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1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给人们带来美感和幸福,它是一种寄托了人们情感的艺术语言。音乐教育可以让儿童体验欢乐,培养兴趣,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开发以及陶冶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老师正常的教学方式来学习知识,如教师的讲解、板书,而特殊儿童,众所周知,他们不能通过这样的讲解和板书来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其他手段和方法促进特殊儿童的学习发展[1]。
一、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国家宪法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可见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也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人数多达300多万,其中部分人已经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习。国家针对这些特殊儿童特别设置了各类学校,如人们所熟知的盲聋哑学校,另还有弱智儿童班等这类小众特殊班级。如今,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拥有人权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我国特殊儿童的数量较多,并且大部分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广大农村地区,创立一所特殊儿童的教育学校投资又大,所以针对特殊教育的学校数量并不多,规模也不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所以,依据这些国情,推广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可以说本身就是人的运动。若将人体作为乐器,人的各种形体动作、体态、姿势等,就是使抽象的音乐情感得以表达。儿童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更直观地领略音乐,进而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2]。这就是“体态律动学”教学观点。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包括三方面: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即兴训练。体态律动主要是通过借助节奏引起大脑与身体迅速规律的交流;视唱练耳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内心听觉和鼓励儿童表达自我情感。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有规律协调的动作。律动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
(一)游戏方法。在游戏中将音乐元素贯穿其中,使学生边玩游戏边体验音乐,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让音乐的节奏、音调的变化自然而然灌输给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感受到音乐的律动和美丽,打开心扉,更愿意去了解外界的事务。例如:“找朋友”游戏。随着音乐的节奏,学生欢快地跳动,当听到“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时候,他随即拉住一个小伙伴,开心地做出“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动作。教师在弹奏歌曲的时候,由于面对的是一群特殊儿童,所以节奏不宜过快,在学生们找伙伴时,可以减慢速度或者谈一段其他的儿歌,给儿童们一定的时间寻找好朋友。这个游戏同时也加强了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两全其美。
(二)示范模仿的方法。教师根据音乐的类型和节奏自己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舞蹈,然后再在学生面前演示,让学生随之模仿,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去改编、去创造这些动作[3]。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模仿只是示范的作用,并不是局限儿童的想象力。
(三)引发律动的方法。“生命在于运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发人们进行律动的事物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微小的细节,日积月累,学生们自然就丰富了对音乐、对节奏、对律动的感知能力。
三、律动教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特殊儿童通过提高音乐的感受力来学习音乐,通过具体的音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达到分清音的高低、曲调长短、节奏强弱[4]。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教学应该以律动教学为主线,而倾听音乐则是律动教学的基本途径。特殊儿童倾听着音乐,拍拍手、跺跺脚、点点头,这一系列的表演,不仅使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能帮助特殊儿童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并启蒙他们的音乐思想,培养音乐审美力,让他们全身心的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音乐教育不仅仅发挥着它的本体作用,更具有意义的是,它使特殊儿童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对特殊儿童具有一定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结束语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根据音乐的这种特性,教师恰好能运用这点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学,解决教学中沟通障碍的难题。音乐律动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教师通过音乐与律动和特殊儿童交流,在充满童趣的音乐中,培养他们像正常儿童那样合作、反应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特殊儿童智力的发展。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的情绪。故此,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力度,使他们的身心能跟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红歌.浅谈人工耳蜗儿童音乐律动教学[J].才智,2013,21(11):19-20.
[2]杨畅.用音乐做非音乐的事--论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手段和目标的关系[J].艺海,2014,55(12):78-79.
[3]王诗慧.浅谈律动教学对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78(13):45-46.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2
在合唱中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旋律,这种写法我们
>>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四)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五)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六)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七)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八)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十一)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十二)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二)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三)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一) 慈济的世界(之九) 时光的碎片之九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性质、特点及教育价值 之九: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日常保健中的误区(之九) 直销《条例》的九年之痒 “九惠之教”的治理启示 掌握儿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浅析儿童音乐接受心理活动特点及能力发展 企业领导形象包装之“三道九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九) 儿童音乐语言的塑造及形象特点(之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龚耀年")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童声合唱的织体写法及音区的运用与处理(之三)复调音乐写法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奥尔夫教法;智障儿童;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针对智障儿童身心、智力等各方面发展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老师教谱、学生唱谱的模式上,而是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去培养这一类孩子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通过乐器教学以及音乐游戏教学去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提高音乐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去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1奥尔夫教法在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特点
1.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奥尔夫教法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在很多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担任唱谱的角色,发挥在课堂的主导作为。但是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之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表达自己与音乐有关的任何想法,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意识都得到了很大锻炼,音乐的课堂也就成为了他们自我表达的课堂。对智障儿童实施这种音乐教育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2寓教于乐,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环节
无论是在音乐课堂还是在其他课程的课堂教育中,单纯的理论教育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仅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在音乐的课堂上加入了很多游戏的环节,一次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对智障儿童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的部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和抵触心理。
1.3运用包括“人体乐器”在内的各种乐器
单一的唱谱练习会使得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奥尔夫教法也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教法的这一不足,因而在其音乐课堂上运用包括“人体乐器”等众多乐器。比如用手打拍子等,这样的人体乐器对音乐技巧和学习能力没有很高的要求,也十分适合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各种打击乐器可以帮助学生去找准音乐节奏,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人体”乐器的应用较为广泛,也能够被普遍学生所接受,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因此这也成为了奥尔夫教法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和内容。
1.4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开放的教育课堂以及开放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整个音乐教育充满活力,这不仅是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所需要的,在整个音乐教育中都显得十分重要。音乐的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更加亲近生活,就拿智障儿童音乐教育这一点来看,奥尔夫教法则提倡主动与这些智障儿童交流,不再用传统的一套教育理念去禁锢孩子的思想,而是真正去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开设音乐教育这门课的初衷相吻合。
2奥尔夫教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有限
奥尔夫教学法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通过寓教于乐等各种形式去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只有接受过专业的奥尔夫教学体系培训的老师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教学法教学的精华。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应用的发展,很多老师只是掌握了一点这种教学体系的皮毛,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虽然我国很多机构会经常请一些国外著名专家开展讲座,进行专门的指导,但专业化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很好得解决专业化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这种教学体系的培训,多以地方培训为主,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鼓励教师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和创新这一理论体系,从具体问题出发,了解这一类智障儿童对音乐的心理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2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各种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成为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特色,但是我国很多地区乐器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由于乐器的采购成本比较高,很多地方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采购这些乐器的时候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采购,这也是目前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做好各类乐器的购进工作。此外,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简单的乐器来缓解乐器等设备不足的现状。
2.3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人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单纯地认为音乐只是用来享受和放松的工具。由于智障儿童本身在的学习能力就比一般的人要低,其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度不够清晰,因而会忽视孩子音乐的学习。由于奥尔夫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三者的有效配合,孩子和家长对音乐需诶的重视程度不足问题也会阻碍奥尔夫教学法在智障儿童唱游与律动课堂中的应用。我们要加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宣传力度,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智障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奥尔夫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智障儿童的唱游以及律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宣传和推进这一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一理论创新完善,提高智障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洋.奥尔夫声势音乐教学对促进智障儿童音乐课堂同伴互动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4
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讨会创办于1997年,每两年举行一次,该组织的一项中心任务是使亚太地区间各个国家以及全球其他国家之间在这一领域的沟通更为快捷顺畅。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学者、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聚焦中国音乐教育
亚太音乐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重要的一部分,自1997年创建以来,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曾先后在韩国首尔、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日本名古屋、中国香港、美国西雅图、泰国曼谷等地举办。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霍根认为:作为区域性的会议,亚太音乐教育研讨会是亚太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实现音乐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式。区域性的研讨会如今不仅在亚太举行,今后还将在拉丁美洲举办。音乐教育研讨会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将通过区域间的交流与研讨,把有关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与信息延伸到世界各地并得到及时反馈。
由于许多与会者是首次来中国或第一次到上海,他们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及其音乐传承教育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杨瑞敏就近30年来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进行了梳理,并在研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专题发言。杨瑞敏对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与改革;音乐教师培养;课外、社会、家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国音乐社团、报刊和网络等方面进行详尽的介绍。借此,与会者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有所认识与了解。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从儒、释、道三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为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寻找可能的哲学支柱。谢嘉幸首先对儒家的人格教育,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唯识论等哲学思想予以阐述,同时回顾近代以“美育代宗教”为代表的思潮对古代思想的继承、结合与运用,以期觅得点亮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哲学启明灯。谢嘉幸认为,当我们回顾古代哲学时,会发现今天音乐教育的两个重大缺失,即:以文人音乐为代表的内含古代哲学思想的高文化形态的缺失,以及音乐作为人的整体生存状态的缺失。值得欣喜的是,当代的许多音乐教育者已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在民间自发的为传统文化及其音乐形态的传承与发展作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如德音所创办的“国乐启蒙”教育。与此同时,学术界亦在各种名目繁多的研究项目之下,为音乐教育的实践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努力和探索。比如,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开展的一项名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与发展”专项研究中,由众多音乐家、教育家悉心选编的一套《儿童中国民乐品赏》曲集。
来自中国各地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的在校研究生,积极参与此次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上的论文宣读,展示了我国新生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中国各地青年学者的热情参与也得到了国际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他们赞赏青年学者是国际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将为区域间的音乐教育学术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独创性、实用性。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发现和培养个人的创造能力,这是与会人员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理事会成员玛格丽特・贝瑞特多年来的研究,都涉及一个共同点――创造力。她认为,人们不可能在抽象的状态下具有创造力。在音乐教育方面,孩子在上学之前是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对于孩子而言,创造力的定义很难界定,但我们仍不应忽视每一个孩子具有创造性的潜质。孩子们的创造性产品也应受到社会的重视。玛格丽特介绍了她的相关项目研究背景:在幼儿园对18个参与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与研究。研究过程中,除了对孩子的父母进行采访,她还通过孩子父母所作的一些描述来对孩子的音乐活动进行记录。通过观察,玛格丽特发现孩子们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是基于日常丰富的音乐储备,也就是说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明显特点。
亚太地区音乐教育学会主席尾村忠广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过程研究孩子们是如何发挥创造力,以实现游戏过程中演唱歌曲在音调上的统一趋同。基于以往的研究,尾村忠广首先进行了八种假设:随从大多数人;随从比较平均的调;随从歌调比较高的人;随从歌调比较低的人;随从唱歌音量最大的人;随从唱歌最早的人;随从演唱群体中的社会上的领导者;随从演唱群体中的音乐领唱人。但是,在经过了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后,尾村忠广认为,统一调的趋同过程与人们之前所认定的诸多假设都没有关系,所以推论出另一个结论――孩子们在演唱过程中逐渐调整,并统一为“平均值”的调。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在演唱过程中都会做出一个相应的让步,以达到一个统一的演唱音调。
就此问题有学者提出,现在一些大城市里,孩子们的游戏音乐往往是通过幼儿园老师的领唱来教授。当老师带领学生演唱某个作品,跟随演唱的孩子必然会趋于老师所给的音高。这样会遏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就缺少了体验调趋同统一实践的过程。尽管传统歌曲的传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应该尽量避免总是由老师给出标准音高,而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组织歌唱,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寻找合作、协作的过程。游戏的过程是孩子们交流的过程,游戏歌曲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的教育也将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探索多样性的音乐传承
第七届亚太音乐教育研讨会的主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跨文化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不同情境和群体中有效的教学;发展、适应与音乐个性;课堂、乐队与个体教学;亚太音乐传统的历史、表演与教学;亚太音乐与其它地区传统音乐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等。
其中,亚太地区音乐传承与教学引发了诸多参会者的热议。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霍根・路德斯顿姆近年来特别关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越南的音乐传承与教育。他在研讨会上以《音乐学习与音乐多样性》为题,作了专题发言。霍根通过对一位越南儿童kam的研究个案为例子,描述了越南儿童是如何学习越南音乐的。回顾kam学习音乐,霍根总结了越南地区的儿童音乐学习有几种方式:其一是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学习,其二是通过家庭教育的音乐学习,其三是学校教育环境下的音乐学习。其中,在早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学习。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多数越南儿童所处的村庄,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会唱当地的歌谣了。这也使得越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传统音乐文化生存环境的巨大转变,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与会专家认为,尽管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很多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但是也不应忽视学校以外的音乐传承。比如,音乐人类学家所开展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也是在致力于不断推进和完善学校以外的音乐教育。为此,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与音乐人类学者相互合作,加强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以探索音乐传承的多样性。
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音乐教育
研讨会期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颇具特色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以双排键电子琴(也称电子管风琴)为主要特色,参与演出的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的师生。音乐会呈现了上海音乐学院丰硕的教学成果,也展示了当代科技产品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里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其中,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青年教师曾梦根据Bill Whelan的作品改编的双排键电子琴作品《大河之舞》,以及由两架双排键电子琴以及五个打击乐组成的小型乐队组合演奏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双排键电子琴作为当代科技产品,在本次亚太音乐教育研讨会中的频繁亮相,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当代科技产品如何服务于音乐教育由此成了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主任朱磊就《中国双排键乐器的新机遇》作了专题发言。朱磊认为,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个集成体,对于很多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而言,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件教学乐器。其中,双排键电子琴最具吸引力的是,它所具备的丰富多彩的声音。通过逼真地模拟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的音色,一定会促进和活跃音乐课堂。此外,双排键乐器有一个特别吸引孩子的地方――演奏形式。此乐器的演奏要求演奏者手脚并动,这与孩子灵活好动的性格比较贴近,因此有广阔的教学发展空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吴粤北在会上就《当代科技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应用》作了交流与展示。他以声乐教学为例,对如何运用现代科技产品对演唱者的嗓音条件与状态进行测量与评估进行了现场的互动交流。
现代科技产品对当代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与会者的兴趣。热闹的现场的互动和台下的交流,及由此而引发的对音乐技术的关注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亮点。
关注儿童音乐教育
音乐家是天生的吗?尽管有人认为,音乐家是天生的,但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理事盖瑞・麦克菲森通过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环境对音乐人才的成长的影响非常大,特殊儿童的音乐天赋并不能简单地以“天生”一词来一言以蔽之。比如,莫扎特被许多人公认为是天才。但是作为天才的莫扎特却拥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外在学习环境――因为音乐家父亲的培养,刻苦的训练以及穿梭于欧洲的大量演出等,诸多的外在环境造就了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近6年来,盖瑞通过对一位华裔音乐儿童潘活活的成长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如今已经12岁的潘活活就读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不久前被美国艺术机构挑选为杰克肯特库克青年艺术家,应邀到美国各地演奏。在题为《儿童音乐家潘活活的成长日记》的发言中盖瑞认为,如今提及“天才”,很多人认为“天才”的进步似乎是不需要努力的,“天才”是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和练习的。而事实上,“天才”一词只是一种暗语。根据研究,盖瑞把“天才”的成长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选择样本的阶段;音乐身份与认同的阶段;家庭或社会投资的阶段;成长维持的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天才”的成长也同样离不开短时间里集中有效的密集训练。
本次组委会策划的三场音乐会中,有两场是与少年音乐家为主题的。其一是“潘活活的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会上,从巴赫的c小调托卡塔、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K.330、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到贝多芬的“悲怆”、李斯特的“旅行岁月”、德彪西的《版画集》,潘活活的演奏投入而热情。另一场是“少年音乐家音乐会”,参加演出的均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六年级的小演奏家们。音乐会上,有林子烨的钢琴独奏《杜姆卡op.59》,陈泓璇的笛子独奏《千山情》、《帕米尔的春天》,王沁怡的小提琴独奏《圣桑第三协奏曲第一乐章》,肖依的琵琶独奏《寒鸦戏水》、《新翻羽调绿腰》,张周耀东的小提琴独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刘子豪的钢琴独奏《李斯特塔兰泰拉舞曲》,小演奏家们的精彩演出展示了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成果。尽管小演奏家对有些作品内涵的诠释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小有成就还是引发了与会者的一些思考――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如何发展专业音乐教育?
探索新式音乐课程与教材
近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区域间的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得到了交流,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国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逐渐显现出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本次研讨会也有不少关于拓展音乐教育课程与音乐教材的建议与呼声。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作了题为《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主题发言。余丹红通过对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教材进行分析,阐述了该教材中所蕴涵的全球化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姿态的完美结合。通过对黄自音乐教育的基本态度的反思,余丹红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如何从世界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世界的音乐教育和我们的音乐教育;如何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呈现开放的状态去迎接世界的眼光;如何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多元化格局中的一元,并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以灵活的姿态与世界不同的文明进行对话?
作为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综合艺术课程如今为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者所熟悉。尽管仍面临各种不解和压力,但综合艺术课程的出现是一个大趋势,它已经悄然地改变着当今的艺术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实践。
以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程为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王月萍在会上作了题为《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的发言。王月萍指出,目前在上海有50所学校试点进行综合课程教学,其中综合艺术课程正在有计划地推广中。尽管有人对综合课程在中国的实施表示质疑,但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艺术胸怀和视野,虽然现行的教学体制是培养分科的人才,但是时代的进步对综合课程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需求。
与会的美国代表表示,综合艺术课程在美国的一些学校很受欢迎。美国的综合艺术课程强调身体、情感、思想、感官等方面的整体感受,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艺术的整体认识。一些不太善于歌唱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求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跳舞、戏剧表演等来进一步体验艺术。这也就避免以往教育中人为分割的形形的学科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尽管目前日本、韩国、中国港台地区所采用的音乐教材各不相同,但对综合课程的探索则是目前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一些学者也指出,面对现代化科技综合性的加强对课程综合化趋势的影响,综合课程可以为学习提供认识整体文化的语境,引导学生形成更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综合艺术课程不仅是适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对此的探索与研究将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范文5
【关键词】钢琴学习;学前儿童;认知能力;执行功能;时空推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6-0048-07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大脑开发的重要作用。艺术的价值,不再只是“文化的附加物”或是“大脑右半球的装饰品”。〔1〕研究表明,经常用左手弹奏乐器者,其右脑相对应的感觉皮层面积会增大,用右手弹奏也可产生同样效果;而且5岁前开始弹奏乐器者,其大脑皮层发生的改变更大。〔2〕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音乐家脑中联结左右半球的胼胝体比非音乐家要大15%,但此效应只发生在8岁前就开始学习音乐的个体身上。〔3〕许多研究都提示,3~8岁是儿童开始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可为儿童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持续效益。
音乐学习c训练不但对儿童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多项研究证实,音乐与记忆、空间智能等存在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具有音乐教育经验的儿童在情绪、语言工作记忆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音乐教育经验的儿童。〔4〕此外,播放巴洛克音乐诱发的α脑电波对儿童长时记忆会产生积极影响,且对图像记忆的影响显著高于声像记忆。这可能是由于α脑电波促进了内啡肽的分泌,使大脑进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记忆能力。〔5〕还有研究者将音乐引入幼儿园阅读课程,结果显示有辅助音乐的实验组儿童的语言记忆准确性显著优于无辅助音乐的对照组儿童。〔6〕Rauscher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聆听莫扎特K448作品组比听通俗音乐组和不听音乐组儿童在时空推理的成绩上高出8~9个百分点。〔7〕国内有研究者也得出过类似结果,莫扎特音乐能够显著提高女童的时空推理能力,〔8〕增加颞叶与左侧额叶区域的脑电相干性,对大脑α1频段脑电功率谱的作用显著。〔9〕这些报道激发了一系列关于音乐学习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例如,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钢琴学习组相比控制组在时空推理任务上得分高出30%,〔10〕接受钢琴课程的儿童在16个空间问题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儿童,〔11〕乐器弹奏能增强儿童的空间意识及预想能力,〔12〕等等。
执行功能指个体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是完成复杂认知任务时,个体通过对任务解决的认知过程灵活地进行协调、优化、有意识控制,以确保认知系统产生有序、具有目的的监控机制,〔13〕被视为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级过程。研究显示,音乐训练与执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Moreno等发现,20天的音乐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及语言智能。〔14〕对执行功能子成分与音乐训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音乐训练不能提高冲突的监测能力,但能显著改进反应抑制能力,继而改善儿童前额叶执行功能;每周接受45分钟的乐器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工作记忆。〔15〕
综上,音乐学习与训练是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钢琴学习是很多城市家长为学前儿童选择的主要音乐课程。本研究试图探究钢琴组与非钢琴组儿童在时空推理、图像记忆及执行功能等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以及性别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目的性抽样方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选取了64名大班幼儿(男童22名,女童42名,平均月龄76±3个月),将他们分为钢琴组和非钢琴组两组,组间一一配对,共得32对。每一对儿童来自同一班级,性别一致,且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和智力水平等均为相当。其中,钢琴组儿童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钢琴专业训练,且均具有一年以上钢琴学习经历。非钢琴组儿童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音乐训练。两组儿童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一)实验材料
1.时空推理测验量表
Rauscher等通过研究认为,折纸剪纸作业对儿童时空推理能力的测试最为合适,其中的时间顺序与空间物体心像,能够测验出被试在物理模式缺失情况下进行心理旋转的能力。〔16〕吴海珍,赵蕾和卢英俊等参考Rauscher等在研究文献中发表的有关折纸剪纸测试题,根据折叠方向、次数和剪口位置确定题目的难易程度,同时结合5~6岁儿童的实际时空推理能力,编制了幼儿版的折纸剪纸测试量表〔17〕(参见图1)。本研究以该测试量表为实验材料之一。
2.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本研究选取第3版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操作模块中动物房、迷津、木块拼图三项任务为对两组儿童工作记忆、空间推理和整体空间关系辨别等认知能力进行测试的实验材料。
(1)动物房:主要涉及工作记忆。一盒4种颜色,共32个小长方形条和一块有4种动物的木板,每种动物下方有一个洞。
(2)迷津:主要涉及计划、视觉组织及空间推理。一套印有迷津的图纸和两支不同颜色的笔。迷津类型有两种:一是横线迷津,从外向里走;一是方迷津,从里向外走。两类迷津时限及允许错误的次数不同。
(3)木块拼图:主要涉及视觉结构、整体空间关系辨认等。14块方木片,其中6块一面红色,一面黄色;另外8块,一面红色,一面半红半黄。三张装订成册的印有图案的卡片。
3.执行功能测试软件
作为对传统执行功能测试(如WCST)的改进,近年来研究者开始使用数码翻页电子书对儿童执行功能(EF)进行测试。此工具内容详尽,适用于3~6岁儿童,包含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的测试;操作便捷,能准确记录每项任务的正确率及反应时。〔18〕本研究以该测试软件为对学前儿童执行功能进行评估的实验材料。主试在装有EF行为测试软件的Win7笔记本电脑上进行操作,儿童在笔记本扩展屏下装有Splashtop软件的Ipad上完成游戏型测试。根据执行功能三大子成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与认知灵活性),本研究所选择的测试内容如下。
(1)空间箭头冲突(Spatial Conflict Arrows,SCA):此任务主要评定儿童抑制控制能力。当箭头指向左边时用左手点击左边的绿圆圈,当箭头指向右边时用右手点击右边的绿圆圈。箭头在圆圈的上方,位置分为与所指方向一致、不一致,以及位于两个圆中间三种情况。正式测验包括36题,系统自动记录反应时与正确率。
(2)工作记忆广度(Working Memory Span,WMS):此任务主要测量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游戏规则是:给儿童呈现一间或多间房子,要求其记住每栋房子里的动物和彩色圆圈。房子消失后,要求其说出房子里的动物是什么或圆圈是什么颜色。随着任务难度提升,需要记忆的房子数目也逐步增加。正式测验包括18题,系统自动记录正确率。
(3)灵活项目选择(Flexible Item Selection,FIS):该任务评估儿童在不同规则间灵活转换的能力,即认知灵活性。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向儿童呈现两张在某个维度(颜色、大小、类别)上相同的图片;然后呈现第三张图片,要求儿童在前两张中选择出与第三张在另一个维度上有共同特征的图片。第二部分,向儿童呈现三张图片,要求儿童用两个不同维度对三张图片进行分类(如第一次颜色相同,第二次大小相同)。正式测验包括30题,系统自动记录正确率。
(二)测试过程与分析方法
所有测试均在安静的活动室里进行,采用一对一个别化施测。主试在正式测验前均受过培训。测试一:向儿童发放折纸剪纸题册,告知被试“我们将玩一个闯关游戏,有30关需要闯”。每题用时不超过50秒,主试记时。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练习,向被试展示两道不同难度的题目,确定儿童完全了解要求后,再进入正式实验。测试二:向幼儿呈现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的测试工具,主试进行任务讲解,确定其完全了解后进行正式实验,主试记录时间及得分。测试三:EF测试。也包含练习和正式测试两部分。主试在儿童开始每一项任务前均进行详细的任务讲解。为避免顺序效应,各子成分的测试顺序在被试间进行随机化。
三种测试所需时间均为15~20分钟。为避免互相干扰,三种测试之间间隔24小时以上。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钢琴学习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
1.时空推理能力
对折纸剪纸时空推理测验得分进行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钢琴组儿童在该任务上得分显著高于非钢琴组(p
2.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测试
对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任务得分进行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钢琴组儿童在动物房、迷津、木块拼图三个任务上的得分均略高于非钢琴组,但差异不显著(详见下表)。
3.执行功能各子成分测试
(1)反应时指标
在抑制控制(SCA)测验的反应时指标上,钢琴组儿童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非钢琴组儿童(p
(2)正确率指标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工作记忆(WMS)、认知灵活性(FIS)测试任务中,钢琴组儿童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非钢琴组儿童(分别为:p
(二)钢琴学习对不同性别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的差异
1.钢琴组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钢琴组儿童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动物房任务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
2.非钢琴组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迷津、木块拼图任务得分上性别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一)钢琴学习对学前儿童时空推理能力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时空推理能力是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日后进行复杂数学学习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钢琴组儿童的折纸剪纸时空推理测验得分显著高于非钢琴组儿童。这与Rausch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曾对学前儿童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每周两次的键盘学习指导及30分钟的小组视唱学习,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时空推理测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9〕空间与音乐智能的发展均依赖于儿童所具备的感官和动作经验,具有统一性。钢琴学习过程中,手指运动经验丰富,对早期儿童大脑功能l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有研究者发现音乐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心理旋转能力,这些可能都是音乐学习促进个体时空推理能力发展的机制。
迷津任务中,钢琴组儿童得分略高于非钢琴组,但差异未达显著,这可能是迷津任务所反映的空间能力(主要包括计划、视觉组织及空间推理等)的内在机制不同于时空推理(主要包括物体心像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转换、心理旋转等)。类似的,木块拼图任务主要涉及视觉结构和整体空间关系辨认,与时空推理的内在机制不同,也未受音乐训练的显著影响。
此外,Rauscher曾强调,任务难度是检验音乐促进时空推理能力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因素,中高难度才有利于效应的检测。从施测效果看,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第3版)中迷津任务等的难度不够高,相对缺乏区分度。而本研究采用的折纸剪纸时空推理工具是根据目前大班儿童实际能力编制的,难度适宜。总之,本研究证实,早期键盘训练能有效提高儿童的时空推理能力。
(二)钢琴学习对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如前所述,执行功能与学业成绩、语言能力、情绪调节等呈高度正相关。执行功能对儿童日后的生活、学习影响深远。3~5岁是执行功能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本研究显示,钢琴组儿童在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钢琴组儿童,而抑制控制任务正确率的差异也达到边缘显著。即钢琴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子成分上均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这与Moreno等的研究结果类似。Moreno等通过实验发现,20天的音乐训练能够增强大脑可塑性,改善儿童前额叶相关的执行功能。〔20〕音乐训练,尤其是钢琴等键盘训练,需要高度的控制、注意及记忆力,长期训练对执行功能发展具有积极效应。
韦氏智力量表动物房任务也同属工作记忆测试,而结果差异未达显著。这可能与任务难度有关。动物房记忆广度只有四个组块,而执行功能测试软件中的工作记忆任务,记忆数量、广度相对于动物房都更加复杂。6岁儿童短时记忆广度一般已达到5个组块,故执行功能测验软件中的工作记忆任务难度更适合大班儿童,测验结果更准确。Schellenberg等的研究显示,乐器学习对工作记忆及随后的认知策略均有促进作用,〔21〕Roden通过比较接受与未接受乐器学习7~8岁儿童的工作记忆也得到过类似的结论。〔22〕总之,钢琴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尤其是工作记忆与认知灵活性子成分。
(三)钢琴学习对不同性别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显示,非钢琴组男童在迷津、木块拼图任务上得分显著高于非钢琴组女童,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即男童在整体空间关系辨认及空间推理能力上具有优势。而在钢琴组,这两种任务得分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即男女童水平相当。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钢琴学习对女童整体空间辨认和时空推理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缩小了两性间这方面能力的差异。这与吴海珍、赵蕾、卢英俊等在相关研究中获得的结果类似。〔23〕此外,非钢琴组女童在执行功能认知灵活性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男童,而钢琴组在该任务上并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这表明钢琴学习能有效提高男童的认知灵活性。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童认知灵活性发展相对滞后于女童,所以提升空间更大。而且,有基于性别的钢琴学习比较研究发现,男童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对于记谱和左右手的转换,相比女童更善于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故可推测,钢琴学习经验对男童认知灵活性的提高更为有效。〔24〕最后,本研究还发现,钢琴组女童在动物房子任务中具有显著优势;在执行功能的工作记忆测试中虽未达显著差异,但也有同样趋势;而非钢琴组男女童在工作记忆的这两个测试上均无差异,故而提示钢琴训练对女童工作记忆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男童。
四、教育建议
音乐学习对儿童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效应,但其对认知与执行功能等能力的影响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钢琴是乐器之王,音域宽广、声音富有变化,表现力丰富,更贴近幼儿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促进儿童脑功能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认为,钢琴学习远不止是弹奏技巧的学习,更是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有助于提高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与时空推理能力等。目前,日本、匈牙利以及荷兰等国已将音乐列为儿童学习的学科,与语言、数学教育具有同等地位。
脑科学家小泉英明认为,如果在儿童音乐感觉和音乐萌芽还未开始时就让其终日练琴,大脑很可能会因过度受到反射系统的支配,对其乐感发展反而不利。〔25〕因此,实践中需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重点,多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宜减少钢琴教学中的专业术语学习任务,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如将音阶练习喻为“爬楼梯”,告诉幼儿“每个台阶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每过一个台阶都可把这个名字大声地读出来”,从而帮助幼儿达到熟记音级名称的效果。其次,学习伙伴是建构丰富的学习环境的最好资源,〔26〕建议在幼儿开展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有玩伴的共同学习或有家长的陪伴学习。
此外,当下许多幼儿园班级都配有钢琴等键盘乐器,建议教师将钢琴弹奏及乐曲播放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在每个过渡阶段都配以特色小曲,以增强幼儿的乐感。也可以考虑增加器乐区。美国音乐教育委员会就建议为幼儿创设可演奏乐器的音乐区角,提供高质量的乐器供儿童自主弹奏。如果配备钢琴的条件还不具备,可以用电子键盘替代;同时投入相应材料,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幼儿准备适宜的弹奏曲目;另外,可将键盘涂上颜色或贴上图片,与乐谱上的颜色或图片相对应,以帮助幼儿比照颜色或图片来趣味性地学习键盘弹奏。教师还可通过录音回放,帮助儿童体验自己弹奏乐曲乃至创作乐曲的成就感和乐趣。
鉴于钢琴学习对男女童认知能力发展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建议针对不同性别特点设计课程与训练方案。例如,对于女童中整体空间关系辨认、空间推理能力或时空推理能力较弱者,教师及家长可充分利用音乐的认知开发功能,努力为其提供钢琴或电子键盘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女童的空间认知与时空推理能力发展,为其后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此外,鉴于钢琴学习对男童的认知灵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建议教师和家长为男童中发展较迟缓者提供钢琴之类键盘乐器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其执行功能的发展。研究者还认为,鉴于钢琴学习对于存在空间加工或执行功能障碍的特殊儿童(如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相关功能具有改善效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加以探究。
最后,音乐学习如聆听、视唱、演奏等都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记忆系统发展。本研究证实,钢琴学习可能会通过两种途径来增进记忆系统的发展:弹奏活动会激活注意系统,长期练习有利于提升儿童注意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其记忆能力;音乐学习本身可激活多重记忆系统,如促进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并显著提高儿童记忆和回忆的能力。由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可塑性高,所以越早进行音乐训练,对记忆的提升效果会越显著。有研究表明,早期音乐训练时长每周达到2~3天,每天至少30分钟,积极效果就会出现;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周3~5天,每天1小时。〔27〕
参考文献:
〔1〕〔25〕〔26〕唐孝威,秦金亮.神经教育学:心智、脑与教育的集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SCHLAUG G, JANCKE L, HUANG Y,et al.Increased corpus callosum size in musicians〔J〕.Neurophysiology,1995,(33):1047-1055.
〔3〕GRAZIANO A,PETERSON M,SHAW G.Enhanced learning of proportional math through music training and spatial-temporal training〔J〕.Neurological Research,1999,21(2):139-152.
〔4〕朱丹.音乐影响儿童工作记忆的心理学实验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5〕李洁,安博,崔玮,等.脑电波音乐对中学生记忆的改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283-286.
〔6〕COLWELL C M.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music in the whole language kindergarten〔J〕.Journal of Music Therapy,1994,(31):238-247.
〔7〕〔19〕RAUSCHER F H,AMP G L S,KY C N.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J〕.Nature,1993,365:520-520.
〔8〕〔17〕〔23〕吴海珍,赵蕾,卢英俊.莫扎特音乐对幼儿时空推理能力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4):345-354.
〔9〕卢英俊,吴海珍,钱靓,等.莫扎特奏鸣曲K.448对脑电功率谱与重心频率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2011,27(2):154-166.
〔10〕RAUSCHER F,SHAW G,LEVINE L,et al.Music training causes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J〕.Neurological Research,1997,(19):2-8.
〔11〕MALYARENKO T N, KURAEV G, MALYARENKO Y E,et al.The development of brain’s electric activity in 4 year-old children by long-term sensory stimulation with music〔J〕.Human Physiology,1996,(23):76-81.
〔12〕王杭,江俊,蒋存梅.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3):419-429.
〔13〕魏勇刚,吴睿明,李红,等.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5,37(5):598-605.
〔14〕〔20〕MORENO S,BIALYSTOK E,BARAC R,et al.Short-term music training enhances verbal intellig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22(11):1425-1433.
〔15〕〔22〕RODEN I. Does music training enhance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Findings from a quasi-experimental longitudinal study〔J〕.Psychology of Music,2013,42(2):284-298.
〔16〕黄君.音乐与空间推理能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2):124-129.
〔18〕WILLOUGHBY M T,BLAIR C B,WIRTH R J.The measure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 at age 3 years: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criterion validity of a new battery of tasks〔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10,22(2):306-317.
〔21〕SCHELLENBERG E G.Music lessons enhance IQ〔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4,15(8):5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