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 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割裂营销,整合资源,交叉销售

对一个企业来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策略最能体现其营销战略思维,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选择其实就是市场覆盖与占领模式的选择,是市场营销决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样,对保险公司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一、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及现状

(一)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类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险公司大都采用以下三种主要营销渠道运营模式:一是直销型,即通过公司在编外勤人员开展业务,主要销售团体保险和大项目保险,销售人员在享有底薪和福利之外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手续费,从总体上看,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0%以上;二是银邮兼代型,即通过与银行邮政等行业部门签定兼业协议,通过兼业网点开展保险业务,主要销售个人分红型保险产品(过去几年以5年趸缴业务为主,现开始重视长期个人业务和风险保障类产品的销售),银邮兼业根据业务量提取手续费,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25%左右;三是个人营销型,即通过保险个人人针对分散型个人客户销售个人保险产品,该类渠道业务大致占总业务的一半以上。从三类渠道的业务规模和利润贡献度来看,直销型和银邮兼代型渠道的业务规模贡献度较大,个人营销型渠道的利润贡献度和创费能力较高。除了以上三类渠道模式外,保险公司还尝试了直复型营销渠道(网络、电话、邮寄等)和专业经纪公司、公司等专业经代型渠道开展业务,但规模尚小。

(二)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特征及缺陷分析

当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各类渠道“割裂营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人员分离。保险公司制定了针对三类渠道营销人员的独立的销售管理办法(俗称“基本法”),即《个人人销售管理办法》、《银邮专管员队伍销售管理办法》和《团体保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等,分别建立了对不同渠道销售人员的包括组织架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活动管理、考核评估、职级升降、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销售管理体系,每个体系之间是相对封闭的,关联性很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只有平安公司比较早地开展了财产保险、团个险综合开拓业务,也制定了专门的《综合开拓专员管理办法》,并在其他三类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办法中对综合开拓业务考核进行了相关规定,从目前来看,平安公司的综合开拓效果是可观的。

2.销售产品区隔。除卡折类大众产品各渠道共同具有销售权外,各家公司都针对不同营销渠道特点开发了不同的渠道产品,不同渠道销售各自的渠道产品。在不同渠道产品保险责任大致相近的情况下,保费价格却有较大差异,因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已考虑到不同渠道的营销服务成本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个人产品价格最高,团体产品价格最低。

3.客户需求撕裂。因不同渠道各自有相应的产品组合,客户与某渠道接触时往往只能在该渠道产品组合中进行挑选,而不能在一个渠道内得到其他渠道的产品,如果需要其他类型的产品,只能再次与另外的营销渠道打交道。由此可见,客户的需求被分裂的渠道撕裂开来,客户不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

4.销售活动分裂。不同渠道内的销售人员分别接受不同销售管理部门的销售活动规划和指导,接受不同的活动管理,并分别享有实力不等的培训资源。虽然三类渠道都分别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但由于个人营销渠道的培训实践开始早、投入多、力量强、成效显著,而团险培训和兼代培训力量相对较弱。

5.薪酬政策割裂。三类渠道在薪酬待遇方面最大的差别在于有无底薪、是否享有社会保障、业务提成比例等,一般而言,在编人员才能销售团体保险,而个人营销人员和兼代专管员往往是从社会招募的人员,没有底薪和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待遇等。

6.前勤系统与后勤系统脱裂。前勤销售系统与销售后勤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动。另外,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各自只管耕耘自己的领地,缺乏相互之间的营销联盟。

保险公司不同营销渠道实行割裂营销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包括:(1)浪费或搁置现成的可利用资源,如销售人力资源,培训资源;(2)未有效开发潜在资源,如客户资源,很显然,团体客户可能带来个人客户,个人客户可能介绍团体客户,银邮客户也是如此;(3)未满足客户综合性需求。客户在购买人寿保险产品时可能具有财产保险方面的需求,同样,购买产险的客户也可能购买人寿保险,但是,除了少数产寿险兼营的金融保险集团外,一般产寿险公司之间缺乏有力合作,客户只能分别与不同的公司打交道;(4)销售能力缺陷。由于不同营销渠道销售人员只卖本渠道产品,相对来说,对公司其他渠道产品缺乏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并且缺少机会参与其他渠道的销售活动,如个险销售人员缺乏大项目保险招投标活动的经验,其拓展销售能力就相应受到限制。

二、我国保险业面I临新的营销环境

当前保险营销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已成定势

自1996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相互渗透和综合经营越来越普遍,我国平安集团早在几年前已经综合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机构参股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对其他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探索邮政等行业经营简易保险的新渠道。稳步推进交叉销售和综合拓展。”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均表示要打造世界级综合性金融集团,如中国人寿集团已成为包括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等子公司在内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集团混业,分业经营”、“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金融综合经营格局下经营寿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产险业务、养老保险业务等,并正在参股银行业和证券业,为最终成为“金融航母”铺平道路。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航标;事业单位;编外用工

中图分类号:P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1

当前,编外用工已成为事业单位用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事业发展与人员编制的关系,使编制外用工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已成为大多数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航标处是我国航海保障的事业单位,负责沿海海上航标助航设施设置和维护。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相对独立,使航标单位在编外用工的使用和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航标工作实际以及编外用工的实际管理情况,对我国航标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进行简单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数量较多,部分已成为工作主力

我国共有19个航标处,分别属于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管理,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事业单位,负责海上助航设施,包括灯塔、灯桩、灯浮标等的管理和维护。

近年来,航标队伍原职工的年龄老化,逐渐退休,而我们通过事业单位招录的大学生均为专业技术人员。而部分航标岗位如灯塔工、航标工、车间维修工均为工勤岗位,不适合新招录的大学生。编外用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编制外聘用人员已成为各单位开展航标保养、巡检和维护等工作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编外用工的用人比例、管理模式、薪酬待遇等等问题。

航标工岗位:负责海上灯浮标的巡检、维护工作。

灯塔工岗位:负责灯塔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值守工作,部分灯塔位于无人海岛。

(二)收入偏低

由于身份和费用渠道等因素的影响,编外人员整体收入水平远低于在编人员,且差异较大。

(三)编外用工基本采用劳务派遣或者劳务外包的形式

编外用工形式较为合法,不存在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但在用工方式上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

由于缺少统一明确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且航标类工作较为特殊,对人员要求也不一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得编外人员的使用多由各用人单位自行聘用,在用与不用、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等问题上,通常缺少统筹兼顾和长远规划。

(二)编外用工薪酬管理缺乏统一的体系制度

编外人员的待遇往往低于同岗位的编内人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同岗不同酬,编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在同样的岗位做相同的工作,薪酬水不同。二是工资结构单一,缺乏正常增长机制。编外工作人员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其他福利待遇都明显低于编内人员,缺乏必要的正常增长机制。

由于在编人员有正式编制,工资待遇好,工作稳定性大、心理优越感强,甚至可能出现了“编内人员看、编外人员干”的不合理现象,编外人员承担着与在编人员相同的甚至更多的工作任务,却得不到与在编人员相同的工作报酬,严重挫伤了编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培训、晋升机会少

由于编外用工的工作岗位都是临时性、辅的岗位,编外用工基本很难存在行政职务晋升的情况,而由于其基本从事工勤岗位,也无法进行专业技术职称的晋级。因为编外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单位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培训在编人员,其参加培训的基本基本没有。

三、探索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编外用工管理制度

制定并细化航标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办法,事业单位编外用人应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根据编外用工使用在临时性、辅、可替代性的原则,明确可以使用编外人员的岗位,进一步完善编外用工的招录审批程序、经费安排、日常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做到依法用人、规范管理,用制度保障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探索新路子,节约编外用工成本

认真梳理现有编外人员岗位,对可推向市场实行服务外包的岗位,如保安、保洁、食堂、会议服务、维护维修等后勤服务岗位,要用服务外包形式予以代替,提倡购买服务,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节约编外用工成本,完善用人形式。

(三)规范薪酬待遇,完善编外人员薪酬体系

编外人员薪酬标准的制定应本着公正合理的准则。具体来说,在建设编外人员薪酬体系时"可参照正式在编人员的工资体系进行"即将编外人员的工资也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几个档次。津贴工资可以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实行按劳按岗定位.如海岛灯塔等艰苦岗位的津贴就应该高于一般岗位的津贴工资,鼓励编外人员多劳多得。

四、结束语

航标编外用工人员逐步成为航标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编外用工的管理我们需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编外用工管理办法,要对编外用工从录用、培训、成长、考核、薪酬都有结构化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编外用工在航海保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会有不足,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蒋运钧.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1).

[4]钱红.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5]杨梅.关于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07).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人才;动态晋升;管控体系

作者简介:刘军伟(1974-),男,安徽宿州人,安徽省宿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管理专责,工程师。(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39-03

人才当量密度是指对长期职工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按系数进行折算,三者之中最高的折算值累加之和占本企业长期职工人数的比率。人才当量密度是衡量一个企业员工素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企业特别是电力企业考核高级人才占公司人力资源比例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保证人才引进指数稳步提升的同时,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查找、分析影响人才当量密度指标的关键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建立完善的人才指标管控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国网公司实施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保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管控体系的构建

1.管控的策略

创新开展一般员工岗位及职务的聘用管理,在网、省公司下达的劳动定员以及管理人员编制以内遵循“科学分工、合理设岗、满负荷工作、高效率生产”的原则,根据实际管理和生产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序列和职务层次。在岗位聘用上,遵循“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注重业绩、动态管理”的原则对一般管理类、生产类员工的岗位职务层次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将职务聘用条件与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挂钩,并逐步建立与岗位职务层次序列相适应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申报职称、职业技能等级以及取得后续学历的积极性,在员工中形成学知识、增技能、比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在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快速提升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指标。

2.管控的目标

构建基于岗位动态晋升的人才指标管控体系,将职务层次与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职称相联系,并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根据每位员工的个体化差异,从学历、学位、职称、技能等级、专家人才等方面确认快速提升的措施,达到与岗位聘用相匹配的条件。在员工提升自身岗级和薪酬待遇的同时,激发员工申报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中级以上职称和技师、高级技师在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大力培养各类专家人才和“双师型”人才,使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每年按照至少2%的速度递增,实现人才指标的有效管控。

3.管控的主流程

(1)每年年初,公司对人才当量密度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剖析影响人才当量密度的关键因素,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下达不同的考核指标。

(2)各基层单位依据下达的考核指标认真梳理本单位员工的学历、技能等级和职称等基础信息,根据个体差异从学历、技能等级和职称三个方面确认不同的晋升途径,特别是针对人才当量密度折算值为1以下的员工制订相应的提升措施。

(3)每年动态开展一次考评晋升,对于因学历、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等原因不能满足晋升条件的人员,在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与岗位工种相同或相近的工作技能、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鉴定、评审或职称的评审及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或技术职称后再参加下一轮次的岗位及职务聘用。

4.管控的具体做法

从2010年开始,宿州公司打破已有的常规,出台了《公司一般岗位及职务聘用管理办法》,每年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将员工的上岗条件与员工的学历、职业技能资格和技术职称挂钩,极大调动了员工申报技术职称及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评审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公司一般岗位及职务聘用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设置、岗位的任职基本条件、聘用要求等。

(2)公司劳动评价委员审核《公司一般岗位及职务聘用管理办法》,并提出改进意见,人力资源部根据修改意见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

(3)修改、完善后的管理办法经劳动评价委员会批准,予以发文。

(4)各单位按照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制订具体的职务调整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调整的人员范围、业绩及能力综合测评的方式以及实施的时间节点,报人力资源部批准。

(5)人力资源部对各单位上报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修改后经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执行。

(6)各单位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员工开始报名,首先审核报名员工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原始资料,确认员工是否符合岗位聘用条件。

(7)对符合条件晋升的员工采取笔试、答辩等多种方式开展业绩及能力综合测评。依据考评结果结合各职务层次限定的人数比例,确认拟晋升岗级人员名单,报人力资源部审核。

(8)人力资源部汇总各单位的人员名单,再次审核、确认拟晋升人员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是否符合晋升条件,报公司劳动评价委员会批准。

(9)公司劳动评价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审核确认晋升人员名单,将结果进行公示。

(10)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劳动评价委员会确认的结果,调整相关人员的岗级,执行相应的职务层次待遇。

(11)相关的过程资料留存归档。

5.管控体系构建的注意事项

(1)在对各基层单位下达年度考核指标任务时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毫无压力,要充分考虑各基层单位因历史遗留原因、工作性质、人员结构差异等不同的特点,在保证公司整体指标提升到目标值的基础上给基层单位分解考核指标。

(2)各基层单位在制订指标提升方案前要充分摸排本单位人员的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职称等基本信息,为每个人制订差异化的提升措施,特别是对人才当量密度折算值低于1的员工,必要时采取“1+1”帮扶的措施,帮助其实现提升目标。

(3)为保证应聘高职务层次的人员(一般管理岗位包括主管、高级主管;生产技能岗位包括技师、高级技师)具有与其职务层次相应的工作业绩。高级职务层次设置应控制相应的比例,按照申报人员综合考评排序择优聘用。同等条件下,凡在考核期内被评为公司级及以上优秀管理人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应优先晋升岗位职务。

(4)为培养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在职务调整时还应充分考虑“双师型”人才的待遇。

(5)在整个职务评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即考评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示、职工代表全程参与监督。

6.管控体系构建的成效

宿州公司一般岗位及职务聘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有效激发了一般员工申报职业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的积极性,特别是一线生产员工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员工你追我赶、比着学的良好局面。公司员工中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能力的人员大幅增加,“双师型”人才不断涌现,多人被评为网、省公司优秀技术、技能专家,并有260余人通过岗位晋升提高了薪酬待遇。

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由0.91(2009年)跃升到0.9898(截止到2013年3月),增长8.06%,实现了人才指标的有效管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电力行业85个专有工种工作性质的不同,部分专业暂未开展技师、高级技师的鉴定评审工作,如:营销的客户受理员、抄核收专业影响了相关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指标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员工由于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业绩证明材料力度不够,在申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评审时不能通过,既失去了参与职务层次动态调整的机会,也对公司的人才当量密度指标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仅在市公司层面推行了岗位及职务的动态聘用管理,县公司层面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结合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开展相关生产班组的业务整合,鼓励员工申报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技师或高级技师,具备条件的鼓励其申报职称。

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快生产人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技能鉴定前的培训,为员工顺利通过鉴定考试提供有力保障。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4

乙方(服务者):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国内联系电话: 户籍类型(农业、非农业)

家庭住址: 邮政编码:

现住址: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公正,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协议。

一、服务期限

本协议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协议。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一天基准工作时间为10小时.视项目工程进展具体情况和个人工作实际表现,甲方有权延期或提前结束该协议。

二、工作岗位及薪酬待遇

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到xxxx工程项目部 工作。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乙方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及业绩,按照合同诚信原则,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乙方应无条件服从甲方的安排。

项目部实行以岗位定薪酬制度。乙方根据甲方的工作岗位安排,在项目部享受如下工资薪酬待遇:

1、境外月基本工资: 人民币元。

2、境外月考核工资(包含加班费): 人民币元。薪酬计算周期以到达现场工作开始,到离开项目停止工作为准。公休节假日按项目部规定执行。工资每月发放一次。乙方指定下列账户供甲方支付薪金,开户银行为农行账户,户名: 。

3、考试合格以后,高级电焊工、月保底xxxxx元人民币,中级电焊工、保底xxxx元人民币。

三、甲方的义务和权利

1、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卫生和外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教育。根据中国和工程所在国的有关对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和相关国际惯例,为乙方提供符合相关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保障乙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2、甲方将定期对乙方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甲方有权换岗使用或降级使用,并降低相应的工资数额。

3、对不能完成工作,或连续三次考核不合格,或者不服从项目部管理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离开项目部回国,并将返程机票费用从乙方工资中扣除。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 乙方自愿到甲方承建的xxxx工程项目部 工作,同意甲方规定的在沙特施工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意甲方委托承包商为乙方薪酬。

2、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和承包商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中华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情;遵守外事纪律,遵守并尊重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以及风俗习惯;乙方为甲方忠诚负责,竭力维护甲方的良好声誉,不做任何不利于甲方的事情;乙方在出国期间因违反上述管理规定和要求而造成后果的,其责任自负,同时甲方对其追究相关责任。

3、 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及承包商规定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其它规章制度,服从甲方及承包商的领导,按照甲方及承包商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履行服务义务,积极主动地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4、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及承包商的有关hse管理的各项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赛迪热工环保)各项人工成本的管理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年号的引用文件,仅此年号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年号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ISDI5M6.5—2019财务管理基本规范

Q/CISDI5M6.6—2019主要会计政策

Q/CISDI5M6.11—2019成本费用管理规定

3术语与定义

3.1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支付给员工以及代为员工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职工薪酬、五险一金、企业年金、福利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务派遣成本等。

3.2五险一金

五险是指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由公司或公司与职工个人共同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含大额医保)、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是指根据国家和企业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的长期住房储金。

3.3企业年金

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对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3.4职工福利费

公司直接或间接发放给职工的各项福利性补贴,包括医疗费、取暖费、清饮费、工作餐等费用。

3.5工会经费

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上缴上级工会或拨付给公司工会的费用。

3.6职工教育经费

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用于职工教育的费用。

3.7劳务派遣成本

企业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以及代为支付的所有费用。

4职工薪酬

4.1管理原则

4.1.1薪酬定义

职工薪酬是指公司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全部报酬。职工薪酬包括职级工资、工龄工资、执业资格津贴、绩效工资、项目管理奖、项目签约提成奖以及各类嘉奖等。

4.1.2管理原则

1)依法管理公司的薪酬总额、经营者年薪及外派人员年薪。

2)坚持薪酬与效益挂钩的原则。

3)实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办法,但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原则上不得超过实行工效挂钩的同类企业,其工资总额的发放应严格控制在赛迪热工环保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以内。

4)公司要加强工资总额管理,在核定的工资总额以外,不得以其他形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任何工资性项目(工资性项目包括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5)进一步完善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及用工制度,理顺内部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4.2职工薪酬确定

1)赛迪热工环保的工资总额由赛迪集团根据赛迪热工环保的年度经济指标和效益指标等情况确定。

4.3统计与监督

4.3.1计提与发放

1)职工薪酬均为税前收入。公司在发放时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严格按照赛迪集团下达的预算和年度考核计提和发放职工薪酬,不得超标准、超范围计提和发放,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结余工资总额。

4.3.2统计管理

人力资源部负责职工薪酬的统计工作,定期与财务部对账,财务部予以支持和配合。

4.3.3监督管理

财务部负责对公司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4.3.4责任追究

公司违反本办法超标计提(发放)薪酬的,超标计提部分冲减该公司当期成本费用;超标发放部分责令退回,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五险一金

5.1基数与费率

原则上按照每个职工上年度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其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限额不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水平,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通知进行调整。社会保险的缴费比率按照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不得超过企业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上限。。

5.2费用列支

应当由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公司从其薪酬中代扣代缴。应当由公司负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从成本费用中列支。

5.3支取与领用

五险一金的待遇支取或领用按照国家和企业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

6企业年金

6.1方案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方案》,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由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拟制定公司的《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由集团审定,并报中国中冶交有关机构审批后,履行民主程序后执行。

6.2方案调整

按照《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企业年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调整方案报投资人审批后进行调整。

6.3责任部门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企业年金的具体管理工作,财务部予以支持配合。

6.4缴纳管理

实施企业年金的,公司缴费部分从公司成本费用中列支;个人缴费部分由公司从职工个人的工资中代扣代缴,并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6.5管理与支取

企业年金的管理、支取等事项按照前述有关法规及公司《企业年金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7职工福利费

7.1开支范围

职工福利费开支的范围、标准按照现行制度执行,具体制度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制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福利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时,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制订方案,经公司党委会审议讨论批准后执行,需要上职代会的,还需履行相关程序,需要报投资人批准的,上报投资人批准后执行。

7.2列支渠道

公司职工福利费从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列支。

7.3总额控制

职工福利费的开支总额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14%。超支部分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8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

8.1计提比例

工会经费的计提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2%,具体比例按照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或使用原则上不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的1.5%,如果实际发生额超过当年计提数和上年累计结余数,可以根据实际发生数计提,但不能超过公司年度工资总额8%。

8.2计提与使用

1)工会经费或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数从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列支,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时从计提数中列支,财务部根据工会申请将工会经费从计提数中分别拨付上级工会和本级工会账户,按照全国总工会、重庆市工会以及集团相关规定、标准使用。

2)计提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拨付上级工会。

3)超标计提未使用的工会经费或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薪酬待遇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 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影响,对策

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企业和良好的薪酬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企业活力的大小,在于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被新的薪酬管理体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所取代。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

1、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入国际市场并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

2、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市场上人力资源的竞争以及工资对劳动者的特殊意义,企业的工资管理还必须考虑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行情、劳动者的最低生活费用要求以及企业的人工成本支付能力,企业在处理工资问题时,还有更加细微的因素需要全面地加以考虑。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相适应的、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工资分配制度,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条件自主地决定工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追求工资效益。

3、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必然努力降低包括工资在内的产品成本,力求提高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效益。工资不再是作为福利来使用的,而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一种方法、工具和手段来使用的。职工工资也就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4、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需要。

如果工资制度在各单元的相对比重设置上不科学,顾此失彼,就会出现工资价格不能一目了然,难以把全部工资标准同实际劳动量联系起来,一些工资单元往往成为与劳动无关的“死工资”的现象,造成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工资分配关系背离了市场劳动力价格,急需的骨干人才收入低于市场价位,从而使得高层次人才流失,而简单劳动岗位人员的收入却大大高于市场价位,人浮于事,工资分配的保障职能过强,激励职能不足,只有执行以岗位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绩效工资的内涵

绩效工资又可称为绩效加薪,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评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对业绩进行考评,然后以之为基础计算薪酬,既体现了客观公正,又推动了员工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企业提升业绩。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的工资。企业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刺激员工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三、绩效工资的特征

1、从制度上科学地发挥了工资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职能。岗位绩效工资制对岗不对人,依据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竞岗的岗位和岗位劳动成果支付工资,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突出了岗位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

2、减少了平均分配的项目,简化了工资单元,优化了工资结构,有利于发挥工资的调节职能。

3、引入市场机制,调整了工资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向市场劳动力价位靠拢,强化了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

4、把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管理办法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应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手段,制订各种相应的制度配合进行。

1、科学分析评价企业工作岗位。

岗位分析和评价是岗位工资体系的核心。通过分析可以科学地区别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合理确定岗位工资,理顺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科学分配薪酬,首先要获得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

2、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岗位评估解决的是职位的相对价值,对岗不对人,而考核解决的是员工业绩,对人不对岗。没有一个科学、公正的业绩考核系统,工资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改变那些流于形式走过程的“考核”,各项考核指标应该可量化易操作,避免人为主观因素,让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在考核上集中体现,依据业绩来提升工资,用事实说话。

3、推行岗位职务聘任制。

签订上岗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和上岗相应待遇。加强岗位工资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坚持岗变薪变,易岗易薪,岗位工资随职工岗位的变动而调整。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以促使职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五、绩效工资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和负面影响

1、绩效工资的使用会影响“暂时性”绩劣员工的情绪,甚至会将其淘汰,而这种淘汰会引发企业管理成本的大幅上扬。

2、绩效工资的效果受外界诸多因素制约。

3、绩效工资的评判标准必须得到劳资双方的共同认可。

4、员工对绩效工资具体方案的真正满意度。

有时绩效评价难免会存在主观评价。这些困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降低了激励效用。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实施,从而降低了激励效用。因此,对雇员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是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

六、企业绩效工资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1、认真进行岗位分析。

没有进行岗位分析的企业,应该认真、细致地进行岗位分析,得到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和成果文件。岗位分析的方法选择和步骤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岗位分析人员也要对岗位分析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岗位分析的成果真正对企业有用。

2、及时地修改。

当企业涉及到岗位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关的岗位分析,对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重新修改。使岗位职责能够随时适应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并使岗位责任制能够认真地贯彻下去。最好能建立一个岗位职责审核制度,每一个季度或每半年,对所有正在使用的岗位职责进行一次梳理,及时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管理必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薪酬管理是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实现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跟上时代潮流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培训教程,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第一版。

[2]赵筠:《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之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2002/08

[3]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4]《绩效管理研究》,郜志明,内部资料

[5]张建国、陈晶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6]赵树基《现代企业管理办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