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考古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考古学范文1
[关键词]东夷文化;考古分析;社会发展
目前从考古界的研究来看,东夷文化在中国古代一直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往来,在先秦时期经过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展,后来成为了山东的龙山文化。只是不管怎样的发展,东夷文化对于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来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不断的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大一统的文化。对于东夷文化的考古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过程。
一、考古学分析东夷文化
1、东夷文化的发展历程
东夷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然后融入到华夏文明中,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经过考古学的挖掘和研究我们知道,东夷文化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以及夏商西周时期的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南黄庄文化等一脉相传的文化,则是我们定义的东夷文化的发展历程。[1]
2、后李文化
(1)概述
1988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淄博临淄李官庄遗址发现了后李文化,后在由于多处发现后李文化,面对着遗存的后李文化的独特面貌,我们将这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现象称为后李文化。
后李文化的房屋的平面形状多为长方形,房子的面积比较大,室内存在组合灶等。墓葬多为竖穴,葬穴内几乎没有随葬品。后李文化的陶器,制作方式比较原始,并且陶器上的纹饰以素面为主等。后李文化的器具多以石器为主,其中有打磨过的也有没有打磨的,但是以打磨过的石器为主,并且后李文化中已经存在釜,不得不说是后李文化时代的一大进步。
(2)考古学分析
考古学分析后李文化是比北辛文化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并且其中有很多的方面表现出北辛文化的特点,因此,可以推断,后李文化是北辛文化的前身。可是我们通过历史学知道,一种文化的进步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产生,毕竟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所促使的,因此我们只能断定后李文化是北辛文化的一种主要来源。
例如,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由于少数民族不断地入侵中原大地,给中原文化带来了冲击,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进行融合,然后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同理,对于北辛文化而言,后李文化就如魏晋时期的中原文化,融合了其他的文化之后,演变成北辛文化。[2]
3、大汶口文化
(1)概述
大汶口文化的命名是在80年代初,在经历了多处的考古研究我们知道在属于山东龙山文化系统之前有一种文化,它与大汶口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又比大汶口文化先进,比龙山文化落后,因其很多的遗址出土于大汶口北岸,因此,被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黑陶为主,并且陶器上出现了少量的纹饰,以划纹、弦纹等为主,并且那时已经出现了彩陶,这是大汶口文化的一大进步。墓葬中出现了多人二次合葬墓以及成人二人墓,但是秉承着后李文化的传统,随葬品并不是很多。
(2)考古学分析
通过对于大汶口文化的考古,我国考古界分析,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该出现了社会分化,部落应该已经产生了。社会的性质由于社会分化、社会生产水平的进步,因此大汶口时代的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考古学界的推测,大汶口文化应该主要属于蚩尤部落的文化。根据史料记载蚩尤的部落在那个时代位于少皋地域,这个地域主要是指今天的豫东、鲁西南一带,也就是东夷文化的地域,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汶口文化隶属于蚩尤部落。
当然东夷文化还包括山东龙山文化阶段、岳石文化、南黄庄文化阶段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二、考古学分析东夷文化的整体特征
通过上述考古学分析我们知道东夷文化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正式这些特征让我们整理出东夷文化的整个发展脉络。
1、共同的活动地域
从上文的考古中我们不难发现,东夷文化的发展地域主要集中在山东及其附近。因为在这个地域,它的地理环境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对于文化发展的土壤,数千年来基本不变,这样就有利于东夷文化在这里一脉相承下来,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有着前后相继并且序列较为完整的考古学文化
从上文我们知道,自后李文化开始东夷文化就有着完整的文化演变历程,中间几乎没有隔断,这也就说明了先秦时代山东地域还是相对比较平静的,文化几乎没有中断,这对于后来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先秦时期的东夷文化前后相继也有利于文化的向前发展,相信,这是这种不间断的文化,使得当时的东夷文化一定是先进的,对于东夷这里的部落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后来的中原文化融合中,东夷文化才能够对中原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作用。
3、东夷文化各阶段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通过考古我们发现东夷文化的很多遗迹中,人们的风俗习惯有着相似之处。例如,不论是后李文化,还是大汶口文化中出土的墓穴中很少有随葬品,并且墓穴多为竖葬形式,并且器物组合的形式也比较相近。例如,陶器均以素面磨光为主,进行局部装饰,装饰的纹络多以简单为主等。
三、结束语
上文通过对东夷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东夷文化的特点进行了考古学方面的探析,我们可以知道,东夷文化这个中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东夷文化在后来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两个文化集团并不是非常和谐的,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在相互磨合中交融,可想而知东夷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怎样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东夷文化进行考古学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华夏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医学考古学范文2
1、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
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
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
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
医学考古学范文3
关键词: 法经济学/医疗事故/责任分配/风险分散
内容提要: 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现行医疗事故责任分配原则可以发现:通过加重院方的责任并不能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反而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权益。医疗事故责任的合理分配应该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将医疗事故责任确定在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有效点上,同时将医疗风险予以分散,并辅之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的新形式与新机构、建立公共卫生的政府诉讼制度。
一、经济分析在法律领域的运用
二、现行医疗事故责任分配原则
“'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事实上的动机。”[4]由此,我们评价现有关于医疗责任分配原则优劣的标准,也应当是其实施的社会效果是否符合其制定的目的。显然,我们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权利。那么,我国目前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是否满足了这一需要?目前所实行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方案,其主要依据在于2002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同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这两部法规中,对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医疗事故的内涵、医疗事故鉴定及赔偿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对医院一方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规定》第4条即众人所熟知的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通过对医院一方责任的加重,尤其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实际上是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对医院采取了过错推定原则。使患者一方在举证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医患双方的力量对比(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并不悬殊,甚至有时患者还可能处于优势地位)。那么,这种医疗责任的举证分配原则是否能够达到立法者预期的社会效果?下文的论述得出了与立法初衷相反的结论:
首先,医院方可能会因为过度的担心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医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况且现实中的疾病状况是复杂多样的,它不会和医学教科书的内容严格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某些危急情况下,或者是出现了临床上少见甚至从未出现过的状况,这时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医疗技术常规,大胆采用新的或临床试验性的抢救措施。这些措施毫无疑问伴随着更大的风险,但是如果不予以实施就可能误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但是如果对医院的责任规定过于严格,就有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施行治疗时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于为了回避医疗风险而拖延对病人的抢救,或者采用最为安全保险但实际效果不佳的保守治疗方法。
其次,医院方为了避免风险还可能采取过度预防措施。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因而相对的也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有些患者可能不能适用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所以在进行某些治疗前必须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身体检查,这就像我们在注射青霉素之前需要“皮试”一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并不需要进行检查,或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常规检查就可以了。但在严格的责任原则下,医院为了躲避风险,很可能会要求患者做出不必要的诸项检查,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突况,或者借以逃避将来可能出现的治疗纠纷或诉讼。这就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治疗成本,加重患者的负担。
最后,作为一种自然科学的医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医疗活动是具有探索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尽管随着医学的进步,过去许多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例如肺结核,都已经得以克服,但是医学并非无所不能,如果期望所有疾病都可以预防和治疗仍然是不现实的。[5]人的疾病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在这期间可能还会有新的疾病产生出来,非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且即使运用已经非常成熟的医疗技术也可能会出现料想不到的变化,诸如产生无法预料的药物副作用或者并发症等,这也是自然科学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其必须面对的风险。[6]而且医疗风险的产生是复杂的,对某些病症,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可能仍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这时如果要求医院对自己的行为提供确定的证据,恐怕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医院从事医疗工作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否则,难道这种风险要由患者承担吗?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医疗事故作为一种社会风险,如果单纯地把它推给患者承担并不合理的话,那么一味地加重医院责任,由其来承担风险,同样也是不公平的。不但如此,正如上文所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这不但不会保护患者利益,反而会不利于患者。
针对上述困境,寻找出较为合理的医疗责任与风险承担方式和最大限度分散风险的途径,正是本文下面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医疗事故责任分配的法经济学分析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医疗风险是否是可以消除的?如果可以消除,我们就应该致力于如何消除医疗风险;否则,就应该公平的分配风险。
医疗事故责任作为一种侵权责任,正像科斯所分析的:“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8]对于医疗事故,人们一般把它看作医院一方给患者一方造成了损害,所以要解决的关键就是如何防止医院造成侵害。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具有双向性:如果只注重避免对患者的损害,就将会加重医院的责任,使其遭受损害,所以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必须作出选择。医、患就像是天平的两端,责任的砝码拨向哪一边,在风险发生时,那一方就要全部承担或者较多地承担损害。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确定这个责任“有效点”的合适位置?
从经济学上的视角看,侵权责任体系的目标就是要使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预防成本这两者之和实现最小化,而对于这一成本的变化趋势,则可以用一个图表来表示。正如下图所示,假设横轴x代表在医疗中的预防水平,竖轴y代表医疗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在简单化的理想模型中,假设社会上只存在预防成本和事故损害成本两种成本。那么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A将会随着预防水平(x)的提高而降低,但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所付出的预防成本B则会随着预防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所以,当预防成本和事故损害成本两者相加时,就得出医疗事故问题的总的社会成本曲线(A+B)。
这样,最后得到的曲线A+B就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这条抛物线上存在一个最低点x',也就是社会总成本最小的预防水平,而这也是我们要在医疗事故责任中寻找的有效点。在确定了预防水平的有效点之后,需要分析在医疗中的预防动力问题。我们知道,医疗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与之相应,对医疗事故的预防也是一种双边预防,即医院和患者都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果只有一方采取,那就很难防止事故的发生。在治疗期间,一方面,医院必须要认真负责,以谨慎的态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应的,患者也有协助、说明、告知等义务,如向院方医生诚实告知自身的病状、病史以及自己的特殊体质,遵照医嘱进行服药和休养等。其中任何一方的疏于预防,都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律的上升,进而增加事故损害的成本。从这种互动的关系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中,如果趋向于加重医院一方的责任,则会促使医院采取较高的预防水平,而相应的,患者就会采取较低的预防水平,并且医院方的责任越严格,患者方就会越疏于防范;相反,如果趋向于减轻医院一方的责任,就会促使患者提高防范水平,而医院就将疏于防范。那么假设两种极端的情形,一是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一方承担全部责任;二是医院完全不承担责任,就会出现下面的列表中的情况。
医 院 患 者
医院承担全部责任 严格预防水平 不预防
医院完全不承担责任 不预防 严格预防水平
而根据上文的分析,这两种效果无疑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极端严格的预防水平将会导致预防成本的急剧增加,而另一方的不预防又会使医疗事故易于发生,增大事故损害的成本,因此单纯追加一方的责任并不是减少医疗事故问题社会总成本的有效方式。在一定的限度内,加重责任可能会降低社会的成本,但是如果责任的加重超过了适当的界限,则会导致社会成本的不降反增。当加重医院的责任时,在一定的限度内可能会达到医疗事故的减少,社会成本的节约,但是一旦越过了临界点,责任原则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而且会随着责任严格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明显,所以溢出临界点之后的范围就是责任原则的禁止区域。[9]由此看来,医疗事故问题并不能够通过单方加重院方责任来解决,而且一旦进入责任禁区,其后果恰恰将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在如何分配医疗事故的责任风险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一概而论地主张由医院一方包揽风险,也不能不负责任地将风险推卸到患者一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公平地分配风险的责任点,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成本的最小化。
在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确定这个风险划分的责任点,本身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责任点虽然在理论上是确定的,因为经过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的换算,我们总可以得出一个实现社会成本最小化的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个责任点却往往是不确定的,因为在现实中,一切社会资源与成本都处于不断流变中,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参数进行换算。但这并不意味着分配风险的责任点毫无意义,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风险分配机制的规划思路。根据这一思想,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不可以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的二元划分过程,这种一刀切的规划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医疗事故的责任状况,责任成本的界定是更加复杂的问题,需要考量到医院和患者双方的具体状况。同时,虽然医疗事故的责任点本身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但这不是说它是不能操作的,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责任点范围,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允许具体的责任点有一定的上线浮动幅度,从而保证其相对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根据责任点划分的原则,有一些硬性的责任承担是医患双方所不能推卸和避免的,例如,院方应该保证患者的知情权,确保患者明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医院也必须保证提供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以及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认真负责等,这是院方的义务;而对于患者来说,则应该如实地向医生陈述病情、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等。但是,也正是因为责任点确定的困难,以及单纯依靠风险责任的划分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化解风险,因此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措施,这就是通过下方中的其它机制来分散医疗事故的责任风险。
四、医疗事故责任风险的分散机制
上文的预设只是在医院和患者双方间分配医疗事故的风险。在这两方主体中,医疗风险要么由医院承担,要么由患者承担,要么由双方分担,只涉及到如何分配风险,而不存在化解风险的问题。但社会并不像假设的模型这么简单,实际上,在这一关系中还会有其他主体的参与,而且参与主体越分散、数量越多,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强。[10]所以由分散的社会主体来承担医疗事故的部分风险,其效果无疑将优于仅在医患双方间分配。因此,如何分散医疗事故的风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主张建构以下制度化解这一问题。
第一、建立医疗责任保险的新形式与新机构。在我国, 医疗执业面临的风险是医疗责任导致的索赔风险, 同时衍生出医疗纠纷处理风险, 归根结底还是医疗过失责任的索赔风险。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发展, 不能适应公众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要求, 这除了完善立法,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外, 通过医疗责任保险转移医疗执业风险, 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符合国际医疗风险管理的通用方法。因此选择一种符合我国实情的医疗责任保险形式,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十分必要。
首先,设立医疗责任保险信托公司。一方面,该机构的设立在法律制度层面具有可行性。所谓信托, 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通常委托人(医疗机构或者医师)通过信托合同委托某一机构, 按照委托目的以及约定的程序对医疗过失行为进行赔偿。根据我国信托法规定,对医疗卫生事业而设立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受国家的鼓励。可见,医疗责任保险信托,从法律层面和具备可行性。另一方面,在现实角度,该机构的设立也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信托法的规定,公益信托的设立和受托人的确定, 应当经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批准。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 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并且公益信托应当设置信托监察人, 公益事业管理机构应当检查受托人处理公益信托事务的情况及财产状况。受托人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做出信托事务处理情况及财产状况报告, 经信托监察人认可后, 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 并由受托人予以公告。
再次,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由公权力强制推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旨在对受害者的补偿, 预防如果责任保险的保障额度不足, 受害者可能仍得不到足额赔偿时的救济。在公权力介入医疗责任保险时,应考虑大、中、小医院和个体行医者面临的医疗风险。作为强制式的保险, 应明确规定最低保险限额, 而且保单不设免赔额, 以防投保人通过投保低额保险来规避其投保责任, 损害受害患者的利益; 强制保险仅在对患者提供最基本的保护, 并非提供完全充分的保障。它要求保险人接受任何合法行医者的风险, 由政府进行必要的费率干预, 以降低保险人承保权限和风险选择能力。
第二、建立公共卫生的政府诉讼制度
--------------------------------------------------------------------------------
注释:
[3]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8页。
[4]耶林。法律,作为目的的手段,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5]曾二秀:《侵权法制度选择的理论、方法与规则 –欧美侵权冲突法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6] 孙厚纯:《完善医疗事故赔偿的设想》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赵新河:《简论医疗事故的司法鉴定制度》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3)。
[9]张乃根:《法经济学——法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现象》,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9-40页。。
医学考古学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就《语文》教材中的医古文篇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其对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素质、教材建设和学生学习内容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校是一所中等护理专业学校,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语文教材,其中涉及的医古文有《华佗传》、《大医精诚》等,它们被按作者所处年代编入不同的单元中。以往教师在讲授这些篇目时,常把它们按普通的文言文进行处理。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妥的。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文章讲授的特殊性。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在讲授这些篇目的同时,深入分析其中透射出来的祖国医学可贵的“医乃仁术”的医学目的。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医学目的的形成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伦理、宗教民俗、科技文化的综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借讲授、讨论之机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说,我认为文章在这样几个方面体现了“医乃仁术”的光辉精神。
一、心存仁厚,普济众生
大医,首先应该是心存仁厚的人。心存仁厚,才会用己所长,普济众生。华佗就是一个这样的大医,《华佗传》中记载“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华佗与他只是陌路相逢,但是他主动告诉患者“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萍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病人照他说的做了,果然痊愈。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华佗平时如此,即便在将被曹操杀害时,他想的还是“活人”。《华佗传》中记载“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这种临难从容的大医精神让人感佩不已。
孙思邈则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在《大医精诚》里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提倡凡属患者求治,当医生的应当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精诚诊治。而且疾病从来是不等人的,孙思邈对于求治的患者,总是全力以赴,做到了“勿避险鼷、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二、淡薄名利,专研医术
一个人,只有心无旁鹜,无比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以钻研所从事的这种专业为乐而不知疲倦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也才有可能达到本专业的高层次境界。华佗医学水平很高,《华佗传》中记载“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婉辟,皆不就”。他也不愿专侍一人,象他对曹操就是“且耻以医见业”。他的精力都用在钻研医术上了,他又怎么会对名利富贵之类的事情感兴趣呢?
况且医理无边,疾病多样,要想成为大医,除了术业专攻,还要多闻博识,就象《素问·著至教论》中提出的:一个好的医生,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华佗就“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孙思邈也主张医生要博览群书,认为医学、史学、哲学、文学、天文、地理等,都要阅读,才能于医道无所窒碍。否则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而且“医方卜巫,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当医生的绝不能浅尝辄止,“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己了”,甚至“读方三年”就以为“天下无病可治”,要时刻警醒自己,“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因此,每一个求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三、行方智圆,谦和待人
医生应当品行端正,孙思邈说:“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应该“但作救苦之心”而已,否则有悖医德。医生身系病人的安危,看病施治,必须严肃认真。遇上疑难病症,医生必须头脑冷静,仔细观察,多方思考,并且尽可能地和周围环境等有关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才可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正如孙思邈所说的“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他还认为从医的人应该是“不得多语调笑,谈噱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时时谦虚谨慎,同时为人要谦恭,孙思邈反对“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认为如果那样,便是医生的大误,“此医人之膏盲也”。 转贴于
四、重视自身健康
古代大医在治病救人的同时,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养生保健。《华佗传》中记载,华佗“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仙,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正是因为他们注意自身保健,他们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扶危济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古文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值得我们认真、全面地分析。它所体现的“心存仁厚,普济众生”的观点,对于今天的医学生有着深刻的教益。如果今天的医学生都能有这种襟怀的话,将来又会减少多少医患纠纷!再如“淡薄名利,专研医术”中表现出来的坦荡执着,如果我们的医学生认可并追求这种境界,也许将来的医护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对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他们最渴求的福音。至于“行方智圆,谦和待人”,又是一种多么理想的境界!如果同学们今天能严于律己,谦和待人,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多么融洽;将来工作以后能这样做,那么在他的工作群体中会形成多么大的凝聚力!这对他自身,对他的患者都是多么地宝贵!还有“重视自身健康”,这种观念和各种养生的方法,对于今天负荷沉重的医务人员来说又是多么重要!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我有几点建议:
1、医学院校的语文老师多是学中文出身,除了钻研自身专业外,应该找机会多听一些医学课程,尤其是中医课程。除听课外,还应涉猎一些诸如《中医学思想史》之类的专业书籍。中国的古代文化在各学科是相通的,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可以在授课时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否则在讲授《华佗传》等医古文时,便会力不从心,难以分析精辟。
医学考古学范文5
其实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做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因素。
一、学习时间是数学课堂的前提
【课堂现象】有时数学课堂为了数学内容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课堂上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透露出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东西,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思考】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
在数学课堂中应遵循“最小代价”“最少干预”“最多受益”的原则。“最小代价”是指老师在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时,力求花最少的时间并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因个别学生的错误而株连全班学生不能按时下课显然不是经济的处理方式。“最小干预”是指老师以尽可能少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提升其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直接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方法告诉学生。“最多受益”是指老师在处理个别学生的学习错误时,尽可能使其他同学也从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充当旁观的看客。
二、学习体验是数学课堂的灵魂
【课堂现象】有时课堂上的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有时预设过度,挤占了学生生成的时空;有时课堂学生的生成过多影响了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
【思考】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进学生内在和外在的发展,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也会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发展。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
学生内在发展是智慧发展;外在发展是知识发展,两种发展具有关联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预设性发展是教师对学生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生成性发展是教师对学生不可预知的发展。必要的预设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更好的课堂生成。作为教师应努力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做到了然于胸,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体验,灵活地调整课堂,让课堂在动态中不断生成和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学生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举一反三”;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三、学习结果是数学课堂的关键
【课堂现象】有时课堂上有“温度”无“深度”,学生虽然“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反思】学生学习结果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数学学科教材中蕴涵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医学考古学范文6
备注:
(1)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2)A类考生:报考地区处于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3)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0省(区)
考研国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