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实习总结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1

临床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习,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术、插胃管、床上洗头、床上檫浴、口腔护理、自动洗胃法、静脉输液、各种灌肠法等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一附院实习科室多数是整体病房,我们所跟的多是主管护士,跟随老师分管病人的同时,我们会加强病情观察,增进对病人疾病的了解,同时对病人进行各项健康知识宣教,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举一反三。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胆囊;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后,应当进行超声检查以探查有无胆总管结石。手术后,患者如果出现胆总管扩张,那么其患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就会增加,如其没有出现胆总管扩张的情况,那么其患胆结石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因此,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应进行胆总管超声检查,避免造成对胆总管结石的漏诊。1 资料与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男:女=1:1.5,年龄28-78岁,这其中含胆绞痛13例,黄疸病4例,发生寒战高热1例。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14例,传统组14例。2 检查方法

①仪器:应用GE-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75MHz。②方法:胆总管的超声检查方法:患者应保持仰卧,超声切面取横断面与斜切面。如果显示的清晰度较差,可以让患者取左侧卧或者坐位,在必要情况下对局部器官施力推开肠管,以方便关怀擦胆总管。胆总管内径的正常值是6mm,若内经长度超过7mm,就可以认定为胆总管扩张。3 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者先以十二指肠镜检查。将十二指肠的切开,从内镜治疗孔中取出胆总管结石,进而以鼻胆管为引导对胆道进行冲洗或者引流。行胆总管结石切除手术后,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发烧或者胰腺炎等并发症,可以在第二天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传统组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将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以“T”形管行引流操作。4 结 果

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均获痊愈。治疗组中的14例患者,在以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在手术后6-10小时就能够下床行走,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进食流食,手术后3-4天即可出院,治疗组的14例患者中只有一例患者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出现胰腺炎,在进行抑酶、消炎、禁食等针对治疗之后恢复正常,并在治疗后第4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组中患者住院时间最短的是4天,最长的是8天(即出现胰腺炎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5天,且本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十分良好。传统组患者采取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同时取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并行“T”型引流术。本组患者在手术后1-2天可以下床活动,术后2-5天能进流食。手术后7天以后可以拆除切口的缝合线,带“T”型管出院。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约为十天,在手术后30天左右可以进行“T”管造影,并拔出T型引流管。本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的有1例,出现胆瘘的共有1例,患者的上述症状在进行引流后2天内逐渐消失。经对比,两组患者的逐项指标都有明显差异。5 讨 论

胆结石疾病分为两种,即出现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胆管结石是十分常见的胆石疾病,包括原发性胆管结石以及继发性胆管结石。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胆石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将1983-1985年全国146所医院、供给11367例胆石病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胆囊与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为10%-90%。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继发性胆管结石在胆囊结石中所占比例仅为11%-14%。大部分的胆囊结石均为静止性胆囊结石,这是因为这部分结石没有外在症状表现,只有在身体检查、手术或者尸体解剖时才可能会发现。随着健康检查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静止性胆囊结石被发现。只有少数胆囊结石的病人会出现胆绞痛的症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的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如患者出现腹痛或者黄疸就极有可能是结石阻塞了胆管。继发性胆管炎就是这种情况,会出现明显的Charot症状:腹痛、高热寒战、黄疸。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首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具备胆绞痛史,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首选的检查方式就是B超检查。而胆总管结石与胆管炎合并时,患者也会有Charot的典型症状,但是极易与右肾绞痛、肠梗阻相混淆,借助于ERCP或者MRCP与CT检查可确诊。

胆石疾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中胆囊结石与胆总管合并出现的案例也不少见,这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随着内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镜技术不仅伤口切面小、痛苦轻,患者的恢复期也较短。治疗组患者被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进行分布治疗之后,发现本组患者在手术后6-10小时就能够下床活动且无明显的疼痛感。患者在手术后18-24小时内可以进流食,平均的住院时间也仅为5-6天。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这种治疗方式的创效较小,患者术后疼痛感不明显,疼痛的时间也短。且这种治疗由于没有使用开腹治疗方式,使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缩短,减少了肠粘连的概率。这种治疗方法还能避免由于防治“T”型引流管给患者造成的不便以及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传统手术中并发症的出现,便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虽然腹腔镜外科手术具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仍有许多局限性,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

注意事项:①患者应采用右侧睡的,防止胆囊口向下导致结石从胆囊落入胆囊颈部,使患者出现胆绞痛;②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避免多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抑制胆囊素的分泌,油腻与辛辣的食物也应当尽量少吃;③患者禁止喝酒,少吃糖;④患者的饮食中应当多含抑制胆结石的食物,如生姜、青菜头、菠菜、春笋、洋葱、番茄、莲花白、四季豆、大青椒、玉米、南瓜、白萝卜、藕等;⑤患者应当注重早餐的摄入,防止胆汁过少分泌形成胆酸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形成结石。

参考文献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70 min,术中出血量40~350 ml。术后恢复较好,24 h下床活动并进流质饮食,48~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3~5周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出。术后住院5~9 d,平均6 d。所有病例均恢复顺利,未发生胆管损伤及腹腔感染。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胆管探查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镜;胆总管结石;探查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b)-154-02

胆总管结石是胆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15%~18%的胆囊结石患者常合并有胆总管结石[1],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患者创伤大,且住院时间长。我院2006年9月~2009年5月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胆管探查取石手术患者4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25~72岁,平均53.5岁;术前经B超和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肝功能等检查均提示为肝外胆管结石,排除肝内胆管结石、狭窄及肿瘤。胆总管结石多为多发,胆总管扩张直径10~33 mm,胆总管结石(7 mm×11 mm)~(32 mm×27 mm)。

1.2 器械设备

美国Stryker全套腹腔镜,日本Olympus P20型电视纤维胆管镜,西门子C形臂机,腹腔镜用持针器,配套取石网篮及可吸收带针缝线。

1.3 治疗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CO2气腹,按四孔法置镜后全面探查腹腔,解剖Calot三角,确认胆囊管、胆囊动脉与胆总管关系,游离胆总管并常规切除胆囊,于胆总管前壁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依结石大小及胆总管直径切开胆总管前壁0.8~2.0 cm,一般不超过2.0 cm,吸出胆汁,如切口处发现结石可用取石钳取出放入标本袋,下段结石可用分离钳挤压胆总管挤出切口取出。进一步胆管镜探查:在腹腔镜监视器下自剑突下Trocar(戳孔)置入胆管镜并沿胆总管切口进入胆总管,用加压泵通过胆管镜进水孔向胆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使胆管张开,以利于探查了解胆管有无残余结石、狭窄及炎症程度,预测结石取出的可能性并用取石网篮取石。如胆管炎症较重,肝内胆管结石多发难以一次取净,忌用暴力强求取石,应放置T管引流,留待二期取石。冲洗胆总管上、下端并清除结石碎屑和炎症渗出物。如确无结石、胆管炎症轻可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否则应放置22~24F T管,用4-0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针距、边距1.5~2.0 mm。T管自右上腹戳口引出,轻轻牵拉T管无松动后,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无渗漏,常规网膜孔放置引流并经右腋前线肋缘下引出。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70 min,术中出血量40~350 ml。术后恢复好,24 h下床活动并进食流质饮食,48~72 h拔除腹腔引流管,3~5周T管造影无异常后拔出。术后住院5~9 d,平均6 d。所有病例均恢复顺利,未发生胆管损伤及腹腔感染。1例术后出现胆漏,经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后胆漏自行停止,痊愈出院。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于术后1个月经胆管镜再次取石成功。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引发黄疸、肝功能受损、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以下弊端[2]:①可导致胆总管切开的直接损伤;②胆汁流失影响消化功能;③愈合后瘢痕狭窄;④创伤大,康复时间长;⑤缝合线作为异物可能形成新的结石核心。此外,长期带T管可发生滑脱,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及生活不便等。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和内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腹腔镜、电子胆管镜和电子十二指肠镜在胆管外科的应用愈来愈广泛[3-4]。腹腔镜联合超细纤维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术无需开腹和切开胆总管,取石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同时避免了胆总管切开探查留置T管所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和恢复时间。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指征包括:术前检查确诊的胆总管结石;伴有黄疸、寒战、发热;对B超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内径>8 mm)或近期有胰腺炎病史者,应作ERCP、MRCP或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以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LC术中见胆总管明显扩张及胆管壁增厚,可触及结石,穿刺抽到脓性胆汁[5]。鉴于腹腔镜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其禁忌证包括: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或泥沙样结石不能取尽者;胆总管下端狭窄,直径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管镜胆总管探查术不仅可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而且安全可靠,创伤小,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晓江,印慨,陈丹磊,等.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91例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2):139-140.

[2]陈小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7):666.

[3]郭永学.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99.

[4]刘利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5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529-6530.

[5]张寰.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1):47.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4

0引言胆囊结石常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12%~21%[1]. 约95%的胆囊结石其胆囊切除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约75%的胆总管内结石可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和胆管内结石取出[2]. 我院200401/200701对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开展十二指肠镜(EST )联合腹腔镜(LC)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男48,女42)例,年龄18~72(平均45.4)岁. 均经B超、CT或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确诊. 均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胆管结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经右侧腹直肌切口,长约13~18 cm,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胆管镜取石,置T形管,术后常规治疗,2 wk后行T形管造影,无结石残留,拔除T形管. 治疗组先行ERCP造影明确结石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即行EST取石,采用切开刀在十二指肠11~12点处作切口,一般为1.0~1.5 cm,取石网篮取石,如结石较大,用机械碎石器碎石取石. 取石后均放置鼻胆导管引流(ENBD),引流胆汁并定时冲洗胆道,预防胆道感染. 取石成功后,再造影证实结石是否取净和胆总管通畅无梗阻. 如无并发症,于第2日行四孔法LC. 对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P

2讨论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开展和影像学的进步给胆囊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微创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现代胆道外科的热点[2]. 近年来,采用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成功率在90.0%以上[3].

EST与LC的联合应用,既保持了微创手术的特点,同时又有很高的治愈率,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4],并能明显降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如果结石再发,可重复取石,患者易于接受. 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的机会少,尤其适合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 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机会减少. 为高龄、不能耐受手术或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EST联合LC局限性表现为:对十二指肠的条件要求较高;大结石(主要为直径>1.5 cm)取出困难;对肝内胆管结石无效;胆囊周围粘连程度影响手术效果. 所以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以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心锐. 腹腔镜并内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效果比较[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5):429-431.

[2] 郭永学,梁浓亮,王金重,等.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J].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99-100.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5

摘要: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结合医学综述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应有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n=30)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教学法(Leature Based Learning),两组同学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完成后,分别从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无菌技术操作3方面进行考核,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来检验教学效果。结果 PBL教学模式组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LBL教学模式组的学生(P

关键词:PBL教学法;LBL教学法;医学综述;骨科临床实习

骨科临床实习是临床专业医学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讨论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应用多年取得良好效果,而传统的教学(Leature Based Learning)模式中教师以主动灌输式授课。

我院2012年开始用以学生为主动性的PBL教学模式,探讨该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中的效果。

1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5年制学生60名,到附属甘美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随机分成PBL组和LBL组,每组30人,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在PBL教学模式实施前设计学生评分表格,PBL组由教师在课前将学习内容分解为数个小问题,作为讨论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相关问题查阅文献,撰写医学综述。教学实施过程,将30名学生以10人一组进行讨论,带教老师将各组讨论问题的共性和存在的区别给予引导和阐述,并组织观看手术操作图片和录像,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完成医学阐述。LBL组的30名同学由同一组教师分三组带教,组织学生观看手术操作图片和录像,讲解相关知识,示范手术无菌操作,让学生完成手术无菌操作和理论知识培训。

1.3考核方法 所有学生均在课前7 d获得PBL教学病例及问题,完成临床教学实习后进行两次考核,即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无菌技术操作考核,同时对医学综述进行评分。理论知识考核占30分(包括基础知识和医学综述),临床无菌技术操作(包括戴帽子、戴口罩、洗手、刷手、泡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考核占30分,临床技能考核占40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将考核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2结果

从临床技能操作和无菌操作看,PBL组操作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LBL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对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较差。PBL组无论理论知识考核、无菌技术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LBL组(P

3讨论

PBL教学法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家Barows教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发明的自主学习模式[1],强调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主体的方法。目前正成为国际上流行的医学教学模式[2],主要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临床问题进行讨论。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的起点,让学生自行分析解决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而老师采用提问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医学综述就是查阅了医学某一专题在一段日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做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骨科临床实习是临床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与其它相比,有其特殊性,以培养学生临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课堂讲解,学生聆听,课后背记方法。PBL教学法强调小组教学,由学生根据教案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等自主学习方式完成医学综述,加深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和认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从临床技能操作和无菌技术操作看,PBL组操作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深度和广度。LBL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较差。PBL组无论理论知识考核、无菌技术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LBL组,(P

不足是学生在课前和讨论中需要花费时间多,在某些重点难点部分实施PBL教学模式,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同时,倡导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Rique me I,Velasco 0.Physiotherap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s obtained through PBL methodology [J].Med Teach,2011,33(6):506-507.

临床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胆囊镜 肝胆管结石 残余结石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22-02

胆石症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胆管结石为主,在胆道疾病中有很高的发病率,经皮经肝胆囊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cholangioscopy,PTCS)在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对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及复发结石的治疗,基本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我院应用胆囊镜治疗肝外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80例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a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在25~77岁之间,平均54.4±5.7岁,其中有15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平均52.5±4.9岁,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明确结石位置、数量及大小。观察组患者采用胆囊镜治疗,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选用四孔法进行操作,选择剑突下3cm向右2cm为穿刺孔,保证穿刺孔与胆总管最大程度的接近,常规建立气腹12mmHg,解剖胆囊三角区,用奥林巴斯P20纤维胆囊镜从胆总管切开出置入[2],按顺序谈及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及十二指肠有无结石,发现及时后用篮网取石,对可疑病变组织通过胆囊镜活检钳取出组织送病理,后向上探查胆总管、肝门、肝管开口及2~4级胆管,探查完毕常规20~24号T管便于术后检查治疗,在手术后2~3个月,行胆囊镜检查[3],确认是否有结石残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治疗,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手术,在胆总管前壁切开1~1.5cm,利用取石钳取石,术后2~3个月,复查是否有残余结石。比较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结石残余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结石残余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残余结石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见表2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胆管结石具有发病率高,溶石困难,排石不畅等特点,长期以来,结石容易引起胆管局部狭窄、胆汁淤积、肝纤维化、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特点,迁延不愈容易引发胆管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开腹手术为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法取石存在残余结石发生率高、再次手术率高等缺点,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如何降低残余结石率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复杂,变异较多,特别是胆总管下端以及十二指肠壶腹部是最狭窄的部位,容易并发结石嵌顿,左侧肝管角度较大[4],肝管细长,更容易形成结石,同时肝内胆管结石大多伴有慢性胆管炎症,可以引起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常规的手术方式更难以取出结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纤维胆囊镜逐渐应用于胆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胆囊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胆囊镜可以通过手术切口或者引流口直接进入患者胆管,清晰的看到胆道的解剖结构,并能观察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性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以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同时胆囊镜取石术是在可视情况下,降低术中对胆道及胆管的损伤,胆囊镜手术能直接进入扩张的一级胆管内取石,将胆管下端难以触及的结石通过取石篮、探条、导管等取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以通过碎石的方法将结石变小后取出。此外,胆囊镜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于结石局限于某个部位,如肝叶、胆囊等可以考虑采用肝叶、胆囊切除术治疗,左右肝管汇合部位明显狭窄的患者,应该行狭窄胆管切开。利用胆囊镜治疗肝胆管结石,能提高取石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苗海泉,齐世荣.纤维胆囊镜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分析[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6(3):8―9.

[2]张雷达,何宇,董家鸿,等.术中胆囊镜在238例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28(10):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