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1

>> 临夏市雾霾天气现状及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研究 潍坊市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子及气象服务对策 城市内涝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城市内涝原因与排水优化研究 临夏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城市内涝问题管理研究 城市内涝的原因与建议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问题 合肥市城市内涝治理一期工程设计与思考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浅谈城市内涝防治 浅谈当今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浅议城市内涝形成的原因与对策 城市内涝与排水系统 城市内涝与公共产品提供缺失思考 城市内涝与地下管线的关系 论城市内涝与排水设施建设规划 和政县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薛春芳,王建鹏,薛荣,等.基于GIS的西安城市强降水内涝预报预警系统[J].陕西气象,2008(3):6-9.

[5] 庄红波,高瑞泉,饶华炎.城市内涝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J].气象科技,2013,41(2):378-383.

[6] 王建鹏,薛春芳,解以扬,等.基于内涝模型的西安市区强降水内涝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6):772-775.

[7] 丁跃元.德国雨水利用技术[J].北京水利,2002(6):38-40.

[8] 李俊奇,邝诺,刘洋,等.北京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政策剖析与启示[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2):75-78.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内涝成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内涝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排洪体系,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为例,该街道辖区内承担主要排洪功能有石岩河等13条河流,已基本形成由社区排水沟渠(小区排水支管)、市政排水管网、河流和水库组成的排洪体系。在2012年4月29日暴雨期间(当日深圳市最大降雨量150mm),该街道出现36处内涝点,这些内涝点分布广泛,遍布街道所有9个社区;积水的深度不一,局部区域内涝严重,其中1处积水深度近1.0m,6处积水在0.5m以上,其余内涝点积水在0.3m以上,受涝影响面积34万m2,影响人口近20万。

2.内涝成因分析

2.1城市建设破坏或改变了区域内原有的雨水排放系统

2.1.1由于土地开发建设,原承担蓄滞洪功能的部分山塘水库被填埋,失去对雨水的拦蓄作用,片区排水系统无力承担暴雨形成的洪峰而发生内涝。如因广深港高铁建设将长城工业区东侧一山塘填埋,导致2008年“6.13”暴雨期间该工业区受涝严重,厂区积水深度近1.0m,大量工业设备被淹,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石龙仔片区也因原大垅水库被填埋推平导致近几年片区内涝严重。

2.1.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原由雨水自然冲刷形成的排水沟渠被大量侵占或覆盖,雨水因失去排放通道而顺着地面或路面漫流至低洼处形成内涝。如田心老村、上下屋老村、石龙老村和应人石老村等内涝较为严重的老村都是因为原排水沟被填埋、村内基本无排水系统而形成内涝。

2.1.3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使地面硬化,原有大部分土地被水泥覆盖,降低了地面的滞蓄能力和渗透能力,改变区域下垫面,导致雨水汇流速度加大,洪峰流量加大;另一方面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泥沙下泄,堵塞排水管网,淤塞河道沟渠,使原本不受涝的区域遭受内涝。如育才路、祝龙田路龙大高速桥段底都是由于周边几个建设工地的水土流失严重而出现了内涝加重的现象。

2.1.4城市道路、工业区等建设破坏或改变了区域内原有雨水排放系统,未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足以解决片区的排水问题而引起内涝。如料坑大道南光高速出入口段、祝龙田路龙大高速桥涵段等几处内涝点都是因为高速公路建设改变原有排水系统而造成的;又如石龙仔片区,由于建设在地势较高山丘上的第三、四工业区破坏了原来山体的排水系统,现有排水系统无法将雨水排入到山体下的排水沟渠,只能沿山体公路向下漫流,造成民营路、创业路和石龙仔路片区受涝。

2.2社区排水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2.2.1部分社区排水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现状排水体系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没有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街道各社区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部分原以社区为单位建设的排水设施残缺破损,过水断面小,有些社区甚至没有排水沟(管);原按公路排水标准(只在公路两侧设排水沟,公路下方不埋设排水管道)建设的道路因社区发展成为了市政道路,其排水沟被覆盖甚至填埋,无力承担片区雨水排放功能而在道路低洼处形成内涝。如北环路石岩商会段、应人石天水工业园路口等都是因为原按公路标准建设的排水沟无力承担市政排水功能而形成的内涝。

2.2.2雨水管道的建设数量严重不足。根据2008年石岩街道排水管网的普查成果,街道存量市政雨水管网总长度为48km,而根据深圳市防洪(潮)规划(2002-2020年),石岩街道规划的雨水管网总长为250km,现状雨水管网数量不及规划数量的20%,众多市政污水管在雨天时承担了排放雨水的功能,导致在低洼路段的污水井盖常被在管内因高差形成压力的雨水顶起和冲开,雨水漫流至路面形成内涝。如塘坑老路、应人石南天路桥段和料坑大道等低洼处在暴雨期间都会发生污水井盖被雨水冲开造成路面积水的现象。此外,市政道路现状雨水管道管径不足也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之一,如松白公路,按照规划其排水管的管径为1500mm,而现状管径仅800mm,不足以排放汇聚到该公路的雨水,导致大量雨水顺路面漫流至较低洼的青年路,成为青年路内涝严重的原因之一。

2.2.3河流没有完成系统治理,河道排洪能力严重衰减。一方面,由于各河道的河堤基本上都是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由各社区在原自然河堤的基础上自行修建,河道的排水断面没有经过科学的防洪计算,普遍存在排洪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侵占河道乱搭建违章建筑、不按规定修建的跨河构筑物等进一步挤占了河道有限的行洪空间,河道逐年被缩窄。经计算,街道辖区所有13条支流均达不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作为干流的石岩河,部分河段的排洪能力不及2年一遇洪水标准。

2.2.4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仍有不到位之处。作为地面雨水进入排水管道必经之处的雨水箅(雨水口),常因道路施工被侵占、填埋或被垃圾堵塞,导致在暴雨期间无法及时收集雨水导致雨水漫流至低洼处而形成内涝。

3.内涝整治对策

3.1工程措施方面

工程措施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本着“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首先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的防洪排涝和河流治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引下分近期、中期和远期逐步实施改造工程,建立起新的防洪排涝体系。

3.1.1对河流进行系统治理,使河道排洪能力达到应有的防洪标准。先行对内涝较为严重的河流实施防洪治理,增强河道排洪能力;随后逐步实施其他河道的治理工作,由于受建设资金的限制,可先行对影响河道排洪能力的“瓶颈段”实施改造,以提高河道的整体排洪能力,这样花少量的资金就能大大提高河道的排洪能力。

3.1.2对原按公路标准建设现已成为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实施改造,加建雨水管道和路面路雨水箅,对因雨水箅数量少导致雨水无法及时入管的片区或道路加建雨水箅和雨水支管,以加快雨水的排放速度。

3.1.3加强对河道、沟渠的清疏力度。建立清淤台帐,结合所在片区开发建设和水土流失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清淤计划,全面有序地对河道沟渠实施清淤,以确保河道排洪能力。如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片区可增加清淤频次。

3.2非工程措施方面

3.2.1在道路建设和改造等较大型的市政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增加防洪影响评估,对项目实施后对片区防洪排涝设施和排水系统的影响进行论证,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3

关键字:城市内涝;主要原因;对策

Abstract: City waterlogging occurs mainly city weather, topography and other natural causes, land expansion,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not perfect, people of poor quality, causes. City waterlogging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ut also a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ublic life and property. So we need to improve the drainage system,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and other measures, reduce the city waterlogging may occur, reduce the harm,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economy, society etc.

Key words:City waterlogging; reas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中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11年8月3日,杭州、嘉兴、衢州、温州、宁波等地带相继发生严重内涝,水位最高达到50厘米;之后中国城市内涝灾害在2012年集中爆发,4月13日,深圳特区200多个地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近90万人口的生活和工作受影响;7月21日,首都北京遭遇了重大内涝,全城出现了43个桥下或低地积水点,造成多人回家困难,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接着7月25日,天津又发生了内涝灾害,根据网上图片的显示,最高水位可达到2米左右,人们都能够在水上划橡皮艇、冲锋舟;尔后9月8日-10日,重庆和四川等城市爆发严重内涝,水位达到200多毫米,造成多条国道中断、引发山体滑坡。

可见城市内涝不仅仅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城市的交通、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改变城市内涝现状,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1 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

1.1自然原因

1.1.1天气原因

纵观城市内涝的发生状况,不难发现天气,尤其是降雨天气是城市内涝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其降雨基本有相同的特点,即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较为集中。就拿北京的内涝灾害为例,其平均降水量达到170mm,降水量为61年以来最大;且降水主要集中在21日晚17-20点钟,在这段时间城内增加了多出积水点;与此同时,降水的时间从上午10点一直下到晚上10点以后,持续了12个小时以上。罕见的高强度、长时间、集中的大暴雨自然会给整个城市带来内涝灾害。

1.1.2地形地貌

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其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关系密切,通常地势较高、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面渗水性较好的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较小。反之,发生内涝的可能就大。重庆内涝灾害就与其地形地貌相关,重庆周围多山、多丘陵,故而其城市多依山而建,地形较为破碎,且面积狭小,凹凸不平,所以水流集中于城市低地,易造成内涝。

1.2人为原因

1.2.1城镇化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土地急剧扩张,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紧缺。为了发展,很多城市都采用填湖造地、填海造地等方式增加土地面积,使得湖泊、池塘、海洋的面积逐渐减少,天然蓄水池的蓄洪能力下降、调洪能力减弱,大量洪水外泄,造成城市内涝。

另外,人们还使用各种方法对洼地、软土地进行加固加硬措施,降低了土地的渗水能力,阻碍了地下水的正常循环,使大量的地表积水只能从有限的排水系统中排出,造成城市内涝。

1.2.2排水系统不完善

排水系统不完善是发生城市内涝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城市基础建设的当务之急。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一般要对所在城市的地形、地貌、降雨量、主要的湖泊、水系、预留地的应用等进行考察和研究,之后依据具体情况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然而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设计之初,习惯于参照其他城市或者国家已有的排水系统,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也不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造成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另外很多城市通常会将雨水直接排放,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只重视“排”,而不重视“收”浪费了雨水资源。同时还出现了雨水和污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等混排现象。雨水和生活污水中并没有大量的生化物质,加工处理之后,能够用于灌溉农田、工业生产等领域。而工业污水中生化物质含量极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也最多,故而工业污水的排放通常要进行多道处理工序,才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2)排水系统的质量较低

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极高。而实际建造中,很多城市排水系统的质量令人不敢恭维。主要表现在建造管道的材料较差,水流处理技术含量较低等。

为了保证排水率,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城市排水系统的管道一般会选用质量较好、耐用性强、密度较小的材料。而在管道的实际建造中,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工程利润,很多施工单位会以次充好,将较劣质的管道设置在排水系统中,故而很多管道出现了裂缝、漏水等现象,缩短了管道的使用寿命,阻碍了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除此之外,处理技术较低也是整个排水系统落后的因素之一。雨水或者污水经过收集之后,会集中到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排放。而由于很多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技术较低,每一次处理的污水流量较少,排放达不到标准,故而使很多污水积聚。当城市发生内涝时,排水系统压力过大,排涝能力自然下降。

(3)排水系统的维护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城市的财政性资金中只有4%用于排水系统的维护,而市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几乎都对排水系统抱着一劳永逸的态度,不重视或者不在乎其维护。资金的短缺、人们观念的落后使得排水系统的维护体系至今仍不健全。在实际生活或者工作中,排水系统年久失修,排水管道和窖井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只有当出现重大内涝或者重大堵塞时,才可是紧急疏通和抢修。这些都不利于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减少了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故而在城市发生内涝时,排水系统经常处于失灵状态。

当然,也有很多城市制定了相应的维护体系,并且安排人员进行维护。但是在维护的过程中,工具落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较低,疏通和抢修工作质量不高。另外,由于排水系统维护的特殊性,很多水利专业的人员放弃从事这项工作或者鄙视这项工作,故而真正的工作人员往往是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较为欠缺的人员,这样的维护效果自然不佳。

1.2.3部分市民素质较差

城市内涝与排水管道堵塞息息相关,而排水管道堵塞的罪魁祸首就是市民自己。在生活中,很多市民习惯于将各种垃圾倾倒到排水管网之中,而且其多半是瓜果皮、塑料袋、剩菜剩饭、煤块等固体的难以被水溶解的成分。日积月累,下水道的入口及管道中大量的垃圾堆放起来,使下水道逐渐堵塞,排涝能力下降,城市水涝严重。

了解了城市内涝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对其进行防治和处理,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2 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2.1完善预报系统及暴雨应急预案

对于降雨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内涝,要加强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报,建立快速应急预案。

在中国,天气观测和预报采用了先进的雷达技术,每十分钟就能够更新一次。故而可以通过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报,提前探知城市的降雨量,做好预防措施,降低城市内涝产生的严重危害。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暴雨应急预案。在发生特大特急暴雨时,及时启动预案进行灾后补偿,这样也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的危害。

除此之外,要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城市的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地理信息、多媒体、远程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城市的内涝及排涝状况连成一个整体,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

2.2降低地面硬化率

面对当前地面不断硬化、渗水困难的状况,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降低地面的硬化率,改变这种现状,一种是采用非硬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铺设,另一种是采用有渗水能力的硬质材料进行铺设。

非硬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比如渗水草皮,其铺设出来的地面柔软舒适,使整个城市更加温暖有情,同时由于其渗水性较好,故而能够使城市的地面实现正常的水循环,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城市内涝的出现;具有渗水能力的硬质材料较为多见,比如镂空砖。它主要应用于人行道的铺设,其铺设的道路防滑性较好,渗水能力也较强,在空心部位种植丛草,既能够提高整个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也能够解决雨水下渗的问题。

2.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本来就极为有限,所以要合理规划、合理利用,禁忌盲目扩张。在进行土地资源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比如地形地貌、风向等,之后合理划分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减少填湖造地、填海造地的面积,恢复它们的蓄洪和调洪能力,尽量节省土地资源,控制城市建筑的距离和数量,保证在出现暴雨时,能够合理排洪。

2.4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完善排水系统是整个城市内涝治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最为有效快速的环节。通常要从设计、建造、维护等三个方面,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工程设计师在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时,要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了解城市的地理状况和天气状况,之后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设置合理的管网系统,同时将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收集在不同的管道中,进行分流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排洪能力。

施工单位在建造排水系统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信用,使用质地较好的材料,保证排水系统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要提高排水系统的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其排洪能力,保证在发生重大内涝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和维护制度,提供良好的待遇,吸引专业的排水系统维护人员,同时要提高维护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淘汰落后的维护工具,确定定期维修和养护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延长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排洪能力。

2.5提高公民的素质

针对下水道堵塞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发送与排水系统相关的传单、派遣专业人员讲课等,普及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公民的意识。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对那些不遵守排水系统管理的公民进行罚款处罚,约束其不文明行为。

当然,防治和处理城市内涝的方式还有很多。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降低其危害,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快速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燕燕,韩乔.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J].市政技术.2012,(6).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城市内涝 ;形成原因;对策分析

Abstract:Urban waterlogging has become in our country, many cities troublesome problem, however,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waterlogging, city waterlogging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ategy.

Key words: urban waterlogging; caus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通过这几年的报道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城市被淹了,当暴雨来临时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问题,甚至连我国的首都都出现了严重内涝的现象。尽管很多城市都针对城市内涝现象制定出了种种的策略。但笔者认为要想彻底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城市内涝形成的根本原因,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以下笔者就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策略。

目前我国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1.城市的不科学扩张造成城市内涝

对于一些城市来说,城市的早期建设对于城市排水都进行了细致的设计,特别是一些百年古城。除此之外,很多自然排水方式也是城市的主要排水途径,例如穿越城市的河流、小溪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就开始扩张建设,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扩张都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也就是说很多城市只看到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利益,却没有发现这种盲目扩张对于城市的伤害。而城市内涝就是这种盲目做法的后果之一。

2.城市排水管网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和城市步伐达不到统一

目前的城市开发都是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辐射,由于对城市扩张的程度无法把握,所以排水管道的铺设也只能保守的进行,而随着城市的逐渐扩张,老的排水管网就无法满足新城区的要求,这是导致城市的内涝的原因之一。

(2)污水、雨水管道接错现象严重

目前在很多城市中都会出现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接错的现象出现。如果将污水管道接到雨水管道,那么就会导致污水排入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反之,当暴雨来临的时候,就会造成城市的严重内涝。

(3)城市居民的不良习惯

由于我国城市居民的素质不高,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图方便就将一些垃圾都倒入了排水管道,正是由于这种行为导致了排水管道的堵塞,最终导致了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城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

(4)城市管理和建设存在缺陷

首先对于排水管网的设计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脚步,并且由于排水管网的建设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城市都不予重视;其次对于一些老城区的改造存在诸多的困难,例如涉及多个部门、管网的改造会影响居民生活等;再次由于排水系统在质量检测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因需要暴雨才能证明其质量,所以涉及时间较长,责任的追究极其困难。

3.污染造成城市的降雨量增加

影响降雨量的因素有多,其中气流上升并达到饱和以及达到足够的凝结核这两个原因是人类可以影响的原因。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工业集中等现象造成了一种“热岛效应”,而这种现象就可以造成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雨量。除此之外,大量建筑物也阻碍了降水系统的移动,从而增加了降雨时间,最终能够造成了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的解决策略

1.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

由于我国很多城市的排水管道铺设的年代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很多城市都存在老城区以及城中村的现象,而这些城区的排水管线的铺设都极其复杂,很多管网连水务部门都未完全掌握,所以当出现内涝的时候,根本无法找出问题所在。

所以针对排水管网进行监控以及建立数据库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通过对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研究,笔者认为建立GIS系统可以有效的针对异常及时进行报警,为维修和防灾都节省了时间,进一步的减小灾害的影响。

2.保护城市的天然水体

在城市扩张建设时,除非存在特别的原因,否则一切破坏城市天然水体的行为都应该严令禁止。盲目的破坏天然水体,单纯的追求利益对于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来说只能起到阻碍甚至破坏的作用。例如南昌市就明令禁止了一切填湖造地的行为,并且给与犯法者严厉的处罚,这种做法不仅对城市的内涝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环境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目前很多城市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但如何实施、是否能实施到位是其中的重点。

3.降低地面的硬化率

城市道路普遍以沥青和水泥路面为主,这些路面都具有不渗水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对于城市排水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通过对自然界的了解,就可以发现在森林中,雨水首先是被土壤所吸收,等土壤饱和之后才会涌出地面。

由此想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铺设地面时应选择透气并且渗水的材料来铺设,由此当暴雨出现的时候,地面本身就可以进行排水,大量的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4.重视排水管网的建设

城市的主管部门不应只看到眼前的种种利益,而是更应该看到长远的影响。所以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理念,也就是重视排水管网建设的理念,并将排水管网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中,尽管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但一定要克服困难,大步向前、

5.吸取先进经验

我国城市的主管部门要积极的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日本就会在城市下建立蓄水池。拿到中国来说,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所以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城市也可以建立城市下的蓄水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的内涝现象,并且收集雨水也可以利用到很多实际的城市生活中,例如冲厕所、浇庭院、洗车等。

6.提高国民素质和思想

由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而造成的排水管道堵塞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毒瘤,所以各城市应积极的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积极的影响让城市居民的素质逐渐提高。并且要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一旦出现管线改造工程,要取得居民的支持而不是反对。

结语:

城市的发展也代表了国家的发展,当我们走在阳光大道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身后的影子以及前方可能出现的陷阱。所以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切勿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失去将来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简远园.探讨城市内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2001(08)

[2]尉迟红,李向栋.现代城市内涝问题的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城市内涝;防灾减灾;广州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4)01-0106-03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综合管理以及公共安全保障步伐的相对滞后等原因,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日趋严重。据统计,在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都曾发生过城市内涝灾害。[1]广州地处低纬,濒临南海,暴雨洪水频繁,“水浸街”成了这个城市一年几度的“必修课”,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广州市从提升危机和巨灾应急准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城市处置暴雨、洪水灾害的经验,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硬件设施的改进。本文则以此为个案,调查研究广州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以期为广州乃至全国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广州市城市内涝灾害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广州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有“落雨大,水浸街”之说法。2009年广州有水浸黑点228个,2010年增至317个;2011年10月广州长时间遭受暴雨袭击,城区32处发生内涝;2013年4月、7月,广州再遭暴雨袭击成泽国,交通瘫痪,市民出行举步维艰。虽然近五年来,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广州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硬件设施的改进,但城区水浸问题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般认为,系统脆弱性是导致城市内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这种脆弱性集中体现在承灾体、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之上。其中,承灾体是城市排雨管渠系统,致灾因子是突发性的暴雨,孕灾环境则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城市的绿化和水体环境等。城市内涝是因为强降雨已超出了承灾体的适应范围,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加以改变,但也是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承灾体:排水管渠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1.排雨管渠建设标准落后。历史上,广州拥有天然的排水优势,河涌纵横分布、河床宽,城市并不大,家家户户有水井蓄水,城区内的积水可迅速通过河涌流排入至珠江,并未给城市排雨系统造成太大压力。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开发,河涌淤塞或被填埋,雨水无法通畅流入河涌而直接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排雨管渠,排雨管渠压力大大增加。另外,广州现有排雨管渠的设计标准偏低,目前83%的防洪排雨渠道为一年一遇的标准,即每小时仅可把36毫米的地表径流排出;9%为两年一遇。因此,广州排雨渠道标准亟需重新设定和提高。

2.排雨管渠缺乏有效管理。排雨管渠建成投入使用后,需对排雨管渠不断进行日常维护、修复、更换和疏通。一是合流制排放方式使管渠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固体颗粒摩擦腐蚀,造成管渠损坏。二是部分餐饮、建筑、医疗单位等偷排生活垃圾、医疗污水、工地泥浆,违法将建筑废料倾倒等现象严重,造成排雨管渠淤塞不通。三是由于目前排雨管渠内经常充斥瘴气、毒气,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饮油脂和工业垃圾,其疏通多数只能通过人工完成,造成疏通工作进度缓慢。四是受“GDP导向”和政绩考核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排雨管渠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不被相关部门重视。

(二)致灾因子:极端暴雨天气增加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目的是把城市内部的雨水及时排放至水体,排放量大小由降雨量决定。降雨量越大,需要排放的雨水越多,对城市雨水排放系统的压力就越大,越容易造成城市内涝。据观察,广州市年降水量呈周期性波动,波峰周期为两年,即每隔两年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年降雨量,年降雨量大都超过2000毫米。另外,广州市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主要是受台风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台风引起降雨的特点是降雨量大且时间短促。根据气象分析,广州市平均每两年出现一次日降雨量大于100毫升,达大暴雨的级别;每隔10年出现一次日降水量大于200毫升,达特大暴雨的级别。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的日益增多,给广州城市排雨系统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孕灾环境:城市和土地规划不合理

一方面,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造成城市迅速扩张,但城市规划却相对滞后。首先,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住宅区和休闲区,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办公区、工厂和道路,土地资源匮乏,所以把更多的河涌湖泊、绿地变为水泥地,未考虑这会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其次,注重地上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广州市易积水地区多为城市低洼地区,而这些低洼地带并非都是自然形成的,部分是由于附近新建楼盘把地势填高而形成。每逢雨天,雨水从高处流入低洼地区,对低洼地区的排雨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致使低洼地区长年受灾。再次,排水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未引起相关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很多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多具前瞻性,例如纽约是l0-l5年一遇的标准,东京是5-lO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而广州现在的房屋排雨渠道多为一年一遇的标准。伴随全球变暖和城市污染,极端天气出现越加频繁,暴雨重现期亦变短,此种设计标准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广州城市排水要求。

另一方面,土地规划不合理。当雨水降落至地表时,有两种输出方式:一种是通过土壤和植被渗透到地下表层,补充地下表层水;另一种是通过人工的城市排雨管渠排入至明渠和水体中。伴随城市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趋向紧张,土地规划管理时未能平衡商业用地发展和城市生态用地需求。为满足城市发展用地,明渠、绿地面积和水体面积不同程度地被占用,城市树木面积、公园面积则相应减少,地面硬化增快,雨水无法渗透至地下,致使雨水无栖身之所,形成地表径流,加剧城市内涝。

二、加强城市内涝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指导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必须全方位、立体化考量,先地下、后地上,打牢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天摇”,只有地下的基础设施牢靠了,地面的繁荣发展才有保障。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纠正官员们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必须将城市地下规划管理工作纳入政府部门政绩考核、幸福指数考核当中。城市在不断发展,既要重视地上建设,又要重视对地下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审核把关。

(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水体和可渗透面积

为加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市民生命财产和和社会财富的损失,城市规划管理必须重视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在水浸黑点区域,应减少城市重要设施的建设,提高排雨系统的建设设计标准。在建设和维修时,应考虑排雨管渠与其它供应线路的位置关系,避免当某个供应线发生问题时,其它设施也因此无法运行。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包括输入、运输、输出三个环节。由于输入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难以准确把握,各国纷纷通过增加雨水的“出路”以减少城市排雨管渠的排雨压力。为此,今后在进行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时,必须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用地和城市抵御内涝等灾害影响的用地需求。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可以考虑先从各社区规划大小不一的蓄水池和使用可渗透材料铺设路面做起。

(三)提高城市排雨管渠建设设计标准,完善排雨管渠管理制度

广州现有城市排雨管渠的设计标准主要沿用苏联模式,不完全适合广州城市状况,因此亟需提高城市排雨管渠的建设设计标准。城市排雨管渠铺设后,使用时间相对较长。为此,在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当地水文、气象等资料,实事求是确定排水工程的近远期规划建没。制定城市排雨管渠标准,不仅要满足城市现有需求,还须满足城市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内涝或其他城市灾害对城市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及居民生活的影响。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排水设计重现期一般为1―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宜采用规定的上限,特别重要地区可采用10年或以上”。重要的城市生命线设备、城市公共设施、易积水地区的排雨管渠的设计建设标准需要比普通地区的标准要高。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2008年广州市成立排水设施管理中心负责城市排雨管渠管理工作。但是,排水设施管理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并不够明确,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才能切实做好排雨管渠管理工作。为此,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使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关管理办法应包含部门的责任问责机制。另外,排水设施管理中心应科学制定排雨管渠日常维护工作规定和排雨管渠信息系统管理规定。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排雨管渠的排查和修复、疏通及排雨管渠情况的登记。尤其在雨季来临前两个月,即每年的2月和3月,应加强排雨管渠巡察的频率,及时了解排雨管渠情况及维护和疏通;信息系统管理规定主要包括排雨管渠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常规问题的处理方法等。

(四)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宣传油污排放知识,加大对乱排违法行为惩罚

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应急知识科普宣传。应急管理、新闻媒体、水利、气象、卫生、安全、民政等部门应利用自身优势,利用科技下乡、送温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洪应急科普宣传活动,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借鉴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在中小学校开展灾害预防普及教育,培养居民从小树立防灾意识的做法。由于目前广州市排雨管渠是采用合流制管渠系统,即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等采用同一条管渠排放。生活污水的油污和垃圾会沉淀在排雨管渠,腐蚀排雨管渠,使排雨管渠的环境恶化,加大排雨管渠的管理疏通难度。为此,可借鉴东京的做法,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向市民广泛宣传如何排放生活和餐饮中的油污。

另一方面,应立法加大对往排水管道乱排乱放等违法行为的惩罚。由于现在违法成本低,一些企业罔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肆意往排水管道倾倒建筑垃圾或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排雨管渠淤塞严重。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对此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除缴纳罚款外,更应追究施工单位或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排水设施具体管理部门也应加大对排雨管渠日常排查的力度,一旦发现乱排乱放行为,即刻追究责任,绝不徇私枉法。广州应利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令第641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施行时机推进落实以上工作。

(五)完善深层隧道配套管理措施

广州借鉴日本东京建设深层隧道,是全国首个拟尝试使用深层隧道治理城市内涝的城市。“深隧”是一条埋在地下深处的人工排水隧道,一旦暴雨降雨量超过浅层排水系统负荷时,多余的水可流进“深隧”,暂时储存起来;一旦长期干旱,可开启地下泵站将“深隧”里的水抽到河涌实现调水补水。目前,广州市已出台初步建设方案:以东濠涌为试点,建立一条主线和六条支线的深层隧道;支线和主线之间设有闸门,当其中的一条支线超负荷时,打开闸门,把雨水引入其他支线以达到排水的效果。东京能快速、科学地控制各排雨管渠和深层隧道的流量,是因为在各下水道和深层隧道都装有深层隧道配套系统,下水道管理部门能快速地了解和响应各地区的降雨和排雨情况。深层隧道配套系统主要是排雨管渠流量监测系统和深层隧道操作管理办法。排雨管渠流量监测系统可让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各区域排雨情况,操作管理办法可让管理人员了解到自己的职责和处理流程和方法。

要科学地调配使用各深层隧道支线,广州也需要建立排雨管渠流量监控系统和深层隧道操作管理系统。在排雨管渠日常维护工作中包含对此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在雨季来临之际,更需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了解系统的边界和性能。无论在日常维护还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时,都应遵照深层隧道操作管理办法完成自身的职责任务,并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和岗位工作。

(六)优化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大力开展预案演练

在城市排雨管渠等市政建设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下,面对日益凸显和频发的“落雨大水浸街”这一城市痼疾,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合理的应急体制、快速的反应机制、完备的救助体系,从容有序地应对内涝。其中,城市内涝应急预案是城市内涝灾害应急处置的所有计划、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和抓手。要建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内涝应急预案体系,既要有战略级预案(Strategic-level plns),又要有战术级预案(Tactical-level plans)和现场行动方案(Incident Action plan,IAP)。抓紧做好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应急预案的修订和优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内涝应急预案编制、演练、修订与持续改进和执行工作。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同时应包含不同等级城市、同一城市不同层级(市、县、区、街镇)内涝灾害的信息传达与报送方向、物资调配和救援队伍调配的流程与方法、抢修维护等工作应对流程和方法。应扩大覆盖面,依照法规,建立从社区、厂矿、乡镇、区农村到城市的内涝专项应急预案,配备专业应急处置和求援队伍及专、兼职人员,规范每一项可能的突发内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做好预案的管理和无缝衔接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双盲”预案演练,着力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城市内涝综合性协同演练,把城市内涝应急演练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践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晓陶.专家称城市受淹是亚洲发展中国家普遍困境[N].经济日报,2011-9-21

Cheng Xiaotao. Experts say Urban Flood Disaster is Widespread Probl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TBX]Economic Daily,[WTBZ] 2011-9-21.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Guangzhou Urban Flood Disaster Management

Lu Wengang

[Abstract]The city sewer system often represents the conscience of a government and city managers.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Guangzhou urban flooding disaster problems. By presen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lood disaster management in Guangzhou, the paper probes the causes of it. It draws some conclusion by proposing several suggestions on flood disaster reduction to Guangzhou, i.e to have a proper value attitud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o improve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to upgrade the standard of sewer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publ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reduction; to complete the tunnel support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ompile a detailed emergency plan on emergency response including the duties of teammates and crisis procession etc.

[Key words]emergency management;city management;Urban flooding disaster;Drainage system management ; Guangzhou

城市内涝治理措施范文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our cities suffered serious water logg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t has become a chronic diseas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causing water logging,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constru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reasonabl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s, receive a better effect.

关键词: 内涝;排水管网;综合管廊;管理养护;海绵城市;对策

Key words: water logging;drainage pipe network;utility tunnel;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sponge city;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08-02

0 引言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来越明显,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个城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今年已经有八十余个城市发生过内涝,内涝已然成为城市顽疾,影响着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住建部前副长仇保兴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城市内涝的本质不是水淹了城市,而是快速膨胀的城市因为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挡了水的道”。

目前,我国的地下网管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设力度不足: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有所提升,但比国家排水管网覆盖率80%的要求还有所不足;

②设计不尽合理:中国采用前苏联的小排水系统为主,排水管道口径较小,排水能力弱,城市内涝防治功能受限。排水标准设计偏低,面对暴雨,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低;

③雨污尚未分流:我国多数城市现在采用的还是雨污合流排水体制,短暂大流量雨水势必导致无法及时排出,在低洼处形成内涝;

④管网老化严重:权威统计显示,国内2000年以前建设的排水管道占总数的44.97%,由于年久失修,漏损普遍比较严重;

⑤管理制度缺失: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加快,而管网的建设涉及部门众多,无统一管理规划。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以致缺乏长远规划,漏洞百出。

本文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海绵城市为指导做好排水防涝设计规划,科学管理养护,统筹考虑,提升城市排水管网效能,使内涝远离城市发展。

1 政府主导

2016年7月5日,总理在视察湖南省岳阳市灾情时指出:在做好当前防汛抗洪的同时,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各地要针对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下决心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两大短板”。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推进改革、创新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城市管网要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的建设和统一管理,考虑历史雨量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新增量以及极限雨季的最大值。诸暨市向国家住建部提出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建设地下管廊。浙江省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2002年由诸暨建成投入使用,接下来,诸暨市还将在高湖区增设另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同时,还要建成海绵城市,达到能吸能吐的目的,使城市远离内涝。

2 排水防涝

城市内涝的发生涉及到城市化建设、极端天气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天然水体的保护以在控制内捞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虽然沥青及水泥地面使城市看起来更美观,但却对自然水循环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选择透水性较高的材料铺设地面,让地面自由呼吸,构建水循环系统。

综合管廊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防涝要求,因此要对排水体制、排水分区和排水管渠做好规划,特别是以下两方面:

2.1 城市内河水系治理 协调河道规划与河道上游山洪沟规划,增加下渗,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设置警示标牌,保护林木,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同时,通过修建树盘,降低坡面径流对沟道的冲刷,加大其下渗率,以降低地表径流量,起到一定的蓄滞作用。

2.2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要考虑:建设城市泄涝通道,满足城市雨水防水需要;防止洪水进入雨水管网,缓解城市河道排水压力;建设城市调蓄设施,构建多功能调蓄池。

统筹考虑水位和雨水排放口标高,在最不利情况下不出现顶托,保证城市排水通畅。在进行管网设计时,尽量将各水系连通,充分利用区域内湖泊、河流及绿地,打造生态走廊。划分排水和管道定线,雨水系统的水量在10m3/s左右,管道埋深2m~7m。设计管段应使管段范围内的地形变化不大,其长度一般为100m~200m。区域内径流系数为0.4~0.6,道路地面径流系数取0.9。

3 管理养护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防止雨水将路肩及路基冲毁及路面结构层内部出现治渗透的现象,管理养护也是工作的重心。

3.1 完善管理体系 管网运行管理要以完善的管理责任机制为前提,明确各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并分配到相关部门,做到职务明确。确保机制贯彻和落实,提升管理者自身的执行能力,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通过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违背规程的要严厉处罚,对于工作较好的则要实时适当鼓励。建立动态监督管理平台,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3.2 淤积处理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排水管网中的污水会含有大量固体颗粒。随着颗粒的沉降,管网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泥淤积现象,采取人工清洗、射水疏通或水力疏通的方式,达到清污的目的。

3.3 养护技术分析 排水管网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变形、脱节以及破损,这会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变形较轻,可通过灌注水泥砂浆对地基加以强化。如果较重,则需进行加固处理。一旦出现脱节或者损坏现象,则需立即将水口关闭,采取水泵抽送的方式将上游污水引入下一个区域排水管网,并及时修复。

4 先进理念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城市公园的雨水管理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规划及在建公园可结合整体情况,设计雨水管理系统,配合城市排水管网发挥作用。已建成公园进行局部改造,运用更新的雨水管理系统,形成一个中端排水系统。增强自身消纳能力,减少城市排水压力,运用合理绿色雨水设施,配合现有排水管网,形成系统的雨水管理体系,让城市成为绿色海绵。

5 结论

市政排水管网的应用关系到人门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应重视排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使排水管网效能得到不断提升,提高排水管网的整体运行水平。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阚泽琳.谈室外给排水管道的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213.

[2]孙岚.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管理与养护工作探讨[J].山西建筑,2016(22):129-130.

[3]王芳,席云霄.城市看海,良心下水道何时建?J].经济,2016(23):32-35.

[4]李士峰.利用ArcGIS建立排水管网信息系统[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122.

[5]黄俊,迟慧,窦荣舟.平原地区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与特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6(21):126-127.

[6]王.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5):68-69.

[7]王艳琴,杨高元.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5):81-82.

[8]黄敬梅.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研究[J].中国水利,2016(15):22-24.

[9]廖晓希.探究海绵城市中的市政排水系统[J].山东工业技术,2016(17):85.

[10]叶维海.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124-125.

[11]彭乐乐,吴小刚.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公园雨水管理策略初探[J].榆林学院学报,2016(02):20-22.

[12]杜中典.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4):106-107.

[13]郭轩.论述市政排水管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智能城市,2016(01):199-200.

[14]蔡国金.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检修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6):174.

[15]屈楷轩.城市内涝控制与排水管网规划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