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1
1中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比较
1.1数据来源及处理数据全部来自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长期缺乏直接的可资使用的民营企业的全部数据,因而需要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①统计口径: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②企业结构分类:本文仅分为两类,即大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③指标数据的获得:第一步,规模以上的全部民营工业企业的指标值=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值-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指标值。第二步,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的指标值=大中型工业企业指标值-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指标值。第三步,规模以上的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的指标值=规模以上的全部民营工业企业的指标值-规模以上的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的指标值。
1.2基于市场视角的中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比较从市场(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在中部四省中,企业效率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出现的整体趋势是:从主营业务来说,对安徽省贡献最大的是2009年0.9498042。在2010是0.3627665,在2011年0.5533325,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江西省的权重在2010年达到了负值的地步,湖北省也是处于低迷状态,一度出现负值的状态,湖南省在2011年达到0.5866015,从这点可以看出,中部四省的企业效率都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效都很甚微。湖北省在这点上更是十分不足的,说明湖北省经济的发展还是依托于传统的产业,并且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见表1所示。企业结构对安徽省贡献最大的是2011年为0.550478,企业结构对安徽省贡献最小的是2009年为-0.92737。企业结构对江西省贡献最大的是2010年为1.587223,企业结构对江西省贡献最小的是2011年为0.79。企业结构对湖北省贡献最大的是2011年为1.221043,企业结构对湖北省贡献最小的是2009年为-1.17718。企业结构对湖南省贡献最大的是2010年为1.212456,企业结构对湖南省贡献最小的是2009年为0.53734。企业结构的变化对江西省的影响最大,说明江西省这些年发展旅游行业也收到了一些成果。湖北省在近年来对企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产业结构还是存在着不合理的部分。从主营业务来看,企业的结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著的。湖南省的结构竞争力对区域的影响在中部四省中排在第一位,达到1.221043。最低的是安徽省在0.55左右。不仅为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经济学解释,也为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也是指导中部省份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确定相应的目标,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一个道路。企业效率对总量的贡献率普遍偏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湖北省的现象尤其突出,企业效率一直处于负值的状态。
1.3基于财政视角的中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比较从财政税收角度看,企业结构对安徽省贡献最大的是2011年为0.1828268,企业结构对安徽省贡献最小的是2009年为-0.757719.企业结构对江西省贡献最大的是2010年为0.9932448,企业结构对江西省贡献最小的是2011年-3.926946。企业结构对湖北省贡献最大的是2011年1.6658287,企业结构对湖北省贡献最小的是2009年为-4.116814。企业结构对湖南省贡献最大的是2009年为1.3191002,企业结构对湖南省贡献最小的是2011年为0.5283798。在中部四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数据的变化幅度很大,说明中部地区的企业结构并不稳定,而且对各自经济总量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见表2。企业结构竞争力的变动对中部四省的民营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财政竞争力以及自身的竞争力的影响在年度间是不平衡的。其中尤其以江西省最为明显,在2011和2009年之间相隔很大,超过300%。在中部四省的发展中,经济的波动性很大。
1.4基于利润视角的中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结构竞争力比较从企业自身的利润角度加以说明,在2009年,安徽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46025,江西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30.52278,湖北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5570084,湖南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7559002。2010年,安徽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0714182,江西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6560447,湖北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4152642,湖南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为0.4211041,见表3所示。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各地区存在的差异很大,在部分省份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但是在2010和2011年又慢慢步上正轨。而中部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总体数量的增长来拉动的。是通过不断的扩大自身的规模来提升的。同时也表明中部地区的发展主要是靠铺摊子,拉大自己的规模而发展,而不是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从企业自身利润来看,企业结构竞争力的变动对中部四省的民营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财政竞争力以及自身的竞争力的影响在各地区间是不平衡的。江西省2009年的贡献率是-30.52278,湖北省2009年的贡献率是0.5570084。说明中部四省在各自的发展中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难看出整个区域的发展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发展状态。同时可以看出企业效率和企业的结构问题,企业效率对总量的贡献率普遍偏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湖北省的现象尤其突出,企业效率一直处于负值的状态。企业效率对总量的贡献率普遍偏低,始终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结构竞争力贡献率始终是高于企业效率的贡献率的,规模最终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在自身的壮大是十分重要的。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引导和政策优惠的吸引程度不高。
2提升中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2.1提升中部四省的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经济效率中部四省的城市空间不但为创新的产生提供了市场,也为创新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撑。中部地区作为一个科教密集区,在人才的培养上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新技术优势明显,科技实力雄厚,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中部城市要形成创新联合体,研讨创新机制,联合四省力量,释放经济活力。建立创新联盟,搭建科技创新的公共平台,资源成果共享;开展产业合作,比如光伏产业,与其遍地开花,不如四省合作形成产业链,共同做大做强。
2.2认清自身的优势,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海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中部四省应借助极为便利的天然地理优势,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产业互补为纽带,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例如安徽省依托富集的煤炭资源优势,可以积极推进煤电联产,加速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江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江西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北省的人才供给和铁矿资源,为湖北省工业的发展做了铺垫,而湖南省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一直引领者年轻人的眼球,加强四省之间的区域合作,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走一条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2.3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同类企业的横向集聚和不同层次企业的纵向集聚,有利于企业群的形成,促进企业结构的升级。由于企业集聚,还会产生联合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不仅使一部分交易内部化,以降低整个企业群的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得劳动力、基础设施、信息、中间投入和技术专业化,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融合。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2
【关键词】债务期限;公司治理;成本;信息不对称
1.引言
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已有40余年了,从Merton发表的“公司债务的定价:利率结构的风险”一文开始,逐渐地形成了与债务期限结构有关的理论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债务期限的研究比较欠缺,始终依赖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将理论照搬应用于本国市场当中。由于是在拥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背景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的理论,因此其理论并非完全适合于我国市场环境之中,同时国外理论在本国市场中的验证依然比较片面。对于债务融资问题本身,在我国市场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有企业依赖着政府的间接力量,能够有效解决融资问题,并能够获得较长期限的债务。然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成熟的管理层,而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评级,以此才能确保企业的融资。在总结有关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债务期限的长短受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与债务期限的选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公司治理能够缓解成本问题并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又由于不同期限的债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债务成本、债务偿还计划,间接的影响着管理者的经营激励。表明不同的公司治理与不同的债务期限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将借鉴前人的实证分析,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和政治管理性等四个方面为起点,引入六个解释变量和三个控制变量对企业的债务期限选择倾向进行系统的分析,进一步验证国外理论在本国市场中的可行性。
2.研究假设
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发表的“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中”首次提出了有关成本问题。并指出成本的产生是由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所造成的,并形成了股东与管理层和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因为利益冲突的存在,导致了投资过度、资产替代、投资不足以及管理层的壕沟效应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表示,对于控制成本的增加,其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缩短债务期限。由于债务期限的缩短会使企业不断面临偿还债务本金、利息的压力,并且持续的增加短期债务,会提高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因此能够约束股东与管理者的不良投资行为,以此来降低成本[1]。公司治理也同样对债务期限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公司治理的有效程度,直接涉及到成本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成本、缓解股东与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起着替代短期债务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呈负相关性。
Shleifer和Vishney(1997)提出了,一定水平的股权集中,能够加强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管理,进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并起到替代短期债务缓解成本增加的作用。但是股权过度集中于大股东时,同样会激化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则又一次提高了增加成本的可能性。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具有一股独大的股权特点,因此需要缩短债务期限,以减少成本。
假设2:国有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呈正相关性。
国有持股比例的存在使得债权人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上升、随之也降低了违约风险的评估。国有持股不仅为企业获得有力的国家支持,而且在财政补贴中也将会优于其他企业。因此,即使企业的偿债能力或是盈利能力较弱,企业依旧能从银行中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
假设3:独立董事比例与债务期限呈正相关性。
在股权分散的证券市场上,问题主要表现为股东与经理之间的问题,而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监督管理层利用个人的运营权侵占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然而在股权集中的证券市场上,问题则更多地表现为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问题,此时独立懂事的介入,不仅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成本的产生,无需用短期债务来抑制大股东的掠夺。
假设4:董事会规模与债务期限呈负相关性。
Jensen认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失去其相应的凝聚力,反而会受到经理层的控制。由于规模的扩大,将会导致其内部性质变得多样化,削弱了内部的凝聚力,此时经理层们会利用这些漏洞,实际控制着企业,激化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问题,可见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不会带来高效益的决策,只会加重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问题,此时则需要通过短期债务来控制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
假设5: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呈正相关性。
管理层持股能够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相一致,能够抑制管理层为满足个人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由于管理层在获得公司股份之后,其职能从单纯的经营者转变为企业的所有者,因此会谨慎投资,使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显然,股权激励方式起到了降低成本的作用,替代了以短期债务抑制管理层恶意扩大投资的行为[3]。
假设6:政治关联性与债务期限呈正相关性。
在我国现行的股份制企业中,大多是来自于国有企业股份改革而来的,因此企业中有不少高层领导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并且与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企业领导在政界上的地位,给予了公司无形的帮助以及受到更多的优惠待遇。企业会通过这一政企之间的关联作用,能够轻松的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信誉,便轻松融资到长期稳健的债务。
3.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的观测对象为2012年的320个民营企业,共有320个观测值,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3.2 样本选取
(1)剔除了近两年的ST和SST等财务状况不稳定的企业和数据不全面和异常的企业。(2)剔除了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由于这两个行业有自身特性,特别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主要流动资金来自于债务,因此与其他行业不能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不考虑这两个行业。(3)剔除了国有企业,由于本文在选取解释变量中涉及到政治关联性问题,因此将政治特性显著地国有企业不考虑在内。(4)剔除了在B股和H股,具有关联上市的企业,由于本文只针对在A股上市的企业,若存在关联上市,其内在的财务状况会受外地的影响,无法如实体现本国的实际状况。
3.3 变量定义
对于债务期限结构的衡量方法大致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法和增量法两种。资产负债表法是一种存量法,然而增量法是以新增负债为基础进行衡量的方法。由于本论文只涉及到2012年一个年度的数据,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定义为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其变量符号为Y。
3.4 模型设计
其中为常数项;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代表债务期限结构;代表公司治理因素;为随机误差项,且满足零均值、等方差为的假设。
4.实证分析及结论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二是对所有观测值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后的结果。首先,从长期债务占总体债务的比重来看,其均值为13.07,最大值为90.41,而最小值为0,表明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短期债务占有很大的比重。其次,从公司治理中来看,第一大股东的均值接近30,最大值达到了85.23,整体上第一大股东的占有比重较为平稳,少数企业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容易形成过度投资等问题的出现,需以短期债务来抑制股东的行为;国有持股、管理层的数值来看,其所占比重很低,均值为1.2和2.89,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很难通过提高持股比例来激励管理层;独立董事和董事会规模的均值在36和8.7。显然,独立董事的比重较低,在借鉴国外理论时表明,独立董事占有整体董事会的60%为最理想的比重。
表二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逐步回归分析
由表三可知,其调整后的R2值为77.4%,具有很高的解释力度。在逐步回归分析过程中,最终进入模型当中的变量为独立董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持股比例和政治关联性。然而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以及三个控制变量都未能进入到回归分析当中。
4.3 结论
本文以2012年的截面数据,从静态视角对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债务期限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采用了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其检验结果表明:(1)独立董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首先进入了模型之中,并与债务期限呈正相关性。其调整后的R2值为73.5%,有较高的解释力度。这一指标验证了,独立董事对监督管理层以及股东行为的有效性,并且对降低成本有显著作用。(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样以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入了第二个模型当中,并与债务期限呈负相关性,支持了假设。表明在我国民营企业中,股权集中现象很严重,大股东的持股数量偏高,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终造成了“一股独大”局面的出现。(3)国有持股比例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入了第三个模型当中,并与债务期限呈负相关性。表明国家在企业中的缺位现象较为严重,未能有效监督管理层,进而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融资偏向于短期性债务。(4)在最后的模型当中政治关联性以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入了模型当中,与债务期限呈正相关性,其最终的调整后的R2值为77.4%,拟合优度很高。实证表明,高层领导的政治关联性对债务期限的选择有显著地影响。然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是我国制度建设不健全所造成的产物,使得市场资源受到不公平的分配,因此应加大对法律,金融体系等制度的建设,使市场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Jensen.C.and W.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6):305-360.
[2]Shleifer and Vishney,Robert W A.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malof Finance.1997(52):737-783.
[3]肖作平,李孔.负债到期结构:理论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4(3).
作者简介: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利结构; 盈利能力; 利润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机搭配和比例,包括企业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项目构成和各盈利项目占总收益的比重两方面(夏兰和谢志英,2010)。对企业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清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把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盈利结构质量较好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持续、稳定的来源(张政,2013),具有较强的核心盈利能力,从而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钱爱民等,2009)。
一、反映企业盈利结构的关键指标
根据利润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公司盈利结构通过对毛利、核心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分析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四个指标不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而且他们之间存在逐次递进的关系:首先,毛利作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配比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为负或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弥补日常的期间费用开支,企业将缺乏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润是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业绩,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自营性活动的盈利能力;再次,营业利润是在核心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活动业绩后形成的,不仅考虑了自营性活动的成效,同时也考虑了投资性活动的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最后,利润总额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营业利润基础上,包括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偶然性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即非正常利润。换言之,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最终结果。
四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盈利结构分析框架
根据利润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盈利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况,将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毛利盈利组和毛利亏损组,毛利盈利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将毛利盈利组样本按照核心利润的情况,分为核心利润盈利组和核心利润亏损组,核心利润盈利组公司的收入能够补偿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再次,将各组样本进一步按照营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盈利组和营业利润亏损组,营业利润盈利组公司在综合考虑了自营性活动及投资性活动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将各组样本按照利润总额分类,分为利润总额盈利组和利润总额亏损组,利润总额盈利组公司在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共同影响下具有盈利空间。据此,将公司的盈利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见表1。
根据公司的盈利结构类型,可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对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判断方法及建议见表2。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纳入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样本2 429家,其中ST企业56家,数据期间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色诺芬经济金融数据库。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各利润指标的分布状态见表3。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据盈利结构分析框架,计算各组公司的盈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4。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从毛利率的整体状况看,盈利和亏损企业分别占比98.4%和1.6%,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能够被收入所弥补,企业产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从核心利润的分布情况看,该指标为正的企业均来自于毛利为正的企业,且在全体企业中占比为79.8%,说明我国超过2/3的上市公司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够在弥补成本、相关税费及期间费用后仍有盈余。
3.从营业利润指标看,首先,盈利企业占比83.6%,说明企业的自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次,该指标为负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占比1.5%,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性活动亏损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由盈转亏;最后,该指标为正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负的占比5.1%,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收益的影响使企业转亏为盈。
4.利润总额指标显示,盈利企业占比90.8%,说明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指标与营业利润指标表现不一致的企业占比为7.6%,其中,0.2%的企业营业利润为正,但利润总额为负,7.4%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负但利润总额为正,这说明这些企业的营业外项目所对应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业扭转了营业利润的亏损局面,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较正常公司与ST公司,可以发现:(1)ST公司中毛利为负的公司占比远大于正常公司,说明ST公司的产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公司比例为29%,远低于正常公司的80%,说明ST公司的自营性活动盈利能力偏低;(3)通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中营业利润为正,同时利润总额为负的公司占比为0,但营业利润为负,同时利润总额为正的公司占比为31%,说明我国ST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为负,占比18.6%的公司毛利为正,但核心利润为负,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4的公司产品收入不能或仅能勉强弥补成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毛利空间。这些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定价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协调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关系。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差异能大概反映出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存在正负差异,说明在这些企业中,资产被配置在自营性活动还是投资性活动中,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异,这些企业应注意协调资产在两类活动中的配置份额,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增强日常活动的盈利能力,转变部分企业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项目扭亏为盈的现象,说明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度依赖非经常项目,这是利润质量低下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企业应警惕正常经营活动的亏损问题,注意调整整体经营战略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夏兰,谢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探析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0(9):30-31.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4
结构分析是在同一财务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进行比较,以某一关键项目的金额为100%,将其余项目与之相比,以显示各项目的相对地位,分析各项目的比重是否合理。以这种百分比表示的财务报表,也称为共同财务报表,对应于我们平时以绝对数额表示的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有助于我们判断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否合理。一个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量优化其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并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匹配。从第一方面来讲,企业首先必须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不增加财务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次,需要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企业品牌等)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当然,对于这种合理性的判断必须依赖于企业与行业、历史等基准水平的对比。
在负债结构方面,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的现金流量通常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负债到期结构,保持充分的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与其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长、短期负债,以及各种负债方式(比如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公司债等)的比例。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将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威胁。
同时,企业还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资本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提高负债固然可以使股东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一旦超过一定的临界点,过高的负债比率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
在实际的结构分析中,资产负债表一般以资产总额或权益总额为100%。但根据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侧面的不同,也可以灵活选用其他资产负债表科目。比如,如果要了解的是流动资产的结构,就应该采用流动资产总额作为分母。
2.利润表的结构分析
通常是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共同基数,然后再求出表中各项目相对于共同基数的百分比,目的在于帮助了解企业有关销售利润率以及各项费用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可将前后几期的结构百分比报表汇集在一起,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的发展趋势。
3.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现金流入量的具体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具体去向,从而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并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进行判断。
薪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包括:
(1)总体结构分析。即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了解企业现金净流量的性质、来源与用途,及其对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影响。在分析时,信息使用者应特别关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信息。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的分析,结合比较现金流量表进行长期趋势分析,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的各种经营决策和指导思想对企业经营成果及其质量的影响。借此,分析者还可以进一步或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通常,如果在公司全部现金净流量中,经营性现金流量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公司净现金流量比较正常,否则,分析者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5
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会计准则提及现金时,除非同时提及现金等价物,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一般认为,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的损益表存在现金流量信息不足等缺陷,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人们提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供更多的现金流量信息。因此,从现金流量产生的背景来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1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般来说现金流量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如某企业现金流量表为:某企业当期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共获得现金480万元,支付职工工资奖金75万元,当期购置固定资产流出现金95万元,偿还银行利息18万元。同样,企业生效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涉及现金流入流出业务也可以分别归入以上现金流量之中,并在现金流量表中适当反映。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又走向哪里。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1.2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企业管理层编制会计报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益的信息;债权人和投资者通过分析会计报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因此,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管理层、债权人和投资者都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活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越大越好,因为这代表企业正常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大部分现金都来源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企业总是希望能进行现金交易,不愿赊销。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常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想方设法推销本公司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所有的销售也不可能都是现金交易。因而企业又面临一个及时收回货款的问题。产品销出后,企业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还应及时收回货款,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充足的现金能为企业带来一些不同寻常的购买机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应收账款等债权却不能像现金那样满足各种及时支付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资信状况不好,三角债现象严重,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形成坏账的可能性极大。
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现代企业讲究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目的,是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企业一方面要对内投资,即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直接和间接形式对外投资。对企业来说,投资支付了大量现金,虽有效地利用了企业闲散资金,同时又必须承担各种投资风险,如果企业能取得预期的相应现金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企业投资失败,就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后果。
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反映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能力,间接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投资之前,必然会认真考虑投资风险问题,只有被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投资者才会乐于投资。企业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则很可能是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因此,现金流量表从经营、投资和筹资三个不同方面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2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用现金流量表并结合资产负债表,计算一些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比率,对部分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2.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中不同项目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部分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包括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比分析。
流入结构分析分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入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现金流入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出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流出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入流出比表明公司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为企业换回多少现金流入,该比值越大越好,越大反映收回现金能力越强。
2.2偿债能力
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本息的能力,一般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传统财务分析中,人们根据资产负债和利润表来分析偿债能力。即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来计算流动比率。这些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作为流动资产主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变现能力差,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各种固定资产是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并不能代表其现实价值和未来获得能力。因此,许多公司账面上存在大量可用来偿债的资产,但其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以至于无力偿还债务而被迫破产。事实上,对企业来说,真正能用来偿还债务的是现金。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和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值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强制性现金支付比例=现金流入总额/(经营现金流出量+可偿还债务本息付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支出项目是必须强制支付的,如原材料的供应必须按时支付现金,职工的工资福利不能拖欠,到期债务必须偿还,各种税费必须按时上缴等。因此在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量应该满足这些强制性目的的支出,即经营活动支出和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该比例小于1,则表明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强制性现金支付的需要;比值越小,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差。
2.3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类似于获得能力分析,指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总收入、总资产、净资产等。销售现金比例=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该比例类似于销售净利分析,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变现水平。
2.4盈利质量分析
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6
企业的资金周转是以现金为中心而运作的,即资金周转以现金为始,以现金为终,获得必要的现金是组织生产经营的前提,也是投资者、债权人据以决策的基本事项。要改善经营管理,必须重视现金流量信息,因为现金流量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的。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
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都是企业某些方面经济活动变化的结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可以从现金流量中得到反映。
(一)项目现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的分析
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流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这种情况若出现在企业投产初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仍然出现这种状况,则说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问题,如销售不畅、到期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采取额外贷款融资、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拖延债务支付等方法来解决。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或虽大于零,但不足以弥补非付现成本。这种情况是指企业通过正常的购销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量能弥补经营引起的现金流出,甚至还有结余,现金流量处于平衡状态。
由于企业的成本由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非现金消耗)构成,非付现成本目前不会形成现金流出,但在以前或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必须要为之付现。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或虽大于零,但不足以弥补非付现成本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就不可能为非付现成本提供足额的货币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从短期现金流转来分析,企业只能支付日常开支,若经营风险加大、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或者当资金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就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的简单再生产。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刚好能弥补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现金流量的压力得到了解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的简单再生产,但还不能为企业投资发展等提供货币支持。
(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这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运行的良好状态。说明企业购销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弥补经营活动中的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而且有能力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如果这种状态得以持续,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起到重要作用。但企业应将多余的现金及时用于投资,否则,将影响资产的盈利能力。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即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权益性投资以及债权性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因回收投资、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之和。对于这种情况,应从投资活动的目的来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为企业以后正常生产经营的投资活动奠定基础,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其二,为企业对外扩张和其他发展性的目的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其三,利用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应具体分析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与企业的现金流出量之差小于零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做出否定的评价。比如,处于扩张中的企业发生这种情况,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表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的资金缺口,主要依靠对外融资、利用经营活动积累的现金进行补充、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资金等办法来解决。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即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说明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益;或者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对这种情况应进行具体的、进一步的分析。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即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在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投资扩大需要大量资金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零的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靠筹资活动解决。因此,分析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时,应注意资金成本、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判断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析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管理当局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还是由于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而形成的。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即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是因为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还利息、融资租赁等业务;或者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不需要对外筹集大量资金。但也有可能是企业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将剩余资金支付股利而形成的。
(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净流量结构和流入流出结构分析,其方法是以现金流量表中某一项目数字作为基数,再计算出该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以分析项目的具体构成,从而揭示现金流量表中各部分和总体结构的关系。
1.现金流入结构分析
现金流入结构分析反映企业现金总流入结构和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结构,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等在现金流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通过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企业现金的来源,把握增加现金流入的途径。
2.现金流出结构的分析
现金流出结构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占总流出的百分比,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是指企业各项活动在三项活动现金流出中所占的比例。
3.现金净流量结构的分析
现金净流量结构是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汇率变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全部现金净流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企业的现金净流量是如何形成与分布的,可以反映出现金收支是否平衡及其原因。
4.现金流入流出比分析
现金流入流出比是指当期流出的现金取得了多少现金流入的回报,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入流出比=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对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还可以采取和历史比较、同业比较的方法。和历史比较可以观察出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同业比较可以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健康成长的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正负相间的。
(三)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
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是把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有机的对比、计算和分析,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包括:现金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现金支付充足性分析和盈利现金充足性分析等。
1.现金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
偿债能力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债务人非常关注的财务信息。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偿债能力的分析,能够了解企业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如短期债务偿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但不能反映偿债支付的时效性,即债务在什么时点能立即偿付兑现。现金偿还债务充分性分析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现金流量表进行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可采用现金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偿付比率等指标。
2.现金支付充足性分析
现金支付充足性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还可用现金来支付如原材料购买和工资支付等其他各项支出。现金支付充足性分析主要采用的指标有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偿付利息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和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
3.盈利现金充足性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或收益的能力,盈利能力的高低是报表使用者共同关心的财务指标;是反映企业根本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盈利能力时,一般将利润与投入资金相比较。由于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受主观估计和人为判断的影响,是通过会计制度规范而由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是一个账面数字,未必有足够的现金流入;而现金流量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表现出来的,它不但表现在账面上,而且经营者可以随时动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获取经营现金流量能力即盈利现金充足性进行分析,作为对盈利能力评价的补充。进行盈利现金充足性分析的主要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现金盈余指数。
二、现金流量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企业经营发展所处的不同时期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从经营活动获得现金能力的大小。在通常情况下,当企业处于产品的开发试制阶段时,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的能力较差,同时为扩大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必然加大投资支出和营销活动,使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企业更多地依赖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时,产品的营销能力较强,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支出减少,导致企业对筹资需求的降低,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比重下降;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达到最大,并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由此也会导致企业对筹资需求降低;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延伸而进入衰退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运用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资料开展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评价时,必须联系企业生命周期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注意企业的经营特点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经营特点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实行对外扩张战略的企业,常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这类企业会随着投资项目的好坏决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比重大小,因此表现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重不一定居于主要地位,企业的现金流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投资项目效益的好坏和投资资金的需求状况;而实行内部发展战略的企业,主营业务突出,其现金流量主要取决于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取得现金的能力居于次要地位。
(三)关注市场环境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市场环境是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它的改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当市场环境处于收缩阶段,产品销售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清理应收账款和处理存货提高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时,由于市场的萧条,企业新增和重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出会减少。因此,在这一阶段,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仍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为主。当市场处于经济恢复并进入扩张阶段,产品销售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增加,刺激着企业对外筹资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在这种市场环境中,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是企业获得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会减少,甚至出现负数。
(四)现金流量的分析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层的管理决策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产品季节性很强的企业来说,在旺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会大量增加;而在淡季,为了在旺季销售更多的产品,企业会增加原材料的购入,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存货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就会大大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会出现负数。另外,企业管理层如果为了在某一段时间里满足大额定单的需要或是预测产品在未来销售价格会有较大的提高而加大马力生产,导致这一阶段的产品销售下降,也会出现经营活动为负数的情况。
(五)现金流量的分析应灵活多样
1.单期分析与多期分析相结合
单期分析是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基础,而多期分析将企业历史分析资料进行连续对比,不仅能够提供某一特定时期现金流量的标准,而且可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判断现金流量结构分布的合理性,且有利于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2.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资料相结合
单一现金流量表的信息是有限的,分析时必须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提供的资料,通过对现金充足率的分析,获得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收益质量的高低和现金流量是否平衡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