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务管理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1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源于2004年开设的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 2006年首届招生,是该校物流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专业调研
1.调研基本情况。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开办前,专业教研室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调研的形式包括网上调查、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选取了30家行业企业及50名行业从业者作为访谈对象。在这30家行业企业中,既有国企,也有私企,既有湖北省内的企业,也有沿海企业。受访的50名行业从业者,大部分是我校的企业生,他们的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和业务人员。
2.调研内容。
对行业企业的调研的内容主要为:企业的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及人员现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及需求量,企业生产业务流程及主要业务岗位工作内容等问题。
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调研的主要内容如下: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学历层次、职业资格情况;所在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及业务流程;所在岗位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等。
3.调研分析。
通过对调研材料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目前行业企业员工呈现随着年龄上升而学历层次呈下降的趋势。在大部分行业企业的一线岗位中,专科层次的员工是主力军。目前,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匹配性上面。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岗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和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诚实守信和遵章守纪更是企业所看重的,能力与素质并重成已成为企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企业的多数岗位都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理货员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货代员证、商务单证员证、跟单员证及外销员证等。
根据调研,高职港口业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港口业及其相关企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下表:
二、专业定位
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我们明确了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对该专业进行了定位,确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港口、货代及港口物流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港口、国际货代和港口物流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现代港口、货代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划、调度、理货、揽货、订舱、租船、、通关、客户服务、统计结算、船舶配积载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高职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与素质结构要求。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和职业发展与就业观念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方面的要求包括具备适应现代企业的基本工作能力,职业发展与求职技能,港口业务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技能。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要求主要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审美观、健全的人格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要求。
3.证书要求。高职港口业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应执有相应的证书,这些证书不仅是职业能力的证明,有些也是相关岗位所必须的上岗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证书:(1)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2)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合格证书;(3)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我们要求学生毕业时至少具有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个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如表2所示。
1、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定位过程中确定的港口业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专业目标岗位所需的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该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如表3所示。
2.课程开发思路。在完成课程设置后,通过对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在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范围内,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然后按照工作任务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立足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随后根据课程内容根据目标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划分课程教学项目。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学校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组织工作,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发展,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中高职衔接、突出专业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全面发展、工学结合、坚持就业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成。人才培养方案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它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标准。根据以上要求,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工作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核心课程简介;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安排;其他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进程表;课程结构比例分布表;毕业标准;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校内外实训基地;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资源;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审批意见。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电力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需要不断的优化建设,才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中生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应用过程种子瓯财务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理念的优化改进,特别是要把内部对财务进行管控期间的财务管控指标系统内包括的企业运转能力还有企业获利能力持续进行提高,从而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指的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采取的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对各个财务关系进行的处理所达到的目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都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因为我国主要是国有经济,对此电力企业需要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利益最大化,并且需要对相关合法利益进行考量,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相关要求,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工作。(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工作开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在财务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监督控制体系,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腐败、违法乱纪等情况。做好该部分内容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责任制度不健全。在应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因此管理业处于表面化,特别是体现在出现问题时候财务人员之间的互相推诿现象,责任制度不健全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高,因此很容易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出席懒散的现象,引发财务危机。(三)财务管理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法在,对于电力企业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供电要求,电力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财政负担。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的财务方面要求提高,一些电力企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金银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在企业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财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信息化水平方面还比较低,发展比较缓慢。电力行业是具有特殊性的,电力产品是不能进行存储的,因此在应用中是需要统一的进行管理的,而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同步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新形势下优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思路
(一)增强对内部进行管控,健全企业财务管控预防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内部的管控,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预防体系,从而能更好的确保管理体系的安全性,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整合优化信息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财务的内部管控的时候每个版块存在很大差异,合理的进行财务管控分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防止相关信息泄露。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强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监管,定期的进行内部硬件以及软件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从而能够降低企业内部系统的病毒侵害。(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个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人才这方面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整体素质。另外还需要不断的调整财务机构,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中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能够真正促使财务工作者养成良好的素质及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三)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对财务实施精细化管控。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进一步降成本,因此在应用中电力企业需要健全内部投入考评及管控,有效的融合成本考评,从而能够有效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机制,从而能够改更好的满足相关财务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增强对企业实施绩效管控。
三、结束语
目前在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需要做好该部分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电力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
作者:康坚 梁睿 任敬博 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梁健.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现状及优化研究[J].大众用电,2016,(S1):77-82.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这就使得其财务的主要特点就是耗费。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适应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式不合理,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在会计基础科目的考核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使得在进行编制决算的时候,资金预算单位需要将会计科目进行合并再进行拆分才可以得出准确的预算科目,这无形中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考核出现混乱。其次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往来账目与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不严密,分配资金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给分税制财政体系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另外也有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违反相关规定向个人或者其他事业单位提供贷款的担保,当借款人不能及时返还贷款时,资金贷款的担保人与直接负责人也会受到牵连。
(二)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不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会计基础科目,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缺少统一的核算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再加上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不相容的职务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离,缺失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二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对项目支出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支出资金与基本支出的界限划分不清晰,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利用项目支出的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资金的缺乏,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些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约束力与执行力较低,对资金支出的控制不严格,使得超支浪费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既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在编制和执行预算中缺少有效的管理。首先在编制预算中,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一些单位领导授意预算编制人员虚假编制预算,作为像财政索要资金的理由,这样一来就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合理、不科学,使预算失去衡量事业单位业绩的功能。其次是在执行预算中,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但是由于受到单位领导的左右,预算资金被相关业务部门自行支配,浪费大量的资金,不仅直接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局限性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大的主要表现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财务管理业务的知识面相对狭窄,这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局限性大原因之一。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单纯地算账,而对于如何报送财务报表也只是采取倒轧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不仅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粉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真实状况,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从而削弱了现代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
(一)采取措施加快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制度的建设速度。要加快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制度的建设速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并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与激励制度,并将会计监督的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将这些小目标落实到个人,将其贯穿到财务管理的全程。同时要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原始票据与会计信息进行仔细地审核,以有效遏制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违法乱纪的行为。二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要对自身财务运行状况进行仔细地了解与掌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整改,并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会计控制制度,其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稽查与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等;第三是在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单位内部的总账、往来账目以及明细账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即依据政府采购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与《行政国有资产管理方法》中的相关规定内容,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比如说国定资产的保管、采购、入库验收、使用、处置制度以及财产清查制度等;二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权限体系,事业单位要想处置国定资产,需要得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审批才可以进行处置;三是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管体系,将监督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处置、使用方面。
(三)加大预算约束力度。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采取措施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事业单位的领导参与财务管理最新理论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二是事业单位要选择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高、政治素养高的财务会计人员参与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其进行财务管理最新理论与思想道德的培训,拓宽知识领域,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素质;三是要组织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督促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与财务意识。四将财务的管理职能提到日程上,使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决策及风险决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财政体制的改革,人们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各项事务能否正常运行,但在新的时期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因此,新时期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10.08.
[2]赵家新.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4
一、强化财务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重要保证
1.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题,而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角色。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须梳理成本管理新思路,不断将财务成本管理融入企业发展进程中。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参与性,降低企业成本是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效管理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财务成本管理也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能够控制企业采购、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而能够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有效地将企业财务预算和各项成本指标结合起来。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费用,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无制约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不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进行操作和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了,也难以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达到预期结果。
3.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要重视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囊括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下,生产成本低意味着企业将获得较大的收益,所以要发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不断控制成本、降低各项生产费用对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渗透并且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营领域与各个环节,所以以上所提及的企业管理对象都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断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质量、生产数量、管理效率等重要指标实施严格的动态监控管理,加上正确、有效的业绩考核政策,会使企业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以及为企业发展贡献能力,不但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还可以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寻找成本管理的有效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新思路
1.强化财务成本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现代企业的投资观念,理财观念,日益被企业所重视。成本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强化财务成本管理理念,会使企业管理者不断强化管理方式,提高先进成本管理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管理的决策力。同时,还会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统一到降低企业成本管理这一核心思路上来,不但可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参与市场竞争,还可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我还要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辅助活动等等全方位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要加以整改的步骤及环节,可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还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引进先进成本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环节,不断加强各项预算指标测算的准确性,真实、全面、客观地对投产各生产线产品、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进行测算,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及管理机制,从而使成本管理有序、有法可依、进而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
3.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财务成本管理中已得到广泛是使用,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提高思想素质,培养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能够正确认识财务工作重要性,运用全面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来不断把财务工作做好、做实。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自觉在日常工作中把认识优缺点,财务人员要苦练财务基本功,掌握财务成本会计各项技能 ,这样可以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先进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去影响其他会计人员,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十分必要。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5
关键词:物业管理;一体化;管理型;转变;发展思路
一、引言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业主维权意识和物业服务消费意识的提高,物业管理行业在高速发展下隐藏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各种矛盾Ft趋显现与激化,物业服务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催生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发生变革。
二、传统的“一体化” 物业管理模式
物业管理模式又称物业服务模式,是指社会上的一定组织开展物业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我国现代物业管理是伴随着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开发制度改革而发展起来的。
从组织形式上来看,提供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的物业服务企业、社会上独立的物业服务企业、政府房屋管理机构转制建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转制成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几种形式。
从物业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上来看,以上这些不同类型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较长的时问内,所采用的物业管理模式大多属于“一体化” 物业管理模式。“一体化” 物业管理模式是指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管理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市场化要求,接受物业委托方的选聘,对特定的物业区域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业主提供常规性的以房屋维修、保安、保洁、绿化为基础的综合服务[1]。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中主流形态的一种物业管理模式。
“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业服务企业在管理的物业区域内,接受全体业主的委托,为业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房屋维修、保安、保洁、绿化等服务项目都由物业服务企业自主提供,并不依赖于社会上专业化的服务企业(这种管理体制形成的初期,整个社会的专业化水平偏低,物业服务企业只能选择自主向业主提供服务)。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大而全”、“小而全” 的经营特点。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实行“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物业服务企业普遍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进而也推动了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的快速规模扩张。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化向纵深发展,特别是《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和物业管理师制度的推行,物业管理行业以业主自治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方向,以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为主导的物业管理新格局已开始显现,并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正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其基本发展趋势:一是物业管理行业正在与房地产业实行分业经营,从早期的建管合一向建管分离转变。二是物业管理模式正逐步改变传统“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根据受托物业的类型、建筑规模和建筑等级的差异选择实行不同的物业管理模式。
三、物业服务企业从“一体化”管理模式向“管理型”模式转变
“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虽然是我国各地物业服务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这种管理模式仅仅把物业服务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售后服务环节,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形成了同质化的物业服务形式和内容。不同等级的物业项目在物业服务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三是物业服务成本居高不下,物业服务企业举步维艰。但考虑到物业服务企业的规模效益和运行成本,今后只有规模较大的物业服务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物业项目才会选择这种管理模式,中小型物业服务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所管理的受托物业面积有限,将会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选择“管理型” 物业管理模式。最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有多个物业服务企业由于入不敷出而从规模较小的物业项目撤离,也印证了这种发展趋势。
“管理型” 物业管理模式已在我国物业管理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其突出的特点:一是物业服务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实行管理与作业分开,只承担管理职能,物业服务企业本身并不提供具体的作业活动,而是通过分包的方式把具体的作业项目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二是企业拥有职业化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具有显著的管理与人才优势,能够根据业主的要求提供项目的咨询服务、帮助业主拟定管理计划、接受业主的委托选聘专业公司提供专业服务、对专业公司进行监督评估等。
就物业管理行业来看,在当前物业服务价格水平综合偏低的情况下,简单的依靠扩大物业管理的规模也很难持续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效益。物业服务企业必须认清物业管理的本质,创新经营模式,实现由“一体化” 经营模式向“管理型” 经营模式的转变,才能走出困境。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实践来看,专业化也是物业管理行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以美国为例,在住宅物业的管理中,物业管理公司一般只负责小区的整体管理,具体服务内容由业主委员会征求业主意愿后决定,有关业务则由物业管理公司聘请专业的清洁、保安、设备维修等服务公司承担。可见,美国的物业服务企业也大多采用了“管理型”经营模式。
四、“管理型”物业管理模式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机制
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在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物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行物业管理师制度(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2007年已经产生了第一批专业化的注册物业管理师队伍,当然这些注册物业管理师基本上都隶属于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虽然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出现物业管理师事务所,但注册物业管理师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受雇于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事务所,合伙或独立的承担物业管理事务必然是今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指物业的委托方(业主或业主组织)聘请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则根据业主的意愿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完成物业管理的相关服务任务与目标。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可以受雇于物业管理公司或物业管理事务所,也可以独立执业,而业主既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约,也可以直接与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约。就物业服务企业而言,一旦实现“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向“管理型” 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变,物业项目管理处的工作重点将从对大量作业层员工的培训、管理和工作事项的日常安排中解放出来,主要负责项目作业事务的外包单位选择、合同和作业标准的拟订、整个项目的预算平衡、监督各外包单位的合同履行、协调处理与开发商、业委会、业主和政府主管部门及各相关单位的关系等事务。显然,这些工作需要既懂经营又会管理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物业服务企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师制度的推行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提高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推动物业服务的专业化,但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认证、注册和评价制度。我国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两年没有进行物业管理师国家考试,说明这项制度仍在探索和完善之中。
五、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将会出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国《物权法》虽然赋予了业主选择多种物业管理模式的权利,但在现实中还没有出现其他类型的物业管理模式,并且现有的行业法律法规也禁止专业服务公司(保安、保洁、绿化、维修等企业)承接整体物业项目,只能转接物业服务企业外包的服务项目或者承接单项服务项目,因此目前其他类型物业管理模式还不具有广泛的可操作性,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就是未来将会出现的一种物业管理模式。其实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早已出现。在美国,约有20% 的中小型公寓实行业主自我管理[2]。韩国和日本也存在这种管理模式。
所谓业主自主管理模式就是指针对一些规模较小或物业设施相对比较陈旧的住宅物业,由全体业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承担物业管理事务,而不是把它交给物业服务企业去完成。比如全体业主可以召开业主大会选举出一个管理委员会,代表业主实施管理,也可以由业主轮流坐庄实施管理。管委会在运作时可以考虑根据项目的规模、工作量的大小适当聘请1―2名专职物业管理专家或职业经理人担任物业管理顾问,帮助管委会制定物业管理计划、进行物业管理费用慨算、选择专业服务公司并对其实施监督等。管委会委员一般任期一至三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物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就我国目前物业管理行业的现实分析,业主自主管理模式也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是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业主共同参与物业管理事务,积极性比较高;所收的物业服务费比起把物业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要低得多,在支付了专职人员费、保安费、设备维修费、保洁费等公共开支以后,一般无需再向住户收取更多的费用,从而减轻了业主的经济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保障了社区生活的安定和有序。二是从物业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规模较小或档次较低的物业一般物业服务收费价格较低,而物业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固定管理成本是刚性的,管理规模越大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少,达不到一定的管理规模,就无法实现盈亏平衡。据业内人士测算,这一盈亏平衡点是6~8万平方米左右。一旦管理双方出现纠纷或者是物业服务费用收缴率偏低,就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因此,多数物业服务企业不愿承接规模较小的物业项目,全国各地也出现了许多物业服务企业撤离的案例。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创新物业管理模式,允许业主自主管理模式的存在,但这种模式需要全体业主提高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也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每一个业主在小区公共事务管理中需要承担的义务。
六、其它一些探索型的物业管理模式
除了以上几种物业管理模式外,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上还出现了其他一些探索型的物业管理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需要业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种是业主自主经营管理模式。业主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是指业主通过个人入股,建立经济实体,对全体业主共有的物业进行经营管理。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物业项目在探索实施这种管理模式。然后通过聘请专家团,建立系统的物业管理机构,让广大业主自己参与到物业经营管理中来[3]。按照目前的成功经验,业主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带有明显的股份合作制性质,表现为业主的契约型合作,可以称作物业合作社。该模式适用于中小型高端物业项目,由于业主不一定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聘请物业管理专家或职业经理人协助进行专业化运作。
一种是信托物业管理模式。信托式物业管理模式是指基于《信托法》,由小区业主大会、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建立的契约模式。它不是我国现行的简单双边合同关系(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而是规定了受托人(物业管理公司)向委托人(业主大会)负责,受益人(业主)可以参与委托人事务的管理机制,既明确了业主组织(业主大会)的法律地位,又使得每个业主可以和业委会一样,可就小区全体业主共同事务领域内的问题对物业公司的失职提讼。信托式物业管理模式避免了现行物业管理法规中有关业主行使权力必须通过业主组织,并且必须达到规定的2/3以上或半数以上业主同意的规定,使单个业主也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按照《信托法》签订的契约,如果业主大会作为委托人没有选聘新的受托人,物业公司不得离任,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这种模式下,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问签订的不是现实中普遍推行的《物业服务合同》,而是《物业管理权信托合同》。
业务管理思路范文6
关键词:财政预算 公路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思考
公路事业单位从事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工作,涉及公路资金筹集、公路资金投放、资产购置与管理、资金耗费与成本费用管理等专项业务,沿用的会计制度是以1987年《公路养护会计制度》为基础逐年修改的计划管理模式下的产物。由于业务庞杂、管理多头、方式单一,以及会计核算方式和财务管理方法的陈旧,造成了从计划模式转变为预算模式过程中的不适应,也注定了存在不少问题。
一、预算管理模式下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各种历史原因造成帐实不符,家底不清,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因为公路事业单位沿用的会计制度是计划管理模式下的产物,按照规定,公路沿线建设的各公路养护所属道路附属设施,已随相关的道路工程摊入成本,并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这就造成了大量现存的公路附属设施成为帐外资产。而这些帐外有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的被部分出租带来经营收益,产生了预算外收入,给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还有,个别单位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此外,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下账面价值与可变现价值的背离更大。
2、财务管理制度有待逐步完善
因为陈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过去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公路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及相应的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全新的过程。公路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贯穿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公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就无法全面有效地完成预算任务。
3、预算编制质量普遍不高。公路事业单位涵盖了“建、管、养、征”等各个方面,业务庞杂多头,因为公路行业的特殊性,非税收入项目和公路养护专项支出比较多,加上公路事业单位纳入全面财政预算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年,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全面性、合理性需要加强,影响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中预算资金各环节的流畅运转。
4、内部控制发展不健全
某些公路事业单位内审岗位的设置缺失,或虽设置了岗位但没有结合公路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内控工作流于形式,在工程立项、资金投向、施工组织、技术变更等方面审计监督力度不够,方式方法单一,造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事业管理中的部分功能缺失。
二、预算管理模式下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1、建立预算编制、审核机制
预算编制是管好用好公路建设资金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的预算编制和审核机制是公路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工作的保障。公路事业单位成立以工程管理、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内部机构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审核工作。一是要根据部门预算编制依据的各项规定和费用定额,制订当年预算审核的各项审核标准;二是要成立有计划、财务、人事、生产技术等部门预算审核小组,财务集中开会集体讨论的方式,由审核小组逐一对预算审核把关,以提高预算的质量。
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报表与现行《公路养护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在计算口径、方法、要求等不相一致,造成决算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公路系统的收支情况。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造成了阻碍。因此,为适应当前财政体制改革,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整、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公路系统的财务状况,修改制度、完善目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必要的。在资产的核算上,建议将公路附属设施全部纳入资产帐内核算,同时对机械仪器设备使用现值或重估价值双重计量,才能全面反映帐面与实际的价值。
3、加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公路行业的公益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为降低财务成本,有效地管理使用公路资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必须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加以充实完善,使之适应公路行业近几年发生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并在原有的模式和公共财政方式之间找到平衡,解决公路行业财务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这就要求在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理清思路,在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转换理财理念,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严格执行年度预算等方面加以重点关注。
4、加强内控,提高预算监督水平
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内部控制,应首先提高公路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及会计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确保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增强内部控制水平。真正做到事前事中时候都有监督。
5、加强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
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公路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细致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
6、加强预算绩效考核评价
重视绩效评价,逐步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指标,是我国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预算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公路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好坏、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绩效评价来确定。对公路事业单位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按照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进行考评,包括对公路建设、养护业务、路政管理及对各类非税收入的考核和对财务考评。
7、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增强单位资金运作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这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设定先进的财务管理程序,把管理制度和单位行为规程变成大家共同遵守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授权,用程序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古尚宣.财政体制改革后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交通财会,2006,(2)
[2]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