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认识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1

关键词:离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开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素质,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中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加深,给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人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对本课程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和总结,借以浅析高职教学改革并提出以下具体教学改革方案。

一、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因素

1.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还得在基础知识方面下功夫,尽管有些内容在中学已学过,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仍有差异。首先,要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本,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学深、学透、学全面,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教学改革还要体现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不同专业等特点进行教学。可采用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分类指导等方法,以体现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改革理念。

2.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引领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应把教学目标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应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甚至要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掌握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须明确并告之学生每次教学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应知和应会的具体内容,且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真正学到知识。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模式与组织课堂形式。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避免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而应在教学中以突出以实践为主,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践任务中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加重要。目前的职业教育,过多注重单纯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细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尤其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带一”教学互助方法,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一些吸收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稍弱的学生进行演练、示范操作。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方案

1.教学目标的改革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和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应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应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而不是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

2.教学组织方法的改革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有接触过计算机并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的,也有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和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的。我们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堂,用同一本教材,很可能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听课吃力等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差别,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组织的改革,即实行分级教学。

3.教学时间安排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强,若采用一周上两节课、上两次机的方法,

许多内容将因得不到及时巩固而淡忘。比如:五笔字型输入法的规则,不集中一定的时间上机操作是不可能掌握的。而且有许多内容也应上完课就立即上机实习才有效,比如汉字输入法、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等。所以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强化训练。具体方案为:

(1)根据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根据学校计算机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进行。每一期学习结束就进行考试,这既便于考试的组织,又可减少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

(2)在保障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1:1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边学边练”的教学安排,即安排1个课时理论课,紧接着安排1个课时的操作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到理论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4.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谁教谁命题谁评卷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心,应该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并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基本知识点可占80%以上;二是严格评分标准和评卷工作;三是科学地进行考试结果分析,即要求任课教师对考试成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上的长处和不足,并制定出改革措施和下阶段学习的目标。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2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基础课 实践与探究 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在班级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软硬件更新速度几乎日新月异,而教学却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样就要求我们既紧跟时展步伐,又根据教学规律,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从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教学手段相对陈旧等,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倘不进行系统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和时代的需求,因此,面对当前的这种教学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首当其选的,我们很有必要在计算机基础课中对任务驱动法进行实践与探究。

一、由“教”转向“学”的教学对象

基于教学目标上的变革,所谓由“教”向“学”转向,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学生由施教的客体培养成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减少把学生当做学习知识的“扶贫对象”、在教师的支配下按既定路线学习的做法,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自强标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将学生由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产生器”,学会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的平等性和合作化,也就是现代教育思想所提倡的民主化的教学,应该体现在不仅学生之间结为互助的合作关系,教师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学习,而不是老师领导学生甚至“压迫”学生。这对于习惯于以教学领导者、技术传授者等传统角色自居的教师来说,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似乎那样会危及自己的威望、尊严和成就感。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学的情感化和人性化。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爱迪生曾说:“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项目,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此时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计算机知识的信息来源增多了,学习层次各异,计算机发展方向的选择增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的又一大因素。过去,学校和老师是学生信息来源的主渠道,绝大部分信息和知识要靠教师向学生传授。但是学生现在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和信息,不一定非得靠在课堂上获取知识。那些在计算机上发展较快的同学,往往都是通过课堂外的渠道获得信息的。他们获取有关计算机信息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另外,在计算机学科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差别非常大,好得超过老师,差得则对计算机极度生疏,在发展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往往各有擅长,你会这个,他会那个,各有差异,没有一门课会像计算机课一样,学生的水平存在这么多层次,存在那么多发展方向。对待这样的学生,必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四、选择更实用、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知识点较多,许多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可能掌握得较好,但是往往不能融会贯通,不会灵活运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实用,各个知识点能被整合在一起的,学生可以做到运用相关的几个知识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技术门类也不断增多,是计算机教学面临应接不暇的难题,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因素。传统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以“知识点”构筑知识体系,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各门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并没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它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更新,还伴随着技术门类的不断增多,过去,我们只要教操作系统、文字编辑和数据库技术,就差不多了,但现在,必须加上多媒体,网络及各类层出不穷的新型应用软件。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3

关键词:任务驱动 兴趣 创新 知识渗透 教学模式 

 

1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设置也必然发生变革,如何在内容不减甚至增加新的教学我们内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出要淡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突出“实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之后,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比较细,往往是各种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方法我们要讲三、四种,认为讲的多,学生学的多学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杂乱没有条理,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讲的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重点讲WORD软件的使用,其它几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基本操作方法和WORD的基本一致,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讲解这几个软件的不同之处。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只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的知识,易错的地方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任务驱动法在WORD中的应用。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确立教学操作内容,给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先让学生试着操作,老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操作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专心的去听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也透彻,然后给学生再讲解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哪种方法会更好、更方便,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4

论文摘要:在成人教育中,绝大部分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高低不一,学习时间扳,操作练习时间有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学院的软硬件资通,提高面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计算机教师所要解决的关健问题。

成人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对的是学历结构多层次,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群体,要想在教学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在实践中做到有针对性教学和实验指导,而这些基础是建立在任课老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程度,故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

一、成人教育的学生特点

1.年龄结构不一致,社会背景复杂。参加函授的学生年龄差别较大,有刚毕业的或参加工作几年的年青人,还有参加工作十几年的,甚至二十几年的中青年。这些学生中,有社会待业青年、商人和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2.专业知识结构不一样。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有文理科之分、在学历上有大专与中专之别,有的甚至是中学毕业。

3.原有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在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原来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理论;有些学生则由于以前学习和目前工作的关系也掌握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有些学生由于工作的环境比较有限,所以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

二、学习《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面临的困难

1.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由于整个面授过程时间为16天左右,而《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只有32个课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占一半。通常,个面授过程在4天内完成,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学生在面授之后回到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再学习和操作的机会,就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

2.计算机硬件资源不足.伴随着成人教育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计算机硬件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不但不能在课余时间到计算机实验室练习操作,就是连正常的实验课都可能出现无计算机可用的情况。

3.实验课指导教师太少。计算机实验课只有一位指导老师,学生间题很多,往往一次实验课下来,只有十五六位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处于有问题却请不到老师解答的境地.

三、提高《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教学质一的探讨

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面临重重困难,作为计算机教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学习顾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实用基础》这一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从课堂教学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指导。此外,计算机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重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无论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都希望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能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及其技能全部掌握。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组织教学过程的职责在教师,怎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讲究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指教学内容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概念、原理、定义、公式、数据准确无误,分析、阐述、推理、实验严谨正确,逻辑性指符合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能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懂科学知识,掌握要领,学会技能;启发性能帮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掌握问题的实质,学习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本领,帮助学生自觉回顾归纳过去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探求未知,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世界奥秘的愿望和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趣味性指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共同探索计算机世界,洞察计算机奥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仅对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是重要的,而且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学习过程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效果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强大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是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出发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研究表达方式,综合利用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研究教学进度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二)大力提倡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逻辑性强,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等优点,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很大的暗示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演示中难以实现。若只讲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则使学生难以理解,实验课时更是手足无措,容易产生人—机心理障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有效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及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随着多媒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媒体CAI,简称MCAI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交流式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形式多样,生动活泼。MCAI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的演播系统,可进行视、听一体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不足。2.高度文互,因材施教.MCAI实现了“人机对话”功能,能根据学习者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潜力,缩短学习时间。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层次不一的矛盾。3.信息量大,重现力强。MCAI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把记录贮存的教学内容调出,大大缩短教学内容重现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拷贝,以便离校后继续学习,从而有效地解决面授时间短,知识把握不牢固的问题。4.界面友好,操作简单。MCAI系统只需要键盘或鼠标等简单输人设备,即可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以完成整个教学教程。同时,良好的操作界面和简单的操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克服人—机心理障碍。

(三)盆视计算机实验课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里大作用

由于《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认真上好理论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准备,加强指导,争取上好计算机实验课.

1.教师要认真思考,做好准备,上机前给学生布置好实验作业。教师在布置实验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的代表性、实用性。把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实验作业布置给他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辅导,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耐心地辅导他们。同时,还可利用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的特点,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力挖掘学生资源,缓解实验辅导教师人力不足的压力。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克服学生的人—机心理障碍。从心理学来说,人都具有希望被尊重的心理,年龄越大,这一心理就越明显,即自尊心越来越强。所以在面授期间,教师要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积极并真诚地鼓励他们,消除成人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成人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在不断地体验进步的乐趣的同时取得更大的进步,学到更多计算机操作技巧,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

(四)注意传授自学的方法,提高再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5

关键词:成人函授计算机实用基础 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继续提高,很多人在参加工作后,毕业论文利用业余时间重返校园,参加本专科函授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

目前,计算机教育己成为教育的热点,不懂计算机将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各大专院校都把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要求本专科函授生必须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统考,并且成绩直接与毕业证挂钩,即统考合格者方有资格获取本专科毕业证。本人从事成人本专科函授生《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多年,在此想针对成人本专科函授生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实用基础》的教学要求,谈一谈《计算机实用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 成人本专科函授生的特点

1.1 面授时间短,课时少

函授生一般每年安排一到两次面授时间,每次十天左右。《计算机实用基础》的课时为50节左右,一般面授两次,第一次35节,第二次15节,然后参加统考。

1.2 集中看书和操作的时间少

函授生在面授时间内一般课时排得很满。早上、下午和晚上都要上课,自己支配的时间很少,因此,这段时间内看书和自由上机操作的时间不多。而在家里由于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因此看书上机的时间也不多。

1.3 学习条件较差

很多函授生来自乡镇,有的甚至来自边远的山区,学习条件很差,根本没有计算机上机操作。以上是函授生学习的特点也是难点,由于函授生都是成人,因此也有他们的优点如自学能力较强等。

2. 《计算机实用基础》的教学特点和考试要求

2.1 《计算机实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很多内容必须操作才能弄懂;而且必须经常上机,才能熟练掌握。

2.2 《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要求

①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

②熟练掌握Windows98的概念和操作;

③熟练掌握英文输入法和一种汉字输入法;

④熟练掌握Word2000的概念和操作;

⑤熟练掌握Excel2000的概念和操作;

⑥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

⑦掌握Intemet网络知识和一些基本操作。

2.3 《计算机实用基础》考试分理论和机试两部分,每部分各100分,同时及格才算合格。

3. 《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从《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要求来看,Win—dows98,Word2000,Excel2000,Intemet操作和中英文输入是机考的重点。从每次统考成绩分析,一般理论比较容易通过,而机考稍难些,常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考得很好,要么很差。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要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在教学上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3.1 把握好统考大纲

教材上的内容要比大纲的内容多,教师在较少的课时内更应把握好大纲,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些只作了解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对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另外指导。

3.2 适当打乱教材教学内容顺序

按教材的顺序教学,对于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效果不好。若是打乱顺序按照人的接受规律来授课,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把基本知识作第一部分内容讲,中英文输入作为第二部分内容,Word2000作为第三部分内容,Windows98作为第四部分内容,Excel2000作为第五部分内容,Intemet作为第六部分内容。这样安排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3.3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上机操作时间

理论课要精讲,尤其基本理论知识,点到为止,只强调注意点,其他让学生回去看书自学。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理论与上机要密切配合,针对性要强。上完一个内容,练习一个内容。尽量使得大纲上要求的操作,能在面授时间内掌握。因为许多学生回家后不一定有条件操作。

3.4 要有配套的理论上机操作题和模拟题

由于要参加统考,因而要让学生知道考试的要求和考试的题型,让学生做练习也是学习和强化记忆的一种方法。

3.5 考前进行强化训练

面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不但要完成教学内容,而且能有4个课时左右进行上机的综合操作,这样学生在家看书学习的目标就更明确。有条件的还可以边看书边上机实践。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隔有一个学期之久,条件好的就不用太担心,但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操作会很生疏,如果马上参加考试恐怕很难过关。因此在第二阶段,安排强化训练,起到复习巩固,补缺补漏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提高熟练程度,减少操作时间。

3.6 机试的技巧

一般机试为50分钟,考试分五部分,一准备工作,二Windows部分,三Word部分,四Excel部分,五Intemet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必须先做,而且不能错,二三四五哪一题先做都可以,即挑会做的先做,容易拿分的先做。一般比较费时的是汉字输入,很多学生上机的机会不是很多,故汉字输入速度不是很快,象这类学生更应讲究考试的技巧。建议遇到汉字录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Word部分先按要求录入几个汉字,然后做完Word部分其他题存盘最小化,等其他部分做完后有时间再录入。Excel部分在制表时有的汉字打不出来或录入不快可用字母代替,同样可先做完Excel部分其他题存盘最小化,等其他部分做完后有时间再录入。做到保及格再取高分。

计算机基础认识范文6

关键词:事实;计算;简单

G633.8

基本事实就是:原子质量=原子个数x一个原子质量

同理: 物质质量=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

利用第一个事实就能解释为什么能用一个分子内原子质量比来计算元素质量比,例如Fe2O3,一个分子中铁原子质量=铁原子个数x一个原子铁质量即2Fe,同样一个分子中氧原子质量是3O,所以铁原子与氧原子质量比是2Fe:3O即2X56:3X16.而Fe2O3中所有铁原子的质量即铁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与一个分子中铁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比相等,所以才有铁元素质量与氧元素质量之比可以认为是2Fe:3O这样的计算方法。

另外可变形为: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

例1: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他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什么?

分析:根据公式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为7/7.

Y原子个数为3/2,所以X.Y原子个数之比为1:3/2为2:3,化学式为X2Y3

还能变形为:一个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例2.已知M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M2O3.其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计算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公式一个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原子个数,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9/2.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8/3,所以M:O=9/2:8/3=M:16,求得M为27.

接下去说说物质质量=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的应用,可推理为

反应物质质量=反应分子个数x一个分子质量。例如2CO+O2=点燃=2CO2,

2CO表示反应物质量即为2X28,有二层意思一为微观2个一氧化碳的质量,

例3在反应3X+4Y=2Z中X.Z的式量分别为32、102,Y的式量为多少?

分析:微观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3X32+4XY=2X102,Y的式量是27

又可表示宏观28克,此观点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得到大量应用。

可变形为一个分子质量=物质质量/分子个数。

例4.在反应A+3B=2C+3D中http:///q/javascript:;http:///q/javascript:;12克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4克C和9.9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求B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B的质量为6.3克,然后利用微观A与B反应满足A:3B=12:6.3,在实际计算中很多学生往往把3忘了除,就是因为反应物

质量怎么产生不清楚造成的。

还可变形为:反应分子个数=反应物质质量/一个分子质量。

例5.10克H2和O2点燃充分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分析:这种题目首先判断谁过量的问题,而这是学生最怕的,其实从反应分子个数角度来解题,显得既简单又好理解。

2H2+O2=点燃=2H2O

2 32

10克/2 表示氢分子个数,10克/32表示氧分子个数

因为10克/2 :10克/32>2:1(反应分子个数比)所以氢气过量

例6.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两者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质量设为m,SO2的分子个数为m/SO2,SO3的分子个数为m/SO3;所以SO2中氧原子个数为2Xm/SO2,SO3中氧原子个数为3Xm/SO3,氧元素的质量比2Xm/SO2:3Xm/SO3=5:6,解题过程通俗易懂。

例7.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则SO2和SO3质量比是多少?

分析:设SO2的质量为m1,SO3的质量为m2,SO2的分子个数为m1/SO2,SO3的分子个数为m2/SO3,所以2Xm1/SO2=3Xm2/SO3

得到m1:m2=3SO2:2SO2=6:5

例8.现有6.4克未知物质在氧气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2.8克一氧化碳和 7.4克水,求出该未知物所含原子最简个数比.

解法一:利用原子个数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C元素之和质量为2.4克,水中H元素的质量是0.8克,所以未知物中氧元素质量为6.4克-2.4克-0.8克=3.2克。根据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个原子质量

解法二:求反应分子个数,二氧化碳分子个数为4.4克/44,一氧化碳分子个数为2.8克/28,水分子个数为7.2克/18,参加反应氧气为4.4克+2.8克+7.2克-6.4克=8克,分子个数是8克/32.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算出未知物各原子个数是C:4 H:16 O:4.

最简整数比也是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