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务管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务管理教学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1

 

一、引言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具有综合性、新颖性、智能性以及网络化等特点,它通过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业务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经济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现代化这六方面实现物流管理目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实体店都转移到了网上营销,如今,网上购物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的一部分。着眼当前的市场形势,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日益强烈,因此各大高校适当增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电子商务有关的产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手段尚未成熟,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有待利用计算机进行创新、改进。

 

二、传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的缺点

 

由于电子商务管理在大学中是一门新兴的专门,所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讲授方式还在探索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程时都是依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讲的,缺乏创新,不但使课堂氛围沉郁,更重要的是还不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实际性的认识。但是,在未接触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从网购到物件配送的过程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没想到接触了教科书之后会是这般抽象、无聊。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理解好课本里的专有名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会通过有关的案例来分析有关的专业名词,并通过总结来加强学生的认识,巩固学生的基础,而这还是未能使学生达到感性的认识。再者,部分高校会较早安排学生走出课堂,直接接触物流行业,但是这样既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不可取。为了耗时耗力,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使学生切实体验物流,应当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协助教师的课堂讲授。

 

三、计算机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不适用当代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为了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产生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入物流仿真软件。

 

1、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互联网能为教师提供各种丰富的课堂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互联网如同一个大千世界,各种类型的事件都囊括其中,教师要认真浏览网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载合适的教材、课件等资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例如,对于包装材料、运输方式这一块,教师可在网站上下载好有关图片,结合动画效果来向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工具,以加强学生对这块章节的认识。教师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还要下载有关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当今时代,从电脑到手机,很多人都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去寻找有关视频等资源,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以生活中实例为切入点,感化学生,使他们在有关资源中体会到现实生活的艰难、专业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例如,对于库存,教师可通过有关案例来说明库存管理的重要性:百雀羚曾经由于对库存的疏漏管理,导致了百雀羚旗下的大量产品外泄,并在网上以低价出售,这对百雀羚的品牌形象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建立课程网站,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建立一个课程网站,方便学生的学习,监督学生的发展。教师在电子商务物理管理课程网站内要设好有关学科的课程内容,定时课程预习、作业、复习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另外,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站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生还能通过网站上的学习进度表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进度表,随时查看自己的平时成绩,以此来监督自己的学习行为,而教师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进度表,对表现好的同学公开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同学及时鼓励,这样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现念,大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利用物流仿真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物流仿真软件能模拟真实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投入使用物流仿真软件之前,部分高校要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物流公司以及生产车间的运营流程,可是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而投入了物流仿真软件之后,学生不走出校门就能够看到企业的逼真运营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成本。物流仿真软件的三维动画使这一切生产、物流活动看起来非常逼真,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操作环境,这对学生的物流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对物流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因此,物流仿真软件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节约了教学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物流仿真软件能使学生自行设计课程与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有的学生似懂非懂,马虎过关,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先进的当代,越来越多学校主张互动式的课堂,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会适当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程与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那么学生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在创建课程与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设计的课程有深入分析与了解才能用足够的储备量呈献给他人。学生在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周到才能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取得预期的效果。物流仿真软件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物流仿真软件是一款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软件,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必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才能使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在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才能培养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现代生活已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高校要借助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汲取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要积极引入物流仿真软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真实而舒适的物流环境。计算机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的应用中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发行上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想通过发行上市将企业蜕变为“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扩大融资渠道和提升品牌价值的目的,进而将企业做大做强。然而,根据中国证监会最近几年公布的审核数据,我国拟上市企业因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问题而被否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企业发行审核的失败必将引起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视,也必将引起社会对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学校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培养的摇篮,更应根据经济市场环境和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企业发行上市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对拟上市企业在主体资格、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股本结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独立性及募集资金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审查要求。根据其内容实质,可将这八方面进一步归纳为财务要件和非财务要件[1]。财务要件方面主要包括:

1.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基础和处理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能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2.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这是发行上市过程中最核心、最实质的问题。

3.企业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是否合理、有效。

4.信息披露方面,要求最低应披露企业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准则。非财务要件方面又从企业主体是否具备上市资格,企业日常运作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企业是否在人员、业务、资产、财务、机构方面做到“五独立”,企业是否依法履行社会义务、恪守社会职责等方面来对企业上市发行进行审核。

二、从企业上市要求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根据我国企业发行上市要点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想破茧成蝶、实现质的蜕变,需要跨越证监会设置的一道道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关卡。这不仅是对拟上市企业的考验更是对拟上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考验。财务管理人员要想成功地带领企业改革上市,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深厚的综合素质能力及运用能力,即可以用“厚基础、宽口径、有道德、重创新”来归纳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技能与素质。具体来说,可以分解为以下几方面:

1.“厚基础”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应具备深厚、广博的通识知识理论。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工具方法(包括英语、语文、计算机、数学等)的运用;熟知国际、国内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国内外经济领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改制重组是否合法、上市申报材料书写是否规范、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财务与非财务处理程序是否符合审核标准等都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上述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宽口径”是指企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仅限于本专业。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以管理学为管理工具、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企业上市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企业上市过程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经济、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突破财务会计范围,进一步扩充到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范畴。

3.“有道德”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也不断加强。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上市企业不得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并进一步强调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披露。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拟上市企业由于社会责任缺失而被否的案例,我们应更加重视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建设,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4.“重创新”突出强调企业财务人员在自我学习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全方位开放市场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出信息网络化、知识资本化、科技产业化、贸易国际化等特征。

相应地,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企业会计制度方面也不断出台新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企业与市场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最终及时有效地作出相关财务决策以指导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三、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及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我国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只有在确定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相应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高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一)科学建立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要科学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先必须对社会需求做出系统分析。我国教育部目前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抽象,人才模式定位不够准确,与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各高等院校应本着方向性、前瞻性、统一性、创新性、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国际化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原则[3],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确立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浓郁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特色,因此,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企业IPO审核视角,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应大力培养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专门人才,且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前提,将有关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专业课程列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整体结构。为了符合IPO审核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厚基础、宽口径、有道德、重创新”的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4]。

1.公共基础课。为了使将来向社会输送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扎实深厚的“通识”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开设一定数量、涉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工具方法课(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和通识选修课。学校可以采取“课堂+网络+实践”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同时,将社会上与课程相关的等级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或职称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5]。

2.学科(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应充分其学科特性,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与相邻专业理论知识的衔接并充分体现各类学科基础课程的特色。从而使学生具有较为深厚和广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些课程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与贸易、经济法规以及公司战略与组织等学科领域,应设立的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宏、微观)、管理学、基础会计、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税法、经济法、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等、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

3.专业课。专业课承载着反映各院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任务,其主干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不得随意变更。专业课程内容应涵盖本专业核心知识点,并保证核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稳定性、适应性,避免各知识体系之间出现重复交叉。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可包括: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财务管理法规学、国际财务管理、公司理财、成本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原理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开设的,具有灵活性特点。其授课方式既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是专家讲座、实务案例分析或实践教学等形式。专业选修课程可设置有:电子商务概论、证券投资、财务软件应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税收与纳税筹划、咨询与鉴证服务、财会职业道德专题、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等课程。为了体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特性,各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既应该体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也应遵循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普遍规律,不能过分追求创新[6]。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财务管理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转变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数字化学习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监督作用,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更适用于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网上答疑与交流等教学方法[7]。同时,各高校还应致力于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在实务工作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芳东.我国拟上市企业IPO发行审核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周萍,李占国.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27):71-72.

[3]邱玉兴.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7(8):85-86.

[4]张旭东.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J].会计之友,2008(26):87-88.

[5]王彤彤.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1(8):126-128.

[6]张惠忠.谈构建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6):91-93.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3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符合时代要求,但实际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1.1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当前,从各高职院校开设情况来看,一般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定位为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或职业技能课。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却不是很明确,是出于时代要求,拓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知识面侧重于介绍电子商务知识,还是把物流管理作为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介绍物流的系统功能或运作流程,亦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介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运作等等。究竟适于物流管理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什么,认识不一。

1.2教学内容设计不规范

目前,由于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明确的设定,再加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以及任课教师的不断变换,各高职院校或各任课教师会任意设定或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任课教师会根据自己的专长以及研究方向来设定课程内容,导致讲授该课程时,教学内容缺乏统一规范,教学的侧重点不一致,有的侧重于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几乎演变成了电子商务概论;有的侧重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内容、物流运作流程及特点,多是企业物流的问题;有的则侧重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几乎又演变成了供应链管理;再有的就是侧重研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理论与方法,着重于“最后一公里配送”。

1.3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

从当前出版的教材来看,大多是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内容体系是按照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来编制,非常不适合物流管理专业使用。从现有教材内容来看与物流基础内容重复率很高,物流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职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核心课程,课时设置一般也较多,此课程中对物流的基础知识会有详细介绍。如果再使用这种类型的教材,任课教师要按照教材来进行,重复学习相应内容学生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明显降低。若任课教师完全脱离教材,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身基础,学生会感觉无所依,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4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为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是多样化、立体化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直接讲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已非常厌倦,有些也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在案例教学中由于组织不够灵活、案例选用不够完备、学生准备时间不足等原因造成并未达到应有效果。教学手段多是利用多媒体教室、配以课件或一定的视频教学,与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相比,这种手段略显不足,与课程稍有些不称。

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知识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基本技能则应贯穿教学的始终。结合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素质要求,该课程教学内容总体可设计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是重点。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不求深,只求实用,此部分内容可设置四个基础模块: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

模块一:电子商务概论。此模块内容涉及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电子支付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运作过程。因物流管理专业前期不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所以在此课程中应安排一定课时详细介绍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知识,但知识内容不可过于偏向技术,只需设置与物流有密切关系的基本理论即可。

模块二: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模式。此模块内容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强,要结合物流基础课程中阐述的相关物流理论知识,重点领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问题。

模块三: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此模块内容涉及供应链基本认知、供应链管理基础知识、供应链管理相关策略等内容,设计此模块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具有哪些特点,应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若前期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不必介绍,只需结合电子商务企业分析即可。

模块四: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此模块内容涉及物流成本基本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此模块不必详细阐述物流成本的深奥理论,主要培养学生要具备成本意识。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三个层次:认知层、操作层、综合应用层。

第一层次:认知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涉及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两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前述有多门物流专业课程,物流知识已相对丰富,但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很弱,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加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可设置的实验有:电子商务网站分析、消费者网上购物体验、电子支付等。

第二层次:操作层。此层面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实际运作过程,可设置实训内容有:B2B/B2C/C2C平台管理、仓储和运输管理、物流企业和供应商协作模拟等,此部分实训需结合相关模拟软件进行。

第三层次:综合应用层。此层面实践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设置实训内容有:B2B或B2C或C2C平台的构建和运营、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等。

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使本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电子商务的时代感,集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为一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3.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该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比如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将相关内容设定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以相关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和实训资源的主动应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方法,来模拟电子商务物流业务中的各种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电子商务物流流程。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能以活生生的鲜明事例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案例的选择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授课老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案例。同时,案例设置的思考题应属于开放性问题,具有可争辩性,能引起学生热烈讨论和争辩。第二,讨论方法的选择问题。案例讨论是选择分组讨论,还是分角色讨论的方式应结合实际案例而定。比如,在前述第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中所设置的实践内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此内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角色模拟的方式进行讨论,如分别扮演电子商务企业、供应商、物流企业等等。第三,案例的总结问题。案例讨论之后,教师应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对于有创新性的发言要做出积极的肯定,也要对整个讨论过程、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做出中肯的评价。

3.3分组讨论法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4

(一)实验教学内容广泛,但课时有限

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与理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物流技术、支付技术等。因此,与之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通常包含电子商务环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工具、电子商务流程、电子商务设计和电子商务模拟创业共6个模块。但据作者了解,大多数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的实验学时通常在8-20个,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想完成所有6个模块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应技能和深刻认识所学理论是无法做到的。

(二)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片面关注结课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当前学生只重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电子商务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内容,就已经掌握了整个电子商务,没有必要劳神费力的去做什么实验。于是在电子商务的上机实验中,很多学生利用上机的机会,看电影,打游戏,浏览网站,对待实验过程却只是走马观花,缺乏分析与思考,更谈不上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了。

二、强调仿真模拟,脱离真实商务环境

很多院校通过购买电子商务模拟系统为学生提供理解和掌握B2C、B2B、C2C等电子商务流程知识和技能的实验环境。学生体验并操作这些模拟软件的优点是他们可以学习电子商务各种交易模式的详细流程,并以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其中,自主的开展和使用电子商务,从而能够把课本上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和电子商务理念,加强了感性认识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由于成本、能力或技术等原因,很多模拟软件提供的场景与真实的商务场景差距较大,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开展电子交易的工具和环境;实验模拟系统模式固定,缺乏创新、灵活机制;不少软件还普遍存在开发水平、版权保护和版本更新等问题;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很难更得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迅速成长的需要;学生只能看到模拟软件的前台实现形式,无法感知电子商务模拟系统的后台运行与处理流程。

三、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弊病的解决办法

面对上述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实验目的,科学安排实验内容

不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的定位不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也不同,在电子商务课程实验设计时,应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实验内容体系。一般来说,电子商务课程实验包含三种类型内容:体验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和创业性实验。体验性实验包括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网上购物、网上拍卖、B2B电子商务交易、第三方物流、外贸电子商务、CA认证、电子签名、ERP等9个实验;操作性实验包括网络接入与系统设置、网页制作、网络广告的制作与交换、网络维护、模拟CA认证中心、系统集成等6个实验;创业性实验包括网站总体设计和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设计两个实验。学生通过基础性实验,掌握电子商务概念性知识;通过操作性实验,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型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种开发工具;通过创业性实验综合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力。但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依据本院校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以上众多具体实验内容进行取舍或优化,并采用与之对应的教学形式。

(二)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完善实验环节的成绩考核

为了改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轻视和兴趣低落,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为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吸收。这就需要强调实验环节的成绩考核,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客观上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对实验任务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不同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不同方面,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因此,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考核重点不是仅仅只看学生的最后实验结果,而是要考察学生理解知识点、主动探询知识的能力以及软件工程的素质等情况,为此教师应设计一些知识点在实验中考核。并通过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提出不同的考核方法。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各类商务活动。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商务人才,这是社会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并掌握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并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商务意识与素养,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科研能力,而双师型和实践型正是这些素质和能力在一位专业教师身上的集中体现,只有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根据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商务英语研究领域分布来看,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多,占29. 6%; 其次是学科研究,占27. 8%; 再次是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分别占21. 1%和16. 6%,而教师发展研究则很少,只占2. 9%。可见,国内对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不多,而根据独立学院特色来研究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更少。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不管是对丰富商务英语理论,还是对促进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第一,本研究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总结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中遇到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对提高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本研究的目的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确保大批精通跨国投资、跨国贸易且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提高学院竞争力和学生就业率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关于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商务英语教育专家王立非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十大问题》中关于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如何建设的问题中指出: 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方向等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满足教学需要,聘有外籍教师。实践类教师以兼职方式从企业或行业专家中选聘。商务类教师除英语能力合格外,其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历中应有一个为经济、管理或法律类专业。独立学院外国语系商务英语专业离此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 一) 英语教师的商务方面的知识不够

很多专任教师是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转过来教商务英语的,商务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老师比较少。这些教师本身的语言技能比较好,但商务通识比较欠缺。他们懂英语,但是不太懂经济、金融、管理、商法、保险、会计、贸易、电商、营销等商务方面的知识。

( 二) 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等结构不太合理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中年轻教师比较多,女教师比较多,高级职称的比较少。商务英语专任教师队伍不能过于年轻化,因为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这样既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建设一支老中青合理搭配、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 三) 科研能力不够

对于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来说,由于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偏低,以硕士和本科居多,博士较少或几乎没有,他们对科研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再加之他们的教学任务普遍偏重,工作量比较大,他们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写论文,科研能力也就比较有限。

( 四) 双师型教师比重不大,素质不高

2014 年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地方本科学校转型步伐,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语言能力合格外,还需有一定的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具有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很少,或者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不长,离双师型教师目标有一定差距。

( 五) 专任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的人数和时间偏少

广东省教育厅在粤教高( 2012 年) 5 号文件中要求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积极鼓励和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和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历,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独立学院由于属于民办学院,为了节省成本,有些学校不愿选派老师去挂职锻炼,怕耽误时间浪费金钱。只想招来的老师能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但这个想法往往是一厢情愿。

( 六) 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有待改革创新

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观念落后,重内容而非技能; 教学方法传统单调,以讲授为主,而非实际训练为主; 选用的教材内容偏多,偏难,不是针对独立学院层次的学生。

三、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思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涉及到两个大的问题: 一是通过什么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二是究竟要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什么素质与能力? 本文正是试图回答并解决这两个问题,围绕商务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主要从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发展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 一) 建设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途径

1. 走出去

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仅到高校或公司参观是不够的,应该到公司企业兼职或顶岗实训,亲自体验电子商务实践流程和国际商务实际操作过程; 结交商务人士,多交流,多切磋,熟悉商务活动的整个流程; 自己开办外贸公司,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或者涉外电子商务英语谈判和实践。

2. 请进来

聘请公司企业的行家和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加强横向联系,拓宽商务英语教师的视野; 聘请外籍商务英语教师或国内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知名教授专家来校游学讲课,或做学术报告,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和学习,开阔眼界,提高科研能力; 聘请国内外知名公司企业的高端商务人士来校做兼职老师,给学生传授商务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商务策划和运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3. 自行造血

( 1) 选送有条件的老师攻读商务英语类硕士或博士学位,跟学校签订协议,学校在老师读硕或读博期间让其带薪学习,学习期满且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者,给予学费报销或补助,学成之后回校工作服务若干年,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师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他们的知识和学历结构得到改善。

( 2) 选派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进修,做访问学者,选择国内外商学院(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相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修,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3)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努力培养高学历、高素质,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具体来说,如开展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鼓励和要求商务英语教研室所有中青年教师考取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或者相关口译和翻译证书,鼓励外国语系其他教研室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具有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或者相关翻译证书的老师加入商务英语教研室。

( 二) 商务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 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师德为首。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教学效果,商务英语教师也不例外。

2. 商务知识

商务英语教师除了精通外语,还应了解外交、外事、保险、金融、会计、法律、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多方面的知识,最好拥有一两个与商务方面相关的证书( 高级翻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国际会议口译员资格证书、金融证券分析师资格证书、会计师从业资格证书) ,以增强自己的商务意识与素养。

3. 教学能力发展

商务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当然也要善于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PPT、微博、微信和传统黑板板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基础、可接受程度、认知水平和情感倾向,还要和学生将来的工作职业的真实场景相挂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4. 实践能力发展

英语教师要有商务口笔译能力、商务写作能力、商务英语谈判能力、熟练运用外贸函电能力等。商务英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技能的传授者,其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商务英语基础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在商务英语实训室进行模拟口笔译实践、到涉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去国际会展中心担任工作人员、自己开办外贸公司等方式实现。

5. 科研能力发展

商务英语教师不但应该具有商务英语知识,还要有商务英语科研能力和发表能力。教师应积极进行商务英语方面的课题研究,首先从申报校级的教研课题做起,然后再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撰写相关的专业论文,建设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编写相关教材。积极参加国内外商务英语学术会议,阅读商务英语类学术期刊,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发表能力。

商务管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电子商务是一种借助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从事商业活动的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为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于2000年批准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以商务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能够胜任电子商务策划、运营等方面工作的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备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第二种以技术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能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再改造的技术人才。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能根据实际情况,以最有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商务需要。第三种以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满足小微型企业需要,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工作或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人才[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三种类型各有特色,基本满足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需求,但是对学生管理能力培养上仍有不足。电子商务企业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经营思路等方面与传统企业不尽相同[2],尤其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组织规模上以小微企业为主,它们存在着组织职能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给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管理学》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侧重对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等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与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管理能力的期望有一定距离。当前我们对《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大多围绕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等方面展开,对《管理学》的教学视角、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等问题的探讨不足[3],依据不同专业开展《管理学》的教学也做得不够。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电子商务专业的角度思考《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教学视角模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案例教学落后等问题。

(一)教学视角模糊

教学视角反映了教师对待教学内容的态度。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以介绍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这些理论经过长时间的提炼、概括,变得非常抽象,加上我国高校《管理学》课程普遍存在课时不足、本土案例缺乏等问题[4],教师如果对西方管理思想发展不熟悉、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入,就容易出现教学视角模糊的问题。教学视角模糊主要有历史视角模糊和本土视角模糊两种形式。如果教师对理论产生的背景不熟悉,就不能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学生理解起来必定会产生很多疑惑,这就表现为历史视角模糊。如果教师在介绍管理理论时,不能结合中国国情、不从中国的管理问题出发,学生容易对理论失去信心,认为管理理论只能解决外国的管理问题,对中国不适用,进而产生“理论无用”的情绪,这就表现为本土视角模糊。教学视角模糊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应当改进。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不断出现,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管理理论百花齐放,被称为“管理丛林”[5]。但是国内大多数《管理学》教材对最新的管理现象涉足较少,对最新的管理理论鲜有提及。比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电子商务企业部门之间不再受区域的限制,不同部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却能很好的协作。又比如,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设计与传统企业也有很大差异。电子商务企业的外包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在传统的企业当中不多见。从传统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不完整的,但是其运行却有极高的效率。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电子商务《管理学》教学中都没有体现。

(三)案例教学落后

《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当加强案例的应用。我国《管理学》的教学中存在着案例陈旧、案例不贴切、不成体系等问题。

1.案例陈旧

优秀的案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时效性。我们《管理学》的案例往往偏重典型性而对时效性重视不够。许多《管理学》教材使用时间较长,案例没有及时更新。案例过于陈旧,学生学习起来与现实相距太远,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有些案例反映的管理问题已经不存在了[6]。还有些案例涉及的企业甚至由于经营不善消失了。《管理学》如果还使用这些陈旧的案例,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2.案例使用不准确

许多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喜欢使用大企业的案例。这些案例被学术界讨论比较多,媒体报道也很多,资料的搜寻比较容易。但是有些案例并不完全适合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使用。因为许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渠道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本土化、规模小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的管理问题有很大区别。过多使用大企业的案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对管理问题不能严谨对待,体会不深。

3.案例不成体系

教学案例落后还体现为案例不成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章节的内容安排案例,但是在使用案例时往往对案例的关联性重视不够。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足,案例分析时要花大量时间了解企业的情况,而学习一个案例之后又对企业缺乏关注。一般一个学期的《管理学》要使用7-8个案例。教师如果使用不同企业的案例,意味着学生至少要对7-8个企业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不足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对案例中的企业不了解,学习就会过于浅薄,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视角

要发挥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们必须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重新确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视角。只有教学视角明确了,教学活动才能条理明晰,有的放矢。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的教学应当立足于两个视角:历史视角和本土视角。

1.历史视角

所谓历史视角,就是说《管理学》要与管理历史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历史视角意味着要将管理的理论放到历史条件下讲解。管理理论是前人管理实践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特征。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理论内容是什么、怎么用,还要认识到管理理论从何而来。因此《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增加对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讲授。立足历史的视角能够丰富《管理学》理论的内容,让管理学变得感性、丰满,增强《管理学》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商务行业中很多新的管理问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索,如果学生对管理理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就容易对管理理论产生“距离感”。历史视角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来源,让学生思考理论适用的环境和条件,进而引导学生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思考管理理论的实用性。此外,历史视角能帮助学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会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来调整管理方法,避免对《管理学》知识理解过于狭隘,对理论生搬硬套。

2.本土视角

我国的管理学科发展较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成为了《管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管理理论揭示的是一般原理,但也有其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制约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学生对西方管理理论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本土视角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应注重对社会文化的讲解、注重本土案例的使用,注重对中国社会的分析。本土视角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所导致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的《管理学》变得更符合实际。

(二)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要加强《管理学》的教学,不仅要把理论讲透彻,而且要教会学生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应用管理理论。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应当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对电子商务行业出现的管理现象、管理问题敢于大胆应用最新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分析,做到内行看门道。比如针对电子商务行业小微企业居多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小微企业管理中的运营成本问题、人事管理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在教学中多采用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学生加深了对电子商务企业运行模式的了解,进而对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基础更加牢固。

(三)优化案例教学

1.大胆使用新案例

教师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应当大胆使用新的案例,尤其要敢于使用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程度高,这些企业的管理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案例,能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和对管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体会到了《管理学》的“有用性”,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教师使用最新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开展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就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特别应该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个学科的时候就让他们学会用管理理论思考最新的社会现象,引导他们对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在他们头脑里播下创新的种子。有时候,教师在使用新案例时,容易产生顾虑:新的案例没有经过时间考验,不够严谨。但是,正视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何尝不是严谨的表现?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管理理论来分析管理现象,则有失草率。教师端正教学的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承认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敢于正视我们对管理现象研究的欠缺,也是治学严谨的表现。

2.提高案例的准确性

电子商务《管理学》的案例应立足于本土视角和专业特色,尽可能使用中国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尤其要注意使用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诚然,学术界对著名大企业的讨论比较充分,资料收集也比较容易,教师教学中使用这些案例不容易犯错误。但是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使用小微电子商务企业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思维,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使用这些案例还能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源于现象的科学道理,认识到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3.完善案例体系

教师应当从整体的角度设计《管理学》案例教学,完善案例体系。首先,从案例间的关系来看,既要保证案例能够与章节的内容形成对应,又要考虑案例之间的关联关系。因此教师在选用案例时尽可能选用相似企业的案例,尤其是联系较为紧密的章节之间可以考虑使用相同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多一些,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容易深入。其次,从案例的涵盖面来看,应当保证案例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比较典型的几种企业的管理现象。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主要由平台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构成。我们的教学应当包含这些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对每一类企业都有所了解,从而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运行、发展和管理能够了然于心。

三、结论和展望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教学存的课程视角模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案例落后等是教学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明确教学视角、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案例教学等措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仍然处于快速变革之中。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涌现出许多新的管理现象,也引发了大量新的管理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对管理理论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我国《管理学》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管理学》课程对理论的本土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彻底解决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的教学问题,使之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贴合实际,培养出更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值得所有从事《管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丽丽,荣丽卿.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95-96.

[2]高进锋.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商情,2016(7):65-66.

[3]蒋先平.高校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1-23.

[4]吕肖东,顾锋,张涛.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改革与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212-215.

[5]张树波.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4(30):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