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1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育模式;传染病医院
[中图分类号]R8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58-01
伴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医疗事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患者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这种形势下如何为患者提供有具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研究的焦点。经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在以往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使实习护士护理技能得到提高,但是在护患沟通以及风险防控方面依存在着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笔者选取到院实习的23名护士作为研究组,采用了创新性护理教育模式,现将应用情况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1年3月-2014年7月到我院进行护理实习的46名女护士,采取随机法把其分为病例数各23名的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4±1.2岁,学历:大专14名,本科及以上9名;对照组护士年龄在19-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1.7岁,学历:大专15名,本科及以上8名。两组护士基本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较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即强化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职责以及范围,选择资深护士带教学结经验和实施考核。研究组护士施予创新行护理教育模式,即事先选择资深护士构成教学小组,基于护士自身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采取集中培训教育,就传染病医院临床日常工作内容和护士所具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讲解并指导实习,讲解医院各区域岗位分布情况以及制度规范等,由医院不同区域负责人实施分区教育。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实习护士实施考核,由之前所建立的教学小组予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和结果对教育计划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教育模式满足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1.3评价指标
两组实习护士均予以一个月的护理教育实施考核,分别从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百分制评分即>85分优秀,分数在60-85分之间良,低于60分差,统计分析两组实习护士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t进行对比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护理教育,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研究组优12名,良10名,差1名,优良率为95.7%;对照组优10名,良8名,差5名,优良率为78.3%。在操作技能上,研究组优11名,良10名,差2名,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9名,良8名,差6名,优良率为73.9%,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可知,研究组专业理论知识优良率和操作技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2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影响
1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发展
临床路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为了遏制不合理增长的医疗费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医疗保险支付由后支付改为按照疾病相关组支付。出于效益考虑,医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2]。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数,降低医疗费用,临床路径成为有效实施管理标准并节约资源的医疗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CNP)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作一个治疗计划表[3]。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我们一直在追寻一种更专业,更优质的整体护理模式。而临床路径的最基本特点是改进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及费用,这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模式,更加人性化,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工作平台。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技术要求,从专科特点出发,以护理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为基础,制定相应护理路径,要与医疗活动的实施相吻合配套,也便于规范推行这一管理方法。
2实施步骤
2.1选择病例在实施初期,最好选择单一病种。优势是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费用也比较稳定,符合实施临床路径的原则。
2.2制定活动饮食方案、护理流程、监测项目说明及出院指导以书面形式完成,并有计划地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护理过程公开,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处在疾病的哪个阶段,增加安全感及对护士的信任感,减少纠纷。
2.3协调医患、护患、病人之间的关系护士作为一名个案管理者,不仅要对病人病情发展关注和负责,也要及时发现其住院期间所面对的各种关系负责,适时地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治疗护理平稳进行,也是整体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2.4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严密观察病人病情进展,这是各种护理模式的基础。
2.5出院前各种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是服务机构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医疗机构服务于生命,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尤为重要,所以重视患者反馈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2.6监督每日进程,保持其路径完整性护理人员需每日评价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每个病人的CNP使用是否适当,减少差异,避免随意性活动,担负起个案管理的责任。
3能够完整的实施临床路径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其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下
3.1以患者为中心指导护理工作,突出“人性化”服务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为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宣教,详细介绍所患疾病必须开展哪些护理技术服务,患者及家属要做哪些配合,使之充分体现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这样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因临床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工作,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疾病发展进程,自觉参与治疗护理进程中,提高了诊疗效率。
3.2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协调工作诊疗路径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护理工作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所以协调、沟通、解决冲突与矛盾就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如发生了诊疗程序衔接不当,部门推委,医患沟通不良,造成患者不满意,护士的有效沟通与解决就可以使工作延续,矛盾消失,早日使病情发展回到路径上来。
3.3科学准确地记录病情,减少护理差错临床路径中护理表格是整个路径中的设计重点,病情变化在表格中能完全体现。记录简单,节省人力,又能做到一目了然,提高效率,减少差错。
3.4增加患者知情满意度医患缺乏交流是引起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临床路径的特征是需要大量的沟通才能完成。医疗与护理工作因路径模式公开化、具体化,患者入院时的不安、疑虑、不信任,随着严格的路径告知而打消。从而使医患能达成一致,共同面对疾病。无论疾病最终的转归如何,患者或家属对我们的工作都能达到一个认可,这就是路径的作用。
3.5临床路径具备自身独特性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不能照搬,具有特异性,因为每一家医院、每一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专科特点,不同科室的服务内容量身定做自己的临床路径,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3.6工作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临床路径对护理工作和护士行为有较强的约束性,护理人员从而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低年资缺少临床经验的护士来说,临床路径相当于工作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当然灵活性是必要的,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解决能力,在有效实施过程中得到全方面的锻炼与成长,促进护理人员更积极、更自觉的工作。
4小结
临床路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它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简化合并不必要的重复内容,框架清晰,避免延误、随意、衔接不良等不利因素,节约时间、节约花费、节约人力,进一步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优质服务内涵,同时推动了专科护理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护理工作的新模式―临床路径[J].中外健康文摘,2009-7-21.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128-01
护理档案作为医院档案系统的一部分,也应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医院护理科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和进程。较之过去传统、单一、纸质、繁琐的护理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护理资料中的人员信息、护理信息等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传输、检索、加工和存储,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强各科室对护理档案的利用率,进而使护理档案资料更好的服务于整个的医院运行管理工作。现就护理档案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做一个探讨。
1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转抄医嘱、护理文书等繁琐的文字工作占用了护理工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不高。而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将护理工作中的文书工作、信息收集更改工作、临床档案记录工作等转为无纸化、信息化的软件办公,并能够及时、准确的自动生成、整理和分类档案,从而极大的缩减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压力,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内各科室负责人员随时对所需的护理档案资料进行查询、调取和阅览,有效提高了对护理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避免了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下护理档案无人问津、束之高搁的尴尬局面,从而使护理档案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研究。
2 护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1)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化管理在护理文书档案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应用上。通过安装和应用自动化办公软件,能够将护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资料信息(例如护理法规政策、护士长手册、岗位职责、护士执业证书、新业务、新技术、操作技术、护理缺陷处理、护理科研教学以及质量评估等)迅速、准确、方便的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由系统自动进行相关资料的归档整理。同时,护理文书档案的信息化,也极大的增强了临床科室同医技、领导等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大大提高了文书档案在信息传递上的速度,实现了各部门之间在护理信息上的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2)在护理技术档案中的应用。
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以护理人员信息为中心以建立电子档案,主要的软件应用模块包括:信息录入、查询检索、资料维护等,方便快捷地记录每天的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详细记录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情况及多元化的个体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医院护理人员管理信息的需求。针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别建立电子档案,包括基本信息、职称、培训、奖惩、科研论文、业务工作等条目,为护理人员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护理档案信息的录入,是为护理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查询护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护理档案人员应将护理档案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录入到指定系统相应的文件夹中,并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统一进行编辑,经过反复核实后存档,确保无误。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人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的降低了护理工作在时间、人工、存储、书写等方面所花费的成本,有效减少和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管理错误,从而使护理档案的查询检索工作更加的快捷、方便,资料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和全面性,进而推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迈入责任化、程序化、信息化的轨道。
3)在护理临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护理临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病人在院内就医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病历资料的录入和储存,具体包括有: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病症情况、临床诊断、入院信息(时间、住院号等)、治疗方法、用药情况、护理情况、临床效果以及出院信息等,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方便就诊与治疗护理。
在信息系统中传输的医嘱字迹清晰、条目清楚、方便快捷,缩短了工作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因笔迹不清楚而造成的错误,从而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4)在护理教学科研系统中的应用。
实习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经常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无法准确理解。护理教学系统的目的就是让实习护士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护理教学系统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患者指导、护士教育、视频教学等主题,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实习护士理解系统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实习护士更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临床知识与技能。
3 护理档案信息化的便利
1)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工作流程包括诸多环节,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严谨而周密。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工作度和规范融入到护理工作流程之中,抑制了手工方式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减少了工作差错的发生。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将护理工作中从繁重而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是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科学管理、增强服务透明度。
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工作后,对人员档案的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能够方便地将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量化,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
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中,患者及家属可随时查阅每日费用清单,了解详细的消费条目、消费内容、收费标准及收费金额,增强了服务的透明度,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护理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医院要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推动和加强对护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档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创新信息软件技术,从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医院护理工作的现代化、科技性、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加敏,王玲勉,崔彩梅.护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护理,2006,12(25):2389-2390.
[2]张秋芳.计算机网络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4(9):151.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4
【关键词】 临床路径;乳腺纤维瘤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综合的.标准化的住院期间实施的医学护理管理模式(简称CNP护理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对某一诊断和手术制定的恰当的、有序的、有时间性的整体护理服务计划,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康复周期,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提升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1-2]。乳腺作为女性性征器官之一,当其发生疾病时,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可发生一系列特有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对我科2012年64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9月选择64例单纯性乳腺纤维瘤进行手术切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30岁,小学文化12例,初中及以上文化52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4.2±3.6)岁,研究组年龄(23.3±2.9)岁,两组间年龄、文化层次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效果,包括护理工作满意度,伤口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良心理反应。临床路径教育由经过统一临床路径知识培训的护士进行,经临床路径科研小组统一制定临床路径教育模式。①患者入院当日对其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基本须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的作用活跃密切相关,纤维瘤虽属良性,癌变可能性很少,但有肉瘤变可能,故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4]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心电图,胸片检查,抽血,药物过敏试验,备皮等,告知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②手术当日协助医生送病人入手术室,术后告知伤口护理注意事项,麻醉清醒后可进食。③术后第1天进行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情况,嘱病人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④出院当日告知定期回院复诊,并且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良心理反应调查,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汇总统计。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总满意度比较,P
3 讨 论
临床路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医护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符合成本一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的一种新模式,是为已确诊为某种植疾病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5]。
应用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路径体现了“团体精神”和“整体医疗护理”的现念,也赋予了护士更丰富的角色内涵和明确职责[6],使患者更愿意配合临床工作和护理工作。临床路径模式中教育内容具体细微,增加了人性化的安排,根据患者心理反应特点进行一对一的宜讲,废除单一、抽象的传统方法,从入院即由责任护士告知当天安排和注意事项,患者从入院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护理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7],由于其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患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
[1] 张帆,刘本禄.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7):410-413.
[2] 李鹰.临床路径在外科单病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4):1675-1676.
[3] 吕鸿琴.乳腺肿瘤切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72.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3-184.
[5]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新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5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市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
黄红燕:女,本科,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应燕萍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立项课题(桂科攻0993003C-2)
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分层级培训,促进心胸外科护士熟悉和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方法:将护士根据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级,制定各层级培训目标,按层级目标分层进行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技能等培训并定期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患者和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分层培训,促进护士尽快适应现代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分层培训;责任制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心胸外科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9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开展后在临床实际工作的护理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护士包干不超过8例患者,为患者提供连续、优质护理服务。心胸外科专业性强,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大手术多,抢救多,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所以要求责任护士必须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了帮助心胸外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能适应和真正掌握“责任制整体护理”,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发展的需要,提高我科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专业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我科自2011年7月起,由专人负责,制定了科室一系列护士层级培训计划,并且按计划逐步进行护士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培训对象
2011年7月~2012年9月在心胸外科一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共29人。年龄21~48岁。其中护士18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根据护理部“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将科室护士分为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3个层级,其中助理护士(N1)4人,初级责任护士(N2)20人,高级责任护士(N3)5人。
2培训方法
2.1制定培训目标根据科内各层级护士特点结合护理部管理办法要求制定每个层级的培训目标、计划,如助理护士以外科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心胸外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为主,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及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初级责任护士则重点加强专科各种能力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高级责任护士培训重点则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制定各层级考核计划表,根据计划表按时完成考核,定期进行科内综合评定。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采取“导师负责制”方法,由N3级以上护士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2~4名N2级及以下护士。护理单元分为3个护理组,指导老师和所负责下级护士相对固定在同一护理组内,以方便指导老师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指导。导师负责自己组内成员每月的各项考核考评。
2.2.2总培训护士负责制定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科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及相关知识、护士礼仪人文教育等。每月安排1~2次的讲课和整体查房,讲课内容以专科知识为主,自行选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各层级护士讲课学习,各层级护士的讲课要求以PPT形式,讲课课件交指导老师和总培训老师审阅。查房以整体查房、现阶段查房、小查房等形式进行,整体查房要求以PPT形式。技术操作培训以实际操作演练方式,如各种应急演练、急救技术等。
2.2.3建立考评体系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对每个护士进行评价,采取自评和科评相结合,每月考评1次,科评由科内组成的考评小组在每月末对每个护士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馈至个人,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
3结果
通过1年的护士分层级培训,各层级在大外科和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首次达标率为100%;责任护士岗位胜任能力考核达10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士对培训满意度达99.21%,患者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8%和96.50%;科室获得2011年度全院护理工作评比特等奖,并获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称号。
4讨论
4.1调动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是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临床护士只有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正确运用整体护理知识实施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才能赋予“责任制整体护理”生命力,让每位护士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实践,工作中只能完成一般的护理工作任务,但不能解决专科纵向深入的护理工作问题。心胸外科患者病情重、复杂,变化快,需要护士有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护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解决患者的问题,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责任包干患者工作实行之初,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认识到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对培训的需求较强烈。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发年轻护士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有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帮助和解决,不感到茫然和无措,自身的临床实际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年轻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应用导师制,使高年资护士有一定的责任和压力,由于对知识的需求加深和扩大,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导师制学习模式起到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高年资护士专业综合能力上升到另一层次,也逐渐接近分层培训目标,提高了培训效果。
4.2提高科室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入开展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内容不同,患者的需求存在差异,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不尽相同[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对患者实行包干,全面负责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必须有较强的综合护理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形式和内涵上同时加强完善和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对不同层级护士的综合培训,使各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各项护理措施能及时落实,从患者心理-生理和病情观察,有问题时能和主管医师及时沟通、解决,促进患者的康复;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多,本着一切为患者的目的,加强了医-护合作关系,让临床医师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医师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密切了医-护关系;责任护士能为所管患者能提供全程、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目标。
5结论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新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持续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临床护士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只有做“学习型的护士”才能与社会发展、医学和护理的发展同步[3]。“责任制整体护理”这一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于临床中应用,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护士在职培训,重点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专科能力的培训[4]。所以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还需不断探索改进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柳春波,盛芝仁.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20-21.
[2]杨佳华,杨海新,常宗霞主编.临床护理教育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70-171.
[3]陈泽新,田玉凤.整体护理理念的局限及新理念指定的价值取向[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74-1375.
[4]卞正霞,杨晓黎,闫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J].卫生行政管理,2011,29(1):127-128.
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范文6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
疼痛是骨科临床中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反应,术后固定、手术操作以及创伤等诸多因素均会产生疼痛[1]。在临床疼痛强度的评估中,一般骨科疼痛的强度级别比较高。有效、合理的镇痛能避免或降低疼痛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机体的及早康复。现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进一步了解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现况及应用进展,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年龄均在14~63岁,平均年龄(44.63±4.32)岁。并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未接受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干预的44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均在13~61岁,平均年龄(45.29±5.1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基本资料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备可比性。我院骨科病床共设45张,护理人员16名。
1.2方法
1.2.1职责分工 无痛病房的护理工作一般由骨科主任、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其家属共同协调管理[2]。①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疼痛的知识,评估的方法,同时定期对临床疼痛理念、知识开展学习培训,以便及时更新。②主管护理人员把疼痛评估的结果,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治疗方法及效果切实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治疗疼痛前,提前告诉鹿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时尽量考虑、结合患者或其家属的要求。③没有得到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可以作为助理护士,帮助主管护理人员完成临床基础护理工作。
1.2.2组织培训及考核 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应该贯穿整个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应用实践过程中。①开展前明确医护人员对手术治疗后疼痛的认知情况、态度。②结合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需求之间差异,强化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每个月开展有计划的学习疾病观察及处理的新方法或知识。理论知识学习讲座可邀请疼痛治疗护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围术期镇痛的有效方法,疼痛的评价,患者或其家属教育、咨询,疼痛控制理论,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有关内容。③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实践能力,可采取情景模拟演练、病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实践指导等。护理人员考核一定要把定期考核与日常工作督导相结合,全方位评价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的控制能力。
1.2.3无痛病房的工作内容 在患者入院开始填写疼痛评分记录单,具体内容包括评估时间、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镇痛不良反应、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签名。医生按照护理人员评估的结果数据,调整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将疼痛情况、用药方法如实记录在病历中。每周护士长应对疼痛护理工作管理进行统计总结及信息反馈,主要是护理人员执行无痛护理工作行为是否满足工作程序的标准化,组织管理方面,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
2结果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护理人员在药物镇痛知识、疼痛评估能力、一般知识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等方面均显著性优于未实施前,差异P
3讨论
骨科无痛病房反映了新时代医务工作人员更加完善的技术水平[3],及对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本次研究结果体现了,开展骨科无痛病房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技能、知识。现阶段,因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技术方面仍有很多不足,致使我国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水平、实践工作欠缺,还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对疼痛治疗的评价方法,增强国内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储备专业创新型人才,促进疼痛专业护理的发展前行,制定统一化、规范化的国家标准,以便医疗卫生的发展、技术改进,从而使疼痛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