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教学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教学技巧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1

[关键词] 教师 表达技巧 教学效果

拥有较高的表达技巧往往被看成是对公关人员、演讲家、外交人员等的素质要求。但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良好的表达技巧至关重要。怎样使学生接受你,进而接受你所教的学科,其中大有学问。靠教师的威严吗?显然不行。因为传统的师道尊严早已被有识之士摒弃。那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一要靠沟通。通过沟通让学生理解你,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二要努力使你的课堂精彩,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而表达技巧在这两者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特别关注有关提高表达技巧水平方面的书。在读的过程中,我仔细揣摩表达技巧,然后有意识地把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做法大致如下。

一、良好开端法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会大大影响师生以后的交往。正因如此,我特别注重新学期第一节课,精心设计开场白。在初次接触中,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热情、爱心,也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一位严师,一位有原则、敢负责的教师。而在以后的每节课中,我更是注意用心设计新课导语,比如,在讲“东南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我们亚洲,有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椰风海韵是这里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火山地震多”是这里地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东南亚。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恰当地运用引言、导语,创设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二、层层剥笋法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由外到内,有浅至深,象剥笋一样,由逼近核心,引导学生由想不通、不理解,一步步走向理解并接受。如讲日本经济时,为帮学生理解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跃居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我先组织学生读日本的地形图,指导学生得出日本海岸线长,优良港口多,便于海运的结论。又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日本的文字、服饰、饮食等与中国的历史渊源,了解日本青年往往先举行西式婚礼,再举行传统婚礼的习俗,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善于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结论。最后,通过出示我们师生共同搜集到的资料、文字说明等,进一步证明了日本科技的发达、劳动力的高素质和管理的高效率。通过以上层层铺垫,这个抽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搜集、展示材料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良好的口才起到了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三、幽默风趣法

幽默的语言会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达到以趣谈理的目的。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谈论道理,特征在区,目的在理,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在讲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时,为使学生理解“山系”这一概念,我打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把每一个同学比成一座山峰,把每一排同学比作一条山脉,把全班同学比作一个山系,由班级是由一排排同学组成,一排排同学是由一个个同学组成,来说明山系是由一条条山脉组成,包括许多山峰。又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大致相仿,来帮学生理解组成山系的山脉必须是在同一次造山运动中形成的。通过这个风趣的比喻,山系――这个对学生来讲较陌生的地理名词深深印进了学生的脑海中。

四、巧妙暗示法

学生的自尊心最可贵。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和学生交谈时,我会尽情发挥谈话技巧,用最恰当的语言给学生以忠告。如班上有一个男生,成绩较好,但特别好动,上课经常做小动作。针对这些特点,我找了一个恰当的机会,真诚地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时管不住自己,如你能注意约束自己,你一定会更出色。真正的男子汉不会是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人,你说对吗?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学生,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好吗?”在以后的课堂上,尽管偶尔他也会做小动作,但只要我暗示他,他会立即改好,而我也在学生的进步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五、巧用赞赏法

新课改后的课本,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安排了许多大段的、优美的文字描写。对这些文字的处理,我经常安排个别同学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同时,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每次朗读结束后,我都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并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我发现表扬的方式也大有学问,有时短短的几个字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在一位女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喝彩,我也情不自禁地说:“真棒!”比我读的还好呢!没想到这句肺腑之言激起了令我始料未及的课堂活力。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这位同学,而这位女生略带微笑的面孔上也洋溢着自豪。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我,使我整堂课都保持了非凡的激情,学生也在一片愉悦中接收了知识。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一步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比我读的还好呢!”这句短短的话,它推到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成为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灵动的解读。

总之,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体现出来,而且会对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身为教师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2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影响下,忽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一周只会安排一个课时。并且,其他教师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现象导致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敷衍了事,无法发挥出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不够重视。

2.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学生富有朝气,对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理论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但是,大多数学校的教学配套设备不够充足,教材选用比较陈旧与落后。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无法满足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体育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器材与场地的限制,大多数选修课程开设不够全面,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通常让学生自由活动。同时,体育教学缺乏理论教学,其中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低下。

3.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观念落后

师资力量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本来是初中教学的薄弱环节,大多数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程教学,导致体育教?W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领导性科研人员,使得体育教学随大流。根据教材来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无法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体系。另外,教师带的学生较多,在扩招之后,每个教师的任务繁重,无法进行科研工作,对每个学生的状态无法及时了解,从而导致因材施教无法顺利开展。在教学观念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与体育爱好等关注不够,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1.应用分层教学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学生在性别特征方面逐渐明显,男生与女生的生理结构与体质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每个学生的体质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体质较好,而有的学生天生体质比较差。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有所不同。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育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来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兴趣爱好、体质等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对其体育活动训练难易程度、强度等合理划分,以确保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2.采用游戏教学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游戏也属于体育活动中的一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解,从而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教学。例如,在接力跑练习的时候,在学生掌握接力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接力跑比赛,让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在比赛游戏活动中对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与掌握。

3.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3

作为一名病理学助教,在平时的尸检工作中有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尸检前的积极准备

首先,让学生们了解尸检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防止学生嘻嘻哈哈,态度不够严肃,而引发家属不满,然后给学生讲解尸检的一般程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尸检观摩过程中有的放矢,不盲目。其次,还要让学生温故已经学过的解剖学以及组织胚胎学,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众所周知,病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的学习密不可分,正所谓不知道正常,何以知异常,而尸检过程与解剖学更是密不可分,所以在尸检前首先要对解剖学知识了然于胸。最后,和学生一起仔细阅览尸检病人的生前临床资料,然后查阅临床书籍和文献,共同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可能的死亡原因以及尸检过程中要重点观察的脏器,这样做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发散思维,为以后的临床学习埋下伏笔。

二、尸检中的循循善诱、仔细讲解

在尸检过程中,学生如何能学好,老师的指导非常关键,如果“导”的方法适当,学生的能动性将会大大提高,我的方法是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他们结合临床资料以及病理知识,分析尸检中脏器的异常,比如:一个脑中风的病人尸检中见心脏肥大,左心室壁肥厚,肾脏变小,表面呈颗粒状,大脑内囊部出血……,多种脏器表现出不同形态上的变化,这时就可以提问为什么各个脏器会出现这些改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病人最可能的死因是什么……,这样就能很好的串联大课上的理论知识,让各个系统不再独立,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耐心给学生讲解每一个脏器,重要脏器重点讲解,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比如一个肝脏标本,我会给学生复习肝脏的解剖知识(肝脏的重量、大小、颜色、质地以及毗邻情况),然后结合尸检中的标本,看看它与正常有无差异,有没有出现实习课上看到的肝脏标本的病变(慢性肝淤血、肝脂肪变、肝脓肿、肝硬化……),这样就把尸检与实习课、解剖联系起来,而且生动直观,学生记忆深刻。最后,尸检的脏器都是新鲜的,与解剖课上、实习课上甲醛固定过的脏器不太一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动动手,亲自做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脏器的称重、大小的测量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有直观的印象,对脏器的质地也有一定的体会。

三、尸检后的带教取材阅片、全面分析总结死因

尸检后,还要进行脏器的取材、制片以及阅片,这时可以带着学生观摩脏器的取材,让他们直观感受被甲醛固定过的脏器与新鲜的脏器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的理解实习课上的大体标本。阅片时先让学生回顾复习正常的组织学结构,然后带着学生在镜下仔细观察,看看每个脏器有无病变、有何病变以及病变之间有无关联。最后就是结合大体观察、镜下观察、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死因,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查阅书本以及资料,然后全面分析总结出死因,使知识从被动传授变为主动获取,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在尸检观摩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尸检教学的要求,找出不妥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同时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尸检观摩教学是提高年轻助教教学技巧和严谨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值得加强与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洋,朱明华,郑建明,刘伟强.浅谈尸检在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10-1111.

[2]王建军.浅谈病理尸检的思维方法.医学与哲学,2004;25(10):35-36.

[3]彭雪,靳占峰.法医尸检观摩在五年制教学中的意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6):684-685.

[4]汪鑫平,龚勇,郑美蓉.关于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探讨----一次尸检病例讨论的启示.九江医学,2007;22(4):62-63.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问题教学 问的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法”在许多学科中进行了尝试,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不仅在各类教研课、公开课及教研活动中学习和探究了“问题教学法”,并且把它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究和实践,我发现“问题教学法”非常适合生物学的教学,它有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问题教学”法并非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科学的设计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一节新课的开始,在一个新知识点的提出之前,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新知识的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此类问题的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目的,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很容易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内环境和稳态一节时,提出“我们体内有成千上万个细胞,这些细胞时刻需要养料和氧气,同时又需要不断排出代谢废物,它们是如何完成物质交换的呢?”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很容易就引入了内环境的概念。其次,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一节内容,针对农村生产的实际提出问题,今年春季持续阴雨,而今年的小麦收成不好,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探索的需要。第三,用于创设情境问题的提问,不宜过于直接,最好有点包袱。例如,在学习新陈代谢和酶这一节之前,我首先提问一个学生早餐吃的是什么?然后评论其营养价值,在学生们都莫名其妙的时候我突然发问“这些食物中的大分子怎样才能被接吸收呢?”―― 需要酶的消化!学生恍然大悟。奇兵突出的感觉更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创设学习情境的提问以新奇为佳。新奇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 巧设问题链构建知识体系。

每一节生物课都有相对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课本内容的问题化处理,使知识点更加明显突出,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达成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实现对知识系统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不是简单而零星的提问可以解决的,教师应该研究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将相关知识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排列起来,组成一条或几条问题链,课堂教学过程则紧紧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而展开。问题链的设计大约有两种思路,一是主链式,即将一个知识点设计为平行的或递进的若干个紧密相连的问题,教师应全盘考虑,注意提问的坡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一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复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哪里?需要什么条件?遵循什么原则?以什么方式复制? 复制的过程如何?复制的意义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理解掌握了DNA的复制这个知识点。其二是支链式,针对一个知识点的不同环节或提出质疑,或变式提问,以强化对具体细节的理解和掌握。还是上面这个例子,我觉得上述主链里还有不少细节问题没有解决,就在原来主链上添加了一些支链:复制的过程如何?如何解旋?怎样连接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的方向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链对挖掘和拓展知识,启发和训练学的生思考和探究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主链问题链和支链问题的科学设计既能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分梯度化解难点,同时还能让各知识点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以问题顺势点拨帮学生走出迷津。

在生物教学中,对一些规律性、实质性和关键性的部分,学生有时不能很好的发现或者不能理解。教师精当地点拨可以让学生达到原来如此的顿悟境界。事实证明,以巧妙问题引导的点拨效果远远高于直接的叙述。例如在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已经了解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之后,我点拨提问:如果我们只考虑两对性状中的一对,比如黄色和绿色,结果如何呢?学生立即就发现了F2分离比为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再提问,黄色个体和圆粒个体在F2中所占比例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都是3/4;进一步追问黄色圆粒个体占多少?9/16.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基因组合定律可以拆解为分离定律进行解决的。这样通过提问进行的点拨,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当然理解得更为深刻。

四、 以问题结束新课,为下一节埋下伏笔。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5

“有效课堂出成绩,有效练习长能力。”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课堂有效,就必须先保证课堂有序。因此,纪律是课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行为。英语课堂纪律问题也是经常令年轻的英语教师头疼的问题。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学会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纪律管理,并相对地采取一些良好措施和得效的管理策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默契,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共创和谐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英语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与学生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合作关系,才能把学生轻松带入英语课堂学习氛围中。课堂上,教师可扮演交际合作者的角色,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经常和学生进行人际间的交流,关心学生,特别是保持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不要高高在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在友好的气氛中提高师生交往的水平。如:在英语教材中有不少父(母)与子女的对话练习,要求学生表演时,学生之间往往羞于称呼“dad”或“mum”,这时,假如教师在课堂上“身先士卒”,和学生配合表演并勇于称呼“dad”或“mum”,这必然对学生起着一种无形的鼓励作用,有利于把课堂气氛推到,下面的学生表演必能轻松自如,从而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课堂之上,教师认真传授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积极思考并努力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融洽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英语课堂管理,并使课堂气氛和谐、友好。

另外,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助、合理竞争的同学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新单词时发音不准,教师可给予适当纠正和鼓励,也让其他学生帮助他,务必要防止其他学生嘲笑他,以免其失去学习和大胆说的信心。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也就是指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胆、放松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会被别人嘲笑,或者感到窘迫和害羞。相信在这种互助中,学生间能互相发现并纠正错误,远比齐声朗读中的“滥竽充数”效果要好。

二、巧妙使用调控技巧,保持正常教学秩序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天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要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内全程全神贯注,高度集中注意力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无论教师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我们所说的课堂不良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中性的,既不促进课堂教学,也不防碍课堂秩序。如有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打开课本,眼看课文,但思想在开小差,或眼看老师、黑板,心却跑到课堂外面,但从不在课堂上捣乱;而另一种则是消极、恶劣的,如戏弄同学、嘲讽老师、吵闹等明显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行为。这时,教师切不可大动肝火,停课公开训斥,以免激化矛盾,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该采取何种灵活的措施来应对此种状况呢?

1.突然“袭击”或暂停讲课。当英语教师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或和同学讲话时,给他(她)来个突然“袭击”。可突然问他(她)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老师刚刚讲过,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意听就能答上来的),这可引起捣乱学生的重视,提醒他(她)停止不良行为、集中注意力,但当此学生回答不出时,万不可讽刺挖苦,否则会起负作用。也可立即停课片刻,注视着那位学生,这可引起违纪学生的重视,但时间不可过长,否则会引起学生反感,也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

2.课后个别谈话,适当进行心理辅导。如有个别问题学生经常上课开小差,不听教师的提醒,如这种行为不足以影响其他学生的听课,可暂不管他(她),为免因小失大,应继续努力讲好自己的课,待课后再找其个别谈话,向其了解情况,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谈话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摆事实,分析事情所致的利害因果关系,使其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告诉学生如何纠正这种行为的方法,以利于以后的课中专心听课。在课后,教师也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表明自己是站在帮助、爱护的立场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以诚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3.调整座位,使捣乱学生“孤掌难鸣”。如有个别学生一直在英语课堂上捣乱,教师多次劝阻无效,可将其上英语课时的位置调到前排或接近教师讲台的位置上,以便于教师控制,并安排纪律好的学生坐在其周围,以改善学习环境来正面影响其行为。

4.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课堂上出现不良状况可能是由于教师的准备不充分,或是没有调控好自己的教案等所致。因此,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设计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引起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学生由于失去兴趣而分散注意力,并引起纪律混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还要多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手段,安排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尽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多样化。如安排课堂英语游戏,寓教于乐;或运用绕口令等进行语言或词汇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利用文化影响力,适当诱导,以有趣的小故事来进行情感教育;制定活动结束的方式,拍手、放柔和的音乐,等等。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是可行的,教师都可以采纳。

三、合理制定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

提高教学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提问;问题;策略

数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是关键,提问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交流活动。提问包括了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渴望而提出的疑惑。《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进行;在教师指导或引导下的数学化过程、再创造过程而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营造师生互动环境。

目前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随意提问,实效不高。提的问题没有事先预设,没有紧扣重点难点,大多是识记性问题,学生可照本宣读。(2)满堂提问,适得其反。教师原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上课分心,学生上课时过度紧张,时间长了,学生的紧张度消失了,思维停滞了,教师的提问就失去了意义。(3)自问自答,形同虚设。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将适当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质疑,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形成了“等”和“照抄”的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对在课堂教学时的提问方面有几点感触,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提问要体现出四个基本作用:促进学习、评价学生、检查效果、调控教学。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内容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所以,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为提问而提问,而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情境,其要旨在于激发兴趣。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中,可先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教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得这样快呢?这时学生就会出现惊疑,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教学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课堂提问要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会毫无生机.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学习过正三棱锥的概念后,可马上提出:“侧棱长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吗?”而不应直接提出“底面是正多边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吗?”这样的问题。

四、课堂提出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堂提问总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希望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问题处于大多数同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答案成为跳起来可以摘到的苹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提问固然不能过浅、过易,如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但也不能过深、过难,使回答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甚至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应让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