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学习特点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1

我们调查了西安市雁塔区三所小学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四部分的掌握情况。调查的对象为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各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的学生,通过不记名问卷测验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并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一至六年级各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方面呈现出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1.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从六个年级各项均值可以看出,呈现的整体趋势是学生“图形的认识”掌握较好,而“测量”“图形的运动”相对较弱,“图形与位置”最差。这种相对差异,表明小学生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掌握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规律。因为后三者都是建立在“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只有对几何图形有基本的辨识,才能进一步进行“计算”以及掌握较为抽象的“平移”“旋转”等运动。

2.年级升高,个体差异变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掌握“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等相对抽象的知识个体差异变大。一般来说,个体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思维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而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指的是后者,因为我们希望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来学习知识,但出现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内容。

3.四年级是重要转折期

四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期,同时也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转折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1~3年级“图形的运动”这一部分,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而4~6年级则是“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要求的提升也体现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这一“关键期”。

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图形与几何”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学习策略。

1.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方式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会感到复杂、枯燥,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热情不高、能动性不强,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但我们知道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从直观的形象认识开始的,所以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直观、形象往往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起点,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他们身边熟悉的实物,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拿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获取知识。

如某位老师进行“线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生1:街道上的斑马线。生2:手电筒射出来的线。生3:织毛衣用的毛线……结合这些形象的素材,进一步深入教学主题。

2.抽象知识操作化,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内容。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些概念、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这些抽象的知识可以具体操作,如与学生的经验、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参与学习,亲身体验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关于平移的教学,老师们反映,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但当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时,要准确地数出图形平移了几格,这会对一些学生产生困扰。

如判断方格纸上的房子平移了几格,有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先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比如蚂蚁搬家。两只蚂蚁分别位于房子的两个点上,比如房子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点上,它们把房子向左平移到虚线处后,两只小蚂蚁争吵起来。一只蚂蚁说:“我搬得远!”另一只也不示弱:“我搬得比你远!”老师根据小蚂蚁的争吵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快帮小蚂蚁数一数,哪只蚂蚁平移的格数多?”接下来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分别数出两只小蚂蚁平移的格数,让学生发现虽然是房子上两个不同的点,但是它们平移的格数相等。还可以进一步创设情境:假如房顶上有一只小蝴蝶,小蝴蝶平移的格数又是多少呢?它和小蚂蚁平移的格数相等吗?通过数格数,让学生明确在数物体平移的格数时,只要确定一个点,数出这个点平移的格数,就是物体平移的格数了。

3.多种教学措施,缩小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以丰富多彩的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出现几何学习的困难,往往是对知识点兴趣不浓导致的,但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的有趣素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困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性特点;因材施教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数学等一些传统的学科相比,它还是一门刚兴起的不久且逐步发展的新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这一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进行教学,才能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课程相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较大,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习目的、态度和兴趣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虽然他们大都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了没热情和渴望,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而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其目的就只在于如何玩好各种游戏、学习网上冲浪的方法和技巧,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且需要认真地学习才能扎好根基,此时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就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性格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所在,学生性格的差异性特点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表现出来。比如性格开朗、好动、胆大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乐于操作、敢于尝试且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性格孤僻、内向和胆小的学生要么怕弄坏学校的电脑,要么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放弃操作,不敢尝试。

三是由家庭环境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大都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在课后布置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愿型任务。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按照其完成任务的情况就表现出家庭环境存在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就给学生配置了电脑,有的还要求学生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班、兴趣班。但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或者父母的不重视,特别是在当今应试选拔人才的今天,家长大都只认为学好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才是最重要,把信息技术教学当成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学科,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还有的家长现在是“谈网色变”,社会上的种种负面消息,害怕学生接受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等都表现出了来自家庭方面的差异性。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

二、正视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科技的应用及其广泛。例如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和内容的丰富得到了所有师生的青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以及生活中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假如教师难以恰到好处地处理上述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难以达到因材施教,就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的锐减。有时是因为理论性强、操作复杂,导致基础薄的学生难以一时接受而失去了兴趣,有的是因为有些学生心高气傲,学的时候又打退堂鼓,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等等情况,这些都是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因而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联系教学内容实际,正视学生差异性的存在,通过因材施教,从而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于如何将学生差异性特点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一是正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点。通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动机,让他们懂得不能把学习兴趣全都放在玩游戏和网上冲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强化动手实践能力。

二是正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对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性特点。教师应选择灵活、机动地策略进行教学,通过采取任务驱动法,帮组他们端正学习态度;采取不同方式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正视学生因家庭环境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特点,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力度,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引导学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学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差异性特点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3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且缺乏动力

当前社会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只有高考失利的学生才会来到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还有的学生认为来到职业学校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父母的嘱托,逃避社会上的压力,认为职业学校的学习也无法给自己带来提升,缺乏学习积极性,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2.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进入过社会,对于社会需求没有直接的了解,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岗位的联系,大部分是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的专业,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心理。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出于自愿选择的专业,学生会报以较大的兴趣,并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而在父母和教师意愿下选择的专业,学生大多数缺乏兴趣,并且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学习中的各种情况。

3.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入校成绩比较低,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存在着消极抵抗心理。还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想要通过几年的学习成为有利于社会的职业型人才,但是缺乏方法和目标,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针对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增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

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仅是在学校的影响下形成的,还与家庭环境、家长的文化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学校应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并积极与家长开展合作,共同帮助职业学校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与动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优势。在合作之前,学校应深入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明确家长的文化情况、收入情况和家庭成员结构等,并对家长进行一些培训,教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学校生活并处理好个人生活与学习的方法。同时,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校的在校情况进行传达,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帮助教师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与特点。

2.在教学中渗透专业理念

专业教学是职业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只有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学生才能够产生不断的动力,才不会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迷茫。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在高中时期,就可以适当引入专业介绍课程,对于各类型专业的基本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工作岗位职责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在没进入职业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对专业进行基本的了解,并产生发展意向,在高中毕业后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专业选择。在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应结合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在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企业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参观,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在课程中也应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更具岗位需求构建客户层体系,将职业发展目标放在首要地位,使教学更加贴近职业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在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由教师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需要设计项目任务,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原则,设计出实施步骤,准备大量的资料、素材,写出指导方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围绕本项目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实施进程安排。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鼓励他们相互讨论,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比较于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得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要指导做好项目活动的日常记录,使之成为检查评估的重要资料。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保障机制; 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91- 0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各高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由于各高校专业等因素的不同,开展实践活动项目各具特色,高校需建立一个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社会实践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当前,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进一步促进社会实践教育的发展。

1 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运行机制

1.1 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1) 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各高校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基层走访、服务下乡、文化传播、义务劳动等形式,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注意思想层面,在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考察欠缺。大学生和社会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认识都不够清晰。部分学生通过熟悉的部门或单位填写调查表,随即上交学校,没有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对相关社会经历进行深入研究的只是少数。在社会层面,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一些单位在经济、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给予支持,高校或多或少会考虑经费问题,一定程度使实践单位出现付出大于回报的情况,造成影响。

(2) 与社会需要存在脱节。社会实践活动,类似于“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形成“高校—社会”的双向效益链条。社会实践活动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势必造成社会实践链条不稳,实践基地的建立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基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实践成果,强化实践过程,如果不考虑实践单位或当地的实际要求,则对于日后社会实践的延续不便,缺乏长效性。

(3) 部分社会实践形式大于内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更好地感受社会,从而了解社会。现在一些社会实践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高校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见踪影。个别学生在参与农村调研时,甚至连农村都没有去过,又何谈调研呢?通过社会实践赢得学分,是部分大学生的想法,满足于将社会实践应付过去。

(4) 缺乏科学指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要想在实践中真正有所学,就需要在专业上有指导、在制度上有规范、在资金上有帮助。目前一些高校在此类社会实践中,缺乏科学指导,同时对于社会实践的考核制度也不完善,影响了社会实践的效果。

1.2 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

(1) 社会实践活动以主题式为主,类型式为辅。结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我国每年确定一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各高校围绕此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互不重合、结构合理的社会实践形式。组队大多以小规模团队为主。有的团队是以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的专项实践团队,有的为同学之间自发形成的团队。

(2) 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在校学生大多以自愿报名形式参加,可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在某些高校中既涵盖在教学计划、教学课程中,也与学校的奖学金挂钩,给予学生一定交费或食宿补助,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发放奖状鼓励,然后用校园网络或报纸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申报立项。

(3) 高校将实践基地作为阵地,开展走访、调查或下乡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特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获取信息,进行总结、梳理,最终形成论文。社会实践结果大多以实践报告形式上交学校进行交流,学校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定。

2 国外社会实践活动与国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比

经研究,在国外一些大学,例如欧美地区,较为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颇有心得与成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是国外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

2.1 专业实践活动占据较长时间

在欧美地区,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专业实践或实习学分。在美国,大学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工厂或者企业学习。如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联合国旁听席上“听课”,学经济的可以去华尔街实习。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去相关领域的单位进行实习。

2.2 学生自主管理与参与学校管理内容较多

国外在制度制定、措施执行过程中都有学生参与,例如学校的招生政策、学生课程设置等,某些学校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校领导的选举投票,学生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3 开展社会服务与勤工助学活动

国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有的学校将其列入学校必修课中,同时对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学生进行评分,并作为凭证。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勤工助学比例很高。据笔者了解,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主要是青年人的自主独立意识较强,他们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工作,获得经济费用,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与平台。为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开展,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非常必要。

3.1 社会实践活动保障机制的内涵

具体保障机制的内涵就是高校或者相关社会实践单位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经费、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2 保障机制的具体方面

(1) 思想保障。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很多的思想误区,只有对社会实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有成效。这里的思想保障既包括高校和大学生,也包括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本体,只有共同认识清楚,明确实践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实践中获取新知。

(2) 政策保障。高校大学生虽然一直在社会中生活,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认清社会,这就需要高校从教育为本的角度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要实行鼓励政策,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际,这样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氛围。

(3) 后方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一个载体,通过载体更好地认识社会,社会实践基地就是载体。它能发挥缓冲的作用,不至于在校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中的形形,不至于将社会中不好的方面吸纳进来,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基地来了解社会,这样才能便于吸收好的方面,加以利用。

4 我校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经过多年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实践活动已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西部计划服务项目成绩喜人,社会服务蓬勃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连续多年受到国家表彰。在此工作基础上,笔者拟从构建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体化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完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机制,发挥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4.1 我校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 活动地点划分:校内实践活动——论文、学科竞赛等;校外实践活动——实习、社会调研。

(2) 活动环节划分: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实验;计划外社会实践——课外学术研究、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各类咨询服务、学生组织活动。

(3) 实践活动层次划分:正常——培养平时一般的实践能力,例如语言表达、文字书写、人际交往等基本能力;专业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创新——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在正常实践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提高社会实践的层次。

4.2 我校社会实践具体实施方法——分年级分层次

(1) 大一年级:依托校园,以军政训练、勤工助学为主,鼓励假期学生就近安排社会实践,开展各类课外文娱活动,提高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

(2) 大二年级:开展简单的社会调研活动,以认识学习为主,增强自身对社会的了解,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 大三年级:开展技能型社会实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4) 大四、大五年级: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扩大知识面,提高相关就业能力。

(5) 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期间:结合专业技能、知识以及专业课题,开展相关科技创新社会实践。

4.3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依托校园的实践活动。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类社团组织,根据所学中医药专业特色,提供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在走社区、下基层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得到好评。同时根据自身优势,建立长期实践基地。

(2) 以共青团工作为媒介,勾画新时期工作美好蓝图。2012年7月,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团市委建立校地共青团共建基地,同时建立了临床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创了高校与地方共青团的共建工作,也拓宽了共青团工作的领域范围。

(3) 开展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引领青年学生下基层,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专项计划、特岗计划等。自2003年“西部计划”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有130余名志愿者奔赴内蒙、宁夏、河北等地志愿服务,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省市奖励。

4.4 我校社会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1) 紧密结合学生第一课堂,充实实践内容。为突出我校社会实践特色,有意识地开展了与专业相关的医疗服务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等活动,成立了校级、院级、学生自组、学生个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团队。实践服务团队在东辽县、公主岭市、农安县等地,开展送医送药、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结合教师课题,开展了全国及吉林省中医药公众素养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了解中医药在公众中的地位,有了更多想法。

(2) 紧密结合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实践空间。一方面以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为突破口,开展进社区活动,其中临床医学院走进净月社区,建立义诊中心;针灸推拿学院在东站十委社区设立义诊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西部计划”,学生用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服务地人民的好评,《中国中医药报》、《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3) 紧密结合学生创业就业,增强学生成才效果。引导大学生根据现代职业要求锻炼自身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就业创业市场。根据新形势下就业的新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毕业生回访工作,走访人事单位,帮助学生把握就业定位,提高认识。

(4) 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逐步强化社会实践特色。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党政领导支持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专家教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体系建设保障,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5) 打造社会实践品牌特色。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多个品牌:临床医学院在二道区同心养老院已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17年,被评为“青春辉映夕阳红”先进集体;针灸推拿学院在“小巷总理”谭竹青生前工作过的东站十委社区建立医疗志愿服务基地,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学校开展“吉林省百镇千村”中医服务行动,组建100个重点团队,奔赴吉林省1 000多个村镇送去《中国中医药报》以及健康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回报社会、贡献国家的有效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必须科学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5

关键词:网络协作学习;学生评价;有效性;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5013-02

Students' Evaluation Design Features and Validity Analysis

MENG Juan, YANG Q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Zhumadi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summary:Network cooperation study for remote teaching with the integrity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learner can cooperation study, also can through the evaluation to understand their learning status, especiall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ituation, and on the modified and improve learning. How to carry out the effective student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Key words: network cooperation study; students evaluation; effectiveness; data mining

1 网络协作学习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支持协作学习的环境,由多个学习者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系统具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虚拟的学习环境:以网络为主要媒介的协作学习,是发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当中的。不仅仅环境可以虚拟,教师、同伴甚至学习者个人的身份都可以成为虚拟。在研究网络协作学习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网络具有的虚拟性对学生自身和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习进程和方式多样化:网络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可以同步的进行教学和协作,也可以发生异步的教学和协作。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既扩大了网络协作学习的适用面,也对学生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辅导和协作难度加大:以网络为主要的交流手段,使得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学习方式和进程的多样化,也加大了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以及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难度。

学生评价域加大:和传统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不同,协作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学生评价更注重对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层面的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成绩的测量、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评价等多方面。如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协作等。

2 学生评价设计特点

网络协作学习学生评价系统主要由登录模块,协作学习模块,学习效果评价模块和数据库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学生评价模块设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用教育评价设计的方法,学生评价过程设计系统化

1) 陈述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2)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

3) 根据学生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确定评价种类和评价方法;

4) 学生评价的实施方法,这部分考虑了网络这些特殊的学习环境,确定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评价方法应该如何实施;

5) 结果分析和反馈,这是新型学生评价和传统学生评价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一方面根据一定的权重,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评价方法所收集数据,分析学习者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和同伴之间的协作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根据分析结果,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反馈,提出建议,促进了学生学习。

2.2 注重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学生评价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属于学生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Bloom 认为“许多情感目标能象某些认知目标一样较快达到,并能予以评价”。网络协作学习系统中学生评价的情感领域评价是对学习者参与协作学习状况的评价,如参与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等。网络技术为情感领域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准确性。

2.3 计算机技术对学生评价的辅助作用

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学生评价更注重对协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和面对面协作学习学生评价方式的不同在于计算机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使用。学生在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信息被系统纪录,并做出客观的评价,类似于传统评价方式的档案袋法(人工纪录学生学习信息,用于学生评价或反馈),但比档案袋法更为精确和客观。

2.4 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和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评价不同,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改善学习。一方面,根据学习者自评和同伴互评使学习者了解自己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另一方面,使用系统评价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做出辅助,如定时提醒等。

2.5 多种评价种类、评价方法相结合

网络协作学习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种类相结合的方法。即在网络环境中,同时使用同伴互评、学习者自评和系统评价等多种评价种类。同伴互评和学习者自评可以从定性的角度完成学生评价;而系统评价则从定量的角度完成学生评价,从而实现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定性和定量学生评价的结合。评价方法包括问卷法、观察法(即系统采用数据库纪录的方法)等。

2.6 智能化系统评价,加深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系统收集的学习者相关信息进行深层分析。可以进行文本数据挖掘和分析来评价协作学习参与者的贡献。通过数据挖掘将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的思路明朗化,从而评价学习者参与协作的程度。

3 学生评价设计有效性分析

评价的有效性与评价目的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关。学生评价目的是对学习者协作过程中的协作能力和协作表现的评价。从而能够给学习者以反馈,促进学习。系统评价所收集的数据是协作学习系统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记录。它的目的一方面根据学习者学习状况给出提示;另一方面根据发言量以及发言数的多少来部分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提示部分对学习者起到督促和监督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帮助。而根据发言量和发言数的多少来确定学习成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没有对学习者的语义语境进行分析,而是简单的从量的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同伴互评价和学习者自评从质的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网络协作学习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回顾自己在前一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对协作学习过程做出修正,另外和同伴评价互为补充。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评价即: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观察(可以是潜意识的,也可以是教师提醒,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在进行评价前,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对自己在学习中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情况,并根据自己的自我评价基准,对自己的协作学习行为做出对照,从而完成自我评价;在自己评价、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自我改进,并且形成新的自我评价基准(如图2所示)。

同伴评价是对组内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同伴评价是特别有效的。这是因为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协作能力的高低,协作学习参与程度对于同伴来说感受最深,同伴对学习者协作学习能力以及参与程度的评价原则上来说是较为准确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中同伴评价的作用能够让学习者对自己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一客观的了解。学习者协作学习的态度和表现能够通过同伴互评得以呈现。

4 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评价是这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帮助社会充分利用教育成果和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建立基于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以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参数以及评价算法来设计教学评价模型,来正确、有效地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问题,仍然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 孙利,陈萍,陈华丽.关联规则挖掘在网络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1):1.

[2] 陈磊,康彦民,陈华丽.智能教学系统中学习效果评价研究[J].福建电脑,2007(5):25-26.

小学生学习特点范文6

论文摘要:随看社会的发辰,现今大邵分高校的毕生亦是90年代的比较有个性的成长晰一代。当然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再加上职业高校有其自奇运行与发展的挽律与特珠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i得更为重弃。忍忽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街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2.4建立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