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文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1
趣味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能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很强烈,以学为乐。
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充满诗情和激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根据直观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改变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文章的内容提供了情境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据此创设教学情境,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学生置身其间,感知课文内容,右脑形象思维活跃;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左脑抽象思维兴奋;如此左右脑兴奋抑制交互作用,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根据现代教学条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更能使语文情境教学收到奇效。让平面的课堂变成了立体的课堂;语文自主学习导学法,让单一的课堂变成了双边的课堂;趣味语文教学法,让呆板的课堂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是充满诗情和激情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
二、要适当地减轻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提高教学质量不应以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甚至牺牲二者的健康为代价。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引申到教学上就是教师只有先解放学生才能解放自己。要想真正解放学生还必须用现成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外地改革经验。认真学习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本身素质。有的教师“老黄牛”式的敬业精神固然可学,能不能一边当“老黄牛”,一边做“开拓者”?能不能把老师的“教书匠”形象发展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现在很多老师只顾“满堂灌”、“题海战术”,而不顾自身学习;只埋头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不顾教法改革;只考虑多讲、多留作业提高成绩,不考虑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效果。要改变此现状,领导本身应先提高改革意识,充分认识教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法的学习。教师间要加强切磋,勤于总结,让教学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且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知识。学生负担轻,教师也才会负担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负担轻了,才有时间去学习、总结、研究,使教学水平更高,才能使自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驾驭课堂的能力的强弱,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与博)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求知欲强烈,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可想而知,教师因知识水平有限(知识面和理论深度),不可能很好的驾驭教材,教学水平可想而知,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不断接受新知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学习就要落后,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多才多艺,学生喜欢博学的教师,对自己崇拜的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对自己鄙视的教师学习兴趣差。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四、要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充实地学习。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古文
一、理想激发法
古文是学生一直不爱学的,因为古汉语语法难懂且学起来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避开基础知识,从学习古文对他们现和将来的生活有哪些意义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想激发法,学生就对古文重视起来,反复诵读,反复琢磨,并由此归纳总结出容易让人接受的说理请求的技巧。
1.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为他人着想的角度立意,时时处处都为对方的得失着想,这就会使对方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消除心理防范,使之心平气和地读下去或听下去,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如《烛之武退秦师》。
2.分析自身,启发对方。这种方法能缩小说者和听者或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感情的沟通,而且在说理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过激的言辞,说理含蓄委婉,娓娓动听,所以容易让人接受,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3.借古讽今,旁敲侧击。这样做巧妙地回避了现实问题而去评论古事,虽没有单刀直入地切中时弊,却在议论中处处与时弊暗合,不言而喻。讽劝既含蓄委婉,又容易使人从中警醒,如《六国论》。
4.袒露胸襟,以情感人。这种方法就是真诚地向对方吐露自己的苦衷,以真情感染对方,以此得到对方的同情,从而达到请求的目的,如《陈情表》。
学生不仅就这几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又联系生活实际和人的心理特点,还总结出了注意事项:说话要注意场合,要注意对方的年龄、性格、情绪等。总结归纳之后,他们又积极大胆实践,如在规劝同学和向教师提出建议时,注意采用适当的技巧。在研究古人说话写文章的技巧的同时,也将古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了。
二、情境激发法
设置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习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文章体裁、风格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在讲授《勾践灭吴》《促织》《柳毅传》《齐人有一妻一妾》等故事情节性强,富有一定哲理的文章时,笔者一般采用讲说故事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讲说和评议。当讲授如《登泰山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游记类型的文章时,在上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景观有一定的感官印象,笔者带领学生到多功能教室观看相关的风光片。这样学生上课时也就轻松自如、感同身受了。另外,还有一类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学作品,如《鸿门宴》《触龙说赵太后》《齐桓晋文之事》等文学作品,针对这些作品笔者将安排几个组织能力强、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导自演。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利用简单的道具,进行现场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知识传授法
近年来,古文语法知识在高考中虽然有弱化的趋势,但学生学好它依然是十分必要的。古文语法知识考核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词类,二是句型。词类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中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多义词以及词类活用;虚词需要掌握“者”“矣”“为”等十八个文言文虚词的使用。句型类别有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
针对纷繁复杂的古文语法内容,笔者主要采用归纳法、对比法和典型例句法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必须强调一个关键,即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翻译、理解字词句。掌握这个关键,以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背诵兴趣激发法
首先,充分肯定背诵在古文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几年前,背诵一度被认为是不良的教学手段。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试看我们的国学大师或各领域的骄子哪一个不是满腹诗书、出口成诵的。况且古文背诵既是一个积累典型材料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过程。单从这一角度来说,重视古文背诵意义巨大。
其次,在古文背诵中需讲究方法。死记硬背是背诵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最常见、最简单的机械记忆的方法。在高中阶段,笔者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化整为零法、避难就易法、添换字词法进行背诵。
再次,教师的及时表扬和激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笔者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尝试:在课余时间组织了一个古文背诵兴趣小组,希望通过古文背诵作为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使他们以此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识字教学;三部曲;故事法;游戏法;竞赛法
一、引言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让小学生掌握其中的精髓和魅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为:“让孩子喜欢汉字学习,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教学使小学生掌握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可以说,明确的教育指导方针,已经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仍然需要教师结合学情、教情、生情,设计和组织高效的教学流程。本文提出的“三部曲”式识字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识字兴趣为目的,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精髓为目标,构建符合学情、教情、生情的课堂教学情境,现将具体的教学策略阐述如下。
二、故事一部曲,营造识字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快速吸引他们的眼球,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识字学习上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向我抱怨:“老师,很多汉字的构造太复杂了,认识起来十分费劲。”而我也时常反思识字教学的设计思路: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识字兴趣点?在多次试验后,我总结出了“以故事开门见山,营造识字情境”的教学思路,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例如,在教授“刻苦”时,我便引入了《龟兔赛跑新说》这个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为:“在多年前的比赛中,兔大输给了龟二,为了挽回森林短跑王的颜面,三年时间中,兔大每天都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开展各式各样的训练,让自己不再轻敌,三年后,兔大约龟二再次决战,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刻苦努力,一举战胜了龟二。”这则原创的新说故事,相当于老版龟兔赛跑的续集,在具体的讲解中,我又将故事内容制作成Flas,视听效应与新颖的故事内容相互叠加,营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识字教学情境,学生们的识字兴趣被瞬间点燃。而我也趁热打铁,以故事为依托,向大家讲授了“刻苦”的含义、读法、同义词、反义词,使教学效益得到延伸。
上述案例中,一则小小的故事,蕴含了大量的汉字信息,在抓住小学生识字学习眼球的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更多额外的收获,可谓“一石多鸟”。应该说,以故事为引子,构建识字教学课堂情境,成为了识字教学乐章中完美的一部曲。
三、游戏二部曲,调动课堂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学习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关键。”基于上述教育理念,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动一动、做一做、玩一玩的游戏过程中,掌握汉字的精髓,体会汉字学习的趣味性,而利用字谜游戏或歌诀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组织识字教学二部曲,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思路。
例如,在教授“远”和“运”这两个字时,我便给出了两个字谜,让全班同学进行猜谜游戏:“小明同学身上装着1元钱到处走走,是什么字?”“蓝天白云天气好,小明同学出去散步,又是什么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全班分为若干游戏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我的字谜,结合前期的识字学习基础,进行猜谜游戏,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适时地渗透“远”和“运”字的区别,让同学们寓教于乐。此外,在识字游戏教学中,引入歌诀游戏也十分有效,例如,在讲解“碧”这个字时,我编订歌诀“一名王老师,身穿白衣裳,坐在石头上,聆听鸟叫声”,而在讲解“琴”字时,我又编订歌诀“有一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
总而言之,引入字谜或歌诀游戏,并以此为二部曲,组织分组教学、课堂拉歌教学等游戏,能够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参与游戏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积累识字经验,增长知识,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四、竞赛三部曲,激励全员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采用识字竞赛教学法,是一种激励全班同学参与识字学习的良好手段,正所谓有竞赛,便有动力,小学生也有在竞赛中获取成就感的心理,而有效借助这种人之常情,创设识字竞赛三部曲,激励全员识字兴趣,则是一种不错的良方。
例如,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时,我经常挑选一些优质的学生习作,展示在班级的评比栏中,同时,在抄写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竞赛指标,譬如:看谁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生字抄写任务,对于生字抄质量高,完成时间又短的同学,我会授予“抄写小能手”“识字之星”等荣誉称号。此外,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我也常常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识字记忆大赛”“识字默写大赛”等竞赛项目,并引入层次教学的思想,将比赛组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如此一来,不仅为优秀生提供了识字学习展示的平台,也为学困生提供了识字学习表现的机会,充分考虑到所有学业水平学生的识字学习需要,让孩子们在识字学习的征途上,永远不掉队!
五、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孩子们的识字动力为教学出发点,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识字教学方法,让他们在识字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海波.趣味识字,快乐学习[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4.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4
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首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态度越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掌握英语对国家、对世界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如英语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语言,很多国际性会议使用的语言是英语,英语是沟通世界各国的桥梁等,小而言之,让学生知道在今后学习中英语在所有科目的重要性,如英语在初中、高中、大学考试科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乃至今后工作中所需的英语级别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使之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追求和向往。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尽量做到师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形成技能,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合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如果课堂上学生总是处于一种完全受支配的地位,而老师居高临下,那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及心理催化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注意积极诱导,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学生便可大胆开口,放开自己调动起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俗话说“导其师,信其道”。老师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使学生情感与教师情感产生“双向反馈”。
教师还要满足不同水平要求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处处意识到老师关心他、爱护他、喜欢他、密切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听你的话,爱上你的课。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逐渐提高。
三、教师要研究教学技巧
教师除了掌握精深、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研究教学方法与技巧。如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
①导入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不能直接展示给学生。因为那样做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导入的重要性在于:A、沟通连接新旧知识;B、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想知道,引发好奇心。因此每一堂课,我都慎重考虑导入,一个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教学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前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等,又很自然的引入到课文的主要内容。②示范:英语是一门用来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老师要创设情景,先行示范,让每个学生都去参练与实际演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得到锻炼运用。这样可以使书本上抽象枯燥的东西变成具体并是有趣味的实践性的东西,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表面肤浅记忆变为更深入透切,永久性的理解记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的反应敏感能力,使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活起来,真正成为一种交流工具。
四、英语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游戏是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能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英语。通过做英语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字母。词汇和语法和课堂紧张的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学以致用,活学活有。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我经常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输出教学信息。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有声音、图像等视觉、听觉的刺激,从多方面刺激着学生的感觉器官容易激起好动、好玩的学生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了,听讲认真了,效率也就提高了。如听英文歌曲、英文趣味故事,看英文录相、多媒体教学等等。我上九年级英语Unit.12youaresupposedtoshakehands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录相片段让学生观看巴西、美国、日本、韩国等各国家第一次见面和餐桌上不同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放映,要求同学们看着录相或问或答或复述等,由于影片内容与课文有关,同学看得都很认真,再加上影片动作语言较实际生动、形象,深得学生喜爱,使他们更感兴趣。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现在只重视教学中的知识和教育的属性,而忽视了融于课堂的美的属性。在课堂教学中趣味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产生美好的审美心境,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优雅的仪表、诚恳的表扬、优美的音乐以及课本中优美的语言都可以提升学生的美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想修养以及审美情趣。
一、设置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求知探索的原动力。但凡学过心理教育学的,都会通过文题的设疑求答,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具体的思考方式,促进一定学习心理的形成。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疑问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种方式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二、采用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美育主要是靠感情的渗透以及审美实践的感染来实现的。中学语文美育教学中,引导着学生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可以通过一些托物言志的文章,还有借景抒情的描述,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同时也表达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走向,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出来的感情,并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美。中学语文教材教学过程中,美育的渗透是时刻都存在的。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紧抓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知识,还要重视美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来展现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课文的语言的结构美、艺术形象美、意境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美、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总的来说,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美育进行渗透,不仅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审美能力,这对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入故事讲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故事,尤其是中学生感兴趣的科学人文故事,在师生的编排和讲述中就能够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将学生带入预想中的学习情境中,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就能够将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在讲解趣味故事中,应注意对于故事主角和故事内容的使用,虽然不同的故事都会对教学产生预想中的结果,但是教学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使他们获取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如,组织诗歌朗诵会、精短故事会、笑话演讲赛、课文片段的表演以及小记者活动的交流会等,这些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活跃、更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还会让学生在自由的评讲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趣味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中学生阅读课文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之中感受文章的内涵。进入语言文字所勾画的世界中去,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感悟文字语言的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比较高的境界。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品味文章的意蕴,解读作者的心声,形成自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和概况,能够使学生从表层的教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甚至以后的工作中都是非常有用的。据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实施趣味课堂教学活动,并给予中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引导,让其多阅读并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描述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能够促使中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多变的、不拘一格的,所形成的思想是新鲜的,带有当代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性质,而且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学习语文愿望的上升,那么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则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文情感的陶冶结合起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时代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真正地落实新课标的教育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6
一、践行“师友”理念,互换师生角色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应当协助学生做好师生定位,正确分组,合理分配角色。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能力等,指定每个小组的成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根据彼此的兴趣、爱好自由划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划分,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随机划分。一般情况下每组的学生以3~6人为宜,每组中应有一个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小组成员则根据具体教学环节,为其分配不同的角色。
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身边存在环境污染、校园中存在不爱护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查。小组长负责掌握活动全局,调查员负责调查,整理员负责整理资料,报告员负责在课堂上报告活动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活动情况,检查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某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就协助小组成员互换角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巧用体态语言,营造和谐氛围
在课堂语言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十分重要。合理地应用各种体态语言,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动作和表情两方面来应用体态语言。
1.动作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姿态语言的应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板书以外,教师大多没有太多的动作,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站立姿态。合理地利用课堂动作语言,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做出一些动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蜜蜂引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蜜蜂飞的各种动作,然后随机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模仿蜜蜂的动作,并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动作最优美。通过做出各种动作,师生之间的互动良好,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
2.表情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程面无表情,会带给学生很不好的感觉。合理地应用课堂表情语言,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带领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讨论到有趣的地方,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保证课堂气氛的融洽和活跃。不过,体态语言和其他课堂语言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应用课堂体态语言来激活课堂气氛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放下架子的同时掌握好“度”,以保证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具有好奇、多动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始终对语文保持新鲜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语文阅读习惯。
如学习《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设计以下课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长江大桥的图片。长江两岸柳枝吐绿,江中渔舟穿梭,江面风平浪静,燕子鸣唱。在展示图片时可穿插《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学生一边观看美丽的长江风景图,一边听着悦耳的《春天在哪里》,沉浸在怡人的春景中,感受到了祖国疆土的广大。此时,教师可趁机向学生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够用精彩的词汇来描绘这一景色呢?”学生都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有着浓厚的学习欲望,纷纷发表意见,不少好词好句应运而生。在课文内容教完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如想象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并将其描绘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触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