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文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文化管理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管理;人;以人为本;文化

人作为一种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以及不断增值意味着企业的良性发展。车间结合实际,把“以人为本”理念寓于基层管理,把管理寓于过程,把过程寓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本文化”,努力推动管理工作不断上水平。

1.创新管理手段,实施“人本管理”

1.1先进的“思想文化”

车间探索创新职工教育的新方法,把教育培训向四个方面延伸,提升职工思想觉悟。一是教育内容由“直接灌输式”向“菜单点题式”延伸。车间加强职工的群众观念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把教育的内容由车间指定向职工根据需要点题选择转变。将教育培训计划、授课内容和临时安排学习内容在公开栏上进行预告、公示,各位职工按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二是教育类型由“集中培训式”向“分散教育式”延伸。车间依托班组学习日等载体开展学习,把大规模集中教育向分散教育延伸。同时,组织新老职工建立“一帮一”教育帮扶对子。三是教育手段由“课堂教育式”向“专家辅导式”延伸。开展“进门是教育课堂、出门是实践现场”等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接受先进单位的现身说法及教育,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四是教育形式由“理论宣讲式”向“实践教育式”延伸。在抓好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职工实践活动,通过劳动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引导职工积极深入现场,大胆创新实践。

1.2坚固的“安全文化”

安全是车间永恒的主题,结合“我要安全”活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车间提出了“零违章、零缺陷、零事故”的安全文化理念,即通过倡导人员的零违章、设备的零缺陷、实现生产的零事故,让职工们深深地认识到,“零”理念执行的好坏对生产安全保障和对自身、家人的重要性,使之牢固树立起安全“三零”理念,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生产的“我要安全”的安全文化环境。

为使安全“三零”理念深入人心,在把握安全生产重点上,推行重心下沉、齐抓共管的理念;在营造安全环境上,推行借助科技、传承文明的理念;在处理安全问题上,推行对人对事、决不宽容的理念。对于事故“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为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车间加大安全文化常识、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安全教育培训,在职工中开展“讲一件事故案例,查一处隐患,提一条建议,创一句警语,当一周流动安全员”活动,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1.3鲜明的“形象文化”

车间在职工中构建“形象文化”,建立职工先锋标准、不合格表现、行为规范,有效的规范职工的作风和行为,以职工的先进性引领和谐。建立“五好职工评价体系”,每月对职工的言行举止进行详细量化,通过“五好职工评价体系”公示,职工监督,用实际行动展现职工的良好形象。

同时,提出“靠树立典型鼓劲,靠形势教育鼓劲,靠宣传环境鼓劲,靠营造氛围鼓劲”的工作思路,开展“星光大道”明星评选活动,挖掘选树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思想过硬、技术扎实、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先进代表,提升职工形象。

1.4真挚的“亲情文化”

车间结合队伍管理现状,推行人性化管理,积极创造一切机会与职工进行心与心的贴近,实行“亲情”管理,开通“绿色”通道,积极鼓励职工参与车间管理,通过队务公开、家访慰问、促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倾听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呼声,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和好事。在队务质询上,车间广开言路,畅通问题反映渠道,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反映问题,对职工提出各种问题,车间尽全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力求给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

2.实施效果

2.1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人本文化”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使车间职工牢固树立了“人人争先”、“向我学、跟我做”的思想,职工们积极深入现场,协调工作、解决问题,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生产中,最重的担子带头挑,最艰苦的工作带头干,最关键的时刻带头上,最危险的地方带头冲。职工们积极在工作严细认真、敢于负责上作表率;在执行规章制度、贯彻安全质量标准上作表率;在奋勇争先、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上作表率;在保持思想统一,维护稳定大局上作表率。

2.2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活动开展,车间职工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及时解决安全难题,想为安全生产所想,急为安全生产所急,从而在全车间上下形成了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车间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从而使安全工作上升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水平。

车间形成的一套从“心”教育开始的“安全心理教育—班前安全温馨提示—全家福亲情嘱托—‘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等系列闭合环路,从“心”教育的人性化安全教育新法,让法规、亲情像春雨滋润职工的心,使职工从内心深处接受安全教育洗礼,让安全教育有情有景入脑入心,从思想深处铲除了“隐患毒瘤”。

2.3创新创效能力不断提高

活动中,车间职工把“抓安全、提收率、保质量”作为工作着重点,勤观察、勤分析、勤巡检、勤调节,在技术上突出“严”和“细”,克服生产困难,不断优化岗位操作条件和参数,轻质油收率、产品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了平稳操作创效益,设备管理要效益,成本管理抠效益,科技挖潜增效益的目标。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税源管理 廉政风险控制

笔者认为,基层税源管理风险防控有其特定的文化根脉,是廉政文化的重要一环。它完全不同于文学艺术,显现了要式、刚性、专业化等独特文化特征,从风险文化特征入手,把握它、运用它,能起到对基层税源风险防控的固本治根之效。

一、基层税源管理的廉政风险防控环节分析

(一)识别风险

廉政风险在整个税源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比如在一般纳税人认定事项中,要求税管员实地核查企业是否有符合规定的经营场所,在源头环节防范虚开风险,但实地核查环节不在信息化监控范围之内,存在监控漏洞;又比如在纳税评估事项中,企业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偷漏税行为,评估从选案、质询、约谈到实地调查等环节操作弹性大、寻租空间大,涉及查补税款甚至存在“讨价还价”的情况,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再如减免税优惠审批,对企业申请资料的把关不细、对优惠政策把握不当,都可能导致廉政风险的发生,以此熟识风险点是防控的首要。

(二)分析风险

廉政风险高发区一般在纳税评估、发票审批、税额核定、退税审核、享受减免税等涉税事宜,这类事项共同的特点是专业度高、监控度较低、可操作性强、寻租空间大,税管员身上集中了很多审批事项的权力,若税管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岗责体系不够完善、违法成本不高,则容易在和纳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被利益诱惑,利用政策空子、监管漏洞谋取私利,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三)防控风险

实践中我们发现,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源管理模式是筑牢廉政风险防线的核心手段,当前,横琴新区国税局探索改革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因事设岗、分类监控、突出风险管理,强化了内部全力的制衡和税管员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了风险防控的能力。按照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岗位职责,认真梳理权力运行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找准廉政风险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在内部防控中能有的放矢。风险的防控既要通过教育感化提高税源管理人员的廉政意识,更要从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流程设置、完善岗责体系、强化信息化手段等实处落手,夯实基础、扎实本领。只有熟练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个体才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科学化的流程机制,集体才有抵御风险的防线。

二、各环节共有的文化特征提炼

从以上三个环节的风险防控看,日常税源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体现如下文化特征:

(一)关怀文化

税源管理廉政文化是“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关怀文化,一切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手段和服务效果等发面不断提升,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处理问题,将心比心,用心服务,而不是摆官样、打官腔,切实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保护纳税人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

(二)要式文化

日常税源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流程性和规范性,这是税源管理廉政文化的刚性特征。每个岗位都有明晰的职权、每个环节都有痕迹的记载、每项审批都有严格的把关,有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的管理链条,权利的牵制力大、透明度高,廉政风险可追查性强、威慑力强,降低税务人员廉政风险和执法风险,实现风险源头防范。

(三)专业化文化

税源管理工作中廉政风险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廉政文化,除了对税务人员的思想、纪律、作风等进行文化感染和行为约束外,特别还对税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需要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刻把握政策、熟悉法规条例,依职权办理各项税务事项的调查、审核、评估等工作中,这样人人都能在实际工作中独当一面,不因业务不熟、能力不足造成廉政风险事故。

(四)嵌入式文化

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是渗透到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对流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非常务实,讲究可操作性,而不是宣传廉政与业务执行两张皮。例如RED系统,是嵌入到CTAIS等日管系统,对税务人员的文书录入、税种鉴定、退税审核等事项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警示可能出现的错误,禁止会造成错误的动作,起到源头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从三个层面看基层税源风险防控文化特征的运用与发挥

基于以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文化特征,发挥廉政文化的效力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

(一)个体层面,提高自控能力和业务能力

教育警廉,通过文化熏陶坚定税务人员的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标准,使得税务人员对于廉政风险“不想碰”;同时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锤炼业务能手,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知法规、懂政策,对廉政风险“不会碰”。

(二)制度层面,完善流程机制和惩治体系

一方面,以税源专业化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岗责体系,进一步规范机构,明确岗位、优化流程、明晰责任、制定标准,让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覆盖到税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加强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为主要内容的“两权”监督,使得廉政风险“不能碰”;另一方面,建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廉政为本,业务为先”的特色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触碰廉政风险的行为都受到公平严肃的惩治,让税务人员“不敢碰”。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文化 企业管理

当前,县供电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严峻,内部多头绪的管理给基层班组带来了大量繁重的工作。因此,如何实现本质安全自然成了各级安全管理者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摆在基层安全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要实现本质安全,就必须让大家都来关注安全,从人人做起,从班组做起,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上探索新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安全发展。

开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好多人又经常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入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做工作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和同行们交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往往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同时也是为了人的需求而生产的。人,尤其是人才才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对供电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时,需要“以人为本”。班组,作为供电企业的最基层,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文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培训,提高班组人员安全生产的思想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常情况下,对于班组安全管理来说,在一定条件下,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往往是由每个成员所具有的对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起作用的各种能力之和与安全管理机构中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构成的。要想把这个基础打牢并使其在实现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能,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1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设备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职工在对这些生疏的设备上进行操作、验收、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出差错,从而引发事故。因此,对员工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显得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通过采用内培、外培,以及师徒之间传、帮、带的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尽快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通常情况下,通过定期开展仿真培训,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训方式。这几年分公司220kV以上变电站、保护所工区、试验检修工区就通过仿真培训,通过模拟的方式对各类事故状态进行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判断水平和处理能力。

1.2 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文化素质 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文化素质,进而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班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表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班组长来说,要熟悉人员的动态情况、身体状况、思想情绪、安全行为、技术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工作过程中,做好人员之间的搭配和分工,为了避免指挥不力进而引发事故,需要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个性优势,同时对优势进行组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优势。

2 转变安全思维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人的动力要素需要紧紧抓住,围绕人来开展一切安全管理活动。通常情况下管理的动力主要来自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1 物质动力 通常情况下,物质动力是以人类的物质需求为根本的。物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人们为了追求物质需要,进而做出相应的安全行为。例如公司系统每年对《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进行修订,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三违”人员以及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予以相应的经济惩罚,就是物质动力的具体体现。要注意的是,奖励和处罚要认真对待,严格落实,不能走过场,搞“表演”。

2.2 精神动力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以及家庭幸福等都受到安全生产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为了使社会公众对电力安全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对电网经营企业理解,对窃电、破坏电力设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此,需要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消费者,尤其是用电大户积极宣传电力安全知识,进而在社会层面构筑保障电网安全的防线。家庭,作为安全工作的利益共同体,在确保安全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需要将安全管理覆盖到员工家庭的各个角落,从根本上消除八小时之外安全管理的“真空”。几年来,笔者所在供电公司每年召开的职工家属安全生产座谈会,组织家属代表深入一线检修现场体验职工艰苦劳动,对职工进行慰问,在发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所起作用的实践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来控制员工的安全行为,以安全的行为确保生产安全的行为原则

3.1 防止疲劳操作 疲劳操作与疲劳驾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有很大的危险性。以县公司的操作队为例,采用轮班制对变电运行的工作时间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不稳定。尤其是今年,对所有的变电站实行无人职守、巡检,在这种情况下,巡检人员一方面在操作队进行值班,另一方面还要到无人值班站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维护。假如操作、巡视维护,以及设备验收等同时发生时,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发生疏漏或错误。当检修操作的工作量比较大时,与平时相比,出现停送电误操作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在高温、高负荷阶段设备就容易发生事故。

3.2 避免节日病 通常情况下,节假日也是电力事故的多发期。对于节假日值班的电力运行人员来说,看到亲朋好友在节假日都在休息,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例如按照“上一天休一天”的方式进行轮班的运行人员,如果在休息的时候应酬比较多,第二天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3.3 防止“九十九天安全记录”现象 综观周围的企业,在我们的周围曾多次发生过安全记录在90多天的时候翻牌的情况。接连多起事故发生在安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这都是侥幸心理在作祟,以及放松警戒、敷衍塞责、马虎等造成的结果。

3.4 教育员工做到“四不伤害”承诺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颁布实施后,笔者所在公司通过三级安全网逐级组织全员深入学习九条禁令具体内容,并结合全年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业人员现场实际,提出“四不伤害理念”并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突出“健康向上”的“团队意识”,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尤其现场监护人安全责任意识,筑牢安全防线。将“三不伤害”改为“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看着他人受到伤害),是黎城供电公司安全工作的进一步延伸,虽然只是增添了一句话九个字,但其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三不伤害”的理念,强调的是安全行为的自律。总结众多事故案例、教训,我们发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认真剖析后发现大多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都存在监护不到位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监护人思想深处缺乏足够的保护他人意识,从而让违章现象在眼皮底下发生而无动于衷。“不看着他人受到伤害”,一句话道出了“人情味”,是安全行为上“各扫门前雪”的一种延伸和完善,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突出了“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富涵了同事间要互相担负起关心爱护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求所有人在看到危害安全生产的行为时再不能碍于情面说不出口,再不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真正达到“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效果。安全工作要大家齐抓共管,“四不伤害”理念的树立促进了职工在生产中互相保护、互相监督,形成工作大家干、安全共同抓的良好安全氛围。

3.5 做到持续开展班组反违章活动 再好的管理也必须通过检查和考核来落实。安全管理也一样,作为一线生产班组,不能依赖于反违章人员来实现对本班组违章行为的制止和教育,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班组安全生产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反违章活动,以及时制止身边的违章行为,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在这一点上,黎城县供电公司,几年来一直坚持持续不断的反违章活动,确保了员工一有违章苗头就进行学习“反思”,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也是员工乐于接受的。

因此,只要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增强人们对违章带来威胁的认识,立足通过“关注安全”,实现“安全发展”,实现班组长治久安,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范在丛,范玉凤.特高压输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品展览;展示空间

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民族文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一,积极发展基层博物馆文化事业,增强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300座,其中市、区(县)级基层博物馆近千座,占文物系统博物馆数63.9%。(1)近千座基层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收藏的文物藏品占全国总量的40%。基层博物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窗口,承载着历史之文脉和民族之精神,对培养一方土地的文化气质、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塑造文化魂魄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条件、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面临的难题。

过往,基层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馆内文物的保护、藏品展出、野外文物勘察和保护。现今基层博物馆应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基层博物馆在工作中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阳春白雪”的心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博物馆建设中来。这就要求基层博物馆运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加宣传力度,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来。博物馆设计的各项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文化需求。

2008年,全国各级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有利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实行免费开放后,客流量开始增大,如何为观众做好服务,成为博物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重点。基层博物馆观众可以分为五类:(1)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如大、中、小学生;(2)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如学者、博物馆研究者;(3)以艺术鉴赏为目的,如文物爱好者;(4)以休闲娱乐为目的;(5)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应研究不同的参观者的文化素养与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这种“人本”理念应体现在博物馆工作的每一环节,是基层博物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中,才能做到优质服务,才能使每个公民真正享受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包括常设展览、临时展览,是基层博物馆提供给公众最直接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3),因而如何做好陈列展览,打造有特色、有魅力的精品展览,是博物馆的命脉所在。基层博物馆地域文化浓厚、传统特色突出、观众覆盖面广。但是也面临着代表性藏品数量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展览专题、设计目标和陈列主题不明确,缺乏合理的逻辑性。这样的展览,难以引起观众兴趣。因而克服藏品不足、把握陈列设计思路,成为打造基层博物馆文化精品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挖掘区域人文,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4)基层博物馆当把最能反映本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藏品设为常设展览,作为区域名片和文化宣传阵地,向参观观众展示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大胆摒弃通史类的传统陈列模式,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博物馆陈列体系,以青浦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青浦区是都市上海文明的发源地、上海乃至长江下游重要的贸易区)、江南著名“鱼米之乡”的浓厚水乡文化两大特色,形成了“上海古文明之源”和“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两大基本陈列。2006年初,青浦博物馆获得了“2002~2004年度上海博物馆陈列精品奖”。

临时展览与常设展览对应,周期相对较短,可以补充诠释博物馆文化价值。不同展示思路、不同合作方式、不同展陈目的形成的临时展览,弥补了基本陈列灵活性不够的缺点。这个部分的展览重点在于专而全,可以发挥市内各博物馆间灵活调动,将每个馆打造出一个至多个精品展览,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出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专题展览。这样的展览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博物馆藏品的功能,实现珍宝同赏。

不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都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坚持自主策划、设计并实施,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挖掘区域历史与文化。区域历史与文化也是最能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当地人的认同,为外来参观者提供了解当地灿烂文化与风俗传统的知识与信息。

第二,坚持展览的多样性,不断加强合作交流。

展览的多样性有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常设展览要常新”。常设展览是基层博物馆展览的重中之重,是最能反映区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然后常设展览的“固定性”也相对容易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而对已有的常设展览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造,增加常设展览的吸引力。二是,开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博物馆可充分发挥其在地区文化发展和历史认同方面的号召作用,联合其他文化、科技单位,共同开发文化资源,打造各种临时展览,共同服务于地区文化事业,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及当代艺术的发展。

地域文化资源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而馆际交流展览可以为临时展览提供新鲜血液。各基层博物馆可与国内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临时展览,可以引进展览,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精品展览输出。馆际交流展览,对促进更大区域的文化交流与文化繁荣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基层博物馆的展览一般是固定在博物馆建筑中,因而展示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流动博物馆”的出现,突破了展示空间固定性的难题,弥补了文物不足带来的系列问题,强调博物馆之外的实在的展示空间。博物馆是流动的历史,流动的博物馆是活的历史。基层博物馆可通过文化知识讲座,送展览到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打造不一样的“展览”。情况许可下,还可以根据历史场地,形成一个公众参与其中的情境,强调“体验”这一直观的展示方式对于公众的影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文博知识有奖问答,向参与的市民赠送纪念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区域历史文化,普及文博知识。

针对学生群体,基层博物馆除了展览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参观博物馆的课外活动,开辟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由讲解员结合学校史前历史课程及乡土教育课程,利用馆内陈展的场景以及展示的文物,为学生形象生动地讲解区域历史文化,再现家乡的魅力和风情,体会自己生长生活地方的美好,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将爱国教育落到实处。

博物馆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遏制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瓶颈。作为文化单位,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基层博物馆做好陈列展览、开展教育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保障。基层博物馆不仅需要引进人才,更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职业上升空间与个人价值双重实现的平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譬如提供在职学习研修、专业培训。目前,文博专业的技术性培训举办的较少,机会稀缺,基层博物馆的培训则更少。基层博物馆应该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加强展览背后的学术研究,提高业务人员的研究水平。

注释:

(1)崔波:《“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试点”盘点及展望》,《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29日第六版

(2)《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5

物业管理作为社会生产大分工下出现的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行业,凭借着专业、细致的服务,保障了管辖区域物业稳定运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多数基层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谁开发,谁管理”的现状,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是隶属关系。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缺少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多以销售楼盘为主,对于业主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和信息化管理的思维。不积极转变向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化、复合型服务企业发展的思路,不根据业主的需求挖掘新型的服务市场。基层物业管理因服务流程不够规范、服务范围过于单一、服务水平不高,已经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2基层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物业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业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机制越来越趋于成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物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其他行业相对较晚,水平较低,只有那些拥有掌握管理技术和硬件的专业队伍,具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才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基层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关乎着物业管理企业的生死存亡。第一,有利于提高物管部门的工作效率。由于基层物业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意识不强,业主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使基层物业管理面临收费难,再加上服务不到位,业主诉求不能及时解决等等,造成业主和物管部门的不配合,给管理带来难度。所以在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采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手段,可以快捷、高效地解决如三表(水表、电表、气表)计收、用户档案管理、业主投诉处理、管理信息等问题,使基层物业管理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二,有利于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人员的流动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业主可以随时上传家中来访信息,通过安防监控、人员疏导等方式及时进行防火防水防盗,针对安全工作建立快捷有效的三防工作机制,对可能引起重视的重大事件通过平台积极宣传互动,让业主及时掌握应对措施,将因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三,有利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能够促进业主间的交流,通过平台实现远程家教、上门家教、网络课堂、健康咨询、小区就医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相互交流机制以及数据库,在有需求的业主之间穿针引线,提供数据库内容,更加便捷地为业主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服务。第四,有利于促进商家联盟服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小企业的竞争日益严重,各个商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消费联盟,如果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物业周边各个商家的消费模式,利用业主资源的优势,树立业主消费理念,逐渐形成一条消费产业链。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帮扶商家发展的同时,方便了业主的生活起居,并增强了业主的在此居住的幸福感。在与商家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过程中提升了服务的软实力。

3如何推进基层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4G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除了通过电脑上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等方式更加便捷,随时随地来上网,所以物业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应用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线进而崭露头角,通过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信息技术时代的物业管理公司不再局限于从有限的保洁、安保等物业基础服务中获取利润,也不是只通过更新计算机或电子等设备、软件,由电子作业代替手工作业的原有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而是凭借物业管理企业搭建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和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形成反应迅速,运作高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向业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会给行业带来一个变革,那就是物业公司角色的转变,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所有人,物业管理企业只是受委托的管理者,物业管理信息化搭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后,业主委员可以监督物业管理企业,随时查看客户服务、安防情况以及物业管理费的支出使用情况。加强了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之间、业主委员会和物管企业之间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第一,构建信息化的社区服务平台。在目前的互联网领域,O2O的模式绝对是最热门的概念,物业管理企业可凭借社区平台的建立,使业主能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订餐、家居清洁、就医保健等日常化的生活事宜,依靠业主资源通过互联网发展多种增值业务。传统的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费的收入几乎是全部收入,但在接入互联网后,通过社区生活服务、广告的投放、小商品的采购、餐饮业的预定等一系列的增值业务从而将变成多元化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档案资料,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物业管理企业档案资料库是企业高率、快捷进行服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时清晰地将小区内停水停电、设备设施维修、安全防范宣传、物业资金使用信息透明化等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小区电子公布栏的形式传达给业主。第三,通过信息化的建立提高服务品牌。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传统服务业形态的物业管理服务朝着现代服务业的方向发展。创建服务品牌已成为现代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完善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的自身职业技能,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随时跟上市场的动态变化,获取物业管理资讯,建立良好的学习架构,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和员工的职业素质及服务水平,才能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长远发展。

4总结

基层文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基层医院;药房;问题;规范化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basic hospital pharmacy, and to explore the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hospital pharmacy. Methods 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basic level pharmacy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record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Conclus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level hospital pharmacy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documents,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pharmacy hardware faciliti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basic level hospital pharmacist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cord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hospital pharmacy management.

Key words: Primary hospital; Pharmacy; Problem;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药物治疗是临床疾病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药品质量与药品的合理使用富裕患者疾病的治愈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的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及时、有效就成为了医院药学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医院的药房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因此做好药房规范化管理对于临床有效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医院药房的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药房管理。笔者就对基层医院药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措施。

1基层医院药房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一的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文件 就目前来说,我国并没有针对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文件,因此医院在进行药房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就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方式方法的参照。目前各医院在药房管理中仅参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导致各医院的药房管理很难做到统一化和规范化。

1.2基层医院药房的设施与设备不足 由于在人们传统的意识中,对于医院药房的重视度一直不高,导致医院药房地位低下。然后,多数的药品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十分严格的条件,否则就对导致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但是,目前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药品库房面积较小,布局不合理,储存条件不区分,设备、设施短缺,无法保证药品所需的储存条件[1]。

1.3药房库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医院药剂科库房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采购药品、发放药品以及做账等。但是,目前在基层医院药房中,存在库房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与药事法规的现象,导致其很难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做到入库验收、在库养护以及出库复核等,从而使得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不规范。

1.4缺乏规范化的记录 基层医院药房的药品一般都是直接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但是药房购进人员存在对药品生产企业不了解的情况,导致药品购进记录十分简单,甚至缺失,同时药房中还存在缺失药品养护记录和退货记录等不规范记录问题,导致无法对药品的流通情况进行查询[2]。

1.5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存在较大困难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为药房管理带来便利,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基层医院药房中存在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知识的问题,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成为了难题。

2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文件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在组织权威药学专家起草并颁布药房规范化管理文件,将药房管理从政策的角度上进行统一的规范,使得药房管理能够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确保药品质量。

2.2基层医院应加大对药房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基层医院应该加大对药房建设的投入力度,对药房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药房的清洁性和药品摆放的整洁性,实现药房恒温、恒湿以及其他储存条件,保证要房内的药品在其保质期内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保证临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2.3加强对基层医院药师的培训 一名合格的药师必须具备药学专业学历,同时还需了解相关的药事法规以及临床用药知识等专业知识。因此,在基层医院内部必须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从而保证其能够在药房管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4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记录 在基层医院内部需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实施,而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细化岗位职责并做好记录工作。具体的措施包括明确药房的职责与管辖范围,建立药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适宜基层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文件[4]。

2.5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培养一批既懂药房管理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的人才,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改善药房管理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的局面。

3结语

基层医院药房作为药品的主要管理场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患者的健康。因此,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药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据此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对药房的规范化管理。

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对目前基层医院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的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文件、药房的设施与设备不足、药房库房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规范化的记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存在较大困难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据此制定出了建立健全基层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文件、加大对药房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基层医院药师的培训、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记录以及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等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促进基层医院药房管理规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5]。

总而言之,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医院药房服务体系、增加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投资、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药房管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基层医院药房的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立毅.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管理建设现状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5):666-667.

[2]王海萍,朱整明.基层医院门诊中药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中国药业,2012,,2(22):75-76.

[3]黄俊何.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3(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