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档案;教师业务;建立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2-0058-03
综合档案、人事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档案室,设立在中等职业学校办公室,综合管理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室,设立在人事科,管理记录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教师业务档案室,设立在教务科,管理教师个人在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科研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记录材料。综合档案室管理学校的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分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研类、仪器设备类、基建类、财会类、外事类、声像类和实物类十大类。人事档案室保管人事档案,人事档案包括个人的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察、考核、鉴定、审计材料,学历学位、职业、技术职务(称)评聘、科研学术、培训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聘(录)用、任免、调动、军(警)衔、转业复员、出国、会议代表,其他材料等十大类材料。教师业务档案室保管教师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包括:个人简历、业务自传,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材料,历年来的授课任务、班务管理工作,历年来的教学效果、师生评教、年度考核材料,历年来参加的科研课题,历年来发表的论文、著作,历年来的获奖、惩罚情况,工作以来进修培训、学习听课情况,兼职、任职情况等。教师业务档案可以做为教师职称晋级、评优考核的主要依据,做为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进修培训、岗位调动、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奖励惩罚等的参考资料。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很少设立有教师业务档案室的。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几乎是空白,分散在各职能业务部门或教师个人手上,没有建立统一的分类归档范围、规范管理办法和归属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教师评职称时,都是自己到各职能业务部门收集个人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水平检查,学校评估申报时,各职能业务部门都需要从个人手上或者在各部门收集准备大量的材料,费时费力。有时会出现重复收集一个人的材料,有时会因时间久远造成材料收集不全,出现重复工作或材料缺失。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务科增设教师业务档案室,制定统一的分类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按归档范围将在岗教师的业务档案收集建档管理,教师调离时,业务档案随人事档案一起转出,为接收单位快速、全面的了解人才信息提供保障依据。同时,为了保持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可采取赠送的方式,复制一份留存学校,以备学校提供查找利用。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室使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查阅档案时,学校的文件资料可以到学校综合档案室,教职员工的人事材料可以到人事档案室,教师的个人业务、工作业绩材料可以到教师业务档案室,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网络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保障。
教师业务档案的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履历、教龄、身份证、各种学历学位、职称、教师或职业资格、双师、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证书、教学、科研岗位聘任书、合同或协议书复印件、学术团体或社会团体任职证明复印件。
教学工作材料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安排表、课程设计、教案、课件、试卷(含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听课记录、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质量考核、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督导、专家的评价、担任班主任情况、社会实践调研材料、年度考核。
教师进修培训材料
业务进修、岗位培训、出国深造等材料。
教学改革材料
教学改革立项申请书、结题复印件、精品课程、说课稿、特色专业、教学成果奖、结题材料、教学论文等文件复印件。
科研材料
科研项目立项、结题材料、科研论文、出版教材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自编参考资料、艺术作品、创造发明、专利技术、调研报告、议案、提案、学术活动或会议材料。
奖惩材料
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奖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其他单项或综合奖励(如书法、演讲、体育)、评优、评先等证书或文件复印件、教学事故登记表。
资历证书复印件
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岗位资格、职称、学历等证书复印件。
其他
业余爱好、特长.参加协会、学术会议、访问学者、学术交流等有价值的档案材料。
凡是教师的个人基本状况、工作量化、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专业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学术研究方向、学术地位、社会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影响等能反映教师个人工作业绩、业务水平的材料都可以收集建档。教师业务档案不仅反映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成为学校考核、培养、奖惩教师的重要依据,而且还能体现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力量水平。
教师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
教务科应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管理教师业务档案,并在各部门设立兼职档案管理员协助专职档案管理员工作。要在各教学业务部门和教师队伍中大力宣传《档案法》,增强档案意识,使各教学业务部门和教师能自觉按教师业务档案归档范围上交散存于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档案材料。教师业务档案建档的对象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外聘教师、返聘教师、教辅人员。根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形成规律,可采取每年集中收集两次,分别在放寒假前和放暑假前收集。零散的材料可按照“随办随归”的原则在活动项目结束后及时归档。
可参照人事档案的整理方法进行教师业务档案的分类整理。遵循整体密不可分的原则,把教师业务档案的有关材料按人物一类别一年度的分类方法一人一档、一个号进行整理、上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由于人事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会随个人的调动而转走,而综合档案室的档案则一直保存在学校,或按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馆保存,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综合档案、人事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中有交叉的内容时,如:综合档案中教学类的归档范围有教师获奖情况,教师论文、著作,教师授课统计表;科研类中有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获奖材料、专利证书与人事档案中的科研学术、奖励材料以及教师业务档案中的历年来的授课任务、发表的论文、著作、获奖情况有交叉。人事档案中的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核、鉴定材料,科研学术材料,培训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聘(录)用、任免材料与教师业务档案中的个人简历、业务自传,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材料,年度考核材料,历年来参加的科研课题,历年来发表的论文、著作,历年来的获奖、惩罚情况,兼职、任职情况有交叉。在处理档案内容交叉问题时,综合档案要按照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归档,人事档案要严格按人事、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归档,并坚持以综合档案、人事档案优先的原则,原件(个人学历、职称证书、获奖证书除外)优先存入综合档案,其次到人事档案,最后再到教师业务档案,没有原件的情况下可存复印件。教师业务档案中可制作相应的表格填写进行保存。如:《教师个人情况一览表》、《教师授课教学任务一览表》、《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一览表》、《教师听课记录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记录表》、《教师参加科研情况一览表》、《教师、著作一览表》等由个人填写,相关业务部门审核。为了确保教师业务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收集到的材料要做好审核鉴定工作,杜绝把假材料归档。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向有关形成材料的部门收集。个人报送材料要验原件及相关的原始材料,鉴别好的复印件要加盖“此件与原件一致”的印章,确保归档材料的真实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扫描原件保存电子档,或制作成电子档案,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材料审核后,为便于装订、保管、利用和延长档案的寿命,对不规则、皱折、卷角、破损的材料,进行剪裁、折叠、托裱,裱糊时应选用化学浆糊,或在浆糊中掺入杀虫粉,以防虫蛀。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回形针、钉书针等金属物要去除,以防止氧化生锈损毁档案。
根据档案材料的不同类别,档案的排序可按档案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材料的内容主次、功能性质等进行排序。排列好的材料要编号。顺序号包括类号和份号,用铅笔标注在右上角。如:“1-1、1―2……”就是“第一大类第一份、第一大类第二份……”,“2 -1-1、2-1-2- - - - -”即“第二大类第一小类第一份、第二大类第一小类第二份……”。每份材料在右下角或左下角编写页码。材料排列好后要编写目录,目录中的类号用汉字一、二……表示,单独占一行,份号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并登记材料名称,重新拟写或修改的标题用“[]”标注,各类材料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格填写后续的材料。每份材料最后形成的时间做为材料的形成时间,并用8位阿拉伯数字填写表示。整理好的教师业务档案按顺序号排列上架永久保存。保管教师业务档案要配备有铁门、铁窗、铁柜的专用库房,做好防光、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虫、防潮、防高温工作。
教师业务档案的提供利用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教务管理 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则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
1.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不均衡
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专学校一直承担着培养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任务,但随着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企业、行业的一线的技术岗位多数被大学生充实,中专毕业生已很难觅得此类岗位。因此,中专学校为了给学生寻求出路,开始调整目标,学生就业转向一线操作岗位。
技工学校隶属于人社部门或行业,自设立之初就定位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建国初期全国技工学校仅有3所,1990年达到4184所,2010年减少到2998所。目前,各技工院校均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是由普通高中演变而来,理论上培养目标与我国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办学中,各种模式并举,有针对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对口升学班,也有对应市场的技能班。职业高中普教理念、模式根深蒂固。
三类学校都有难以割舍或摒弃的东西:中专学校一直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技工学校长期培养技术工人,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职业中学热衷于普通高中教育,丢失了职业教育。三类学校或多或少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意。
2.高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从业人员90%以上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大约在35%,而我国从业人员只有50%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按计划到“十一五”末才能达到25%。将高、精、尖的设计从图纸变成实物,需要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型人才来完成,而此类人才我国储备更是微乎其微。
3.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市场的需求和三类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意见》,指出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教务部门利用一定的理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务管理的核心,教学设施的跟进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教学管理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求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首选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涉及面更加宽泛、复杂,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作为教务部门应深入研究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熟悉所设专业的发展趋势,选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保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
2.设计实施方案
根据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程安排、课程体系设立、教师配备、实训实习安排、评价考核等。瞄准既定的培养目标,采用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施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
围绕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相应作出改革和调整。首先要注意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其次要注重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发展空间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第三要突出学以致用的课程设计思想。
4.建立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之前对师生的评价体系几乎被,迫切需要我们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从中职教育改革趋势看,评价体系应突出过程考核以及师生的能力评定,形式上不再是一考定高低,而应该包含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品行品德、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发展空间等,包含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责任意识、技术技能、教学规范、科研能力等。同时评价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务部门对本校的师资情况应了然于胸,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宏观掌握和微观落实。宏观上,要提前(至少提前3~5年)谋划各专业教师的配备、教师培养计划、人才引进等;微观上,要组织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业务水平考核等。
6.建设实训场地
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必须建设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场地与设备:面积够用的场所,与专业配套的实训设备。二是师资:拥有实践经验且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实习教师。三是规章制度:制订实训计划,选取实训课题,安排学生技能训练。四是产教结合:利用学校设备承接产品加工,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达到训练学生、培养教师的目的。
7.完善各项制度
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建章立制是各个环节的保障,教务部门应善于梳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形成教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教研、实训设备、产教结合等各个方面,各种管理制度应做到可操作性强,突出规范性,体现人性化,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面临的困难
1.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主要生源是高考分流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学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给教学管理带来的一定的挑战,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选取和课程设置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2.传统教学习惯难以改变
教学改革前,教师教学方式均为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教改后要求他们到实训场所一边操作设备、一边授课,这对教师是个严峻考验,教务部门应为教师的这种转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3.校企合作中企业反应冷淡
这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热衷于在中职学校招工,但对校企深层次技术方面的合作却毫无兴趣。我们所希望的对教师的技术指导和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专业实习岗位,很难在企业得以实现。引厂进校或引产品进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此项教务的谋划必须科学、合理、可行。
4.设备使用率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各类职业学校在设备配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设备使用率却普遍偏低,设备闲置是教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引产品进校,确定训练课题,考核制度跟进等,使设备运转起来。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财务管理 问题 风险 对策
一、 中职学校财务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执行不严。
预算是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在学校财务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出现了如在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的安排和周密的论证,预算内容不全面、预算项目未细化、预算支出缺少定额或标准等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到位。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些学校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比如,有的职业学校往往比较重视对财政性资金的控制;有的疏于对下属二级单位的财务控制,截流学校收入,设置各级“小金库”,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管理。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使用效率低。
有些学校存在着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账簿设置不完整。个别学校只有固定资产总账,没有明细账;2.账实不符现象严重。有些学校新增加的固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该清理的固定资产也没有及时清理;3.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低。很多学校只重视数量管理,导致资产利用率低。
(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发展多元化的今天,财务管理人员不再只是记账,还要学会管账和算账,而目前有些学校的账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贫乏,财务管理凭经验办事,缺乏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综合平衡能力。
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分析
正是由于职业学校财政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会产生和承担一定的风险,目前中职学校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财务风险意识欠缺而引发的风险。
领导对学校财务的管理不重视。有些学校盲目投资追求大而全,不去考虑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财务风险,一旦决策或者经营出现失误造成资金短缺,不能偿还到期本息,将不可避免地对学校的长期发展造成较为严重损害。
(二)学校基础建设投资过渡引发的风险。
近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急速扩大。学校普遍面临着校园面积紧张、教职工办公、住房紧张等问题,学校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负债建设新校区,更新先进的教学和实验设备。学校负债的越多,积累的时间越长,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就增加,爆发财务风险的概率就会加大,甚至还会出现破产的危险。
(三)财务管理不科学引发的风险。
一些学校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其财务管理混乱,造成资金周转不畅,资产流失严重。在学校的发展过程别是负债经营的情况下,缺少财务对学校总体经营的协调把关和监督,一旦学校决策失误、项目失败、管理不善等原因将导致财务风险爆发。
三、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
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首先,要遵循预算编制的原则。即“不立不出,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其次,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收支预算的编制。职业学校可以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最后,要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
(二)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为了保障中职学校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制,设置负债最高比例。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每一项新项目投资都进行可行性论证,综合判断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财经法制观念、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各学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从而达到强化队伍素质,改进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的目标。
(四)建立岗位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完善学校财务监督与约束机制。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三是注重责任牵制,明确各部门组织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动态跟踪。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取得、使用和处置。在取得环节,应当明确资金来源渠道,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在使用环节,应当责任到人,层层控制,互相监督,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处置环节,应当明确职权,加强监督。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充分发挥专用设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总之,只有真正管理好财务,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 付玲.试论职业学校财务管理的重点[J].论坛,2010,(4).
[2] 冯渊.浅析如何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J].财经论坛,2009,(10).
[3] 黄永军.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6).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校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一、前言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的教育机构。财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依据财务管理的规律,加强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制滞后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政策、体制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其财务管理模式与高职院校发展趋势相比而言相对滞后,在管理模式上呈现的是被动式管理,在管理理念上以消费型财务管理为主导。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下,此种财务管理模式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经费支持逐渐由传统的财政拨款支持为主演变为预算外资金收入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高职院校的经费筹集的多元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也日渐复杂,不仅资金项目繁多,同时由于产业、企业的并存。
由于会计核算并不统一,从而使得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显得混乱。除此以外,在高职院校相关经济决策与经济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参入度不高,使得财务管理与学校发展不相协调。
(二)预算执行乏力
根据相关财务管理的规定,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必需编制预算。高职院校的经费预算原则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保障经费使用的重点,坚持经费使用的节约原则。但是,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在各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问题,预算执行力度相对弱化。
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进度没有专门的跟踪,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经费使用实际情况与预算不相符合的情况常常出现,没有真正发挥财务预算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真正作用。
(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目前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而言,资产管理一直都是学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在一些高职院校更是如此。由于缺乏对学校固定资产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使得固定资产使用与监督两个环节脱节。
加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盲目重复购置设备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固定资产流动性较差,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较为常见。
(四)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会计多数仍然沿用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其基本流程为记账、算账及报账三个基本程序。尽管这种模式能够提供高职院校的基本财务信息,但是仅仅局限于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解释,反映的是某一时段的学校的财务收支以及资金使用状况。
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其作用仅是事后监督,没有发挥财务分析的真正作用。简而言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财务数据的核算,缺乏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导致了高职院校无法科学考核学校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
(五)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方法落后
相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言,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但是与企业相比,高职院校的财务监督体制不够健全,缺乏深层次的监督力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对于学校财务监督不够重视,使得学校财务监督的职能逐渐萎缩退化。
不仅如此,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监督方法上,仅仅局限于对会计的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而对于新时期各大高职院校的基建工程投资跟踪监督力度不够,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资金使用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一)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本制度,处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地位。而且我国《会计法》27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学校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划化。积极推动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在学校重大经济决策的参与度,提高高职院校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提升高职院校的资金使用效益。
其二,推动高职院校经济责任制建设。通过高职院校的经济责任制的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完善,从而达到学校改革、稳定及发展目的,达到学校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力与经济竞争力的目的。
院长是高职院校的法定代表,全面领导和管理学院的各项工作,理应对本单位的事务负责。
(一)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与否与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息息相关,可以说,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对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与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为确保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可缺少。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管理知识培训。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较为完备的预算管理知识,才能保障预算编制以及实施顺利进行。其次,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编制原则。
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必需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预算支出必需考虑量入为出的原则,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积极向重要部门给予一定的预算倾斜,尽可能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其三,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以及评价制度的建设,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与评价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作为规范预算管理的配套措施,学院应制定和完善如下制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1)制定与完善财务评价制度,通过财务收支情况作分析,了解学校的收入构成,支出结构和各项收支的增减变化情况;只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作分析,促进与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起到“晴雨表”的作用;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资金运用;通过办学效益对比分析,为学院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2)构建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落实资金使用责任制,使财务管理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最好办法是调动全体员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应该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制度,并奖勤罚懒。
学院应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效益考核,首先,对全院资金使用效益、预算与实际的差额与成因进行整理,作为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的数值资料。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学院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就能做到的,必需由掌握资金使用权的负责人来执行,实行资金使用问责制, 任务完成量、资金使用量、质量情况与资金使用效果都应列入领导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调动负责人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使负责人把学院的利益、部门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相联在一起,谨慎的原则使用每一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学院应根据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奖惩,资金使用效益高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在下半年度预算安排中享受优先安排项目等优惠政策;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除追究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外,上年结余收回,下年度的预算定额下浮。
(三)严格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职院校所有基于学校资源所获取的经费收入,必需纳入到学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实行统一管理与核算,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执行。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相关收费的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必需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法规及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一旦各项经费支出预算确立,就必需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安排各项经费支出。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高职院校财务工作好坏与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根本保证。尤其是随着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更加广泛。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而言,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要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与风险意识,努力营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其会计工作的核算、监督与参与决策职能,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详实的财务信息。
(五)引入绩效评价体系,突出财务分析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引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于评价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状况和产出效益状况,可以反映出高职院校教育资金投入产出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财务状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引入绩效评价体系要以教学与科研为核心,辅助以学校财务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揭示出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的综合水平。
根据高职院校的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学校存在的隐性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学校财务分析的实用性,做好财务分析的各项工作。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做好学校财务预算的分析工作,促进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科学性。
具体而言,在学校预算编制前期必需做好前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基础上,找出影响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各种因素,分析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造成偏差的各种原因,消除不利因为,以便于考核评价预算指标执行是否科学合理,保障高职院校预算指标顺利实施。
其二,做好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分析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提升。一方面将非教学领域所占用学校资源比例及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非教学领域的成本并将其应用于教学领域,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侵占滥用与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学校改革的进程。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财务关系日渐复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认清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正确面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增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需求。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特有的财务管理框架、科学严谨的预算体制、完善学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霜露,陈华.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2]康伟.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商丘师范学校学报,2010.8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学生档案 管理 就业
高校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真实记录、它不仅包括学生的原始高中升学档案,还包括在校期间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奖罚材料、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健康体验表等,它是高校在校期间各项表现真实记录。总之,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档案对每一位同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档案是毕业生的重要凭证,它记录了各种组织选拔、任用及考核的结果,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并切实发挥学生档案作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显得尤为紧迫。
一、学生档案的主要内容:
1.学籍档案材料:中学期间的升学档案、大学阶段的各门考试成绩,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2.社会活动表现记录:参加社团、文体活动经历。
3.党团材料:特别是党员发展不同阶段记录指学生思想政治体现。
4.奖罚情况:在校期间获得奖学金、三好等各种奖励材料的登记表。
5.体检表:反映学生身体状况的记录。
二、高校学生档案的特点:
1.多样性
高校学生档案的内容多样,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及相关情况,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健康登记表、留级、入党、奖罚材料、成绩表等,还包含毕业分配等有关材料。
2.真实可靠性
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反映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校期间的品德表现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些内容是由相互独立的学校内部主管部门逐步形成的。新生入学后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要求及时做好记录,通过完整的档案体系,保证学籍档案的真实可靠。
3.分散性和频繁性
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来自不同的部门,而不同的生源地区又决定了高校学生档案的多样性,这些分散来自不同部门的材料频繁被使用,例如升学、参军、出国、报考公务员等活动中,学籍档案利用频率最高。
三、高校学生档案的功能
1.信息记录功能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校向社会和企业推荐人才的依据,也是学生思想品质、专业技能记录中最详实的材料,是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毕业的真实记录,在以后的就业、深造、调资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高校向人才市场推荐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2.学生管理促进功能
高校学生档案真实详细记载了高校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过程,记录了学生许多方面的情况,如学生年龄、家庭情况等,积累了学生的大量信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情况,为我们学生管理工作有利进行提供依据。档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四、学生档案管理不足
1.毕业生档案意识淡薄,学校管理难度加大
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形成多样化,学生进入一些外资、合资、私营企业工作比比皆是,而这些企业不具有档案管理权。二是对企业而言,从利润追逐角度考虑,聘任用人不管学生档案是经济的。因此,出现许多毕业生不要档案的现象,形成人档分离,无人问津的局面,久而久之,出现越来越多死档给学校带来很大负担,一方面要投入人力对这些档案进行保管,另一方面还要有合适的设备场地存放档案。
2.档案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不尽人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更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另外,档案人员由于自身的知识技术管理水平有限,无法胜任档案管理,以致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
3.高校学生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网上招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最原始、最重要的纸质档案材料无法完整收集并积累。如高中档案、中学成绩单、入团志愿表、高考体检表等残缺不全。既给学生档案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也给学生管理部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带来不利影响。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困难使高校学生档案不够完整,而这些资料对学生来说是以后升学、报考公务员的依据。
五、解决学生档案管理的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档案意识
针对毕业生档案意识薄弱,学校要加大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应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式保管自己的档案。
挂靠人才交流市场是档案管理方式之一。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可以为毕业生办理挂靠手续,负责管理委托方的个人人事关系及档案材料。
学校保管方式。少数毕业生没有合适就业单位,可暂由学校保管,待确定接受单位后再将档案移出。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建立专职化、专业化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投入人力、物力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为学生档案管理服务,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交流经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3.加强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科学规范学生档案的管理
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主要通过制度建设及评估等手段,形成完整的、全面的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记录;逐步完备档案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翔实的用人信息,提升市场选择效率,使高校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巍巍,徐益.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2月
[2]杜文娟.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思考.教育理论研究
学校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不明确,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甚至因为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破产。招聘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企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积极分析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全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专业人士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进行有关财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类型,通过在招聘会上请招聘企业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共收到1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定位等四个主要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对以上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的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全面教育。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如图一所示:
企业除了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对专业人才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有要求,其中对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以及企业管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
2.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企业财务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如图二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问题上,企业更为重视敬业精神(18.21%)、责任心(15.86%)和职业修养(16.56%),以上三个方面是职业道德的主要要求,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远高于对业务素质(19.88%)的重视程度。
3.企业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
业务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决策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对这几项主要能力的关注也存在着差别,如图三所示:图中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更注重财务人员的公关能力,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决策能力。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经常与银行、税务、政府部门等打交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
4.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岗位划分
调查数据显示,100家被调查企业中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存在差别、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不同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差别这一观点的占68.59%;赞成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差别不大,从而会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知识要求差别不大这一观点的占29.12%;而持财务管理就是会计这一观点,将二者等同的比例为2.29%。基于以上认识的差异,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与会计岗位的设置也存在很大不同,将会计与财务管理分开设置的大约占35.12%,在会计机构中设置独立财务岗位的占28.59%,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占36.29%。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竞争的加剧,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与区分,这就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关于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定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调查分析,能够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明确方向。根据以上分析,目前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以下不足:
1.重财务专业课程,轻相关业务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会计、财务、金融、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而目前高等院校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尚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忽视金融、税务、法律等课程。法律、金融等本就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而教学中对以上课程只是停留在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深入学习,有些院校甚至将这些课程作为考察科目,一学期结束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状况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把财务管理课程学好就可以了,极为不利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水平财务管理人才。
2.缺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财务管理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更多的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如果财务人员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最终的失败。财务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修养,相比业务素质,用人单位更看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修养。目前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基本没有,高校将精力主要放在学生财务业务知识的培养上,对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培养基本忽略,只是在大一的公修课《思想道德与教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缺乏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特点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缺乏有效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培养,而轻视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实践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仅限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ERP沙盘模拟实训课,而该课程虽是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有些院校在毕业前安排了实习,但这些实习多以学生自由自愿的形式开展,学校没有相应的监督,也缺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财务与会计是等同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很长的时间内影响着用人企业,更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一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的教学目标上定位不明确,甚至出现混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课程的设置基本相同,最多是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于财务,而对会计专业学生更偏重于会计学,以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职业选择上更多的是偏重于会计;二是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学会公式套用,缺乏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财务人员与会计人员差别不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手段的改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际工作中仅具备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欠缺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很难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不懂金融、经济,就很难从微观以及宏观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准确把握。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高等院校应全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仅重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而轻视相关专业课程的做法,切实加强对金融、经济、法律、税务等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循序渐进地设置经济、法律、税务、金融的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学生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注意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2.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是高危行业,财务人员没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不仅可能给自身带来麻烦,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给予充分重视。一是可以在各个学期增加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财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二是可以开展讲座,以反面教材作为宣传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
财务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仅注重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令学生眼高手低。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充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RP沙盘模拟等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活动,配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开展案例分析课程,以增强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安排实习机会,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学习,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摆脱过去学生实习的管理方式,将学生每个学期的实习状况进行反馈计入学分。
4.明确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定位
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财务管理需要会计提供信息,以便于分析、预测和决策,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会计主要是对实际发生事项的核算,财务人员需要决策和预测,财务活动中面临着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对一系列突发事项作出迅速反应,这就决定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公关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从而要求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教育上必须进行区分,明确财务不等于会计,在教学培养上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从而促使高校真正按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要求进行学科教育,而不是按会计学科培养出顶着财务专业的名号实际仍以会计为就业取向的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王碧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