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下经济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下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1

关键词:林业档案;建设

1 提高林业档案意识,做好林业档案基础工作

1.1 树立林业档案意识的作用

档案意识与林业效益有着紧密的关系,树立了良好的档案意识,才能做好林业档案工作,通过对档案的建设和管理,能够从档案工作中获益。在林业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林业档案建立工作对林业进行有效管理,利用档案凭证解决了一些土地纠纷问题,这些都是林业档案建立工作带来的实际效益。

1.2 做好档案基础工作

基层档案管理要求对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科学管理以及完整收集等,还需要对各种档案划分期限进行有序的编目排列,方便今后利用。此外,还要完善档案管理使用工作,对档案的归档、借阅以及统计等活动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活动规范,还要注意对重点档案的监督管理,需要对重大档案进行登记,明确相关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

2 完善林业档案工作机制,突出服务意识

2.1 做好基层林业单位档案工作

基层林业单位是林业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林业档案建设的主要执行单位。基层林业单位在工作中,注意对林业基层档案建立工作,就会给整个基层林业建设和管理创造很多有利条件。此外,基层林业单位还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相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林业档案,从而提高地方林业档案馆的竞争力,地方林业单位可以依据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重视对林业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基层林业单位特色档案建设进程。

2.2 扩大档案信息源

林业档案建设过程中,为了增强和扩展信息搜集功能,提高林业信息服务效用,一些林业档案馆作为专业的档案管理中心,需要积极同社会建立公共的信息渠道,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互通联系,扩大林业档案信息来源。

2.3 档案建设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在林业档案建设过程中,在对社会以及市场利益重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林业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馆进行档案文件管理和利用时,对文件管理和使用的权限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和要求,在提供档案资料服务时,需要进行合理、合法的受权,以及对档案和文件的进馆提供依据、记录等。使用档案以及利用档案进行服务时,需要注意对现行档案法律、法规的遵守。进行林业档案建设时,需要遵守法律,需要依靠法律,积极进行林业档案建设的探索和创新。

2.4 创立林业档案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在林业档案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服务机制的探讨和建立,促进林业服务细致周到,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机制内容,处理好政府机关行政与林业档案服务机制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档案管理的咨询服务以及技术保护等业务的开展,加强林业档案管理部门同其它政府建设、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努力向社会推荐档案服务,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林业档案资源,使林业档案资源获得更好地发展,获得其应得的社会地位,实现林业档案资源的价值。

3 推动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3.1 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

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来做好林业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在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建设方面,需要配备专业的计算机,还要结合办公自动化,配备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例如,扫描仪、打印机以及检索机等。

3.2 建立林业信息网

林业档案建设需要进行长远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林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加强对林业信息的关注以及搜集,可以做好对林业动态的监测,适应林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重点抓好基层林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我国林业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县、乡2级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中,对林业资料以及林业档案的建设也是地方基层林业工作的重点,因此,做好林业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建设,需要加强对县级档案信息管理中心的建立。

4 结语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做好林业档案建设十分有必要,通过林业档案的建立和有效地管理,可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林业档案的建设需要从林业档案基础工作、林业档案工作体制以及林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有效的档案建设,促进林业档案建设的发展,做好我国的林业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2

1.1立意的简述及其作用

立意指的是园林设计总的思路,就是设计者根据园林的功能、艺术和环境等条件而萌生的设计意图。立意可以分为主观意图和客观意图,主观意图是指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客观意图是指设计者对环境的充分利用。景观建筑的设计首先是要立意和构思,景观建筑的设计要服务于园林设计的主题,要在整体上呼应园林的全局景观,既要在整体上相互交融,又要突出各自的特色,展现独特的韵味。在景观建筑的设计中,立意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所以,立意在景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优劣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成败。

1.2立意的依据和方法

俗话说“凡画山水,立意为先”,景观建筑的创作也是如此,没有好的立意,就谈不上优秀的景观建筑。但是,立意并不代表着凭空胡思乱想,这是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园林的自然条件等方面,并通过整体的把握,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意境,要根据不同景观建筑的功能划分,同时有效结合园林的文化等方面立意,当然,也可以根据设计者个人的意图立意。立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包括这样几种方法:首先,模仿立意。即模仿类似或者相同的建筑进行立意,并加入自己的元素。其次,生态立意。从自然地角度出发,要求将破坏自然降到最低,充分展现自然的和谐。再次,诗画立意。着重表现文化的深远,将诗画融于建筑。第四,地方风情立意。这是用来表现地方特色,反应地域性文化和风俗的最佳立意方法。最后,历史立意。将历史文化的元素加入到景观建筑中,可以有效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的怀旧情绪。

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2.1凉亭的布置与设计

作为园林中重要的人文建筑,凉亭是游客休息、避雨或者乘凉的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景观。一般情况下,凉亭往往坐落于景观园林的内部,它的设计通常包括:现代凉亭和传统凉亭。现代凉亭的设计思路一般为平面图形或弧形等形态,而传统凉亭主要以梅花或者多边形等形状为主,亭子的顶部经常设置单屋檐和双屋檐,甚至是多屋檐。主要以木料、石料以及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构成材料。凉亭的形状因此千变万化、雅阁精巧、样态宏伟,给乘凉的游客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凉亭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凉亭应当设置在景色秀丽的地方,有水的地方更佳,这样不但能够保持整体的美感,还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服务,亭内风光旖旎,空气清新,是游客欣赏风景、休息的绝佳场所。

2.2桥的建筑与设计

河流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河流对于调节气候,润湿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人们能够接近河流,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芬芳,最佳的方案就是设计一座桥梁,在提高观赏性的同时,也使桥梁达到了很好地渲染美景的美术效果,良好的融合了交通和艺术。在规模较小的园林中,往往把桥梁作为划分水面的景观,用这种方法来扩大景观的面积,着重突出水面的悠远与幽深。面积较少的园林可以将桥梁设计成质朴、简约的拱桥,并尽量接近水面,让游客在观赏园林景观的时候,能够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是面积较大的园林,桥梁的设计要以作为园林的重要标志为指导,桥的设计要与整个园林的景观相呼应,同时要和自然的景观相呼应。为了丰富景观的人文艺术,可以将桥的形状设计的丰富多彩,例如,可以设计在悬崖上方,衬托山的陡峭,水的幽深。

2.3廊的安置与设计

廊的作用是连接建筑物外部世界,是狭窄的通道,作为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廊不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交通作用,还能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廊的设计使得园林景观更有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回廊具有遮阳避雨的实用价值,能够有效保护游客。游客在游廊上漫步,可以看到廊外的风景,可谓是一步一景,在不同的季节可以感受到不同景色带来的不同心情,充分感知自然的和谐,延长了观赏的时间。

3、结语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3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一、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不足

在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出现经费紧张现象,难以维持正常的资源建设和持续发展,致使资源建设不合理,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公共图书馆来看,它本身是一个公益性机构,它的资金来源全部依靠国家财政。在现阶段,国家提供的经费己无法满足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停滞的发展状态又将导致信息资源质量和数量下降,人才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下降,使政府更加轻视公共图书馆价值,继而减少经费预算,导致恶性循环。从高校图书馆来看,它的经费来源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正常的校内年度拨款经费;另一部分是图书馆的收入项目经费。另外,有些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些专项建设经费,如“211工程”和“文科专款”等。虽然近些年经费在稳定增长,但从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情况来看,经费普遍短缺,同时还存在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普通院校与地方院校的差异。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04年做的一份统计数字表明,位居前10名的除了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外,其他的全是国家重点高校。在榜单的后几位中,很多的高校图书馆的总经费甚至连10万元都没达到。因为经费短缺,一些图书馆被迫减少书刊订购以及停止或推迟部分数据库的续订工作,硬件设备老化或报废后也不能及时更换和补充,影响了馆藏的完整性,也导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全面需求。

(二)资源集成不够

数字资源整合系统从直观上讲是指在统一的用户查询界面与检索结果的形式下,共享多个网络资源的索引技术和检索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系统。从机理上讲是指依据检索需求,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检索方法进行聚类和重组,生成一个优化组合的系统,做到资源与服务的无缝结合。其宗旨和目标是一次认证、一次检索得到全部结果,为用户省去重复登录、重复检索、重复筛选结果的烦琐,提高用户检索效率,节约用户宝贵时间和精力。链接整合是指将图书馆文献资源通过参考引文知识点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系统。它与跨库整合检索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整合理念,应用不同的整合技术,也具有不同的检索效果。通过互联网对我国进入“211工程”的106所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情况、方式及整合的资源类型等调研发现,有45家图书馆建有或正在试用跨库检索系统,占调查图书馆的42.45%。可见,我国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合作不够

我国图书馆一直缺乏合作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献资源建设依然坚持“大而全”、“小而全”和各自为政的理念,造成经费短缺资源采购不足及重复采购现象;2.合作不足,一方面馆际合作不足,另一方面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投入的项目上缺乏合作,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四)服务手段和方式受到挑战

在传统知识环境下,知识的和交流模式是单向、线性的,传统知识链(Knowledge Chain)是一个简单、清晰但高效的供应链,图书馆理所当然的成为知识提供者和消费者的中间商,知识链中核心的环节之一。读者只有依赖图书馆的服务才能获取其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在泛在知识环境下,著作者和研究者有了更多、交流其研究成果的渠道。供应链中各种角色也表现为不固定性和模糊性,各种角色可以相互转化。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专家都可能参与知识的和传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在线的知识供应商、图书馆或一个信息系统。网络环境下的知识链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图书馆在知识链中的重要中介作用正在被削弱,它面临着所有与知识有关的潜在进入者(如搜索引擎、电子出版商等)的冲击和竞争,他们与图书馆争夺知识资源、服务和终端消费者。中国国家图书馆统计了1997-2006年入馆人数的变化情况,1997-2002年,5年人数增加了280.5%,平均每年增幅56.1%。2002-2006年,4年降了21.53%,平均每年降幅5.38%。由此可见,读者的信息需求行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均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开放存取运动

开放存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全世界的所有读者获取期刊学术信息将是免费的。OA使研究者不仅可以更快更廉价的拥有更多的学术信息,在第一时间就能够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在研究成果未正式出版之前,就可将其预印本放在网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实现了“零等待”和“即时出版”,没有滞后期;研究者也可以利用OA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学术观点,成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进行深入快速交流的有效渠道。

OA出现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学术期刊价格上涨、传统学术信息出版时滞及版权限制从而导致学术信息交流障碍等问题。免费的OA资源为经费紧张的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OA出版方式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极为丰富的免费信息源,图书馆可以取消部分传统期刊的订购,减少有关价格和许可条件的谈判工作,从而节省预算。图书馆在使用OA资源的时候不用考虑传统资源使用时遇到的许可权限等问题,消除了学术信息资源存取过程中的障碍。图书馆可以不再依靠传统的出版等机构获取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去获取用户需要的资源,这个也是开放存取环境中图书馆资源观较重要的一点。

(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通信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提供了新颖的互动交流手段和服务方式,有助于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计算机创新的网络环境和各种先进技术,如全文检索推送技术、智能检索、指引库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的可获得性、传递速度大大增强,跨文件、跨文档、跨数据库以及在多媒体数据库中自由驰骋成为现实。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用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通信空间、信息查询空间和信息空间。人们的信息需求观念发生了变化,用户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是认为信息的新颖度和及时性更重要。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如何获得及时新颖的信息资源是关键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尽管技术只是传递内容的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信息服务的观念、思维、方法和技术,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信息的物质载体、形式载体,更使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手段跃上一个新的阶段,它为网络环境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并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孙波.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韩宪荣,王晓玉,李杰. 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J].情报科学,1999(6)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4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客观结构化考试;技能考核题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95-02

医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是临床医学的关键步骤。但在目前医疗环境、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临床技能培训越来越困难,而且现如今对临床医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生不注重临床实习,故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临床实习阶段约22.6%的学生潜心考研,71.6%的学生忙于找工作。为此,卫计委联合教育部于201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旨在通过竞赛,促进临床技能的培养,及时发现各个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教学水平起到推动作用。我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医学教育学校,自2011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以下称技能竞赛)以来,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两次,华北赛区一、二、三等奖各两次,学生成绩、参赛经验、选手培训经验均有提高,但学生受益范围仍有限。如何使我校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中最大范围获益是目前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受临床技能竞赛启发,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务部征集以“竞赛大纲为基础、竞赛思想为引导”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题目,建立了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将此考核系统引用至本科生、研究生各阶段的技能考核中,学生成绩提高明显,受益范围明显扩大,题库的建设、使用等探索初见效果。

一、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的出版,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技能考核是对技能培训的有效检验标准,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技能考核题库,能检验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水平。教育部考试中心也对题库建设褒奖有加:“题库建设有利于强化教育考试的安全性;题库建设有利于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保证试题的稳定性;题库建设有利于推进教育考试的改革。”

我校自2011年开始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参赛初期,在学生培训考核过程中,均由培训老师临时出题,临时考核。所出题目受专业、经验、思维限制,不能充分融合赛事大纲,也不能启发选手的考试思维,导致了单项操作过关、综合题目得分不高。占用培训老师的时间临时出题,题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在赛前培训及考核的整体安排中,存在脱节现象。针对参赛选手及广大医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建立一个考核覆盖面广、模拟临床真实情况、题目难易程度平衡、集临床技能操作与专业知识、实践综合能力与临床思维、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于一体、人文法规、专业外语的临床技能考核系统迫在眉睫。

二、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的过程

技能竞赛举办以来,我院培训老师、教研室、教务部相关人员对区赛、国赛进行了多次观摩。经试题记录、影像资料录制、回顾性分析、与其他院校经验交流,在学生培训、模拟出题等方面得到了启发。集众人思维智慧建设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科学的考核系统服务于医学生培养的想法逐渐形成。2014年初,由教务部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了题库建设动员,以技能竞赛大纲为基础,进行出题前培训,下发命题格式,规定参考书籍,注重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的同时鼓励出题人员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多技能联合出题,采用科室主任负责制,监督各专业、各级别医师按规定数量、质量上交纸质版及电子版题目。

试题收集工作结束后,成立了审题核心小组,由反复参加技能竞赛培训、观摩的人员组成,包含内、外、妇、儿、护理、五官皮肤、麻醉、检验科室等技能竞赛考核大纲涉及的各个科室人员。第一步留用大纲要求内题目;第二步筛出符合临床逻辑题目;第三步进行题目评分标准修改;第四步将留用题目共计400余例按单向操作、综合操作、难易程度、操作时间等分类录入技能考核题库。所有入库题目按不同学历及不同考试用途组合为客观结构化考试模式,便于学生出科考试、毕业考试、研究生复试等各个阶段医学生的客观结构化考试使用。同时,每道题目均附一份物品准备单,便于临床技能中心工作人员在考核前准备物品,保证每项操作、每个题目顺利考核。

题目收集、分类、录入及使用物品准备就绪后,小范围组织本科生、研究生、历年参加技能竞赛的选手按试题难度、操作要求及时间要求进行模拟试验,及时商讨、修改,补充,尽量使考核系统内的题目严谨、合理,使可操作性、可考核性过关。

三、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建设后的使用效果

技能考核题库建立后,分批组织带教老师进行考核项目的熟悉,让每一位带教老师明确带教工作中所要授予学生的专业知识点、专业技能点及考核方式。鼓励带教老师在授课中采用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必须保证每一个题库内包含的技能操作项目均达到“老师讲过、学生做过、考核通过”的标准。同时规定学生成绩不合格率与带教老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教研室、科室考核绩效直接挂钩,这一举措能够督促带教老师、教研室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扩大学生受益范围。

将技能考核系统运用到本科生、研究生入科前培训考核及毕业客观结构化考试中,让每一位医学生在生产实习及毕业前均受到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人文法规等方面综合的、必要的培训,提高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将这种教学考核思维带进基层医院,扩大基层医生的受益范围。

使用技能考核题库的每一轮考试结束后,均由工作人员对学生考核分数进行统计,对低分题目着重分析,发现学生丢分所在,反馈给教研室,督导教研室加强授课环节,有利于学生消除操作弱点,掌握操作难点。

2016年我校承办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北分区赛,也是在技能考核题库的基础上获得启发,从题目选择、修改、重组及初复决赛的分配上起到了省时、省力、效率高、差错少的作用,使竞赛有序、圆满完成,得到了国家肯定。

四、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目前考核题库中启用的题目多数为单项或双人操作模式,基本临床技能和专业临床技能题目居多,综合性团队配合题目较少,受实际临床工作需要影响,此类题目占有比例有待增加。

将标准化病人引用至技能考核中,是任何笔试都无法代替的环节。但我校目前标准化病人数目及我区志愿者较少,不能从各个临床专业找到合格的模拟考核案例,需进一步补充标准化病人数量及质量,能够让学生在最接近临床的环境中学习及考核。

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的利用及掌握仍是有待提高的环节。从多次考核分数分析,涉及英语的题目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无论从各届、各赛区临床技能竞赛中英文题目得分率的情况出发,还是医学生毕业后进行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跨国交流的需要出发,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是每一位医学生需要掌握提高的环节,所以对在校医学生英语的培养需从传授、考核等各个环节重视。

五、总结

临床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以赛促改,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旨在改革及完善临床技能教学。实践证明,在临床技能竞赛引导下建设客观结构化技能考核题库是我院临床技能培养及考核的一大进步。题库的建设及启用有效推动了我院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及优化,促进了我院临床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扩大了学生的受益范围、提高了医学生岗位胜任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继续优化、长期推广的举措。

参考文献:

[1]丰帆,肖书傲,徐光辉.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2016,(30).

[2]厉岩,郑力,彭义香.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6).

[3]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黄华兴,杨海源,沈历宗.外科学题库建设及试卷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15,(2).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5

关键词:国有;宜阳;林场;经济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41

1 林下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当前现状

林下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和加工、三类型多种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

1.1.1 林下种植

林农在经济林、用材林林下种植金银花、防风、板蓝根、血参等中药材和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充分挖掘现有林地潜力,增加林农收入。

1.1.2 林下养殖

主要有林―禽、林―畜、林―蜂3种模式,养殖种类有土鸡、猪、獭兔、蜜蜂等,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1.3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橡籽、橡壳、拳菜、韭菜、野生木耳等。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林下经济发展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发展阶段。

1.2 主要依据

政府引导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各项涉农资金要向林下经济发展倾斜。县林业部门积极宣传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带动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突出特色,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建立了林药示范基地,林畜示范基地等一批有影响的林下经济发展基地。花椒林药间作、林下养猪,通过示范带动,加快了林下经济发展步伐。

1.3 存在的问题

规模小、效益低。――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林下经济产品杂乱,各类产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支持,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低。流通渠道不畅通,与市场对接不准确。林下经济发展缺乏长远规则,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各种类型林下经济组织尚处在初级阶段,适应市场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产品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格局还没形成。

2 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宗旨,紧紧围绕生态强县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建立基地,培育龙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使其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林农收入,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2.2 林下种植区

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木遮荫效果和药材、菌类的喜荫特性,在林间空地上种植耐荫的药用植物和菌类,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共选择林―药、林―菌、林―桑3种种植模式。

2.2.1 林―药模式

刺槐―连翘种植。在朱顶石管护区刺槐疏林地、刺槐幼龄林地,林下间作连翘。选择部分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地,采取刺槐+连翘+侧柏的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核桃―防风种植。在朱顶石管护区,选择2010年来种植的核桃幼林,林下间作防风。核桃―金银花模式。在朱顶石管护区种植核桃幼林,林下间作金银花。

2.2.2 林―桑模式

选择部分幼龄林地,林下间作果桑。

2.2.3 林―菌模式

在板桥管护区,选择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种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

2.3 林下养殖区

2.3.1 林―蜂模式

充分利用管护区林下丰富的山花资源,在蜜源充足的地方,林地内箱养蜜蜂。

2.3.2 林―畜模式

在管护区护林点林下经济建设区,利用丰富的栎树资源和其它森林资源,采用圈养方式在林下饲养猪、兔等。

2.3.3 林―禽模式

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在护林点利用森林资源,林下养鸡等。即丰富了周边人民菜蓝子也为林农增加了经济收入。

2.4 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区

2.4.1 种子采集模式

在花果山乡、上观乡,利用丰富的栎树资源,采用人工方式采集橡籽、橡壳资源。

2.4.2 林下野菜采集加工模式

主要有林下种子采集加工和野菜采集加工2种模式,国有林场,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林下产品种类繁多,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由来已久,充分利用栎树资源,采集橡籽、橡壳、和林下野菜,建立龙头企业,以现有花果山山野菜公司为龙头,在花果山乡、上观乡采集林下野菜资源。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在林业局设立相应的职能股室,配备精干力量,开展相关工作。县林业局要将发展林下经济纳入林业建设的指标体系,摆上全年林业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年初落实计划,年中观摩评比、督导检查,年末考核验收。

3.2 落实相关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发展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林地使用政策、收益分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切实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策问题。

3.3 增加资金投入

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发展林下经济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林下经济建设项目,获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

3.4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国内外林下种植养殖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消化吸收,开发创新。保障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产品质量标准。

林下经济建设范文6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6102

1引言

林业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想要经济不断发展,就要保证林业资源的充足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林业经济的重点转向林下经济,能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供农民的收入有重要意义,林下栽培可以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将林业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从而使得林地的长期以及中短期效益进行有机结合,增大林地的附加值。从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型发展,可以为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林下经济的概念以及意义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林下经济是在当前的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定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策略,是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产业。加强林下经济的开发有助于对林业经济周期进行缩短,并且提高林业资源的附加值,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保护,也能使得经济水平得到提升。随着当前我国对林业经济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产业进行了研究,从而更加注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山林区资源,实现林场职工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林业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能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使得林业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林下栽培就是现代林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实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由于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资源受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变得不平衡,因此加强林下经济的发展,加强各种树木的栽种,可以使得生态环境重新回到平衡的状态。林业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强对土壤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使得生态平衡,而且各种产业的发展,也会使得水土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林下栽培可以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开发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发展其他的林下茶叶,使得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3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

3.1把握基本原则,合理协调生态与林下经济的关系

森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可再生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林下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当前很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多出现了注重林下经济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使得很多珍稀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对此,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的改进,注重林下经济效益的时候更应该要重视生态效益。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把握住一个重点,即要把握住生态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经济建设中发展生态,在生态发展中重视经济建设。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在原有的林业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分层管理,对林下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借助各种产业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3.2加大扶持力度

林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资金是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促进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则应该要加强对林下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在资金上加强扶持力度。比如人力成本、林业技术成本、各种树木的成本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针对当前很多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乏问题,可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使得相关部门能够给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专项支持,比如各种苗木的补贴,可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林农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加强社会资金的筹集,为林下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对林下经济技术的研究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技术的支持,对此,应该要对林下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比如对于林业产业而言,林木、牧草、牲畜复合式林业经营模式,瓜果、蔬菜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复合式林业生态经营模式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技术,针对不同的地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产业发展,提高产业质量。同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突出无公害等特色。另外,针对当前很多资源枯竭的问题,可以加强对能源型林下经济的发展,以解决能源危机。在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有的地区把资源开发的对象对准了一些植物。一些粮食作物成为了资源开发的对象,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些能源草类植物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还能对各种产品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因此大力推广能源草类植物,可以成为未来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3.4加快林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产业的推广和应用是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加快林下经济推广体系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林下经济的推广过程中,上级与基层林业部门之间应该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于林下经济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及时地解决。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还应该要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理,在推广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当地林农的教育,使得当地的林农能够意识到林下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并且要加强各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农民掌握更多的林下种植技术,便于对各种林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4结语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各种林下经济模式的重视,从而使得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发挥出重要的生态效益,还可以发挥出经济效益。在林下经济模式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对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支持,加强林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使得林下经济推广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现代林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再能.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优势与发展模式[J].绿色科技,2015(2).

[2]叶燕敬,黄娟娟.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多样化经营转移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