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新技术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应用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显著的改善,更加的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过,现阶段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化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对于信息安全的管控工作显得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因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从而导致企业的管理系统发生失灵的问题逐渐的凸显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极易导致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现阶段企业也逐步的重视对于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的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1.1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得以发展,并且不断的朝着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现在很多的企业在进行信息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云技术手段,这样能够更加的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的实时掌握与监管。在电子信息不断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会更加的降低人工劳动的强度,并进一步的提升企业信息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对各种资源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企业以往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手段,而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后,会更加的节约时间,其可以通过智能传感装置,确保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内了解与掌握企业的信息,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1.2集成化和微型化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半导体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多种新进的技术手段,使得电子信息技术逐步的实现了集成化的发展。现阶段所采用的电子传感装置一般是应用的复合型材料,这样便保证了电子传感装置的体积能够进一步的优化,逐步的向毫米级以及纳米级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嵌入式技术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化与微型化的发展。

1.3数字化和网络化

我们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网络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尤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网络技术更是得到了极快的推动应用。采用网络技术对一些信息进行存储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应用到数字化的方式。因此,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已构建成非常巨大的网络数字结构,无线通讯技术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等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逐步的加以融合,也确保了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更加的可靠、快速以及安全。另外,因为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一些数据信息加以存储,可以保留非常长的时期,同60时所储存的信息数量也较为巨大,信息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其自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步的得以提升。

1.4快捷化和高效化

现阶段,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与进步,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的融合,而电子信息技术便是多种先进技术融合的一种体现。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效率,而且也具有非常快的速率,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而这时这些特点,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进一步应用。

2提升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1提高防火墙的设计

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很多的日常工作需要连接外部的网络来完成,在此时就要尤为的重视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因为在连接外部网络的过程中,经常性的碰到一些恶意软件或者病毒的入侵,变易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企业内部的计算机必须强化防火墙的性能,确保计算机拥有更强的安全性。要是企业员工在连接外网的过程中,出现操作上的错误,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网络感染病毒或者被黑客入侵,那么会导致企业的计算机处于瘫痪或者混乱的状态。而要想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能,要持续的提升计算机终端的安全性,建立性能更为优良的防火墙,如此才能确保信息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

2.2增加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

在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要确保企业的信息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所以,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增加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确保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现阶段,很多的企业所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依然较为的落后,其所具有的安全系数和现阶段预防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等相关要求已经不适宜。所以,企业要尤为的重视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要及时的将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加以改进或者更新,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现阶段,很多的企业为了防止突然的断电而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会通过安装PUS电源等方法加以预防。所以,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2.3确保员工对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全面的了解

现阶段,虽然很多的企业开始大量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但是很多的员工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还不甚了解,导致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也容易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发生信息不安全的问题。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强化对于员工的知识教育与培新工作,让员工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应用技能,强化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因为企业的员工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最直接使用人员,若是员工不能全面的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那么在应用的过程中便极易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所以企业要在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关注对于员工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对员工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加以规范,让员工掌握最为基本的计算机维护技术等。

2.4建设网络安全平台

由于现阶段在网络中存在非常多的非法入侵现象以及恶意攻击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开始构建自己的信息储存平台,这一网络平台会更加的具有安全性与私密性,其是经由安全芯片以及网络之间相互的配合,以便确保企业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更多的企业逐步的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存储平台,这样便能够确保企业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同时也可以确保信息更加的不易外泄。同时,所构建的网络安全平台也能够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相应的权限,从而形成信息的小范围共享,既一些相对重要的内容,企业便能够利用这一安全平台,采取一些权限设定的方法,仅仅设定项目的相关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才拥有获取相关信息的权限,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企业信息外泄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企业信息的安全性。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安全平台,可以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同时还能确保企业的管理具有有力的基础支撑,使得企业可以更加稳定的运行。

3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基于Web分析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基于Telnet日志分析的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加以安全防护,应对所发生的一些异常行为进行检测。现阶段,单单的通过防止外界恶意的入侵是无法重根本上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性的,由于网络环境具有极为复杂的特征,所以应当应用不同的安全保障措施。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之中,有很多的可以用来保障信息安全的电子信息技术,例如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虚拟网技术以及防病毒软件等等。企业在进行一些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连接外部网络,而这一过程便会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完全的暴露在了内网以及外网之中。所以,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等均会遭受非常大的威胁。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并且,更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安全管理的方法来处理企业所遇到的一些信息不安全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最为重要的目标便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不同安全系统加以集中的管理,并且对相互之间的信息加以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和一些非集中进行管理的安全系统对比而言,其所要消耗的资源数量更少,更够确保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以显著改善。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系统具备一个树型的结构,所采用的安全措施也应当在企业的内网以及外部网络同时的加以实施。不过,现阶段安全管理在企业的内容中相对来说较为的脆弱,不具备较高的安全防护性能。所以,要想进一步的强化企业内网的安全性能,在企业的内部服务器之中便需要另外的安装其他的一些安全系统,如此便使得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负担有所增加。要是我们所构建的安全系统仅仅关注于对外部网络入侵的控制,但是确不能保障内部入侵得以有效的防范,如此,要是内部员工恶意的对系统进行攻击,或者是发生操作失误的问题,便极易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瘫痪或者混乱的问题。所以,下面我们就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内部安全性。因为构建和企业网络环境相一致的网络需要较大的成本,所以,在此通过构建小型的网络,来检测过构建的安全管理系统的性能。

3.1Web日志分析

Http协议日志分析模型,通过此图我们能够看出,在Web服务器的日志之中,储存有非常多的有用信息数据,例如,在访问的日志之中会对连接到系统内部的一些IP地址加以记录,还回对访问的时间以及所访问的相关文件等数据信息加以记录。在错误的日志文件之中则储存有很多的相关错误信息,例如,文件不存在错误信息、系统异常错误信息等。而对于Web系统来说,日志所发挥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对网络进行流量数据的统计以及进行完全性能的分析。在此,通过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日志分析模型,对于系统服务器之中所储存的相关日志信息以及非法用户以及非法行为数据加以全面的分析,以对一些非法的入侵行为加以辨别与阻止。

3.2Telnet日志分析

图2为Telnet日志分析模型,通过此图我们能够看出,在Wtmp文件之中,包含有非常大量的用户日志相关数据信息,其涵盖了用户所有的登录以及离开的数据信息,同时还涵盖了系统的关闭信息以及重启信息。在此通过Web日志分析、Telnet分析和相应的切断模型,构建入侵检测与阻止安全管理系统,并使之形成一定的物理连接,如图3所示。

3.3安全管理系统性能测试

使用系统A代表不包含有内网安全性的安全管理系统,使用系统B代表包含有内网安全性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系统A以及系统B采用Web服务器入侵的方式以及Telnet入侵的方式进行测试,建立连接的次数如表1所示。通过包中的数据我们能够得出,系统B由于是包含有内网安全性的安全管理系统,其内部安全性明显的得以提升。

4结束语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但是,在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进一步的强化对于信息安全的理解与认知,从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得以切实的落实。

作者:李晓鹏 单位:北京车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巍,关鑫,李东阳.我国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7(03):111.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2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管理 (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简称EIM) ,即管理企业信息的实施过程。 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 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 这三方管理互相支持补充,彼此融合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它主要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完成。 一般说,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它是一种技术的总和。 一般信息技术可分为四大基本技术,分别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其中的通讯( Com-munication) 技术、计算机( Computer) 技术和控制( Control) 技术,又称为“ 3C”支柱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大规模的时空信息网,其特征是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 作为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是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支撑下, 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处理技术的技术系统的总称。 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管理数据。 为了管理这些数据,离不开数据库。 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存储,数据库系统可以快速访问,整合业务数据。

 

为了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 就需要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是一种网络技术,可以协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学科交织。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加精确,更加简洁,更加人性化,提高了企业工作的效率。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在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其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安全性。 系统自身、人为破坏、篡改而导致的信息泄露事件,经常发生在在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 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加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保证其安全性。 概括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3.1 许多存在的安全问题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自身

 

( 1) 计算机网络建设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网络系统及其软件达不到相应的完善程度而出现漏洞。 一般对网络漏洞的定义, 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 在网络世界里,想要一个完全安全无漏洞的操作系统或者网络软件是不可能的。 依靠网络软件中的漏洞,网络中的黑客可以攻击和入侵,使整个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信息安全。

 

( 2)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特点的特殊程序,病毒可通过网络及其存储设备进行传播,通过在计算机网络建设过程中进行攻击,较大的破坏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3.2 人为因素也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如果计算机操作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降低网络性能指标,给网络带来较大威胁。

 

4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安全性对策

 

4.1 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性能,需要不断提高。 计算机信息处理主要取决的方面,就是软硬件。 科学先进的软硬件能够在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 1) 通过定期检查和更新, 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硬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对计算机内部访问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入侵造成损失。

 

( 2) 计算机网络安全还需要杀毒软件,做好病毒的检测工作,加强对不同数据的检验,定期检查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避免黑客入侵,确保网络信息正常运转。

 

4.2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环境的建设,保证网络信息处理的安全性

 

( 1) 使用较先进的智能型 UPS, 保证断电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有效性,预防数据的泄漏和丢失。

 

( 2) 对关键的 UPS 电池,通不定过期的放电和充电,做好电池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保证电池可以正常使用。

 

( 3) 在保证网络设备通风正常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控温措施,可以控制计算机在运行环境中的温度,避免服务器过热引发故障。

 

( 4) 做好计算机设备防雷工作,避免雷电造成的损害。

 

4.3 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人员的防范意识,避免危机的发生

 

(1)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防止盗窃网络信息事件的发生。

 

(2) 对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最大限度降低操作失误导致的信息泄露。

 

( 3) 严格约束计算机操作人员行为,制定操作人员准则。

 

( 4) 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网络安全的日常维护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恶劣事件发生。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其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现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的漏洞和不足,解决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对企业的管理与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2]段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12.

 

[3]宋文官,蔡京玫。计算机网络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

 

[4]郭星明。全通用管理信息处理系统设计理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3

1.1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县区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只注重档案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应用,对档案信息安全则是“淡然处之”,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数据质量与安全令人担忧。

1.2 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目前,县区级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看家护院”的工作模式上,信息安全制度存在不少漏洞,出了问题难追究。档案数字化过程及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保存都缺乏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1.3 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安全基础设施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保障。由于传统保护措施的低效率性,数字档案的保护成本过高,对于数字档案风险的防范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在目前县区级档案部门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之间不成比例,不能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1.4 技术防范措施不健全。县区级档案部门针对数字档案所采取的技术性保护缺乏主动防范的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囿于档案工作者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欠缺,维护网络设备和相关系统的技术人员又对数字档案和知识掌握不足,风险发生之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5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区级档案部门缺乏计算机技术人员,更缺乏精通档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多数人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有些人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2 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加速培养档案信息安全人才。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和坚持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提高计算机用户和从事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人员的群体安全意识。要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组织学习档案信息安全知识、信息保密技术常识和预防办法等,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联合高校档案教育专业部门对档案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增加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内容,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2.2 建立健全维护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一要建立信息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做到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二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和制度管理。制定完善机房管理制度、网络管理、数据及加密管理、设备管理等制度,建立跟踪体系,提高整体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对电子文件归档系统、馆藏档案数字化系统、档案信息与提供利用的网站系统等应用程序,建立有效的操作规范,根据职责分离和对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三要制定完善的系统维护制度。包括对网络系统使用的情况、系统管理人员对用户权限的分配及管理等。

2.3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创建安全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环境,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需要从网络、系统、应用、数据等多个层面来分析问题,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保障网络安全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并建立网络化的病毒防范体系,防范病毒侵害数字化档案信息。保障操作系统安全可以加强升级服务,时常检查系统的各项设置。保障档案信息应用系统安全可以采取身份识别技术、加密防偷窃技术等,防止非法侵入。保障档案数据安全可以实行隔离、加密、防写、异地异质备份、迁移、封装、硬盘还原卡等技术措施,以此保证数字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性。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计算机应用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当前是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在某些国家或者某些区域已经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增加。很多网民通过互联网直接能查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购物网站上直接买卖物品还可以通过邮箱、聊天软件的发送资料,在网上直接买卖股票、基金等,很多的东西都能在网上进行交易。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很多信息在网络中可能被更改,致使一些信息在被使用者查询或者接收时出现错误。

其次,网络信息被肆意地窃取。在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其中有相当多的信息没有进行加密保护,这样,致使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时,就会被截获,入侵者在获得这些信息要素后,对信息资源的格局和模式进行分析,入侵者就可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内容,进而侵犯到传输者以及接收者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入侵者主要通过网络连接后资源的对接,修改网络信息,所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黑客、病毒的入侵

黑客就是指那些不经过计算机使用者或者使用单位的允许,直接通过网络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一般来说黑客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赚钱的,帮助别人进行网络攻击以获得金钱,还有就是通过攻击别人的网络系统,盗取别人的账户和密码已获得别人的资料或者资金。另一种是不为了赚钱,就想破坏别人的网络,以展示自己的实力。现在的黑客非常多,遍布世界各地,有的攻击政府部门网络、有的攻击军事网络、有的攻击民用网络。各国政府都有专门的组织预防这些黑客的攻击,采取了各种方法。各种防黑客攻击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以应对越来越多的黑客。在网络应用中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就是病毒,人们在下载各种软件或者一些视频、资料、登陆一些网站,都可能给计算机带来病毒。现在杀毒软件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常用的有360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金山杀毒软件等,我们在平时使用电脑时,一定要在自己的电脑中装上正版的杀毒软件,并且经常对软件的病毒库进行更新,以满足杀毒的需要。还有就是,尽量不要浏览一些不正规的网站,这样既可以远离不健康的东西,又能保护自己的网络系统不被黑客或者是病毒攻击。

2.2 缺乏健全的网络管理体制

网络信息安全度低,这与网络本身的缺陷也有关系。国际互联网,连通的是所有国界,全民各地的信息,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操作,整个互联网系统就是一个大的自由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所以使得这种管理过于开放与自由,与此同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用户在访问各网站时,缺少有效的预防措施,网站的健康与否也无法鉴别,从而使得信息被破坏或窃取。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首先,加强对信息与采集的准确参与。在网络信息资源中,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提高信息利用率,尤其是对于一些时效性的信息,如:产品供求、天气预报等,与此同时,在信息的内外资源的采集中,还要通过计算机的应用,采用网络调查或者是留言板等形式,提高采集率的指标,主要包括及时率、采准率、采全率以及费用率等。其次,加强对信息传输和管理的全面参与。对于信息传输和安全性,要加强管理,以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信息的利用率得以提高,特别是在企业、政府、电子政务以及金融等方面。

3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3.1 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就是指一些登陆系统要求填入申请人的正确资料。比如填入申请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手机号、固定电话号等),联系地址,密码、密码提示信息、保密邮箱等。正确的填写这些信息,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的账户不被黑客攻击或者是别人窃取,使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身份验证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更新。现在一些网银支持的有口令卡、优盾、密保卡、手机验证码等,使个人资料更加保密。

3.2 信息加密技术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加密处理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也是网络信息工作者关注的技术问题。进行信息加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认证并交易,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当前的加密技术主要分为2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同时,结合用户的密码,以保证计算机在网络信息中的安全。

3.3 防火墙技术

现在的计算机都自带防火墙功能,使用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防火墙进行设置,还有就是有一些专门进行防火墙设计软件,使用者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这些软件,或者到指定销售点进行购买,安装好这些软件,并且进行适当的设置,可以保护自己的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或者是不被打扰。

3.4 入侵检测技术

人侵检测技术的过程大体主要分为三部分,依次为: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以及结果处理。其主要就是将安全日志、行为以及其它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操作,操作检测出其中对系统有威胁的行为和数据,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此,要有效地利用人侵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未授权的行为进行分析。从技术上来讲,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有异常检测模型以及误用检测模型两大类,前者不会对每种入侵都进行检测,所以其误报率高,漏报率低;而后者可以对于攻击的类型给出准确、详细的报告,所以其漏报率高,但误报率低.为此,在加强对特征库的更新。

3.5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主要是与操作系统相配合,有效地防范对系统漏洞的攻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研究出一反黑与反病毒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反黑、防毒、杀毒相结合的病毒防预体系,为网络系统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4 结束语

当前是网络时代,人们无论是干什么,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人们最好的通信工具。但是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风险,人们只有正确的使用网络,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及时对电脑软件进行更新。安装一些安全控件和防火墙软件,适时对电脑进行杀毒,增加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晓晨,唐淑梅.网络信息处理与安全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叭[J].硅谷,201l(13):149.

[2]郑新.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2010(10):162-163.

[3]侯彤,侯红,万亚兵,等.一种网络通信中信息和数据的加密系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485-488.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5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制定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企业相关的、及网络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尽一切可能去控制、减小、降低以及避免一切非法的网络行为,尽可能地把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

1.1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的可变性

网络安全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变的特性。一方面,由于企业或者单位组织内部结构、组织方式的不断变化,相关业务和数据类型和分布的更新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从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讲,攻击者的攻击方式、防止攻击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进,所以,安全策略是一个变化性的策略,必须要和网络当前的状态相适应。

1.2网络安全策略的核心内容

网络安全策略的核心内容有:定方案、定岗、定位、定员、定目标、定制度、定工作流程(方岗位员目制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七定”。

1.3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确定网络安全需求:确定网络安全需求的范围,评估面临的网络风险。(2)制订可实现的网络安全策略目标。(3)制订网络安全策略规划:制定本地网络安全规划、远程网络安全规划、Internet网络安全规划等规划内容。(4)制订网络安全系统的日常维护计划。

2网络安全防御与改善措施

网络安全问题是潜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现实威胁,网络攻击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瞄准了企业、政府、军队和有价值的个人和各个行业及领域,威胁无处不在。

2.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所组成:识别网络安全事故的危害、评估危害的风险和控制网络安全风险的措施及管理。而通过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及时防范于风险的危害,及时调整网络安全内容,保障网络安全运行,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形势,提高危险的预防和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就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的风险控制来说,网络安全风险控制是使网络安全风险降低到企业或者是单位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企业或单位的正常日常业务运作。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包括:选择安全控制措施、风险控制(免风险、转移风险、减少危险、减少薄弱点、进行安全监控等)和可接受风险。

2.2网络安全防范管理

做好网络安全防范计划与策略,对网络安全进行防范控制和管理,提高网络自身稳定性、可靠性,要有较高的警惕安全的意识,从而,能够抵御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1)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2)反网络病毒联盟组织。

2.3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机制

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机制,大力加强安全技术建设,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防范不良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安全机制有身份验证、授权、数据加密、密钥加密和数字签名、数据包过滤、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物理安全等。

2.4加强网络安全人员培训

网络安全在今天的非常的重要,对于人才的渴求也非常的大,但是人才的数量非常的有限,需求非常的大,很多的企业进行高薪聘请,但是流动性比较大,对于企业没有真正的感情,这样不利于企业的长期与发展,企业面临着非常研究的形式与考研。正是这样,很多的企业面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人才的内部的培养,通过聘请名师进行基础知识以及实践等等方面,对于受训的人员进行系统的考试,对于成绩优异的人员进行进一步培养,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企业应该做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对于学习优异的学员进行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激励,建立考核制度,针对于员工进行周考核、月考核,慢慢的形成制度化,从而真正意义的调动员工的学习。未来的发展竞争会变得更加的激烈,正是这样的原因,一定要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来自于多个方面,但是人才是一切改革的动力,所以人才的储备是未来的竞争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发展的保证。

2.5引入网络安全审计系统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指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审查,以保证网络安全规则被正确执行,并帮助分析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采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可以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或警告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纠证据,为系统安全管理员提供系统运行的统计日志,使系统安全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与加强的地方。

3结论

安全管理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电力安全;电力信息化;检修试验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5-0122-03

1 引起电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分析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以及经济地运行一直是电力安全生产最主要任务,为了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水平,电力工作者们在各个方面不懈努力着,比如:采用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加强电网结构、减小故障范围等等,但是在现行的电力系统中,依然会有各类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寻找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

重大。

由于我国电网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广阔的地理面积造成电力系统的破坏呈现多发趋势,网架结构比较脆弱,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可预测的破坏都会给电力设施造成损坏,最终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另外由于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电源电网,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新设备的调试和投产,因此会发生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给电网运行带来风险,尤其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全国电联网实施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和光伏,加上远距离输送,都会给电网安全带来挑战。分析我国电网的安全隐患,只要来源是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采用和全国电联网,前者的引入,使得在各低电压等级电网解环过程中,一些过渡会所带来安全隐患;后者会出现区域电网之间的低频振荡问题,比如上个世纪北美互联电网出现的低频振荡,我国也曾经出现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区域间的传输功率极限;同时会影响各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同时,在联网过程中,会引入方式多变运行复杂的大规模系统,也给电力安全带来隐患。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保证电网本身的强壮,一通过神经中枢高效的调整电力系统,后者必须依赖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

2 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重要功能

对电力设备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时性的检修是电力工作者的必修功课,实现状态检修必须保证科学、高效、规范,电力系统多年的发展使得电力工作者具备了检修的丰富经验,结合目前中国的设备制造水平和运维工作管理现状,设备状态评价实用化方法的提出也是顺理成章。国家电网公司在2008年发了新一版《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该导则为规范和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也奠定了基础。导则上指出,对一个设备的评价涉及到其海量运行、检修、数据绝对值、变化率越界检查、设备种种异常状态与评价标准的匹配等等方面。当下,很多企业都是以纸张的形式来保存设备的数据,将他们存储在资料室,比较进步一些的方法就是Word电子文档的形式,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只能进行手工查找,其工作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这势必会影响状态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评价的后续阶段,其结果会受到人为的影响,凭借人为的主观意识,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地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仅仅依靠手工方式是不行的。此时信息化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具体功能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为了解决结构化集中存储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设备的数字化档案,将设备历次检修、试验、运行维护、在线监测等的数据存储于数字化档案中;然后,通过运用检修试验规程和状态评价导则,对试验数据绝对值和变化率越界进行自动检查,检查结果中会显示出输出状态异常的设备列表。最后,通过检修维护策略专家知识库,给检修维护提供有效可行的策略建议,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参考设备风险评价的结果。信息化设备状态检修的整个过程快速并且规范,对于电力安全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 信息化技术在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实现检修试验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现场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生产技术和质量,该标准化作业必须遵循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以此为依据制订作业程序标准,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它在规范现场作业向流程标准化建设以及全过程控制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有一份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它明确的规定了所要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过程中,如果仅仅依据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指导书范本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行的。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很难保证作业指导书的正确和规范,从而使得编织成的作业指导书失去应有的价值,也很难保证作业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标准化作业无法真正推行。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标准化作业,很多企业组织管理团队开发 “智能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际运行,可以自动生成规范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该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指导书的步骤是:首先,该系统将作业指导书中的各项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独立组件;其次,构建组建的标准库,主要是依据电压等级、设备类型、作业类型等;再次,当确定一个具体的检修任务后,根据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的类型,在所建立的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出相匹配的组件内容来;最后,将它们自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作业指导书。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员的参与,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认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干扰,它可以完全依据标准库来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指导书内容的标准和规范。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要想切实执行标准化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4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的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会相对的造成各电力企业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短缺,急需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短期内如何进行才队伍的建设,高效完成系统运维工作成为很多电力企业一项紧迫的任务。在过去,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一般都是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自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当然,这些方法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取得了效果较好,在现场处理问题技能培养方面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对于目前的人才短缺的现状来说是不可行的。

随着电力安全生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工作负责人完成一项检修任务以后,及时的在工作记录的“处理过程详情”栏,将事故的发现、处理过程、关键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存在遗留问题等信息录入系统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可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技能库。一些缺乏现场经验的检修工程师不仅可以借助对该知识库的学习;同时,在执行具体的检修任务之前,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查阅。显然,这种新的“网络学习”模式,对加速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积极地意义。

5 结语

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行为控制。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状态检修、标准化作业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关系,重点突出了信息化在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多年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推广应用也取得了客观的发展,积累很多重要的数据资源以及技术基础,运行检修记录、设备台账管理以及工作流管理等基础应用也都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电力企业要做的就是更加深入信息化应用,使之更加专业化,从而形成对企业核心业务的全面支撑。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过程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应用,必将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设备的行为控制、管理效率、科学决策水平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步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左美云.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样子钦.关于电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科技与生活,2010,(21).

[3] 武春霞.电力安全信息化应如何发力[J].特别报道,2009,6(45).

[4] 魏哲明.信息化是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J].电力信息化2009,7(7).

作者简介:魏秀宁(1980-),男,广东东莞人,供职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管理。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人身设备事故,电力安全一直是电力系统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文章论述了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重点突出了信息化在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电力安全;电力信息化;检修试验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5-0122-03

1 引起电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分析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以及经济地运行一直是电力安全生产最主要任务,为了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水平,电力工作者们在各个方面不懈努力着,比如:采用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加强电网结构、减小故障范围等等,但是在现行的电力系统中,依然会有各类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寻找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意义

重大。

由于我国电网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广阔的地理面积造成电力系统的破坏呈现多发趋势,网架结构比较脆弱,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可预测的破坏都会给电力设施造成损坏,最终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另外由于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电源电网,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有新设备的调试和投产,因此会发生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给电网运行带来风险,尤其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全国电联网实施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和光伏,加上远距离输送,都会给电网安全带来挑战。分析我国电网的安全隐患,只要来源是更高一级电压等级的采用和全国电联网,前者的引入,使得在各低电压等级电网解环过程中,一些过渡会所带来安全隐患;后者会出现区域电网之间的低频振荡问题,比如上个世纪北美互联电网出现的低频振荡,我国也曾经出现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区域间的传输功率极限;同时会影响各区域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同时,在联网过程中,会引入方式多变运行复杂的大规模系统,也给电力安全带来隐患。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保证电网本身的强壮,一通过神经中枢高效的调整电力系统,后者必须依赖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

2 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重要功能

对电力设备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时性的检修是电力工作者的必修功课,实现状态检修必须保证科学、高效、规范,电力系统多年的发展使得电力工作者具备了检修的丰富经验,结合目前中国的设备制造水平和运维工作管理现状,设备状态评价实用化方法的提出也是顺理成章。国家电网公司在2008年发了新一版《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该导则为规范和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也奠定了基础。导则上指出,对一个设备的评价涉及到其海量运行、检修、数据绝对值、变化率越界检查、设备种种异常状态与评价标准的匹配等等方面。当下,很多企业都是以纸张的形式来保存设备的数据,将他们存储在资料室,比较进步一些的方法就是Word电子文档的形式,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只能进行手工查找,其工作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这势必会影响状态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评价的后续阶段,其结果会受到人为的影响,凭借人为的主观意识,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地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仅仅依靠手工方式是不行的。此时信息化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具体功能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为了解决结构化集中存储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设备的数字化档案,将设备历次检修、试验、运行维护、在线监测等的数据存储于数字化档案中;然后,通过运用检修试验规程和状态评价导则,对试验数据绝对值和变化率越界进行自动检查,检查结果中会显示出输出状态异常的设备列表。最后,通过检修维护策略专家知识库,给检修维护提供有效可行的策略建议,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参考设备风险评价的结果。信息化设备状态检修的整个过程快速并且规范,对于电力安全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 信息化技术在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实现检修试验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现场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生产技术和质量,该标准化作业必须遵循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以此为依据制订作业程序标准,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它在规范现场作业向流程标准化建设以及全过程控制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有一份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它明确的规定了所要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过程中,如果仅仅依据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指导书范本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行的。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很难保证作业指导书的正确和规范,从而使得编织成的作业指导书失去应有的价值,也很难保证作业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标准化作业无法真正推行。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标准化作业,很多企业组织管理团队开发 “智能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际运行,可以自动生成规范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该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指导书的步骤是:首先,该系统将作业指导书中的各项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独立组件;其次,构建组建的标准库,主要是依据电压等级、设备类型、作业类型等;再次,当确定一个具体的检修任务后,根据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的类型,在所建立的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出相匹配的组件内容来;最后,将它们自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作业指导书。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员的参与,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认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干扰,它可以完全依据标准库来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指导书内容的标准和规范。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要想切实执行标准化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4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的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会相对的造成各电力企业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短缺,急需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短期内如何进行才队伍的建设,高效完成系统运维工作成为很多电力企业一项紧迫的任务。在过去,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一般都是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自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当然,这些方法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取得了效果较好,在现场处理问题技能培养方面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对于目前的人才短缺的现状来说是不可行的。

随着电力安全生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工作负责人完成一项检修任务以后,及时的在工作记录的“处理过程详情”栏,将事故的发现、处理过程、关键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存在遗留问题等信息录入系统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可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技能库。一些缺乏现场经验的检修工程师不仅可以借助对该知识库的学习;同时,在执行具体的检修任务之前,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查阅。显然,这种新的“网络学习”模式,对加速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积极地意义。

5 结语

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行为控制。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状态检修、标准化作业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重要关系,重点突出了信息化在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的巨大作用。多年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推广应用也取得了客观的发展,积累很多重要的数据资源以及技术基础,运行检修记录、设备台账管理以及工作流管理等基础应用也都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目前,电力企业要做的就是更加深入信息化应用,使之更加专业化,从而形成对企业核心业务的全面支撑。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过程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应用,必将大力提升电力系统设备的行为控制、管理效率、科学决策水平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步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左美云.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样子钦.关于电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科技与生活,2010,(21).

[3] 武春霞.电力安全信息化应如何发力[J].特别报道,2009,6(45).

[4] 魏哲明.信息化是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J].电力信息化20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