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性化护理模式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1

1.1临床资料选取

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产妇的年龄范围是23至35岁,平均(27.4±3.5)岁,孕周为28至41周,平均(40.2±3.4)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是22至36岁,平均(27.5±3.7)岁,孕周为27至42周,平均(40.4±3.5)周。两组产妇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

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良反应以及其他日常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心理方面,由于大部分产妇是初次生产,难免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和产妇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予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此外,和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嘱咐其以关怀的态度和适当方式帮助产妇消除不良情绪。生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面,在产妇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语调为其介绍相关设备和生产的过程,护理动作要麻利且轻柔,鼓励其积极配合。产后需要密切监测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协助产妇进食、补充分娩时消耗的体力。在产妇体力恢复之后,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育婴技巧和一些产后注意事项,健康教育也可邀请产妇家属一起参与。在日常生活护理方面,注意为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和住院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舒适,注重产妇的隐私,为每个床位安置布帘。室内色调可以布置成暖色系,放置适宜的植物以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根据产妇的喜好播放适量的音乐。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一些育婴知识,说明饮食等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保护产妇的隐私,尊重其需求和权益,协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平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消除产妇在育婴方面的困扰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2

【关键词】 人本思想;人性化;普外科;护理

医疗护理实施人性化就是要求各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及人隐私与人格尊严等,创建一种有效的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进行关心与护理。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护理工作,提出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文针对日常护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解析外科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意义。

1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所体现的意义

护理属于医院服务的重要部分,是一种人对人的服务模式,优质的护理工作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以人为本、充分为患者考虑的护理精神。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时,不但要看到“病”,还要看到“人”。普外科所收治的患者通常都是病情较危重、变化较快的,患者与其家属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失望、悲观等各种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多少都会对整体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造成相对的影响。

所以,把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外科护理中,以达到不同患者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与社会需求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其能够安心、舒适地接受治疗。

2 提升人性化普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

2.1 加强心理护理意识 当人在患病到医院时,由于陌生的环境所造成的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等各种心理压力会很大。因此,心理护理是在尊重、关心病人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病人的内心,耐心地医治病人心理与身体的病痛,对病人以真诚的关心与体贴,使病人能够真正的对治疗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让病人真正理解心理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良好、健康的心态才是帮助机体康复的关键所在。有些普外科病人在进行手术之前,常会有恐惧、紧张、悲观等心理压力,对此,责任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分散注意力,并指导或提醒病人术前要注意的事项及调整心态,以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去接受手术治疗。

2.2 强化护士接诊服务观念 过去接诊护士往往存在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对首次接诊的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首次接诊护士的言行、动作不但对医院及科室的形象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还会影响患者对医院满意度。因此,接诊护士在首次接诊患者时,必须做到热情接待、真诚相对、面带笑容、主动让坐,让患者能感受到真诚的关怀,以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强信任度,从而减少心理压力。

2.3 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 医疗环境的优劣程度对患者的诊疗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营造一种具有人情味、体现家庭式的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是很重要的。如病房要保持宽敞明亮、空气新鲜、通风,床位干净整洁,床单、被套等依病人的实际需求随脏随换。室外有良好的绿化园林,使病人能保持身心愉快。另外,护士对待患者应耐心热情、举止文雅、语言亲切,给患者以放心、信任之感。总而言之,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不但对缓解患者紧张、悲观、恐惧的心理压力及减轻病痛有很大帮助,还对康复治疗有很大的作用。

2.4 注重不同病人的差异性,人性化操作 病人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心理与情感均相对比较脆弱,更需要安慰与关怀。因此,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时,应事先与患者说清,使其有心理准备,而且操作时的动作应准确、轻柔、熟练,尽量减轻患者的痛楚。对于一些久病需反复进行治疗的、血管条件不好的、需进行化疗的患者,应由患者自己选择信任度高、技术水平高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尽量减少患者的反复静脉穿剌次数、保护血管,让病人满意,减轻病痛。

2.5 提升身心健康的综合服务 患者在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积极、主动接诊,将病人护送至床旁,耐心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护士长姓名、主治医生、作息时间、治疗环境、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检查注意事项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合理、有效的心理指导与健康知识讲解,尽量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与恐惧心理,安心、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

2.6 尊重病人尊严以及隐私 传统护理中,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隐私与人格尊严,现在护士已经把尊重病人隐私与人格尊严合理融入护理工作中。如在给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灌肠等动作时,用屏风进行遮挡,使患者能够处在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空间里,以保护病人的隐私。在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的同时,以满意、整洁、舒适、有序为目的,从细微之处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的需要。

2.7 尽量解决病人的各种需求 普外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会因伤口疼痛及各种引流管的存在而害怕、拒绝活动,但是,术手早期的适当活动是康复护理的重要阶段,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动作。所以,责任护士应主动在患者身边,鼓励、关心病人。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每天冲洗会阴,尽量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让患者身心都感觉到舒适。

2.8 公开、透明各项收费标准 医疗费用是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费用清楚、明白是患者重点关心的问题。因此,医院应根据收费标准合理收费,将收费清单打印出来交给患者,使患者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若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费用有疑问,应耐心、热情地为他们的疑问进行一一的回答、解释。如果出现收错、记录错的现象,必须立即真诚地道歉,并且及时进行修改,使患者能够放心、满意。

3 小 结

丰富的医学识识、良好的沟通能力、高素质修养等是人性化护理责任护士必备的要求。若护士要切实做好人性化护理工作,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更新护理理念,将机械的、单纯的、重复的传统工作模式转换成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需要,切实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从细微之处着手,耐心地做好每件小事,使患者能够真正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6,40(7):550.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3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焦虑恐惧心理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2满足病人的需求

2.1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病人,从细微之处入手。

2.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病人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病人。

3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

3.1确立服务质量标准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新概念来调整、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对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制度,出院病人跟踪随访调查制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将病人对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3.2培养人文精神、强化礼仪修养培养人文精神,除了丰富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丰富社会学、人文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行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以人文精神推动人文服务。强化礼仪修养,打造礼仪化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2]。优雅的外在形象、过硬的护理技术、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礼仪化的护理服务内在要求。一是基本礼仪,包括言谈、举止、仪容、服饰、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服饰得体、庄重大方、和蔼可亲;二是职业礼仪,主要指掌握医学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理治疗等。

3.3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使患者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一是营造人文化的医院环境,医院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让患者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二是建设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三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温馨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布局和装饰,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注;四是就医流程人性化,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科学的就医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诊疗服务。

3.4努力提高护理艺术水平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做到因人而思、因人而护,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3]。我们不但要充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操作技能,获得专科护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用高超的护理艺术完成不同的特色护理。

3.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尽职尽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对诊治工作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活精心照料;四是工作严谨,认真观察病情,防范差错事故;五是严格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牢固树立制度、规程就是质量和生命的理念,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6健康教育人性化、个性化每个人不仅存在身体和心理的不同,更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4]。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开导,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健康指导,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逐步培养、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获得良好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健康和卫生知识去更好地维护健康。

3.7服务方法多样化、服务内容层次化一是开展全程服务,将服务过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过程;二是坚持服务内容层次化,能够对有着不同服务需求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三是推行非专业服务后勤化、市场化,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服务;四是努力使服务质量最优化,强化人员素质培养、技能提高,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五是推进服务方式亲情化,对病员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使病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六是坚持服务过程公开化,强化服务的监督作用,增强服务内容的透明度。

4评价

医院通过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一是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二是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有利于人性、爱心、亲情的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美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四是使人与社会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强化了护士的人文观念,提高了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君.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3]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4]吴春容.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2(3):113.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妇科护理;应用效果

目前生殖系统疾病是种常见且多发的妇科疾病,通常都会进行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影响术后患者生育及性生活[ 1 ]。在心理学指导下,我院对妇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痊愈后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配合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均在31~59岁之间,平均(42.4±5.8)岁;体重45~68kg,平均(54.6±4.9)kg。另取32例患者进行常规妇科护理为对照组,年龄32~62岁之间,平均(43.2±6.0)岁;体重45~70kg,平均(54.2±5.0)。主要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妊娠剧吐、先兆流产、卵巢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葡萄胎、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等方面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分析过程中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妇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的基本护理如:健康指导、定时提醒患者进行复查、康复治疗、统计满意度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1)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护士应主动热情,主动接待患者,安排住院,并予以适合的称呼,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2)接受治疗前,积极为患者安排病房、送患者进入病房,为患者简单介绍周围环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士应勤打扫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温馨,帮助患者收拾日用品和陪患者聊聊天,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等。根据医嘱,由护士安排药物或理疗,同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项目,治疗目的和方法等,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缓解气氛。以上准备妥当后,由专门护士带患者到治疗室内适应环境,同时向患者讲述简单的手术过程和是否有疼痛或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根据患者听后的表现,适当的调整患者的心情,增强患者的对治愈的信心,通过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3)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最需要家人的呵护,得到家人的关心,所以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并用关切的话,询问是否存在不适等。如果患者情绪变化明显,应转移话题,缓和气氛,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请家属陪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4)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及时赞美患者,并称其家庭的和睦美满的话语给予患者正能量,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更好地完成治疗,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和治疗效果。(5)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在护理的细节上可有所不同,多样化,对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的发展,促进患者的康复[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出院前,由专门护士负责指导患者填写Likert量表(不记名),由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进行满意度评价。该量表将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对应5、4、3、2、1分值,最后计算总满意度值,得到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统计得到的数据,汇总记录于总表中,两组满意度结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讨论

妇科疾病对女性来说往往会涉及很多隐私,对患者来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年龄、病情及心理特征等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妇科女性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面对疾病及其问题容易产生较大的不利于病情的心理反应[2]。通过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抵触心理,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满意度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34.4%,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从这里可以充分证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疗效,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提高治疗疗效,改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之,妇科常规护理联合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交流,增加了她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疗效。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彩.心理干预对妇科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指征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44):118.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5

关键词 骨科,人性化护理 生理护理 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9年期间我科共收治580例骨科患者(以骨和关节损伤为主)(臂骨骨折、腿骨骨折、股骨骨折、胸腰椎骨折、软组织损伤),580例患者年龄在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7岁,其中男性435例,女性145例,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全部患者均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

2 骨科患者人性化护理模式

笔者结合个人多年骨科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一套“以技能护理为主,以心理调剂为辅”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刚入院是又一个健康的状态转变到一个处处需要人照顾的状态,患者大多不适应且无太多自理能力,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的护理,从患者的生理护理到心理护理全方位实施特别护理。

2.1 技能护理骨科患者需要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所处室温应控制在20~25℃之间,避免室温过高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室内需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1.1 患者饮食护理: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由于骨科疾病其本身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病态且较少运用,对食物消化营养的吸收功能明显减退,医护人员要耐心指导病人家属注意患者饮食结构调整,多食用新鲜水果与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患者因长期不运动而引发胃肠功能障碍。同时应该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朵贝液漱口),尽量不让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做到少食多餐保障增强患者的食欲。

2.1.2 患者皮肤健康护理:骨科患者一般是长期卧床休息,并且在病情加重时就拒绝翻身,这就直接导致患者极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等问题,因此患者在沐浴时应避免水温过高或使用刺激性的皂液等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和家属讲解为患者常翻身的重要意义,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可预防压疮发生。设计翻身登记卡,卡上详细记录患者翻身时间、皮肤颜色等等,且时刻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患者长期处于半卧位会因尾骸部压力较大易发生褥疮,医护人员对于这个情况应为患者使用气垫床,同时加床档并要求家属陪宿,防止患者坠床。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应抹爽身粉。骨科患者术后7-10天内需平卧,若是四肢骨折,医护人员可用柔软物体将患者受伤肢体略垫高,以避免压迫,减少出血。

2.2 骨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2.2.1 骨科患者心理特征分析:骨科患者往往出现“忧虑、烦躁、恐惧、悲观、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常为小事发火、顽固,不合作、逃避、甚至有攻击行为”。这本身是由于骨科患者由于自身自理能力的下降会强烈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对于医院的反复检查与治疗丧失的信心与耐性,表现出对医护人员具有抵触心理,从而态度恶劣。此外,当患者无法感受自身病情受到有效控制并产生的经济负担等,患者就会出现悲观心理,并对自身病情的恢复丧失信心。

2.2.1 骨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临床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就是心理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的作用,并最终帮助患者配合的去完成相关治疗。

1 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等方面,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系统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始终保持“尊重、理解、关心、鼓励”的态度,真正做到理解病人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除保证认真负责的治疗外还应该通过与患者谈心等措施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针对患者明显表现出的紧张忧虑问题,应该合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述说发泄,直到患者的情绪稳定,要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通过有效消除患者个人的顾虑情绪与不良的应对方式的同时帮助患者分析个人病情与预后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患者配合治疗能够得到的效果,作到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有效的配合治疗护理去迎接身体的康复。

人性化护理模式范文6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儿科护理;应用;护理效果

儿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的科室,其主要针对对象为婴儿期至青春期的儿童,主要包括其健康和卫生问题[1]。有学者提出人性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儿科护理的效果,减轻患儿治疗期间所受的痛苦。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将对患者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本文将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运用到儿科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1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0~12岁,平均(6.3±1.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儿,男性4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3±1.1)岁,其入院原因包括支气管哮喘20例、肺炎21例、小儿高热23例、小儿腹泻25例。观察组患儿,男性4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3±1.4)岁,其入院原因包括支气管哮喘18例、肺炎22例、小儿高热21例、小儿腹泻28例。两组患患儿的资料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含检查护理,用药护理等内容。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人性化管理护理:其主要措施:①强调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护理人员形象整洁,尤其要保证衣着干净、妆容素雅、态度和蔼、时刻面带微笑;此外,要求护理人员举止文明,面对患儿的吵闹要有足够耐心,亲切引导,切忌采用暴力的方式对待患儿;②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儿科患儿情况较为特殊,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强硬的护理技能是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护理技能,降低不必要的护理纠纷;③合理分配任务: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防止因任务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护理不到位情况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④为患儿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儿科患者有其特殊性,在病房布置上可采取张贴花草、动物、卡通人物等图片;对于必要的住院须知、操作告知等规章制度采用颜色鲜艳的卡纸制作;病房窗帘以暖色调为主;⑤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当患儿家属对护理及治疗有疑问,甚至加以责备时,护理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仔细聆听,做到不动怒,耐心解释;主动与患儿家属聊天,疏解其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给予患儿治疗信心;⑥秉持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患儿日常、及时抚慰患儿的不良情绪:加强对患儿的巡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当发现患儿在治疗时出现惊恐表情时,及时给予安慰,包括轻轻抚触、鼓励性对话或者采取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计算满意度。其中满意度主要对患儿的家属进行评价,包含10个因子,每个因子10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很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为很满意及满意者所占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9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对医院、对医护人员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治疗效果。此外,患儿家属由于担心患儿,可能会存在质疑医生、护士的护理工作等情况,进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2]。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儿科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的性格,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滑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同时可见,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突出了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3]。综上所述,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王晶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