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1

【关键词】保险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创新性,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促进风险、资本、价值的平衡,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次,全方位。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狭义的风险,还包括广义的风险,其侧重于损失与获利的组合。再次,全过程。全面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风险的整合管理。最后,综合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每个员工均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理念形成统一的认识,因为风险管理不再是单纯哪个部门的性,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二、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不健全

由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可知,其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与业务条件线,因此要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以健全的组织架构为基础。但实际上,很多保险公司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时,很少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即使总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基层公司也未正式运转;公司管理人员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全面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或者对普通岗位员工的教育跟不上,导致其未充分理解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使得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对基层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二)职能部门定位不明确

很多保险公事,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定位十分模糊,相应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等也需要进一步梳理,未理顺基层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制度、业务流程,那就谈不上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尽管各管理条线、管理岗位认为自己也参与了风险管理,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其实工作制度、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恰恰是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定位准确性、管理条件分工合理性的直接体现。

(三)缺少有效的信息渠道支持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对公司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做深入加工与处理,从信息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及时控制风险。但现在我国大部分基层保险公司还未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及时、全面的收集各方面信息。

(四)人才匮乏

只有各个部门、各个业务条线对自身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评估,才能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因此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比如条线操作风险的评估需要业务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而市场风险评估则要求对资本市场非常了解,而保险负债评估、风险大小的度量等要求具有较高精算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现阶段,我国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还刚刚起步,风险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尤其是基层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三、提高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首先各公司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行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并参与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基本政策、工作制度的审议,基于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性建议。其次,设置风险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该部门主要职责即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工作制度等,并对相关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再次,风险管理机构要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撰写风险评估报告。最后,各管理条线、基层公司等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与总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互相配合,而各管理条线、基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则为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二)建立多维度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各基层保险公司是风险控制与化解的第一战线,因此要求各其严格遵守总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总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为参照,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内控制度与风险控制制度;日常工作中做好风险的管理、识别、评估、防范与化解。其次,公司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包括财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同样要制定管理条线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对基层保险公司执行其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及时识别、评估、监控本条线的风险。再次,风险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制定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政策,对基层保险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向管理层提交评估报告,督促各职能部门对规章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最后内部审计部门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现场或非现场审计对上述各职能部门建设、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各职能部门将自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要明确定义出各指标的公式,并规定出取数口径。其次,资讯管理部门要做好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各指标值进行定期计算。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对每期计算的指标值进行分析,全面监控公司的运行情况。比如审计部门分析指标的异常情况,针对异常险种进行检查,提高审计的针对性;而精算部门则可以结合指标情况对各险种的赔付率情况进行监控,对公司的运行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控制保险风险。

(四)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师队伍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保险公司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师队伍的培养与壮大,以满足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现在社会上有不同的风险管理师资质认证机构,比如注册风险管理师、金融风险管理等,只不过通过认证的难度比较大。保险公司培养风险管理师,可以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初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训、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等,还可以为企业设计适用性、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方案等。

参考文献

[1]王一佳,马泓,陈秉正.寿险公司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Insurance Industry:GlobalStudy,Pricewaterhouse Coopers,2008.

[3](英)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2

强调多元参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社会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特别是社会福利改革运动的兴起,一些国家强调“参与式治理”,即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强调“多中心治理”和“协作式治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目标的 “伙伴式关系”,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问题。

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体制。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推动下,欧美掀起了一场社会福利改革运动,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大量社会服务项目推向市场,或者在社会服务中引入市场运作理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协作。据统计,目前美国有150多种类型、140多万个非营利性组织,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通过直接补助、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对这些组织进行扶持,而这些组织则提供了大量政府做不到、做不好或不便做的社会服务。

注重发挥社区作用。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形成了政府组织指导与监控、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主办、企业在社区内通过市场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社区治理体系,加拿大还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到志愿组织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否则不能毕业。

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改善民生。目前,尽管不同发达国家在保障水平上存在差异,但都将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不断增加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逐渐从过去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向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转变。

注重塑造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西方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从扩大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入手调整社会阶层结构。如日本通过就业、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手段,成功塑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在这个有1.2亿人口的国家却有着“一亿皆中产”的说法。

注重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劳资纠纷为例,在发达国家,工会会周期性地与雇主协会就一系列涉及双方利益的问题进行协商、谈判;当谈判陷入僵局时,由劳资双方或政府指定的第三方或政府直接出面调解、仲裁。

注重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将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正式职业,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人性化、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在英国,社会工作涵盖了教育、司法、社区、养老等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而且社工的职业化程度很高,所有从业者都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预防机制

较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复杂性、风险性大大增加,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存在,这使得现代社会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样一个高风险社会,许多国家形成了“预防为先与动态治理”的理念。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3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高校(公办),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核心工作。随着近年来高校财务工作问题的凸显,计划经济遗传下来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显得落后。随着依法治校的进程推进,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有必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预算不科学、账目管理不清晰、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财务信息不透明共7个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规,但是在结合学校具体财务工作实际制定校内财务工作管理办法方面各个学校差异性较大,一些学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二)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

之前,各个高校的资金支出较随意。之后,为了尽量回避财务这个敏感问题,很多高校在资金预算和执行上紧缩口袋,该上的项目不上、能上的项目也不上,限制了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

目前在高校中设置总会计师,并按照风险评估、效益分析的思路开展全校财务工作还属于少数。盲目进行基础建设、盲目进行专业建设,造成了办学资金的浪费,甚至负债累累。

(四)预算不科学

虽然高校都按照要求实行了预算制度,但是因为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经常性改动,失去了预算的实际意义。

(五)账目管理不清晰

很多高校对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应该单独建账使用的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建账,全校一本糊涂账,只要收入与支出、结余数目上能核对上即可。因此管理混乱,对资金挪用和具体使用情况无法掌控,如果有检查评估,临时做虚假账。

(六)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

很多高校的财务从业工作人员把高校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并不能针对即时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没有发挥出财务工作的内部审计、效益评估、风险评估等作用。

(七)财务信息不透明

财务信息的公开,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督,预防腐败和铺张浪费。当前,高校财务工作还属于不公开的状态。学校具体的财务预算与执行情况只掌握在财务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的手里。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7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要想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化,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建议高校要深入学习国家在高校财务工作方面的相关法规,在遵守国家法纪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校内的调研分析,并参考兄弟院校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订、健全本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办法。

(二)抓不能忽略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议高校领导廉洁自身的同时,要有魄力有胆量引领整个学校健康发展。高校领导不能为了避免犯错误和上级纪委检查而采用回避的态度。俗语讲,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学校的正常建设发展不可丢失。

(三)高校总会计师的制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一些高校虚设职位,由以前的财务处长或主管校领导兼任。因此建议高校在组织机构上设置具有独立岗位的总会计师,并保证其职位职能的法定地位,能够有效的配合学校领导进行全校的财务工作设计、成本核算和管理。

(四)预算,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预算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预算的编写工作,要充分的进行项目必要性分析和市场调研,要明确建设重点和必要支出项目。预算的审核单位,要细致的分析预算的合理性,并进行横向对比,全局性的掌握预算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执行中,要严格的按照预算投入与使用预算资金,变更项目要重点审核审批。

(五)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加拿大高校财务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这个办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建议高校将财务工作按照类别进行细化建账,单独管理。对于有要求的“专项资金”,更是要做好单独建账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的有效运行。

(六)在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权利和义务,将日常财务工作与内部审计、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效益分析、KPI分析等工作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校财务工作队伍。

(七)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建议高校除了在职代会、学院领导党委会公布全校财务工作报告之外,对于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应该定期公布。尤其是对于大宗资金的使用,要空点追踪,加强信息即时公开,并接受全体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反馈。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于国安,常海霞;高校财务管理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张雪琳,陈宏斐;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范俊芳;浅析美国高校筹资方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4

论文关键词 内部监督 风险防控 工作风险

一、风险防控管理在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中的意义

一是提高检察人员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风险的意识,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使检察人员不犯或少犯错误,确保检察权公正廉洁行使,增强检察工作的权威性和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二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检察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效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增强内部监督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符合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加强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和检察队伍健康成长,对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监督工作的风险种类及相互关系

内部监督工作风险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既有社会性、时代性的性质,也有职务性、部门性的特点,还有思想、道德以及个体方面的区分,具体可分为外部环境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四种类型。

外部环境风险是指为了达到公共权利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公共权利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管理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思想道德风险是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执法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执法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得益,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力失控,执法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是指由于公共权利管理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负有公共权利管理职责的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外部环境影响尽管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客观诱因,但考虑应当在更大的范围通过建立社会防控机制进行遏止,因此建立防控机制重点对象为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这三类风险。思想道德偏误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主观诱因,制度机制缺陷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必要条件,岗位职责失范是导致“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本质表现。三类风险分别涵盖了政治思想、生活作风、身心健康、规章制度、监督机制、“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等多个方面。

三、内部监督工作中应用风险防控管理的方法步骤

(一)抓好计划方案环节

计划方案环节即“PDCA”循环管理法的“计划(Plan)”环节,是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在查找及评定风险等级。计划方案环节从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各个事项流程入手,通过查找可能发生“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按照“三类风险”涉及内容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实现对风险多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1.排查风险。深入查找风险部位,以权力集中的院领导、中层干部为重点,以独立行使检察批捕权、公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热点业务部门和人财物管理部门为重点,以执法办案和检察事务的关键岗位为重点,从查找岗位职责风险点入手,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制定防控措施和实施细则,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监督风险清楚、防控措施得力。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对国家机关工作部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预防对策,实施分类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预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根据检察权力的特性及腐败行为发生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将风险分为若干等级: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等。

(二)抓好贯彻执行环节

贯彻执行环节即“PDCA”循环管理法的“执行(Do)”环节,是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点环节,通过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执法干警进行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的思想教育,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对可能发生“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重要执法和管理岗位,有针对性地严细工作制度程序,明确工作标准和重点工作岗位工作环节以及预防措施和监控措施;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风险防控机制。

(三)抓好检查考核环节

检查考核环节即“PDCA”循环管理法的“考核(Check)”环节,是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保障环节,重在评估及检验防范效果。检查考核环节按照统一考核评估标准,严格把握工作进度和质量,对比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对于未实现预定目标或实际出现了“以权谋私”等腐败隐患或问题,要重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直至达到预定目的,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效果。

1.落实中期监控措施是检查考核环节的主要抓手,一是坚持动态监测。通过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群众满意度测评、征求检察干警意见或建议等方式,建立动态性的监控机制,及时掌握和了解各级领导干部和检察干警存在的三类风险。二是组织定期自查。将风险防范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每季度各部门对思想道德和岗位职责风险防范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查,按照规范化管理体系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加强抽查检查。风险防范领导小组每季度结合绩效考核,以普遍检查和重点抽查等形式,检查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四是公开听取意见。通过设立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开设网上专栏等方式,健全风险防控网络,及时收集干部群众意见。

2.强化后期处置工作是检查考核环节的重要任务,一是警示提醒。发现群众有举报投诉、社会有负面反映的;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情节轻微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民主评议满意率较低的,通过谈心、问询等形式进行警示提醒。二是诫勉纠错。警示提醒后仍未及时改正的;落实“一岗双责”及有关制度不到位,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执行方针政策中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告诫劝勉和纠正偏差,防止问题继续发展。三是责令整改。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或改正效果不符合要求的;对发生的违纪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以纪律处分的;违反纪律规定情节轻微,可不予以处分的,通过责令限期整改、强制履行等形式予以处置。四是纳入考核。将风险防控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一个部门或干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对因严重失职而导致发生腐败问题的个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抓好调整修正环节

调整修正环节即“PDCA”循环管理法的“修正(Action)”环节,是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提高环节,重在完善并形成操作规程。调整修正环节总结推广预防腐败工作成效及经验,把注重预防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纳入日常工作制度,不断修正完善和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确定下一步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目标。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5

关键词:加强 内控体系 建设 思考

1. 前言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山公司”)是由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特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燃机电厂,同时也是浙江电网的重要统调电厂和杭州市的主要保安电源。

半山公司始建于1959年,先后完成5次基建、扩建工程,目前总装机容量为268万千瓦,其中燃机一期3台,装机容量117万千瓦;燃机二期3台,装机容量124.5万千瓦;1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254.5万千瓦。

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发电企业,长期以来,重视企业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了涵盖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各职能部门为加强内控管理,根据国家法规、上级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相关内控制度(包括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并予以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

前几年,国家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先后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根据国家五部委规定,依据上级公司要求和部署,公司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三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通过持续开展内控评价,发现缺陷,整改缺陷,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升内控执行力,防控风险。

但从内控评价结果和公司内控现状看,公司内控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内控管理和内控监督的职责不具体、不明确,内控管理工作这一重要主体和重大环节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内控监督与评价的力量薄弱,相关人员对公司各业务流程和主要风险不熟悉、缺乏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公司无论在内控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上,还是在内控管理及评价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没有真正形成执行(各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管理部门)、监督(审计部门)“三道防线”。

为了提升公司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推进公司内控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扭转内控管理的薄弱局面,2013年,公司对如何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加强内控管理和内控评价工作,理顺管理,如何提高部门的内控工作执行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向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和酝酿后,今年初成立了公司内控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内控工作联络员机制,并明确了各机构和内控联络员职责,各机构和内控联络员从成立之日起,按照确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2. 内控管理办公室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强内控管理,公司内控管理委员会下设内控管理办公室,内控管理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内控管理工作,使内控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在成立内控管理机构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明确具体职责。

立机构,订计划。公司形成内控管理坚强防线,实现关口前移防控风险。公司成立了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内控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内控管理办公室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并着力推进实施。

抓倒查,定制度。公司建立“倒查”机制,按照内控评价标准对流程控制进行检查,对风险控制点进行梳理调整,对自查评价过程中发现的缺陷,认真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跟踪缺陷整改。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体系建设,公司对内控管理流程手册(2013版)进行全面修订,对照上级公司规章制度和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最终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公司内控管理流程手册(2014版)。

重审核,强制度。今年以来,公司各部门已制订、修订内控制度32项,内控管理办公室进一步深化内控制度审核,对每一项制定、修订的制度严格审核,为内控制度质量把好第一道关。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内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去年4月,内控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内控管理办法》,使公司内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建专栏,推培训。为增强广大员工的内控意识,及时了解公司内控工作情况,提高内控执行力,营造内控文化氛围,内控管理办公室和内控评价办公室在经过充分酝酿和精心策划后,在2014年3月份公司门户网站开辟了“内控建设”专栏,报道公司内控工作和风险管理动态,普及内控和风险管理知识。该专栏设置“制度建设”、“内控知识”、“内控信息”三大版块,涵盖了内控制度的制修订及执行情况、内控和风险管理知识、内控工作开展情况等。同时,为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推进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内控管理办公室于去年6月举办了风险评估实务培训,各部门负责人及内控联络员共计50余人参加了培训,取得了实效。

3.内控评价办公室工作开展情况

为加强内控监督,公司内控管理委员会下设内控评价办公室,内控评价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内控评价工作和日常监督的力量,使内控监督制度化、常态化。在成立内控评价机构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和内控评价监督工作,明确具体职责。

形成合力,持续评价。公司内控评价工作自2011年起,已连续开展了三年,形成常态化工作。2013年公司获得华电国际“201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内控评价办公室成立后,由评价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牵头成立公司内控评价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编制内控评价方案,根据评价方案和采用抽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评价,查找内控缺陷,撰写评价报告,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严抓整改,促进落实。抓整改、促提升,及时组织开展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是内控评价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2014年以来,内控评价办公室先后于上半年和下半年部署缺陷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每次检查结果均向公司领导层和各有关部门进行通报。通过监督检查,有力促进了各部门缺陷整改工作,使各项缺陷能有效整改。

监督检查,强化内控。开展内控监督检查是内控评价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除开展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监督检查和每年开展内控自我评价,还适时组织开展内控监督检查。内控监督检查包括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去年8月份,组织内控评价人员对涉及内控评价范围的32个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及各项控制文档进行全面检查,查找缺陷。通过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促进各部门提高执行力,纠正存在的问题,保障各项内控制度有效运行。

4.内控工作联络员工作开展情况

建立内控工作联络员机制,是公司推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内控工作联络员由各职能部门责任心强,业务精、善于管理的人员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参与和协助公司内控管理、内控评价、本部门内控制度制(修)订和内控自查自纠,对本部门内控制度执行和内控缺陷整改的监督等。

参加会议、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今年,内控联络员参加了内控评价办公室和内控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各项会议和风险评估培训,通过会议和培训,加深了解了内控联络员的职责、公司内控缺陷情况及整改情况,提高了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控自查自纠必要性的认识,了解公司内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掌握了风险评估知识。从实践情况看,及时召开内控联络员会议和相关培训,通过学习、指导及部署工作,对于增强内控联络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内控联络员业务水平,加强内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与部门自查自纠,增强自查力度。今年6-7月,内控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年度内控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本部门内控联络员的作用,具体参与部门内控自查自纠工作,在自查工作中,各部门内控联络员积极协助部门领导对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评价检查发现的缺陷整改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认真自查,充分发挥了内控骨干作用。

风险评估工作制度范文6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成员,它接受内审协会及本行行长的领导,依法独立对人民银行各职能、直属机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法独立对人民银行各职能,直属机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提出报告并作出建议的内设职能部门,内审监督和检查职能载入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中。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真实性、会计核算合规性为主向督促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分支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方向转变,并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与方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内审职能由查错纠弊向内控制度评审过渡。2005年新的《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增加了对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分支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监督内容。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框架性意见和方向性指导,由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的内控机制建设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重任,内审职能由单纯的监督检查转向风险、组织目标、业务活动各环节的分析与评估上。迄今为止,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国内内部审计职能吻合,内审理论与内审实践正与西方内部审计缩短差距。短短十年时间,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跨跃了账项式导向审计阶段,结合西方内控制度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向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并重方向发展,内审理论与实践阶段性发展界线不如西方内部审计明朗,但却有一种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的感觉。

围绕组织目标开展监督与评价活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成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依据标准,对财务收支、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及行为规范予以核实,揭示情况,作出处理决定并督促整改执行的监督职能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寻找最佳管理经验,提出可行建议的过程是人民银行内审评价职能行使的过程。基于监督和检查职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对国库、发行、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年终决算等业务开展了专项审计、信息技术审计和后续审计;开展了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负责人离任审计;开展了对分支机构周期性全面审计。基于监督和评价职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对新增反洗钱和征信业务开展了账户管理和信贷咨询信息系统管理审计与调查;对风险高发段的基建资金管理开展了专项审计、委托审计和授权审计;在离任审计基础上,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履职审计,拓展了内部审计方式,积累了审计端口前置和过程监督经验;开展了主要职能部门和县级支行岗位整合与制度建设的调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对职能各部门风险评估并对职能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流程和制度开展描述,依据内控侧重点,开展专项审计。内部审计由就事论事转向对事对人的责任追究,审计角色由耳目逐步转向警察、伙伴和医生。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战略,对业务活动各环节、会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从源头上实施全程风险控制的审计活动方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法,开展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完整、准确与真实。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因其所处阶段,收集的信息资料仍呈现零星、不连续、不完整,使得分析性复核法的运用受到制约,审计方法仍然停留在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和调整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出了一个技术上的客观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内审部门能结合实情,不同程度地开发了内审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现场审计操作管理系统和内控评审系统,在提升内审信息技术科技含量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一个能覆盖内审活动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尚未诞生,目前,仍然大量运用手工操作,实施的是现场审计操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提出了一个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严谨的职业判断。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能够依据内审准则把好人员入门关,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审计现象,审计结论离鉴证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促进人民银行内审职能发展的建议

内审职能决定了内审作用发挥空间,要使内审出具的事实确认书、下达的内部审计结论与处理决定(或内审意见书)能真正达到鉴定和证明的作用;要使内部审计成为一个控制系统,成为组织目标增值支持系统,成为咨询服务管理系统,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掌握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运用。

符合性测试能较准确地界定审计抽样框,前提是需要有一套内部控制制度,该测试法仅仅是实质性测试的基础,可运用在审前调查、审计过程和报告分析阶段。开展符合性测试首先必须了解被审单位业务基本情况及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构思理想状态,确立测试对象、内容、重点,拟定测试方案与调查表;其次必须将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模型、制度建立、职责分离、流程执行、会计报表等情况,用文字说明法、制表法、流程图法和图文并茂法予以描述;再次将内部控制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作比较,得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与不合理,执行与非执行的结论,为实质性测试提供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也就是进行账证表簿核对,运用监盘、函证、重新计算等方法审核符合性测试结果,为综合评审提供证据的过程。明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各自运用场合,就知道当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所做的工作正处在哪个环节上,还有哪些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补救以及内审证据鉴证等。

(二)掌握好函证取证方法,控制好取证程序。

函证是注册会师一道不可省略的审计程序,人民银行内审人员在运用函证取证法,规避审计风险,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过程时,应对影响财务报表及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存款余额、往来款项、暂收暂付款项等事项进行分析性复核,对发函事项及回复函、末复函情况分别做出内审工作底稿,发函事项还应在内审事实确认书或内审初步意见上予以陈述。发函前需认真核对询证事项、被询人及地址,询证事项须经被审单位确认签章,由内审人员发出并收回,函发同时应积极寻找替代审计程序,在函证和替代审计程序都不能提供财务报表有关认定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三)内审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判断的自我培养。

站在组织管理角度,对组织管理未来目标进行预测,这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最高要求,预测的基础数据应建立在对组织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和内部控制活动全面地、系统地分析评价上。要对由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与纪律约束等要素组成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审,要对人民银行职能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要对人民银行职能部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除了掌握专有审计方法外,内审人员的实战能力与判断能力影响着综合分析评价水平。专业技能的提高在于细心积累审计工作经验,吸取他人长处,可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可通过自主学习、跟班学习、业务培训等方式,及时跟进业务。只有及时了解与掌握了审计对象的制度、规定和流程,才能谈技能提高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产生几个“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的念头,持一定职业谨慎和职业质疑,关注现象间的关联性,学会运用演绎推理法和归纳推理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不放松行为指南与道德规范的学习与修炼,永葆“独立、客观、正直、勤勉”的内审职业操守。

(四)拓展内审方式,逐步向非现场审计为主的方向扭转。

咨询职能除了受制于内审人员素质外,还受制于信息资料快捷与便利。内审公文传输实现了信息化,打造了半个快捷空间。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资料库、分析库,不仅要创建项目审计资料库,还要创建内审工作自身信息资料库,使内审工作各个环节都置于科技包装当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随时掌握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动态;随时开展对职能部门静态数据合规性分析;灵活便捷地选择现场审计对象,进行过程控制、适时跟踪,实现审计端口前置,为管理决策层、内部控制活动提供有力的咨询服务。致力于内审软件的开发,制定并出台与非现场审计相匹配的内审资料报送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快审计手段由手工为主向计算机处理业务为主方向转变的步伐。

(五)拓展内审空间,积极探索人民银行效益审计工作之路。

效益审计是建立在内控制度评审基础上,与风险管理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对组织管理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人民银行效益审计中的“3E”依次集中体现在控制与保障并重的财务支出管理方式、科学决策与资源利用、业绩评价与绩效工资挂购的激励约束机制上。以“3E”为审计目标的效益审计,对于人民银行内审人员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仅在理论上对效益审计作了积极的探究,尚缺乏统一的效益审计依据、标准、程序、内容和方法,人民银行内审人员还必须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总结制定出效益审计工作制度与规定,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转变内审理念,促使内审成为组织管理模式转变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