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知识更新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各行各业需要大量懂专业、善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财会专业人才倍受关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金融市场判断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财会学生能学有所用,本文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和中职教育等环境的变化,分析当前中职财会教育办学模式对初级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对中职财会教学模式进行了构思,以期进一步推动中职财会教学的发展。

一、打破传统,开设新型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要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能照搬。中职学校的课程要结合中职生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就业的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会计实务发展的现象。尤其要注意重庆企业的特点(渝商集团、民商集团、涪商集团、开商投资等多个大型民营投资控股企业组建成立。四是微企发展数质并举。我市微型企业已占全市民营企业的31.44%,已有8%的微企成长为中小企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二,杜绝设置不合理课程,整合重复内容课程,既可节约课时,又能加深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在理论课程之外,应该多设与中职生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比如出纳员操作流程、点钞等。要让学生真正通过在学校的3年学习,让他们一旦进入社会后能迅速的适应企业的需要,能很快的满足岗位的要求。

第三,各个地方学校可按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各时期的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增强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加快培养会计人才的步伐。

第四、设置课程要有超前意识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或相近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是为学生构筑学习相近相关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珠算、会计电算化和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是提供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从现行大部分中职校的课程设置及执行情况来看,不仅比例不协调,而且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不尽合理。笔者认为,一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应提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应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会计诚信教育等课程;同时,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增设办公自动化等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二、课堂教学必须创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学生思维闭塞,被动学习。导致教学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上课抄笔记”“复习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材,以教师为主体,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以师生讨论分析的互动形式为主,着重于案例教学,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另一方面,可以积极联系会计职业界的参与,邀请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负责人等会计实务界的人士进行不定期的学术讲座。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知识更新势在必行

学校教育应该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但实际上学校的知识却是有些落后了。教学的课本不能根据社会形势与经济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更新,使新的指导性理论或政策性调整不能及时反映到课本中,学生无法接受到新知识。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一定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更新课本,使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委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和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因为只有使教师得到培训,才能让教师把学到的新知识和收集到的实践案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会计教育的考评制度。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与素质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是不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变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评价制度为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评价制度。包括:第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应评价所学知识的多寡和解题方法的熟悉性,还应评价其综合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评价过程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评价有利于教学双方总结经验、调整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考试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实验方法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第四,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反映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各方面,除学习成绩外,还应该包括社会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

五、校企合作必须加强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把财会管理有创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总之,会计专业要想打好教学和就业的翻身仗就必须要做好实践教学,否则将会陷入生源质量下降-毕业分配下降-生源人数减少的恶性循环之中。抗起提高质量的大旗,办好教学质量是每个会计专业教师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共渡难关。

参考文献:

[1] 程玉民,王淑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模式[J].会计之友,2003,(9).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2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现状综合以下几点:

一、学生轻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学生素质所限,学习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讲解较简单;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虽然在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曾经进行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简单学习,但是不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造成学生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学生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不够牢固,报表部分的学习尤其薄弱。由于近年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

科学文化基础和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差,虽然曾经学习过一部分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极其有限,等到学习会计电算化软件时,常用快捷键和常用命令都比较生疏,并且在学习报表时,由于EXCEL表格的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学习报表编辑、设计和格式生成都有较大的阻力,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学习的会计软件经常比社会上发行的软件要落后若干年。

当前,网络时代对财会人员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在网络时代,从网上支付、网上销售到网上理财等等都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一些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而这些新的交易方式将不可避免地使现代财会人员的知识库面临着严重的冲击。为此,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所培养的财会人员必须具以下知识结构:

1.更新专业知识

随着财务软件向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会计、安全会计以及研究与开发会计也会随之产生,由于实时系统和数据传输通道的快捷与畅通也给远程审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会计电算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出现了“网络财务”、“全能ERP软件”、“数字化管理”等多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必须适时充实或增加上述内容。

2.学好计算机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网络时代的财会人员除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及简单维护以及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外,在互联网(Internet)的使用方面,更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学习和训练,掌握其常规使用方法。如电子邮件(E-mail)的编辑、收发,常用网址中相关信息的搜寻和检索,专业网页(Web)的设计和维护,相关文献的上传、下载等等。另外,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一定要加强,这样在学习会计软件时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因此,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应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的教学力度。

3.学好一门外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根据国际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Internet)信息量中,有93%是以英文为基础的,常见的网页设计及一般程序都以英文为基础。虽然近年来中文网站显著增加,但无论是信息搜寻、文件编辑,还是电子邮件的收发,都仍然是大量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另外,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商品交易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下,国际之间的交往已存在大量外语的商业信函,重要合同文本,往来凭证,支付手段。因此,作为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财会人员如果不掌握一门外语,在将来的时代里,就很难算作一名合格的优秀会计人员。

4.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里,能否熟练掌握诸如网络应用知识等财会专业所必修的“边缘知识”,将成为衡量一名财会人员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使学生不仅掌握既有的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更能掌握随时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及边缘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在未来的网络时代有立足之本。所以我们设置课程时,一方面要有学生必修的一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应有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供学生选修,以便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通过对相关现代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可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本人发表一点拙见,主要归纳如下;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学生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学生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学生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农业;财会人员;现状分析;专业素质;提高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各级政府在农业建设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做好各级农业财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农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下,需要做好各级农业财会管理工作,保护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促进农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由此可见,各级农业财会人员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形势,为完成管好、用好各项资金这一艰巨任务,应当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岗位能力,以适应新时期财会工作需求。

一、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我国作业大国向来注重农业发展,在农业财会队伍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各级农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某些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如,财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对农业生产特性和财务情况了解不深,不能将财会理论与农业财会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果。农业发展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资金管理是促农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农业资金管理上存在一些普遍常见问题。如,村干部在农村财务管理、集体土地征迁中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频发,上访不断,危害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此外,部分农业财会人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安于现状,以至于专业素质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进步不大,这一点在计算机应用操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很多农业财会人员年龄偏大,享受现状、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学习,在会计核算上始终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这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限制农业财会工作水平提升,还阻碍了农业健康发展。为此,提高各级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

二、农业各级财会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

根据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现状和农业财会工作需要,农业各级财会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了解相关的农业方针政策,能够在工作中秉持职业操守,廉洁公正、秉公办事,履行自身职责;第二,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游刃有余的运用专业理论和计算机工具处理财会工作;第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学习是财会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计算机电算化后,农业财会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相关软件、工具设备更新快速,要求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第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农业财会人员不仅要与工商、财政等部门打交道,还要与部门内同事协调工作,需要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三、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业务培训

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对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合格的财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此外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为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应结合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业务培训工作,让各级财会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电算化、统计、核算等方面内容,具备从事农业财会工作的基本素质。从工作角度看,应当加强收取款项、收支审批、收入监控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上三个方面是财会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不仅能夯实财会人员的工作基础,还有利于防止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如,通过对财会人员进行收支审批方面的岗位培训,让财会人员掌握“确保收入可靠、支出留有余地”原则,并对其有深刻的解读,日常收支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这一工作原则。

(二)职称考核

总的来看,农业各级财会人员“半路出家”的情况较多,会计理论和基础知识有限,很难满足高质量工作要求。各级单位应鼓励农业财会人员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获得相应的职称证书,并将其作为岗位晋升和薪酬提升的主要凭据之一。

(三)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是提高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财会人员通过后续教育可以掌握会计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的方针政策,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工具,在专业素质提高上有着重大作用。根据财政部规定,农业各级在职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如岗位培训、课程班等,及时跟新知识,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以防知识老化,减少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为此,农业各级财会人员除了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岗位培训活动外,还可以自己报名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如成人大学、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班等,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工作实际需求。

(四)工作监督

通过工作监督可以发现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根据问题表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消除问题,便于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达到工作改进目的,农业各级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监督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工作监督体系,对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综合考察工作中的表现,发现不足、深究原因,以便进行工作考核,推进工作改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农业各级财会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着重大影响,唯有提高了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各级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资金利用率,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为此,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职称考试、后续教育、工作监督等方式发展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莉.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277-278.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问题 财务管理 改进措施

在我国,事业单位有着一种比较特殊的性质,有着特别的组织形式,不但具有企业的性质,还有着行政的职能,这种特别的性质使得事业单位既不同于企业单位也不同于行政单位,于是就要有一套属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制度和规范。也正是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质致使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受重视,加之本身还存在一些相对较薄弱的环节,是的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方面有着很严重的缺陷。根据事业单位现行的有关制度分析,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应的看法。

一、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在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与监管,但是很多财务人员本身就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单薄。在我国这种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已经弱化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也就造成了他们中间的素质相差太多,也就导致了很多事业单位只能以简单的会计计算作为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通过三点表现出来,一是财务人员没有对信息有一个加工整理的过程;二是财务工作太限于形式;三是财务人员没有在重大经济过程中起到决策的作用。

2.财务人员在会计知识方面掌握的基础知识相对过少。事业单位具有与其他企业部门不同的性质,也就需要财务人员对各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求更高,但是现有的体制下,事业单位中的财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都欠缺一定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严重的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进行。

3.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对于管理固定资产也不是很规范。现有的财会核算制度主要反映的是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但是却很难反映出投资权益和资产方面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在固定资产方面,很容易出现重大的问题与漏洞。比如很多的资产核算可能不够真实,也可能不够完整等。这一点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与管理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改进措施

1.首先在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中要重视管理工作,加强意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就要求单位的领导要对学习财经方面的知识放在第一位,只有做到掌握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将品质、素质、责任心、业务能力都提高了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对管理工作者的培训进行加强,不仅要进行各方面的培训还要进行继续教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管理制度要完善,必须要持证上岗,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2.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加强。要认真学习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对于资产的管理要加强,还要提高单位的理财能力。在现有的体制中,很多的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在资产挪用、管理、使用效率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不仅要在制度上对其加强管理,还要提高这些单位的理财能力。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与登记,确保对其的安全监督,防止流失。在资产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才能为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对于外部措施实施,要加强外部审计的管理,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评价体制,提高信息对外披露的程度。就目前来看,很多的财政资金流向并不明确,至少对外公开的过少,可能其中存在很多腐败浪费的现象。这就需要对这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对广大群众予以公开,在相关监管部门和群众们的监督下,做到对资金最大程度的合理利用,从而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在监管下实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与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

5.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为了迎合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要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这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为了给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可以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与简单,提高工作效率。不仅要拥有强大的硬件支持,还需要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将财务与业务进行结合,积极构建出一个集成化的财务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在很大策划给你度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也有助于信息的流通。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之下,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那就要根据各方面的要求进行体制改革,再根据单位本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还要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重视起来,根据以上建议制定出一个适合本单位的管理制度。不仅要增加人力物力方面的素质,还要将现代企业化制度融入我国事业单位的建设中。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才能发挥出财会管理部门的优势,更好的为社会、国家和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月红,段凤兰.浅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读与写(下旬),2012,09(03):6.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5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财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会计 中职学校 分段模块式教学

一、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和途径都远不适应社会的要求。

一是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时间安排错位,只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训的重要性。

二是教材信息严重滞后,教材中不少内容还是传统的旧知识,远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

三是教学方法与方式上重教轻学,教学中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和单一教学程式,仍以传统的标准要求和衡量学生。

二、中职财会专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同时,重庆作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大量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财会技能型人才会出现空前的短缺。在这大好形势下,中职财会专业类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财会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活模块、多渠道、重技能的教学,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用型初级财会人员。

(一)中职财会专业纵向实行分段式教学

财会专业实践性很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把中职财会专业分段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理论与分项实训阶段、综合实训与考证阶段、顶岗实习拓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安排前两学期集中学习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训。不过这样的安排,会造成财会知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的间隔期过长,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没有实践培训而使理论显得过于空泛,二是在后来的实践实训中又要重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复习以前学过的理论,这不但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挤兑了实训时间。因此,可以考虑在每一单项理论讲述完毕后就进行分项实训。分项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容易组织实施,并且可以保证在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之后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安排就比较紧凑,便于他们接受和掌握会计理论和技能。

第二阶段: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训后,学生只是分项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因此第二阶段就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实训,也就是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的某一个月份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为会计主体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所采用的会计资料是完整的,包括企业的总体概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说明、账户的期初余额、经济业务等。经过充分模拟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接近相关企业的经济活动,亲身体验和熟悉会计核算的方法;再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带领下模拟操作实训的各个步骤,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循环的全过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这个阶段之后,学生往往已经具备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所以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为下一阶段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学生可以采取自主联系和学校推荐的方式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这是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墙养到岗位就业的过渡,顺利实现学生走向社会转变的重要途经。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年宝贵的实习时间,将实践教学扩展到顶岗实习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二)中职财会专业横向实行模块式教学

以《基础会计》学科为例,这门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基础人门学科。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块时,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贯彻“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不再以理论教学为核心,而是把模拟演练、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加强他们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考虑将《基础会计》课程和《会计模拟实训》分项实训整合为一门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训课程并分成五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