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免费 男幼师

中图分类号:G6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64-02

一、免费男幼师生教育政策的背景综述

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阶段,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目前幼儿园中男教师的严重匮乏正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男幼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具有女幼师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观念,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地方招聘幼儿教师总是鲜有男教师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大城市公办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逞论偏远地区的私立幼儿园。许多有识之士愈加认识到,学前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的生态平衡关系到民族素质、国家未来,因此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培养与选聘优秀男幼师充实到幼儿园任教。

为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教师,创新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机制,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幼儿园的师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2010年江苏省率先在国内试点男幼师生免费教育工作,以解决省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当年从全省的初级中学中招收培养300名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简称免费男幼师生,下同),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至少一名男教师。这些免费男幼师生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一体化机制,参加提前批次录取,入学前与录取学校和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不低于五年,免费男幼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辖市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公办幼儿园任教,确保有编有岗。

由此可见,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对师资队伍的培养,而对于承担培养任务的三所幼儿师范学校来说,能否使免费男幼师生在校期间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不仅关系到省委、省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的成败得失也关系到未来省内幼儿园教育生态失衡现状的改变,因此如何做好免费男幼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必然成为幼儿师范院校德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二、免费男幼师生群体存在的特点及问题

接到免费男幼师生的培养任务以后,三所省内的幼儿师范院校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利国利民的教育政策,围绕培养和造就优秀男幼儿教师的目标,结合本校实际,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给免费男幼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特殊待遇”,同时也建立了必要的免费男幼师生的激励机制、淘汰机制,以保证未来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以徐州幼师为例:为免费男幼师生精心开展专项入学教育活动;制定培养方案,安排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老师给免费师范生上课;加强技能技巧的专项训练;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免费生的健康成长。就免费男幼师生群体而言,入学分数高、文化功底牢、基本素质好、生源的质量优,成为这一群体甫一亮相最闪亮的标签。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免费男幼师生政策实施以来,在部分学生身上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学习动力不足,求学动机有待于进一步端正。

江苏省对免费男幼师生实行特殊的政策保障,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使他们感觉不到经济负担,此外省辖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免费男幼师生的教师岗位,确保有编有岗,使他们再无就压压力。绝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但是由于衣食无忧,就业保底,学业过关即可再加之十五、六岁的他们初中毕业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使一些免费男幼师生身上存在盲目和消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在《江苏省免费师范生(高等幼儿师范男生)培养就业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省辖市,由市教育局负责安排到公办幼儿园任教,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不得参加“专转本”等学习,在协议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专升本学习。据此,有些免费男幼师生认为“不能参加‘专转本’学习,意味着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缺乏动力”,这种学习状态的动力缺失,分配方向的确定无疑,毕业后工作环境的相对稳定都使他们缺乏对人生职业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学业上容易养成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的惰性,再无初中时求学上进的内驱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无疑成为摆在免费男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心理状况复杂,合理的减压机制有待于完善

免费男幼师生与其他幼师生相比,在入学方式、学习发展目标、培养观念、就业去向和方式等方面都有政策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契约性,刚刚走进校园的免费男幼师生们因为成绩优异,食宿免费,就业保底,在外人看来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幸运的光环,部分免费男幼师生因此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但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艺术课的要求的提高,使得他们在技能技巧课上与女生和有一定功底的非免费男生相比存在的差异逐渐显现,如果不能采取措施勇敢面对、及时弥补,相反笼罩在免费生的光环下自我陶醉的话,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而最终面对现实时,他们原有的自信满满不但消失的无影无踪,反而容易走向自卑的心理极端,非常不利于免费男幼师生的健康成长。

还有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是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承担上高中、读大学的相关费用,因而中考时选择报考免费男生来减轻家庭的压力,这种家庭贫困导致的权益选择和中考时成绩优异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会使初入校园的免费男幼师生心理状态时而极度自卑时而极度自负,在重视艺术课学习的幼师校园中,他们会更加自卑,羞于自我表达,放弃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成为学校的弱势群体,被大家遗忘在偏僻的角落。此外,还有部分免费男幼师生存在着对专业选择的困惑和未来前途的担忧,担心将来到基层幼儿园和落后地区任教,工资待遇水平不高,自身的抱负无法施展,由此产生了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

3.权利义务失衡,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亟待形成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省财政每年为每位免费男幼师生提供1万元的资助。而毕业后,这些学生也要履行免费师范生的义务:毕业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不少于五年。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也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然而,部分学生过多地关注“免费”的权利,而忽视要履行的“义务”,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做好将来承担学前教育工作的思想准备,时而流露出不愿遵守协议的念头,这种只愿意享受免费权利不愿意承担相应义务的问题,暴露出了一些学生诚信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淡薄。有些学生担心免费生服务期的相关规定会限制自己的学习深造,与其他升入高中将来进入大学的初中同学相比,他们有时会觉得得不偿失,后悔自己的选择。

三、积极探索免费男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1.政府强化责任,进一步完善免费生各项相关配套措施

加强幼儿园男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宣传、培养、培训、管理、待遇等一系列的关键环节,需要从政府的层面跟进配套设施。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调整社会各界对男幼师的认识,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和队伍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前教育事业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之一,让幼儿教师职业得到从业者内心的悦纳和价值的认同,让幼儿教师获得合理的回报和福利保障,规划出每一个从教者对职业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要进一步改革男幼师生的免费教育制度,进一步细化各项具体的制度安排,确立全面系统的问责机制、淘汰退出机制和资金保障、监督机制,真正把解决免费男幼师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确保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在政府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辅助,对幼儿男教师真正实现情感留人、待遇引人、事业迷人,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男青年走进幼儿园成为一名终身致力于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2.学校开展活动,多一些对免费男幼师生的人文关怀

针对免费男幼师生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采取扬长补短的相关措施,充分发挥他们文化课的优势和逻辑思维上的特长,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逐步渗透职业理想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职业理想教育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也包含对事业成就的追求,江苏省实施学前教育男师范生免费教育,希望吸引的是具有爱心、喜欢儿童、热爱教育的有志男青年,而不是那些仅仅把读免费师范当做权宜之计和职业跳板的人,部分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归根到底是没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学校要通过举办名师和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会、尊师重教政策报告会、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使免费男幼师生明确学前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江苏省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战略意义、幼儿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作用,从而引领他们在学前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

(2)开展感恩诚信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在免费男幼师生的感恩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举办专题讲座,挖掘和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免费师范生,让有感恩之心的人讲感恩,让同龄人讲感恩,使免费男幼师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还可以邀请知名的道德模范宣讲先进事迹,积极挖掘本校出现的学生先进模范人物,开展“道德之星”、“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等评选活动,引导免费男幼师生把学会感恩作为改造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让其感受到道德模范就在身边,产生对道德的认同心理和情感。

同时,通过营造诚信氛围、开展主题宣讲和介绍法规政策等多种方法,加强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幼儿师范学校五年以至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始终能够持有“教育是光荣的事业,献身教育我无怨无悔”的认识,信守承诺,献身教育。也可以让免费师范生联合签署一份信守“免费师范生协议”的承诺书,通过书面形式对其予以警示、教育和约束。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对免费男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不仅生活学习上要关怀备至,心理健康上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要根据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在环境适应、课堂学习、社会交往、职业规划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学校要建立心理档案,跟踪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教育和引导他们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加强正面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教师要了解免费男幼师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对于这一群体中存在的错误想法和不良情绪要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节。引领学生学会平衡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训练之间的关系,提升其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时推进免费男幼师生校际间的交流,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明确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不是无条件的免费,它是以就业的承诺和协议为基础的。免费男幼师生应该信守承诺,在五年的学习之后,主动回到签约地工作。如果免费师范生只强调自己享有的权利,忽视或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应启动相关退出与问责机制,这势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损害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对免费师范生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在以后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厚云, 方明.美国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 2001, (2)

[2]江娇. 江苏教育厅解读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政策[N].江苏教育报. 2010-05-20(3)

[3]傅文第. 谈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及主要方法[J].黑龙江教育, 2001, (Z2)

[4]葛春娱. 大学生感恩教育思索[J].文教资料, 2011, (2)

[5]庞明珍.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和途径[J].当代经济, 2008, (11)

[6]高平.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我无怨无悔[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1, (7)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2

一、设立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合理课程设置应制定合理课程计划。中职幼师学校应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开设符合其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课程。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规划相关课程学习,如专业技能、专业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课、实习实践课应如何合理开设。目前,许多中职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照搬学前教育专科、本科或同类学校课程设置,仅从学校和教师课时出发,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忽略学校特色,重复开设课程,或课程重理论学习,或重技能、不重视公共课程学习等,导致学生产生过于强调技能或理论学习,学习困难、厌学等。因此,认真规划课程计划,给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指导方向,且结合幼儿园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合理设置课程,既不能仅重理论、重技能,也不能盲目开设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理论课程。华东师大王振宇老师认为:公共基础课程要凸显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后续发展潜力。教育理论课程必须高度凝练反映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既要体现学科的精华,又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懂得她们的言谈举止,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蕴含的需要。所以,在课程学习中应适当加强理论课程比重,如第一年课程应加重公共理论课程学习时限,让学生对各方面知识有初步了解和认识,积累知识经验和培养兴趣。此外,第一年也要渗入教育理论课程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应持续三年,比重逐年增加。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幼儿,了解学前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学前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在学前教育中以科学方法指导实践,更好地把握好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关系。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首先,从源头上把关幼师师资来源,这对教师专业素质起关键作用。只有开源,才能做到节流。如,可借鉴德国、奥地利等国家,提高入学门槛,严格要求学生入学能力。其次,实行严格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管理,以求获得优秀幼教资源。根据幼儿园不同工作者制定不同层次幼儿教师准入标准,尤其对幼儿教师,应进行严格考核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等。第三,学校可采取学分制。要求学分达到多少才能合格毕业,不合理者不予毕业,严格把关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第四,严格考试评价制度。根据开设的课程制定合理的考试评价机制,各学科设立不同考评方法。此外,函授也要严格把关。很多幼儿园为提升教师学历,经常在假期安排教师去参加函授课程学习。目前,很多幼儿教师把函授学习当作获取学历的一种手段。由于没有严格的考试机制,造成教师轻视函授学习,甚至代学替考为数不少,培训中教师经常被动。应严格把关学历质量,变被动为主动。实行注重实践评价,如观察与评价模式,即通过现场督察、同行指导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评价人员包括园长或校长、同行等;探究培训模式,包括教师研究小组、教师调查、教师合作组等,重视在职幼儿教师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

三、提供学历提升平台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能力 就业导向 课程设计

一、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幼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特色,我们学校创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合格+特长+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永州市培养了大量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等优点的幼儿园教师。

1、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为先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弘扬个性是现代学生观和学生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师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提高学生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生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长满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民意基础,政府放心是学校办学的重大责任,技术先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管理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幼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活动课等,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重视在某些技能课之中。我们认为,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

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既要考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需要,又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职业选择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结构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选修课程”等模块,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实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将原有繁杂的课程整合为几门课程,并确立为艺术与技能、社会与适应、科学与能力、心理与健康、语言与交往、教育与科研、生涯与潜能开发等课程,从而突出职业能力教育要求。

(2)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书结合

幼师生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园从教,这就要求幼师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因此课程设计要把教师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同时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内容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职业技能的培养。

(3)增加实践模块的课时量和课程类型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如弹、唱、跳等基本技能基础差,不增加这些技能训练时间是很难学到技能的。在这方面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课程的类型上,可开展各类见习、实习活动,还可针对家庭、社区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学前教育社会咨询、临时寄托办、亲子活动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幼师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幼师专业应根据这一理念在开展普通话、弹琴等操作技能的等级考试外来构建得到幼儿园和业内人士认可的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建立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幼师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幼师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与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了合作关系稳定的幼师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幼师生做好入职准备,所以在职场训练中,幼师生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学校应安排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幼教科研方法、撰写教学心得、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

(3)安排幼师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可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师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也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工学结合段、顶岗实习段。我们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志于此的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4

    【论文摘要】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幼儿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遵循这些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才能对幼儿感知觉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是幼师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之一,幼师心理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要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如心理活动主要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矛盾,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要使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幼师心理学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教师人文意识的培养,心理学教学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未来的幼儿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应该注重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之更多地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工程师”。由于幼师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深奥难懂,讲解枯燥乏味;但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却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指导性。幼师心理学教学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保证教学目的的师范性上来。对于刚刚步入幼师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基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和陌生的。他们的认知及个性发展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学习心理学,总想自觉不自觉地把心理学知识和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他们内心体验的误差,或自卑,或自傲或是不系统,或是自我矛盾。可见幼师心理学的教学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们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1 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迅速融入教学过程

    作为幼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心理学,应做到从一般规律到特殊规律的纵向有序及同层次学科的横向结合和有机联系。要以快速高效地提高幼师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素养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材结构。教材的结构是幼师学生形成心理学认知结构的依据,教材的结构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越接近,就越易使幼师学生将所学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紧密结合学前教育学、教材教法、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以及心理测量、幼教科学研究等学科,丰富充实幼师心理学的内容,真正能用科学理论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尽可能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融入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思维,紧紧跟随科学时展的潮流,及时触摸心理学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沿,使学生能领悟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转变封闭式的教育观念,转变“重知轻能、重专轻宽、重智轻德”观念。要以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活动为主线,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适合幼师教育的心理学的教材结构。这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学认知结构。最主要的是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幼师心理学的积极性为目标,合理组织教材内容。要强化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幼师学生掌握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在设计课程结构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典型的心理现象的解释、诊断和控制的内容,提高对心理学概念、原理阐述的可操作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的日程中,针对幼师学生年龄小、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相关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学生自我修养以及人生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教育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从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幼儿心理学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幼师心理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多看、多听、多想、多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即调查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形式,调查问题有哪些,调查步骤如何,结果如何分析等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还懂得了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幼儿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查了解。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帮助学生学会选择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测量和标准化测量。让学生从幼儿的活动中去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量,也能根据一定的测试目的和要求设置和编制出简单的心理测试量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邀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介绍经验与成就,跟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取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种亲临现场、亲临其境、亲临教师的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心理学中“教”与“学”背景知识的融合,而且锻炼了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了心理学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从而巩固、理解、运用和消化已学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3 坚持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清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幼师心理学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在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以大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独立地去获取知识,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再给以重点讲解。在教学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借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便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有效地做好知识的传递工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要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程学术报告,介绍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以报告为契机丰富课程学习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吸引学生参加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4 充分利用课外知识,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心理现象虽然复杂多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它终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大多数心理现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许多心理现象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它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后不断观察周围和反思自我,举一反三,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能学有所用。典型案例中心理现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典型性,它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观察不到的;同时又能科学的解释心理学中最为基本的心理规律和现象。古今中外这样的典型案例很多,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和间接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学作品是一种间接知识,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虚构的“间接知识”,经过选择,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近似的“典型案例”。在心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及其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现象分析,具有特殊的效果。引导学习者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或同伴曾遇到的心理体验或困惑作为心理学教学资料,充分提取过去的认知经验,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学习问题、感情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意识偏差等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重要话题,这不仅对学好心理学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本身心理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怎样帮助学生解决由生理上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理应成为我们心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科研水平 提高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3]郭力平.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

幼师毕业实践报告范文6

本校在读110名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习惯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课堂上有85%的学生能自觉完成作业,52%的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这表明学生还是会愿意参与英语课堂学的。但是调查还发现只有33%的学生热爱听英文歌,28%的学生能注意听其他同学做口语练习,26%的学生认为说英语出错会很丢人,18%的学生会听英语录音跟读,16%的学生会自觉记单词。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良,对英语兴趣不大也影响了她们英语学习的效能感。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分为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显著的阶段。第一次周期将成为一个“循环圈”,将持续进行下去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本行动研究分三轮进行,中职英语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幼师英语》课程6个单元内容,所选取应用翻转课堂的内容是占5个课时,与传统课堂交替进行。

(一)主要工作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视频、设计学生的学案及准备课前学习的各种资料,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

2.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情况、反应以及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撰写反思日志。

3.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常用的聊天工具开展混合学习,监督学生课前课后合作探究学习。

4.组织及指导学生进行课上讨论、思考、自评互评,给个别学生或小组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的作品录制及上传。

5.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价和学习报告。

6.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和毕业生对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师英语作用的评价。

(二)观察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学习者进行课堂观察、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口语练习与测试、规范性考试、学生自评互评记录、教师日志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

(三)反思活动

主要通过分析学生口试和笔试成绩的量化数据、汇报评价记录、课堂自评互评记录、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结果、学生口述的评价意见、个别访谈、教师工作日志等描述性文字材料进行反思。

三、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一)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1、成绩分析

在三轮行动研究中,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交替进行,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二某班学生都先进行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测试,再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学习测试。通过比较全班在各个测试中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分析。

(1)口试。三轮研究口语成绩来看,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有明显提高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而且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2)笔试。从三轮研究笔试成绩来看,翻转课堂下学生的笔试平均成绩由73.79到78.02,呈直线上升趋势,幅度超过2分,而传统课堂下学生的笔试平均成绩上升变化不大,由69.79到72.92,每次提升幅度小于1分,但也说明适当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

(3)教学活动展示。教学活动展示的成绩就是课堂上学生进行的两次模拟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以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翻转课堂下学生的模拟教学表现平均成绩由76.83到84.42,每次提升幅度约为4分,而与传统课堂下学生的成绩由75到76.88分,差距在第三轮后明显加大,说明行动研究中改进措施对学生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学法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上起到必要的作用。

2、翻转课堂各阶段效果分析

(1)课前学习的完成情况

在第一轮的观察和调查统计中可知课前微课学习的情况不理想,平均得分只有2.43分(总分4分),大约只有41.67%的学生看视频等资源。在第二轮开始加强了课前学习的引导,加入任务纸和进行课前线上检查,第二轮课前学习情况2-3分评价的占82%,第三轮增加案例视频和课后巩固测试,结合评价策略的改进,加强了督促学生的课前自学的力度,评价在3-4分的站63%。说明通过教学设计和策略的改进,学生的自学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2)课堂学习情况

从第一轮行动研究观察结果统计发现学生不大愿意参与讨论,因为没进行课前学习,或者没有把握好学习重点而不知从何讨论。第二轮行动研究对课前学习设计做了细化,学生掌握了重点和方向,而且对课堂流程也开始熟悉,课堂讨论比第一轮研究热烈了许多,2-3分评价的占64%,4分占15%,更有同学能主动发言,表达意见;第三轮行动中,学生开始驾轻就熟,无论是游戏的讨论、展示前的讨论还是展示的自评互评都表现的大方和大度,3-4分评价占77%。三轮的课堂教学活动成绩也可以说明学生的讨论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3)各阶段实施情况小结

在三轮行动中,学生的表现一轮比一轮好。课前学习从“无法完成”到最后大多数人可以按时完成;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害羞、尴尬、爱闲聊变得大方而大度,积极踊跃。说明课前学习资料、集体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的气氛都吸引着学生去学习和参与。

(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

1、问卷调查结果

三轮行动研究结束后,就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参加行动研究的学前教育专业职二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前学习阶段情况、课堂活动阶段情况和翻转课堂总体情况三部分。总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100%。

(1)课前学习阶段调查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的不断修正和改善,课前学习的资料从量和度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生能掌握知识和技能,40%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互动交流上,由于住宿生较多、无线网络未能在校园普及等客观问题,学生多倾向于直接的面对面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方式。

(2)课堂活动阶段调查

经过三轮行动研究的不断修正和改善,经过课堂学习,学生比较接受这种课堂模式,在课堂学习中能积极思考,相互分享,熟练掌握技能,课堂学习效果明显。

(3)总体情况调查

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70%以上认为能学到个能多知识,60%认为知识掌握更长久;70%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比较高;70%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利基础知识的深入掌握,40%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教学,40%表示可以接受。可见,翻转课堂模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2、访谈结果

经过前两轮的访谈,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做了修正,第三轮的行动研究结束后,对优、中、差三种参差的学生个案进行访谈。学生表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比较喜欢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还有知识回顾环节。本来像催眠的英语课变得让她们有兴趣去学。由此可见,课前学习和课中互动的环节所采取的策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都有不同的正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