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1

【关键词】 电力施工 信息系统 安全

笔者就职于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四川电力建设三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电力施工企业,拥有众多的施工项目,分散在国内外各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开发并使用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包括公司OA办公系统、数据报表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邮件系统等。由于公司是一家大型电力施工企业,主营业务为电源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大、项目周期长、生产环节繁杂、参与人员较多,因此信息系统的数据流链条较长、信息采集点较多,且包含大量公司商业秘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是公司异常关注的重点工作。本人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信息系统保障工作经验,现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从宏观角度可以分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组织与管理、信息安全法规与标准化工作、信息安全技术工程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主要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建立与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广泛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其认证标准对企业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公司作为一家大型电力施工企业,未雨绸缪,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了相关的体系建设工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相关标准有ISO/IEC27001和GB/ T22080,主要有规划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改进四个过程。

1、在规划建立阶段,公司参照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经验,确定了公司ISMS组织结构范围、业务范围、信息系统范围和物理范围,制订了ISMS方针,确定了风险评估方法。2、在实施运行阶段,公司制定了风险处理计划、实施风险处理计划、开发有效测量程序、实施培训和意识教育计划、管理ISMS运行。其中,工作重点是对具体风险的有效应对与控制。公司针对面临的各项风险制定了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对每一项风险的处理优先顺序、处理措施、所需资源、责任人、验证方式进行了详细定义,确保风险管理的可执行性。3、在监视评审阶段,公司通过日常监视与检查、内部审核、风险评估、管理评审等活动确保整体监控水平。4、保持改进阶段,公司主要活动为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各个管理不符合项,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科学分析,并采取最优的处理措施。

信息安全组织与管理是对公司信息系统参与者的针对性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组织管理与外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组织管理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公司的信息系统由于信息采集点较为分散,信息传送路径较长,因此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也较大。如何保证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商业秘密数据不被泄漏、不被窃取、不被篡改,是公司信息安全组织管理的核心目标。为此,公司进行了业务梳理,将各项数据的报送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将数据的处理权限同公司组织架构有效结合、综合考虑,做好了合理分配。比如,工程进度报表,就被限定了填报人员为各项目部工程部进度管理专责人员,审核者被限定为各项目部工程部经理,签发者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汇总者为公司总部工程管理专责。这样,不管具体人员如何变动,信息处理参与者都只与限定的岗位有关联,确保了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和有效性。信息安全法规与标准化工作对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只有严格遵从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及相关标准,才能确保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我国制定的信息安全相关标准有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58-201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 T 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1052-2007《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等。这些标准从工作、管理、技术方面对企业信息安全保护活动进行了标准化约束,为公司进行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文件支持。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2

科华恒盛在通信行业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其“智慧电能”解决方案满足了国内众多广电企业对网络电视、广播信号维持稳定和安全运行的需求。

“无线一张网”的优秀后“源”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自主研发,建成了广西全省(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监控平台,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远程管理,形成了全区广播电视“无线一张网”的格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区)无线发射台站“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管理方式,大大减轻了台站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前卫的管理模式对发射台后备电力的稳定和可靠性提出了严苛要求。自2010年第一次与广西广电完成项目合作,科华恒盛先后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广电信息领域具有多年的经验优势,配合项目方多次完成产品应用现场勘查、模拟实际运行、运行障碍分析等。截至2013年,为保障广西全省(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监控平台的稳定运行,科华恒盛已为广西广电定向研发制造不间断电源数百台。除无线发射平台外,科华恒盛高端电源解决方案还先后在全区100多座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台站投入应用。

靠丰富产品和周到服务取胜

在科华恒盛为广西广电提供的高端电源配套产品中,FR-UK系列UPS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全功率段)畅销多年,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强大等特点。

在高端中大功率市场,科华恒盛还会根据项目方的不同需求,进行具体产品型号的差异性匹配,从而打造配套解决方案。在广西、安徽、海南等地广电项目中,科华恒盛技术团队考虑到产品的不同使用环境、不同负载、不同后台(包括终端)管理模式,为用户设计了不同的方案,保证了产品在不同使用环境中可以发挥极大功效,以保证各级广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科华恒盛近年来还推出通信用DXB系列在线式通信电源,为广电交互式数字电视等多个业务平台的程控交换提供了周全的电力保护。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3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电力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在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我国也在电力信息化方面加大了投入,现今我国在电力信息化方面应经初具规模,在电力生产、电力销售、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在享受电力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怎样做好在信息化方面的保障工作,使其能够建立合理的电力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本文将就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在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的电力体制改革,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企业对电力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下文将就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进行阐述。

1 电力信息化安全体系简介

1.1电力信息化简介。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环节。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是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是电力信息化的技术,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心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其本质是加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哈和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

1.2我国电力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电厂和变电站自动监测、控制等方面应用电力信息化,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发展到综合应用,由操作层面向管理层面延伸,实现管理信息化,建立各级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我国的电力信息化发展从原来的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局应用,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同时其它专项应用系统也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现今,我国的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融合。

1.3电力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在网络上的电力系统的信息的安全,保障这些信息不会被非法用户登陆、查看甚至是修改,因为一旦以上这些现象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需要对合法用户提供安全、可信的信息服务。

2 电力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的简介

2.1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像前段时间美国的“棱镜门”事件,更是加剧了民众对于信息安全的担忧,我国现今已经建成了广发的网络的应用,我国是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大国,而非强国,来自于网络上的攻击威胁着我国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的安全,而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基础行业,更应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抵御来自于网络方面攻击,提高电力信息化方面抗风险能力。

2.2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于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但是在电力信心化安全保障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由于信息安全是存在着看不见摸不着且无法定义的弊端,造成企业单位及个人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不足,同时由于对于信息安全形式认识方面的不足造成很对的人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忽视。(2)没有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信息安全方面各个单位及个人没有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到实处,仅仅在上级领导及上级单位检查时应付为主。(3)对于电力信息化的安全保障工作在信息安全运作机制不完善。(4)各地对于信息保障工作的完成度不同,由于电力企业的办公地理位置分散,因此在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需要投入的人力巨大,而且由于各地对于信息化的运行维护、保障体系管理缺乏一定的经验以及相应的规范,因此,在信息化建假设维护方面各地进度不一,落后的地方的信息化安全方面的建设将会成为整体建设方面的短板。(5)由于在电力信息化安全方面的经验不足,造成在设计相关的系统安全方面时经验不足,设计方案漏洞较多。

2.3电力信息化建设面临威胁。现今网络中面临多方面威胁,而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有病毒木马、非法篡改信息、信息泄露、服务瘫痪等方面威胁。

3 电力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3.1加紧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是电力系统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步骤,也是电力系统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电力系统最主要的管理文件就是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明确规定需要保护什么,为什么需要保护和由谁进行保护;没有合理信息安全策略,再好的信息安全专家和安全工具也没有价值。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策略可以反映出电力系统对现实安全威胁和未来安全风险的预期,也可反映出组织内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安全风险认识与应对。

3.2加强对于电力信息化的信息安全管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1)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不作为,虽然相关的机构建立起来了但是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2)员工对于信息安全的认知不够,并未树立起全员信息安全意识,(3)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划分不明,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控制机制等。

应当建立起定期的巡检制度,每个月进行排查,提交月报,同时需要对员工加强关于电力信息化安全方面的讲座,将电力信息化安全缺失造成的危害对员工进行详细的接收,提高员工对于电力信息化安全的认识,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

3.3保证电力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

通过建立统一IDE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方式来对登陆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同时需要对网络中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措施,应使用加解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等手段进行保护。但现今电力企业中的通信过程都未采取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同时需要建立起对于病毒、攻击等的防范措施。加强对于信息化安全的保障。

结语

电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电力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电力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高效地运行。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4

各种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企业的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多,国家各种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但显然不能涵盖企业信息安全的全部,所以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有关部门评测、定级,而应该参照等级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把等级保护的思想贯穿到企业自身实践,建设满足各方要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是有效的,满足要求的?笔者认为,应从思想观念、理论依据、体系设计和系统应用几方面予以创新。

“淡化边界,因人制宜”新观念

传统上,我们谈到信息安全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网络边界防护,也就是通过防火墙、VPN、安全网关等技术把自己的信息隔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里,好比在信息周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

而在大量同外界共享应用系统和信息的今天,保护信息本身比建一堵围墙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同时,由于信息是流动的,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发挥其作用,过高的围墙阻止了信息的流动,从而也就限制了信息作用的发挥。这一点正如盖茨所讲,“人们建起了更宽的护城河和更厚的城墙,但很多人却忘记在君主打开城门走出城堡时保护他――这恰恰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因此,必须转变利用“高垒墙深挖壕”的方法保护信息的传统观念,将传统的网络边界概念模糊化。

笔者认为,利用划分边界的思想来保护信息安全,是把信息安全当作城堡,把信息当作城堡里的人,这样设计的信息安全系统只能是粗粒度的,不能将安全防护贯穿到信息本身;事实上,真正要保护的对象是城堡里的人,而拥有城堡的是城堡的主人,因此需要因人制宜,设定重点保护对象,而不是一视同仁。

信息安全同样如此,要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分门别类予以保护,这样设计的信息安全系统才是细粒度的、有针对性的。等级保护就是把信息资产分为不同等级,根据信息资产不同的重要性,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护。

它的出发点就是要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分层实施,是对信息安全细粒度划分的体现,打破了传统信息安全保护“一刀切”的做法。在当今信息价值的时效性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广泛、快速地同外界交换信息,通过信息的流动创造价值,因此,在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从观念上,绝不可建造一堵自我封闭的“墙”,而应该淡化网络边界、强化信息重要性,实施分级分类保护策略。

构建整体防护体系

信息安全的木桶理论是指导安全实践的一个代表性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安全的防护强度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必然导致安全管理实践上的诸多不足:发现病毒危害大,就买最好的反病毒软件;发现边界不安全,就安装最强的防火墙等等。

这其实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所以实施后,安全问题还是很多,有人曾形象地形容其结果是“洞照开,虫照跑,毒照染”。从根上分析木桶理论,可以发现,该理论有一个自然的假设,即信息安全是用于保护信息的“桶”,而信息则是被保护的“水”。此理论将信息和信息安全割裂开了,其必然结果是信息安全实践中只注重堆积安全技术,而忽视要保护的对象――信息。

事实上,信息安全和信息绝不是桶和水的关系,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机体,信息安全依存于信息和信息系统之中。要做好整体信息安全,不能孤立地去研究信息安全技术,而应该将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只有这样,信息安全建设才不至于走偏。

从理论上研究如何将信息和信息安全整体考虑,可引入管理学中的层次化思想和满意决策理论。在管理学中,把组织按层次结构分成三层,即宏观决策,中观运营,微观操作。从微观到中观是一个协调管理的过程,从中观到宏观是一个总体监控的过程,从宏观到中观是一个全局指导的过程,从中观到微观是一个控制和配置的过程。此观点用于信息安全建设,强调各种安全产品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各种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各种技术手段的统一部署与应用。笔者认为,信息安全是让信息拥有者或使用者到达主观上感到不受威胁、损失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质上是信息安全达到事先设定的满意度的状态,即最优、最彻底的信息安全是不现实的,而主观上不受威胁、感到满意的状态则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判断和把握的。

因此,企业在选择指导安全建设的理论时,要抛开寻找最短“木板”的理论思维,制定合理的、满意的安全规划,才能使得信息安全建设具有实际意义。不同企业,由于其规模、重要性、影响面不同,其信息安全级别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不能将一个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全盘照搬到另一个企业,只有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层次化、满意的安全策略,才是合适、有效的。

管理、技术并重的设计

回顾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安全管理发端于安全技术。最早的安全就是以加密技术为核心的数据保密,伴随着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主要安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安全设备的广泛应用和部署,但是人们发现,如果安全设备的部署杂乱无章,缺乏管理,必然存在很多漏洞,这便造成了黑客、蠕虫、病毒的泛滥。也就是说,并不是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的种类、数量越多越好,技术只是一方面,必要的管理不但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投资,而且可以让安全防御更加彻底。从信息安全的发展不难看出,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工具,安全管理则是利用工具保障信息安全的手段,在设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时,只有把这些工具合理应用到信息流动的各个环节,寻求整体的信息安全保障,才有理想的信息安全。

那么,如何将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呢?可以借用知识管理思想。知识管理理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关键要素是人、过程、技术和知识,其本质是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信息安全保障本身看,信息安全的三要素中安全保障措施与人,过程,技术相关;其中,人是安全保障措施的首要因素,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只有利用安全技术,将人的知识应用到信息资产保护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满意的、整体的安全。所以,在进行信息安全体系设计时,应贯穿知识管理的人和技术、人和管理过程相结合的思想。以上面层次化思想及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笔者给出如图所示的信息安全保障框架。

图1 基于层次化思想和知识管理理论的信息安全保障框架

上述安全保障框架以安全技术为基础,以统一策略、统一管理、整体联动为导向,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依据,既充分利用技术,又强调整体分析和宏观决策,最终形成决策层面宏观分析,运营层面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技术层面积极部署,可靠运行的整体保障思路,贯穿了技术与管理并重的设计思想。

实现应用的互动与创新

如前所述,信息安全要让信息拥有者或使用者到达满意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则一方面需要知道威胁的存在及来源,即可知;另一方面还要识别相应的威胁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动作去消除不安全,即可识。上述保障框架的安全事件监控就是一个探知安全威胁的过程,风险评估和管理则是一个识别安全威胁、消除安全隐患的过程,也就是说,信息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可知识化的过程,是知识管理思想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延伸。从根本上分析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其主要遵循了知识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在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要将外界的显性安全知识转化为组织内的隐性知识加以利用,通过标准化的文档管理、知识库管理,再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遵循SECI模型的知识创新循环。因此,为使信息安全建设富有成效,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技术、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这样的安全系统才有动态性、持久性。

毫无疑问,企业的信息安全应围绕业务导向和驱动而设计、部署和运行,同时应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自然地,信息安全与业务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环。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整合知识管理各过程到系统中,实现对安全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不同信息的分级分类保护,从而降低威胁的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见性的影响,提高安全保障的能力,实现一致性、灵活性和可视性;通过对安全资源的集中管理,隔离底层技术复杂性和异构性,形成一种层次化的安全管理思路。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 网络 管理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1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步代替原有的办公方式而被所有的企业所广泛应用。计算机进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减少了人工办公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失误,也为工作提升了效率。在信息存储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无纸化的信息存储模式,以取代大量资料的实物化存储导致的资料丢失和资料磨损,不易检索等的问题。可以说,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为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效率,但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也成为企业关注的角点,保障信息的安全对于企业来说早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是企业业务开展和维护的基础,如果企业信息存在着威胁的话,可能导致企业业务信息的流失和企业业务的持续性面临重大的损失。当然,对于制造业来说,企业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的话,可能导致新开发的产品被人模仿而失去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丧失了企业本应该有的竞争力。所以,在制造业的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将从两方面对于信息安全进行论述,首先是找出威胁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然后根据威胁的因素提出常见的维护策略。

1 威胁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

在威胁信息安全的常见因素里,进行划分,根据其应用存储的特性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管理信息安全的威胁和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两个方面。

1.1 管理信息安全的威胁

其实,管理信息安全的划分是基于网络的。除去网络因素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安全就都可以归于管理信息安全。而管理信息安全在信息安全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各种关于信息安全的数据当中可以知道,在管理信息安全中所存在的威胁比例已占到信息安全威胁的70%,而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则只占到信息安全威胁的30%。正所谓“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可以想象管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管理信息安全的威胁当中也可以将威胁划分为两个方面,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和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

(1)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

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主要是包括合同资料档案存储的安全、机房建设管理的安全、企业环境安全以及物理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其实就是企业信息安全构筑的基础,对于物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大致包括自然灾害对信息安全构成的威胁,机房建设之初系统设置的不全面和后期管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不规范,机房环境存在不利因素,机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防火防盗安全工作的关注力度、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不够等方面。

(2)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

管理层方面的信息安全威胁与物理层方面信息安全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它主要是指企业对企业内部员工在信息安全上的管理。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安全培训,企业内部员工在人员和部门间合理的组织规划,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等。在这几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是构筑信息安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业内部高层对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企业内部员工没有对信息安全产生足够的认识,对于企业内部机密没有做到保密的态度,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信息安全的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不够等都是管理层因为管理的不完善而导致的信息安全威胁。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在网络信息安全中也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网络层的信息安全,系统层的信息安全以及应用层的信息安全。

(1)网络层的信息安全。

主要是包括网络上的信息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其中可细化为网络层身份的认证,系统的安全,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等。而这些网络层的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有网络黑客的侵入,计算机犯罪,信息丢失,信息窃取等威胁的存在。

(2)系统层的信息安全。

造成系统层信息安全威胁的原因,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在配置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配置缺失的问题。

(3)应用层的信息安全。

在应用层所产生的影响信息安全的问题上,基本上是指应用软件以及一些业务往来数据的安全,例如即时通讯系统和电子邮件等。当然,也包括一些病毒的入侵,对系统所造成的威胁。

2 信息安全维护的常见策略

根据上面所叙述的在信息安全管理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将其进行有效的总结从而提出正确的解决、维护策略。

2.1 管理信息安全维护的常见策略

(1)物理层方面信息安全维护的常见策略。

根据上面所列明的关于物理层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环境安全和机房建设管理安全。

①环境安全,可以分为防火安全,防水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和物理安全等。企业应该有效的对这方面灾害进行防护和部署。

②机房建设管理安全,主要是指对设备安放环境进行严密的规划以达到有效保护。在机房建设上必须要尽量的避免腐蚀性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将机房建设在安全的地方。机房的设计上必须能够做到防火防水等,以免造成机房内设备的损坏。设计机房电源时必须使用不间断电源保证电源电压的稳定,以防止突然断电对机房内设备造成的损害。

(2)管理层方面信息安全维护的常见策略。

其实,管理层的信息安全主要就是指企业内部人员管理的安全。在一个企业当中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所以在企业管理当中,必须首先要在管理层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具备信息安全管理所应该具备的态度。其次则要建立一个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整个企业管理当中要有一个总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信息技术人员管理当中也要有自己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是IT部门和其他的一些部门都要具备适合的管理制度,形成信息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之后要在企业内部员工心中形成信息安全的意识,在保密协议的签署上做好完善的规划,在企业内部员工关于信息安全的培训也应该有计划的进行阶段性的教育以增加员工对于信息安全观念的确立。

最后,应该将各部门的分工进行明确,不要将整个工作流程都分配给一个部门,这样可能会导致出问题时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应该将各工作流程细化进行分工,以保证一方出问题不影响全局,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减少麻烦,加快工作效率。

2.2 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的常见策略

通过上面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威胁的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在网络信息安全当中会出现的问题。对此,本段将重点讲述在网络信息安全维护中几个常见的策略。

(1)防火墙防御策略。

对于防火墙的认知应该是每个企业所具备的,它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危险性的信息进行过滤隔离,从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防火墙要进行安全方案的配置,通过防火墙中心的统一安全控制(口令、加密、身份认证等)进行管理,不需要分散到各个机器上去管理。所以对于管理防火墙中心的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一定要做到可以胜任。

(2)密码的防御作用。

无论是在中心控制机房还是各个员工所用的计算机上,都应该设有密码,并且密码应具备复杂特性,如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的组合等,通过强密码的设立能够有效的防范人为行为的信息丢失和信息失真情况。

(3)入侵监测系统的防御策略。

入侵监测系统可以说是防火墙系统的后续支持,它可以有效的对于网络活动中信息进行监测。它具有主动的行为,可以主动的对自己进行免受攻击的保护。与防火墙相配合,使企业网络能够具备强大的防御功能。

(4)设立自己的虚拟专用网的管理策略。

构建自己的虚拟专用网可以有效的增加网络的防御功能,并且能够规范化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避免员工工作中无意义的网络闲聊,也可以有效的阻止信息的外泄。

(5)病毒的入侵防御策略。

也许企业内部可以有效的通过杀毒软件来保证企业网络系统的操作安全。但员工在运用向U盘之类的东西就可能将其他计算机上的病毒带到企业内的计算机上造成病毒的入侵。对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信息安全的教育,以保证员工对于信息安全严重性的了解。IT部门的人员也应该定期对员工计算机进行检测,以确保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

3 结语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上关注的话题,如何保住企业独有的核心机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于威胁信息安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常见策略以保证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可以做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昱.浅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J].江西通讯科技,2012(3).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网络信息

1电子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逐步改变企业的商业架构,崛起了许多符合潮流发展的新兴企业。但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对电子信息防范的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电子信息的安全问题包括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占有性、可用性和实用性,这也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具体信息安全分类如图1所示。相关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引发电子信息安全风险。

1.1网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网络本身具备很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当然,其中不乏有人利用一些手段,在这个虚拟世界为自己谋取利益,时常会发生的黑客入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商业间的相互竞争,还是不经意间犯的错,都反映出网民对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近来年,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社会焦点,动一动手指就能与世界分享各种信息。但因部分网民欠缺科技保护等法律知识,在分享资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给电子信息企业造成危害,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性下降,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信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网络上的不良和虚假信息泛滥,容易误导网民,甚至出现一些对企业不利的群体攻击性事件,反而间接地让犯罪分子钻了漏洞,盗取了企业的相关电子信息。

1.2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让网络存在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计算机病毒,如果用户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中不经意间打开了被植入的木马病毒或者恶意网站等,就很容易导致电子信息出现安全问题,且当前很多病毒查杀软件只能查杀相对明显、普通的病毒,而对于隐蔽性强的病毒没有效果,体现出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2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1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管理

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起安全防护措施,其中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系统、信息运输、数据储存、网站访问和基础设备等方面。比如,设置防火墙,加强对网络访问的控制,利用防火墙功效避免电子数据被非法拷贝;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实现对电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探究;利用电子信息签名技术防范电子文件遭受恶意滥用;利用身份实名认证进行登录,避免黑客的入侵。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大防毒软件和查毒技术的研究力度,让计算机系统能得到全面升级,更加全面地拦截网络病毒。

2.2电子信息的具体管理

在电子信息安全防范制度和防治措施的制订过程中,要以信息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为基础,并不断培养信息管理人员的实际安全意识。建立起电子信息管理安全制度,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设置电子信息访问权限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网络区域和类别进行规划和部署,针对机密信息,必须进行单独隔离;非机密的信息则运用授权管理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利用。电子信息在网络储存的过程中,必须以信息储存频率和用户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并进行分级储存。因存储介质的寿命不是很长,因此,可以制作纸质拷贝,从而达到双向储存的目的。针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可运用多人协同负责制度,开展岗位的定期轮换,以避免因个人的集中管理而导致电子信息风险的出现。

2.3建立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要比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做好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做好补救措施,所以,必须建立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等级,从而达到预防信息安全风险的目的。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具体可从技术保障体系、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监督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让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能保持安全状态。在对电子信息进行实际存储和管理中,严格制订并规范管理制度,做到重要档案多次备份,并不断强化追踪和控制职能,管理人员之间要加强监督,从而有效保障电子信息安全体系的运行,确保信息的安全。

3结束语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电子信息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电子信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产生,而信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档案信息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从而规避电子信息风险,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景,李艳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J].学园,2015(05).

[2]杨晗,袁野.浅谈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J].电子制作,2015(12).

[3]何文涛.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7(04).

[4]于倩,李灵君.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安全的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