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培训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培训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培训辅导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1

近十多年来,各地的社区都普遍开设了家长学校。绝大多数家长学校是由社区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以报告和讲座的形式向家长讲授教育理论与方法。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施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少授课现场出现台上讲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者昏昏欲睡的尴尬场面。也有很多家长反映听的时候轰轰烈烈,实际运用的时候却不知如何着手。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授课内容以理论为主,欠缺操作性;讲课者与听课者缺乏互动;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一般化的内容难以切合每个家长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家长学校的培训效果,我们在社区中开展了家长辅导的试验,尝试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家长开展培训。

一、亲子教育团体的特征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特征

团体心理辅导是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分支科学,它有着独立、完整的理论和技术,是许多行业用来培训专业人才的一种盛行的教育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所进行的助人过程,是一种助人的社会服务。国外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强调其预防的作用,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简而言之,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方式”去辅导他人的一种辅导模式。

(二)家长团体的特征

1.专家和学习者是一种辅导关系――真诚、同感、尊重。在亲子团体中,教者称为导师,团体辅导以家长为主体,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者,又是程序执行的促进者和团体动力的催化者。

2.导师要创设一个安全、信任、的团体情境,要接纳每一位家长、营造安全的情境。

3.导师参与到整个亲子教育活动之中,经历热身、互动、凝聚、解难、结束等几个发展阶段。

4.辅导过程体现成人有效学习的特点,既要有由外到内的认知学习,又要特别体现以人为本的由内到外的体验学习――在团体中建立关系、自我探索、自我了解、采取行

动等。

5.活动内容具有实用性。课程内容充实,以成长性的活动为主。主题选择符合家长的需要,能举实例,实例最好是现代的、身边的,有录像和采访更佳。

6.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热身游戏、故事分享、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讨论分享、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促进参与者的互动。

二、亲子教育团体的类型

亲子教育的团体可以分为治疗性团体和发展性团体两大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父母成长工作坊

父母成长工作坊就是把现实生活的情境和事件,模拟为室内的小组活动,在团体活动中进行体验学习。常见的有“自尊感提升工作坊”“父母情绪管理”等。

(二)亲子平行沟通小组

亲子平行沟通小组即父母与孩子分别组成小组,同步开展联合辅导活动,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辅导目标。如受虐的妇女及其子女、单亲父母及其子女等。对于这些辅导,采用平行小组的形式更为有效。其优势在于亲、子都清楚了解他们的共同目标,效果更佳;亲子在辅导过程中进一步沟通,增进认识,建立新的关系,积极面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团体动力可以促进亲子双方提高信心和勇气;亲子共同实践的过程就是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三)亲子共享体验活动

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辅导活动,一同感受、体验、成长,例如读书会、参观博物馆、参观科技馆、参观文化艺术展等。

(四)亲子历奇训练营

历奇辅导综合户外拓展、历奇训练、体验学习、助人自助等多方面内容,帮助成员提升自我概念和团队精神。

(五)亲子团康辅导训练营

以开展康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亲子教育团体。团体康乐活动的内容有唱歌、唱游、带动唱、游戏、土风舞等,辅导者将这些内容进一步深化,运用团体的方法和技巧带领成员,就可以达到辅导层面的效果。

(六)亲子戏剧工作坊

选用亲子日常的普遍事例,或者事先准备好童话剧、课本剧,用 “角色扮演”的技巧,协助团体成员按一定的游戏规则排演出来,并在演出过程中进行角色体验,从而改变不良认知,宣泄情感,学习新的行为,实现辅导的目标。

三、亲子教育团体的设计

(一)订立团体辅导目标

组团之前,首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是什么,即这个团体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团体辅导工作的第一要务,因为团体的目标是导师和家长努力的方向,也是评价的标准。订立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社会的形势、导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团体目标应文字化、具体化,并要分解到团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二)招募甄选成员

招募团体的成员,应当有明确的标准。例如,招募期望型和溺爱型的两类家长成员,就要在招募时进行测试,甄别分类。具体应考虑性别、年龄、人格类型、受教育程度、社会背景、技术能力、参加辅导团体的经验等因素。

(三)组团的具体工作

首先是宣传、广告、动员等工作,动员目标家长参加;然后确定地点和时间并进行首次见面谈话、测试和甄选;最后,介绍本次团体的目标、辅导的内容、方法、期望,签订共同遵守的协定,分组和导师

见面。

(四)设计辅导程序

设计辅导程序首要考虑的是活动是否有结构性。团体辅导活动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之分。结构性活动就是围绕某一目标而开展的系列化的活动。结构性活动要按照团体活动的发展阶段来进行活动设计,从热身期―互动期―凝聚期―工作期―结束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程序的设计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设计好辅导活动后,还要考虑活动的安排是否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活动就是活动在一天或连续几天进行,比如利用假期组织若干个家长学校的成员进行培训。

四、团体活动实施过程及效果

(一)团体活动实施过程

在团体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热身游戏、故事分享、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讨论分享、问题解决等多种活动方式。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结合自身的经历组织讨论,交流彼此的教子心得,在活动中领悟教育孩子的新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技巧,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教育方案,分享自己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鉴于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育的效果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验证,故采用定性方法对此次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定性方法主要包括主持者的观察记录、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团体活动后进行的问卷

调查。

从我们的观察记录来看,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他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教子观念与方法,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困惑,分享运用新技巧后孩子的行为发生的可喜变化。从家长设计的两个教育方案(分数奖励日程表、家庭合约)与家庭作业来看,家长们能较好地将所学的理论与技巧运用于教育孩子的实际中;有些家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合约”,不仅对孩子提出了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听从父母合理的建议等要求,而且合约中还包括了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例如,每天允许孩子看一小时电视、父母不能大声骂小孩、不能无理阻碍小孩做感兴趣的事等。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技巧正在发生着转变。

(二)团体活动实施的效果分析

经过这次培训,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民主的观念、合理期望的观念等)有了较大的转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育技巧(奖励的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观念和技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团体辅导的方式对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困惑有着独特的作用。团体辅导强调主持人要以真诚、同感的心态,通过创设宽松、无批评的心理环境,让团体成员在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达到自我领悟、共同提高的效果。家长参加团体辅导后会发现其他家长也有类似的困扰,这对于提高教育孩子的信心有帮助。在团体辅导中,家长会得到多方的帮助与感情支持,同时也会去帮助与支持别人,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气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工作坊的内容较切合家长的实际,既有教育观念的研讨,又有教育技巧的学习。这些教育观念与技巧对于既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同时又不太懂得怎么教好孩子的家长来说,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2

经过系统的培训,朋辈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证明朋辈 辅导培训内容和方法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理疗法;精神卫生;教学;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07-03

Study on Effect of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n University/

ZHONG Xiang-yang, HU Hao-min, CAI Xiu-jua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n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oun seling and consultation. Methods A sample of 39 peer counselors were evalu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competence of peer counselor, GSES and SCL-90. 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the score of competence of p eer counselor was higher than before(P<0.001),while the score of GSE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were lower(P<0.01).Some factors of SCL-90 scored lower(P<0.05),such a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phobic anxiety,depression,o bsessive compulsory and psychoticism.Conclusion The competence, mental health and general self-esteem of peer counselors show significant impr ovement afte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The peer counselor psychological systemic training is effective.

【Key words】 Psychothe rapy;Mental health;Teaching;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简称“朋辈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 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由于具 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1-3 ]。朋辈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 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 professional Counseling)。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朋辈辅导实施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是 有针对性的培训[4-6]。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培训体系成为朋辈辅导工作的 重要内容。本研究依据国外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设计了较完整的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并通 过评估培训效果探索其有效性,旨在为高校朋辈辅导的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华南地区某高校同一学院经过面试初步入选的42名学生朋辈辅导 员,有效人数39人,问卷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18名,女生21名;三年级学生7名,二年级 学生16名,一年级学生16名。年龄(20.73±1.02)岁。

1.2 研究工具 自编朋辈辅导胜任力问卷,共16道题,采用李克特7点评分 ,主要调查学生对朋辈辅导工作的正确认知和胜任程度,得分高表示对朋辈辅导的认识更科 学,胜任力越高。该问卷Cronbach α系数为0.71,有较好的初步效度,与GSES和SCL-90有 显著性相关(r值分别为-0.57和-0.58,P值均<0.00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用于测量一般自我效能感,为Schwarzer等编制 ,有多种文字的版本,本研究采用Zhang & Schwarzer(1995)完成的中译本,共10道题, 均为李克特4点量表,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低。

症状自陈量表(SCL-90)[8],用来复查和评定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90道题, 分为10类因子(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 性、其他),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状内容(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按5级评分。

1.3 方法 按培训计划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包括个人分享、小组讨 论、团体游戏等。课程分10个单位时间进行,每单位时间为3 h,1~2单位时间/周,为期6 周。数据采用SPSS 10.0处理。

2 结果

2.1 朋辈辅导胜任力 见表1。

2.2 自我效能感 培训后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为(16.28±3.59)分,显 著低于培训前的得分(17.85±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1)。

2.3 症状自陈量表 见表2。

培训后朋辈辅导员的SCL-90总分显著性低于培训前的得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恐怖、精神病性和偏执等因子得分培训后显著低于培训前,躯体化、焦虑、敌对、其他4 个因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朋辈辅导培训体系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培训,朋辈辅导员对 朋辈辅导的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朋 辈辅导培训体系是有效的。此次朋辈辅导培训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 、人格理论和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精神疾病和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 辅导员自我成长等部分,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了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团 体游戏等方式,目的在于初步建构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促进学生朋辈 辅导员自我成长,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表3)。本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9-10]。科学有效的朋辈辅导员培训应有3个重点:第一,采取小组或团体培训的形式 来开展,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团体的资源促进 朋辈辅导员的成长;第二,培训内容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初步构建辅导的知识与技能 体系,深入浅出,结合个案和朋辈辅导员自身发展来展开,促进自我认识,增强对辅导的信 心;第三,运用心理测验手段进行效果的评估,不断总结和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增强培训 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尤其是通过心理测验使朋辈辅导员的培训与选拔、督导更好的衔接。

3.2 朋辈辅导在高校中的推广价值 有研究认为,朋辈辅导是社会工作模式 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推动了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 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 的机制[2]。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 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11]。所以,朋辈辅导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 12-13],应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如通过朋辈辅导员对高校“三困生”进 行个案工作,可以扩大心理教育的服务对象,相对于专业咨询而言,更能为这些有需要的群 体和个体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扶植。高校朋辈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的 招聘、培训、选拔、跟踪、管理、督导等环节,其中培训是关键环节。科学有效的朋辈辅导 培训为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证明,朋辈辅导培训体系是有效的,因此,朋辈辅 导在高校的推广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朋辈辅导为当前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如何在本土实践中发展与创新该模式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致谢: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社会工作专业何丽静、余欣、陈慧 敏、陆静华、林慧贤等同学的协助。)

4 参考文献

[1] 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教育评论,2003,6:49-5 1.

[2] 高万红,杨婉秋,马晖.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王思斌.社会工 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3-2004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6:99-107.

[3] 吴代莉.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63 -64.

[4] 李小鲁.从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看广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高教 探索,2006,2:12-17.

[5] 向光富,向靖.让同辈辅导在大学推行.中国心理卫生,2004,18(12):858-860.

[6] 张淑敏.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6,83(1) :100-110.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42-46.

[8] SCHWARZER R,ARISTI B,IWAWAKI S,et al.The 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b eliefs: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Indonesian,Japanese,and Korean versions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Psychologist,1997,40:1-14.

[9] 伍翔,陈国梁.朋辈心理咨询员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5,4( 2):88-91.

[10]崔建华,许素萍.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内容与方法研究.国际中华应 用心理学杂志,2005,2(3,4):167-170.

[11]李华香,钟向阳,余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青年探索,2006,133(5) :15-17.

[12]李旭新,冯尚飞.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9:38-39.

[13]黄志坚.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 4,3(3):89-92.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3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4

关键词:心理辅导能力 培养 提高 策略

我国辅导员选聘制度决定了绝大部分辅导员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和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目前为止鲜有高校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但辅导员兼具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人生的引路人、心理健康的知心人等角色,因此,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显的极其重要。

一.加强辅导员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增强其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

辅导员对心理辅导比较感兴趣,但是受到自身专业知识背景、高校用人制度的限制,很多辅导员对心理辅导的内涵和外延感到困惑,一般把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这就要求高校学工部门建立本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培训的长效机制,组织本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基本技能的培训,并组织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班。

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能力,其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甄别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掌握辅导关系建立的能力、解决问题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能力、辅导效果的评价和巩固的能力等。还应该重视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心理辅导意识指导着辅导员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全体同学平时细微的心理变化,还应该与大学生积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较好适应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发展、完善自我。因此辅导员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应该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识、明确的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较好地感知能力,热爱生活、积极地学习、生活、工作,具备符合社会规则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能够进行适时的情绪调节,能够真实的社会感受力,能够正视过去、面对现在、谋划未来,同时,还应培养辅导员的责任、热忱、尊重、团队、正直、荣誉、意志等方面良好的品质特征。

三.辅导员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心理辅导能力

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不仅对心理辅导工作的作用,也应明白对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维持也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辅导的实践操作是培养和锻炼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最重要、最显著的途径和方法。首先,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观察、调查研究能力,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其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中强化心理辅导的角色意识。再者,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或者是知名的心理咨询师亲自指导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认识和做法,努力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最后,如有条件,辅导员可以参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活动或者是接待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从而提高其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利用网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最普及的交流、沟通的方式,辅导员应该把握网络这个很好的交流的平台。首先,辅导员可以运用QQ、MSN、Email、微博、人人网等网络交流工具和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就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共同学习,这样有利于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沟通。其次,辅导员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或是心理辅导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案例,应及时请教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士,以求得问题的及时有效的解决。再者,辅导员可以请心理咨询师参与到网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得效率,同时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二)定期举办心理沙龙

在从事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必须消化大量的信息垃圾,这极大影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另外,高校辅导员角色决定了其存在很多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定期帮助辅导员清除心理垃圾,最好的形式就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开展心理沙龙。学术沙龙不仅可以帮助辅导员缓解心理压力,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督导,解决其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惑或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还可以使辅导员之间面对面、平等的交流工作心得,共同探讨心理辅导工作的难点、重点,相互支持、相互支招,以此建立并健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

(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应及时了解每一个大学生,并根据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谈心交流的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同学的反映,并参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健康问卷测评)的结果,建立大学生详实、客观的心理健康档案。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健康档案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应不断充实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工作和升学后,心理健康档案不应随人事档案,应交由相关单位的心理健康中心,如没有,交由大学生自己保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大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也不会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升学等。

(四)建立班级、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制度

班级的心理健康信息员一般由班委担任,这可以利用班委与同学的接触比较多。另外,班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使大学生产生信赖感。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员可以由舍长担任,这样可以责任到人。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心理健康信息员是为大家服务的,应本着热情、关注的态度,如发现同学有不健康心理或者是异常行为表现,应及时报告给辅导员。更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健康信息员不是侦查员,不是地下工作者,原则上不能搬弄是非,不能打小报告。

(五)心理辅导培训的制度化

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培训应包括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目前,我国高校选聘辅导员时,一般都会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进步。职前培训应侧重于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及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最重要的是培养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意识,让其明确心理辅导工作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困惑或是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的是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强调心理辅导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职培训应侧重于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和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提高。脱产进修是为了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教师队伍,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

(六)开展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考评工作

新时期,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已成为辅导员四大工作之一,即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大学生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工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存,因此,心理辅导能力是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心理辅导能力纳入辅导员业绩考评的范畴。然而辅导员从事人的工作,很多工作成效具有滞后性和内隐性等特点,所以高校相关部门在制定考评标准和考核办法是应本着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原则,可以把辅导员之间互评、辅导员自评、学生评价、学院教师评价等纳入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业绩考评的范畴,这样评价不仅公正、客观,更重要的是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论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 心理素养 提高 必要性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多数由直接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因为自身所学的专业多元化和学生工作难度大等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情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习成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职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案例凸显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的缺失

一次我对面桌做的同事因为宿舍关系问题再次找学生谈话,遭宿舍其他女生排挤的当事女生坐下之后就哭哭啼啼,控诉室友对自己不好,合起伙来欺负自己。我递去一张面纸给她擦眼泪,就在我和这女生眼睛对视的时候,我感觉她的目光有点迷离。我继续做自己的事情无意间听到该女生讲自己经常感觉室友在说自己的坏话,质问室友的时候,室友回答什么也没有说,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后导致室友对这女生很反感。忽然他们师生间的谈话停了一会,接下来该女生严厉问我刚才是否说她什么坏话了,我吓了一跳,当即予以否定,同事也告诉她我根本就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时我感觉到该女生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同事似乎没有感觉到该女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还在帮该女生寻找宿舍关系不和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我见这种情况很着急,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同事,让他把该女生转介给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和该女生面谈后认为该女生有严重的抑郁症,建议立即休学回家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同事因为该女生宿舍关系问题,多次找该女生及其宿舍成员谈话,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同事的心理素养水平高一点的话,就不难发现该女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转介,该女生也能更早得到治疗。

2、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的含义及现状

2.1心理素养是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主要包括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良好以及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1]。

2.2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专职辅导员自身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多数由直接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对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高压性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导致职业适应不良,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等神经症症状。(2)专职辅导员的专业心理学知识不够丰富。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很少是心理学专业,有的辅导员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很少学过与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因而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缺乏识别,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淆,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教育和疏导。(3)高职院校对专职辅导员的心理培训重视程度不够,专职辅导员自身的知识更新意识不强。院校很少专职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培训,即使外派专职辅导员校外参加心理培训也有人数上的限制,对于专职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考级的费用也不予专门的经费报销。专职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工作压力大,年轻专职辅导员又基本上处于恋爱、结婚的阶段,种种原因往往导致专职辅导员忽视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忽视心理学知识的补充和完善。

3.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养对于弥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及辅导员的个人成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1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训有利于弥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不足[2]。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学生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的培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辅导。把心理健康辅导逐步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来,是新时期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繁重,单靠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根本无法完成,对大学生的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靠心理素养水平高的专职辅导员来完成。

3.2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训有利于专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专职辅导员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对待,处理的结果差强人意,耽误学生接受咨询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把自己也搞得疲惫不堪。如果专职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水平经培训提高的话,就有可能及时识别学生的问题症结,事半功倍。

3.3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训有利于专职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水平的提高能够完善专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使专职辅导员能够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专职辅导员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惑、增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4.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具备良好心理素养的辅导员,就会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在专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拥有一支心理素养水平高的辅导员队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4.1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把好专职辅导员选聘关。在选聘专职辅导员的时候尽量选聘心理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同时对应聘者进行心理素养的考核选拔。

4.2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中应加大心理素养培养方面的内容。专职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岗前培训的时间通常较短,期望专职辅导员通过岗前培训就能提高心理素养不太现实,只能在有限的岗前培训过程中让专职辅导员接触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开阔专职辅导员的眼界,为他们以后涉猎心理学知识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4.3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完善对专职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大对专职辅导员的心理培训力度。高职院校应定期邀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对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等方面内容做专题报告,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专职辅导员的心理素养。对专职辅导员的心理素养培训有利于专职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有效方法,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专职辅导员自身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专职辅导员在繁琐的工作之余应抓紧时间补充有关普通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等知识。专职辅导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专职辅导员个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也能增强学生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培养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开展,关系到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心理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心理培训辅导范文6

关键词:辈心理咨询员;培朋训;积极心理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