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科临床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科临床实习报告范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即将结束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室的实习,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儿科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 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 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 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 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儿科临床实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小儿护理;教学;优化;手段和方法
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搞好小儿护理实验教学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改革及实施情况如下。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小儿护理是中专生和大专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均拓宽了的临床第一线的护理基本力量。学校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儿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应用护理程序对儿童实施整体护理、有良好素质和发展潜能的应用型高级儿科护理人才。
2、确立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期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应以培养目标为宗旨。我们将“应用型”、“专业型”、“促发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具有热爱儿童的高尚职业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2)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新技能的意识;(3)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能熟练掌握儿科护理常用基本操作技能f(5)能将儿科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患儿常见病实施整体护理,并在整体护理中反映出护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为主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具体改革措施是:(1)加重实验课时比重。(2)优化实验课程内容。课程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唯一途径。根据大中专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中,我们把握了三个原则:1)实用性: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材《儿科护理学》中的十项儿科护理操作项目经过筛选,对临床常用的“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约束法”、“婴儿沐浴法”、“更换尿布法”等六项作为重点实验教学内容,同时增添了临床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法”、“小儿桡动脉穿刺术”,以达到结合临床,学以致用;2)新颖性:遵循应该让学生接受的永远都是最新、最接近临床信息的新的护理理念,注重将新的护理技术和探索性思维方式引入实验教学。例如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操作实验教学中,将临床目前推广和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在熟悉该项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该操作法的优缺点、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等)及如何预防,并将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思维方式。3)针对性:针对儿科护理中以独生子女为主,江南地区生活医疗条件较优越,家长迫切希望了解有关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等临床实际情况,在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基本技能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护理计划的重点由原来偏重疾病护理逐渐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倾斜,并将该能力作为基本技能考核的内容之一,提高了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性思维意识。
二、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演示一模拟练习一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促发能力型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引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有:(1)自学辅导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体格测量法”、“更换尿布法”等采用由教师模拟思考提纲,学生自学后演示,分组评价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探究一研讨教学法: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如“头皮静脉注射、静脉留置针的使使用、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该法。以新生儿蓝光照射操作为例:将整个操作过程分探究研讨两个阶段。1)探究阶段:首先播放录像及教师讲解与演示。让学生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相互交流,去感受。然后教师质疑:如蓝光照射为何能起到退黄疸的作用?蓝光照射需要准备哪些用物照射前、照射时、照射后的护理要点是什么?如何观察照射效果?有何副反应?如何处理等。接着让学生分组实践,进行个性化练习,亲自体会、探索操作技能。2)研讨阶段:学生回示一师生点评、交流、研讨一学生自我评价、完成实验报告(可以写上自己新的见解和建议)一教师批改反馈。该教学手段“既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合作互动,又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3)病案讨论法: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是大中专层次护生的一项必备的基本护理技能。为贴近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上收集了各系统典型的儿科病例,经过加工整理,提出问题。有时,特地将不完整的病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完善。要求每位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师归纳,答疑。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完成书面作业,教师批改反馈。病案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发言积极,学习潜力得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4)角色扮演法:在健康教育、“体格发育测量法”的操作中我们经常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一人扮演患儿母亲,另一人扮演护士。要求“护士”对患儿母亲进行宣教,要求“家长”提出咨询。方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再由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激情由感而发,其间也渗透了对学生良好服务态度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巩固。
三、优化教学手段:
(1)建立护理实验中心,做到资源共享。各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可共享资源。如进行儿科护理各项操作示教时,在多媒体示教中心,采用教师示教、播放录像、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更规范地掌握操作要领,提高了教学效率;(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儿科护理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了模拟新生儿沐浴室,模拟临床安装了静脉输液管道装置,购置了先进的保暖、光疗合二为一的婴儿恒温箱以及可以显示静脉回流的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新型的便携式雾化吸人器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学习条件;(3)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采取实登记负责,实验老师检查制度;(4)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学院采取了尽早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措施,利用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轮流到实习医院见习,使学生增加了对医疗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建立教学评价制度
(1)建立健全实验操作考核制度:操作考核制度有利于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检验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我校的《儿科护理实验实习报告》,内含示范性的“儿科护理计划单”、每次实验的报告记录单,儿科各系统护理病历分析讨论与整体护理计划制定表以及十一项儿科常用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实验教学考核系统化、规范化、量化和细化,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2)建立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制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儿科临床实习报告范文3
1月-2016年1月收集,随机分组,就常规带教(对照组,n=60)与分层次培训带教(观察组,n=6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护生结束实习时,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分层次培训; 护理实习生; 带教;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4.0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57-02
填压式传统教学法仅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死板式带教,使护理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严重受抑,学生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被遏制[1]。但是在部分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带教过程中还是经常应用,降低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方面的发展。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分层次教学模式是依据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予以分类,结合不同层次特点,实施因材施教,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3]。本次研究就护理实习生实习带教中开展分层次培养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全日制大专、本科实习护生120人,男21人,女99人,年龄18~24岁,平均(20.6±1.9)岁。专科25人,本科95人,实习8~10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次培训带教模式,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应用传统带教模式,即带教老师对理论知识常规组织讲解,示范操作过程,向护生布置学习任务,考核教学成果。观察组护生应用分层次培训带教模式。具体步骤如下:依据实习护生文化素养、学历、所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等分层,每个小组的人数为6人,先由总带教老师介绍病区特色,向护生强调每日需记录工作情况,然后将其安排到各个科室进行实习,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详细给护理实习生介绍科室患者的具体护理情况,并安排专门的护士带着护理实习生进行护理,使护理实习生逐渐熟练护理工作。第1周安排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对护生差别加以了解,安排具体的护理工作,护理工作的安排也是由简单到困难,要求护理实习生在护理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护理,做到耐心、细心;依据评定结果,制定适合个体的带教方案,给护理实习生安排适合的护理工作,然后慢慢过度,充分发挥护理实习生的优点,并鼓励其不断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教师指导为辅,护生动手操作及主动学习为主,对患者开展整体、全面的护理,并书写护理文书,实施启发式带教,重视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经过1周的护理工作后,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要求护理实习生给出自身的实习报告,要求做到详细、认真。然后根据护理实习生所表现出的不足,制定方案针对性指导,不断发扬护理实习生的优点,加强对护理实习生弱点的训练和指导,鼓励护理实习生认真面对,勇敢解决。结束实习后,应用测评项目表综合测评教学效果。组织带教老师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培养方案,对教学目标合理制定,逐层深入教学进度,调整传统出科考试项目。具体操作如下:建立学档案,由带教教师实施带教培训并考核学生记录本,由日常工作教师及时给学生讲解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学习记录本详细记录学习内容和基本学习情况。教师按月考核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并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学习内容。科室需要按季度对学生绩、得、能和勤等方面实施考核,最终进行年度评比,给予优秀学生奖励。
1.3 观察指标
结束实习时,由医院对考核评价表统一制定,总分100分,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人文素养10分;理论知识20分;健康教育10分;技术操作20分;反应能力10分;护理病历10分;医德医风20分。综合考核两组,并对护生工作满意度、其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患者对实习护生满意度展开调查,三项调查表总分均为100分,均是>80分为及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结束实习时,考核成绩为(94.7±1.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生工作满意度为96.7%(58/60),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为100%(60/60),患者对护生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依次为86.7%(52/60),90.0%(54/60),76.7%(4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中的重点科室,承担着进行手术和各项治疗的工作,所以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素养,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完成手术室工作[4]。由于实习生学历、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为了实现实习目的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开展。
护理临床实习为理论知识教育的延伸,是由一名学生向高素养、合格的护士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5]。因实习护生在适应能力、学历、文化背景、所掌握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故针对层次不同的护生,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最终达到实习目的是相关部门及带教老师重视的问题。临床教学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从临床实际效果来看,对中专生进行培训时,主要加强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激发人员产生浓厚的操作兴趣,积极完成任务,保证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明确、合理,学生认真执行,对所处环境较满意[6]。对大专及本科生进行培训时,由于其这些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较强,具有批判性思维,对社会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可以给此类学生进行一些护理技术内容操作教育,尤其是患者生活护理等内容。所以分层次教学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传统填压式教学较枯燥单一,学生对知识被动式接受,教师死板式带教,使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影响,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7]。分层次教学模式是现阶段一种新型、高效、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其依据实习护生在个体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结合各自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习潜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同时,分层次带教还可以体现教师带教中的价值,让教师获得成就感,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可以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各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历层次。分层次带教是一种满足不同层次学历护理学生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安排学生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可以得到良好的带教成果。此外,分层次带教可以让各个层次护理带教相应的护理生,可以营造全员参与的积极氛围,同时也给带教教师施加了工作压力,让带教教师积极做好带教工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护生结束实习时,考核成绩为(94.7±1.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在护理实习生实习带教中应用分层次培训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护生对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教师教学水平,促整体护理水平最大程度改善。
参考文献
[1]沈淑芬,陈冰玉,汤萍.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中绩效模式的构建与成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108-111.
[2]覃滟涵.护理技术操作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55-56.
[3]林少珍,叶秀云,文美珠.护理质量控制中参与式分层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70-71.
[4]金艳兰.护士分层使用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92.
[5]赵晓平.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89-91.
[6]梁佩韶,郑志宏,王彩霞.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71-74.
[7]占继红,谭娇娣.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