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业务管理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1

与之相对应,在科研工作对高校意义重大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在日益成为担任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们日常工作的主要工作。其中研究课题的多寡、档次的优劣等等,不仅显示了教师个人的学术水平,更直接影响着其本人的教学成绩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相关,关系到教师的实际利益,与此也就出现了绝大多数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现实情况。

以上种种因素到使得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科研业务越来越繁重,除了让教职员工感到工作量日益增加之外,也让学校方面感到如何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业务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顺理成章,作为及科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也就更多的被人们所提及和使用。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我们看到学院的科研业务管理工作比较繁重,通过科研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实现科研业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能够更好的为学校领导提供分析数据,并在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在科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海量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完整的科研业务管理系统,让相关工作能够实现信息化,给相关人员构建一个管理平台,完善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给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强化科研业务工作管理,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而今网络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并不断完善,在这样的条件下,B/S构架得以出现,这一架构中心主体为web数据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通过浏览器的浏览便可以实现对后台数据库的使用,而这样的逻辑处理工作主要是在服务器端完成,这就节约了研发和使用成本,因此,这种架构成为当下计算机构造技术中较新的代表。

经过分析了解,该系统可以实现科研业务管理的现代化既电子信息化,减少管理工作中错误的出现,能建立集中存放教师科研业务信息的信息数据库,并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还可设置身份验证识别指令,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设置各异的功能与权限,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基本查询、更改等基本操作。设置三级审核流程,完成科研业务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等功能。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的调整,还系统拥有完善的数据备份功能,防止数据的丢失。

在对象编码的过程当中,对代码重用且便利的方法便是软件设计模式,这种模式的使用清楚展现系统中各对象间的通讯方式,避免了单个数据模型之间的影响,这样的方法方便了设计者,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同一架构,同时,能够使得设计出的整个系统保持扩展性,能够实现系统的灵活变化,顺应不断发展的技术要求,使得系统能够保持先进性,完成升级、扩容等功能。

由于该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使用的,而且现在网络窃取信息的行为日渐猖獗,因此,系统的设计首先以安全性为前提,需要具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安全保证,像设置系统防火墙、设置并完善整个系统的数据访问、修改乃至备份功能。加强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控制,运用加密程序对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数据进行重复加密。

现在的系统设计开发,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那就是在既满足用户当下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用户随着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软硬件配置,既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为了让系统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能够基本追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脚步,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扩展性强的软硬件,避免日后的升级中遇到问题。

在B/S构架下,尽管可以区分开应用层和服务层,也就是实现多层结构的运行,但是,这一结构也有它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必须要借助互联网才能实现系统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样一来单个计算机终端的利用率就将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上网费用的昂贵,同时还要受到带宽等条件的限制,而且网络安全性也较低。它多用于一些对客户端控制不太严格的领域 。不过,与此同时,他到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简单结构易于安装,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与用户交流界面简单、快捷等等优点,这也就可以实现系统的可移植,以及在不同平台上的应用。而且,由于系统相对方便,因此它对客户端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浏览器浏览就能满足要求,这也就降低了使用成本,节约了开发、使用费用,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扩展要求。具体来说,这种三层结构的体系模式有高效率、易维护、数据的安全存取、可伸缩性等优点。

以B/S模式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本管理系统,为了使其运行起来更加稳定,因此要保持尽可能低的每个部分的耦合度,而且,在这一基础上还要保证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因此设计考虑用分层构架来进行开发和设计。当下,较为通用的分层结构为三层,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际检验,这种分层结构能够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并能够较完善的实现设计目标。

整个系统的关键一步:系统测试,是对最后整体的管理系统进行最终实验。其重点在于和其它要素的结合,包括硬件、软件、用户等等,在仿真环境中,利用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以确认系统能否最终实现设计目标。整体测试过程中,因为要实现的目标与前两项测试不同,它是基于前两项测试完整、准确的基础上,对用户的具体要求负责。这一过程中,要求了学院的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实地使用,测试它的性能、安全性等等,看看能够满足工作中的具体要求,最终结果是无论从操作性还是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都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可,这也就证明了该系统的可用性,为以后的具体应用做到了实验支持。该系统本着从实际出发,服务教职员工的目标。在开发中尽量使用细分模块思想,以增加系统的可操作性,不至于使应用者不知所云,在今后会被广泛应用到高校中。

参考文献: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物资;合同管理;管理制度

1科研物资合同管理职责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合同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合同承办部门需要履行的管理职责,主要如下:组织合同项目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负责合同文本审查会签的流转;办理授权委托申请;监督、组织合同履行;负责本单位合同统计,保管合同档案;保管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指定合同承办人。

2科研物资合同管理特点

科研物资合同管理和普通的商务合同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科研物资合同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科研生产的复杂性、保密性、不确定性、专业性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科研物资合同的形式多种多样,科研物资合同的管理必须规范才能防止合同风险,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科研物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科研合同的风险意识认知薄弱

不少科研工作者缺乏对科研合同的法律风险意识的认知,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在现实化的法律风险途径中有效维护制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对科研合同的风险意识认知薄弱在客观上导致了自我利益保护的薄弱化。

3.2科研合同签订环节缺乏合同风险意识

在科研合同签订之前,没有对对方的经营效益、研发能力、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和了解,仅仅是为了争取“合同”而签合同,合同签订以后,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才发现对方并不具备完全履约的能力,这就导致了签订的合同半途而废;合同签订的双方都是依据签订的合同去取得权利并履行义务,有些合同签约人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合同中的定义和各个条款,这就导致了合同的签订并不标准,存在一些风险;科研合同执行周期一般较长,一些签订完毕的科研合同没有被及时交到合同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合同管理台账的建立不及时,合同管理部门无法动态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管理合同。

3.3科研合同在管理上存在纰漏

科研合同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于履约过程中。企业中对于科研合同的管理一般是传统化方式管理,缺乏体系化的调控手段和监管体制,因此科研合同的履约过程无法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有些合同在签署以后,后期的审查流程缺失,导致合同失去了执行意义。企业科研合同在管理上的缺失会导致原本该追究的合同权利丧失了最佳的诉求时间,因而合同风险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给企业的自身利益带来了损害。

4科研物资合同管理规范

4.1加强、完善物资合同管理制度

一个合同的正式订立,要经过一系列过程,如资信调查、当事人谈判、合同文本起草、合同审核、合同签署等。合同订立以后,还涉及合同的履行过程,另外,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还可能会涉及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纠纷的处理等问题。合同既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麻烦。目前,市场经济中也发生过一些案例,有些企业因为合同管理不规范,签订的合同中存在一条或多条漏洞条款,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导致破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科研合同规范化管理,高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各种科研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4.1.1供应商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对外签订合同的性质,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层级的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另外,合同管理部门还要对招投标相关单位的一些信息进行全方位评价以及审核,如主体资格、资信财政状况、履约能力等,尽量避免在招标谈判中忽略细节、核心内容等问题,在完成供应商信息审核的基础上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以便进行管理。

4.1.2合同会签制度

合同会签制度一定要规避越权签署合同的情形,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合同的会签程序,对于重大的合同,由法定代表人进行签署,对于一般事务性合同或数额较小的合同,则可以由被授权的业务部门进行签署,另外,经过指定部门签字流转后的合同才能生效。

4.1.3合同履约管理制度

合同的履约需要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计划,在合同的履约过程中,根据物资需求、供应商生产情况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地调整物资供应计划,保证物资按期交货;另外,为确保供应商按照供应计划完成生产,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动态跟踪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并形成生产进度报告,确保物资按期供应;物资到货以后,合同管理部门应联系物资需求部门,一起验收货物,如果在验收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协商解决;建立合同履约台账,及时跟踪合同履约情况,监督合同执行过程。

4.1.4合同纠纷解决办法

合同签订双方对于因合同及合同有关事项发生的争议应该本着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进行争议的解决,经过友好协商无法解决的争议则提交至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讼。

4.1.5合同变更管理办法

由于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一些物资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变更。一是对于设备类物资,在物资的单价和规格参数不变、合同签订数量和金额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合同金额的增加超过50万,在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如果合同金额的增加小于50万,则在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二是对于材料物资,在物资单价和规格参数不变、合同签订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合同签订增加的数量不超过原合同规定数量的15%,则在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三是合同物资型号变更,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纳入物资采购计划,在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

4.1.6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合同的档案管理包括了合同文本归档、合同保管、合同登记和合同统计管理。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对合同从签订到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归档。以便在合同纠纷出现的情况下尽快收集取证,进而维护自身利益,减少经济损失。

4.2创建完善的物资合同管理体系

科研合同管理体系能够实时反映合同的进展情况,能够保证科研管理部门动态监督合同的全过程,另外,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具有智能化和高效化等优势,节省了纸质审批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合同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中,合同在网上进行立项并完成审批流程,缩短了科研项目计划统计上报工作的时间,合同信息均集成在系统中,业务主管和各审核人员能够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合同信息,一线部门可以在系统中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提高了合同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共享性,增强了监控力度,另外,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实现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的同步,合同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招投标过程,及时了解招投标的情况,另外,合同管理人员要与招投标负责人一起审查相关招标文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招投标负责人根据建议对招投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减少、避免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在招标的全过程中,招标负责人员应积极配合合同管理人员,共享相关招标文件,促进招标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效益。完善招投标的制度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招投标的制度体系,规范和约束招投标过程,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招投标的细节实施法则,推动招投标工作的合理性、标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合同条款中存在字里行间的歧义从而引发其他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做好严格地审查工作,杜绝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出现恶意招投标和评标不公平等行为,使招投标当事人和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完善合同管理的体系。应该设立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对合同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并对其他管理部门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动态跟踪合同的履约情况并进行汇总。强化科研合同管理队伍建设。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了科研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此要对科研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外,还要做好对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合同知识普及教育,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进而自觉地依法办事,保证科研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只有科研合同管理规范化才能保证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电力企业科研合同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合同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保证科研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欧志强.铁路大型科技企业技术合同管理浅谈[J].铁道建筑,2010,(3):100-102.

[2]王淩燕,徐和平.科研合同担保缺失的风险与防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21-25.

[3]李莎,蔺瀑.浅析企业技术合同规范化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6):69-70.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5.45.015

1 引 言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是常州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介绍配送业务流程和物流中心管理技能的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及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物流中心业务操作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今后进入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从事物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 专业课程定位不清晰

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一点在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反映。但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物流管理人才与运输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流通管理、物资管理等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什么实质区别,这些对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具体、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给予清晰的回答,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定位就不明确。

2.2 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没有界定清晰的专业主干课程。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尽管都规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但这主要是基于自己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解,不同高校对主干课程规定有时大相径庭。

2.3 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刚性很大,难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程度脱节,课程过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和分析,缺乏对活生生的物流管理案例和实践的探讨。因此应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通识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是适应高技术的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

2.4 教材内容滞后与课程资源不足

教材撰写“低、乱、重、虚”。“低”是指教材质量低。随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教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编写教材的队伍也日益庞大,“鱼龙混杂”,尽管也编出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教材,但大部分教材质量低劣,编写者急功近利,在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厚重积淀、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动手编写教材。“乱”是指教材编写混乱。“重”是指不同课程教材内容重复。“虚”是指教材远离实际。

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国内不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过分偏重于理论,内容过于抽象,脱离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不仅教师教学感到吃力,学生学起来、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重重。

2.5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团队力量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除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改变仅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一元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实施教学,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有“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原因:从存量方面看,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匆忙上马”,在缺乏专业师资情况下开设的。这些高校为了抓住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紧缺的机遇,缓解学校就业压力,从其他专业抽调师资组建物流管理专业,这就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存在师资力量“先天不足”;从增量方面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供求缺口过大,导致不少高校希望借助于人才引进措施来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一时难以实现。

3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3.1 课程定位明确

明确课程建设理念,做好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理念指导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课程定位指导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不偏离专业的方向。《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层物流配送岗位的操作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该课程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设计和分解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课程培养岗位包括采购员、验货员、保管员、理货员、拣货员、配货员、信息员、送货员、调度员及相应基层管理者等。

3.2 课程内容鲜明具体

该课程主要讲授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选址规划、系统规划、设施设备规划、区域设计、基本作业管理、库存管理和运营管理等章节。同时就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位、功能以及物流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探讨。课程内容以其丰富、深入,体现了该课程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避免与其他物流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3.3 改善与创设实践与实验教学条件

本课程目前开设有《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作为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后续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将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使学生熟悉物流运作,深刻理解一个物流中心的构成、功能和作用;达到对该课程具有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选用优秀新教材及课程资源动态更新与补充

该课程优先选用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新教材,利用网络搜集补充教材上不具备的物流行业最新动态及物流新技术,做到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目前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为教材,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逐期完善,具备与时代、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电子教案,不断更新与补充的视频资源库(目前已达128个),试题库10套,并做到试题不断补充与调整。案例库不断丰富中,目前已多达200有余,具备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1份;课内实验任务书、指导书1份。

3.5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团队梯队化

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就学得快、记得牢,有兴趣、有享受。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从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熟知自然界现象;要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丰富知识、增加阅历、培养情操、健全人格;要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师生平等,关系融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猜想、能够变通、能够求异、能够创造;要提倡学生思考问题多、新、奇、活;要保护学生的奇特联想的热情;要驾驭课堂教学的技能,放得开,收得拢,开关闭合,运用自如。

(1)头脑风暴法:能够挖掘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意识。“头脑风暴”的主体是学生,形式是各抒己见,互相脑力激荡。让学生交流代替教师讲授,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头脑风暴”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头脑风暴”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主题,充分思考,有赞同,有辩驳,相互激发,争相发表各自观点与主张,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活泼,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2)角色扮演法:从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思想的区别出发,采用角色扮演法,结合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设计物流中心作业流程与操作技能的基本框架,做好知识模块的组合,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3)模拟教学法:借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对物流中心的整体全面运营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运营仿真,输出仿真报告来进行实证分析 。

(4)案例教学法:选取京东、苏宁、海尔等物流中心的实际运作,并对案例进行点评与评析。引起学生讨论,关注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5)项目教学法:把该课程转化为若干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过程。例如,围绕给某一配送中心的布置这一任务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方案的制定并互相评价。

在将以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尝试参观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新媒体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思考与学习,做到推陈出新,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与效果。

《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教学队伍由7名骨干教师组成,即1位教授、4位副教授、2位讲师;骨干教师分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师资配备完善,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师德口碑普遍好。

4 结 论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并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深入研究课程建设的关键点,探明其程序和操 作方法。经过努力,我校的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也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成长。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高校教师为之不断积累经验和实践总结,以探索出更适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课程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梅,胡彦蓉.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15(8).

[2]段红莲.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改革[J].中国市场,2013(38).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军工科研事业 单位物资采购 管理体系

一、引言

在我国的国防建设中,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此单位与其他类型的单位存在着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此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国家的军工科研服务,要求严格保密。同时,此事业单位已经从旧经济体制中脱离出来,融入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所以说,事业单位转型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它逐步脱离了原有经济体制的旧观念,打造了新的市场竞争机制。事业型单位转化为企业化管理是一个必然趋势,收入来源也由以前单纯的上级部门下拨的科研费和财政补助收入,逐步拓展到利用军工技术承担面向社会的科研服务获取收入。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现状

(一)物资管理模式

就目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物资管理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管理模式依然比较落后,管理方法也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以参照。与此同时,在当前网络时代下,物资管理模式也没有构建相应的网络渠道,物资采购的数量、类型等也与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物资存储也不是很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表明了,当前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物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管理方法与社会发展趋势不相符合,进而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二)基础工作落后

物资管理基础工作还比较落后,账目核算方式也不够先进,采用的仍然是人工核算的方法。此种方法不仅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也存在着人工失误的风险。而且,在管理中,各项审批程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大量纸介质的存在,极易因丢失、损坏给工作带来不便,制约了物资管理的发展。

三、物资采购管理系统的建立

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而是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将所有的业务,如招标审批管理、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物资收发等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去,避免出现信息化孤岛。基本实现按计划采购,控制采购流程,控制供应商按计划供货,按计划送货;实现物资的集中采购,避免不规范的采购行为。提高招投标审批流程效率,实现对招标项目立项审批、招标文件审批、项目不与招标审批的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通过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可以掌握单位动态的实际库存,对物资进行全面清理,降低存货占用,同时停止手工账。

(一)物资基础管理平台的建立

集中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有效方式。首先,系统应该汇总基层单位的采购申请,在进行分解、平衡后,下达统一的采购订单,根据实际需求下达收货指令。其次,按采购计划进行收货入库,物资部根据收货数据汇总传递给财务部进行统一地结算及付款。集中采购体现了单位采购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同时也体现了内部的业务协同。平台建立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建立统一控制的供应商管理、评估,价格管理平台。

第二,建立完善的计划、订单、收货集中控制平台。

第三,建立多维集团采购分析平台。

(二)供货信息管理

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是想要对物资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必须要了解供货价格。所以,在物资采购系统中,就应该构建供货价格系统。在此系统中,需要包括物料主数据、定义供应商以及组织单元数据等,这些数据信息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确切地了解供货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采购的业务单据中,供货价格还可以自动出现,也就是默认信息,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对照默认单据,若没有问题,则可以按照单据中的供货价格来执行。

(三)采购入库管理

采购入库管理主要包含:

第一,物资采购计划(申请)管理。需要采购材料时,基层单位向计划部门申报,由计划部门汇总、平衡并编制采购订单提交给物资部门进行统一采购。

第二,物资采购订单管理。在采购业务管理中,采购订单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所谓的采购订单,就是指采购工作人员按照需求的物资类型、数量所决定采购的单据,将此单据交给供应商,供应商以此为基础提供物资,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做好物资的出库工作,而企业则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开展物资入库工作。所以说,采购订单是供应商供货的依据,也是企业购物的依据,是连接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做好此方面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单位物资采购订单由计划员填制,计划组长签字,在物资采购部门领导审批后,提交给采购组组长确认,然后分配给采购组成员执行采购。审批流程如图1:

第三,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第四,采购收货管理。

第五,采购入库管理。

第六,领料出库管理。在实现物资管理系统以前,“物资领用出库单”是由各领用单位的领料人手工填写,内容包括领用单位、领用的物资名称、型号规格、领用数量和金额。由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所承担的研制任务和课题,在领用材料时,最重要的是做好成本的分类和归集。因此,“物资领用出库单”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任务名称或课题号。在手工填制“物资领用出库单”时,填制的领用单位和任务名称往往不规范,还经常出错,这就不能给后面采购财务的核算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的不规范,当然也会导致财务成本费用归集的不准确。

使用单位填制领导出库单,由单位领导、相关部门领导、计划审核、保管打印出库单、用户提货。流程如图2。

四、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衔接

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建立后,能自动生成各类查询表,物料收发明细表、物料收发汇总表。如果设定了物料的安全库存、最高库存、有效期、批次跟踪、保质期属性,系统还能提供低于安全库存报警、超过库存有效期报警,保质期分析等各项数据,给物资部门的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上线以前,物资核算财务人员每月从物资保管人员处手工收取物资入库验收单和物资领用出库单。在进行物资采购报账时,要人工核对物资入库的采购联和财务联。在物资领用出库时,要人工将物资领用出库单按领用单位和核算课题分开。而使用了物资采购管理系统以后,物资核算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通过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来支撑财务核算,这样获取的数据信息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并且,物资采购管理可以在对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生成会计核算分录,这样就可以促使企业内部的资金流与物流两者之间是相同的,进而为工作人员了解资金流动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应该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和专业化的软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软件公司为其专门打造一款合适的物资采购软件。在此软件中,需要包括日常管理、检索、动态报表输出以及供应商信息管理等多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将物资采购的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更加便利,从而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避免传统手工账目核算所带来的弊端,确保物资基础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参考文献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物资管理

一、科研物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职责不清晰

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三者在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管理中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往往将研究室(课题组)负责人作为科研物资管理的责任主体,在科研物资采购、验收、登记、保管、领用等环节中,由研究室(课题组)一手包办。财务部门在财务报销时,为了达到形式合规,通常要求提供材料验收单和领用出库单,单据只流于形式,而缺乏对实物的有效监管。

(二)管理意识不到

1.项目执行过程缺乏管理意识/部分项目负责人错误的认为科研物资采购回来,顺利通过财务报销,与供货商结清货款后,科研物资就不需要管理了,管理意识缺乏,抵制库存账簿登记工作,导致了库存物资数量不详,从而重复、多次购买,形成浪费。尤其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量具用具,由于没有做好领用、归还登记手续,极易导致人为性丢失。2.项目结题验收后缺乏总结意识。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都是由研究室(课题组、项目)的负责人提出购料需求、采购并使用,项目或者课题任务完成后,只注重对研究结果、经费执行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对科研物资的管理和消耗、剩余等情况,缺乏相应的总结和分析,这极其不利于科研物资的综合利用和下段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账簿登记不规范

账簿登记是科研物资的数字化体现,是库存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由于科研人员专业性限制,缺乏统一、正规的财务培训,导致账簿登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主要表现为账簿信息不全;账簿登记不及时;库存数量不实;无物资领用记录等。例如:部分记录人员只是简单将到货物资按送货单顺序抄录在“进销存”台账中,错误的将“进销存”台账当做流水账记录本;由于缺乏有效的、及时的监管,部分记录人员通常都是一段时间或者月末统一次性记录物资入库情况;在物资领用过程中存在不登记,或者另行设立出库台账,导致无法结出准确的库存数量;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量具用具通常采用一次性出库,缺乏领用记录,导致无法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四)制度制定不实际

近年来,财政部陆续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单位也陆续出台了科研物资相关的采购、管理、领用等管理制度。但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的现实特点限制,同一单位不同的研究团队或者课题组之间的物资特点各不相同,导致物资管理方式方法大相径庭。然而内控制度主要是由各管理职能部门起草制定并监督执行,缺少必要的调研和了解,虽按时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内控建设任务,但是在制度执行时却变成了一纸空文,使得制度无法落地。

(五)实物管理不重视

部分项目负责人认为只要做好账簿登记,在单位内部审计或者科研项目审计的时候能够给出账簿记录就可以了,缺乏对实物的管理,从而将管理的目的变成了为了规范而规范,应付单位检查或审计。在研究室(课题组)内部实物物资混乱,无法做到账实相符。由于科研物资的特殊性,资产管理部门无法计入固定资产也未进行库存台账记录,从而导致大量科研物资游离在单位有效监管范围之外。鉴于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二、科研物资管理改进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控制

农业科研单位可以明确研究室(课题组)为科研物资的采购、使用主体,主要负责物资采购和领用;资产管理部门为科研物资的实物保管主体,主要负责物资验收及库存账务登记;财务部门为科研物资的监管主体,主要负责物资盘点和账务核对。

(二)加强政策宣讲,提高管理意识

农业科研单位每年专用材料支出占比较大,而且项目经费通常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无偿资助,但所有通过单位平台立项的科研项目所购买或形成的科研物资,均属于国有资产,而非研究室(课题组)或个人私产,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需加强政策宣讲,让所有经手人员需充分正确认识这一点。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内部培训、案例分析、移动互联网等的作用,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和制度意识,从而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提高管理意识。

(三)增加财务培训,规范账簿登记

增加财务培训,购买或制定统一的“库存物资进销存”台账记录本。要求记录人员务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月度或年度终了,需要将所有的物资结出库存数量,和财务部门进行账账核对。

(四)细化管理制度,督导制度落实

首先,出台制度前,需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集思广益仔细论证,要准确的分析每个环节的风险点,针对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科学制定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其次要严格落实奖惩,正确引导和鼓励按制度办事,对责任履行不到位的进行追究问责。

(五)加强实物管理,确保账实相符

建立实物类资产信息数据平台,及时收集、更新物资库存变动情况;加强仓库环境监控,防治因管理不善导致的物资损失;实物管理部门应于月度或年度终了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确保库存物资数量准确、状态良好;财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库存物资进行抽盘或全盘,以达到账实相符,应于月度或年度终了对实物管理部门台账进行核对,实现账账相符。

三、结语

科研物资在农业科研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提高管理意识、规范账簿登记、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实物管理才能真正管好科研物资,才能避免单位资产流失,减少浪费,防范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崔君红.关于专用材料费经费使用不规范成因及治理建议的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4):12-14.

[2]刘永花,陈海芳,崔立新等.农业科研单位专用材料管理的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27):11186-11187.

科研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教科研;教师专业化成长;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J8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89-2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加强艺术职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关系到艺术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和前进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化教师队伍,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本文根据艺术职业学校教科研存在问题就如何加强艺术职业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作用以及采取的方法和途径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现或创新职业教育体系为导向,以获得职业教育规律为目标的一整套研究过程。从教育科研的分类看,可以分为一是以发现、发展和完善理论为目的的探索式研究,也称基础性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二是以寻求解决问题答案为目的的对策性研究,也称应用性研究。它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三是也有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性研究,既发展、推进和探索理论,也寻求改进和解决的路径与对策。

二、当前艺术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师教科研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 思想上不重视

艺术类职业学校教师过分强调口传心授,不接受改革,从教师的思想观念上看,有些教师观念陈旧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认为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联系不大,甚至认为教学质量与教科研无关。有的教师认为,搞不搞教科研无所谓,以前没搞不照样教了这么多年?还有的说:“平时教学这么忙,哪有功夫搞这个。”更有“明白者”,竟说出“搞教科研哪是教师的事”这样的“明白”话。思想上的错误导致了教育科研动力不足,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

2 能力上不支持

艺术类职业学校教师重技能,动手能力强,文字能力较弱。表现在:一是科研素养较低。许多老师缺乏科研的基本素养,至今不知科研为何物,更不知课题申报是怎么回事,对科研毫无热情和兴趣。二是科研能力滞后。缺乏起码的选题、填写课题申报表、搜集检索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概括提炼观点、形成逻辑思路以及成果撰写能力。三是成果贫乏。视论文写作为畏途,要不是职称评审逼上梁山,恐怕一生都不会染指论文写作。

3 方法上不得当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在于规律的运用,遵循规律就成了方法。方法不得当表现在:一是对方法的无知。即并不知道到底有哪些科研方法,更不清楚它们的准确内涵。二是方法运用的茫然。由于对科研方法的陌生,当然就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方法于研究过程中,往往都是“跟着感觉走”,并不能自觉清醒地意识到我是采用什么方法在进行研究和写作。

三、提升艺术类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他才不会是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会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闪亮的恒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如何提升艺术类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教师教科研水平,我觉得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1 制度规范人

教育科研机构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学校应根据发展需要,必须大力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为开展教育科研搭好台。学校应形成从校长室到教科室到教研组一条龙网络管理,使学校教科研任务层层落实,职责分明,逐步建立起一支乐于奉献、素质优良、层次合理、工作负责,相对稳定的教科研专兼职队伍,在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的纽带,示范作用。教科室除建立系统的教科研机构,还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教科研评价体系。没有法规局面就会大乱,如果法规固定不变,局面也会引起混乱。由此看来,教科研工作也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使教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稳步进行。学校应制定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对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位教师量化教科研要求,建立必要奖惩措施,用制度规范教师。

2 活动培养人

(1)培训、学习活动提认识:

学习是时展的主旋律,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人们往往将师生知识储量的大小以“一桶水”与“一碗水”相比拟,但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教师的思想、信息、认识水平、业务能力等等均受到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抱着陈旧的观念,拥着陈旧的知识来参与教育工作,势必被滚滚的教育改革洪流所淘汰。现实中,不少教师以事情多,工作累为由将读书学习作为“软任务”,置于一旁,也有教师认为读书是学生的事,自己能将教材读懂读透,能把课讲清楚就行了,读与不读关系不大。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学校应做好几项工作。

第一,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学校应响亮地在教师中提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需要”、“拥抱名著,对话大师”等口号。同时积极地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三网”学习平台:“地网”――开通校园网,让教师在互联网上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天网”――开通广播电视系统,收看有关的教育节目;“人网”――通过听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切磋技艺。无论学校经费多么紧张,都应该为教师订阅相关的教学刊物,充实学校图书馆,以保证教师的学习内容。

第二,创建“学习型”班子,榜样示范引路。有什么样的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教师群体。一个爱读书的校长能够带出一批爱读书的教师。因此学校班子是否具有学习的热情和进取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点上讲,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的校园,要求校长首先成为学者型校长,给教师树立好榜样,以引领教师学习。

通过学习,第一,提高教科研认识。使广大教师重视教科研,克服写文章,搞课题就会影响教学的片面想法,树立教科研是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彻底改变教科研与教学是截然剥离的想法。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第二,增强教科研意识。课题从哪里来?课题研究有哪些必要的程序?教研论文怎么写?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可以说,一开始谁都不会,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我认为只要坚持不断学习,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

(2)评比、竞赛活动提技能: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本质上更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重学习基础上的实践。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是把书教好,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研究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课堂――教师试验田中更好地摸爬滚打,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领导对教师也应该有多岗位锻炼的打算,如可跨学科,跨年段锻炼。对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机会,一要公平公正、推荐能者;二要强化指导、多方督促;三要注意发挥年级组、教研组、教科室人员的集体智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和培养。这样,年青人的成长将会更加迅速和顺利,学校的人才库才会更加充盈,学校的师资力量才会更加雄厚。

学校还应定期举行校内论文评比、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评比、教师基本功比赛、技能大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汇编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向上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各级各类刊物、学术研讨会、各类评比交流推荐本校教师的优秀论文等。通过评比、竞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3 奖励激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