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1
【关键词】微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课堂效率
微课程的出现,代表着课堂教学的一项革新,这不同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课堂的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这种课程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本研究首先分析微课程的概念及背景,并探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中对微课的实际应用。
一、微课程的兴起以及背景分析
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在不同的学者眼中所呈现的概念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这种才兴起的教学技术,在教育理论研究下,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标志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事业的体现。在美国的“可汗学院”作为第一个将微课程模式带入到全球的视野中时,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而我国也很快的出现了大胆的尝试,预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在整体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快捷分享和表达,在整体的学习和碎片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到相应的技术成果。
而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实践,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的基本定义,就是微课程是指在某一个教学领域中,通过对知识点和教学的环节进行载体的深化交错互动,然后以录制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通过一些微课件和微练习来实现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而这些过程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有些教师,为了应这个“微课程”的景,将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经典课程进行剪切,然后做成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然后将其视频命名为微课程,则是违背了这一理念,并不能够算作微课程。
2.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的主体十分突出,是专门针对某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录制,其教学的目标相对更单一精炼,所以能够更好的突出教学主体,对于教学的目标方面,能够更精确的确定其教学的目的。
其次,微课的资源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的使情境真实的体现出来,这对于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关注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更具教学活动的资源环境。
最后,微课短小精炼,使用方面,效果显著。我们现在按照当下的教学中出现的微课可以分为:传授型、解析型、辨疑型、实验探究型和自主探究型五类,这要比过去的课堂结构更为直接明显。
二、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提升其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们通过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以下的几点讨论。
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对高中数学等的基础发展来进行的教学,其更偏向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应用来进行基础教学。所以在进行已掌握知识点的学习中,对于新的知识所需应用,也更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的专业理解上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通过对微课程应用中,我们可以精确的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指出,对于整体的结构划分方面,都能做出更好的指示①。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上,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之于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给予很好的提升。
2.微课对于重点难点的教学效率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难点重点的教学中,主要就是通过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解说但是课堂的典型事例讲解,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上,很难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直截了当的理解其中的感念。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和三角函数和几何方面的证明题上,都需要进行追根究底的讲解,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点。而微课程恰恰可以在这些问题的讲解中,能够灵活的将知识点进行穿插,从现实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更为精致的教学。微课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方面,是能够更为详细的完成知识点讲解的。
3.微课对于课后复习的交流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很难说完全掌握其中的所有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以需要在课下进行复习和交流。而微课程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为学生在课下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升
因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又要集中精力去写论文,再去制定更多的学术发展,则会无暇分身。而制作微课程则通过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就能够极大的完成知识上结构梳理,且实用性很好。在做微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自我的反思,对于整体的发展来看,也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不断成长,能够更好的传播知识,让教师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三、结语
现代的教学,只有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变化,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和老师一同体验微课教学模式的现实表现能力。
【注释】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2
在英语学习中,心理因素与英语学习效果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学生中心论”教学方法的普及,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日益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目前,心理焦虑的问题也受到一些学者专家的重视。
二、 调查研究
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随机抽取4个班共200名学生,对他们进行了高中英语学习焦虑状况的问卷调查,其内容涉及到:个人信息、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耗时、学习途径、强项弱项、上课表现等方面。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答卷200份,其中无效卷10份,有效答卷190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普通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尽管绝大多数同学认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有大约3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低,甚至有一种焦虑。所以,在英语课堂上,不少学生消极学习,选择沉默,甚至抵触老师的提问和讲解,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自然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对问卷进一步的分析发现,65%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害怕语法不对,句子不通,或害怕说错会遭到他人的嘲笑而放弃了积极的英语学习机会。由以上数据可见,高中英语学习的语言焦虑感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对学生长期深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信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 原因分析
1. 理论分析
心理焦虑是一种负面心理状态,是指学习个体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一定障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 Jahanna Turner把心理焦虑外在表现归纳为四种:回避,身体动作,身体症状,及其它文化持有形式。
2. 实践分析
(1) 教师层面分析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状态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忽视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感因素,有些教师甚至于过度强调竞争,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惧怕甚至厌学等心理状态。
(2) 学生层面分析
①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能用英语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时会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是影响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主要心理因素。 ② 当学生担心得不到教师或同学的认可,更害怕对自己产生不良评价时,他们在英语课上会缺乏信心,并尽量回避能提高他们英语语言技能的课堂活动。 ③ 在考前,当学生担心考试得不到好成绩也会产生语言学习焦虑,而且由于过分紧张,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了思维活动并最终拿不到应得的好成绩。
3. 小结
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不够。 ② 学生本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 ③ 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没有进行足够的操练。 ④ 学生对英语考试成绩的忧虑。 ⑤ 学生因成绩太差而害怕让家长失望,产生焦虑。
四、 对策研究
既然心理焦虑对英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那么要采取什么策略来帮助中学生消除英语学习心理焦虑呢?
1.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学生在执行教学计划中有了进步,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也就维护了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
2.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创设合作性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及组织课堂教学。如组织一些情景角色演练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使用英语的成就感,进而让学生有要掌握好英语的渴求,让学生觉得说英语已不再是一种焦虑的心理负担。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语言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人们对学习外语产生焦虑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还可以利用影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从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3
1.正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我认为,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充分认识开展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变革,是优化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促进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可以为生物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真正实现,使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也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对生物现象的认知、分析、理解和应用等生物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得以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必然推进生物教学的彻底变革。
2.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
对于那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的,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节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对这些理论很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生物组教师利用了视频和动画,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明白了孕育新生命的好奇和过程,有利于知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传递,这是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信息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的教学中,为了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需要运用大量的图片、电影资料。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线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投影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在生物课堂中运用板书教学,是归纳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因果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手段。运用投影媒体,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编制成图片或表格等,这种使两者浑然一体的手段和教法,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例如,在讲解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时,如果我们简单地列表逐一讲述会因形式呆板而枯燥无味。可是,如果先将肥料的“三要素”――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比较空白表格利用微机投影,请学生到黑板填写,完成后,再边讲解边在投影空白表格中填入正确答案与学生对照。之后,要求学生按照“三要素”的作用推断缺乏这种无机盐分别会表现出什么症状。学生说出一种后,就投影一张正常时与缺乏时的比较彩图,再由学生根据彩图和“三要素”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想象力,正确推断出缺乏肥料“三要素”时植物表现出来的症状。这样,学生既要静思,又可以讨论,还会争着上台表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动手、动脑,不仅学得快、用得活,而且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
5.运用多媒体,可以化快为慢,也可以化慢为快,便于突破生物变化速度的限制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都是运动的,通常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交互性的动态过程。某些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某些生命现象稍纵即逝,很难看清楚。如植物的双受精,从花粉粒的形成到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如果我们寸步不离地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受精过程,恐怕要花很长的时间,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进度,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钟,最后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速度很快,很难看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转瞬即逝或变化非常缓慢的过程可以使用多媒体以适当速度呈现出来,供学生观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加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对完成教学任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如能模拟平时无法完成的实验,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等等。总之,多媒体教学给当今的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过去生物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教学还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缺少大量的制作课件的素材,课件制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备的添置需要消耗相应的财力,广大生物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但我坚信:通过广大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媒体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将越来越显示其优势。
6.电教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
电教媒体运用得是否适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电教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若认为大量引进电教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不实际的想法。我的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取得整体效果。比如“消化系统”有一现成的视频材料,原片放映时间约20分钟,约占半节课的时间,而其中一些画面和解说词并不适用,属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钟片子全部放映,那么一是未突出重点,二是多余部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鉴于此种情况,我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辑,自行设计成只有7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说,由我伴讲。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放映时间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实践表明,电教媒体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电化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彭鹰.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说过,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因此,强调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律来学习语言。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教法”,首次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学,重视人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当代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三大势力”:华生的行为主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在当代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多以下四种心理学原理为理论依据: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与兴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既然掌握心理学规律对于语言教学有诸多好处,那么都有哪些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记忆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忆又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记忆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声音和文字符号预期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这就是联想心理学中的动觉记忆,即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种多种刺激的识记比单
一的视觉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可从听说入手,设计某种特定场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不应孤立地进行词的教学,而应努力把词、句子与语篇结合起来。归纳要简明扼要,比较要切中要害,注意形象性、系统性、代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讲词时要善于联想,把词讲得妙趣横生,以便学生能轻松地记住所学的词汇。让学生在新旧联系中记忆,在归纳比较中记忆。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联想来加强记忆。通过对同类词汇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而知十的效果。用趣味联想法教词,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联想越多,记忆越牢。在教词时,把音、形、义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对一个词有全面的了解,便于记忆。
其次,有意记忆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教生词时,适当地教给学生一点构词法的知识,以便加深理解,促进记忆。所以学习语言要有意识地学,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操练外语,深化感知印象,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和记忆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气氛下长久地保持兴趣,就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实用感、新鲜感。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得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富有情趣的教学期望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因材施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儿童可塑性强,不害羞,性格外向,模仿力强,爱说好学,教师要利用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直观手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效率 主体性
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科目,在教学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课本内容,更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1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1.1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其有着正确的理解,而为了应付考试,也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其教学效率不高[1]。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利用其自有的优势来充分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2 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思维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2]。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1 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以往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而且学习兴趣也不高,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3]。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避免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学科目。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文字、语言、声音、画面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并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初中语文最美的姿态展现给学生,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唤起学生对初中语文的探知欲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也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2 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目的,而且,传统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也将给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极大的影响[4]。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技术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课件的形式表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另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配比,同时,还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持,并及时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2.3 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学生的自学环节
以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自学,通过自己探索和学习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益处。然而,在对学生自学的调查中却发现,学生自学的语文知识中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而且,其中也含有一定的糟粕,这不仅会耽误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之下,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自由的汲取知识、提升内涵,而且,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袤的学习空间,并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知识,充分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优化。另外,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特点,来确定学习步调和学习的目的,可以将其简单的比喻成“自助餐”,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影响到自学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信息化技术也将成为未来教学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刚. 从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谈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探索. 2013(02)
[2]熊敏娟,周伟,胡文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07)
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6
关键词:浙江省 民办中小学教师 待遇问题
一、有关浙江省民办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调研组对浙江省135所民办中小学(由于有的学校兼设初中部、小学部或高中部,因而实际上合计208个校、部)进行了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208个校(部)中,2008年,教师人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校(部),共有117个,占总数的比例为56%;而其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有44个,占总数的比例为21%。2009年,教师人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校(部),仍有116个;而其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也仍有41个。由此推断,浙江省现阶段至少有约占总数60%的民办中小学,教师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公办学校;而其中1/3左右的民办中小学,教师年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且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从浙江省的温州市、丽水市、台州市、湖州市、金华市、绍兴市六市的民办中小学调查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六市74所接受调查的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中,有21所至今未给本校教师增发工资,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29%;有26所学校的教师人均增资额低于当地公办学校,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5%。以上两项合计,共有47所学校靠自身努力,已无法与当地公办学校同步等额增资,占调查学校总数的64%。以上这些数据也显示,现阶段,浙江省多数义务教育段的民办学校,已没有与当地同类公办学校同步提升教师待遇的空间。其中占调查总数29%的学校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2009年,135所民办中小学人员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
从下面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学校人员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60%以上的民办中小学,共有81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比例为60%;而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80%以上的学校,共有31所,占总数的23%。据了解,浙江公办中小学人员经费支出占学校事业费支出的平均比例约为60%。由此可以推断,现阶段,浙江省60%以上的民办中小学已没有提升教师待遇的空间,而且根据其现有的财务收支状况,也无法凭自身能力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改善民办学校教师待遇问题的必要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7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第31条:“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我国立法理论上肯定了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但在实践中,民办学校教师并没有享受到平等待遇,这无疑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规定。当我们承认“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时,二者实际上已经不具有可比性了。
法律规定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他们在这个所谓“平等”的地位上却享有“不同”的权利,按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编制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民办学校没有事业编制、民办学校教师不享受事业保险就成为现行制度下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我们课题小组也对浙江省民办中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虽然很多民办学校肯花大价钱聘请优秀的教师,但政府部门对于民办学校教师的户口、人事档案管理、教龄确认、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政治待遇同公办学校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许多民办学校的教师都收到不同程度的身份歧视。根据温州市教育局2005年的一组数据统计,温州市民办学校为教师投保率非常低,绝大多数教师未获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真正按公办教师一样实行事业养老保险和事业医疗保险的也只有7.7%和7.3%,而且这部分人员基本上是本地的原公办教师。
这种不平等待遇严重挫伤了民办学校教师的劳动积极性,既不利于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也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也是民办教育大省,其民办教师的待遇尚且和公办教师差距甚远,更不用说全国各地民办教师的处境了。
2.减少民办学校教师流失带来的不利后果
以下是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对135所民办中小学近三年专任教师流失情况的调查:
2007年,流失的专任教师占该校教师总数的比例达10%以上的学校共86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64%;而其中流失比例在20%以上的学校48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36%。
2008年,流失的专任教师占该校教师总数的比例达10%以上的学校,共79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59%;而其中流失比例达20%以上的学校45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33%。
2009年,流失专任教师占该校教师总数的比例达10%以上的学校,共69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51%;而其中流失比例达20%以上的学校39所,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29%。
如果按一般常规,流失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下为相对稳定,那么,135所参与调查的民办中小学中,有约占总数一半以上的学校,师资队伍已难以稳定;而其中约占总数1/3左右的学校,师资队伍已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由于民办学校教师付出和公办教师等量甚至更多的劳动还遭受种种不公平待遇,承受更多的心理煎熬和忧虑,只好纷纷跳槽另谋出路。新任民办教师在积累一定经验后都努力跻身于公办教师的行列,于是民办学校就成了民办教师的试验田和跳板。
但是,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无辜的学生。在民办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大多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无论是选择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这个起点阶段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而不应当因为就读于民办学校就要无辜地面临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还要不断适应教师流失带来的种种不便。
三、改善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的法律建议
1.设立中介机构制度
民办教师以一个相对弱势的身份散落在各个民办学校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编制而使得这个群体没有形成凝聚力,即使是权利受到侵害也没有一个合法的群体为其发言。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中介组织,一方面,作为民办教师的人事为其服务;另一方面,为民办教师争取权利和捍卫权利。这里所指的中介组织“既不是政府的附属物,也不是学校的代言人,更不是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一个行政管理层次,而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遵循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公正、监督功能,实施具体的服务性、执行性及部分监督的社会组织”。
该中介组织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中介机构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独立的资产和决策机构,是独立的法人,在中介活动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责任。属于群众性组织而不是行政组织,功能是为民办学校教师提供人事服务和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利而不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
该中介机构、民办学校、民办教师三方签署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工资福利、教师流转、教师聘任、职务评聘、评先评优、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等方面由中介机构民办教师和民办学校打交道,避免民办教师和民办学校直接正面交涉。
中介机构还应当作为政府、民办学校和民办教师之间的缓冲器。对于中介机构的活动和提出的建议,政府和民办学校可能暂时不予理睬,但是该中介组织的这种显性的或潜在的影响多少也会给政府和民办学校在无形中施加压力,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影响力和声望也会随之提高,从而更有利于民办教师权益的维护。
2.设立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制度
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与学生收费有一个比例。一般来讲,收费低的民办学校,教师工资也低。而民办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更没法和公办学校老师相比。因为学校的任何一笔资金支出都来自于学生,所以增加教师待遇的前提就是涨学费,而这个却很困难。目前,民办学校收费要受到双重限制,需要教育局审议,发改委备案,根据再投入和成本计算,最后才有可能有增幅。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来失衡,热了公办,冷了民办,这种现状普遍存在,浙江省也不例外。我们课题小组走访了多家民办学校,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差异和办学规模以及生源差异等导致教师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待遇差的教师自然流失严重。
为维护民办学校教师的基本生活权利和生活水平,减少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失,有必要确立民办学校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线。深圳市教育局曾与劳动保障部门协调制定《深圳市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标准》,但迄今为止仍未出台。浙江省各地政府及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准,确定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在岗期间的最低工资标准。民办学校发给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这个标准。同时,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和政策规定的生病治疗期限内,民办学校发给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低于这个最低标准。
3.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福利待遇
法律规定:“教师的工资报酬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及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在内的工资性收入。福利待遇一般包括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依法享有的各种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但是该规定却是以公办教师为对象的,对民办学校教师来说,国家规定的这些福利待遇现在民办学校教师却很少享有。这既严重影响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直接威胁着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的“三金”问题。由于教师无从获得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在民办学校的工作没有保障,于是只好完全以“利润”多少来决定自己的“去留”了。在浙江省范围内,一些民办教育实力强的地区在逐步改善民办教师的福利待遇。
以下是我们从浙江民办教育协会上收集的资料:
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人事局于2005年联合发文规定:达到规定要求和相关条件的市区民办学校教师,为参加市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民办学校教师参照公办教师工资制度建立并管理人事工资档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民办学校教师到达退休年龄,由所在学校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审核手续并核定退休费待遇。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凭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材料核发退休费。这一文件操作性很强,在养老保险的办理、人事档案的管理及退休费的核发这三个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颁布后,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发文规定:在校生人数达到本市同类学校校均规模的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对聘用的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按规定报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手续后,可申报参加事业养老保险。对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中学校承担部分,给予不少于1/2的财政补助。宁波市的这一规定,在全省首开财政补助的先河。
温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于2008年7月发文规定:民办学校符合规定的教师,同等享受公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待遇、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和住房公积金待遇。教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民办学校报当地人事部门按人事的有关规定程序办理退休审批手续并核定退休费标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凭人事部门批准的退休审批表核发退休费。未纳入社保统筹的地方性津贴,由民办学校保障。温州市五部门的这一规定,率先将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保由单一的养老保险扩大到“五险一金”。
杭州、宁波、温州在民办学校教师福利这方面的立法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借鉴。
4.完善教师合理流动制度
对所有的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教师,在进行了一定的教师资格评估和认定以及职称评定后,符合统一条件的教师应当可以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无障碍”流动。教师之间的合理化流动既可以使民办学校教师享受根据其学历、业绩和能力的评定所带来的升迁和荣誉,也可以帮助民办学校吸引更多经验丰富的公办教师,从而提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稳定民办学校教师的队伍,尤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中小学的学生和公办学校学生平等地享有教师资源的机会。
可见,有必要在浙江省建立有关教师流动的法律制度,使教师的流动有法可依。该制度应当满足一下几个要求:
(1)可以提供一个教师合理流动的客观标准,为教师流动提供准绳。
(2)便于教师遵循,使教师方向明确。
(3)便于有关单位、组织和公民依法进行监督,从而破除教师人事管理上的封闭性,有利于增加教师人事管理的透明度。
例如,浙江省嘉兴市创建的教师“无障碍流动”制度可以供其他市借鉴。嘉兴市教育局和人事局于2004年联合发文规定: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运用市场对人才的调节机制,打破教师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壁垒。在本市范围内,凡公办学校合同期满或解除聘用合同的教职工、民办学校合同期满或解除聘用合同并具有完整的人事档案关系的教职工,可进行无障碍流动,学校不得人为设置障碍,不得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该文件阐明的原则与规定极具创新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中国教育法治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吕凤太.社会中介组织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3]袁振国,周彬.中国民办教育政策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