教育单位音乐师资的“职后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培养苗子。这项工作可能对改变生源质量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通过数年或者更长期的坚持,肯定会显示出长足的发展后劲。只有解决了“原材料”质量问题,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才可能在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中立住脚。
(三)转变办学理念,打破与专业音乐学院在办学上的相似性,扩大差异性
作为地方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面对目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必须改变办学理念,改变过去长期效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习惯,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之路。
每个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地域、社会环境条件决定了学校办学可以利用、依赖的发展空间和潜在资源。地方高校应该凭借自身所处的社会条件与地方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的具体内容、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学生就业的方向来探索和定位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说专业音乐学院是“高、精、尖”的人才培养定位,瞄准的是国家、省级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那么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就应该与地方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挂钩,打出服务地方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的口号,培养多方向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与专业音乐学院相比自身的优、劣势在哪里,学校所处地方的历史特点与现实优势是什么,能够依托地方优势办学的基础或者高地在哪里,与同类兄弟院校的发展思路、策略的异同等情况。
(四)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和环境,加强文化知识、艺术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充分利用综合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制,为培养学生综合文化修养提供平台。鼓励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今后就业的方向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修读。因为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更主要的还是技能的培养和演唱(演奏)的实践。学生要在“练中学”,音乐表演能力和艺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琴房、舞台之间经常、反复地实践才能有所提高。可以每学年让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举办一台自导自演的文娱晚会,开展音乐专业技能比赛、大学生艺术节、专业汇报演出活动以及参加全市、省甚至全国专业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邀请老一辈歌唱家、艺术家或者优秀校友到学校举办常态性的讲座,用他们艺术人生道路上的经历、经验对学生们进行教育;抑或选拔在校的优秀学生作为正面典型个案进行教育。
(五)构建“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课程内容体系
与专业音乐学院较多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相比,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办学更多的是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培养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足本土音乐文化,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