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研修重要性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1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教师研修;长效机制;人本;校本;标本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06-02

多维度构建教师研修的长效机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聚集热点。首先,要从治本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扼住关键;坚持“以校为本”,打牢基础;坚持“标本兼治”,探究源头。其次,要加大力度,措施到位、狠抓学风建设,根除学术研修中的不端行为,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促进教师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以基本的理论体系,从多维层面指导构建长效机制的实践活动呢?笔者的做法是“念好‘三本’经,下活一盘棋”,即以“人本”“校本”“标本”的理论指导、搞活教师研修管理工作,以达成上述的预设教育目标。

一、以“人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抓住重点予以突破,扼住治本的关键

所谓“人本”,即“以人为本”,其核心重在“人是发展的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即在管理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着力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发展的目标。

“一切为了人”着眼的基本点在“人本”,而着力的基本点则在“人本”之“本”的基点上。“人本”之“本”即人的灵魂,灵魂的最高境界是理想信念。因此,在教师研修的管理过程中,要把强化“人本”之“本”、打造精神家园、褒扬教育理想信仰放在首要位置上,抓住重点,扼住治本的关键,把“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落实在首要的根本点上。张志勇厅长说:“我们组织远程研修、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的研修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研修活动的重要目标,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

从“一切依靠人”的角度看,学校的管理者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正面灌输、典型示范、创先争优、个案警示等多种形式,让校园处处充满“研修光荣,研修进步”的氛围,使教师在崇尚荣誉、崇尚研讨的人文环境中提升思想境界,感悟人生价值。

二、以“校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围绕难点予以突破,夯实治本的根基

“校本”的理论基本点在于“以学校为基础”,细化一点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要在“以学校为根本”的前提下,为教师设置“最近发展区”。可以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抓好“校本”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夯实了治本的根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专业研修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培训必须契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必须改善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而让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学习的完整经历必然包括应用和反思环节,也就是校本研修环节。如果我们只进行暑期集中的远程研修,而不认真抓好开学之后的校本研修,这种研修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半拉子工程”。应当说,对于教师研修的管理路径千条、方式多样,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学校、团队等集体活动的沃土。“以校为本”是教师互动互学、互帮互助、有所作为的基本平台。

“为了学校”是“校本”实践探究的目的所在。通过解决学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知识性、经验性、方法性、技术性等问题,可以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多维优质的服务。“如果学习的东西不能应用落实到随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样的学习就是脱离实际的,就是学用脱节的,就是没有效益的。”

“在学校中”是“校本”实践探究的载体所在。对于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最佳途径是让教师自主操作、合作进行。教师置身于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体会心得,感悟都最为直接、最为深刻,他们最具发言权。那种越俎代庖、隔靴搔痒的外部介入,只会越帮越忙,适得其反。

“基于学校”是“校本”实践探究的基础所在,即对教师研修的管理要符合学校情况,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挖掘其内在潜力,打造软硬(件)兼备,两手都抓的优良教育环境。

所以,从“校本”的角度去实践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更容易为教师、学校、社会接受。这是因为“校本”教育的平台最能让教师找回自我,找到尊严。比较来看,“校本”教育能使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深邃的东西变得浅易、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虚幻的东西变得实在。只有让“一切生活都是教育”的理念依附于“校本”实践的基石,理想与现实才不会遥远。

三、以“标本”理论指导构建实践,聚集热点予以突破,探究治本的源头

“标本”是中医临床术语。“标”指疾病的现象(症状),“本”则指疾病的实质(病因),即“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标本兼治是医学上治病救人的根本举措。那么,在教师研修管理中,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与矛盾,做到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达成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之功效。

毋庸讳言,现在教师所处的身心发展环境较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教师研修的主管部门应抓住影响教师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探寻治本的源头,在教师发展的关键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教师发展的困难期“拉一把、点一下”,助教师走上坦途。

在研修阶段,教师问题“标”象多多,治本的突破口、着弹点应选在哪里呢?睿智的决策者往往选择学风建设。谈及学风,一是学习知识,杜绝作弊;二是学术研究,摒弃造假行为。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这些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研修的风气,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其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学风建设事关教师研修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研修中的热点、焦点,应加以重视。

要根除研修中的学术腐败,应寻求切实有效的治本之策。一是教育到位。要不断完善提高,形成一种有益于学风建设、力促素质发展的氛围,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组织到位。要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体系。三是措施到位。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四是活动到位。要根据教师的身心特征和施教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学术小团体”研究活动,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这样,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措施,纺织一张学术打假的天网,使教师脑有规矩方圆,恪守学术行为规范,使之不愿、不能、也不敢违背学术道德。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校为本”、坚持“以标为本”的“三本”理论体系能够帮助构建适应教师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各方要共同携手、共谋良策,让教师在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3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具体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课程改革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思想和理念的新与旧、精神和素养的高与低、态度和行为的优与劣。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教师自我研修,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和迫切任务。

校本研修是校本研训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是基于学校,关注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其核心是立足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其宗旨在于提高教师之品行,教师之素养,教师之技能和教学质量与效率。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并关注教师自我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所谓研修,研即研究、钻研、探究,其内涵则是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积累,反思与总结。修乃是修己、修身、修炼。校本研修应该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发、自愿、自主的一种自觉行为,应该是以自我研修为主,同行互助为辅的形态出现的。而那种失去了以我为主的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研修,是片面而不可取的。参与研训和自主研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个体成长与成熟的需要,是探索与实践的需要,是进步与提升的需要。研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是动态的、持续的、鲜活的、经验的、发展的,更是习惯与养成,历练与成长,实践与提高的艰辛历练过程。研修可归纳为:濡养品德,涵育人格,滋润智慧,荣发思想,凝聚力量,健康成长。

自主研修具体讲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和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高自身在教学中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研修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研修,并在研修中不断地感悟、反思、提高、升华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之基础。校本研修对个人而言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常态化。

一、研修目标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研究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自发自觉的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认真研读并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在课改实践中的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可通过一些课题的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哲人说:“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才能使自己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型的教师。古人云:“书到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可见,加强学习,认真读书、濡养品德、滋润智慧乃是研修之首要。

作为音乐教师的研修目标应由专业型向育人型转变;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理念上由教书匠型向名师、学者、专家型转变;教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不断的研修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智慧、有作为、有业绩、有成就的名师。

二、研修内容

研修对一名教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持续的、常态的、发展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应围绕音乐课标——教材——教法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有针对性的去研修。通过参加各种音乐学科的培训,聆听不同专家的报告和讲座,认真细心的去研读新课标和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在领悟新理念、钻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感悟课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去总结和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不足,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叙事文章,以此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音乐学科研修具体讲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

(2)备课基本功

(3)组织教学基本功

(4)运用教学语言基本功

(5)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基本功

(6)设计板书基本功

(7)专业理论与技能基本功

(8)熟练运用课程资源和学科的各种教学方法基本功

(9)教学评价基本功

专业基本功:指具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和较高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艺术实践活动中能认真组织、科学训练学校的乐队或合唱队或舞蹈队等,使其具有持续性、达到常态化,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性。同时,音乐教师在学校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中当率先垂范,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吹拉弹唱、能编会创以展示自己的风采。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应力求在提高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下工夫,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使自己成为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专多能”、“通才型”的优秀教师。

三、研修的方式与途径

作为教师在自身业务成长、教学成熟、业绩成功、事业发展中要正确审视自我、提高丰富自我、勇于表现自我、修炼完善自我、认真塑造自我。具体而言即积极参与各级师资或学科培训,积极参与校内外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平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撰写有关教育科研的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课题研究、调研报告和参与一些省市级的论文评选活动等。在研修过程中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和发展目标,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同时,应结合学校、教学与自身的实际,着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修、在专家指导中研修、在同行互助中研修、在自我专业发展中研修。让自己在专家引领指导中,在同行合作互助共勉中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做到在自主决策中有效、自主探究中有获、自主管理中有序、自主反思中有悟。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4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学习

意识决定行动。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一个教师怎样发展,发展方向是什么,他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自觉潜心学习的主观愿望,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他是不可能对自己有更高的学习要求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由师范院校直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专业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专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针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广大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教育智慧。知识给予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智慧赋予教师灵气,一个同时拥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校本研修、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进入教育教学的真境界。但必须在专家引领下打开理论视野,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才不至于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走偏方向;并且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以提高专业发展的有效性。

三、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

校本研修的本质是以校为本,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它摈弃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修正。

校本研修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智力支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一个教师只要走“教、思、研”的道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就能使平时的一线教学工作经验教训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高度,这样的教师就不再是一个教书匠。

如何在校本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伴互助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同伴互助是广大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互助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同一个教学内容,由学科组内的每位老师依次试教,每次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学设计,再上课……在这样不断反复推敲的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同一教学环节上会有不同的亮点、创新点。会展示出各位教师不同的教育智慧。个人魅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学效果也是精彩纷呈。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在课堂中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精彩,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这样一个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广大教师拥有积极参与的热情,校本教研成了一个展示自我有魅力、释放个人激情、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们会相互学习,自我反思,直到融会贯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同幅度提升。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5

1.教师个人:

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可以思考自己成功的一面,也可以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也是“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反思,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小组: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要求教师们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妙招或者奇思妙想可以拿出来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影响,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校本研修。

3.教育专家:

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从这三个要素中,我们可以发现,校本研修并不仅仅是教育专家、教育领导的事情,更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事情。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新课程要求教师除了是“传授知识者”之外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不能再抱着吃老本的想法、一本教科书教好几年的想法,如果再这样下去,势必会被越来越汹涌的课程改革所淘汰。陈旧的知识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潮流。那么,作为初中的化学老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校本研修”呢?由于现在的生源较少,初中的班级数也就减少。

每所学校的化学老师也是少得可怜,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两个化学老师。这样的情况下,要在本校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可以发挥的空间势必就小了很多。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PK教学、整合课堂。每个地区都会有学科教研员,我们在学科教研员的牵头下,以中心校为基地,进行PK教学。可以实行“同上一节课”的方法。就是同一个课题,由两三位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授课。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色,我们可以从这些老师在上同一节课时用的教学方法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也可以一起探讨课堂上存在的不足,指出老师在哪个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如果是我,我要怎么处理。在最后,我们可以对这些课堂加以整合,形成一节比较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在实行这个办法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和和气气的,谁都不愿意讲缺点,生怕说出别人的缺点就会得罪人。

如果是这样,上完课之后,没有不同的声音,而是一片叫好声的话,那这样的“同上一节课”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们要事先做好各个老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我们是本着研究的心态,本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心态来进行这项活动,争取到绝大多数老师的支持,那这个活动的效果就会很好。我们片区的化学教师不多,大家一开始也是放不开手脚,不敢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后来通过教研员做思想工作,大家都放下了思想包袱,开始认真讨论起来,使得这个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集体备课,整合教案。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几个章节是教学中的难点,比如人教版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燃料及其利用”、“化学与生活”;有的概念很抽象,如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化合价;有的与生活、生产、环境紧密联系,内容容量大。如果独自备课,效果不理想。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片区的老师经常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各抒己见,想出一些应对这些难题的办法,要在课堂上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深入浅出地将这些难点讲透讲明白。要怎么引入,要怎么突破难点,要怎么加强学生的记忆,要怎么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我们在进行仔细研讨后,得出一个较好的方案。

然后带到各自的学校进行讲课,讲完后再聚在一起讨论、探讨课堂中生成的新的问题,再一起想对策,再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每个老师在学科中擅长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知识储备也不尽相同。如果我们能模仿电脑中的“资源共享”,将老师许多老师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互通有无,那么每位老师就会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备课的时候也就更加轻松。所以我们区的老师就成立了一个“博客”群,也有自己的“QQ群”,将一些个人的资源上传到博客和群共享中,并在网上讨论,加大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在学校里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的研究、探讨、交流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最好的手段和途径。

校本研修重要性范文6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推动

1、对校本课程实施者进行研究与推动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往往就是理想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而且有部分权利决定“教什么”。因此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重要性的理解、课程内容选择的能力、课程实施执行的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情意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的效能。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培训、课例观察、专家讲座等方式,让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理解并掌握一些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是进行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工程。

2、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教材进行研究和推动

开发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的校本教材是推动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物质资源保障。要在不遗余力地鼓励教师们大胆开发适于自己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校本课程的同时,依据教师们开发出的课程内容统筹管理进而进行有效的课程实施。

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校本课程实施教材

学校通过用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来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的整体力量,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国家课程的实施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血有肉,并把本来属于学生的那部分权利: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及学习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

(2)开发系统化、规范化的校本课程实施教材

校本课程实施容易出现随意性课堂和无意义课堂,因此校本课程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一方面要通过任务驱动的让教师们进行自主开发,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协调充分把所开发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关于校本课程有效的实施与开展

(一)探索课程目标的统整,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需要性依据

新课程改革推出的学科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同,主要区别是学科课程标准是相应学段的最低学业水平要求,加上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与不同的生源,笔者认为不同的课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有适合本校实际的系列化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要求教师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科课程目标细化的研制为载体,确定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细分目标,确定的依据应是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

(二)探索课程教材的统整,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可行性基础

好的校本课程不仅要有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应该有相应教学内容的配套练习、评价题库等。这是各学科教学质量保持持续稳定的基础工作,也是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同之一。因此,鼓励校本课程开创主题论坛,进行 “走近课程统整”大讨论。通过定期的研讨,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情意与课程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团队的研修水平,进而推进课程统整。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进行两方面研究:一是学科内部课程统整,围绕学科内容进行同题会课,体现课程内部的统整;二是同一主题下的学科之间课程统整,同一主题我们从语文、数学、外语、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入手进行课程统整。通过统整开发出适合于校情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配合教学使用的配套练习、题库等,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与需求,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三)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教材甚至学习实践进行“再”开发,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效度。

在不断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的几年里,不少学校积累了相当多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些是符合学校校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能够彰显出校本课程实施效能的。同时有些课程是不能适合时代要求的,或者是课程实施条件改变了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到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和调整,通过校本课程“再”开发,让校本课程的实施始终和国家的教育教学纲领及学校的育人理念相适应;始终得能够得到课程实施的资源和条件;始终有具备课程实施能力的教师的参与。

三、关于校本课程客观的评价与完善

校本课程实施与开展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外部的监测才能产生客观中肯评价,实效性的评价才能促进校本课程实施的不断完善。因此,作为校本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尤为重要。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初始阶段应该鼓励各课程开发的教师们同期进行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的构建。当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达到一定规模和效应时,要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凸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提升校本课程实施的系列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其主要措施为:确立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拓展类两类课程的系列化建设的主题,使系列课程呈现分层递进的特征;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促进课程的特色化形成;加强校本课程“课、研、修”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提高特色课程的课程品质,使其向精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