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知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知识论文范文1
>> 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比较研究 中国石油公司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研究 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HSE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效快捷中提升中资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承包商形象 国际石油公司甲方物资 国际石油公司:上游投资变局 国际石油公司资金管理分析与启示 论石油公司体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论康菲石油公司项目安全管理的特色及实际应用 新常态下C石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重塑实践 浅析海外石油公司的HSSE管理 跨国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启示 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投资策略比较 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转型 开自己的“石油公司” 分析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解析 浅谈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管理制度中的措施 新形势下石油公司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词,指一种教化的制度。如《说苑・指武》中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http:// /view/688009.htm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http:///view/138025. tm・补之诗》中记载:“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列举了西方学术界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出现的各种“文化”定义160余种。1965年,在莫尔的著作《文化的社会进程》里出现了关于“文化”的250种说法。之后,俄罗斯学者克尔特曼在从事文化定义的对比研究时,发现文化的定义已逾400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http:///view/51376.htm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指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为当代文化界所接受,影响深远。
制度的含义:制:制定、规定。度:程度、限度。《诗经》有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说的是“有人群就必有规则,有制度”。《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汉书・元帝纪》中讲:“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之”。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在《辞海》中,制度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概括而言制度的基本涵义可以归纳为:一种行为规范,一种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
2.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蕴含与互动的关系,文化中蕴含着制度,制度中也体现了文化。文化通过制度反映出来,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形成制度,即文化观念是制度形成的依据,制度要反映文化的要求;制度强化文化,即制度对文化观念特别是对新文化的巩固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好的制度是充分考虑到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的。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等起着重大作用。公司规章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因而公司对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除了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于“走出去”的国际化石油大公司,在跨文化的背景之下,建立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目的的管理制度,必然也必须应是在充分考虑了跨文化冲突中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去制定。
二、国际化石油公司制度建设要实现跨文化的平衡
1.跨文化冲突理论
跨文化冲突的存在已经被当今社会广为认知。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当今社会存在三大文化核心,分别是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和儒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国家的圈层;中国作为核心国家加上周边国家,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构成了儒教世界;由阿拉伯国家为主形成的伊斯兰世界。亨廷顿认为未来的冲突就是这样的三大板块之间的冲突。
2.跨文化冲突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利弊
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企业的跨国经营很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政治、经济、个人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产生矛盾和冲突。既包括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
相对于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跨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化冲突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带来更多的风险:文化冲突将可能带来对信息误解、误判,造成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忽视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偏好或禁忌,不但不能有效地实施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不能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还往往会使企业及其经营管理活动遭到当地员工和消费者的抵制,甚至还可能遭受所在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限制和制裁。
但是,跨文化冲突对企业绩效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好跨文化冲突,企业的绩效会被提高。正如Berey(1986)在研究跨国公司的过程中发现,跨国企业需要拥有多元化的惯例以应对多元化的世界,跨国公司甚至可以通过并购文化差距较大的公司来占有更广泛的有潜在价值的惯例。Morosini、hane & Singh(1998)分析了52家意大利和英国企业在1987年~1992年间的跨国并购,指出有些民族文化差异甚至提高了跨国并购的业绩。
跨文化背景之下,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否为企业成员所接受与该制度是否与员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冲突密切相关。这要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并根据文化背景的多元化而对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内容做出调适。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面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受多重文化的挑战,减少由文化摩擦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必须要把公司的运营放在全球的视野中,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建构自己的跨文化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
三、国际化石油公司在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平衡文化冲突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国家、企业、团队、个人的目标,有赖于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因素,并制定符合我们企业利益的管理制度。国际化公司管理的关键是要制定这种充分考量了文化差异因素的制度。对于文化差异因素的考量要结合中国文化与资源国文化的平衡考虑:
1.要有文化的敏感性
如上所述,跨国经营己经成为石油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手段,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想取得经营的成功,就要能在跨文化环境下灵活地面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当跨国石油公司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中时,会碰到各种各样陌生的行为和方式,并会产生文化冲突。能否正确理解接受特定文化影响的员工的特点,就成为异域文化中治理者成功驾驭文化冲突的要害所在。对此,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文化的敏感性,要解决差异,就必须首先承认差异和认识差异。要善于发现文化的差异点,对不同文化中的一致性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的逻辑加以领悟和判断。无论是适应对方的文化还是对它进行变革都需要首先客观的判断和知晓具体的文化差异在哪里。并进一步深刻了解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跨文化冲突的因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要具备包容的态度
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谁都无法回避也无法制止。同时,文化冲突也促进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交融,使人类不断取得进步。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其负面效应远远小于正面效应。[4]也可以说,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文化融合是化解文化冲突的必然逻辑,是实现人类进步的阶梯。进行跨文化治理,是利用跨文化优势,消除跨文化冲突,企业成功跨国运营的战略选择。跨国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估文化差异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学习并吸收其他文化,以及其中有助于本企业发展的内容。要客观地承认文化是存在差异的,并尊重和接受这种差异,而不要试图回避这种差异,或是简单地用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
3.要区别对待,整合文化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要客观地进行文化分析,认真剖析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差异。区分文化冲突中的核心与非核心要素。具体分析哪些差异是我们坚决不能妥协的,哪些差异是可以不强调的。对于我们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变。在此基础上,对于普适的价值我们要赞同。差异化对待文化冲突的不同类型,为进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依据。进而,在坚持了核心价值观不能动的情况下,进行文化重构,在制度建设中吸收跨文化的差异因素。让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互相补充、协调和渗透,提炼出共同的价值和思想,使这种价值和思想能够减少文化冲突。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在跨国石油公司内创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氛围,围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那些核心价值理念并结合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规划,根据环境的要求和经营战略的需要对原来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自上而下地调整。从不同文化中的共通点出发,围绕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塑造共同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综合各种文化因素后,精心设计管理制度。
“所谓创造性地综合,即不止于合二者之长而已,更要根据两方之长加以新的发展,完成一个新的事物”,这样创造出来的新颖的、超越各种文化既定行为模式、具有协同作用的方案,对于各种文化来说既是全新的,又是可以接受的。企业创造性地将文化差异平衡后的因素加入制度建设中,每个员工都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建立起融合各方之长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竞争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韦森.文化与制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15.
[2]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6-7.
[3]李江天、甘碧群、蔡云.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准备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16):1-2.
[4](英)泰勒著、连树生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325-328.
[5]范黎波.跨文化管理的无中生有[J].商学院,2006(5):2.
跨文化知识论文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应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公共英语是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文化内容颇少。但事实证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的文化传授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及其运用均不能超越了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某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同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而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只强调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力,没有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摆在应有的位置。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只了解了一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却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识辨能力;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因此,在教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教师也应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输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将跨文化的交际性作为教学的主导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以语言的应用及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使语言知识成为帮助他们交流的工具,使他们学有所用,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跨文化意识的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词汇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由简入难地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这类词语中,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代表性。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有关“owl”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汉语里“猫头鹰”也称“夜猫子”,与蝙蝠一样是一种专门夜间出来活动的鸟类,由于其啼声凄厉,人们把它的叫声与灾难和死亡相联系。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把猫头鹰看作智慧鸟,是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集中,猫头鹰的形象是沉着、冷静、严肃、聪明。习语“as wise as an owl”便是一例。由于猫头鹰有夜间活动的习性,英语中owl的喻指“常熬夜的人”或“惯于夜间活动者”,这层引申义与汉语的“夜猫子”相吻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2、通过日常教学渗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很多都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进一步引起他们的探讨与研究。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都能提供和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单元(外研社出版)涉及到家这个概念,在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就可以了解美国文化中人们对家的看法,并且教师可以更进一步的引申到美国人的教育观,可以和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家的看法以及中国人的教育观进行比较。
3、积极设置教学情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产生
这种语言的背景和它所适用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幻灯机、录像机等为学生设置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结合听说法、交际法等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背景文化联系起来,迅速准确的选择出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
4、发挥第二课堂的平台作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教学如果只注重课堂讲授,只重视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扩展,应当作为教学工作与大学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有时候,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的效果更好。由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包涵许许多多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因此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
5、促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人们的庆祝方式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同时也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特别是那些文化影响行为的地方。比如赠送礼物,西方人习惯于当面拆封欣赏;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当面打开礼物是很不礼貌的。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有能力在不同文化场合下有效地与对方交流,达到互动,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要让学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揣摩对方的意思,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将对方简单分类以及民族中心论的倾向”。因此,文化的融入和快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中,成为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4.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halliday,m.a.k.reading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london:batsford academic,1966.
[5] 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1).
[6] 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与教材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