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难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收账款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1

就国有流通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和存货既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也是资金占用的最大组成部分。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变动频繁,且审查程序较为复杂,如何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两金”内部审计,成为了审计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两金;内部审计;流通企业;难点;对策

一、“两金”内部审计的定义与范围

“两金”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针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审计。具体来讲,是指对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控制进行独立评价,确定管控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到位、是否经济,以及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

二、国有流通企业“两金”内部审计关注的主要内容

国有流通企业开展“两金”内部审计,主要以被审计对象应收款项和存货的真实有效性为基础,结合对“两金”的结构和质量分析,审查评价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资金占用的合理性。其关注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审计时点“两金”账面价值为基础,全面了解应收款项与存货的实际资金占用、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若存在超预算边界的现象,需要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2、关注应收账款和存货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客商准入与评价制度、赊销审批制度、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预警制度、商品流转及盘盈盘亏处理制度等制度的订立与执行情况;3、关注坏账准备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核销等是否符合审批备案流程;4、结合账龄(库龄)分析,进行应收款项与存货的质量分析,重点审查长期挂账款项与老旧库存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回收或处置的可能性;5、分析应收款项与存货管控的关键点、风险点及存在的重大管理缺陷;6、重点对截至审计时点的应收账款与存货项目进行审计,审查应收账款函证与存货盘点的过程记录及账账、账实核对结果,查找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7、检查评价应收款项与存货管理的现状及效果,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三、国有流通企业“两金”内部审计的难点

1、“两金”的特点导致内部审计难度较大。一是应收账款的记账依据主要为内部编制,在审计时一般采用函证的方式核验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但该方式费时费力,且常常出现函证方配合不积极的情况,导致回函较低、影响了审计的效果效率;二是流通企业的存货具有存放地点广、种类项目繁多、流动性强、周转快的特点,且由于流通行业的业务模式更新较快,存货的流转方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存货对资产真实性的影响较为隐蔽,很容易发生潜亏事项,造成存货控制及盘点困难;三是国有流通企业的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可能因对行业特点与业务模式生疏,难以对老旧存货的价值作出合理的判断。2、“两金”容易出现账目混乱的现象。国有流通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活动,一般表现为数量多、单价高、金额大。如果“两金”相关内控制度稍有漏洞、不相容岗位未完全分离、每一单业务的核算不清晰,很容易造成账目混乱,甚至有可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大部分流通企业的交易流水越来越大,对采购入库、销售收入的确认也更加迅速,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应收账款和存货审计的难度。3、存在利用“两金”调节报表利润的舞弊现象。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流通企业日常经营中变动频繁,且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与报表利润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审查程序复杂、难度较大。尤其当经理层、部门或个人面对较大绩效考核压力时,很可能会利用“两金”来调节报表利润。因此,应收账款和存货这两个项目一般是审计责任认定的高风险区。

四、解决难点的对策建议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就应收账款审计而言,要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如可从账龄较长、年交易量小而金额大的应收账款以及报表日前突增的大额应收账款等方面入手查找问题;就存货审计而言,要通过库龄分析、存货账实核对及存货价值确认等方面加以防范,如可关注价值过高或过低及数量反常的存货。发现上述问题线索,除运用审计专业知识外,主要还在于审计人员对具体业务及“两金”特点的了解。2、重视对客商管理的控制性测试。客商管理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控的结果输出。同时,这也是避免“两金”出问题的前提。在内控测试环节,审计人员要重点检查被审计对象供应商与客户准入评价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是否实时把握供应商和客户的资质情况、基本信息、资信变化,是否根据业务合作情况、外部市场变化等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授信方案,是否设置了合理的授信边界等等。3、加强对应收账款函证与存货盘点的实质性测试。审计人员利用函证法进行应收账款审计时,对于欠款金额较大或有理由认为欠款存在差错、问题的应选择肯定(积极)式函证,对于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较好、欠款金额小且债务人数量较多的应选择否定(消极)式函证。发函时间应尽量接近资产负债表日,且审计人员应直接控制函证件的发送与回收。存货盘点通常采用抽盘方式,重点检查存货账实是否相符。首先要确定审计截止时点,注意盘点中发生的存货未达账项,并按审计时点作必要调整;其次,要对代保管、寄存上游或寄销下游的存货按合同进行核对或进行函证,确保存货的真实性。要密切关注业务的实际情况,防止出现入库不入账、出库不出账等弄虚作假行为;再次,审计人员要亲自参与盘点,并做好底稿记录,将抽点放在高价值的存货项目上;最后,采用比较核对法,即按采购成本与存货现行市价进行比较,审核确认存货价值。4、引导推进合同项目化管理。引导被审计对象建立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合同全周期过程管理,细化对“两金”的核算颗粒度,真正从源头防控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宏,存货审计中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2年第18期:248.

[2]杨明梅,对企业应收账款审计的思考[J].齐鲁珠坛,2016年第3期:53-54.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2

【关键词】煤炭类企业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性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也就使得应收账款产生。应收账款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周转,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所以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中国,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少,也就是增加了现金流量,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对煤炭企业来说,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企业可以灵活调动资金,发展优势产品,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保障了企业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产生

应收账款会占用一定资金,而企业若不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应收账款,便可以用于其他投资可能获得收益。在赊销交易中,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有可能因为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而发生损失。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不必要成本的产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有利于避免虚假经济的产生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只要销售实现,即使货款尚未收回,也应确认收入、按章纳税,但事实上许多的应收款逾期不能收回,形成了虚假的经济效益。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虚假经济发生。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煤炭行业市场秩序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基础是信用,加强信用管理,从煤炭行业看,可以减少赊购企业的资金拖欠,缩短企业债务时间及债务链,优化煤炭行业社会市场秩序;强化应收账款管理,规范行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应收账款的责任体系,维护煤炭行业的市场秩序。

二、煤炭类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周期长

在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亏损状况下,客户延期支付货款超出信用期间。煤炭企业业资金紧缺,煤炭类企业短时间内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比较少,多数都是3年以上甚至5年以上。长期拖欠货款,占用企业资金,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二)金额巨大

煤炭类公司交易量大,相应的资金数额巨大。一般电力企业采购煤都改成了后付款,有些还是以承兑汇票付款,从开票到兑现一般要有几个月的时间,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甚至陷入财务危机。

(三)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

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

三、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原因分析

(一)产品单一,企业竞争力不足

煤炭行业资源丰富但产品单一,缺乏创新,再加上当前几乎都是买方市场,比如山西西山煤电在同行业中排名靠后,在规模、技术、成本方面均不具备优势,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大量煤炭资源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西山煤电又加大促销力度,随之企业应收账款多、资金短缺、企业经营不善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二)管理阶层对购买企业的信用分析不足

煤炭类企业在选择赊销商方面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不够,导致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先是要了解客户过去的信用状况,其次,是要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通过一定的评估方法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和偿还能力,根据这种信息再决定是否对其采用赊销政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增加销售收入,就一味地增加赊销额,致使许多赊销款项无法及时收回,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三)业务流程不规范,日常管理不完善

企业在发生赊销活动后,没有建立完善业务往来对账制度,对账收账不及时;其次,企业管理方面也缺乏有力的财务监督制度,对信用标准执行力度不够,财务部能不能及时对这些购买者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企业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催账制度作为保障。此外,主管销售部门销售制度无法与财务制度相适应,使得应收账款比重逐年上升,坏账准备加大,也是造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四)对账不及时,导致企业风险增大

一般而言,收欠的难点和重点是逾期款项,拖欠越久,收回的难度越大,产生坏账准备的可能性就越大。西山煤电企业经营活动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经营过程中债权债务双方应就经济活动中的往来事项未进行定期对账,未利用账龄分析表来检测应收账款的发展趋势,使得大量应收账款长期存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五)催收应收账款的方法和程序不当,导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大量产生

催收费用是指欠款单位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偿还所欠款项时,债权人为了收回应收账款所耗的各种费用,它包括人工成本和其他各项成本。企业在进行赊销前虽然对用户进行了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的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收回,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合理的催收方法和程序,采取合法手段维护企业合理权益。

四、加强煤炭类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3

我国军工企业属国有性质企业,主要生产领域涉及特殊军工产品及军民两用型产品,并始终肩负着满足国防和战争需要的特殊使命。较其他基础行业相比,其具有如下行业特征,也正是由于其行业特性的束缚,它的应收账款存在管理困难:

(一)政治性

军工企业最大特点就是要担负国家军事建设的主要重任,因而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军工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它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符合国家战略目标与现实利益,基于上述考虑,军工企业有时甚至会选择以损失经济利益为代价,那么,政治性的行业特点就决定了它的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保密性

由于某些特殊军品和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军工企业往往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所以,军工企业的保密性决定了它的研制与生产必须由特定军工企业来完成,使得其市场开放程度受限。基于特定的市场空间及行业内部企业间的较多购销产品或技术的行为,军工企业会产生烦琐的三角债务关系。

(三)买方垄断性

军方是军品的最终用户,军工企业买方垄断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经济运行适用特殊的商品规律,所以,一味地效仿市场经营机制所形成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更为严重。

(四)高风险性

军工产业在流动资金、研发技术及人才引进方面属于高风险产业,另外,其产品与服务需求的非均衡性及不同军工产品系列的特异性,同样使得军工产业选择生产范围存在较强的刚性。这样一来,订购的产品与服务的锁定性需求也决定了军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存在后续管理风险。

二、军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军工企业具有行业特殊性,所以其应收账款管理困境也较其他行业略有不同:

(一)需方原因产生应收账款的管理困境

(1)支付习惯不同。军队间的订货不同于正常企业生产,其订货基本是采用先交货后结算的方式,又因军需物品的特殊性及重要地位,军方对其采购更为慎重,所涉及决策级别更加繁杂,导致决策周期较长而产生了应收账款。这样不仅加大了军工企业的人力、物力消耗,也加大了其流动资金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2)受控于支付权限

军工企业的资金调配多需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复,上报及审批时间过长易形成应收账款,这主要是基于宏观调控的因素而决定,所以,军工企业应收账款的清偿不取决于企业本身。

(二)供方原因产生应收账款的管理困境

军工企业供需方关系的特殊性决定,其应收账款管理往往不存在恶意拖欠问题,也较少需要对需方客户征信问题进行调查,但其应收账款管理却存在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管理难点:

其一,军需产品及服务的专用性决定其清偿力度减弱。军工企业针对军方需求量身定做专项方案,相应的,其在研发与生产期间便失去了所有投入项目总资源的机会成本,并增加了对军方的依赖程度而处于收款中的弱势地位。另外,军工行业具有高度保密性,其设计方案不能像产品一样进行后期抵押、拍卖等,也同样减弱了应收账款的清偿力度。

其二,军工企业制约因素较多增加了应收账款的管理困难。军工企业受国家政策及军方需求的制约因素较多。在方案设计阶段,一旦政策变动或军方需求方针变更,均会造成设计与生产的暂停或终止,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前期投入的应收款项回收困难。

另外,军工企业的军转民限制因素也较多,某些涉密技术是绝不可能因其民用市场前景的诱人而被批应用于民品的生产领域,如若经适当的技术转化并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实现了军转民生产,其历时时限也较长,况且随着经济增长及人们物资需求的转变,重新投入市场的军转民产品,其经济效益也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因此,而形成的资金投入是需要军工企业自行消化的,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军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化举措

军工企业使用应收账款赊销策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产品及服务的销售量,但后期款项的拖欠却反而制约了它的持续发展,这也是很多军工企业陷入被拖垮的窘境之一。因此,军工企业要积极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才能适当的规避赊销过程中存在的经营及财务风险。

(一)加强应收账款内控管理

基于其国有企业的特性,一些军工企业不注重企业的内控管理,针对应收账款这一问题,军工企业要特别强化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控机制,并做到在决策前控制好前期投入,在方案实施中注意负责部门间的联动管理及加强事后控制的考核与责任机制落实,将应收账款管理贯穿于整个方案的执行过程中,以强化供需方相互间的重视程度而增强风险调控能力。

(二)坚持核算中的谨慎性原则

一方面,军工企业要在尊重合同的基础上,应根据设计或生产进度按比例核算收入与成本,并注重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合理适用;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注意应收账款本身的机会成本与时间价值,在签订专项合同时将上述因素囊括其中加以考虑,以增加应收账款的货币时效性。

(三)引进承兑汇票或应收账款保理理念

随着军工企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升级,军工企业也可以在合同签订时注明双方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进行支付结算,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应收账款收回的风险,也能扭转被动等待付款的局面。

另外,军工企业也可以考虑与银行进行互动,引入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将常规性、不涉密的项目进行银行保理,既可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实现应收账款风险转移,也可以借此提高收账能力及缩短收账时间。

四、结语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4

[关键词]间接法;现金流量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28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2

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编制的重点、难点,由于其计算复杂,且容易将期初、期末、应收、应付混淆,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全面熟练地将其掌握。为使广大会计人员甩掉死记硬背,笔者针对分析填列法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两大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一套“同类相加、反向相减”的简便方法,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单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 方法简介

在登记T型账户时,资产的增加在账户的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账户的贷方。同时,再将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演变成为“所有者权益+负债-资产=0”,并将“+”理解为增加,“-”理解为减少,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同类别项目的增加需要加上,相反类别的项目增加需要减去,才能达到总体平衡”。这一结论同样可运用到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甚至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计算过程中。现仅将分析填列法中的最为复杂、并经常应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两项进行举例说明。

2 分析填列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具体说明

2.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计算的具体运用

计算公式:营业收入+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不扣除坏账准备)+预收账款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由于收到非现金资产抵债减少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金额-本期发生的现金折扣-本期发生的票据贴现利息+收到的带息票据的利息+其他特殊调整业务。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营业收入+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为起点,营业收入、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增加在贷方,遇到贷方增加时,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预收账款的增加计算时加上,如相反则减去。

结合以上计算公式具体分析如下:(1)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为资产类科目,当期初余额大于期末余额时,说明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如果在贷方则加上。(2)预收账款为负债类科目,当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时,说明预收账款增加,预收账款增加在贷方时也加上。(3)本期由于收到非现金资产抵债影响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余额减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使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是加上的,但在非现金资产抵债的分录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对应的科目为非现金资产,相当于多减去了,所以应当将此项再加回来。(4)本期发生的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财务费用,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减少,在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应该加上,但其对应的财务费用部分不涉及现金流量,所以相当于多加了,应当减去。(5)收到的带息票据的利息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在贷方,同理也加上”。

2.2 “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计算的具体运用

计算公式:营业成本+存货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项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账款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金额-本期结转的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本期支付的应付票据的利息-本期取得的现金折扣+本期毁损的外购商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中产品成本所包含的不属于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现金的费用(如计提的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中除材料以外的其他费用)+其他特殊调整业务。

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以“营业成本+存货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为起点,营业成本、存货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应交税费(本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增加在借方,遇到借方增加时,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预付账款的增加计算时加上,如过相反则减去。

结合以上计算公式具体分析如下:(1)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为负债类科目,当期初余额大于期末余额时,说明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减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减少在借方,作为加项加上。(2)预付账款为负债类科目,当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时,说明预付账款增加,预付账款增加在借方,作为加项加上。(3)本期由于以非现金资产抵债、结转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使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减少,在计算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时应该加上,但在以非现金资产抵债、结转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的分录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对应的科目为非现金资产,不涉及现金流量,相当于多加了,所以应当将此项作为减项减去。(4)支付的应付票据的利息分录为“借:应付票据,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在借方,同理作为加项加上”。(5)本期取得的现金折扣分录为“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财务费用”。应付账款减少,在计算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时应该加上,但其对应的财务费用部分不涉及现金流量,所以也相当于多加了,应当作为减项减去。(6)本期毁损的外购商品成本。毁损的外购商品使存货减少,但对应的科目为非货币性资产,不涉及现金流量所以应当作为加项加上。(7)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中产品成本所包含的不属于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现金的费用(如计提的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中除材料以外的其他费用),此项由于不属于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现金类,所以应当作为减项减去。

2.3 在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关于坏账准备的解析

当给的条件是“存货”的科目余额时,计提坏账由于不涉及现金流量、也不涉及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则不做处理;发生坏账损失,使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减少、但不涉及现金流量,则作为减项;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同理作为加项加上。

当给定的条件是“存货”的报表项目,计提坏账使应收账款项目余额减少,但不涉及现金流量,则作为减项;发生坏账损失与收回已核销的坏账,由于一借一贷相互抵消不作处理。

2.4 在计算“购买商品、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时,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解析

当给的条件是“存货”的科目余额,不用做出调整,应为存货跌价准备不影响科目余额。

计算公式:存货科目余额年末数-存货科目余额年初数=(存货年末科目余额+不属于经营活动减少的存货-不属于经营活动增加的存货)-存货年初科目余额。

不属于经营活动无关的存货如在建工程本企业的产品(应加上)、投资者投入的产品(应减去)。

当给的条件是“存货”的报表项目,计提的跌价准备应当调增,因为报表项目已经把跌价准备的金额考虑进去,使存货减少,但其实这部分减少不是对应销售成本及增值税进项税额项目,因此应调增。

计算公式:(存货年末项目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年末余额)-(存货项目年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年初余额)=(存货年末科目余额+不属于经营活动减少的存货-不属于经营活动增加的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年末余额)-(存货项目年初余额+存货跌价准备年初余额)。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5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22日

一、应收账款风险成因

(一)企业盲目追求市场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尽可能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运用商业信用的手段促销。但是,有些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根本未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风险防范,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这种现象属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为了扩大销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些企业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出深入调查,对客户的经营状况、管理层的品格等信息缺少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没有及时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就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最终形成了逾期应收账款,甚至产生坏账。

也有许多产品的销售人员,甚至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一意孤行,他们片面地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销售才是硬道理,把产品卖出去才是一切工作的王道。而回款则是以后要干的事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受到这种销售至上观念的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必定会居高不下,问题越积越多。

(二)企业缺乏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意识。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企业根本不懂得转化应收账款形式去转嫁坏账风险。企业缺乏风险转移意识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许多企业缺乏法律保护意识,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回收比较困难的款项,没有在法律时效内及时提请诉讼。也有很多企业非要等到最后的付款期才到银行办理收款业务。在发现客户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后,担心失去后续业务不愿意催收欠款,所以在出现坏账时,企业不愿意尽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丧失了诉讼的最佳时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从、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同时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即使胜诉了,法院执行困难,也使企业逾期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变成呆账、坏账。此外,在制定销售合同时,也没规范合同内容及明确付款结算条款,容易引起经济纠纷,导致货款不能按合约收回,造成不应有的困难和损失。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绝大部分的企业中,真正的销售完成是以回收资金为标准的。但是,很多企业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达到账面上的高利润,实行销售人员的工资与个人薪金挂钩的制度,利用这样的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比重大小对销售人员的销售任务是没有影响的。这样就促使销售人员为了达到个人利益,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促销商品,片面地极大限度地追求销售任务的完成。销售额的增长也会使得应收账款相应的同比例增长。对这部分形成的应收账款,企业又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未责成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负责追款。这种没有将应收账款的追缴回收纳入员工的考核体系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使企业在经营上陷入了僵局,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

(一)进行合理的市场竞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合理的市场竞争,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质量。质量是销售产品的保证,它使产品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先从普通生产员工抓起,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要制定奖惩条例,对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员工给予奖赏;对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或者经常出现质量事故的员工给予处罚;第二,要从管理人员抓起,管理人员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责,树立产品质量第一位的意识。要严格监督生产工人是否按照自己所做工序的标准进行产品的生产;第三,要从制度上抓起,企业应建立签收制度,公司发出的各项通知均应进行签收,这样就避免了只有管理人员知道而员工不知情的情况,提高了员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具有创新意识。在行业产品出现严重同质化即功能相同的时候,企业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内涵。因此,产品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如果得到保证,就会有更多的客户愿意购买该产品,产品销量大,有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企业就会先同支付能力强的客户进行产品交易,最后考虑支付能力弱的客户。这样,企业就会很少出现赊销的情况,应收账款风险相应地也会减少。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应收账款的存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该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同时要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设定某一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可以运用“5C”法:借款人的品质(Character)、经济环境(Condition)、资本(Capital)、经营能力(Capacity)、担保(Collateral)。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降低应收账款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增强应收账款风险转移意识

首先,采取灵活的结算政策,转移应收账款风险。为了防止客户拖欠销售货款,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收取货款。企业可以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结算方式来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企业可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及营运能力选择灵活的结算方式,如对信用等级高且偿债能力强,发展前途较好的客户,可选择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良好合作关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有利的。对信用等级低且有风险的客户,应当采用银行汇票的结算方式,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其所带来的应收账款的风险。同时,对资金暂时有困难,但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应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买方信贷方式销售产品,这样既规避了风险,又保证了产品顺利销售。另外,可以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

其次,可以进行信用保险转移应收账款风险。信用保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所以,企业不应该只停留在应收账款的催收上,而应通过这样的方式加速其变现。

(三)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首先,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每一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业务主管对此承担连带责任。要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过错追究制度,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同时,市场部负责人根据销售计划及销售订单核定应收账款的月度占有定额及年度平均定额,将定额拆分成对应销售人员的应收账款占有定额。这样使得业务管理人员一定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发生额保持在一定限额之内,从而使公司的总体风险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至于对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其次,要提高管理层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企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管理层要对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方面的激励,如提高奖励数额、调整物质激励发放方式等。除了物质激励,还应该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比如业务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将应收账款的发生额保持在一个较低的限额内,或者财务人员及时发现企业将要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并对其采取了有效控制,避免了应收账款风险的加大时,对这些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在企业和员工当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更能长远地激励受表彰的员工。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焕萍.关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思考[N].中国贸易报,2011.4.12.

应收账款难点范文6

【关键词】 应收账款;客户往来对账

一、客户往来对账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买方市场是多数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局面。为了促进销售稳定增长、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一般会采取给予客户一定账期及信用额度的赊销销售方式,这样也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极其重要的流动资产,也是极其容易产生拖欠、呆坏账的资产。应收账款管理可分为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跟进三个阶段。事前防范即客户合作之前的基本情况调查、签订合同、开立新户、初步授信等;事中监控即客户合作过程中的信用调整、监控预警、发货退货管理、结算管理等;事后跟进即客户往来对账、欠款清收、责任追究等。客户往来对账是应收账款管理链条中重要一环,其工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及资产的安全完整。

为了防范因赊销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风险,厂家与客户(以下简称厂商)之间定期的往来账目核对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客户往来对账工作是确认厂商之间债权债务关系、防范舞弊、及时发现差错、厘清债权债务金额、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专项工作,此项工作是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财务工作的难点。

二、客户往来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厂家作为经营活动中债权方,应积极、主动、及时地与作为债务方的商家展开对账工作。在实务工作中,客户往来对账工作在以下八个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客户往来对账工作。

1、实施对账的主体。客户往来对账是财务工作的重点,需要财务人员亲自去核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户数量较多、区域分布范围较广,且距离公司路程较远,而财务人员人数、精力有限,难以做到与每个客户均亲自对账,所以常常需要委托负责该客户的业务员将财务人员制作的对账单带给客户核对、确认。业务人员对这种工作安排常常心有怨言,认为是业务人员在做财务的工作,分散了其专心于业务工作的时间精力。

2、对账周期。客户往来对账周期通常有按月、按季两种,极少按年进行。及时对账,能尽早发现账目差错及舞弊,保证账目清晰准确,但对账周期缩短,又会导致厂商双方用于对账事务的工作量增加。

3、对账方式。对账方式也直接影响对账事务的工作量,按照厂商对账人员是否见面来区分,可以分为现场对账和远程对账(包括函证、邮件、传真、网上对账)。现场对账即厂商对账人员到一方办公现场核对账目,并现场确认;远程对账即厂商对账人员不见面,而是通过挂号信、快递、邮件、传真、网络方式传递对账单。其中,网上对账则是由厂家或商家人员登录到对方商务网站,自主核对账目,厂家与超市客户之间多采用这种对账方式。

4、对账内容。财政部2002年12月制定下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2010年4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的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但目前多数客户往来对账只是核对应(预)收账款的金额。

5对账范围。客户往来账目的金额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提货、退货、回款等)、期末余额。有的对账人员认为厂商双方期末余额能核对相符,就不必再费时费力地核对发生额,只有在双方期末余额核对不符时才需要核对发生额。

6、对账单格式。对账单是采用厂家格式,还是商家格式,是根据厂家或商家哪一方更有话语权来决定。不过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格式的对账单,都只是确认截止某一日期双方的债权债务金额,并无催收货款的内容,实务中存在商家确认欠厂家货款但就是不归还的现象。按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而对账单是否引讼时效中断的问题,司法实践中的认识并不统一。有观点认为,对账单只是当事人业务往来中的债权债务结算凭证,字面上没有催收的内容,不能认定债权人主张权利引讼时效中断;也有观点认为,虽然对账单上没有催收的内容,但当事人对账的行为本身,则隐含着催收债权的意思,应认定为是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引讼时效的中断。

7、对账确认方式。对账确认的规范方式应该是签章(签名加盖章),即加盖厂商双方的公章或对账专用章,并由双方对账人员签名。实务中常常遇到对账单上商家加盖的是发票专用章、收款专用章,但这些印章确认的对账单并没有法律效力。有的业务人员为了掩盖其舞弊行为,甚至使用伪造的客户印章来确认对账单。此外,对账人员未签名也是常见的问题。

8、取得对账单后,之前的业务往来单据是否还需保存。日常业务往来中的单据,如合同、订单、出库单、退货单、货物验收单、发票签收单、结算单、资金往来单等单据数量大,规格大小不统一,难以及时取得并转交给财务,且这些单据的搜集、整理、装订、保存均需耗费很大精力。实际工作中,不少人都认为只要取得了对账单,则之前厂商业务往来中的单据就无须再保存,认为经双方确认的对账单具有不容置疑、不可更改的法律效力。但实际上如果缺少双方业务往来单据的支持、支撑,这种对账单的效力还是有限的,在诉讼举证活动中,如果没有相应原始业务单据作支撑,即使已经确认的对账单,也不一定能取得法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