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化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班级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张贇(1983-),男,仡佬族,贵州遵义人,助教,动画专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工程
《班级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主要为了实现;使学院班主任从传统的手工记录管理等方式转变为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而打下基础。业务流程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总结出需要迫切实现的在班级管理中模块有:班级学生档案管理、班级成绩管理、班级宿舍管理、班级工作管理、四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能够快捷的让学生在查询后自己在学校常态化的学习、操行、生活的情况。班主任也能够通过本系统更加快捷的管理班级。
一、业务流程分析
1、在统方式下的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在每学期开学阶段,学生进校,学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学生个人档案资料,进校建立的资料,家庭情况及父母联系的电话等。这使得学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采集这些信息,大大的增加了开学时的工作负担,使各班班主任陷入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2、在传统方式下的班级学生成绩管理,班主任收集学生个人成绩信息,完成录入,再交由教务人员在教务系统中完成对基本数据的维护,包括这些信息的增加、修改及对各项信息的变动都将在教务系统由教务人员操作,每当出现问题时教师或学生都必须向教务处进行申请后等待处理,申请的过程较长,影响了学生对自己成绩和排名知道的第一时间。
3、在传统的班级宿舍管理的方式下,学生才进入学校就被学院宿舍管理员分配到了宿舍,大部分同学不能和同班级的同学住到一起,使得学生很多时候连自己班级都在哪里上课的情况都不知道,而且在宿舍中有很多的设备维修管理也无法进行第一时间有效的登记,宿舍的调整更是不便。
4、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工作每学期都手写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然后交到系里面的学生科存档,周而复始每一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大致雷同,很难全面的综合自己多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业务流程优化
1、班级学生档案管理流程优化
优化后的班级学生基本档案建立流程:管理员进入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设置班级信息,设置学生的基本情况档案袋。设置完后启动班级档案管理系统,学生输入登陆账号户密码登录班级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验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对比原有的业务流程增加了对学生自主录入信息的模块,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如发现信息有误,或者信息有变动可以点击修改个人基本档案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修改信息,所提交的信息由班主任或者辅导老师审核后方可保存到数据库。
2、班级学生成绩管理流程优化
学生成绩管理建立流程:管理人员录入课程的成绩,根据系统里已有的学生基本信息,班主任输入学生的各科成绩后,系统将会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整个班的分数线然后进行量化排名总汇,相比以前班主任在成绩的统计上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和效率,在系统在审核的过程中检查有没有学生成绩缺考,等待教师确认完后,最终完成绩管理。
3、班级宿舍管理流程优化
班级宿舍管理建立流程:管理员首先设置好每个班级在的需要多少宿舍号,需要多少床位号,然后教师就快捷的根据学生名单,正确的输入每个学生所在宿舍的号数和床位,制定好每个学生入住信息,再学生干部或者生活委员查宿舍的时候就可以打印出名单,清楚的了解和考勤班级的每个同学,这也对学校管理夜不归寝的学生起到的方便快捷的作用。如有学生要调换宿舍,也可以向系统提供申请,经过后教师在系统上查询在进行调整,管理人员定期更新宿舍信息,其中包括对宿舍信息进行查询、修改、更新和删除。
4、班级工作管理流程优化
班级工作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图,可以对班主任常规工作进行处理和及时记录学生的谈话记录。对比原来的业务流程学生奖惩管理,通过评语记录、考勤量化、个体奖惩,对每个学生在校的德育、操行、奖惩能清晰的表现。
三、进一步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本篇论文在大体结构和思路上,基本上完整的分析了班级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和优化。但是其中也很多地方不如意,班级管理信息系统规模巨大,结构比较复杂,自己还要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的对系统进行研究以及改进、完善的内容,希望最终使对本系统的分析能达到适应我院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华.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M].科学出版社,2012.
[2]李彤,王炜,郁湧.软件工程概论[M].科学出版社,2012.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业务流程优化;ARIS基本建模思想;管理咨询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20-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业的发展,管理咨询业作为知识产业的典型代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我国管理咨询业起步较晚,各企业在业务流程设计、分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与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相比存在巨大差距。管理咨询企业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根据市场状况和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产品,无疑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
1管理咨询行业相关内容
管理咨询行业是指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并且掌握了咨询方法的人所从事的高智能的服务事业。管理咨询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其核心业务流程和知识密切相关,有着显著的特点:
(1)产品特殊性:管理咨询公司最终产品具有非物质性的特征,管理咨询公司是以知识为资源,针对客户提出解决方案,而客户评价产品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不仅依赖于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解决方案”能够得到成功的实施。
(2)公司间业务流程共性大:管理咨询公司整个咨询过程按目标和任务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接洽咨询阶段、预备咨询阶段、正式咨询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和追踪改进阶段[1]。由于管理咨询业独特的行业性质,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不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业务流程存在极大的共性,描述性较强。
(3)组织结构发展方向知识化:管理咨询公司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是基于知识而非基于职能,把不同知识领域的咨询师划分到不同部门,从而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主体,这种基于知识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流程的顺利开展。
(4)人才密集型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最大的投入和优势在于一支高素质的咨询团队,这些成员大多数都是硕士学历毕业生,或者是高校从事理论研究的教授,或者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
2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
2.1知识管理与知识流程的关系
知识流程即是知识管理流程,而无论开展什么样的知识管理都是要围绕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或知识创新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如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等组成了知识流程。从知识流程中获取的新的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脱离知识流程,则管理知识公司的知识管理将毫无意义。
2.2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业务流程是指企业设定特定的价值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严格有序的活动,这组活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输入,产生出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对公司客户来说是增值的。知识流程是指为了完成业务流程中设定的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逻辑的知识活动。管理咨询公司所有的业务流程中必然存在知识及知识流动,并反映成一系列知识活动[2]。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所有完整的知识流程都是以业务流程中的知识需求为起点,以满足知识需求为终点。
(2)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方向一致,都是以任务为导向。在知识流程中,各种知识活动相互作用以完成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相关知识的流动,可以说知识流程是业务流程在知识领域的一种映射,一个基本业务活动可能对应于多个知识活动,同样的一个知识流程中的活动也可能由多个业务流程活动反映。图1为业务流程与知识活动之间的映射关系。
(3)业务流程与知识流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业务流程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改善业务流程运营效率,畅通的知识流程可以促进业务流程中知识的流动,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促进知识的应用和创造,从而改善业务流程的运用效率。
2.3业务流程优化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业务流程优化与知识管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知识产生于业务流程并应用于业务流程中,业务流程优化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只有通过知识管理收集整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需求数据库,对客户的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3]。
3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流程的优化模型
3.1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
本文根据ARIS基本建模的指导思想,构建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流程的优化模型。ARIS(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方法即为集成的信息系统架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信息集成,这种思想需要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整体分析。ARIS建模方法是从企业组织、数据、功能、控制四个角度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形象的描述。其中组织、数据、功能视图的描述是相对独立的,不需要利用其他模块的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控制视图来描述。
(1)组织视图:在ARIS建模方法中,组织视图是通过组织框图的方式来描述的,具体包括用组织单元、人员、角色、职位、场所等基本元素来全面描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信息。
(2)数据视图:数据视图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它描述了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因此数据视图用整理所得的反映业务流程知识结构的知识视图所代替。
(3)功能视图:功能视图主要以功能树的形式将支持企业目标实现的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描述面向业务流程分解层次的配置信息,它描述了信息从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4)控制视图:控制视图在整个ARIS建模方法中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将组织、数据和功能视图连接起来,这也是ARIS区别于其他建模方法的重要特征。
管理咨询公司核心业务建模过程中,首先构建各业务部门的组织视图,以组织模型为基本依据,围绕整个业务流程的实施过程,对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事件、功能加以搜集、分析、整理和描述,并以此分别建立功能视图和反映数据的知识视图。最后根据各视图的结构,分析各视图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控制视图加以描述,从而较为全面地展现管理咨询公司核心业务流程。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优化模型
本文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企业流程优化中,将ARIS基本建模思想与业务流程优化步骤相结合,构建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优化模型。
知识管理为管理咨询公司实施业务流程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它能够沿着知识流动的路径,帮助企业诊断自身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提高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水平,从而带动流程绩效的上升。
参考文献:
[1]王致用.管理咨询业务流程概述[J].财会月刊,2006(8):62-63.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研机构 科研业务费 专项资金 管理 优化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类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对我国科研水平、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基本科研业务费得到有效的利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发展创新能力,在2006年,中央财政部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科研业务费在科研事业中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科研学科的发展与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培养。而要做到对基本科研费的有效利用,相关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在2016年,中央财政部修订并发行了《2016年中央财务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表明了国家大力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态度,充分的发挥科研机构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与骨干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该《管理办法》中关于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是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是用来支持辅助我国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要符合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研究方向、体现创新性与前瞻性等。
(2)《管理办法》中要求,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科研机构中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负责的科研工作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年度预算的30%。
(3)对于合作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可以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院(所)外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合作研究经费一般不能拨至科研院所以外单位,确需外拨时应经管理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签订科研任务合同等。
(4)针对科研资金的使用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具体开支范围由科研院所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科研业务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付。
(5)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或者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项目中止等形成的剩余资金,报财政部确认为可留归单位使用的结余资金后,由科研院所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在两年内统筹安排。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基本科研业务费成立以来,相关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也在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与创新。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章程与管理组织,并设立了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申请的课题提出审查意见和遴选支持课题,并在符合研究所学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资助原则进行择优支持。在审定资助课题的同时,也对所需科研经费逐项进行核定。至今为止,基本科研业务费及其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于调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实施与成果的增长、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较大的作用与成效。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取得的进步性成效面前,也不应忽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科研资金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宽泛、使用年度不均衡、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创新度不高等问题,不仅限制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再投入,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经费使用范围不够宽泛
在众多科研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科研项目中所需要的基础材料费用、测试化验费用、加工费用等等,都是保障科研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费用。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仪器、设备的缺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二)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不同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年度间任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发展研究情况对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年度间的科研经费随着项目的调整有所变化,导致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三)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参与科研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科研机构的新近人才越来越多,课题申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基本科研业务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经费的使用就较为分散,资助的人数一多,经费就显得不够。这对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来说,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影响。
(四)科研创新度不够,课题产出较少
科研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突破、有发展。而在现阶段,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新课题较少,科研成果也不够新颖,没有突破性。另外,有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水平去申请课题,导致申请的课题根本就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造成课题设立不切实际、难度过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或很少产出造成浪费。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管理优化措施
面对当前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强对科研的全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目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金投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适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观点与方法。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在开始课题之前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确定可以进行实施后再进行试探性的投入,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浪费。之后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成果进展,再进一步的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科研课题评价方面,科研机构要坚持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将对课题的评价,由以往对比任务书文本条款等固定框架,转变为对课题研究过程、结果的科学价值、学术价值评价。
另外,还要仔细分析预估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有较高的完成课题的能力与概率,保证科研结果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出,又要排除在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对科研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为科研课题的进行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
近年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课题研究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人的科研水平、研究经验等没有经过较多的实践与积累,因此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除了需要科研人员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之外,由科研能力强、在综合素质高的“导师”带领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由科研经验丰富、道德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不仅能够对新型人才的研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培养,还能有效的帮助规划基本业务科研费的使用,使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
(三)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社会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在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能力的科研及管理队伍,旨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宣传、咨询以及管理等服务,特别要重视项目申请书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形式漏洞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另外,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单位内外的学术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与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科研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经验。
(四)加强对科研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首先,根据科研单位的实际发展与具体规划,结合国家科技计划与科研费用的申请规范,有重点的对科研课题申请者进行考察评估,为申请科研课题、经费打好基础。在顺利申请科研课题后,要对科研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其次,对于受资助的课题,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应用重点检查、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提交书面报告等方式,用节点考察的方式对整体的研究过程进行把控分析。同时,对于没有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规定的,或是由于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有相关负责机构直接更换主持人。对于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预算执行,也要召开严格的监督、检查会议,进行审查、督促执行,酌情对无法按时顺利完成预算执行进度的,进行相应的资助经费核减。
最后,对于立项项目的研究进展与具体情况,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措施进行审查,并设立相应的表彰或限制措施。对于项目认真计划并完成的、研究成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研究发展较好且有继续延伸价值的项目,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可以实施滚动资助方式,积极推荐争取高层次立项。而对于研究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的,或者项目执行不力而不能导致项目顺利完成的,及时要求负责人进行纠正,适当的减缓拨助的经费,甚至中止或撤销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并暂停其第二次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良好使用对于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及专项办公室,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管理,并在制度上、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实现科技兴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董辉,刘伟利,张颖珍,佘义,杨翊.探讨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
[2]柴新.科研业务费管理出新规严控现金支付[N].中国财经报.2016(002)
[3]郝志鹏,张燕卿,曾希柏,杨春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6)
[4]郑有川,胡培松.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管理初探[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03)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经济效益资源配置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价值的增值,卓越的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增值的基础和保障,企业财务工作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二者都以资金运作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作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详细具体业务为基础,做到事无巨细,对每一具体岗位、每一项具体经济业务,都建立起一系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使财务管理作用于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财务的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具体化财务管理事项,探究财务活动潜在运用价值。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是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1.1精细化管理可控制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将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一直是财务工作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规范具体化的业务流程可以控制成本。财务管理精细化能降低企业风险,精细化管可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风险水平。
1.2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形成以财务预算为指导的“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调整—优化”的工作程序,使财务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各部门围绕企业的效益目标协同作战,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1.3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规范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量化管理以衡量部门差异、员工差异、计划与执行差异为目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每个业务流程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联的闭环,这些闭环之间环环相扣,梳理与疏导闭环中的节点是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本组织的章程的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
1.4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让企业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目的更加明确,增加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位员工都有其奋斗的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精细化管理通过对企业管理体系梳理,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提供及时、详细的财务信息,以达到事前、事中控制的目的。
2.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数据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从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细化
精细化的关键就是将财务工作内容具体分解细化。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密切联系,然后再进行整合。实现统筹管理,从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效率。明确企业经营目的,促进企业进步。
2.2动态控制
精细化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具体实现途径就是通过财务工作的各项转变,例如:财务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工作的经营管理上;财务工作的范围不能仅仅限制于静态事后检验而是要以总过程、全视角的动态控制为重点;财务管理也应转化为服务型。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3目标性强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基于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精细化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优化的必然选择,它必定是服务于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能深入企业各个细节。从而拓展了财务工作的范围和空间,挖掘财务工作的潜在力量,它是组织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综合需要,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2.4需完善的内控制度相辅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严格实施需要相应健全的制度和监督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细节,具体的岗位职责才能使责任具体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才能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 管理精细化优化几点措施
3.1加强预算管理细化
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安排企业投资项目,投资施工前要严格对投资项目做评估及风险分析,做到细化,达到可控制目的,并不断完善和修订企业其他各项费用收支情况,一是实行收支全额预算管理,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把所有收支活动纳入经费集中支付的轨道。二是革新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深入到业务处室对接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预算所涉及的费用。三细化预算编制。对人员经费部分,细化科目,具体到人。四是预算执行上力求从严。对超预算的支出或预算没有安排的支出,一律不予办理报支或拨款手续。从而有效防止随意支出经费,优化了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各项财务收支、资金支付的标准、程序和范畴。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真正起到了反映和监督的职能。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以基础性管理支持为科学决策,以科学的决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严密精细的管理行为实现风险预警和处置的超前性,以规范量化的管理标准实现风险的可控性和管理责任的明晰化,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即以实现每个管理层次、管理部门、管理岗位和管理环节的管理目标、操作规范的细化和标准化。
3.3财务人员管理精细化
人员是管理的主体,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全体会计人员。切实加强财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会计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实施会计委派制,完善会计委派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会计人员的资格认定、工资待遇、人事待遇、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尤其完善人员调换制度,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
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服务于日常生产经营,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两者关系相辅相成,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巫升斌.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09).
[2] 乔海燕.浅谈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J].财会研究,2011(23).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5
在我国移动运营商已经基本得到普及,促进了通讯行业发展,使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移动运营商管理过程中,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给移动运营商的管理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作者通过实例分析法,对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优化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ODN;现状;优化对策
为进一步探索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本文选取某市区移动公司作为案例,简要分析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然后基于现状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据了解该市区的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接通率等指标,与其他区域的移动运营商相比都较高,其移动通信业务份额在全市区域的86%,并且为基于手机通信业务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开发社区接入、政企、集客等全业务市场,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该移动公司要不断优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几方面。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将ODN网络结构构建目标确定为三层结构。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朱文宇 单位: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优化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应用
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价值:第一,通过对历史信息的搜集汇总,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物资招标采购发展方向,以此使其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效率,推动相关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推进;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现有物资信息,判断物资管理、招投标采购、使用上存在的风险,在规避管理风险前提下制定执行性管理计划,优化配置现有物资管理资源,控制管理成本,为获取更高物资管理效益奠定基础;第三,降低物资管理难度,将更多的员工从物资管理、采买工作中解脱出来,避免人为因素对物资管理、采买、使用造成消极影响,降低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的人工成本和风险。基于此,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价值,探析大数据在企事业单位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无相对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予以支持。为此应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管理需求为依托,探析大数据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思路,形成相关资源及技术应用架构,旨在不断提高物资管理质量。对于大数据技术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资的招标采购中的应用和推广,具体应用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挖掘、诊断历史物资招标采购数据
企事业单位要在信息化平台内网罗与物资招标采购相关历史数据,针对杂乱、无序数据予以诊断、梳理、挖掘,其中囊括数据质量分析、分类整合、需求分析、应用价值研究等步骤,确保数据真实、全面、系统、有效,可为企事业单位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1.2调查管理需求,契合应用特点
企事业单位要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物资招标采购特点,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调查,明晰大数据应用方向,确定大数据应用基点,以此为由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根据物资管理需求筛选应用基点,避免大数据滥用,节约管理成本;同时科学增设管理基点,使相关管理网络更加完善,在企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中横向运用相关数据资源,实现大数据体系化、系统化、场景化应用目标。
1.3甄选大数据,针对数据进行评估
企事业单位要在定量、定性分析评估方法加持下,判断大数据应用顺序,优化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模式,规避相关管理风险,为提高自身的物资管理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1]。
1.4开展进行性分析,动态监管数据
企事业单位基于物资招标采购的管理非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可变的。互联网上的大数据资源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事业单位管理压力的同时可探寻全新管理基点。为此,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可行性性分析,及时整合全新数据资源,动态监管数据,调整管理方向,优化管理决策,旨在制定富有实效性的管理方案。
2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企事业单位要在明晰自身业务需求前提下需明确、建立可执行的业务流程,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数据可行性、业务价值、评价系统、管理规划、实施建议等进行分析,确保大数据管理具有实践意义,以此为由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的应用要点,达到不断提高物质管理质量的目的。
2.1大数据在历史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涉及计划申报、需求预测、专家管理、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等环节,需针对这些管理环节整合历史数据,为分析相关数据奠定基础。针对数据进行梳理、筛选、汇总、分类、归纳,以物资供应链为依托整理分散数据,而后分析相关数据,加之调查问卷、调研访谈、资料分析等途径,掌握管理者业务需求,继而面向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2]。
2.2大数据在招标环节的应用
根据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特点明晰大数据应用要点,以提高相关管理水准为依托,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访谈内容、资料分析成果针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明晰供应商分析、招标分析、专家及物资分析等管理关键。其中,物资分析囊括集采物资范围、策略性物资等;招标分析囊括招标分包策略及相关评标方式分析;供应商分析囊括供应商综合评价、供应商分类管理、潜在供应商及其行业对标等分析,同时可将相关分析分为事前、事后两个环节。事前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需求,明确集采物资范围,优化物资分类模式,确定评标方法及最优分包策略。在供应商分析前提下为快速匹配、最优选择、评标专家提供依据。将招标分析与物资分析关联在一起,在相关匹配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采购方式。事后分析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分析物资采购管理基点,分析总结相关采购管理规律,针对重点物资报价进行规律性分析,总结相关报价规律,升级价格评分公式。在分析中标率、中标占比进程中,针对中标结果予以总结。结合供应商历史招标采购管理数据判断违规现象,规避围标、串通投标等现象,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更富成效。
2.3大数据在评估环节的应用
针对物资招标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探寻大数据应用基点,在定性、定量等分析方法加持下明确评价优先地位,探析、梳理业务流程及数据现状,综合考量应用价值、应用成本、应用效率,确保大数据的应用契合实际,为此可事先制定评价等级,绘制应用蓝图,进行一致性检验,为制定科学、高效应用方案奠定基础[3]。
3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
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实施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宏观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供应商类别、物资报价规律、供应商评价、评标专家及供应商投标行为等进行综合性分析;第二,短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中标比率、策略性物资分类进行分析;第三,中长期目标制定阶段。针对物资类别、集采物资范围、供应商行业对标、产品信息及潜在供应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优化管理方案,需探寻大数据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方略,继而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1建立管理体制,满足管理对大数据的需求
首先完善网络系统,升级相关硬件与软件,为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顺利运行相关IT技术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常态化数据分析考核机制,推行责任制,健全管理体制,设计考核指标,针对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业务执行实况进行考评,确保满足相关管理需求,为各个部门制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
为夯实大数据管理基石,提高数据资源应用效率,大数据技术可充分发挥应用能效,需建立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确保大数据筛选、搜集、整合、挖掘、存储、流通规范、高效、统一、安全,使大数据处于持续增加、优化、应用状态,继而不断提高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质量。
3.3建立人才团队,攻克关键技术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基于相关物资招标采购管理数据技术发展存在滞后性,为此需建立人才团队,加大关键技术研究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实践,跟随管理事业发展趋势成立专门项目组,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为攻克核心命题,赶超国际水准,推动物资招标采购管理事业与时俱进[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