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规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规化管理

常规化管理范文1

一、重视基础种质量

由于农场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期间人工作业少、去杂条件差,所以基础种子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原种生产一定要是育种家种子或经过提纯复壮的种子由专业生产单位提供,调入的种子经过纯度检验后方可使用。

二、跟踪生产作业程序,防止机械混杂

从播种到收割、烘干、精选包装,每个程序的作业机械清理都要有专人负责,特别是收割机、放粮车、烘干机等,建立严格的作业程序和相关台账、并注意各个条块的衔接,防止漏洞的出现。

三、综合防治杂草稻

杂草稻的危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由于无法进行化学防治,目前生产上基本以人工拔除为主,但是以笔者的经验,应当以综合防治为宜:

1.实行水旱轮作;前茬为直播稻或杂草稻危害比较严重的,改种旱季作物一落至二年后才能作为繁种田种植,生上产上应搞好田块情况调查、登记,合理安排布局。

2.深耕深翻,水田整地时应当尽量平整,水平落差不大于五厘米,整地后结合化除保持水层3-5d,焖死田间杂草稻种子。减少田间杂草稻种子基数。

3.人工拔除;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苗期秧盘内,拔除高出平均株高和叶片宽大的秧苗;第二次在分率末期,此时为杂草稻去除的最佳时期,杂草稻植株高出水稻植株的平均高度很多,拔除时除秧苗行内杂草稻、人工去杂时异品种、分离株植株拔除外,重点注意空幅内的自生小苗,应当全部拔除。第三次在扬花期结束后,仔细拔除残余杂草稻和异品种、分离株并带出田外处理。

四、搞好隔离,防止生物学田周围10m内混杂

常规化管理范文2

(黑龙江省肇东市姜家镇人民政府151132)

1场址选择

按要求,猪场选址要距村庄、居民点、学校和公共场所500m以上,避开水源地、文物保护区、规划区等禁止建猪场区、不宜建猪场区和不确定区,确保所建猪场能通过环境评估,猪场实际使用年限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地形开阔整齐,有足够的生产经营土地面积。面积不足会造成饲养管理、防疫防火及猪舍环境造成不便。地势要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地势低洼易集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滋生蚊蝇和微生物。冬季阴冷,要求水量充足,水质量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消毒。水源要满足猪场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猪场对土壤的要求是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滋生,也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

2环境与规划

光照显著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和机体物质代谢。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提高免疫力,增强仔猪消化机能,促进食欲,提高仔猪增重速度与成活率。光照对生长肥育猪有一定影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保证猪只健康,提高猪的抵抗力;但提高光照强度也增加猪的活动时间,减少休息睡眠时间。光照会对猪性成熟有一定影响。较长的光照时间可促进性腺系统发育,性成熟较早;短光照,特别是持续黑暗,抑制性系统发育,性成熟延迟;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猪性成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并且要达到一定的阈值;而在开放猪舍饲养的猪性成熟显著早于封闭舍内饲养的猪。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等运输量很大,交通方便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但是这样往往会造成疫病传播,因此场址既要交通方便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

3猪栏规划

为便于公猪转身,成年公猪的长度长达2m,一般公猪栏的宽度不小于2.4m,长度不小于3m,围栏高度不低于1.2m。舍外设有运动场,以增加运动量,增长公猪的使用寿命。母猪单体限位栏设置的目的是节约猪舍的面积,便于饲养管理,母猪单体限位栏设计为前后开门,便于母猪进出。

配种栏。万头猪场有必要设立单独的配种栏,由于种公猪在爬上母猪配种前要接近母猪的后躯,所以猪舍的长度至少应为种公猪和母猪的鼻子至尾部长度的总合。由于种公猪在配种前一直在舍中追逐母猪,公猪需要在猪舍中有向前行走的空间。因此,配种栏的长度不小于3.5~4.0m,宽度不低于3.0m。由于公猪在猪舍的角落,接近青年母猪较困难,因此配种舍设计成八角形,猪舍地面为防滑,舍内不安装饲槽、饮水器等障碍物来影响猪的平衡。

保育猪栏。以往在保育猪栏舍的设计,为考虑生产效益往往侧重于保温,而忽视动物福利。仔猪有爱嬉闹、喜用吻突摆弄物体和掘地的行为习惯,虽然有的经营者在栏里放一些橡皮球、砖块、铁链等物来满足保育猪的生理需求,但效果不理想。猪栏的新设计是在休息区上方0.8m处,设置一横杆,杆上设一些挂钩,挂一些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以满足仔猪嬉闹、玩耍的行为特性,使仔猪在新的环境中不紧张、不枯燥,也有利于分散仔猪注意力。

常规化管理范文3

1、精细化管理既要精细化更要效率化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

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的学校不考虑学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这种不切合学校实际的模式化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学校容易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程序化,把各个教学常规环节分解为如流水线般精细的统一程序,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不关注教学规律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使学校对教学管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感到身心疲惫,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又不缺乏教学个性风格的基本教学规范。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符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师生及教学基础特点,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探讨确定本校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尊重教学本质,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务实又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抓关键,促发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精细化管理评价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时空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县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从三个部分十四个方面对教学常规的评估作了具体规定,这对各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把教学管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估而管理,根据《评估细则》逐条机械应对,这样就会导致本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评价的格式化。

精细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需要制度化,只有评价制度化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师过多的细节要求和过多的量化考核。检查评价时要就重避轻,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倾向。如果片面强调教学常规评价的过细、过实,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将会导致教师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不利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在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化的同时,体现人性化。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可承受度。学校教学常规评价要尽可能简单化。我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就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需要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时间和精力,评价简单化可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常规的一些评价指标的达标线要适当降低,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避免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还要在强调规范、制度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绝不是仅靠制度评价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人性化的评价,努力取得教师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

当然,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不是说没有原则的放任或回归粗放式管理。在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规范与引导,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变成教师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常规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核电工程;进度计划;工程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54

0 引言

某核电项目进度计划应用P6软件进行计划的编制,采用6级计划的管理模式,实行各级计划的网络共享,并与业主、设计单位、采购方、建安单位和调试单位共同应用各级计划进行设备供货、设计资料交付、土建安装和调试启动等的跟踪和协调。应用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和有效,现场管控效果良好。

1 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审核

进度计划正式后,应根据计划分级管控原则,积极组织进度计划的宣贯工作。总包方层面应宣贯到各子项工程师,施工单位应宣贯到具体作业班组。通过以上手段,保证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

2 进度计划的实施

2.1 开工前的先决条件检查

(1)建立先决条件检查制度。建立先决条件检查制度,编制并先决条件检查年度计划跟踪表,在项目重要节点开工前三个月,分子项从施工、设计、质量、物项、风险等各个方面,组织开展对先决条件准备情况的检查,识别制约重要子项开工的关键路径,制定相应行动项并按月督促更新,保证子项开工前各项准备条件的落实。

(2)月度节点先决条件检查清单。根据每月控制节点,建立标准化的月度节点先决条件检查清单,安排专人对月度控制点中的人、机、料、法、环等环节的先决条件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单位逐一落实。

2.2 进度计划的执行和纠偏

(1)组织计划协调会,建立顺畅的计划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月度计划会。每月召开月度计划会,分析说明当月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整体进度的形势,下达下月的月度节点、实物工程量等多项指标要求,并提出落实计划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POD会。每天召开现场施工协调会,协调解决当前施工中的问题,保证各项目顺利进行。

(2)月度计划进展跟踪和进度预警。跟踪月度计划进展,每月对比三级/年度进度计划目标,梳理相应子项的月度偏差情况和进展趋势,分析目前工程进展对三级/年度目标的影响,针对滞后作业发出进度预警,并组织制定赶工措施。

(3)节点完成率。月度计划后,每月底组织根据下月计划,选取重要节点作为考核节点。在下月末对月度考核节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节点完成率趋势曲线,形象展示施工单位每月节点完成情况和进展趋势,实施掌握施工单位每月的工作进展和效果。

(4)偏差原因分析。建立偏差原因分析标准化表格,每月对进度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类。按月建立偏差原因数据库,运用饼状图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下月改进建议。每年12月份,针对不同施工单位,对月度积累的偏差原因数据库进行年度归纳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年度的改进建议。

(5)纠偏措施。月度节点滞后是项目实施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赶工措施,保证工程按期完工。首先要对节点滞后情况进行全面的形势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路径,先抢重点;其次是发动施工单位,讲清形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三是根据情况采取增人、加班加点、增加机械装备、分班交叉工作和改善外部环境等多种赶工措施;四是制定主要项目的详细实施办法,如“XX专项赶工计划”等,以便具体组织实施。纠偏措施的实施需安排专人检查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

(6)标准化尾项清单。在相应控制节点前7天,将此控制节点内未完成的工作形成工作尾项清单,尾项清单必须明确具体时间和责任人,并作为三天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标准化尾项清单执行情况需每天进行检查和协调,确保控制节点实现。

(7)风险管控。每月组织项目风险管理会,组织各部门对各自板块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和应对方案记录表。根据识别情况和风险分级,组织各部门提出应对方案,并对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通过风险管控的方式,对可能影响项目进度的各种风险提前考虑和应对,避免或减少因潜在风险对项目进度产生的影响。

2.3 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

(1)进度的动态控制。以准确的百分比数据来反映工程的完成情况,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将不同专业的工作量进行计算和比较,一直是进度动态控制和管理的一个难点。在常规岛土建施工阶段,可以采用以重要实体工程量的实际数量为基准单位,分不同子项不同类别进行动态曲线的绘制和跟踪。如主厂房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模板的工程量动态进展曲线。

(2)工程量和资源投入的统计。完整、准确的工程量统计是搞好计划管理的基础,从项目建设初期就应该策划建立完整的工程量统计制度和方法,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收集补充。目前项目常规岛改变了之前实物工程量统计接口部门多,工程量报表散落在不同周月报中的局面。组织建立了标准化的实物工程量统计用表格,督促承包商按月进行填写和申报。

(3)根据工程量的分布安排施工单位人力动员计划。工程量统计完成后,可以根据不同实物工程量的月度分布情况,对施工单位的人力和工种的人力进厂计划进行建议和安排,提出改进建议。比如混凝土、钢筋、模板的实物工程量,可以作为施工单位砼工、钢筋工和木工的人力动员计划的编制和审核依据。

3 结束语

关于进度计划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控制方法有很多,根据项目各自的不同特点,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深度也不尽相同。要想做好项目进度计划的管理还是要根据项目自身情况,找准症结、因地制宜、重在执行。

制定出好的管理方法仅仅是一个前提,一个好的开始。而如何把工程总包方的管理思路给施工单位灌输下去,使施工单位认可并主动执行,同时,严格把各项管理要素真正落实到位,这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把工作做好的关键。这方面是值得花大力气去思考、去实践、去提炼、去总结的,也是在项目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控的。

常规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心脏导管室;药品;管理

现就本院心脏导管室常用药品配置管理及制度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 心脏导管室常用药品配置管理

心脏导管室药品常包括对比剂、品、口服用药、静脉用药、急救用药五大类。在导管室设立品柜、手术药品柜、抢救药品和对比剂专用柜, 将药品分类放置, 区别管理。

1. 1 对比剂的配置 心脏导管室常规配置的常用造影剂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碘普鲁胺) 、欧乃派克(碘海醇)、碘维索尔(碘佛醇);等渗造影剂:威视派克(碘克沙醇)等; 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等。心脏介入医师根据临床情况个体化选择对比剂, 术前常规行碘过敏试验, 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

1. 2 品的配置 心脏导管室最常用局麻药是利多卡因, 同时也需要常规配备吗啡、哌替啶等, 放置在专用毒麻药柜中, 双柜、双锁保管, 建立严格的品贮存、使用及交接班制度, 对品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品和管理条例执行, 每日各班双人清点并登记, 使用时双人核对, 使用后及时登记药品使用情况, 凭麻醉处方领取。

1. 3 常用口服药品的配置 心脏导管室应常规准备心内科常用口服药, 如: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伐卢定);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地尔硫卓、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调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控制血压药物(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药物统一贴标签分类, 标签上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 必要时由介入护士遵医嘱协助患者口服, 每日清点, 使用后需24 h内补齐。

1. 4 常用注射药品的配置 心脏导管室常用注射药品如肝素等抗凝药物、替罗非班等抗血小板药物、尼可刹米等兴奋呼吸药物、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阿托品等提升心率药物、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硝酸甘油等控制血压药物、呋塞米抗力心衰竭药物、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地西泮镇痛镇静药物、鱼精蛋白等止血药物等。常用液体有0.9%氯化钠, 5%葡萄糖, 25%葡萄糖, 5%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心脏导管室护士遵医嘱用药, 需要精确剂量给药(静脉输液或静脉泵入)。

1. 5 抢救车药品的配置 抢救车药品是心脏导管室必须配置的, 急救药品应齐全, 且放置集中, 位置、数量相对固定, 是急救成功的有效保障[1]。常规药品配备如下:利多卡因、胺碘酮、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鱼精蛋白等。抢救药品做到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时查对、定量供应、定期补充, 各班查对数量、效期并签名, 确保药品品种齐全、数量充足、随时备用。

2 心脏导管室药品规范化科学管理制度

心脏导管室指派1名熟悉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护理人员专职管理, 介入护士既是药物的保管者、药物治疗执行者还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术前做好所需药品的准备, 术后及时核对收费信息, 并对消耗的药品进行及时补充[2]。有序存储, 根据不同用途分类摆放, 确保每台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依照药品领取、使用、储存、保管四环节执行, 严格落实“三查八对”;药品分类定位放置, 熟悉药品摆放位置以便用药迅速、准确、及时;所有药品依照“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使用;基数药品、抢救车药品以及毒麻药品必须每日各班清点登记;了解药品的用途、剂量、用法、常规配制方法及不良反应。药品种类齐全、数量正确、质量安全、应用合理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3]。通过规范和合理的配备心脏导管室药品, 严格的制度科学管理心脏导管室药品, 才能保证心脏介入治疗用药的安全, 确保心脏介入手术和抢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玲霞. 心脏导管室药品规范化管理体会.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 (4):425.

[2] 叶虹.心脏导管室药物的管理体会.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3, 11 (5):414-415.

常规化管理范文6

第一条 长远规划是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战略计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安排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三)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技术改造方向;?

(四)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将要达到的水平;?

(五)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环保等生产条件的改造;?

(六)职工教育培训及文化设施建设;?

(七)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提高;?

(八)能源及原材料的节约。?

第二条 编制企业长远规划的主要依据:?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市场需要;?

(三)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

(四)国内外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