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务管理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务管理要求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1

一、税务筹划概述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活动之一,指的是企业在遵从税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优化管理从而降低税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是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基于总体考量层面的人为规划,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经营效果最大化。

税务筹划活动的进行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目的在于使得纳税企业通过合理的企业管理活动优化降低税款缴纳,在企业管理中是对整体经营管理的一种深层次管理目标。纳税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进行提前性考量,以此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保障企业税收。在当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企业税务筹划的要求也随之而增高。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与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基于当前企业的发展实际而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工作。

二、税务筹划对企业经营的作用分析

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营效果,对企业作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通过有效的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工作,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经济利益最大化,达成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符合企业的经营初衷。同时对企业内部资本流向进行动态化监控,基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考量,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在企业优化管理过程中,随着经营利润的增加,企业的资本流入也随之而增加,较强的资本流动性,更好地发挥企业劳动力与实物资产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与人力条件。以此可促进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在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循环效果。

因此,从整体上分析,税务筹划活动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在企业内部显著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流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与动力。

2.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进行税务筹划的驱动力为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利润指的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整体利润中,扣除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之后剩下的经济效益。成本的重要构成之一即为税费,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降低企业缴纳的税款,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有效措施的运用能够降低自身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减少企业税务负担,缓解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一些压力,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税务筹划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活动是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要求遵从合法性原则,符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坚持经济性原则,税务筹划活动达到良好经济性,要求税务筹划工作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

1.合法性原则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合法管理活动,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遵从合法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作出企业的各项发展选择。税务筹划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前提是了解经营业务相关的税法规定,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详细掌握纳税活动中的各项细节,尊重纳税活动的神圣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税务筹划。

对企业业务发展活动进行综合性账务管理,掌握企业税款缴纳的相关经营项目,对此密切关注,并分析相关的税法规定。结合税法政策的具体规定与调整,减少对企业相关经营活动的不良影响,并制定企业政策发展要点,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税务筹划管理活动。

2.经济性原则

企业会计处理中,税务筹划活动进行会导致企业部分费用发生变化。在纳税行为恰当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税务筹划收益能够抵消所产生的成本。但是在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活动不佳时,企业税务筹划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与税务预期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甚至出现难以抵消税务筹划成本的现象,使得税务筹划工作毫无意义。因此,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开展中,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即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应当达到良好的经济性,要求税务筹划工作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税务筹划活动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进行,与企业一定时间的发展目标相契合。而实现税务筹划目标的原因之一为税务筹划工作中风险的存在,在税务筹划过程中由于市场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增加了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风险。

四、企业税务筹划策略

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应当遵照税法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优化筹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投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优化收入结算中的税务筹划,结合存货计价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优化成本费用中的纳税筹划,与企业实际发展活动相结合,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1.遵照税法的前提下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现象,通过合理筹划与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运行中的经济效益。在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内部税费。

2.优化收入结算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活动、贷款结算方式等的影响,企业结算中的实际确认时间与税收缴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我国税法当前的规定,在对直接销售货物的管理中,按照实际收到的货物的标准进行管理,不管货物是否发出。在交易行为中,将订单交于购买方,由后者确定货物收到时间。企业会计在管理中将其视作委托于银行的付款方式。在货物收到之后,结合货物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货物管理。企业当天收入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收款日规定进行计算,随着当前多种销售方式的出现,预售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采用的常见方式之一,按照预售环节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由此在企业销售管理中可以结合实际销售活动进行筹划,通过销售活动的调节可合理规避一些税收,增加企业经营利润。

3.优化筹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投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筹资活动。企业筹资活动包括权益筹资与债务筹资,均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包括企业借款、非金融机构借款、银行借款、企业既有收益等,筹资活动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资金筹集目标。企业不同的筹资方式的税后资金成本以及税前成本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在我国税法中有相应体现,不同筹资方式采用了不同的资金成本列支方式,企业可基于此优化税务筹划工作。

例如企业在选择向银行进行资金筹集方式时,虽然具有较高的费用与利息,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资本使用成本,但是选择该种资金筹措方式能够获取良好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可在税前扣除贷款利息,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降低了企业的贷款利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以及税务筹划的实际需求而选择适宜的资金筹措方式。

4.投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活动方式之外,经常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共同构成企业经营利益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投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技术处理方式,税款缴纳数额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企业在对闲置库房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能够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若将闲置库房出租,税款缴纳方式为,结合租金收取相应比例的增值税与房产税;若将闲置库房通过整改之后对外提供仓储服务,在税款征收上,则是对仓储费用征收增值税,在对房产税的征收上,按照房产原定数额扣除一定金额再进行房产税缴纳。可见,在对企业闲置库房的处理过程中,运用后一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税负,从而达到不同的节税效果。因此,针对企业物资或者资产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能够降低企业税费缴纳。

5.结合存货计价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在对库存商品及存货管理中具有多种计价方式,不同的计价方式对期末成本计算具有一定影响,在存货计价管理过程中,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计价方式进行。在了解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综合性处理相关会计数据,在对会计信息处理时,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库存商品及存货价格处于一个变动状态,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要求基于实际价格变动进行管理。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多期发展成本理念,妥善处理由于期末存货而产生的成本问题,在存货管理中可以适当降低期末存货量,降低企业税前收益,以此实现企业税务筹划。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同时结合纳税管理方案与企业既定的会计标准,及时调整企业会计处理中的相关内容,按照发展性的原则进行合理纳税。

6.优化成本费用中的纳税筹划

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款为收入所得扣除成本资金,按照增值率或者增税率对增值的金额进行税务征收。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容易出现纳税金额已经超过计算临界值的现象,要求企业对此进行税务筹划,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在企业合法经营的同时,优化企业税收管理,降低税费负担。当前企业大量运用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式,要求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的管理环节综合灵活采用双倍极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进行折旧。

结合税务筹划的实际要求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对成本费用进行必要的折旧处理,灵活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要求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能够对此进行准确了解,明晰加速折旧中的费用分摊,以此提升企业经营利润。

7.与企业实际发展活动相结合

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要求纳税活动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同时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投资活动开展等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促进企业投资决策。

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税负降低,而是应当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考虑税务筹划中可能对企业所造成的最终影响。避免纳税行为局限于某一个层面,要求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出发,进行更为高效地处理,以此优化税收管理过程。结合企业当下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而优化税务筹划,提升企业税务筹划与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有效分析,降低企业成本中的酌量成本,以此优化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8.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良好的税务筹划效果,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税目,在掌握税法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能够准确预测税款缴纳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税务风险等级划分与对比,及时发现企业税款缴纳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企业会计部门将企业税费缴纳、企业经营活动与不同部门有效联系,在遵照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款缴纳。针对企业税款缴纳中出现的不同危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养。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金融、法律以及税务等多种综合层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企业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有一定认知与了解,统筹企业当下发展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从整体发展阶段层面进行税务筹划,并加强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以此优化企业纳税工作。

9.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相应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与经营地所在的税务机关建立良好沟通方式,就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与税务机关进行有效协商、交流与问询,在企业业务开展的初期阶段即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管理。通过有效沟通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应当缴纳的税款,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税务缴纳有清醒而宏观的认知。将企业对税法的实际解读与实际税款缴纳有效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将对当地税法的解读运用到营业活动实际税款缴纳活动之中。

例如在转让定价税款缴纳中,税款的征收与具体项目以及所在地之间有一定联系,在税务筹划环节中,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非常有必要。通过与不同地区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判断转让定价是否合理,优化企业转让定价等经营管理活动。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2

关键词:现代化手段;税务管理;计算机

1税务管理概念

税务管理就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根据我国法律、市场经济的相关要求,对税务分配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的工作,从而确保税收职能得到切实发挥。税收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坚持以法律为依据,既要体现国家政策,同时还需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依法治税。因此可以看出,税务管理在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数据准确度同样也是税务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现代化手段在税务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税收管理运用现代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详细来说主要包括:第一,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要求应用计算机等技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管理日趋复杂,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并且税收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自然应该在信息管理上跟上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第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要求税务管理发展现代化手段。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人在经济决策时也提出了共享政策条法信息的要求,征税机关实现电子化营销监控自然就提到了议程,所以税企计算机横向联网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自然成为必然趋势。第三,税务管理现代化同样也要求应用现代化手段。税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面对众多的纳税资料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本出路就是利用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通过大量实践也表明,税务电子应用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税务审计工作,实现横向信息交换,提高了税务管理水平。另外,电子税务审计系统还能够在反偷税反避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现代化手段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计算机等技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税务管理领域,获得了较大发展,并向多层次、大范围进军,应用领域和内容更为广泛。详细来说,主要包括:第一,从税收征收管理方面来分析,税务管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税收征收,电子化税务管理也是从这一方面入手的,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征管资料的管理、增值税征收和申报等工作。第二,从税务稽查方面来分析,税务稽查要走出盲目稽查的误区,并逐渐走向科学化和正规化,这样就需要建立税务稽查信息情报系统,自动录入纳税申报资料,与银行等联网信息比较,筛选重点检查对象,从而作为判断分析的基本资料。第三,从税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来分析,包括税务人事、财务会计等管理子系统,实现档案管理、信息传输等自动化功能,根本上提高办公效率,使税务办公管理更为规范化、信息化。第四,从税务宣传、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来分析,我国税务管理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联网,各地税务机关都可以检索调阅,也向社会提供了咨询服务,提高了税法透明度,实现政策信息共享。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税务管理方面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由于微机具有推广快、价格低等优势,所以具体工作基本上都是从微机入手,从基层税务业务处理入手,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操作,开发应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硬件质量上,税务管理已经从低档微机发展到中高档微机,具有稳定性、兼容性等特征;从软件开发商,各地都开发了税政管理应用软件,也能够实现远程传输。

4现代化手段应用于税务管理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征管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多因素存在,我国税务管理电子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加强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来说主要包括:第一,硬件应用做到物尽其用。虽然我国税务系统花费大量财力购买计算机装备,现代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两套税务机构分设等因素,仍然没有解决当前的供需矛盾,很多地方配备的计算机只局限于简单报表汇总和分析方面,大量计算机以单机形式存在,并没有发挥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对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很大障碍。因此税务管理应该在硬件配备上做到与需求同步的原则,尽量配齐配足,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率。第二,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我国税务系统在软件开发上基本上委托电脑公司,造成很多弊端,比如同一类型的应用软件过多,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不能实现更大范围联网。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软件开发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统一规划,避免上下不一的局面;同时还需要保持信息交流渠道通畅,进行专业化管理,做到连续性和计划性,也就是上下保证一批精干队伍,实现开发推广的连续性和层次性。第三,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参与意识。目前不少税务干部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特别是一些老干部,仍然习惯于手工操作,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便捷性,因此应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意识上重视计算机技术,主动参与到税务管理电子化改革中。随着各种自媒体、移动应用软件的出现,人们可以借助于手机就可以参与到税务管理中,因此应该加强对税务干部手机等移动终端方面的培训,意识到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第四,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建立税务系统电算中心或者信息中心,这一现状与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地位不相符,因此缺乏人才和专业机构是目前影响我国税务系统计算机发展的重大障碍,比如缺乏中高型复合型人才、基层开发推广工作人员少等,因此需要致力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比如可以开发国际合作和高层次进修,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另外,还可以借助于我国高等院校,提高税务管理相关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在社会培训方面,还可以加大对基层初中级应用人员的培训,构建技术推广主力军培养渠道,解决人才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田伟珍,王曙光.论我国税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黑龙江财专学报,1988(04):70-74.

[2]李俊卿.信息资源管理在税务系统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5):80-83.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3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税务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一体化经济的逐步深入,税务以及相关立法机构组织对供电企业在税务责任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完善、严格。目前,税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各个供电企业在现代化建设管理过程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

一、供电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供电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缺乏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

当前,我国的部分供电企业对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理解不全面、不到位,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乏正确的工作观念,从而造成供电企业的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意识。

税务风险是供电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众多财务风险中的一种较为重要的风险,它是随着供电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而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类型。因此,必须予以重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许多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完善的税务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掌管好相关资金的流通、使用情况就可以了,正是这种错误的观点使得不少供电企业遭受了税务风险的危害。

(三)税务管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税务法律体系中,针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虽然有不少,但是大多是独立存在,缺乏完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企业税务管理的相关管理部分的权威性不足,在监督执行上缺乏有效、可行的操作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开展相关税务管理工作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从而给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四)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有些供电企业的税务人员对当下企业的税务处理的内容、法律及相关方法的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性的素质能力,在工作中不能满足当前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要求,从而使得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

(一)国家要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法律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建设情况,建立和完善其税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要根据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当前现行的相关税务管理制度和法律条文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就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行为进行法律规范,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企业税务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

目前,我国正进一步的改革社会经济体制,这也造成我国对当前企业的税务管理政策一直处于调整、优化和完善的改革状态当中,因此,供电企业在强化税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客观的看待当前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供电企业要积极的学习和解读现行的新会计制度,比较传统财务会计要求同当前新会计准则及税法要求之间的不同,从而使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当前供电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等,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因不确定的客观环境条件造成的税务风险,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从而确保供电企业的持续经营。

(三)加强税务管理同业务活动的结合。

供电企业要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将发票开具和购买、税款缴纳、纳税申报等税务管理工作同企业进行的业务活动密切的联系起来,使财务部门同相关的业务部门能够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使财务人员能够及时的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提高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从而尽可能的在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遇到的税务风险,并逐步的提高供电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确保供电企业的经营壮大和发展。

(四)加强税务管理的人才培养。

供电企业要积极的引进专业的、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壮大和提高当前企业的税务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对当前在职财税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增强他们在工作当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在税务管理工作上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为供电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人才保障。

三、结语

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系统性高、涉及范围广、专业程度强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它对供电企业的内部经营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当前的税务管理工作目标、内容和形式,积极地对其进行改革和优化,从而使其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尽量减少企业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云浮新兴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房海梅.关于供电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财金论坛,2011(15)

[2]张媛.浅析供电企业防范管理税务风险.经济研究,2012(04)

[3]廖敏.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财务与管理,2011(09)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4

关键词:税务会计模式 选择

一、税务会计模式种类介绍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税务会计主要由以下三种模式,即以德法为代表的财税合一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财税分离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财税混合协调模式。在这三种税务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税法、会计以及经济等影响因素,并有效借鉴国内外税务会计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分类方式方法,在我国将税务会计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独立型税务会计模式

在这一税务会计模式下,管理导向是投资者,它可以允许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差别,同时也可以保障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核算上保持独立,互相之间不影响。企业在对纳税额进行计算时,只需要按照税务核算的具体核算方式和要求即可,并不需要建立在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上。在这一情况下,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相互独立,各个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依据自身需要来选择相应的会计信息。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出具财务信息,税务会计出具税务信息,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各组成为一套核算体系。同时也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同时出具两份财务报告。

(二)从属型税务会计模式

实施从属型税务会计模式,导向是政府,税务机关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模式要求财务信息跟会计信息保持一致性,同时财务会计从属于税务会计,财务管理者在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来进行操作,这样一种情况下对于企业开展国际经济贸易交往,常常会由于税务信息不够完整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样,企业财务者常常会采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会计科目核算相关涉税事项,并以此来确保税务信息的完整性。

(三)混合型税务会计模式

这一税务会计模式的实施是以企业为导向的,在这一种税务会计模式下,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两者在税法以及会计法规制度的框架下相互协调匹配。总的来讲,混合型的税务会计模式实用性比较强,这一模式的独立性介于上述两种税务会计模式之间,跟独立型税务会计模式相比较其独立性相对低一些,其总的管理成本会低一些,但是纳税人的管理成本会有所增加。混合型的税务会计模式在管理中综合运用了税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管理核算体系,依靠税、借、贷三式账簿进行核算,能够完整、集中地对税务业务和相关税务信息进行反映和记录。

二、我国税务会计模式分析

就发展历程来讲,我国的税务会计发展经历了从财税合一模式到财税分离模式再到财税分离与协调的综合模式,发展模式从原先的高度重合逐步向着调整分离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讲,税务会计模式的发展是符合国际会计发展方向的。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需要重点关注经济社会环境角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合理选择税务会计模式,以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需求,满足企业管理需要。

站在社会环境的角度来选择税务会计模式,重点从经济体制、法律环境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经济体制方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投资主体分散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同时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也日益趋向于多元化。正是基于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纳税企业及时、准确提供相关的税务会计财务信息,便于足额征收税金,同时也便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同时,债权人、投资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也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严格依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有效规避风险。由此来看,企业税务会计跟财务会计进行分离有着合理性和必然性。毕竟只有在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相分离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保障宏观经济调控的合理、有效。

同时,从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当前在税收体制方面的法律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收入、费用扣除标准以及相应的税前扣除标准等都没有独立设置,它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财务会计制度。在实施财税合一体制下的国家地区,相关的税收以及经济法律体系都比较完善,同时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等也都对企业会计事项做出了详细说明,要求按照宏观经济为出发点要求企业实施税务管理。不过在我国会计制度跟税收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施分离式税务会计模式的实用性要强于合一式税务会计模式。

另外,企业组织形式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才用了股份制这一企业组织模式来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税务管理时更加注重财务会计信息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以及税务信息的真实完整,能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充分的财务信息。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实质选择

一般来讲,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模式选择时都不能够脱离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经济以及法律条文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跟税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差距正越来越大,分离趋向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税务会计正在不断脱离财务会计走向独立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进一步推动财务会计规范化建设,增强我国会计准则跟国际会计制度接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此上述分析,我国实施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相脱离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管理模式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当明确的是,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的分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面比较广,内容也比较丰富,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推动税务会计模式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按照过度分离、相对独立、真正独立的步骤和阶段稳步推进,确保我国税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

同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影响到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尽管基本上实行了财税分离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实现跟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降低转换成本,但是实际上却提高了企业的制度遵守成本。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小企业实行财税分离的税务会计模式,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同时也符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就是实行税法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可以先实行财税混合会计模式,并结合自身条件和管理需求,逐渐向财税分离税务会计模式过渡。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跟国际会计、税制改革的跟进,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以及税收体制改革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当前我国会计改革以及税制改革的思路都比较明确,并且都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税法跟会计核算制度之间存在着管理目标上的差异,在很多方面会出现会计核算制度跟税法核算之间的不同。结合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当会计核算制度跟税法核算制度在会计要素确认标准上存在着差异时,一般会采取纳税调整的办法来进行操作。在我国由于会计核算体系跟税收核算体系之间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因此要想将其更好地跟国际惯例相协调,就需要按照会计跟税收相分离的方式来进行操作。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在会计核算制度跟税收核算制度不一致时,一般会先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最后再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经过较长时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财务会计在理论实践发展的同时,税收会计也与之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这既是满足管理实践需要,同时也是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现阶段,我国的税务会计与之前相比较,呈现出了较多的独立性特征,不再一味地趋向于会计核算制度的需求,甚至出现财务会计降低自身会计信息质量而去适应税法规定的情形。正是由于我国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财税混合的情况,所以在财务会计的日常处理中会出现较多的纳税调整事项,也正是由于此,为了便于财务报告目标以及纳税目标的统一,两者在管理上常常会以放弃一方目标作为必要的管理代价。正是基于此,在企业税务会计模式选择上,应当更加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和实践,逐步实现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之间的分离,进而充分发挥会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设,汤斌.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12(10)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5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 途径

一、前言

就目前市场竞争形式来看,金融危机的席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式,企业要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保证自身资源充足的同时具备各种应付风险和问题的应变能力。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督促自身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无论企业的规模、收益如何,一旦设计到税务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税务风险的问题。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盈利,所以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经济效益而开展,纳税行为也不例外。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去逃税、漏缴税,虽然为企业谋得了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却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风险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多就是企业未按相关税收政策而发生的税收风险以及盲目进行节税而放大了某些税务风险这两个方面。

按照涉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大致划分为:第一,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或业务流程制定不规范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二,没有完全领悟税收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 第三,由于财务处理不当或者关联交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如企业内部融资等;第四,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第五,在缴税申报及缴纳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性或其他问题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按照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划分为:第一,资金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第二,违法风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纳税处理上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有可能直接构成犯罪;第三,信誉损失风险,一旦企业涉及税收违法政策被暴露出来,会直接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第四,税收政策风险,这是企业违反了一些税收法律相关规定而导致的无形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从主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秩序管理;第三,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机制设置不合理,制度不监督;第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专业能力有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客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税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太多;第二,具体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税收政策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与税务机关因为各自的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博弈在二者之间总是客观存在。就目前而言,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时之间难以消除,企业对于此也是无能为力,唯有从主观原因着手,不断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不仅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一系列企业风险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的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及时准确的编制企业适用的税法规范制度并不断更新;建立及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更新系统,保障企业税务管理系统与国家法律规范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此来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科学、有效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

我国税务局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的文献,其中明确指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为一些具体的税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不仅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该在围绕《指引》展开一系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联系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制度具体方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杜绝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绝不拖欠的特殊原则,坚决履行企业纳税任务,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还用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帮助企业成功化解各种税务问题,并且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从而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提高税务风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这也是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心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避免出现因为“谋私利”、“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自身严格要求不断进步,同时企业uing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队伍,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企业对风险的应对也有多种策略,可分为可接受、逃避、转移、小心管理等。因此,在处理税务风险上可按照税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对策略,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且风险影响大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但危害程度小的可选择转移;对于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度也小的风险可选择小心管理的策略,尽量控制风险使其合理化;对于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都小的风险,就可以选择可接受,适当适量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纳税原则,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一整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朝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1,(35):227-227.

[2]胡一梅.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税务管理要求范文6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所谓税务管理就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建立企业的税收政策,从而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企业的税负成本主要是企业的重要外资成本,其风险较高,因此对企业的税负成本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其风险性的降低,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目前,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为了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对工作的目标进行明确。通常,这项工作有三方面的目标:税务筹划、规避风险和准确缴税。因此,企业的税收管理政策要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特点相符,保证企业拥有规范的税务行为,并且对税务管理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改进和优化,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素质不够,缺少认识

通常,企业对资金的重视高于产品的价值,所以对税务的管理也会有所忽视,进而对资金的使用方式和资金来源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此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等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关心,没有与其它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对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并且由于大部分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没有采用专门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以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兼职,这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且对税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足够。在税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记账工作,对资金的管理不够及时有效,从而出现资金遗漏等问题。此外相关的工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管理也比较宽松和简单,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2.企业产权混乱

在执行税务管理的工作中,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统一,从而缺少了对税务工作的制约。由于企业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管理的不完善,致使管理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都不够明确。降低了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3.税务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企业在税务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的税务管理缺少规范的工作流程。由于企业所存在的特殊性,不完善的制度会导致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税务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而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更加严重。

4.法律观念薄弱、执行力低

由于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不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税务管理的执行力度低下,缺少对责任的承担。并且相关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工作沟通,导致工作衔接不上。还有一部分企业在纳税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税务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企业会采用透水、漏税等方式进行目标的达成,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税务管理的质量。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完善的税务责任体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筛选,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团队。确保其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税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确保税务工作有效的进行。此外,还要加强对税务责任的明确,建立完善的责任体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强调对税务管理的要求,不断对企业的税务制度进行调整,确保其与国家制度能够相互适应。对税务管理人员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确定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加强其工作的责任感。

2.优化税务制度

在目前的税务法律法规之中缺少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定,从而使其无法达到真正的要求,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由于税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会计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对税务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国家也要制定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制约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

3.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整体加强

从整体入手,加强企业日常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编制以及对现金的合理预算工作。确保企业收支安排的合理,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明确的反应,避免资金的浪费,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上一篇产业文化管理

下一篇财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