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业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算业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算业务管理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1

行政单位预算业务管理规定

一、行政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编制

1.行政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编制要求、程序、预算报表格式(见附表)编制年度预算(包括预算说明),并按规定的报送时间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送财政部门)。同时,单位要按财政部财综字[1997]8号文件的规定填报预算外资金(如行政性收费、基金等)收支计划。

2.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收入、由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定由单位留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项内容;支出预算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项内容,经常性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支出等项目,专项支出按支出用途分别编列到有关项目。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即行政单位经批准用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行政单位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应先落实资金来源,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3.行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规定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收入,将应列入预算的各项收入(其他收入按节级科目分项填列,见表三)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没有收入数额的项目可以空置)。

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包括基金)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预算,不得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各项支出;按规定暂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按规定进行处理,除经批准由单位留用的外,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作为单位收入,直接列入收入预算。由财政专户拨付给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作为单位收入,列入收入预算;其他收入,包括非独立核算后勤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等,应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本单位的支出。

单位应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即在保证人员支出和开展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开支的前提下,安排其他各项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在保证正常工作支出需要,保证正常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批。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专项资金安排的支出,应有详细的说明。

二、行政单位预算的核批

1.财政部门在收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或一级预算单位)报送的行政单位预算后,应进行审核,对符合预算编制要求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批复。对有主管部门的行政单位预算,财政部门一般只核批到主管部门,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核批到具体单位。

2.财政部门在批复行政单位预算时,应按照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统一核定行政单位各项收入和支出预算。

对收入预算,应明确核定财政拨款收入、由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核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各项收入指标。

对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核定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分类支出数额情况下,必要时应核定到工资、补助工资、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重点支出项目。

3.财政部门在核定行政单位预算时,财政拨款标准应根据以保证行政单位基本工作任务需要,结合国家财力可能确定。

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应根据收支统管的要求,与财政预算拨款收入一并核定,统一下达。其数额应根据行政单位财政收支状况,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及按规定实行结余上缴专户或按规定比例留用不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数额确定。

财政拨款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必须指定用途的,财政部门在核批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时,应予以明确。

三、预算执行

行政单位预算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批以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行政单位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

1.行政单位要加强收入管理工作。取得的各项收入要及时入帐,不得坐支。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要及时足额上缴;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不能直接作为单位收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应缴未缴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的资金要督促催缴。

2.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有指定用途的,应按规定的支出项目开支。

四、预算调整

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正式批复的行政单位预算,行政单位不得随意调整。在执行过程中,确因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不予调整。但因为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行政单位可以报请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2.行政单位的其他各项收入预算需要调整时,可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自行调整收支预算,但必须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3.收入预算调整后,要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五、预算报表格式

根据以上规定,随文附发《中央级行政单位预算表》格式。地方行政单位的预算报表格式,由地方财政部门参照该预算报表格式制定布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表按财政部财综字[1997]8号通知要求,一并填报。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2

一.企业后勤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即指预算控制,它是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考核的过程。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后勤财务预算的目的不仅是确定本单位年度收支的计划和预测,更是为了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财力保障。企业后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后勤社会化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1.为各级管理者提供量化指标。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后勤建立了企业化运行机制,要求对各部门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除了考核职工服务满意度指标外,经营目标的考核是重点考核对象,财务预算为经营目标的考核提供了量化指标,同时对各部门的考核也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前,实行的是平均分配政策,很少有激励机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企业后勤具有了双重性质,它一方面是企业为方便职工工作生活服务的;另一方面则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实行预算管理可以为各级管理者制定公平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把各部门预算执行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加强企业后勤预算管理几点建议

1.强化预算执行、深化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核对与校正,也是对预算编制正确性与合理性的反馈和评估。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上应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功能,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资金调度,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财务部作为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定期(每月、每季、每半年)检查各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从“事后算帐”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控制职能。通过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

2.加强宣传学习,树立预算管理观念。财务预算管理属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全面控制效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求每项支出都能在预算中有所反映,每一笔支出都要有根有据,要求对全年的工作有整体的、准确的计划,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加强预算管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对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充分认识,加强对财政、税收法规宣传力度,使各级管理人员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预算管理观念,深入学习和了解后勤社会化改革动向,及时掌握政策变化,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各项规定,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3.加强预算分析与考核。企业后勤应当建立财务预算分析制度,由财务部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针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财务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同时财务部还应当定期组织财务预算检查,并依据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预算检查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3

1.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2.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3.企业财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分季度、月份落实。

4.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财务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由母公司组织实施,分级归口管理。

5.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按照内部经济活动的责任权限进行,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二、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1.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现代企业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盈利和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职能管理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目标及战略计划的指导下,注重企业内部综合协调管理,强化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子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从而使得投资者的战略决策与经营者的管理行为相协调。这种管理格局无疑需要企业管理有一条主线,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发达国家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这条主线就是预算管理。在国外,预算管理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应用和发展。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实施预算管理;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要求100%的企业都做预算。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搞好企业预算管理并在管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者(或所有者)。投资者(或所有者)关心的中心是经营成果――首先是产品,进而是利润,管理者的管理中心当然与投资者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分散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不仅关注利润的总额,而且关注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3.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适应财务活动性质变化的有效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企业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必须逐渐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运行。企业的财务活动已成为连接市场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活动,而是包括资金筹措、投资决策与日常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随着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还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以及对资金的日常运用进行管理。企业能否有效地预算所需资金的金额,是否能有效地筹集资金,并将其配置在适当的地方等,这些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4.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

引入“资本”概念,开展资本经营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进步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和投资者得到最大限度的财富,即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要求。要使资本真正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功能,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资本经营机制,必须促使企业按照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广泛有效地进行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机制就是对资金有效管理、控制和运行的机制。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与规划,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转和运动,以实现企业理财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与资本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需要。企业要进行资本经营,必然要引入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5.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产定销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连接市场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在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把市场需求与企业内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长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

(2)在产品销售价格定下来以后,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对外扩大销售的基础上,企业应始终坚持以控制成本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财务内控管理;企业;应用途径;思考研究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的全面研究,有效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希望可以促使我国的企业获得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所需解决的财务问题

1.1虚构经济事实

这种情况是财务问题中性质最恶劣的,可以用“无中生有”来形容。涉案者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真实业务支撑的情况下,凭空捏造一个经济事实。做得比较高明的,往往还会编造一套看起来相对靠谱的逻辑证据链,通过这样的虚构从公司套取资金,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问题。

1.2虚构原始凭证

相对于完全虚构事实,虚构原始凭证的情况要稍微好些。有些时候,确实是发生了实际的费用支出,并且员工也自行垫付了资金,但由于发票遗失或者忘记事前审批等其他情况,能够支持其正常报销的原始凭证缺失。这个时候,为了完成报销,员工有可能虚构原始凭证,比如购买发票、伪造审批签报等。尽管从动机上讲,虚构原始凭证比完全虚构经济事实少了一些恶劣性,但仍然是我们所认为的财务渗漏行为。

1.3业务金额问题

另外还存在一些混搭性质的情况,并且比较隐蔽,我们姑且称之为虚构业务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存在一个基础的经济事实,也就是说,确实有经济开支发生了。比如员工确实出差了,但是在实际报销的时候,员工把住宿金额放大,将住了5天改成10天,把每天500元变成每天1000元,这样在一件存在事实基础的事情上虚构了业务金额。这种混搭的行为也是我们所理解的财务渗漏行为。

2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研究,结合当下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建立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尝试扁平化的组织形态、积极应用团队结构的组织以及探索流程型的组织和柔性的财务组织文化五点,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建立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

传统的财务组织通常是层次化的树状组织形式。通常在最顶层设有集团财务总监,下设几个专业部门,部门下再设相关科室,到了下属的业务单元或者子公司,又有业务单元或者子公司的总部财务,同样对口集团再设置相应的专业部门,再往下,到了分支机构,视机构大小,设置数量不等的财务相关部门,但具体岗位也是向上匹配的。这种组织配置方式就带有典型的“刚性”。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是能够在线条上快速地完成指令的下达,并在某个专业领域产生高效的上下协同。但采用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横向协作困难,并对变革和创新产生比较大的组织阻力。形象地看,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烟囱式”的财务组织架构。这种架构的有效建立,可以使得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效率性和全面性。

2.2尝试扁平化的组织形态

对于财务来说,往往在一个法人主体上会产生多个管理层级,比如链条“CFO财务各部门总经理—部门副总经理—室经理—员工”已经产生了五个管理层级。适度的扁平化可以考虑简化一些层级,从而提升组织的运转效率。每多一个管理层级,就会多一层纵向之间的钢板夹层。从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这种去钢板的变革应当自下而上地进行,应当适度增加中高层的管理跨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组织的管理柔性。

2.3积极应用团队结构的组织

在团队结构的组织中灵活地设置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团队,这样的组织形态可以改善横向关系,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横、纵钢板问题。团队的设置可以是横向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组合,甚至可以是共同组合的形式,在团队中可以纳入一个或多个管理者来共同解决问题。团队结构的好处是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可以让部门的局部利益让步于整体利益。团队往往还结合着项目来进行工作,项目化团队在柔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2.4探索流程型的组织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从流程角度出发也能够带来组织的柔性创新,并借助流程的穿透能力打破组织的刚性壁垒。流程型的组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中最为常见,但笔者仍然建议扩大流程型组织的适用范围,比如将共享服务的流程向端到端进行拓展,将经营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等非共享运营类流程引入流程型组织中。

2.5柔性的财务组织文化

在财务组织的文化建设方面可以考虑引入柔性管理的思想,从而加强团队文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组织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市场文化和层级文化。对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来说,应更多地注重层级文化的建设。这种组织文化往往对稳定性和控制性的要求显著高于对灵活性的要求,这也是与财务组织长期以来的稳健特征相符合的。但正如上文所述,我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文化柔性,而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和市场文化都更具有柔性的特征。可以在财务组织中适当地增加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市场文化这三种文化的比重。当然,保持必要的层级文化也是符合财务内控管理特征。

3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用途径的改革研究

首先,大数据在风险管控方面相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能够看见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下所看不见的风险。其次,在金融业务领域,已经有非常广泛的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的案例。而在财务领域,我们要怎样利用大数据管控风险呢?设置规则来辅助进行直接、精准的风险拦截,这是人工智能更擅长的事情。我们希望利用大数据来实现一些相对模糊但是有控制价值的风险发现,以及能够进行财务风险分级。在风险发现方面,大数据通过纳入非结构化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够发现一些风险事件的可能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潜在风险线索的事前预警或事后警示,在这应用场景下,这种提示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仅仅是大数据在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的产物。另一种应用是各种风险事项的分级。这里的风险事项可能是一份报销单据,也可能是一次信用评价。只要分析对象需要进行风险分别,都可以考虑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分级后的风险事项能够采用不同程度的应对策略,从而做到高风险事项严格控制,低风险事项低成本应对处理。新时期进行信息时代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的改革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依靠大数据提升预算中的预测和资源配置能力和依靠大数据提升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两点,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方面。

3.1依靠大数据提升预算中的预测和资源配置能力

对于预算来说,在其管理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是根据历史和现状,综合企业自身、行业和竞争对手三个维度,对未来进行预测以及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投放。而恰恰大数据可以在预测和资源配置这两个方面发挥其自身优势,带来传统预算管理难以实现的应用价值。首先是预测的提升。传统的财务预测主要是利用结构化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对未来的财务结果进行预测。而使用大数据技术,预测的数据基础可以扩大到非结构化数据,市场的新闻、事件、评论等都可以成为预算预测的数据基础。特别是在引入大数据后,预测模型中的假设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使得预算预测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其次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在传统模式下,编制预算进行资源配置时,很多时候是财务的信息获取完全依赖于业务部门。而大数据的出现,能够让财务人员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如基于大数据能够形成产品市场热点、竞争对手的动态分析,将这些分析结果与产品部门的故事进行印证对于是否该继续加大产品投入或者是否该改变产品的设计方向都有可能形成不一样的判断和结论。

3.2依靠大数据提升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

经营分析的核心在于设定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的考核,并对考核结果展开深度分析,以帮助业务部门进一步优化经营行为,获得更好的绩效结果。在这一循环中,数据贯穿其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传统的经营分析模式同样面临数据量不足、依赖结构化数据、关注因果关系等问题。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首先,在传统方式下主要是通过分析自身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以及竞争对手数据,再结合自身战略来设定目标。因此,目标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照系数据的可用性。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认清自身情况,更加客观地看清行业情况和竞争态势。特别是后两者,在传统模式下数据依赖于信息获取渠道,而大数据将整个社会、商业环境都转化为企业的竞情分析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目标的设定将更为在事后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解读上和传统财务模式相比,大数据基于其更加客观、合理。而在事后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解读和传统财务模式相比,大数据基于其对相关性而不止于因果关系的挖掘,能够找到更多靠传统财务思维无法解读到的目标结果相关动因。而针对这些新发现动因的管理,有可能帮助业务部门获得更加有效的决策建议。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5

摘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当前来看,国内的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已经在不断探索适合国内市场经济条件的管理体系。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从本质上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前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全球化和经济化的关键。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财务进行有效预算管理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全方面改革。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企业由协调生产执行管理到激励性决策管理的转变,加强了企业对自身的财务认识,实现了对自身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评价,对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1.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实现对企业财务明细化、整体化的一种管理形式。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围绕企业的财务控制和监督活动,实现对企业内部编制的完善,完成了对企业内部人员的激励、控制。通过财务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财务管理效益,有效对企业今后发展进行全方面分析,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1.1 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及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指企业根据针对性指导意见,实现企业预算及决策的战略规划,完成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对计划和控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强调,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念的深入应用,完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具有高度战略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直接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以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及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综合分析和改进。第二,具有高度系统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依照管理方面可以分为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两个方面,整体管理预算呈现较高的刚性。第三,具有高度全面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企业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等方面的整体预算准则。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全方位性、全员性、全程性,完成了对企业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等多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第四,具有高度机制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以市场作为管理预算主体,对企业市场进行充分分析,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状况,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决策、监督、执行的整体效益,促进企业高速运转。

1.2 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财务预算的构成要素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构成要素实现了企业的整体预算管理机制建设。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三方面。

资本预案主要是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对资本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完成对企业的整体资金的有效运用。企业可通过资本预算对自身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改造和长期投资预算,实现对企业的控制。经营预算主要是根据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状况对企业今后的经营发展进行规划。通过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部分对企业进行改造和提高。财务预算主要指对财务进行管理,完成对企业财务及市场的紧密连接,实现对财务的整体控制。通过对上述三者进行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对企业综合水平的提高,完成对企业的整体管理。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

2.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设计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设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预算管理机构的主体进行设计,通过对管理主体的有效建设,达到企业预算管理的目的。在该过程中,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要对其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细化和完善,确保组织层层有序,增强组织的工作效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组织设计主要包括对决策机构的设计、对编制机构的设计、对监控与协调机构的设计、对反馈组织的设计四个方面。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实现对管理机构的整体管理,决策管理整体方向。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根据企业的基本进行预算管理,由企业专业领导部门成员组成,实现对企业财务、供销、技术等的全面管理。在管理中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量进行人员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对预算目标进行确定,下达正式预算,根据具体企业发展状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完成整体的冲突仲裁等事宜。

2.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

完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建设后,相关人员要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进行设计,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基本业务和特殊业务渠道,实现对整体业务的管理和控制,完成对企业资金与经营的整体管理。要建立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预计损益等相关表格数据库,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综合控制。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实现业务预算设计及财务预算设计。业务预算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环境和设计时间对设计进行改善和预计,完成对业务的整体处理。在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具体企业的基本业务计算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预算设计。例如在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材料采购、销售、生产等进行预算,估计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收支平衡。与此同时,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完成财务预算。通过对企业的综合业务指标和综合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规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实现对企业的负债、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资金循环。在该过程中,内容设计要强调以企业协调发展为主,保证现金流量预算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本质上改善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

2.3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主要是建立在企业预算基础运行的环境上对企业预算进行的改革和完善。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依照企业的财务预算组织结构进行主体规划,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对其进行调整,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各种变化。在设计中相关人员要保证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的运动性,保证组织的动态平衡。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主要是对投资和利润进行设计,确保企业债权关系明确化,完成对企业的整体投资和利润管理。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投资中心。通过投资中心完成对企业资产的预算责任制,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投资中心要完成对企业成本、收入、利润等的全面预算,还要是实现对企业经营决策权、投资决策权的标准评判,确保投资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行设计时还要建立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控制。该部分对企业的利润方式及利润途径进行分析,实现对利润的整体预算,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从本质上保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4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控制设计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控制设计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通过预算监控体系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预算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监控主体和监控控制程序两方面。监控主体通过实施预算监督部门、成员的整体监督条例,实现对企业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监控主体要对财务管理预算任务及预算机构进行全面跟踪、控制和分析,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除此之外,监督控制程序实现对预算的协调控制,贯穿整体企业财务预算的预算协调、预算调整、预算监控与预算仲裁。监督控制程序要对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可以根据情况对预算结构进行微调,确保实现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3.1.1 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不合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基础工作中因为职能和财务预算管理机构设置不一致,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比较混乱。企业财务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没有达到财务预算管理核算的相关标准,这就使得在进行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时容易出现错误,他们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时不按照相关的核算规范来进行处理,对企业资金进行预算,最后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有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了要求,但是财务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也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核算工作,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在出现责任问题时就很难找出相关的责任人。更有的一些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机构,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时找一些财务预算管理人员来做定期的核算,这都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核算不全面、企业财务目标分析不明确、财务管理不到位等,导致预算效益降低。

3.1.2 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将财务预算编制仅作为财务行为,导致预算编制模式过于单一,造成财务管理效果和预算效果大打折扣。在该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责任及分工不明确,对自身的预算目标不清楚,这直接导致预算效益下降。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期望过高、急于求成也在一定上造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导致企业预算与实际存在偏差,对企业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3.1.3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路

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明确定位。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长期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建立长期预算目标,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提高企业各年度发展的衔接性。

加强企业的市场开放性预算。企业在进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对市场的调查,将企业预算和管理建立在市场发展的环境条件下,确保企业与市场发展相符合,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在该过程中,企业要严格保证企业预算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确保从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客观性,根据实际企业状况进行操作,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在实际预算管理操作过程中,企业还要完善预算思想,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和预算管理热情。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确保企业相关人员能够积极投入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对企业人员进行带动。各阶层要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适当奖励,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指标完成度,增强预算管理整体效果。

4.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我国企业现今存在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设计,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效果。企业根据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及特征、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完成对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组织、内容、运行、控制的全过程设计,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作者单位:米易县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英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 30(6):89-90

[2]叶皓洁.浅谈企业如何基于目标进行预算管理[J].时代金融(下旬),2011,6(4):121-122

[3]王君 刘卫东.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探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3(3):26-27

预算业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模式;监督

绪论

企业预算管理在西方已经有一个世纪以上的实践,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比较多。现在,预算管理在政府、企业和各种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中已被广泛的应用。对于企业预算,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Charles T Horngren 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

Chris Argynis 把预算定义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

Frengen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以财务条件来表达。

Glenm A Welsh则认为企业预算乃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期间内所有营运活动过程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所预先设定的目标、策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Harold Bierman 认为预算有两类:一类是预测,告诉管理人员他在未来将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类是标准,告诉管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准是否已维持或达成。

安信达公司“全球最佳事务数据块”中预算的定义是:企业

[HJ1.9mm]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利润。

本文将引用最先进的企业预算理念与预算方式来提高的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念

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和演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发展成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否应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成功地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必须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企业财务预算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态反映企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投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与规划。预算管理则是利用预算这一主线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配置、控制、反映与考评等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并借此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1)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约束性

在企业财务预算过程中,每个环节、每部分程序都有一定的约束性,容不得任何人、任何部门,甚至是领导的随意更改。在具体实施中,也要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预算指标进行核算与控制,加强监督措施,全面控制财务预算工作的具体实施。

(2)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综合性

企业预算管理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在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只要涉及到目标实现的业务、事项,都要以货币形式,在预算过程中反映并对此进行管理。想要实现全面的预算,就必须要将预算依据、目的、编制与方法、组织与控制,以及最终的考评等内容贯穿到各个部门中,并落实每个员工所负责的事务与业务上。利用预算,达到企业内部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有偏差

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随着管理计划性加强,预算逐渐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2、预算依据不充分

(1)预算往往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由于预算管理中存在封闭心态,预算管理过程往往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经不起市场检验的预算制度很难有效地在中小企业中实施。而且,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中小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

(2)预算缺乏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导

没有发展战略环境下的预算管理,往往出现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并且企业预算编制出发点也不尽相同,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执行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己经成了影响中小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考核方则常常参杂太重的个人情感去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在“有色眼镜”下进行;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3、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战略导向性

目前,由于预算管理没有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难免会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目标,导致短期的预算指标难以适应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各期预算衔接性较差,无助于推动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企业的预算目标同企业经营者的任期考核目标挂钩,导致经营者在任期内突击利润现象,比如在经营期间虽然业务较差,但通过出售优质资产或股份获得较好的收益而完成目标,显然,其经营结果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例如,由于近些年,企业为了争取尽快上市,企业所制定的预算指标几乎全部都是财务方面的指标,而且指标仅仅表达了企业在未来一年所期望达到的财务目标,不能反映为达到这个财务目标企业必须在内部流程和员工与系统方面的努力。另外,企业的预算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设计也仅仅停留在部门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4、财务预算管理缺乏组织体系保障

财务预算管理一般应建立专门预算管理机构,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的领导下工作,而目前在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一般都财务部门负责,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力和独立性。而在预算管理机构的组成上,企业只有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人员,还应加入销售部门的人员,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由此可见,企业预算管理机构仅在预算编制中发挥作用,在执行过程中作用不大,不利于预算的有力执行及后期预算的科学制定。

三、完善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实施战略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对规划目标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确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

在企业推行财务预算管理之前,应认真分析企业资源及市场现状,明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使各期的预算能够顺利衔接起来。在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下来后,企业年度预算编制就应依据年度战略目标,同时要考虑到下年度企业资源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下年度的预算指标,这样,既能减少预算指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又能避免上级决策,下级被动执行的局面,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建立全员参与制度

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预算工作无法搞好。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人作为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预算工作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尊重人性,发挥员工主管能动性,动员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和控制中来,为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并能减少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其他员工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那些本应参与到预算管理的人来说,他们很有可能会有消极地抵触,不能通力合作。而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则会使处于较低层面的员工有机会站在较高层面看待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这样能增强责任感,激励他们承担更重的任务,为企业整体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3、优化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经营需要,行业性质,企业人员素质,外部环境等相关因素而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优化。可以说,规范和优化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深化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捉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尽相符的管理办法或业务流程,为了使财务预算管理能够顺利的得以实施,就要正确处理好财务预算管理与现行管理流程的关系,使二者在不断磨合中,逐渐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高效运行。

4、规范基础工作提高预算信息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应建立在信息充分,预算指标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并经过科学的编制程序,在企业的各级部门经历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编制过程。将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因此企业将财务预算进行电算化、网络

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借助先进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将企业的全部数据处理都利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的编制调整到控制、考核都可通过网络完成。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数据能够即时更新也便于管理层实施实时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5、健全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应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因此,一方面企业管理要从资金集中管理着手,建立并完善资金审批支付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分户管理、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对大额资金要跟踪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6、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①健全预算反馈机制。预算控制系统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预算反馈机制。预算反馈机制应该与中小企业的具体组织结构和预算执行方式相适应。②建立分级预算控制体制,中小企业除了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级预算以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单位和部门的预算和项目预算,应该将预算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建立二级预算。

7、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机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绩效与考评激励是管理控制财务预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建立有竞争力的、行之有效的考评和激励体系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

四、结论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它不单是一种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机制,具有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正处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阶段,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建光.安徽省企业R&D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1) ,18-19.

[2]赵湘莲.对高新技术企业R&D财务管理柔性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1),22-23.

[3]梁莱歆,关勇军.动态多维研发预算管理模式探索[J]. 中国科技论坛. 2010(05),12-13.